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eason简单教程(3)(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芳[1](2021)在《《HSK标准教程》练习指令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杨星宇[2](2021)在《HSK偏正式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姜莹月[3](2021)在《语气词“吧”的用法偏误与教材内容编排问题》文中认为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参加HSK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需求群体,如何引导学习者有效学习,提高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交际能力与应试能力,是对外汉语学界学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语气“吧”的误加、“吧”—“吗”误用等偏误现象十分常见,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与语气词的教法实践、教材编排关系密切。基于此,本文将常用高频语气词“吧”作为研究对象,对特定范围内“吧”的用法偏误语料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归纳“吧”的用法偏误类型,分析偏误成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和教学策略。立足于对“吧”偏误情况的分析,本文以典型教材《HSK标准教程》为例,进一步对“吧”在教材中的分布及编排情况进行全方位考察,为“吧”的编写提供一个基于其用法偏误的个案参考建议。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内容设计。第二部分是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从语气词“吧”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入手,概括其语法规则。在此基础上,对语气词“吧”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原则进行探讨。第三部分是语气词“吧”的用法偏误分析。根据对偏误语料的统计分析,归纳出语气词“吧”常见的三种用法偏误类型:误加、误用、缺漏。并将偏误成因概括为三种,即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功能相关造成的词类误用。之后针对偏误成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四部分是以《HSK标准教程》为例,对教材中语气词“吧”的分布及编排情况进行考察,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从“吧”用法偏误的角度,并结合《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进一步提出有关体例设置、内容选择及习得顺序等方面的编排建议。
龙晓旭[4](2020)在《埃及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研究 ——以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把”字句是汉语学习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语法点,阿拉伯语并不存在与汉语相对应的“把”字句,使得埃及学生不知道怎么使用“把”字句,此外“把”字句在汉语交际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加之埃及一直是汉语学习的热门地区,故在埃及这种地区对其学生使用“把”字句习得偏误做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针对“把”字句的本体研究和二语习得研究非常多,但针对母语为阿拉伯语学生的“把”字句习得偏误研究很少。鉴于此研究前提,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结合自己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实习期间收集到的偏误语料,对母语为阿拉伯语的埃及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笔者以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作为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统计并分析偏误语料,深入调查他们在“把”字句习得偏误上的表现,发现埃及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上的特点是:在句式的偏误上,埃及学生带补语的“把”字句偏误占比最大;在具体的偏误成分上,状语、谓语、“了”的偏误占比最大;在题型与埃及学生“把”字句各特征的掌握上,造句的偏误率最高。偏误原因一是阿拉伯语语法负迁移,这一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了”字的遗漏、主语的遗漏和状语的错序等,二目的语过度泛化,此类偏误原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谓语动词、补语和状语的过度泛化等,三教师和教材的原因。针对这些偏误出现的原因本文从教师的专业性、教材的科学性和学生积极性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孟维晋[5](2020)在《“非X不可”的构式研究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第一章详细阐述了选题缘由,并对构式语法理论与“后方法”教学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对本文所用语料来源、出现的符号进行了简单说明。本文第二章主要从结构分析、格式演变、构式视角等方面对“非X不可”进行了本体研究的综述。在结构分析的研究综述中,笔者着重对变项“X”与“不可”隐现规律进行了阐述。本文第三章、第四章主要从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对外汉语教材、学生习得构式“非X不可”时产生的偏误等方面考察了构式“非X不可”的研究现状。通过检索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笔者共得到偏误语料78例。这78例偏误用例归的偏误原因可归为三类:遗漏偏误、误用偏误、错序偏误。随后,笔者基于偏误分析理论,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学生在习得、使用“非X不可”产生偏误的原因可归为三类:语际迁移、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教材与参考书的影响。本文前四章的写作主要为第五章“非X不可”的构式研究、第六章基于“后方法”教学理论的“非X不可”教学设计做铺垫。本文第五章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语料库研究法等方法,查阅、引用大量的相关文献及真实语料,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对“非X不可”进行了构式研究,得出了构式“非X不可”的构式义,分别是:“非X不可”表主观认识[-推断性][+必欲]构式、“非X不可”表客观情态[+推断性][+必须]构式、“非X不可”表事理发展[+推断性][+必然]构式。随后,对构式“非X不可”三个构式义所适用的语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着重分析了构式“非X不可”三个构式义的预设条件。经分析研究得出,当构式“非X不可”表达强烈的主观愿望时,其预设是客观环境不适宜,或有人不同意这一行为或看法。当构式“非X不可”表达客观情态时,其预设是动作施事者主观上不情愿做出但又必须要做出的行为。当构式“非X不可”表达事理发展时,其预设是如果不做某些行为,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本文第六章在构式“非X不可”的构式研究及构式义语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非X不可”的三个构式义进行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验。教学实验与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第三章、第四章研究的内容。笔者选择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生(摩洛哥大学为三年制)作为教学实验的对象,一分两组,一组为实验班,一组为对照班,每组二十位学生。教学实验后,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考察教学实验的效果并科学系统地分析对比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在构式语法理论、“后方法”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相较其他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闫奎霖[6](2020)在《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学识、智力、品格、行为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具有丰富文化含量和德育价值的必修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可谓巨大且深远。党和国家文件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都有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要求,立德树人,课程育人是所有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阐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参考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大理大学为个案,对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体意识、渗透内容、渗透途径和方法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成绩经验,着重查找问题不足并分析原因。针对在其公共英语课程中德育渗透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改进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对策建议,以利于促进公共英语“课程育人”。通过调研,发现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关于德育渗透不足和问题:渗透主体方面,存在着学院和公共英语教师对德育渗透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需要继续加强,公共英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教材的德育资源等问题;渗透客体方面,发现学生需要教师通过公共外语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学生愿意接受教师在公共外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公共外语教学中适当进行德育渗透会对大学生有积极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不足;渗透介体方面,存在着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渠道等方面德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渗透环体(环境)方面,存在着德育渗透的公共英语教学环境、校园环境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而这些问题的形成,是由于公共英语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不强、应试化教学使得德育渗透力度不够、德育渗透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在分析问题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九条加强和改进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对策建议: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德育渗透意识;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克服应试教育功利性倾向;优化渗透德育的内容;拓宽渗透德育的途径;改进渗透德育的方法;营造渗透德育的环境;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借鉴以及借鉴国外外语教学经验。以此促进公共英语德育渗透、“课程育人”工作。
张敬[7](2020)在《初中级留学生汉语有标顺承复句习得研究》文中提出汉语复句类型多样,有标顺承复句是一种有关联词语标识分句间先后相承关系的复句。目前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者对留学生有标顺承复句习得研究还不多,有待于展开专题探讨。本文以扬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初级B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留学生使用有标顺承复句正确和偏误情况,探讨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教学建议,以期有助于提高有标顺承复句的教学效率。论文绪论部分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阐述了选题理由,其后梳理了前人在复句关联词语、顺承复句和有标复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汉语顺承复句的偏误研究和教学研究等情况,明确了研究范围,以及采用问卷调查、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有标顺承复句的特点,并对顺承关联标记做了详细分析。其次,考察了国内四个教学大纲中有标顺承复句内容,发现每个大纲所规定的顺承关联标记语法项目都相对较少,初中级阶段对有标顺承复句的规定大致相同,进而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考察了《HSK标准教程》之后,发现此教材在有标顺承复句的选取、编排顺序和练习设置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二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留学生习得有标顺承复句的整体情况、学习汉语时间对习得的影响、正确使用汉语有标顺承复句的差异,以及学生使用汉语有标顺承复句时的偏误类型和偏误特点。分析表明,学生选择顺承复句句式在整体和水平上呈现出不同的倾向特点,其中带有词语“然后”和“就”的顺承关联标记使用频率最高,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倾向于选择相应等级的关联标记造句;学习汉语的时间对习得有标顺承复句有一定的影响,学习时间越长,习得效果越好;偏误类型主要有误代、遗漏、误加和错序,其中误代和错序的偏误率较高。第三章从外部和内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汉语有标顺承复句的偏误原因,并对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如课堂内容要有选择性,做到详略得当;课堂采用情景法教学;要及时处理课堂中的偏误现象;根据学生习得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标顺承复句的教学顺序;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做到精讲多练。最后,本文从学生正确习得汉语有标顺承复句和偏误的角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待完善的方面。
张彩彤[8](2020)在《使用后教材评估 ——以《体验商务英语》活动设计方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同时精通商务与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此大背景下,2007年中国在高等教育学校建成了商务英语试点专业,然而至今新专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关于商务英语教材方面,国内专家仍致力于研究开发对引进的纯正外国教材进行中国特色的本地化改编,以便更好适应国内学习者的需求。本文研究聚焦于商务英语教材评估。文中首先对商务英语相关概念和教材评估相关研究与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然后基于McGrath系统评估法和Cunningsworth特殊用途英语评价表在研究对象间展开关于教材使用后的评价调查,旨在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探寻使用者对《体验商务英语》教材的活动设计方面的反馈与评价,从而总结出本教材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出未来改编以及教学与学习上的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者对本教材活动设计评价很高,体现在活动内容能够把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有机结合为整体,活动能够涉及到语言技能训练的听说读写各方面,且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包含双人配对和团队合作等形式。同时使用者也提出本教材相对不足的地方,例如过时的商务案例,没有用处的语法模块,练习和任务难度系数偏低,没能提供角色扮演或场景模拟的参考案例等。最后基于对教材活动设计的整体评估,理论上作者结合并补充了Cunningsworth针对商务英语教材活动设计方面的评估检查表,实践上作者提出了有关未来改编方向和教学与学习中的参考建议。包括提供互补性的其他商务英语课程例如专门训练商务听说与写作能力的课程;依靠教师提供额外的小组活动方式例如课前小组展示、案例研究等,开阔学生商务眼界以及丰富相关地道表达;增加布置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对于管理者和教材开发者来说,改编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地化教材十分重要。
陈姗姗[9](2019)在《《汉语教程》的汉字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蓬勃发展,汉语国际教育界对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市场上的对外汉语教材多种多样却良莠不齐,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汉语教学需求,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仍需与时俱进。给广大汉语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优质教材,也是汉语国际教育界一直努力的方向之一。《汉语教程》是北京语言大学推出的对外汉语系列的教材,因其在国内外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且教材在对外汉语教育界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代表性,所以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教材样本。因现如今多数研究集中在《汉语教程》某一册的具体知识点或是将其与其他认可度较高的教材做比较研究,割裂了教材的整体性也忽略了教材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本论文旨在对《汉语教程》系列教材的汉字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上做出对《汉语教程》有益的探索,以此期望能够对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本篇论文的大致内容如下:对教材《汉语教程》(第3版)汉字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涉及教材中生字词、笔画笔顺、汉字形音义教学以及练习题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留学生和教师对此教材的使用感受,并根据汉字教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分析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最后归纳这套教材汉字教学这部分的优缺点。针对《汉语教程》这套教材的不足之处,补充具体的汉字教学方面的编写建议并探索适宜的汉字教学方式。
李延[10](2019)在《韩国语原因类语法形态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汉语和韩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孤立语,是通过字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表示语法关系,而韩语属于黏着语,是依靠在句中添加助词、连词等成份来表示语法关系。韩语语法体系比较复杂、抽象。其中韩语语法中的原因类语法形态,种类繁多,尽管都表示“因果”意思,但是在结构、语用、语义上有着很大差别。有的原因语法标记有多种不同的意思,有的标记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下,表达的意思不同,甚至有的原因标记还带有消极意义等等。这些用法给中国学习者学习韩语语法时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只有正确地掌握每个原因类语法标记的特征,辨别出同义标记的差异,掌握其语用规则才能正确地使用韩语原因标记。本论文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韩语专业学生使用的《韩国语精读教程》1-4册中出现的原因类语法形态“(?)(?)”为研究对象,笔者研读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对其句法、语义介绍。“(?)”的特征:与谓词连接,可表示:顺序、方式、并列、原因等。“(?)”的特征:表示“发现”时,前句主语是第一人称,后句主语与前句可不同。“(?)”的特征:强调客观性理由,可表示消极意义。“(?)”的特征:与动词原形连接,前句的主语是“人”,前句与后句主语一致。“(?)”的特征:与谓词连接,多用于议论文、说明文等客观性、推理性文体。“(?)”的特征:表示消极意义,强调原因的持续、反复,以致于精力无法集中。“(?)”的特征:与谓词连接,埋怨”意味重,包含推卸责任、明显的抱怨的意思。“(?)”的特征:所表示的原因具有“突发性”,并且发生的事件与说话者的意图无关。“(?)”的特征:后句主语是第一人称,强调说话者对自己的行为从外部找原因,多用于口语中。“(?)”的特征:表示原因、根据。书面语和口语都可以使用。通过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原因类语法标记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总结出我校学生在使用原因类语法标记时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接序错误、语义区别错误、终结语尾区别错误、翻译错误、多重含义错误、习惯性错误等7类。最后根据学生的偏误情况做出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韩语和汉语的差异和学习者学习原因类语法标记时的主观、客观原因造成的,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韩语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原因类语法形态的异同之处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对韩语教材的编纂以及教师授课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Reason简单教程(3)(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ason简单教程(3)(论文提纲范文)
(3)语气词“吧”的用法偏误与教材内容编排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2.1 “吧”的汉语本体研究 |
1.2.2 “吧”的二语习得研究 |
1.2.3 “吧”的教材编排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 2 章 语气词“吧”的语法功能描述与教材编排 |
2.1 “吧”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描述 |
2.1.1 “吧”的句法功能描述 |
2.1.2 “吧”的语义功能描述 |
2.1.3 “吧”的语用功能描述 |
2.2 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气词“吧”的编排体例与编排原则 |
2.2.1 编排体例 |
2.2.2 编排原则 |
第3章 语气词“吧”的用法偏误分析 |
3.1 用法偏误类型 |
3.1.1 误加 |
3.1.2 误用 |
3.1.3 缺漏 |
3.2 习得偏误成因及教学策略 |
3.2.1 偏误成因 |
3.2.2 教学策略 |
3.2.2.1 注重分级教学 |
3.2.2.2 创设情景促练 |
3.2.2.3 加强对比分析 |
第4章 “吧”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情况与编写建议 |
4.1 编排情况 |
4.2 存在的问题 |
4.3 基于“吧”用法偏误的教材编写建议 |
4.3.1 契合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的要求 |
4.3.2 语法点收录要体现系统性 |
4.3.3 语法点编排应注重层次性和渐进性 |
4.3.4 语法点的注释和习题部分应予以重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埃及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研究 ——以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理论基础 |
1.5 研究现状 |
2 埃及学生“把”字句偏误调查与统计分析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3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回收 |
2.4 语料的来源和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3 埃及学生“把”字句具体偏误类型与特点 |
3.1 埃及学生“把”字句具体偏误类型 |
3.2 从问卷测试各题型看埃及学生对“把”字句各特征的掌握程度 |
4 埃及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原因分析 |
4.1 学习者母语阿拉伯语语法负迁移 |
4.2 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 |
4.3 教师的问题及教材编写的不足 |
4.4 学生存在的问题 |
5 针对埃及学生习得“把”字句的教学建议 |
5.1 教师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性 |
5.2 教材设计要体现科学性 |
5.3 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
6 结语 |
6.1 本文小结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非X不可”的构式研究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选题缘由 |
2.理论依据 |
2.1 构式语法理论 |
2.2 后方法教学理论 |
3.研究方法 |
4.语料来源 |
5.符号说明 |
二、“非X不可”的研究综述 |
2.1 “非X不可”的结构分析 |
2.1.1 “非”字的研究综述 |
2.1.2 变项“X”的研究综述 |
2.1.3 “不可”隐现规律的研究综述 |
2.2 “非X不可”的格式演变 |
2.3 “非X不可”的分类研究 |
2.4 “非X不可”构式视角的研究 |
三、“非X不可”面向第二语言的教学考察 |
3.1 基于工具书、教学大纲、教学语法类书籍对构式“非X不可”的考察 |
3.2 基于教材的“非X不可”的考察 |
四、留学生使用“非X不可”的偏误考察 |
4.1 偏误分析理论概说 |
4.2 留学生使用“非X不可”的偏误类型 |
4.2.1 遗漏偏误 |
4.2.2 误用偏误 |
4.2.2.1 “必不可少”误用为“非少不可” |
4.2.2.2 “非常”误用为“非” |
4.2.2.3 “非”与“不”的误用 |
4.2.2.4 “非X不可”误用作补语 |
4.2.3 错序偏误 |
4.3 留学生使用“非X不可”的偏误分析 |
4.3.1 语际迁移 |
4.3.2 目的语规则泛化 |
4.3.3 教材、参考书的影响 |
五、“非X不可”的构式研究 |
5.1 有关“构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5.1.1 构式本体理论研究 |
5.1.2 构式语法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2 “非X不可”的构式义研究 |
5.2.1 “非X不可”表“主观意愿[-推断性],[+必欲]”的构式研究 |
5.2.2 “非X不可”表“客观情态[+推断性],[+必须]”的构式研究 |
5.2.3 “非X不可”表“事理发展[+推断性],[+必然]”的构式研究 |
5.3 基于语用理论对“非X不可”构式义的再分类考察 |
5.3.1 构式“非X不可”的焦点分析 |
5.3.2 构式“非X不可”的预设分析 |
5.3.3 构式“非X不可”的主观性分析 |
六、基于后方法教学理论的“非X不可”教学设计 |
6.1 “非X不可”表“主观意愿[-推断性],[+必欲]”构式义的教学设计 |
6.2 “非X不可”表“客观情态[+推断性],[+必须]”构式义的教学设计 |
6.3 “非X不可”表“事理发展[+推断性],[+必然]”构式义的教学设计 |
6.4 教学实施 |
6.4.1 教学实施过程 |
6.4.2 调查问卷分析 |
6.4.3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及分析 |
七、结论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件 |
(6)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思路和重点、难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重点难点 |
五、文献综述 |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现状 |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研究现状 |
(三)国外外语教学渗透德育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
(一)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文件精神之必须 |
(二)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 |
(三)是每位教师的崇高使命 |
(四)是优化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的需要 |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
(一)大学公共英语的学科特点与德育渗透相契合 |
(二)大学公共英语的教材内容与德育渗透相契合 |
(三)与《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相契合 |
第三章 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
(一)主体方面 |
(二)客体方面 |
(三)介体方面 |
(四)环体方面 |
二、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学校、学院和教研室对课程德育渗透的要求及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
(二)应试化教学使得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
(三)德育渗透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有待改善 |
第四章 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建议 |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 |
二、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德育渗透意识 |
三、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克服应试教育功利性倾向 |
四、强化并突出渗透德育的内容 |
(一)爱国主义教育 |
(二)集体主义教育 |
(三)家庭观念教育 |
(四)个人品德教育 |
(五)敬业观念教育 |
五、拓宽渗透德育的途径 |
六、改进渗透德育的方法 |
(一)语言熏陶法 |
(二)课外实践法 |
(三)多媒体教学法 |
(四)因“专”施教法 |
七、营造渗透德育的环境 |
(一)公共英语教学环境 |
(二)校园环境 |
八、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借鉴 |
九、借鉴国外外语教学经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政策文件 |
(三)硕博论文 |
(四)期刊论文 |
附录 |
附录1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 调查问卷(教师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初中级留学生汉语有标顺承复句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范围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有标顺承复句的特点及其在大纲和教材中的分布 |
第一节 有标顺承复句的特点 |
一、有标顺承复句的定义 |
二、有标顺承复句的关联标记 |
第二节 对教学大纲中有标顺承复句的考察 |
一、顺承关联标记数量情况 |
二、有标顺承复句等级分布情况 |
第三节 对《HSK标准教程》中有标顺承复句的考察 |
一、标记选取情况 |
二、编排顺序情况 |
三、练习设置情况 |
第二章 留学生有标顺承复句习得情况分析 |
第一节 留学生有标顺承复句习得调查 |
一、总体调查设计说明 |
二、具体内容设置 |
三、调查过程 |
四、调查结果 |
第二节 留学生正确使用有标顺承复句情况分析 |
一、正确用例比例分析 |
二、正确用例差异分析 |
第三节 留学生有标顺承复句偏误情况分析 |
一、有标顺承复句偏误类型 |
二、有标顺承复句偏误特点 |
第三章 有标顺承复句的偏误原因及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有标顺承复句偏误原因分析 |
一、汉语自身的复杂性 |
二、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
三、学习策略的影响 |
四、大纲和教材编排缺陷 |
第二节 课堂教学方面的建议 |
一、课堂教学内容方面 |
二、课堂教学方法方面 |
三、课堂中对偏误处理方面 |
第三节 教材编写方面的建议 |
一、编排顺序方面 |
二、练习设置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问卷调査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使用后教材评估 ——以《体验商务英语》活动设计方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
1.2 Scope and Aim of the Research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2 Business English |
2.1 Introduction |
2.2 Definition |
2.3 Teachers and learners of Business English |
2.4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and activities |
2.5 Business English materials |
2.6 Market Leader Coursebook |
2.7 Summary |
Chapter3 Material evaluation |
3.1 Introduction |
3.2 Definition |
3.3 Significance |
3.4 Criteria and approaches to material evaluation |
3.5 Empirical studies on material evaluation |
3.6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7 Summary |
Chapter4 Methodology |
4.1 Introduction |
4.2 Research questions |
4.3 Participants& Context |
4.4 Method& Instruments |
4.5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4.5.1 Background of the participants |
4.5.2 Students’views on knowledge integration |
4.5.3 Students’views on language skills |
4.5.4 Students’views on activity forms |
4.5.5 Analysis of the group interview of students |
4.5.6 Analysis of the one-to-one interview of teachers |
4.6 Summary |
Chapter5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
5.1 Introduction |
5.2 Strengths of MLC in terms of activity design |
5.2.1 Organic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and English |
5.2.2 Multiple activity forms |
5.2.3 Authentic materials and effective practice |
5.2.4 Covering four basic language skills |
5.3 Weaknesses of MLC3 in terms of activity design |
5.3.1 Obsolete business cases |
5.3.2 Unserviceable grammar section |
5.3.3 Low level of difficulty in practice and tasks |
5.3.4 Lack of examples for role play or simulation |
5.4 Suggestions for adaption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 |
5.4.1 Supplements of other business courses |
5.4.2 Complements by teachers |
5.4.3 Extra Team or group work |
5.4.4 Localized adap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5.4.5 Independent learning after class |
5.5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
5.5.1 Method diagram for post-use stage evaluation |
5.5.2 Integrated activity checklist for BE |
5.6 Summary |
Chapter6 Conclusion |
6.1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 |
6.2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References |
附录1 |
Appendix Ⅰ |
附录2 |
Appendix Ⅱ |
附录3 |
Appendix Ⅲ |
(9)《汉语教程》的汉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对外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研究 |
二、《汉语教程》的汉字教学研究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范围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汉语教程》的汉字教学内容及分析 |
第一节 《汉语教程》简介及其汉字概况 |
一、《汉语教程》简介 |
二、汉字选择及分布 |
三、汉字字量及字序 |
第二节 《汉语教程》的汉字知识教学及分析 |
一、汉字教学中的形义分析 |
二、部件教学的应用 |
三、笔画、笔顺教学情况 |
第三节 《汉语教程》的汉字练习及分析 |
一、汉字练习的结构、题型与内容 |
二、《汉语教程》汉字练习的分析 |
第二章 《汉语教程》使用者对其汉字教学的反馈 |
第一节 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 |
一、留学生对《汉语教程》的看法的问卷调查 |
二、教师关于《汉语教程》汉字教学效果的观点 |
第二节 《汉语教程》汉字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
一、《汉语教程》汉字教学的优点 |
二、《汉语教程》汉字教学的不足 |
第三章 《汉语教程》的汉字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汉语教程》汉字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一、教学设计遵循的教学思想 |
二、教学设计遵循的教学原则 |
第二节 汉字教学设计举隅及教学实况记录 |
一、教学设计所选课文 |
二、汉字教学设计 |
三、教学实况记录 |
第三节 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 |
一、教学效果分析 |
二、教学收获与反思 |
第四章 对《汉语教程》汉字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
第一节 对《汉语教程》汉字内容编排的思考和建议 |
一、对《汉语教程》汉字内容编排的建议 |
二、对《汉语教程》汉字习题编写的建议 |
第二节 对《汉语教程》汉字教学实践方法的思考和建议 |
一、“语文并进”和“认写同步” |
二、“先语后文”与“认写分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汉语教程》第一、二册生字表 |
附录2 教师关于《汉语教程》的汉字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留学生对《汉语教程》的看法的问卷调查 |
致谢 |
(10)韩国语原因类语法形态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对象 |
1.3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韩语原因类语法形态研究 |
1.4.2 汉韩原因类语法形态研究 |
第二章 韩语原因类语法形态理论背景 |
2.1 韩语原因类语法形态的定义 |
2.2 韩语原因类语法形态的界定 |
2.3 韩语原因类语法形态的语义分析 |
2.3.1 韩语原因类语法形态的类别 |
2.3.2 韩语原因类语法形态的语义分析、比较 |
第三章 问卷调查及偏误分析 |
3.1 调查问卷 |
3.1.1 调查内容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2 调查结果 |
3.2.1 调查对象个人信息情况分析 |
3.2.2 调查问卷原因类语法掌握情况分析 |
3.3 问卷调查得出的偏误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韩语原因类语法形态偏误原因及教学策略 |
4.1 偏误原因的分析 |
4.1.1 教师教学的影响 |
4.1.2 教材的影响 |
4.1.3 母语的影响 |
4.1.4 目的语知识的影响 |
4.2. 相应的教学策略 |
4.2.1 教师教学方面 |
4.2.2 教材设计方面 |
第五章 结语 |
5.1 本文的结论 |
5.2 本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语 |
附录1 |
四、Reason简单教程(3)(论文参考文献)
- [1]《HSK标准教程》练习指令语研究[D]. 陈晓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2]HSK偏正式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 杨星宇. 浙江科技学院, 2021
- [3]语气词“吧”的用法偏误与教材内容编排问题[D]. 姜莹月. 安阳师范学院, 2021(02)
- [4]埃及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研究 ——以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龙晓旭. 暨南大学, 2020(04)
- [5]“非X不可”的构式研究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设计[D]. 孟维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0(08)
- [6]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调查研究[D]. 闫奎霖. 大理大学, 2020(05)
- [7]初中级留学生汉语有标顺承复句习得研究[D]. 张敬. 扬州大学, 2020(01)
- [8]使用后教材评估 ——以《体验商务英语》活动设计方面为例[D]. 张彩彤.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9]《汉语教程》的汉字教学研究[D]. 陈姗姗. 东南大学, 2019(05)
- [10]韩国语原因类语法形态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李延. 延边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