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对几种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对几种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一、枯草芽孢杆菌对几种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兵[1](2021)在《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应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各个时期都会受到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可以有效的抑制水稻病害的发生,但是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会带来环境污染和抗药性产生等问题。生防菌对环境影响小,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生防菌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使用受局限。而理想措施是化学药剂与生防菌联合使用,达到防治效果,同时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试验将生防木霉菌和芽孢杆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研究其对水稻主要病害的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探究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后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效果。1.经过室内测定发现,参试的4种化学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为啶酰菌胺<咯菌腈<氰烯菌酯<氟环唑。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三种木霉菌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绿色木霉>长枝木霉>哈茨木霉。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与木霉菌的相容性测定,氰烯菌酯和啶酰菌胺与三种木霉菌的相容性较好。氰烯菌酯和啶酰菌胺与三种木霉菌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均有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其中氰烯菌酯与绿色木霉联合使用增效明显。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对峙培养法对水稻纹枯病菌进行药剂敏感性测定。研究表明4种化学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为嘧菌酯>丙环唑>氟环唑>噻唑锌。3种木霉菌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为长枝木霉>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嘧菌酯和噻唑锌与三种木霉菌均有较好的相容性。嘧菌酯与长枝木霉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好,有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3.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化学药剂和2种芽孢杆菌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种化学杀菌剂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醚菌酯>乙蒜素>波尔多液>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稻胡麻斑病菌抑制效果强于地衣芽孢杆菌。醚菌酯和波尔多液与2种芽孢杆菌的相容性最好。醚菌酯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4.以水稻稻瘟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和2种芽孢杆菌菌悬液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丙环唑的抑制作用最好,其次是醚菌酯和春雷霉素,三环唑的抑制效果一般。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率大于地衣芽孢杆菌菌悬液。醚菌酯和春雷霉素与2种芽孢杆菌的相容性较好,其联合使用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其中醚菌酯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任怡璇[2](2021)在《党参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对党参促生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是常用的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大面积种植。近年来,人工种植党参的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管理方法与制度不规范等因素,党参受到多种病原菌的侵害,病害日益严重,对种植产业化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党参灰霉病(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是由葡萄孢属(Botrytis)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制约了党参种植产业的发展。目前党参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菌剂和一些简单的农业措施,但是,随着化学药品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但使灰霉病病原菌对很多化学药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进而危害了人畜健康。因此,开发具有安全、绿色等特点的生物防控剂对党参灰霉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党参主栽区安定区、岷县和渭源县党参灰霉病发病情况的调查,探究了品种、产地、龄期和耕作制度等对党参灰霉病发病的影响,分析了病原菌种类,并从党参根际土壤和组织中筛选了对党参灰霉病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又具有促生活性的细菌菌株,经发酵条件优化后测定了菌株的防治和促生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党参品种、产地、龄期和耕作制度均会影响灰霉病发病程度,其中,渭党1号对灰霉病病原菌的抗性最好;岷县灰霉病发病程度最轻;龄期越大,党参灰霉病发病程度越严重;轮作有益于减轻灰霉病的发生程度。分子生物学鉴定进一步证明党参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2)利用稀释涂布法和组织匀浆法从3个地区的党参根际土壤和根、茎、叶中共分离纯化到61株细菌菌株。以灰葡萄孢(B.cinerea)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到对党参灰霉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抑制率>50%)的细菌15株,进一步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这15株细菌进行复筛,其中6株细菌(抑制率>50%)的无菌发酵滤液对灰霉病病原菌菌丝有抑制作用,可使菌丝畸形,其中抑制率最高的为NSW3-1,可达86.88%,其次是菌株GJW2-1,抑制率为85.76%。(3)促生活性测定发现,6株细菌均具有产IAA、铁载体和纤维素酶的能力,但菌株GJW2-1产IAA和铁载体活性最强。结合抑菌和促生活性的大小,枯草芽孢杆菌NSW3-1(Bacillus subtilis)和萎缩芽孢杆菌GJW2-1(Bacillus atrophaeus)可作为进一步筛选党参灰霉病绿色防控剂的候选菌株。(4)通过响应面法对2株拮抗促生细菌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后得到了枯草芽孢杆菌NSW3-1和萎缩芽孢杆菌GJW2-1的最佳发酵条件,分别为:接种量1.2%,装液量50 m L/100 m L,培养温度30℃,时间36 h,此时的活菌数最高,为282×106cfu/m L。接种量1.3%,装液量50 m L/100 m L,培养温度30℃,时间36 h,此时的活菌数最高,为358.2×106 cfu/m L。(5)室内预防和治疗盆栽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NSW3-1的低浓度和高浓度活菌发酵液在党参灰霉病预防和治疗试验中,防治效果均优于萎缩芽孢杆菌GJW2-1。当2株菌活菌发酵液浓度为1?106 cfu/m L时,治疗效果优于预防效果,而高浓度活菌发酵液1?107 cfu/m L和1?108 cfu/m L的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6)室内促生盆栽试验表明,2株菌对党参均具有促生作用,使用灌根的方法将1?108 cfu/m L的活菌发酵液用于盆栽时的促生效果更好。细菌NSW3-1的活菌发酵液对党参株高和根长的促生作用更强,而GJW2-1的活菌发酵液则可以明显增加党参的鲜、干重,因此,GJW2-1对党参的促生作用强于NSW3-1。综上,室内防效盆栽试验和促生盆栽试验为2株细菌在田间的施用奠定了基础。

彭帅[3](2021)在《地衣芽孢杆菌W10枯草杆菌蛋白酶Sp1抗菌和诱导植物抗病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10是从植物根际筛选获得的一株生防细菌,能较好地抑制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桃褐腐病菌(Moniliniafructicola)、桃枝枯病菌(Phomopsis amygdali)等,田间防治效果明显。前期本实验室从W10胞外蛋白中鉴定到一种具有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活性的抗菌蛋白——W10-Sp1。为了进一步了解该蛋白的作用机制,本文探究了 W10-Sp1对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广谱抑菌作用,并将W10-Sp1分别处理桃枝枯病菌和三生烟,通过转录组学解析了该蛋白在抵抗病菌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作用机理,为W10-Sp1的应用奠定基础。对峙培养实验表明W10-Sp1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营养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破坏菌丝形态,使菌丝增粗、畸形;此外还能够抑制多种病原细菌的生长。研究还发现,W10-Sp1无论是在,P.amygdali接种前还是接种后处理桃枝条,对桃枝枯病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W10-Sp1先处理桃果后接种M.fructicola,也能显着抑制桃果褐腐病发生,暗示W10-Sp1除了具有抵抗病菌的作用外,还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进一步用W10-Sp1处理三生烟,表现出对B.cinerea的系统诱导抗性,研究发现,处理12 h后接种B.cinerea,诱导抗性效果最大。W10-Sp1处理P.amygdali营养菌丝72 h后,提取RNA,以添加无菌水作为对照,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KEGG代谢通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碳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次级产物代谢途径。W10-Sp1可能通过抑制P.amygdali能量的产生、蛋白质的降解以及影响次级产物的合成来影响P.amygdali的正常生长。枯草杆菌蛋白酶在真菌孢子形成过程、蛋白质充分降解及细胞自噬过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W10-Sp1抑制了P.amygdali中多个枯草杆菌蛋白酶的表达,这可能是导致P.amygdali菌体形态结构破坏、生长抑制的重要原因。此外,在次级代谢途径中,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GME8738g)在丙酸酯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以及脂肪酸代谢途径中都上调表达,W10-Sp1可能通过调控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来调控桃枝枯病菌的次级代谢。转录组分析W10-Sp1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表明,W10-Sp1处理三生烟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和“淀粉、蔗糖代谢”途径,这些途径与三生烟的生长发育和抗病性有着重要的关系。“光合作用-天线蛋白”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上调表达,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与三生烟生长发育相关的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相关基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表明W10-Sp1可能通过诱导三生烟的光合作用以及生长素等激素的合成促进三生烟的生长。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与三生烟抗病相关的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中负调控因子JAZ和调控茉莉酸信号终止的转录因子MYC2下调表达显着;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中正调控因子NPR1上调表达,正调控转录因子TGA上调表达更加显着,这些分析表明W10-Sp1激活了三生烟茉莉酸信号通路和水杨酸信号通路。W10-Sp1可能分别被FLS2、Pto、RIN4识别,激活植物的 PTI 和 ETI。

高晓丹[4](2021)在《一株广谱抑病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探》文中指出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杀菌剂、化学农药等手段防治植物病害,因此造成的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日益凸显。同时,土壤与作物间的农药残留污染,给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而生防菌剂因其无毒害、环保、安全高效等特点符合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因此开发和挖掘优质的菌种资源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有益细菌菌株为供试对象,以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等6株致病真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菌丝生长速率法等技术手段,筛选获得1株具有广谱抑菌特性的菌株19573-3。为了明确该菌株的分类地位,经Bio Log系统检测、基于16S r RNA和gyr B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以及基因组ANI值计算,确定菌株19573-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发现菌株19573-3存在产生Iturin A、Fengycin及Bacilysin等抗菌脂肽合成基因。利用选择性鉴定培养实验和UPLC-MS检测该菌株潜在的促生功能以及代谢物,结果表明菌株19573-3具备产蛋白酶、纤维素酶及铁载体能力,还可以产生水杨酸、细胞分裂素(ip及ip R)及生长激素等植物活性物质。为进一步解析B.velezensis 19573-3的遗传信息及其基因功能,采用Pacbio测序平台完成B.velezensis 19573-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B.velezensis 19573-3基因组全长3,990,203 bp,G+C含量为46.56%,共编码4164个基因,编码区总长度占全基因组的90.03%,染色体上存在86个t RNA,27个r RNA和8个s RNA。利用anti SMASH预测菌株B.velezensis 19573-3基因组中可能存在合成fengycin,surfactin,bacillibactin等与拮抗和促生相关的13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为解析B.velezensis 19573-3抑菌机制,明确抑菌物质成分,通过乙酸乙酯萃取法与旋转蒸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具有抑菌活性的B.velezensis 19573-3粗提物,经HPLC、LC-QTOF-MS等技术手段对上述粗提物成分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菌株B.velezensis 19573-3粗提物抑菌成分主要是Fengycin、C15 iturin A[M+H+]或C14 Bacillomycin F[M+H+]、C16 iturin A[M+H+]或C15Bacillomycin F[M+H+]以及C14 Surfactin[M+H+]、C15 Surfactin[M+H+]、C14 Surfactin[M+Na+]、C15 Surfactin[M+Na+]。与anti SMASH预测结果一致。借助盆栽实验,验证B.velezensis 19573-3防病促生效果。相对于不接菌对照处理(CK),采用B.velezensis 19573-3发酵液处理后的番茄植株,株高增加了31.41%,茎粗增加了23.32%,鲜重增加了83.35%,干重增加了59.84%,菌株19573-3表现出明显的促生效果。离体叶片结果表明,经发酵液处理后的番茄植株叶片灰霉病病斑直径显着小于对照组,菌株19573-3具有显着的生防功能。此外,经B.velezensis 19573-3发酵液处理后的番茄叶片,与诱导抗性相关酶过氧化氢酶(CAT)表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与诱导抗性相关的病程相关蛋白(PR2b)基因表达量在12 h达到最大值,而与诱导抗性相关的转录因子TGA1a基因表达量在72 h较高,表明B.velezensis 19573-3可以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

刘人萱,张小蕊,王睿,杨丽娜,卢宝慧,王雪,高洁[5](2021)在《生防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控效果》文中指出为筛选出防治人参灰霉病的有效生防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分析了8种生防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并对其田间防治人参灰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亿CFU/g解淀粉芽孢杆菌FS6可湿性粉剂(WP)和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 2种生防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EC50<0.05 mg/L)和孢子萌发(EC50<30 mg/L)同时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显着高于对照化学药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WDG,P<0.0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以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海洋芽孢杆菌为主要活性成分的5种生防菌剂在中高施药剂量下,对人参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试验结果为人参灰霉病的安全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宋文欣[6](2020)在《六株拮抗芽胞杆菌对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土传病害因其隐蔽性、滞后性、流行性等特点,难以根治,危害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收效甚微,化学防治虽然效果好,但会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生物防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前期研究中,我们获得了6株对桑树细菌性枯萎病菌和桑枝枯菌核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芽胞杆菌(Bacillus spp.)菌株(NN01、NN02、NN04、NN05、NN88和NN95),本文在完成其鉴定工作,明确其分类地位的基础上,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7种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胞外酶活性的测定、菌丝形态的观察、产抗生素相关基因的扩增研究其拮抗机理;测定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初步了解这些拮抗菌株的基本生长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培养性状及形态学观察结果,结合16S r RNA以及gyr B基因序列分析,将六株拮抗菌均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2、平板对峙法研究结果显示,NN01、NN02、NN04、NN05和NN88菌株对桑白绢病菌(Scleritium rolfsii)、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桑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6.67%~76.11%;NN95对所有测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抑制率均低19.26%;所有菌株对烟草疫霉(Phytopht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接种的试验结果显示,6个菌株均能较好桑白绢病和莴苣菌核病病斑的发展,对桑白绢病病斑抑制率在53.40%~71.32%之间,均高于化学药剂对照(嘧霉胺)的抑制率(52.50%),其中以NN01抑制效果最好,达85.71%;对莴苣菌核病病斑抑制率在43.57%~65.68%之间。3、透明平板法检测结果显示,六株拮抗菌都能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经平板对峙培养后,拮抗菌能够使菌丝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出现原生质浓缩、菌丝破裂、原生质外泄和菌丝颜色加深等现象;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含有yndj、伊枯草菌素、抗霉枯草菌素合成酶和溶杆菌素等与产抗生素相关的基因,NN01、NN02、NN04、NN05和NN88等菌株还有丰原素合成酶基因。4、生物学特性的测定表明,NN01、NN04最适p H为7.0,NN02、NN05最适p H为6.0,NN88最适p H为8.0,其中NN01、NN02、NN05、NN88、NN95的最适生长盐浓度为1%,NN04最适盐浓度为5%。本文研究结果为主要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拮抗菌的抑菌机理奠定基础。

姜庆雨[7](2020)在《两株拮抗细菌的鉴定及对油菜菌核病的生防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引起的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目前,防治菌核病主要采取药剂防治,结合农业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但是,由于化学药剂会给环境和生物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农业防治措施费时费力,人们逐渐把关注点转向环保且防效持久的防治手段上,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其中,利用土壤生防菌和菌核内生菌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研究更为突出。为此,本学位论文就油菜菌核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油菜菌核病生防菌的分离筛选、抑菌活性与菌株鉴定利用土壤稀释涂布法从安徽合肥市和芜湖市土样中分离筛选出5株生防细菌,经平板对峙测定,菌株TR-17抑菌活性最佳;从核盘菌菌核中分离筛选出6株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菌株NS-19遗传稳定性好抑菌效果强,两株生防菌平板对峙抑制率分别为74.45%和69.09%。根据菌株生长的形态学观察,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初步鉴定菌株TR-1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NS-19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2.拮抗菌对核盘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及抑菌谱测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与拮抗菌株对峙培养的核盘菌菌丝生长情况发现,受菌株TR-17影响的核盘菌菌丝变细,有断裂现象,菌丝分支不明显;受菌株NS-19影响的菌丝顶端膨大,菌丝纤细,菌丝形态畸变。通过分析此两株生防菌对14种供试病原菌的抑菌谱,结果发现,菌株TR-17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制率分别达72.42%、93.79%和55.78%,NS-19对小麦全蚀病菌、葡萄灰霉病菌抑制率为92.41%和51.47%。可见,上述两株生防菌对于防治小麦全蚀病菌的抑菌率均在92%以上。3.拮抗菌最适生长条件,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和耐受性分析菌株TR-17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 H为6,28℃恒温培养48 h。能够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硝酸钠。TR-17无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效果随无菌发酵液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但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减弱,TR-17无菌发酵液的EC50为4.634%,抑菌活性易受温度,p H,紫外照射处理的影响;菌株NS-19的最适生长条件为:初始p H 8,28℃恒温培养48h;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木糖和甘氨酸。NS-19无菌发酵液抑菌效果比TR-17无菌发酵液效果好,EC50为1.383%,发酵液耐受性也比TR-17强,同样条件处理,发酵液抑菌活性的降低幅度不及TR-17。4.拮抗菌无菌发酵液抑菌成分初步分析利用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无菌发酵液抗菌粗蛋白,测定对应蛋白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试验设计抗菌蛋白粗提物添加量均为10%,当硫酸铵饱和度为90%时,TR-17无菌发酵液提取出的抗菌蛋白抑制活性最高,为70.75%;当硫酸铵饱和度为70%时,NS-19提取的蛋白粗提物抑菌率最高,为44.38%。利用酸沉淀,甲醇抽提无菌发酵液中的脂肽类抑菌物质,经试验验证,两株拮抗菌的脂肽类粗提物抑菌活性均高于其蛋白粗提物,并且随着脂肽类粗提物浓度增加,抑菌活性相应增强,当TR-17脂肽类粗提物含量为2.5%时,抑制率即可达到81.88%。当NS-19脂肽类粗提物含量为4.5%时,抑菌率达到90.42%。所以初步确定,两株拮抗菌无菌发酵液的主要抑菌成分是脂肽类粗提物。设计合成脂肽类粗体物的基因引物,以菌株NS-19全基因组为模板能够扩增出脂肽类抗生素伊枯草菌素(Iturin)、芬芥素(Fengycin)、表面活性素(Surfactin)的基因片段,结合LC-MS测定菌株NS-19脂肽类粗体物的物质成分,二级质谱匹配得出众多氨基酸类和有机酸类物质,这些氨基酸是合成上述脂肽类抗生素的主要成分,初步推断,NS-19提取的脂肽类粗提物单一抑菌物质可能包括伊枯草菌素(Iturin)、芬芥素(Fengycin)、表面活性素(Surfactin)等。对菌株NS-19脂肽类粗提物采用琼脂孔扩散法进行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在10种供试病原菌中,抑菌条带宽度大于等于0.70 cm的病原菌有6个,分别为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小麦全蚀病菌(G.graminis),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5.拮抗菌挥发性物质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影响两株拮抗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双皿倒扣对峙培养结果,菌株TR-17种子液稀释100倍涂布,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核盘菌菌丝的抑制率达89.38%,经菌株NS-19同浓度种子液涂布,产挥发性物质对核盘菌菌丝抑制率为64.06%。上述挥发性物质能够延缓核盘菌菌核萌发,但是不能完全抑制菌核萌发。6.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防效试验经菌株TR-17和菌株NS-19无菌发酵液喷雾处理后的离体叶片,接种核盘菌第1 d均没有发病,第2 d测得病斑直径平均值分别为1.04 cm,0.78 cm,同时期对照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达到1.69 cm。经NS-19脂肽类粗提物处理的离体叶片前2 d没有出现病斑。利用上述发酵液和脂肽类粗提物分别喷雾处理盆栽油菜叶片与盆栽植株茎基部,防效效果显着,温室(25℃)放置,3组处理组叶片均没有发病,对照组叶片第2 d病斑大小平均值为2.23 cm;经菌株TR-17发酵液处理的植株茎基部有轻微发病,发病油菜茎基部表皮小面积腐烂,其他两组处理组没有出现病症,对照组植株茎基部表皮均大面积溃烂,植株猝倒,叶片枯萎。

潘晓梅[8](2020)在《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对番茄生产造成极大威胁。利用生防菌防治番茄灰霉病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防治手段。本研究的目标是分离出一株对番茄灰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通过分析其发酵产物、在番茄根际的定殖及对番茄的促生和抗性诱导进行初步探索,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甘肃省兴隆山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出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XF,抑制率可达66.35%。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和gyrA序列的分析鉴定,确定菌株XF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2、以灰葡萄孢菌为指示菌,生物量和抑菌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菌株XF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XF发酵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00%,蛋白胨1.00%,酵母粉0.50%,NaCl 1.00%,MgSO4·7H2O0.10%,色氨酸100 mg/L;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 6.0,温度30℃,发酵周期60 h,摇床转速200 r/min,接种量5%。优化后,将菌株XF的发酵液稀释10倍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98.19%,对番茄离体叶片、盆栽的防效可达66.58%、83.97%。3、菌株XF抗菌物质的分析:首先用平板双扣法和高温灭菌法测得菌株XF的发酵产物中含有抗灰葡萄孢菌的挥发性物质和耐高温性物质;其次用平板验证试验表明,菌株XF的次生代谢物含有蛋白酶、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和铁载体;然后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得菌株XF的发酵液中含有植物生长素(IAA);最后通过对优化前发酵液和优化后发酵液进行LC—MS对比结果分析发现,发酵液中含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有石竹素、乌索酸、绿原酸、肉桂酸、氯霉素、3,4—二甲氧基苯甲酸以及各种氨基酸等,但具体具有抗性的代谢产物还有待进一步分析。4、菌株XF在番茄根际的定殖:首先对菌株XF进行GFP标记,得到标记菌株XF-pGFP。通过检测生长速率发现,质粒pGFP4412的导入,对菌株XF的正常生命活性影响不大。然后采用喷洒浇灌法将标记菌株XF-pGFP接种在番茄植株根际,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其可以定殖在番茄根系,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根系观察到的标记菌株XF-pGFP数量逐渐减少。5、通过培养瓶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菌株XF对番茄的促生作用和系统抗性的诱导作用。首先通过在MS半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菌株XF的发酵滤液(V:V=1:100)发现,发酵滤液对番茄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且萌发7d内幼苗的芽长、根长、须根数、湿重、干重相比对照组均增加了;其次,通过对番茄幼苗喷洒菌株XF的发酵液试验表明:稀释100倍发酵液对处理20d的番茄植株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活力及叶片中总叶绿素含量、与抗性相关的POD和PAL酶活性均有所提高;最后使用荧光定量法对PR1,PR2,PR8,PAL等PR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分析表明,PR1,PR2,PR8,PAL在番茄植株根、茎、叶部位的相对表达倍数均增加。

田书鑫,刘南南,王桂清[9](2019)在《对峙培养法在生防菌抑制效果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对峙培养法是明确有益微生物或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抑(杀)菌效果和作用范围时必须采用的方法,是研制开发微生物农药的第一步。按操作方式的不同,对峙培养法具体分为四大类,包括菌饼法、菌液法、划线法和扩散法。详细概述了不同对峙培养法的应用范围、特点和操作流程,比较了彼此间的异同,为在抑菌试验中正确选择合适的对峙培养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杨可[10](2019)在《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发酵条件优化及其生防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渤海海泥生境细菌TCS001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理生化性质与系统分类地位,探讨最佳发酵条件,揭示TCS001抑菌活性、生防作用及其初步作用机理,以期为TCS001微生物农药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1、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与gyrA分子鉴定技术,对菌株TCS001进行菌种鉴定;测定不同培养时间TCS001的OD630,绘制细菌生长曲线。结果显示TCS001为革兰氏阳性菌,系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芽孢杆菌属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TCS001适宜生长期为0-52 h,对数生长期为10-20 h。2、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TCS001的抑菌谱,发现TCS001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其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BC)抑菌活性最强,为84.12±0.19%;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TCS00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为牛肉浸膏4.0 g,转速164 rpm,温度25℃,该条件下培养得到的发酵滤液,稀释20倍后,对BC生长抑制率仍然可达89.27±2.06%。3、制备不同浓度TCS001发酵滤液,检测其对BC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植株喷雾法,探讨TCS001发酵液对黄瓜灰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生防效果。结果显示,TCS001发酵液对BC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以5倍稀释液抑制作用最强,对BC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6.24±0.86%和98.05±2.67%;TCS001发酵液可显着抑制黄瓜灰霉病病斑生长,病斑抑制率为74.74±3.46%,并能显着降低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4、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TCS001对BC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态的影响,同时检测TCS001发酵液处理后黄瓜植株防御酶活性,初步探讨TCS001的生防机理。结果表明TCS001能导致BC出现菌丝断裂、孢子芽管膨大等现象;TCS001处理能显着提高黄瓜叶片多酚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PPO)和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的活性。

二、枯草芽孢杆菌对几种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枯草芽孢杆菌对几种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应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生防菌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
        1.1.1 木霉菌的研究进展
        1.1.2 芽孢杆菌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
    1.2 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
        1.2.1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
        1.2.2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1.2.3 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
        1.2.4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1.3 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杀菌剂联用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1.3.1 杀菌剂对生防菌的影响
        1.3.2 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防治植物病害的现状
    1.4 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测定
        2.2.2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2.2.3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菌作用
        2.2.4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
        3.1.1 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
        3.1.2 木霉菌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
        3.1.3 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
        3.1.4 杀菌剂与木霉菌的相容性测定
        3.1.5 木霉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效果评价
    3.2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
        3.2.1 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3.2.2 木霉菌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2.3 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3.2.4 杀菌剂与3种木霉菌的相容性测定
        3.2.5 木霉菌与噻唑锌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
    3.3 杀菌剂和芽孢杆菌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3.3.1 杀菌剂对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3.2 芽孢杆菌对水稻胡麻斑病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3.3 芽孢杆菌发酵液对水稻胡麻斑病的抑制作用
        3.3.4 芽孢杆菌对杀菌剂的相容性测定
        3.3.5 杀菌剂与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3.4 杀菌剂和芽孢杆菌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
        3.4.1 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4.2 芽孢杆菌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4.3 芽孢杆菌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4.4 杀菌剂与芽孢杆菌的相容性测定
        3.4.5 芽孢杆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
4.讨论
    4.1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抑制作用
    4.2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4.3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4.4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党参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对党参促生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灰霉病及其防治
        1.1.1 农业防治
        1.1.2 化学防治
        1.1.3 生物防治
    1.2 生防细菌抗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1.2.1 生防细菌的防治效果
        1.2.2 生防细菌的抑菌机制
    1.3 生防细菌促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1.3.1 生防细菌的促生效果
        1.3.2 生防细菌的促生机理
    1.4 党参灰霉病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不同因素对党参灰霉病发生的影响及病原菌的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党参灰霉病田间发病调查
        2.2.2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2.2.3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2.2.4 病原菌鉴定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党参灰霉病田间发病调查
        2.3.2 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2.3.3 病原菌的形态鉴定
        2.3.4 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3 拮抗促生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样品
        3.2.2 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3.2.3 拮抗细菌的筛选
        3.2.4 拮抗细菌促生活性测定
        3.2.5 拮抗促生细菌的鉴定
        3.2.6 离体叶片防效测定
        3.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拮抗细菌的初筛
        3.3.2 拮抗细菌的复筛
        3.3.3 拮抗细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3.4 拮抗细菌的促生活性测定
        3.3.5 拮抗促生细菌的鉴定
        3.3.6 拮抗细菌对党参灰霉病的防效测定
    3.4 讨论与小结
        3.4.1 讨论
        3.4.2 小结
4 生防细菌NSW3-1和GJW2-1 的发酵条件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最佳基础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4.3.2 单因素试验
        4.3.3 响应面结果分析
        4.3.4 最优结果预测及试验验证
        4.3.5 优化后的促生活性
        4.3.6 优化后的拮抗活性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5 NSW3-1和GJW2-1 防治党参灰霉病及对党参的促生作用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拮抗促生细菌室内盆栽防治效果
        5.3.2 拮抗促生细菌室内盆栽促生效果
    5.4 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6.2.1 问题分析
        6.2.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地衣芽孢杆菌W10枯草杆菌蛋白酶Sp1抗菌和诱导植物抗病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地衣芽孢杆菌及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1 地衣芽孢杆菌
        1.2 地衣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3 地衣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
        2.1 拮抗作用
        2.2 竞争作用
        2.3 溶菌作用
        2.4 诱导抗病性
        2.5 促生作用
    3 枯草杆菌蛋白酶及其生物防治研究
        3.1 枯草杆菌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
        3.2 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功能作用
    4 转录组学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供试菌株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培养基
        1.5 常用溶液和缓冲液
    2 烟草种植培养
    3 W10-Sp1的制备
        3.1 地衣芽孢杆菌W10胞外粗蛋白的提取
        3.2 W10-Sp1蛋白的纯化
        3.3 W10-Sp1冻干浓缩及SDS-PAGE检测
    4 W10-Sp1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测定
        4.1 对植物病原真菌营养菌丝的抑制测定
        4.2 对植物病原真菌EC_(50)测定
        4.3 对植物病原真菌营养菌丝形态影响的观察
        4.4 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细胞损伤影响的测定
        4.5 对植物病原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测定
        4.6 对桃枝枯病及褐腐病的抑制测定
    5 W10-Sp1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测定
    6 W10-Sp1注射后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6.1 注射后不同时间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6.2 浓度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6.3 对植物激素(水杨酸和茉莉酸)的影响
    7 W10-Sp1拮抗桃枝枯病菌转录组分析
        7.1 转录组文库构建和数据组装
        7.2 基因表达丰度检测与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7.3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与代谢途径富集分析
        7.4 实时定量RT-PCR (qRT-PCR)验证
    8 W10-Sp1诱导植物抗病性转录组分析
    9 数据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W10-Sp1纯蛋白的获得
    2 W10-Sp1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2.1 对植物病原真菌营养菌丝的抑制作用
        2.2 对植物病原真菌的EC_(50)
        2.3 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2.4 对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 对桃枝枯病及褐腐病的抑制效果
    3 W10-Sp1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
    4 W10-Sp1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5 W10-Sp1拮抗桃枝枯病菌P.amygdali转录组数据分析
        5.1 测序和组装
        5.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3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6 W10-Sp1诱导烟草抗病性转录组分析
        6.1 测序和组装
        6.2 差异表达分析
        6.3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6.4 植物抗病性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7 W10-Sp1对植物激素活性的影响
讨论
    1 W10-Sp1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2 W10-Sp1的抗菌作用机理
    3 W10-Sp1诱导植物抗病机理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致谢

(4)一株广谱抑病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芽孢杆菌概述
    1.2 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1.3 芽孢杆菌抑菌机制概述
        1.3.1 竞争作用
        1.3.2 拮抗作用与溶菌作用
        1.3.3 诱导植物抗病性
    1.4 促进植物生长
    1.5 基于基因组学的芽孢杆菌功能分析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供试菌株
        2.1.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活化与培养
        2.2.2 具抑菌能力芽孢杆菌初筛
        2.2.3 优良芽孢杆菌抑菌谱的测定
        2.2.4 菌株19573-3产蛋白酶、纤维素酶、铁载体能力检测
        2.2.5 菌株19573-3产植物激素能力检测
        2.2.6 菌株19573-3分类鉴定
        2.2.7 B.velezensis19573-3抗菌活性物质相关基因检测
        2.2.8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具抑病能力菌株的初步筛选结果
        2.3.2 菌株19573-3抑菌谱测定
        2.3.3 菌株19573-3抑菌活性物质鉴定结果
        2.3.4 菌株19573-3产植物激素能力测定
        2.3.5 菌株19573-3鉴定结果
        2.3.6 菌株19573-3抗菌活性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的检测
    2.4 讨论
第三章 B.velezensis19573-3的全基因组分析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1 供试菌株
        3.1.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基因组样品准备
        3.2.2 基因组DNA提取及样品纯度检测
        3.2.3 基因组DNA完整性检测
        3.2.4 基因组测序及其组装
        3.2.5 基因组分析与比较基因组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DNA质量与纯度检测
        3.3.2 DNA完整性检测
        3.3.3 B.velezensis19573-3全基因组概况
        3.3.4 B.velezensis19573-3基因组注释及功能分析
        3.3.5 比较基因组分析
        3.3.6 B.velezensis19573-3次生代谢产物预测
    3.4 讨论
第四章 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及鉴定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1 供试菌株
        4.1.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菌株活化与培养
        4.2.2 B.velezensis19573-3抗菌粗提物制备与抑菌活性检测
        4.2.3 HPLC抑菌物质鉴定
        4.2.4 LC-QTOF-MS鉴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B.velezensis19573-3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4.3.2 B.velezensis19573-3抑菌活性物质鉴定结果
        4.3.3 B.velezensis19573-3 LC-QTOF-MS鉴定
    4.4 讨论
第五章 菌株19573-3诱导番茄抗病促生相关基因检测
    5.1 实验材料及仪器
        5.1.1 供试菌株
        5.1.2 供试番茄品种
        5.1.3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5.1.4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番茄的栽培及促生试验
        5.2.2 B.velezensis19573-3生防效果检测
        5.2.3 B.velezensis19573-3诱导番茄植株处理样品收集
        5.2.4 RNA提取与cDNA的制备
        5.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5.2.6 数据处理
    5.3 实验结果
        5.3.1 番茄植株促生试验结果
        5.3.2 B.velezensis19573-3对番茄灰霉病的离体防效
        5.3.3 RT-time检测诱导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量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生防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控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供试药剂
    1.2 方法
        1.2.1 8种微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
        1.2.2 8种微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
        1.2.3 8种微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田间防控效果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8种微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2.2 8种微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2.3 8种微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 讨论与结论

(6)六株拮抗芽胞杆菌对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1.1.1 生防微生物种类
        1.1.2 生防芽胞杆菌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1.1.3 生防芽胞杆菌在植物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1.4 贝莱斯芽胞杆菌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1.2 生防菌拮抗机理
        1.2.1 竞争作用
        1.2.2 拮抗作用
        1.2.3 诱导抗病性
        1.2.4 促生作用
        1.2.5 重寄生作用
    1.3 土传病害
        1.3.1 土传病害概述
        1.3.2 植物菌物性土传病害
        1.3.3 植物土传病害防治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试剂
        2.1.4 仪器
    2.2 方法
        2.2.1 病原菌与拮抗细菌的活化
        2.2.2 拮抗细菌的保存
        2.2.3 拮抗细菌的鉴定
        2.2.4 拮抗细菌抑菌谱的测定
        2.2.5 拮抗细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2.2.6 拮抗细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2.2.7 拮抗细菌胞外酶活性的测定
        2.2.8 拮抗细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2.9 拮抗菌抗生素基因的克隆
        2.2.10 拮抗菌离体叶片接种病斑抑制效果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六株拮抗芽胞杆菌的鉴定
        3.1.1 拮抗芽胞杆菌的培养形状及形态特征
        3.1.2 六株拮抗芽胞杆菌的分子鉴定
    3.2 六株拮抗菌对主要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2.1 六株拮抗菌对病原菌在培养平板上的抑制作用
        3.2.2 拮抗菌无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2.2.1 拮抗菌产拮抗物质培养基的初步筛选
        3.2.2.2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枯草芽胞杆菌常用培养基发酵产物的抑菌作用
        3.2.3 离体接种病斑抑制效果
    3.3 六株拮抗芽胞杆菌的拮抗机制
        3.3.1 六株拮抗菌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莴苣菌核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3.3.2 拮抗菌胞外酶活性
        3.3.3 拮抗菌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扩增
    3.4 拮抗菌生物学特性
        3.4.1 拮抗菌生长曲线
        3.4.2 不同pH值对拮抗菌生长的影响
        3.4.3 不同盐浓度对拮抗菌生长的影响
        3.4.4 六株拮抗菌好氧性与运动性的检测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两株拮抗细菌的鉴定及对油菜菌核病的生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与培养基
        2.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2.1.3 试验仪器
        2.1.4 油菜品种
    2.2 方法
        2.2.1 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2.2.2 拮抗菌株鉴定
        2.2.3 生防菌最适生长条件测定
        2.2.4 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
        2.2.5 发酵液抑菌物质稳定性测定
        2.2.6 拮抗细菌抑菌图谱的测定
        2.2.7 拮抗菌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研究
        2.2.8 发酵液粗提物抑菌活性研究
        2.2.9 拮抗菌NS-19脂肽类抗生素抑菌物质初步研究
        2.2.10 拮抗菌株TR-17和NS-19防效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菌分离筛选与活性测定
        3.1.1 拮抗菌分离与筛选
        3.1.2 平板对峙活性测定
        3.1.3 拮抗菌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显微照片
    3.2 拮抗菌株鉴定
        3.2.1 形态学观察
        3.2.2 生理生化特征观察
        3.2.3 拮抗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3.3 拮抗菌最适生长条件分析
        3.3.1 培养时间对拮抗菌TR-17和NS-19生长的影响
        3.3.2 培养温度对拮抗菌TR-17和NS-19生长的影响
        3.3.3 培养初始p H对拮抗菌TR-17和NS-19 生长的影响
        3.3.4 拮抗菌TR-17和NS-19生长所需最适碳氮源分析
    3.4 无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分析
        3.4.1 菌株TR-17无菌发酵液抑菌活性
        3.4.2 菌株NS-19无菌发酵液抑菌活性
    3.5 菌株发酵液抑菌物质稳定性分析
        3.5.1 发酵液抑菌物质热稳定性分析
        3.5.2 发酵液抑菌物质pH耐受性分析
        3.5.3 发酵液抑菌物质紫外处理耐受性分析
    3.6 抑菌图谱结果
        3.6.1 拮抗菌TR-17抑菌图谱测定
        3.6.2 拮抗菌NS-19抑菌图谱测定
    3.7 拮抗菌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分析
        3.7.1 挥发性物质对核盘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7.2 挥发性物质对核盘菌菌核萌发的影响
    3.8 发酵液粗提物抑菌活性分析
        3.8.1 蛋白类粗提物对核盘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8.2 脂肽类抗生素对核盘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9 拮抗菌NS-19脂肽类抗生素抑菌物质分析
        3.9.1 拮抗菌NS-19脂肽类抗生素部分合成基因扩增结果
        3.9.2 拮抗菌NS-19 脂肽类抗生素LC-MS检测结果
        3.9.3 拮抗菌NS-19脂肽类抗生素抑菌图谱结果
    3.10 拮抗菌株TR-17和NS-19防效试验结果
        3.10.1 离体叶片防效试验结果
        3.10.2 油菜(蓉油14)盆栽叶片防效试验结果
        3.10.3 油菜(南油9号)盆栽茎基部防效试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番茄灰霉病的概述
    1.2 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现状
        1.2.1 生物防治剂
        1.2.2 生物防治活性化合物
    1.3 生防菌的定殖研究
        1.3.1 诱导植物增强免疫系统
        1.3.2 诱导植物激活抗性系统
        1.3.3 调节免疫—抗性系统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生防菌的筛选、鉴定
    2.1 材料
        2.1.1 土样的采集
        2.1.2 病原真菌
        2.1.3 药品及试剂
        2.1.4 培养基
        2.1.5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生防菌的筛选
        2.2.2 抑菌谱的测定
        2.2.3 菌种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生防菌的筛选
        2.3.2 菌株XF对番茄灰霉菌的拮抗作用
        2.3.3 菌株XF对番茄灰霉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3.4 菌株XF抑菌谱的测定
        2.3.5 菌株XF的鉴定
    2.4 讨论与小结
3 蜡样芽孢杆菌XF的发酵条件优化
    3.1 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供试植物
        3.1.3 试剂
        3.1.4 培养基
        3.1.5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生物量测定
        3.2.2 抑菌活性测定
        3.2.3 发酵培养基优化
        3.2.4 发酵条件优化
        3.2.5 菌株XF发酵液的生防效果评价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
        3.3.2 培养基成分比正交优化
        3.3.3 发酵条件优化
        3.3.4 菌株XF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评价
        3.3.5 菌株XF发酵液在番茄植株上的生防效果评价
    3.4 讨论与小结
4 蜡样芽孢杆菌XF抗菌物质的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供试培养基
        4.1.4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4.2.2 耐高温活性试验
        4.2.3 平板定性测定
        4.2.4 菌株XF的发酵产物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测定
        4.3.2 耐高温活性测定
        4.3.3 平板定性测定
        4.3.4 菌株XF的发酵产物分析
    4.4 讨论与小结
5 蜡样芽孢杆菌XF在番茄植株根系的定殖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菌株及质粒
        5.1.2 供试抗生素
        5.1.3 主要试剂
        5.1.4 供试培养基
        5.1.5 主要仪器
    5.2 方法
        5.2.1 野生型菌株XF的抗药性测定
        5.2.2 pGFP质粒的提取
        5.2.3 菌株XF的转化
        5.2.4 菌株XF和 XF—p GFP生长速率的测定
        5.2.5 菌株XF—p GFP在番茄植株根际的定殖动态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菌株XF抗药性的测定
        5.3.2 质粒的提取
        5.3.3 蜡样芽孢杆菌的荧光标记
        5.3.4 菌株XF和 XF—pGFP生长速率的测定
        5.3.5 菌株XF—pGFP在番茄植株体的定殖
    5.4 讨论与小结
6 蜡样芽孢杆菌XF对番茄植株的促生作用与抗性诱导
    6.1 材料
        6.1.1 生物材料
        6.1.2 主要试剂
        6.1.3 供试培养基
        6.1.4 主要仪器
    6.2 方法
        6.2.1 菌株XF无菌发酵滤液对番茄种子的促进作用
        6.2.2 菌株XF对番茄植株的生物量的影响
        6.2.3 菌株XF对番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2.4 菌株XF对番茄植株根活力的影响
        6.2.5 菌株XF对番茄植株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6.2.6 PR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发酵滤液对番茄种子的促进作用
        6.3.2 菌株XF对番茄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6.3.3 菌株XF对番茄植株对叶绿素的影响
        6.3.4 菌株XF对番茄植株根活力的影响
        6.3.5 菌株XF对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6.3.6 PR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6.4 讨论与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对峙培养法在生防菌抑制效果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峙培养的意义
2 对峙培养的方法及应用
    2.1 菌饼法
        2.1.1 菌饼两点法 (Two fungus cake method, TFCM2)
        2.1.2 菌饼三点法 (Three fungus cake method, TFCM3)
        2.1.3 菌饼四点法 (Four fungus cake method, FFCM4)
        2.1.4 菌饼五点法 (Five fungus cake method, FFCM5)
    2.2 菌液法
        2.2.1 菌液涂布法 (Solution coating method, SCM)
        2.2.2 菌液混匀法 (Solution blending method, SBM)
        2.2.3 菌液五点法 (Five-spot solution method, FSM)
    2.3 划线法
        2.3.1 即时划线法 (Simultaneously lining method, SLM)
        2.3.2 延时划线法 (Delay marking method, DMM)
    2.4 扩散法
        2.4.1 牛津杯法 (Oxford cup method, OCM)
        2.4.2 滤纸片法 (Filtering paper method, FPM)
        2.4.3 打孔法 (Punch stiletto method, PSM)
        2.4.4 接种环法 (Inoculating loop method, ILM)
3 展望

(10)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发酵条件优化及其生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生防细菌的研究进展
        1.1.1 生防细菌的种类
        1.1.2 生防细菌的作用机制
        1.1.2.1 拮抗作用
        1.1.2.2 竞争作用
        1.1.2.3 诱导植物产生抗性
        1.1.2.4 促进植物生长
        1.1.3 生防细菌的应用现状
    1.2 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1.2.1 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命名和分类地位
        1.2.2 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2.3 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1.2.4 贝莱斯芽孢杆菌促进植物生长作用
        1.2.5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生防机制研究
    1.3 生防微生物发酵条件研究概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生防细菌TCS001 的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1.1 供试菌株
        2.1.1.2 培养基
        2.1.1.3 主要试剂
        2.1.1.4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1.2 实验方法
        2.1.2.1 菌株TCS001 的形态学特点观察
        2.1.2.2 菌株TCS001 的生理生化反应鉴定
        2.1.2.3 菌株TCS001 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1.2.4 生长曲线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
        2.2.2 生理生化特征
        2.2.3 分子鉴定结果
        2.2.4 生长曲线
    2.3 小结
3 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 抑菌谱测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1.1 供试菌株
        3.1.1.2 培养基
        3.1.2 实验方法
        3.1.2.1 菌株TCS001 抑菌谱测定
        3.1.2.2 菌株TCS001 基础发酵培养基筛选
        3.1.2.3 响应面法优化菌株TCS001 发酵条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菌株TCS001 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3.2.2 菌株TCS001 发酵条件优化结果
        3.2.2.1 基础发酵培养基筛选
        3.2.2.2 影响发酵结果的主要因素确定
        3.2.2.3 中心点及条件范围确定
        3.2.2.4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结果与分析
        3.2.2.5 最优结果预测及试验验证
    3.3 小结
4 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 生防效果测定及机制初探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1.1 供试黄瓜品种
        4.1.1.2 培养基
        4.1.1.3 对照农药
        4.1.1.4 主要仪器设备
        4.1.2 实验方法
        4.1.2.1 TCS001 发酵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能力测定
        4.1.2.2 TCS001 对黄瓜灰霉病的抑制效果测定
        4.1.2.3 TCS001 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测定
        4.1.2.4 TCS001 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孢子形态的影响
        4.1.2.5 TCS001 诱导植物抗性关键酶活测定
        4.1.2.6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TCS001 发酵滤液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4.2.2 TCS001 发酵滤液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4.2.3 TCS001 发酵液对黄瓜灰霉病的病斑抑制率
        4.2.4 TCS001 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生防效果
        4.2.5 TCS001 生防机制初探
        4.2.5.1 TCS001 发酵滤液对灰霉病菌孢子形态的影响
        4.2.5.2 TCS001 发酵滤液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4.2.5.3 TCS001 发酵液对黄瓜叶片防御反应酶系的影响
    4.3 小结
5 总结
    5.1 结论与讨论
    5.2 工作展望
        5.2.1 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
        5.2.2 TCS001 发酵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放大
        5.2.3 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枯草芽孢杆菌对几种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应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作用[D]. 王兵.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2]党参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对党参促生作用的研究[D]. 任怡璇.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地衣芽孢杆菌W10枯草杆菌蛋白酶Sp1抗菌和诱导植物抗病性机理研究[D]. 彭帅. 扬州大学, 2021(08)
  • [4]一株广谱抑病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探[D]. 高晓丹.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5]生防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控效果[J]. 刘人萱,张小蕊,王睿,杨丽娜,卢宝慧,王雪,高洁. 菌物研究, 2021(03)
  • [6]六株拮抗芽胞杆菌对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D]. 宋文欣. 广西大学, 2020(07)
  • [7]两株拮抗细菌的鉴定及对油菜菌核病的生防作用研究[D]. 姜庆雨.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8]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D]. 潘晓梅.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9]对峙培养法在生防菌抑制效果研究中的应用[J]. 田书鑫,刘南南,王桂清. 河南农业科学, 2019(08)
  • [10]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发酵条件优化及其生防作用研究[D]. 杨可.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枯草芽孢杆菌对几种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