一、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评价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贺林[1](2022)在《四川省绿色物流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四川省2009~2018年数据,从基础设施投入、物流需求、运营管理、环境与资源和创新发展5个方面构建四川省绿色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熵权TOPSIS模型对其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绿色物流发展水平得到显着提升,在5个一级指标中,物流需求、基础设施投入和环境与资源对绿色物流发展相对较为重要,同时运营管理、资源与环境方面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然后,根据评价结果与相关数据分析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魏浩,王超男[2](2021)在《中国跨境电商进口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中国跨境电商进口发展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稳定发展三个阶段,跨境电商进口规模日益增大,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整体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但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滞后、平台运营风险逐渐增加、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贸易碎片化加大监管难度、"线上"渠道模式不足凸显、虚假贸易开始盛行、客户服务缺乏专业性,以及跨境商务人才严重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中国跨境电商进口的发展。因此,中国政府要重点加强信息通信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报税模式,全面开启"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严格监督的作用,大力支持相关教育机构增设跨境电商专业,从而促进跨境电商进口发展,进而稳住中国的外贸发展,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王亚伦[3](2021)在《苏宁易购转型新零售模式的绩效研究》文中认为
耿营营[4](2021)在《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发展区域物流产业不仅能增强物流企业自身实力,提高其社会竞争力,还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对区域物流及其绩效进行研究,对于积极改变物流产业发展方式,形成经济、资源和环境复合物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区域物流绩效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增长和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基础上,筛选区域物流影响因素,并构建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结合大连实际案例进行政策模拟和仿真分析,并为区域物流行业发展提出建议。首先,在遵循影响因素筛选原则的基础上,从运营与管理、物流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四个维度筛选出五十二个影响因素作为初选因素组合,并通过改进的专家打分法对初选因素进行筛选,构建区域物流绩效影响因素体系。其次,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四个维度、十个一级影响因素和三十个二级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并通过分析地区财税政策、节能减排政策、规范管理政策及人才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的影响关系,绘制出系统动力学因果图和流图,进而构建出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借助大连市2012-2019年物流数据进行系统动力学模型验证和政策仿真,结果表明财税和人才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有正向激励,而节能减排和规范管理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有负向影响,且财税政策的影响最大。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财税、节能减排、规范管理和人才策略等方面对大连市物流业发展提出建议,通过全方位提升区域物流绩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构建了财税、节能减排、规范管理和人才四类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拓展了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的研究,同时为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
张明研[5](2021)在《连锁超市生鲜宅配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生鲜市场迅速扩张,生鲜电商也迎来快速发展。随着国家“农改超”政策的推进,一方面连锁超市凭借其品牌影响力成为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产品的主要平台,另一方面,连锁超市受新零售热潮的影响,积极布局生鲜电商板块,全面打通线上线下生鲜品类销售渠道。但由于生鲜产品追求保鲜保质的特点,生鲜产品的线下配送成为连锁超市转型升级后面临的关键问题。然而连锁超市对线上布局生鲜产品配送模式的认识不完整,因此,需要对连锁超市生鲜宅配模式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价。本文以连锁超市生鲜宅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规模超市分别采用各个生鲜宅配模式情况下的绩效进行初步评价,得出不同规模超市选择合适生鲜宅配模式的初步建议,最后通过案例进一步分析论证。针对生鲜宅配模式,提出了包括自提、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和众包平台配送模式四种基本的生鲜配送模式,结合生鲜宅配模式在连锁超市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超市常用的五种组合模式,包括“模式A:自提+自营配送”、“模式B:自提+自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C:自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D:第三方物流配送+众包平台配送”和“模式E:自提+自营配送+众包平台配送”;针对生鲜宅配模式绩效的评价,结合生鲜宅配模式的特点以及相关文献,构建了连锁超市生鲜宅配模式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保持权重一致性的情况下,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规模超市分别采用五种组合配送模式的绩效进行初步分析;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比对,选择绩效最好的配送模式作为该规模超市生鲜配送模式;最后以永辉超市为例,对其使用的生鲜宅配模式进行绩效评价,并把绩效评价结果与已分析出的大型连锁超市选择的生鲜宅配模式的绩效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一致,从而得出通过对生鲜宅配模式的绩效评价结果能为连锁超市选择适合的生鲜宅配模式的合理性。
吴亚平[6](2021)在《专利视角下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区间的贸易往来趋于频繁,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纷纷将物流外包,这就使得物流业蒸蒸日上。我国物流业在发展中也没有落下前进的脚步,尤其是十九大以来,智慧物流、区块链等平台经济方兴未艾,很大程度上推动物流行业的数字化变革,这就促使物流企业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的重大改革。物流业作为新兴产业存在成本高、能耗大、污染多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导致我国物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效率低下,发展绿色物流不失为一个再合理不过的选择。绿色物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因此,传统物流向绿色物流转型成为重中之重。发展绿色物流必然要进行技术创新,改进物流各个环节设备及工具,申请物流相关专利,进而提升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作业效率。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领域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存在专利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必要对物流专利申请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升我国物流技术创新能力。因此,研究专利视角下技术创新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在搜集总结相关学者文献的基础上,基于2008-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1)使用Moran’I指数测量技术创新和绿色物流的全局自相关性;(2)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量绿色物流绩效;(3)借助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的空间关系,并对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系数均为正,且均在0.05水平上显着,说明本地的技术创新会影响到本地的绿色物流水平。同时,本地的技术创新还会影响到地理邻近地区的绿色物流水平且本地的技术创新水平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物流水平影响系数为正,存在显着正相关,说明本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绿色物流则提高0.106个单位。
陈自强[7](2021)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补贴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商家比普通农产品物流在设施和技术上投入更多,另一方面需要消费者支付更高的费用才能弥补增加的成本。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显着提高,对生鲜产品需求日趋旺盛,对冷链物流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住房、教育、医疗等消费在普通家庭支出占比很大,导致人们对日常生活消费品的价格较为敏感。因此,近年来国家为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出台冷链物流补贴政策,市场上生鲜冷链农产品和常温农产品并行流通,相互竞争。研究补贴在竞争中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作用机制,可以有助于更清楚的观察补贴发挥作用的机理,以便于更好的实施冷链物流补贴政策,促进冷链物流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对冷链物流补贴政策进行梳理,然后利用动态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冷链物流补贴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夏普利值法给出在政府提供冷链物流补贴的条件下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分配策略。最后,文章结合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全文章节分布及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对物流、冷链物流、补贴、冷链物流补贴等基本概念作了介绍。第三章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介绍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以及冷链物流补贴现状,并对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第四章农产品冷链物流补贴作用机制分析,首先讨论了无政府补贴和有政府补贴条件下的农产品冷链供应链节点企业相互独立决策的情况,接着分析了有政府补贴条件下的农产品冷链供应链节点企业集中决策的情况,对三种情况下生产商、零售商和供应链总体的利润做出比较。最后运用于Shapley值法给出农产品供应链利润协调方案,以保障受冷链物流补贴的农产品供应链可持续运行。第五章政策建议及未来展望,本文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以及前述研究结论给出了发展对策,并说明了研究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研究表明,在政府给与冷链物流补贴的支持下,冷链农产品的价格会降低,质量和盈利会上升,因此,政府补贴措施对推广农产品冷链保鲜经营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此外,通过有政府补贴条件的集中式决策可以消除“双重边际化效应”,促进供应链整体利润进一步提升;最后,供应链整体利润提升需要进行合理分配以保障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持续运行,通过沙普利值法在参与者之间重新分配集中决策所增加的利润,可以达到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行为协调,促进冷链各参与者持续协作。本文研究结论为政府冷链物流补贴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冷链物流参与者相互协作提供了策略依据。
姜泰元(KANG TAEWON)[8](2021)在《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文中指出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发展,今天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国。但中韩贸易关系从2012年开始发展速度变慢,目前因韩国部署萨德、中美贸易矛盾、新冠疫情等原因出现负增长。在流通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2016年10月阿里巴巴的前CEO马云提出了“新流通”的概念。新流通定义为消费者体验的数据中心基础的流通,流通的核心将从流通渠道中心改变消费者中心。随着新流通的发展,将对中国和韩国之间的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化中国和韩国的贸易发展理论认识,也有利于促进中韩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利用中韩两国的先进互联网数据、国家统计局文献资料、图书馆相关书籍,然后用多种数据和资料比较分析中韩两国的贸易现状和流通物流现状。为了研究新流通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贸易发展和新流通的先行研究进行了评述整理。通过确立贸易基本理论和流通物流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知识,为研究新流通与中国和韩国贸易之间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分析中国和韩国贸易关系现状,比较中韩物流绩效指数,掌握中韩流通物流现状。另外,分析新流通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关系产生的影响。为了中国和韩国的贸易关系发展和新流通的发展,以中国和韩国的典型新流通企业为中心,分析新流通活用案例。选取中国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新流通案例,韩国乐天和新世界。目前新流通存在的问题有物流基础设施不足、顾客新流通概念意识不足、技术有限等。基于全文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对策建议。第一,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第二,要改善消费者的新流通意识,第三,应对手机技术环境和产业合作。本文研究中国和韩国新流通发展的比较分析和由此对两国贸易关系发展的影响,为今后两国更进一步的流通业发展和贸易关系发展做出贡献。虽然对中国和韩国贸易关系发展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对新流通的两国比较分析和由此产生的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及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今后两国的流通业和贸易研究具有一些参考价值,将为解决当前中韩贸易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新的流通问题提供帮助。
梁绮慧[9](2021)在《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与外贸的结合,催生了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型贸易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使得消费者与商家能够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交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线下贸易方式。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出口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出口绩效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虽然这种模式为企业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是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如何减少跨境电商企业的交易成本,如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而转化更多的流量,如何实现跨境电商企业快速和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个跨境电商企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微观主体,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是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据此展开分析并对跨境电商企业在具体实践中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先行优势理论,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两类理论的主体研究对象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传统贸易类企业为主,鲜有文献将跨境电商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然而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两个理论的新发展与新应用。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代运营企业、跨境物流企业以及跨境电商平台获取的数据,本文研究了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交易成本,包括平台佣金、营销成本、服务成本等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然后对交易成本中的物流运输成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从消费者跨境物流信息偏好的视角切入,探讨跨境电商企业通过选择物流运输方式减少交易成本的可行性路径。最后,从先行优势的视角研究跨境电商企业在平台上出口绩效的动态变化,研究同行竞争、在位时长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平台的时长,探究年轻企业和成熟企业的产品策略选择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拓展先行优势理论在跨境电商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中,花费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供需双方信息搜寻、合同签订、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成本。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代运营企业的后台数据,从跨境电商与原有传统商业模式最为突出的不同点“交易成本”入手,探究跨境电商交易成本的构成、投入及成效,发现不同类型的成本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最终出口绩效具有不同的贡献。首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有明显提升作用。其次,跨境电商的兴起因降低生产交换的信息搜寻成本而创造了更多的贸易量,扩大广告营销和提供优质服务是跨境电商企业增加销售量的一大途径,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此外,出口企业提高产品价格加成率,可以依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高收益、可持续出口。基于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和定位目标市场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动力。通过研究各国消费者对跨境物流信息的偏好程度,分析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商品运费占商品销售额的占比较高,并且近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挂号物流运费高于平邮物流运费,但是仍有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挂号方式。其次,不同国家消费者对跨境物流信息的偏好程度存在差异。在理论分析中,基于消费者效用函数,发现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与商品运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关,且消费者对跨境物流的信息偏好程度随商品重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挂号服务费价格的增加而递减。最后,实证分析印证了消费者跨境物流信息偏好主要受商品重量、物流运费以及消费者所处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确认较高的商品价值、低廉的运输成本、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是决定消费者物流信息偏好的关键。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线上购物为全球的卖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和崛起更加剧了这一红利。通过研究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数据,发现跨境电商企业的出口绩效随入驻平台的时长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行业竞争对跨境电商的出口存在直接影响,随着行业竞争的减少,跨境电商企业在平台上的出口绩效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而且行业竞争通过影响企业的先行优势对跨境电商出口有间接的影响,表现为行业竞争对于企业出口的影响随着企业入驻时长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外,产品定价低和多样性少的企业出口绩效受到行业竞争的影响程度更大,适度的竞争会延长跨境电商企业的先行优势。在跨境电商企业成立初期,良好的声誉和爆品推广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提高出口销量尤其重要,优质的商家服务、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均会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而偏高的商品价格则不利于跨境电商提高出口销量。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与消费者可以从国际互联网庞大的信息资料中及时获得所需信息,消费者可在全球任意地点、任意时间从网上得到相关企业的各种相关信息。为跟上这一趋势,许多中小商家开始进入跨境电商市场开始新的探索,本文以国际营销战略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建立起不同产品策略与企业出口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平台上跨境电商企业不同产品策略选择对于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爆品策略与新品策略均有助于跨境电商提高出口绩效,随着企业入驻时间的增长,爆品策略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新品策略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后进入企业选择爆品策略的效果最好,而先进入企业更适合选择新品策略。此外,消费者往往会更加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因此提高商品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加潜在顾客。同时,增加店铺声誉有利于提高跨境电商企业的出口绩效。本文为文献中关于跨境电商企业在新进入市场时如何制定策略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策略与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为后入企业与在位企业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提供了相应启示。
林婵贞[10](2021)在《中泰物流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物流业的发展会大幅度影响企业,改善物流效率可对整体经济产生较大的助推作用。目前,全球各国着力发展物流业,在这一领域各显神通。中国的物流发展已经跨越了初级阶段,拥有良好的物流管理体系。虽然泰国的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泰国人口众多、市场经济繁荣,但泰国物流系统的能力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物流成本过高,越来越成为影响泰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因而,需要着重发展物流业以建立适应未来经济的物流体系。为了泰国经济提升,需要向中国的发达城市学习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用于泰国的物流发展。然而,因为难以汇编泰国的标准、条件以及统计数据。因此,关于国内外物流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特别是关于中国和泰国之间的物流比较。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俨然成为了一个市场经济较为繁荣的国家,而作为比中国更早独立的泰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却一直未有太大的起色,泰国仍然缺乏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物流中心。本文从物流成本、仓储服务成本和包装服务等方面对中国和泰国的物流业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各种统计数据探索其中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希望能能够借鉴中国的物流发展的经验,改善泰国物流行业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泰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评价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评价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省绿色物流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评价指标选取与评价模型 |
(一)评价指标选取。 |
(二)评价模型。 |
1、熵值法计算权重 |
2、TOPSIS法进行排序评价 |
四、评价结果分析 |
(一)指标熵值与权重分析。 |
(二)综合评价结果。 |
五、结论及建议 |
(一)基础设施投入与物流需求发展较好,对四川省绿色物流绩效发展的影响较大。 |
(二)创新发展水平取得明显进步。 |
(三)环境与资源方面仍有发展潜力,运营管理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 |
(2)中国跨境电商进口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跨境电商进口发展的特征 |
(一)交易规模日益提升 |
(二)B2C模式平台开始处于主导地位 |
(三)发达国家是跨境电商进口的主要来源地 |
(四)跨境电商进口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 |
二、中国跨境电商进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滞后 |
(二)平台运营风险逐渐增加 |
(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
(四)贸易碎片化加大监管难度 |
(五)“线上”渠道模式不足凸显 |
(六)虚假贸易开始盛行 |
(七)客户服务缺乏专业性 |
(八)跨境商务人才严重缺乏 |
三、中国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进口的政策建议 |
(一)重点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
(二)努力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三)积极探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报税模式 |
(四)全面开启“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 |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严格监督的作用 |
(六)大力支持相关教育机构增设跨境电商专业 |
(4)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区域物流绩效的研究 |
1.2.2 区域物流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
1.2.3 政策对区域物流影响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
2.1 核心概念 |
2.1.1 区域物流 |
2.1.2 物流绩效 |
2.1.3 地区政策 |
2.2 基础理论 |
2.2.1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2.2.2 系统动力学理论 |
2.2.3 多项式回归 |
3 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3.1 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影响分析 |
3.2 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因素识别 |
3.2.1 影响因素识别原则 |
3.2.2 影响因素筛选 |
3.2.3 影响因素赋权重 |
3.2.4 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机理 |
3.3 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3.3.1 模型假设和系统边界界定 |
3.3.2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3.3.3 系统动力学流图及方程的确立 |
4 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SD模型的验证和仿真——以大连市为例 |
4.1 大连市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
4.2 大连市区域物流绩效影响SD模型验证与仿真 |
4.2.1 SD模型数据来源及处理 |
4.2.2 SD模型检验 |
4.2.3 灵敏度分析 |
4.2.4 政策解读 |
4.3 对策和建议 |
4.3.1 财税方面 |
4.3.2 节能减排方面 |
4.3.3 规范管理方面 |
4.3.4 人才方面 |
5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连锁超市生鲜宅配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连锁超市生鲜产品现状 |
1.2.2 生鲜宅配现状 |
1.2.3 物流绩效评价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
2.1 连锁超市经营理论 |
2.1.1 连锁超市的概念 |
2.1.2 连锁超市经营特点 |
2.2 生鲜宅配模式理论 |
2.2.1 生鲜宅配模式的概念 |
2.2.2 生鲜宅配模式特质 |
2.3 绩效评价理论 |
2.3.1 绩效评价概述 |
2.3.2 绩效评价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连锁超市生鲜宅配模式分析 |
3.1 四种基本生鲜宅配模式 |
3.1.1 自提 |
3.1.2 自营配送 |
3.1.3 第三方物流配送 |
3.1.4 众包平台配送 |
3.2 超市生鲜宅配模式组合 |
3.2.1 模式A:自提+自营配送 |
3.2.2 模式B:自提+自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 |
3.2.3 模式C:自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 |
3.2.4 模式D:第三方物流配送+众包平台配送 |
3.2.5 模式E:自提+自营配送+众包平台配送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连锁超市生鲜宅配模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
4.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确立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生鲜宅配模式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绩效评价的不同规模超市最优生鲜宅配模式分析 |
5.1 大型连锁超市的生鲜配送模式选择 |
5.1.1 大型连锁超市 |
5.1.2 大型连锁超市选取各种宅配模式的绩效分析 |
5.2 中小型连锁超市的生鲜配送模式选择 |
5.2.1 中小型连锁超市 |
5.2.2 中小型连锁超市选取各种宅配模式的绩效分析 |
5.3 社区超市的生鲜配送模式选择 |
5.3.1 社区连锁超市 |
5.3.2 社区连锁超市选取各种宅配模式的绩效分析 |
5.4 不同规模超市生鲜宅配模式选择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连锁超市生鲜宅配模式绩效评价案例分析-以永辉超市为例 |
6.1 永辉超市的生鲜宅配模式 |
6.2 永辉超市生鲜宅配模式评价指标分析 |
6.2.1 物流成本分析 |
6.2.2 物流效率分析 |
6.2.3 客户服务分析 |
6.2.4 客户满意度分析 |
6.3 永辉超市生鲜宅配模式绩效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专利视角下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技术创新理论 |
2.1.1 技术创新概念 |
2.1.2 技术创新评价 |
2.2 绿色物流理论 |
2.2.1 绿色物流内涵 |
2.2.2 绿色物流评价 |
2.3 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的影响机制 |
2.3.1 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的行业影响 |
2.3.2 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的空间影响 |
第三章 技术创新与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
3.1 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
3.1.1 物流专利申请量总体分析 |
3.1.2 物流专利申请量区域分析 |
3.2 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
3.2.1 绿色物流经济发展现状 |
3.2.2 绿色物流能源发展现状 |
3.2.3 绿色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
3.3 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影响现状分析 |
3.3.1 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宏观影响 |
3.3.2 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微观影响 |
第四章 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技术创新水平评价 |
4.2 绿色物流绩效评价 |
4.2.1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构建 |
4.2.2 绿色物流绩效评价 |
4.3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
4.3.1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构建 |
4.3.2 空间自相关分析 |
4.3.3 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与检验 |
4.3.4 空间计量模型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7)农产品冷链物流补贴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冷链物流研究 |
二、补贴作用机制研究 |
三、政策效应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论文结构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物流 |
一、物流的含义 |
二、物流的分类 |
第二节 冷链物流 |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
二、冷链物流特征 |
第三节 补贴 |
一、补贴 |
二、物流补贴 |
三、补贴是实施产业帮扶政策的重要经济手段 |
第四节 冷链物流补贴 |
一、冷链物流补贴的概念和形式 |
二、冷链物流补贴的特点、用途和效益 |
第三章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历程 |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冷链物流发展主要问题 |
一、冷库设施总量不足和区域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 |
二、行业政策规范有待完善,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
三、企业成本负担较重导致盈利水平较低 |
四、冷链物流补贴资金的使用方式和效果尚待评估 |
第三节 冷链物流补贴现状分析 |
一、国家冷链物流补贴政策梳理 |
二、地方冷链物流补贴政策梳理 |
三、冷链物流补贴金额概况 |
第四章 农产品冷链物流补贴作用机制分析 |
第一节 问题描述与模型建立 |
一、问题描述 |
二、符号说明 |
三、模型假设 |
第二节 产品差别定价模型分析 |
一、无补贴的分散式决策 |
二、有补贴的分散式决策 |
三、有补贴的集中式决策 |
第三节 基于沙普利值法的农产品供应链利润协调 |
一、Shapley值法介绍 |
二、部分联盟 |
三、算例分析 |
四、小结 |
第五章 政策建议及未来展望 |
第一节 对策与建议 |
一、加强政府补贴导向作用 |
二、加强冷链物流补贴等财政资金支持 |
三、不断提高冷链物流软硬件设备和标准化水平 |
四、大力支持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 |
五、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降低企业成本 |
六、提高冷链相关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8)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注释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贸易的相关概念 |
(二)新流通的相关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一)贸易相关理论 |
(二)新流通相关理论 |
第三章 中韩贸易关系和新流通分析 |
一、中韩贸易关系分析 |
(一)中韩贸易发展历史进程 |
(二)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
(三)中韩FTA |
二、中韩新流通比较分析 |
(一)中韩新流通现状 |
(二)中韩新流通的差异 |
(三)中韩新流通的共同目标 |
注释 |
第四章 新流通对中韩贸易影响分析 |
一、新流通创新智慧化贸易方式 |
(一)中韩建设智能物流园区 |
(二)中韩建设智能港口 |
二、新流通构建国际电子商务供应网系统 |
(一)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产品个性化 |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线上和线下无界限化 |
(三)电子商务物流机制的变化 |
三、新流通改变中韩流通产业链 |
(一)新流通促进了生鲜产业迅速发展 |
(二)新流通对企业的产业链管理意识影响 |
四、新流通对中韩国际贸易的影响 |
(一)新流通对中韩贸易规模影响 |
(二)新流通对贸易成本影响 |
(三)新流通对中韩电子商务贸易影响 |
第五章 中韩新流通企业案例及存在的问题 |
一、中国新流通企业案例 |
(一)阿里巴巴 |
(二)京东 |
(三)阿里巴巴和京东比较分析 |
二、韩国新流通企业案例 |
(一)乐天 |
(二)新世界 |
(三)乐天和新世界比较分析 |
三、中韩新流通存在的问题 |
(一)物流基础设施不足 |
(二)消费者对新流通的意识不足 |
(三)技术能力局限 |
第六章 促进新流通发展推进中韩贸易的对策 |
一、国际物流和物流基础设施发展 |
(一)提高中韩国际物流海关效率 |
(二)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发展 |
(三)物流服务质量改善 |
二、消费者对新流通意识改善 |
(一)新流通企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
(二)新流通企业保持价格优势和提供体验营销 |
三、新流通企业应对手机技术环境和产业合作 |
(一)优化手机技术环境 |
(二)与高新科技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梳理与归纳方法 |
1.3.2 数理建模与推演方法 |
1.3.3 管理统计与分析方法 |
1.3.4 计量建模与估计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内涵及其衡量的研究评述 |
2.1.1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内涵的研究评述 |
2.1.2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衡量的研究评述 |
2.2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 |
2.2.1 有关企业内部特征与管理的研究评述 |
2.2.2 有关企业所在国市场环境的研究评述 |
2.2.3 有关出口目的国市场环境的研究评述 |
2.3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研究评述 |
2.3.1 有关跨境电商平台的研究评述 |
2.3.2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影响效应的研究评述 |
2.3.3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 |
2.4 本章小结 |
3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分析框架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因素 |
3.2.1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有利因素 |
3.2.2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不利因素 |
3.3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 |
3.4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 |
3.5 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一个分析框架 |
3.6 本章小结 |
4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直接影响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
4.3 数据、变量及特征性事实 |
4.3.1 数据来源 |
4.3.2 描述性统计 |
4.3.3 特征性事实 |
4.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
4.4.1 计量模型设定 |
4.4.2 基准回归结果 |
4.4.3 稳健性检验 |
4.4.4 进一步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间接影响:基于物流方式视角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理论模型及假说提出 |
5.3 数据来源与指标构建 |
5.3.1 数据来源 |
5.3.2 数据描述 |
5.3.3 指标构建与计算结果 |
5.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
5.4.1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取 |
5.4.2 基准回归结果 |
5.4.3 稳健性检验 |
5.4.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
5.5 本章小结 |
6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直接影响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
6.3 数据、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
6.3.1 数据来源 |
6.3.2 变量构造及估计 |
6.3.3 描述性统计 |
6.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
6.4.1 计量模型设定 |
6.4.2 基准回归结果 |
6.4.3 稳健性检验 |
6.4.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
6.4.5 异质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间接影响:基于产品策略视角 |
7.1 问题的提出 |
7.2 理论基础与假说提出 |
7.3 数据、变量及特征性事实 |
7.3.1 数据来源 |
7.3.2 变量选择 |
7.3.3 描述性统计 |
7.3.4 特征性事实 |
7.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
7.4.1 计量模型设定 |
7.4.2 基准回归结果 |
7.4.3 分组回归结果 |
7.4.4 稳健性检验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中泰物流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物流与物流业 |
二、国际物流 |
三、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商物分离说 |
二、物流的“黑大陆”说 |
三、“第三利润源”学说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泰国物流业发展状况 |
第一节 泰国物流业发展历程 |
一、军事物流阶段(1950 年至1964 年) |
二、工业物流阶段(1965 年至1979 年) |
三、电子物流阶段(1980 年至1990 年) |
四、交换信息阶段(1990 年至今) |
第二节 泰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
一、近年来物流业效率有所提升 |
二、国内货运的销量提高较快 |
三、国内货运中运输方式较为丰富 |
四、国际货运 |
五、物流仓库近年来发展较快 |
六、最后一公里配送促进物流包装快速发展 |
第三节 泰国物流业发展的PEST分析 |
一、政治因素(Politics) |
二、经济因素(Economy) |
三、社会因素(Society) |
四、技术因素(Technology)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物流业发展状况 |
第一节 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 |
一、筹备阶段(1949 年到20 世纪80 年代) |
二、起步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至20 世纪 90 年代) |
三、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 |
第二节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与特点 |
一、中国物流绩效水平较高 |
二、中国物流货物运输数量较大、运输方式较为丰富 |
三、中国包装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
四、中国仓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
五、中国物流业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泰物流发展环境与发展效率比较分析 |
第一节 中泰物流发展环境比较分析 |
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分析 |
二、中泰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比较分析 |
第二节 中泰物流成本与服务效率比较分析 |
一、物流成本的构成与计算方法 |
二、中国物流成本与服务现状分析 |
三、泰国物流成本与服务状况分析 |
四、中泰物流成本与服务效率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借鉴中国经验发展泰国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泰国物流业与中国物流业的差距及其产生原因 |
一、泰国物流业与中国物流业差距 |
二、泰中物流业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发展泰国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
一、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
二、采用新技术 |
三、促进物流业人力资源发展 |
四、推进减少海关程序 |
五、增强能力的税收措施 |
六、改善法律更轻松连接系统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评价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省绿色物流绩效评价研究[J]. 贺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01)
- [2]中国跨境电商进口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魏浩,王超男. 国际贸易, 2021
- [3]苏宁易购转型新零售模式的绩效研究[D]. 王亚伦.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4]地区政策对区域物流绩效影响研究[D]. 耿营营.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连锁超市生鲜宅配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D]. 张明研.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专利视角下技术创新对绿色物流影响研究[D]. 吴亚平. 山西大学, 2021(12)
- [7]农产品冷链物流补贴作用机制研究[D]. 陈自强.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8]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 姜泰元(KANG TAEWON).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 梁绮慧. 浙江大学, 2021
- [10]中泰物流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 林婵贞. 黑龙江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