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华[1](2022)在《语篇分析理论下四级翻译教学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2013年12月份调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中,翻译不仅分值比重由先前题型的5%提升到了15%,其形式也由之前的单句翻译调整为了段落翻译,这为大学英语教师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是在新形势下,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在新形势下,语篇分析理论是行之有效的。
聂晶晶[2](2021)在《关于高校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而国外计算机领域相关研究仍领先国内,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若想掌握前沿计算机技术,需要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但专业英语和传统大学英语不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学习层面,均存在显着差异。现如今,高校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学仍存在部分问题,不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均对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改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应对现阶段高校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展开研究,并实施教学改革。
任育新[3](2021)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省区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发现,该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即部分院校对大学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大学英语教师学历和职称偏低、生源质量欠佳、课程结构与内容不够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以期为深化我国西北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石彤彤[4](2021)在《基于iFIAS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的师生言语互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其中言语行为是课堂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对话和交流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或得新的认识与情感体验,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此,创造良好的师生言语双向流动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两位教师的各5节课,共计10节大学英语听说课。通过使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mproved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iFIAS),结合课堂观察和访谈,拟解决以下问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师生言语互动状况如何?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师生言语互动存在哪些问题?能提出哪些改进建议解决存在的问题?研究从课堂整体结构、教师课堂语言影响、课堂问题、学生互动行为、课堂情感互动氛围和教学模式六个方面分析对大学英语听说课堂进行现状分析。研究发现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师生言语互动现状方面具有如下特点:在课堂整体结构方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的教师语言多于学生语言,有益于教学的沉寂比例适中,无助于教学的混乱比例较低,课堂技术应用明显。在课堂问题方面:封闭性问题多于开放性问题。在教师语言影响方面:教师语言直接影响多于间接影响,积极影响多与消极影响。学生互动行为方面:主动应答与被动应答比率持平,课堂中没有出现学生主动提问现象。课堂氛围方面: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模式方面:模式为讲授型模式,缺乏创新性。研究发现大学听说课堂师生言语互动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与学生语言比例失衡;教师接受情感与激励性反馈较少;教师的提问封闭性问题过多,开放性问题过少,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性差;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开放性与创新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增设课堂环节,提高学生发言比例;加强对学生的情感认同与激励性反馈;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课堂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乌凡迪[5](2021)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研究》文中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核心,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传播中国文化显得无比重要。然而目前我国许多英语学习者存在着无法用英语恰当流利地向外国人介绍我国文化的问题,这非常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都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到中国文化的融入。教材作为课程的载体,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对于帮助大学生们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第一到四册的学生用书以及此套教材的使用者为研究对象,围绕“《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中呈现了什么类型的中国文化内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如何呈现中国文化内容?教材使用者对此套教材的中国文化内容评价如何?”这三个研究问题而展开。通过对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英语教材评价、英语教材文化分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本研究选择了程晓堂的教材评价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在内部评价方面,本研究运用Byram的教材文化分类标准探究此套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的类型及其比例,并对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此套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编排的优缺点。在外部评价方面,对此套教材的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探究教材使用者们对此套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的评价与期待。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文化内容类型的呈现。Byram提出的九大类文化类型在此套教材中均有涉及,但是各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布不均、内容不全面的情况。2.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从教材各版块的呈现情况来看,此套教材的中国文化内容在各个版块均有呈现,教材关注到了中国文化内容的融入,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呈现分布不均问题。从呈现方式来看,《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中国文化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同时比较注重图文并茂,但是以隐性呈现方式为主。3.教材使用者的评价。教材使用者们都已经认识到了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国文化输入的重要性,认为在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对于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比较有帮助的。总体上,教材使用者对此套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持基本满意的态度,但绝大多数的教材使用者都期待在教材中获得更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内容。在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的应用方面,此套教材的中国文化内容基本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但由于课时安排、教学资源难以获取等原因不能经常在实际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授中国文化。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教材编写者要重视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关注教材中中国文化的配置问题。其次,大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注重挖掘和补充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最后,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正确看待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自身也要积极培养自己对于中国文化学习的自主性。
沈晶[6](2021)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游戏化教学应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化教育进程的持续推进,一线教学越来越要求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教学之间实现深度融合,各种新型数字化教学方式正成为广大一线师生积极探索实践应用的关键领域。在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来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成为当前各学校和师生关注的教学实践焦点。与一般的游戏化教学不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游戏化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体验过程,更加重视学生们的反思与综合应用,更加看重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实践证明,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显着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或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满意度),而且还能够显着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大学英语课程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应用效果显着。无论是一线的教师能够显着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满足度和教学效果,还是广大学生都能够显着地提升自己的大学英语学习质量(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通过在大学英语语法、阅读、翻译和写作等方面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表明“五要素七流程”的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发挥出明显的效果。在整个游戏化教学模式中,游戏化任务情境的创设是基础,对游戏任务的逐级分析与解决方案提出是关键,对游戏化教学各反馈要素的强化是重要保障。尽管游戏化教学能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出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还应该紧跟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充实完善现有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力求能够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成熟,来确实实现一线广大大学英语师生教与学方式的重大变革。
马向南[7](2021)在《以微博为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写作能力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理念的提出,混合学习模式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该模式将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两者优势相结合,为改善大学英语写作环境,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微博自2009年引入我国,以其微观性、及时性、合作性、跨平台沟通、无缝连接技术和集成性等特点为混合学习模式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维,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将其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取得了不少成效。本研究着重研究基于微博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微博辅助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相比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能否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2)微博辅助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相比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能否激发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的写作兴趣?本研究选取M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两个班级共100人(实验班52人,对照班48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期间,实验班采用基于微博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通过综合运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微博的混合学习模式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水平和兴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基于微博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可行的,并且实验结果验证了实验前的猜想。基于微博的混合学习模式能够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并能够激发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兴趣。基于本次研究,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兼顾线上平台和课堂教学的优势;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策略;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学生应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同时转变学习态度并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吴凡[8](2021)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微视频的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毛世花[9](2021)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受到当今教育背景的影响,学生英语水平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迅速降低,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提出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针对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活动、科学开发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注重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后反馈评价、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手段以及选择具有时代性的大学英语教材,实现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王鲁男[10](2014)在《效率取向: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大学英语,作为教育部“钦定”的一门全国普通高校公共基础课,在中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始,教育部先后通过全国规划教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杠杆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指导、督促和推动。在教育部的直接关心下,几十年来,我国大学英语已发展成为高校课程中规模最大、受众最多、影响最广的一门本科课程。说它是一门国家课程也毫不为过。教育部对大学英语的高度关注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这种关切以及巨大投入当然期待收到应有的回报。然而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大学英语“费时低效”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那种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在实际英语应用中,听不能懂、说不能畅、读不能解、写不成章的现象绝不仅仅是空穴来风。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时间与效率的关切成为当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纵观现实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确也存在种种困境:从客观条件来审视,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多,班级人数也多,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大,师资水平差异也大,各校教学条件参差不齐,应试教育痕迹太重等等;从主观维度来分析,不少学校和教师对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理解有盲点,为改革而改革的倾向不时浮现。老师们为体现“新”,囫囵吞枣,把各种“新”元素凑到一块,课堂教学演绎成“杂耍竞技”。知识呈现、技能操练、跨文化体验、交际互动、角色扮演轮番上阵,看则热闹、实则无效。教学流程不清、任务意图模糊、时间节奏跳跃,学生难以适从。这些因素都从不同维度拖累着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也是本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如何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从一般、较高和更高三个培养层面,从发展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三个维度,从开设综合英语、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专业英语和英语选修六类课型,从兼顾英语技能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两个英语课程属性,从勾连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教学目标等方面解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减少时间耗损,提高教学效率的改革路向,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们多注重微观教学时间管理的分析,在课堂这个局促空间里,从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阶段特征维度讨论学生的发展规律对教学时间管理的要求;从知识内在逻辑和教材内容结构维度讨论知识连贯性与循序渐进性对教学时间管理的影响;从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课型安排维度讨论课型与方法对教学时间管理的影响。但却忽视了作为时间分析和管理的单元,大学英语教学时间是一个超越课堂空间范畴,由上至下的概念连续统,宏观是“国本”时间,它指向国家外语政策,国家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的总量(16学分或320学时左右)和总量分配的指向;中观是“校本”时间,它关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决定大学英语的课时制度和课时细分指南;微观是“教本”时间,它实例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不同课型以及不同的教学任务决定了教师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和时间节奏。这便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框架。本课题以“效率取向”为研究旨归,明确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价值选择,分“国本”、“校本”、“教本”三个维度,以三维协同共管为主线,从宏观到微观,思考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现状如何?有何得失?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要走向何处?这便构成了本课题的立论基础。问题的综合决定了方法的综合:论文运用历史文献法,全面爬梳我国大学外语政策“国本”时间的发展历程;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校本”时间管理现状;运用个案分析法,了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本”时间分配情形;既而,在明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效率的相应对策。在此思路下,论文讨论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价值选择问题,并通过对时间管理内涵及其特征的考察进一步明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应有的“效率取向”问题。随之,论文以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习得时间、速度、顺序、接触量等基本概念内涵为据,以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英语教学路径、策略、方法为准,提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分析框架。从大学英语作为国家课程的特征出发,以越过课堂空间范畴的大时间管理为主线,建构三个维度的时间管理框架:即“国本”、“校本”和“教本”三位一体。这一框架也贯穿在本文的整个研究之中,在“国本”时间管理方面,论文梳理了从古代以来的外语教育“国本”时间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古代-“国本”时间酝酿期、近现代-“国本”时间发展期、当代-“国本”时间完善期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在“校本”时间管理方面,论文依据不同类型高校对大学英语的不同要求,将综合性大学、行业性大学和外语类院校作为抽样对象,从全国范围内抽取了68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以全面把握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基本现状,归纳各类型高校时间管理的不同特点。在“教本”时间管理方面,论文以课堂实地观察的方式,了解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时间管理的得失以及与时间管理相关的系列因素。最终,基于以上三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时间管理分析讨论,论文提出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可能策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效率,包括了针对“国本”、“校本”和“教本”不同的策略,在国本方面,需要做到因势而动、与时俱进,追求国标、校标和教标的内在一致;在校本方面,需要多元视角、因地制宜,注重时间管理的制度建设和规划设计,强化时间管理的引导与激励;在教本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树立教师正确的时间观和时间分配策略,提高教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时间效能感,引导学生对时间的合理利用。本文尝试以“效率取向”这一概念为主线,贯穿“国本”、“校本”、“教本”三个教学时间管理维度,揭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时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价值选择。究其根本,是为实现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最优化组合,追求单位时间里教学的最大有效。因此,文中的效率概念是融合了时间与质量内涵的广义效率观,运用这一效率观来运筹时间,在教学中,向时间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这就是教学时间管理的效率取向。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语篇分析理论下四级翻译教学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简介 |
1.1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新题型简介 |
1.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
1.3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对教师的新要求 |
2 文献回顾 |
2.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
2.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技巧 |
2.3 语篇分析与翻译教学 |
2.4 小结 |
3 实证研究 |
4 数据分析 |
5 结论 |
(2)关于高校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特征 |
二、高校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
三、高校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1. 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育的内容滞后性 |
2. 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育方法单一化 |
3. 计算机类大学英语师资建设不完善 |
四、高校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
1. 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2. 积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3. 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完善师资团队建设 |
结语 |
(3)我国西北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设计 |
(一)问卷设计 |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
三、甘青宁新四省区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
(一)课程设置 |
(二)教学评价 |
(三)教学手段与资源 |
(四)教师队伍 |
(五)调查对象对大学英语教学受重视程度及存在问题的感知 |
四、甘青宁新四省区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一)部分院校对大学英语教学不够重视,投入不足 |
(二)大学英语教师学历和职称偏低,职业发展受限 |
(三)生源质量欠佳,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不够完善,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缺乏 |
五、结语 |
(4)基于iFIAS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的师生言语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1.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
2.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实践意义 |
2.理论意义 |
(三)论文结构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互动 |
2.言语互动 |
3.师生言语互动 |
(二)研究综述 |
1.师生互动的研究综述 |
2.弗兰德斯互动系统的研究综述 |
3.基于弗兰德斯互动系统的英语课堂研究综述 |
(三)理论依据 |
1.符号互动理论 |
2.交往教学理论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课堂观察 |
2.文献研究法 |
3.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1.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
2.访谈提纲 |
(五)数据收集与整理 |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状况分析 |
1.基于iFIAS的 A教师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矩阵分析 |
2.基于iFIAS的 B教师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矩阵分析 |
3.基于iFIAS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整合矩阵分析 |
(二)大学英语听说课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
1.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比例失衡 |
2.教师接受情感与激励性反馈较少 |
3.封闭性问题过多 |
4.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性不高 |
5.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
五、结论 |
(一)建议 |
1.增设课堂环节,提高学生发言比率 |
2.加强对学生的情感认同与激励性反馈 |
3.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提出 |
4.课堂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 |
5.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内容 |
2.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 |
3.《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外有关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研究 |
2.国内外有关英语教材评价的研究 |
3.国内外有关英语教材文化分类的研究 |
4.国内有关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研究 |
5.国内有关《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文化内容的研究 |
6.小结 |
(三)理论基础 |
1.跨文化交际理论 |
2.教材评价理论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1.《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学生用书 |
2.教材使用者——学生和教师 |
(三)研究工具 |
1.调查问卷 |
2.访谈提纲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内容分析法 |
3.调查法 |
(五)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类型的呈现 |
1.社会身份与社会群体 |
2.社会交往 |
3.信念与行为 |
4.社会与政治体系 |
5.社会化与生活圈 |
6.国家历史 |
7.国家地理 |
8.定势与国家认同 |
9.国家文化遗产 |
(二)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 |
1.中国文化内容在教材各版块的呈现 |
2.中国文化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
(三)教材使用者对此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的评价 |
1.对此套教材的了解情况 |
2.对中国文化输入的评价 |
3.对此套教材中国文化内容呈现的评价 |
4.对此套教材中国文化内容呈现的改编需求 |
5.对此套教材中国文化内容运用的评价 |
五、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1.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类型的呈现 |
2.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 |
3.教材使用者的评价 |
(二)研究建议 |
1.对教材编写者 |
2.对大学英语教师 |
3.对大学生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中国文化内容 |
附录2 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研究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3 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研究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4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大学英语课程中游戏化教学应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
2.游戏化语言教学发展的新需求 |
3.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度整合的新要求 |
(二)研究综述 |
1.大学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状况 |
2.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研究分析 |
3.游戏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用的状况 |
(三)研究问题 |
1.游戏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活动流程设计缺乏 |
2.游戏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深度融合的有效性分析不足 |
(四)研究方法 |
1.教育实验 |
2.调查研究 |
一、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1.游戏与教育游戏 |
2.游戏化教学 |
3.有效性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1.语言游戏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心流沉浸理论 |
4.具身认知理论 |
二、大学英语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 |
(一)大学英语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
1.游戏目标明确性 |
2.游戏指向特定性 |
3.游戏广泛参与性 |
4.游戏活动主动性 |
5.游戏过程效果性 |
(二)大学英语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 |
1.核心要素分析 |
2.活动流程实施 |
三、游戏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一)教学实验设计 |
1.实验材料 |
2.实验对象 |
3.实验程序 |
(二)语法游戏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
1.数据结果 |
2.分析讨论 |
(三)阅读游戏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
1.数据结果 |
2.分析讨论 |
(四)翻译游戏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
1.数据结果 |
2.分析讨论 |
(五)写作游戏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
1.数据结果 |
2.分析讨论 |
四、游戏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一)语法游戏化教学应用案例 |
(二)阅读游戏化教学应用案例 |
(三)翻译游戏化教学应用案例 |
(四)写作游戏化教学应用案例 |
五、研究结论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1.游戏化教学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 |
2.游戏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
(二)研究不足 |
1.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发展道路漫长 |
2.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深度整合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大学英语课程测试试卷(部分)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7)以微博为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教育信息化大背景 |
二、大学英语写作要求 |
三、大学英语写作现状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 |
二、泛在学习理论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混合学习模式相关研究 |
一、混合学习的定义 |
二、国内外混合学习模式相关研究 |
第二节 微博平台研究 |
一、国外微博教学研究 |
二、国内微博教学研究 |
第三节 混合学习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
第五节 总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基于微博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在英语写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一、学生能力自我评价 |
二、移动设备使用调查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一、写作测试 |
二、问卷调查 |
三、访谈 |
第五节 教学设计 |
一、设计理念和原则 |
二、英语写作教学具体实验过程 |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写作测试结果分析 |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成绩对比 |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对比 |
三、实验班前后测成绩对比 |
四、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对比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前问卷数据分析 |
二、问卷后测数据分析 |
第三节 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发现和教学启示 |
一、主要发现 |
二、教学启示 |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问卷调查 |
附录2 测试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英语写作评分标准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1.1 课堂交流互动活动设计不合理 |
1.2 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不足 |
1.3 缺失教育生态学理论后的反馈评价 |
1.4 大学英语教学理念陈旧 |
1.5 大学英语教材与教学模式有待变换 |
2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
2.1 合理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活动 |
2.2 科学开发大学英语教学资源 |
2.3 注重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后反馈评价 |
2.4 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
(1)合适原则、引导原则。 |
(2)课堂适度应用原则。 |
2.5 选择具有时代性的大学英语教材 |
3 结语 |
(10)效率取向: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效率取向与时间管理: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文献综述 |
(三) 概念框架与界说 |
(四) 研究假设 |
(五) 研究思路 |
(六) 研究价值 |
第二章 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价值取向 |
一、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意蕴 |
(一) 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内涵 |
(二) 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表征 |
二、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价值取向 |
(一) 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效率取向 |
(二) 基于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逻辑演绎的价值追求 |
第三章 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分析框架 |
一、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理论归依 |
(一) 先验派的时间观 |
(二) 经验派的时间观 |
(三) 时间观差异的教学启示 |
二、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分析框架建构 |
三、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分析框架的要素解析 |
(一) “国本”时间与国家语言政策 |
(二) “校本”时间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
(三) “教本”时间与课堂教学任务 |
第四章 “国本”时间与外语政策历史沿革 |
一、“国本”时间酝酿期 |
二、“国本”时间发展期 |
(一) 新芽初绽 |
(二) 走向成熟 |
三、“国本”时间完善期 |
(一) 淡化与调整阶段(1949年—1955年) |
(二) 建设与恢复阶段(1956年—1965年) |
(三) 震荡与破坏阶段(1966年—1976年) |
(四) 复苏与重建阶段(1977年—1982年) |
(五) 发展与繁荣阶段(1983年—至今) |
第五章 “校本”时间管理与学校培养目标定位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意图 |
(二) 方案设计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 研究过程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一) 大学英语教学的应有地位 |
(二) 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选择 |
(三) 大学英语学时的分布类型 |
(四) 大学英语课程的时间占比 |
(五) 大学英语教师的时间分配变率 |
(六) 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师生评价 |
四、研究发现 |
(一) 对大学英语的重视趋向积极 |
(二) 大学英语的外延逐渐扩展 |
(三) 大学英语教师时间观有待改变 |
五、“校本”时间管理与学校培养目标定位的调适 |
第六章 “教本”时间与课堂教学效率取向 |
一、来自课堂观察的启示 |
(一) 课堂观察的设计 |
(二) 课堂观察的过程 |
二、来自个案的启示 |
(一) 个案Ⅰ分析 |
(二) 个案Ⅱ分析 |
(三) 个案Ⅲ分析 |
三、研究发现 |
(一) 教学时间与教师教学效率 |
(二) 教学时间与学生学习效率 |
第七章 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水平的对策 |
一、国本时间:纲领指引,教学时间管理的源头 |
(一) 与时俱进的调整改革导向 |
(二) 重心下沉的分权管理机制 |
二、校本时间:承上启下,架构教学时间管理的枢纽 |
(一) 多元视角的动态选择 |
(二) 规划领先的系统管理 |
(三) 细节入手的管理品质 |
三、教本时间:师生在场,共赋教学时间以生命 |
(一) 教本时间管理策略 |
(二) 教本时间分配管理模型 |
第八章 效率取向:大学英语教学时间“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的建构 |
一、国家维度:目标导向的顶层设计 |
二、学校维度:承上启下的制度建设 |
三、教师维度:效率意识的过程控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语篇分析理论下四级翻译教学的实证研究[J]. 赵丽华. 海外英语, 2022(01)
- [2]关于高校计算机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 聂晶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06)
- [3]我国西北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 任育新.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05)
- [4]基于iFIAS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的师生言语互动研究[D]. 石彤彤.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5]《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研究[D]. 乌凡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6]大学英语课程中游戏化教学应用的实验研究[D]. 沈晶. 渤海大学, 2021(02)
- [7]以微博为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马向南. 喀什大学, 2021(07)
- [8]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微视频的设计研究[D]. 吴凡.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9]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毛世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08)
- [10]效率取向: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研究[D]. 王鲁男. 西南大学, 2014(10)
标签:英语论文; 四六级论文; 大学英语论文; 大学英语学习系统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