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宗地数据的时空组织与查询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季一[1](2016)在《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人口数量的激增和土地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更加高效率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逐步向立体化、复杂化方向发展。这种立体化的土地利用方式给传统二维地籍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二维宗地为地籍管理和登记单元的传统地籍无法对城市复杂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三维空间中土地权利归属进行清晰、准确的表达。三维地籍作为未来地籍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城市区域内的三维权利空间进行立体化的分割和表达,可以对当前城市区域复杂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有效管理。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和构建是实现三维地籍管理的基础,它涉及三维地籍权利空间的划分方式、三维地籍对象的数据组织和表达形式、地籍宗地的可视化及空间关系分析计算等多个方面内容。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和构建以现有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为基础,是后者在地籍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现有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特征和地籍管理对空间数据对象表达的特殊要求,当前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的构建大多以边界表达模型为基础,侧重于地籍权属边界和拓扑构造关系的描述。基于欧氏几何构建的边界表达模型通过不同维度对象相互之间的拓扑构造关系间接表达相应几何信息,实质上属于拓扑关系表达模型,缺乏对边界几何信息的直接描述;同时,欧氏空间中几何运算依赖于特定的坐标系统,不同维度之间的计算框架差异巨大。欧氏几何的上述局限性导致基于边界表达模型构建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难以实现三维地籍空间中空间拓扑关系的分析和计算。为了解决基于欧氏几何构建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遇到的问题,本文借鉴几何代数理论在多维GIS研究中的应用,尝试将几何代数引入到三维地籍空间数据建模领域,从数学实现的底层框架进行创新,弥补基于欧氏几何构建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在三维空间分析中的不足。本文利用几何代数在拓扑关系与几何信息统一表达、几何运算的代数化及其坐标无关性和维度无关性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在三维地籍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了地籍管理领域和几何代数中相关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三维地籍登记单元的定义和三维权属空间的划分方式,阐述了几何代数中的基本运算、常见的几何代数系统及共形几何代数空间中的基本几何对象的表达。论文对当前三维空间数据模型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讨论了模型的优点和不足及其地籍建模领域的适应性。(2)基于当前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发展现状和几何代数在GIS研究领域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文章对三维地籍建模对象进行了抽象和维度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共形空间中地籍对象的几何与拓扑关系表达。利用几何代数在维度扩展方面的优势,实现了不同维度地籍对象表达形式的统一。在共形空间中,以多重向量结构进行组织和表达地籍宗地,宗地的几何与拓扑关系统一于多重向量结构中,实现了地籍宗地几何信息与拓扑关系表达的统一。(3)对三维地籍空间中的拓扑关系表达和计算进行了研究。在对当前空间拓扑关系研究现状及其在地籍领域的应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维地籍对象的内部拓扑构造关系和对象之间的外部拓扑关系。用于表达三维地籍对象的多重向量结构中清晰的包含了对象内部的拓扑构造关系,在对地籍对象几何信息进行外积构造表达的同时,实现了不同维度地籍对象拓扑构造关系的描述。在研究三维地籍空间对象外部空间拓扑关系过程中,依据三维地籍空间数据特征,对三维地籍对象之间的外部拓扑关系进行了分类研究,给出了75种外部拓扑关系,并利用几何代数基本算子,对共形空间中基本几何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计算规则进行了分类研究,推导了共形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相离、相交、包含等拓扑关系判断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籍对象的共形表达给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对象之间外部拓扑关系分析计算框架。文章按照计算方式的不同将三维地籍空间对象之间的外部拓扑关系进行了分类研究,提出了每种类型拓扑关系的分析和计算方法。(4)在三维地籍空间拓扑关系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维地籍空间中的基于几何代数表达的宗地更新算法,提出了基于多重向量结构的地籍宗地自适应更新算法,并以三维宗地体的合并和分割为例对算法的实现进行了实例推演。(5)构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原型系统,对本文提出的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实现和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研究内容和相关成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李琳[2](2016)在《基于对象—事件模型的宅基地变更和历史回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国大范围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展开,农村宅基地数据库也正在逐步完善。为保证宅基地数据的现势性,数据库需要不断更新,宅基地数据变更主要涉及到时间、空间和属性三方面,变更情况十分复杂并导致大量历史数据的生成。历史回溯可以有助于将历史、现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村庄发展进行预测,从而更好的为管理和决策服务。农村宅基地数据是典型的时态数据,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存贮时空数据是时态GIS的核心。因此,选择合适的时空数据模型对于解决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比较分析现有的时空数据模型优缺点,考虑到宅基地数据量大、分布较分散、变更一般为局部变更的特点,以及系统冗余度和效率问题,将对象一事件模型与基态修正模型结合,提出一种改进的适合农村宅基地数据的时空数据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将宅基地数据对象化,宅基地变更形式事件化,在事件变更过程中建立多级基态。然后,采用“三库一体”的模式,对三个表示不同时态的数据库进行了设计,阐述该模型变更回溯运行机制;最后,文章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存储宅基地数据,采用C/S架构模式,.Net4.0框架,C#作为开发语言,ArcEngine10.0作为开发工具包,以瓦房店市驼山乡为实验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实现宅基地数据变更和历史回溯,包括新增、合并、归并、分割、属性变更、界址调整、消亡七种类型的变更以及单宗地、多宗地、按条件的历史回溯、指定时间点、指定时间段的回溯五种类型回溯。本文采用的宅基地变更与历史回溯方法对日后宅基地数据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宋玮,杨晓明,周建业,马开锋[3](2013)在《扩展时空复合模型管理地籍时空数据》文中研究说明在地籍管理中,对于历史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扩展时空复合模型管理地籍时空数据的思想,即采用地籍现势库管理地籍现势数据,地籍历史库管理历史数据,并结合对象关系模型给出了宗地等地籍实体的具体数据表结构.经试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地籍时空数据管理的要求.
姜智东,李景文,傅玮佳,陈玉鑫[4](2011)在《动态基态修正的地籍时空数据库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地籍数据的时态特性及变更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基态修正的地籍时空数据模型的改进方法,通过引入动态变粒度方法减少了数据存储量,降低了数据的冗余。基于该模型在建库过程中引入了基态库和差文件库,并利用动态属性数据对现势库和历史库中的宗地属性数据进行地籍管理;通过建立变更库确定父子宗地,加强现势库与历史库的时态关联,提高了数据的检索速度。
陈艳梅[5](2011)在《时空数据模型在地籍变更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研究》文中提出地籍变更是地籍日常管理的业务之一,同时地籍变更产生的变更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档案资料。地籍变更信息的科学组织和存储,对于城镇规划建设、土地利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地籍变更信息是自初始地籍建立后,地籍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业务,故地籍变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时态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研究地籍变更信息中的时空关系,探究适合地籍变更管理信息系统的时空数据模型来组织地籍数据库,对地籍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主流的几种时空数据模型的分析,由于基态修正模型存储冗余小、查询效率高的特点比较适合地籍时态信息的管理,因此本文选择了基态修正模型建立具有时态性的地籍变更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传统的基态修正模型在处理地籍变更数据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历史较久远数据的检索时间长,地籍变更信息随着数据库的时间轴延伸将存在大量冗余,时空操作比较复杂以及时空对象的空间关系处理不好等。本文针对基态修正模型在地籍变更管理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和扩展。其中,对模型的改进是为了解决地籍变更信息的存储和检索问题,扩展是解决地籍变更信息的组织问题。针对模型的改进本文思路如下:1.以某一历史时刻的数据状态作为历史初态,缩短了历史较久远的数据检索时间;2.建立历史基态索引及根据地籍管理业务中对历史信息查询时,常重复检索某一时刻或者是附近时刻的历史信息,根据一定的规则建立动态虚基态,二者结合提高时空数据的操作速度;再次,存储相邻两个历史基态间的差文件,减少因存储历史基态快照数据而引起的数据冗余。对于模型的扩展本文采用面向对象思想,并将扩展了的基态修正模型结合对象关系型GIS平台,设计了地籍时空数据库。最后,在ARCENGINE二次开发平台上,使用C#开发语言,建立了一个具有时态性的地籍变更管理信息的实验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地籍变更,一般查询,时空查询,时间与变更事件的复合查询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时空数据模型是适应的,实验效果理想。
杨洋[6](2011)在《县级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哈巴河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它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信息获取手段和管理方法。通过引入GIS、面向对象数据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针对广大地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的特点,面向地籍管理工作进行了需求分析,探讨了基于ArcGIS Engine和ArcGIS Server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法,进行了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查询、图形处理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有:1.本文从地管理部门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论述,成功开发了哈巴河县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地籍要素的编辑功能。能够通过权利人信息、宗地信息查询、宗地历史查询、宗地缓冲区分析等多种查询分析方式进行专业的地籍信息查询,为日常地籍工作提供了便利,是对GIS技术在地籍管理方面的一次较为成功的探索。2.本文尝试采用C#.NET为开发环境,ArcGIS Engine9.3、ArcGIS Server9.3分别作为前端开发工具、网络发布工具,ArcGIS SDE9.3作为数据库引擎来支撑SOL Server2000后台数据服务器这种开发方式,成功开发了城镇地籍管理系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和可靠性。3.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针对不同用户群分别采用了C/S(Client/Server)结构与B/S(Browser/Server)结构。
吴鹏[7](2010)在《基于ArcGIS Server及Ajax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土地管理事务相结合的产物,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信息获取手段和管理方法,通过引入GIS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而基于Web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成为当前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Ajax技术是目前客户端最有效率的技术,它可以使用户操作与服务器响应异步化。使用Ajax可以缩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响应时间,减少网络间数据传输量,从而大大扩展WebGIS的能力。本文在介绍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着重论述了空间Web服务平台框架ArcGIS Server的基本架构和管理及其开发方法。论文详细分析了Ajax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提出并分析了基于ArcGIS Server的Ajax框架组成及其实现机制,设计了在ArcGIS Server平台下基于Ajax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的总体架构,提出了基于WebGIS地籍空间数据模型与组织的思路与方法,介绍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最终进行了系统的编码实现,成功地应用于成都市金牛区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了用户的良好评价。应用证明了这种平台具有结构清晰、执行效率高的特点。同时,在本文中提及的实现技术,紧跟当前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同类课题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卫哲[8](2010)在《复杂宗地变更管理模型在地籍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原有的地籍应用系统已不能适应当前地籍管理的需要。当前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反映宗地的违法利用情况,也不能监督宗地变更过程,更不能解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前后新旧地籍数据的兼容问题,这就对当前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基于Web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缺乏对宗地变更的支持,因此并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办公,影响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建立一个满足地籍管理需求的网络城镇地籍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土地规划利用数据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前后新旧地籍数据进行集成、支持宗地变更、可以实施对违法用地的管理和宗地变更过程的监督。针对以上目标,论文着重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本文依据宗地的多重特征信息,建立复杂宗地变更管理(Complex Parcel-Change Management, CPCM)模型,并对CPCM模型下如何表达宗地信息进行探讨,分析CPCM模型内的对象关系,定义模型内的变更验证规则,同时给出CPCM模型下地籍管理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2)本文对当前比较流行的时态数据库模型进行分析、总结其优缺点,选择适合地籍数据特性的的时态数据管理模型用于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根据CPCM模型的应用需要设计表达宗地多重特征信息的数据组织结构。(3)本文分析各种宗地变更的业务流程后,进行服务建模和接口设计,采用网络地理信息服务(GIS Web Service)技术,实现了Web环境下的宗地变更功能,并最终建立了基于Web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文小岳[9](2010)在《三维地籍模型理论与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地籍管理是维护土地合法使用,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权益,维持社会生产秩序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管理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数字地籍实现了地籍测量、管理、应用全过程的数字化,拓展了传统地籍管理模式和手段,其基础是二维的地籍空间数据库;然而,随着城市空间利用多元化的不断深入,这种地籍管理模式已不能真实、直观地表现土地的三维立体化利用情况。当前,三维空间信息技术与地籍管理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崭新的地籍管理模式-三维地籍管理。本文围绕三维地籍的数据模型、数据集成管理、空间索引、空间关系表达等展开研究,详细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地回顾了现有地籍管理的现状,进一步研究、总结了地籍管理的基本特征,并进行分类,进而分析归纳了传统二维地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局限性;然后,从三维地籍研究现状着手,总结了三维地籍的特征以及分类,探讨了三维地籍的研究内容。(2)深入分析了二维和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的数据需求与模型结构,系统研究了三维地籍实体的基本类型,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研究了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的基本特征;然后,对面向对象的三维数据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面向地籍的三维数据模型(CO3D),详细阐述了CO3D的基本概念和数据结构,并通过实例分析了C03D的数据存储方式。(3)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二维地籍数据,减少三维地籍建立的难度,保持地籍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并能够有效反映地籍的二维和三维空间特征及相互联系,剖析了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的集成管理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数据集成管理的模式,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提出了二维地籍向三维地籍数据转换的基本框架,叙述了数据转换的算法,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所提转换算法的可行性。(4)为了提高三维地籍空间数据的查询与检索效率,本文在总结空间数据索引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基于网格的空间索引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而,依据地籍空间数据的基本特点和地籍管理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面向地籍的基于道路网的三维地籍空间索引方法,详细叙述了该空间索引创建和维护过程。(5)为了表达三维地籍的空间关系,首先研究了地籍空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分类,进而提出了基于面向地籍的三维数据模型的空间拓扑关系显式表达与存储模型,并详细论述了在空间拓扑关系查询过程中空间关系向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映射策略,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6)为了验证本文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的研究成果,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维地籍数据管理实验系统原型的开发环境、体系结构,并给出了实验系统运行结果。
黎世兵[10](2010)在《时态GIS与工作流技术在城镇地籍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度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城镇化地发展催生着城镇用地的扩张。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合理地规划、节约地用地、科学地管理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地籍管理工作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如何组织、存储管理海量的地籍时空数据,进行日常的数据维护与更新,更好地进行历史地籍数据的查询与未来土地利用趋势的预测等方面,传统的地籍管理系统都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而伴随着GIS技术的发展,时态GIS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地籍数据存储、管理及其对历史信息的回溯,实现对地籍时空信息的跟踪分析,也是当前地籍管理工作的趋势所在。而在土地管理日常工作流程方面,传统的低效的单纯的“人与人”的工作模式在社会快速发展与科技逐渐地显得越来越笨拙。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渴望着能够将工作尽可能地在网络上完成,减少人与人传递过程中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减少不必要的纸质资料过程,最终达到高效、方便、快捷的网上自动化办公。工作流技术在这种背景中得以出现,工作流技术与时态GIS技术的无缝集成,更是地籍管理部门的需要,也是将来地籍管理能够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基础。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对时态GIS与工作流技术研究的内容基础之上,结合当前地籍管理的实际情况,以本科和研究生生活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将地籍管理工作中的时态GIS问题与工作流技术的关键作了自己的探讨与分析,并应用在国土部门实习时所做过的工作实例,完成对时态GIS与工作流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无缝集成的原型系统的开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以北碚区地籍数据为数据库中的数据,构建一个易于操作、高效的时空地籍数据库;(2)在分析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原理与方式后,建立了地籍管理的工作流模型;(3)设计建立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本文首先论述了时态GIS与工作流技术的概念、发展情况以及对其在日常的交通、水利、土地、城市规划、人口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与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总结时态GIS技术与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之上,着重探讨了时态GIS中所涉及到的时空数据模型,特别是针对基态修正模型及其扩展模型作了深入的分析。在此之上,从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地籍时空数据库。其次详细分析了时态GIS技术在地籍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并与工作流技术结合起来,根据地籍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并构建了城镇地籍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流模型。最后以设计好的北碚城镇地籍数据库为数据依据,以构建一个时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原型为例,对上述的研究作进一步的验证,并采用了组件式开发方法,以ESRI公司的ArcObjects控件和SQLServer数据库为平台,使用ArcSDE作为地籍时空数据库引擎,在VB6.0的开发环境下,实现现状数据的查询分析、历史数据的归档、以及现状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跟踪分析。从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关系型数据库为基本存储工具,以ArcSDE的数据存取模式为接口,并结合时态GIS技术与工作流技术所构建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的冗余,真实而形象地表达了地籍数据的时空性,办公自动化的高效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并进一步去研究的方法。
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宗地数据的时空组织与查询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宗地数据的时空组织与查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组织 |
2 地籍与几何代数基本概念 |
2.1 地籍概述 |
2.2 几何代数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对象建模表达 |
3.1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
3.2 共形空间中地籍宗地几何与拓扑关系表达 |
3.3 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拓扑关系分析与计算框架设计 |
4.1 空间拓扑关系概述 |
4.2 三维地籍对象外部空间拓扑关系研究 |
4.3 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拓扑关系计算框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几何代数的地籍宗地更新机制研究 |
5.1 三维地籍宗地体合并 |
5.2 三维地籍宗地体分割 |
5.3 本章小结 |
6 原型系统 |
6.1 系统架构设计 |
6.2 实验数据及其数据结构设计 |
6.3 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功能模块实现效果图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论文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对象—事件模型的宅基地变更和历史回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时空数据模型在地籍信息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
1.2.2 宅基地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时空数据模型研究 |
2.1 时空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 |
2.1.1 宗地与宗地变更 |
2.1.2 父宗地与子宗地 |
2.1.3 宗地的生命周期 |
2.2 几种主流时空数据模型的阐述 |
2.2.1 序列快照模型 |
2.2.2 基态修正模型 |
2.2.3 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 |
2.2.4 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 |
2.2.5 版本—增量更新模型 |
2.3 几种主流时空数据模型的比较 |
3 对象—事件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
3.1 对象—事件模型的改进 |
3.1.1 对象 |
3.1.2 事件 |
3.1.3 对象—事件模型的改进 |
3.2 数据库设计 |
3.2.1 现状库设计 |
3.2.2 变更库设计 |
3.2.3 历史库设计 |
3.2.4 三个数据库间联系 |
3.3 宅基地数据变更中的约束条件 |
3.3.1 空间拓扑约束 |
3.3.2 时间拓扑约束 |
3.3.3 属性约束 |
4 宅基地变更与历史回溯机制 |
4.1 宅基地变更 |
4.2 宅基地历史回溯 |
4.2.1 父子宗地回溯 |
4.2.2 快照式历史回溯 |
4.3 宅基地变更与历史回溯思路 |
5 宅基地变更与历史回溯的实现 |
5.1 开发环境 |
5.2 实验区概况 |
5.3 宅基地变更实现 |
5.3.1 新增宗地事件 |
5.3.2 合并宗地事件 |
5.3.3 归并宗地事件 |
5.3.4 分割宗地事件 |
5.3.5 界址调整事件 |
5.3.6 属性变更事件 |
5.3.7 宗地消亡事件 |
5.3.8 宗地批量更新 |
5.4 宅基地历史回溯实现 |
5.4.1 单宗地全事件历史回溯 |
5.4.2 多宗地历史回溯 |
5.4.3 按条件历史回溯 |
5.4.4 指定时间点回溯 |
5.4.5 指定时间段回溯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系统实现的部分代码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动态基态修正的地籍时空数据库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态修正模型 |
1.1 基态修正模型特征 |
1.2 变粒度方法 |
2 基态修正模型的改进方法 |
2.1 动态变粒度基态修正模型 |
2.2 动态基态距阈值的确定 |
2.3 动态基态的组织 |
3 动态基态修正的地籍时空数据组织方法 |
3.1 地籍时空数据的组织 |
3.2 地籍基态库 |
3.2.1 现势库 |
3.2.2 历史库 |
3.3 地籍差文件库 |
3.4 地籍时空数据检索机制 |
3.4.1 基于时间点的地籍数据检索 |
3.4.2 基于时间段的地籍数据检索 |
4 结语 |
(5)时空数据模型在地籍变更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时空数据模型的国内外研究及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及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及现状 |
1.3 时空数据模型的分析 |
1.3.1 时空数据模型的分类 |
1.3.2 几种主流时空数据模型的阐述 |
1.3.3 适合地籍变更的时空模型选择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时空数据建模基础 |
2.1 地理实体的基本特征 |
2.2 地理实体的时空特征 |
2.2.1 时空变化过程 |
2.2.2 时空关系 |
2.2.3 时空变化类型 |
2.3 事件与状态 |
2.4 数据库时间 |
第三章 地籍变更信息的时空分析 |
3.1 地籍变更信息内容及其时态特征 |
3.1.1 地籍信息的变更内容 |
3.1.2 地籍变更信息的特点 |
3.1.3 地籍变更中的时态特征 |
3.2 地籍对象的时空变化 |
3.2.1 地籍对象的空间变化 |
3.2.2 属性变化 |
3.2.3 宗地的时空变化分析 |
第四章 地籍时空数据模型设计 |
4.1 基态修正模型的改进 |
4.2 基态修正模型的扩展 |
4.2.1 基于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 |
4.2.2 Geodatabase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
4.3 地籍变更对象在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中的设计 |
4.3.1 地籍变更对象的概念设计 |
4.3.2 地籍变更对象的逻辑设计 |
4.3.3 城镇地籍管理时空数据模型物理设计 |
第五章 地籍变更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功能 |
5.2 城镇地籍时空数据库设计 |
5.2.1 地籍数据的内聚性分析 |
5.2.2 地籍时空数据库设计 |
5.3 开发环境 |
5.4 系统功能实现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县级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哈巴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绪论 |
1.1 地籍概述 |
1.2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
1.2.1 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
1.2.2 城镇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
1.2.3 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系统关键技术综述 |
2.1 dotnet 应用框架 |
2.2 C#语言 |
2.3 ArcG1S9 软件体系结构 |
2.3.1 COM 技术 |
2.3.2 ArcGIS Engine 简介 |
2.3.3 ArcGIS Server 简介 |
2.4 数据库开发技术 |
3、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城镇地籍信息管理业务模型及特点 |
3.1.1 城镇地籍信息业务 |
3.1.2 城镇地籍信息管理模型 |
3.1.3 地籍管理系统特点 |
3.2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3 系统设计原则 |
3.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5.1 数据导入输出模块 |
3.5.2 地籍图编辑模块 |
3.5.3 地籍数据参数修改模块 |
3.5.4 地籍数据属性管理模块 |
3.5.5 查询分析模块 |
3.5.6 地籍数据打印输出模块 |
3.5.7 三维视图模块 |
3.5.8 网络发布模块 |
3.6 数据库设计 |
3.6.1 数据库标准 |
3.6.2 图层组织 |
3.6.3 地籍要素属性结构 |
4、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4.1 系统界面浏览 |
4.1.1 系统登录界面 |
4.1.2 系统运行界面 |
4.2 系统功能实现 |
4.2.1 数据导入输出模块实现 |
4.2.2 鹰眼的实现 |
4.2.3 系统状态栏实现 |
4.2.4 地籍数据参数修改功能实现 |
4.2.5 查询分析模块实现 |
4.2.6 缓冲区分析模块实现 |
4.2.7 打印输出模块实现 |
4.2.8 三维视图实现 |
4.2.9 网络发布系统实现 |
5、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
已发表的文章 |
(7)基于ArcGIS Server及Ajax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1.2.1 国际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
1.2.2 我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
1.2.3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AJAX技术基础 |
2.1 AJAX简介 |
2.1.1 Ajax的定义 |
2.1.2 Ajax相关技术简介 |
2.2 AJAX工作原理 |
第3章 ARCGIS SERVER研究与分析 |
3.1 ARCGIS SERVER简介 |
3.2 ARCGIS SERVER体系结构 |
3.3 ARCGIS SERVER服务器管理 |
3.3.1 GIS服务类型 |
3.3.2 服务器对象管理 |
3.3.3 服务器缓存机制 |
3.3.4 分布式体系部署机制 |
3.4 ARCGIS SERVER AJAX框架分析及运行原理 |
3.4.1 ArcGIS Server ADF Callback体系结构 |
3.4.2 ArcGIS Server ADF Callback运行机制 |
3.4.3 ArcGIS Server中的无刷新回调实现 |
第4章 基于ARCGIS SERVER及AJAX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总体目标 |
4.2 系统总体要求 |
4.3 系统总体设计 |
4.3.1 系统设计目标 |
4.3.2 系统逻辑结构 |
4.3.3 系统开发环境 |
4.4 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
4.4.1 Geodatabase模型简介 |
4.4.2 空间数据引擎ArcSDE |
4.4.3 空间数据存储 |
4.5 地籍数据库设计 |
4.5.1 宗地数据库的设计 |
4.5.2 基础空间数据库设计 |
4.5.3 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数据库设计 |
4.5.4 空间数据分层方案 |
4.6 创建地图空间服务 |
4.6.1 发布地图数据 |
4.6.2 创建网络服务 |
4.6.3 空间Web服务管理 |
4.7 系统功能设计 |
4.7.1 系统总体结构 |
4.7.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5章 基于ARCGIS SERVER及AJAX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功能架构实现 |
5.1.1 表示层 |
5.1.2 Web服务层 |
5.1.3 系统逻辑层 |
5.1.4 数据层 |
5.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5.2.1 地图基本功能 |
5.2.2 地籍空间查询 |
5.2.3 地籍调查功能 |
5.2.4 制图输出功能 |
5.3 系统试运行 |
5.3.1 土地登记子系统 |
5.3.2 地籍调查子系统 |
5.3.4 查询统计子系统 |
5.3.5 网络发布子系统 |
5.3.6 系统管理子系统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复杂宗地变更管理模型在地籍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
1.1.2 城镇地籍管理新需求 |
1.2 地籍管理的研究与发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2 相关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 |
2.1 MS Silverlight |
2.1.1 Silverlight简介 |
2.1.2 Silverlight特性 |
2.1.3 Silverlight应用框架 |
2.2 GIS Web Service |
2.2.1 GIS Web Service概述 |
2.2.2 GIS Web Service体系架构 |
2.2.3 GIS Web Service部署方式 |
2.2.4 OGC Web Service |
2.3 ArcGIS Server技术剖析 |
2.3.1 ArcGIS Server系统架构 |
2.3.2 ArcGIS Server技术特点 |
3 复杂宗地变更管理模型设计 |
3.1 简单宗地变更管理模型 |
3.1.1 简单宗地变更管理 |
3.1.2 简单宗地变更管理模型 |
3.2 CPCM模型设计思想 |
3.3 CPCM模型体系结构 |
3.4 CPCM模型的宗地表达 |
3.5 CPCM模型的业务流程 |
3.5.1 新建宗地 |
3.5.2 分割宗地 |
3.5.3 合并宗地 |
3.5.4 调查数据更新 |
3.6 CPCM模型的变更验证原则 |
3.7 CPCM模型的设计优势 |
3.7.1 兼容新旧地籍数据 |
3.7.2 监督宗地使用情况 |
3.7.3 监督宗地变更过程 |
4 复杂宗地变更管理模型实现 |
4.1 地籍数据服务 |
4.1.1 时空数据模型 |
4.1.2 地籍数据组织 |
4.1.3 地籍数据服务发布 |
4.2 宗地变更服务 |
4.2.1 业务流程分析 |
4.2.2 服务建模 |
4.2.3 服务接口设计 |
4.3 客户端GIS系统构建 |
4.3.1 地图缓存策略 |
4.3.2 客户端构建 |
5 基于CPCM模型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
5.1 系统开发背景 |
5.2 系统运行环境 |
5.2.1 硬件环境 |
5.2.2 软件环境 |
5.3 系统功能简介 |
5.3.1 权属调查 |
5.3.2 土地登记业务受理 |
5.3.3 土地登记业务查询 |
5.3.4 土地登记业务归档 |
5.3.5 图形与业务互查 |
5.3.6 图件输出 |
5.3.7 统计分析 |
5.3.8 系统维护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9)三维地籍模型理论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地籍管理现状 |
1.3.2 国内外三维地籍研究现状 |
1.3.3 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三维地籍的基本特征 |
2.1 地籍的基本特征 |
2.1.1 地块的基本特征 |
2.1.2 宗地的基本特征 |
2.2 地籍的基本分类 |
2.3 三维地籍实体类型及其特征 |
2.4 三维地籍的内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维地籍数据模型 |
3.1 引言 |
3.2 二维地籍数据模型 |
3.2.1 二维地籍模型的特征 |
3.2.2 二维地籍模型的分类 |
3.2.3 二维地籍数据模型对比 |
3.3 现有三维地籍数据模型 |
3.4 面向地籍的三维数据模型 |
3.4.1 基本概念 |
3.4.2 数据结构 |
3.4.3 实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维地籍数据的管理与空间索引方法 |
4.1 引言 |
4.2 二维与三维地籍数据集成管理类型 |
4.3 二维地籍数据到三维地籍数据的转换 |
4.3.1 转换框架 |
4.3.2 转换算法 |
4.4 空间索引的特征 |
4.4.1 空间索引的特征 |
4.4.2 三维空间索引的特征 |
4.5 面向地籍的三维空间索引 |
4.5.1 基本原理 |
4.5.2 面向地籍的二维空间索引方法 |
4.5.3 面向地籍的三维空间索引方法 |
4.5.4 面向地籍的三维空间索引的建立 |
4.5.5 面向地籍的三维空间索引的维护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维地籍的空间关系表达方法 |
5.1 引言 |
5.2 地籍的空间关系 |
5.2.1 二维地籍空间关系的分类 |
5.2.2 三维地籍空间关系的分类 |
5.3 面向地籍的三维数据模型中的空间关系 |
5.3.1 拓扑关系 |
5.3.2 距离关系 |
5.4 空间关系在三维地籍数据质量控制中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6.1 实验系统分析 |
6.1.1 实验平台与开发环境 |
6.1.2 实验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6.1.3 实验数据 |
6.2 三维地籍数据的转换 |
6.3 三维地籍空间索引实验分析 |
6.4 三维宗地属性信息查询实验 |
6.5 三维宗地空间关系查询实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时态GIS与工作流技术在城镇地籍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
1.2.2 工作流技术概述 |
1.3 研究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
1.3.1 研究意义 |
1.3.2 可行性分析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特色 |
第2章 时态GIS的基本理论 |
2.1 时态GIS的定义 |
2.2 时态GIS的功能 |
2.3 时态GIS中的时间 |
2.4 数据库中时间的实现方式 |
2.5 时空数据模型分析 |
2.5.1 时空数据模型概述 |
2.5.2 基态修正模型的修正方式 |
2.5.3 基态修正扩展模型 |
2.6 模型设计 |
第3章 时空数据库相关技术分析 |
3.1 空间数据库概述 |
3.1.1 空间数据库的概念 |
3.1.2 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
3.1.3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 |
3.2 时空数据库引擎技术 |
3.3 ESRI ARcSDE |
3.3.1 ArcSDE概述 |
3.3.2 ArcSDE体系结构 |
3.3.3 AreSDE的存储模式 |
3.3.4 ArcSDE空间数据管理的优越性 |
3.4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
3.4.1 Geodatabase基本概念 |
3.4.2 Geodatabase的设计思想和元素 |
3.4.3 Geodatabase的新特性 |
3.5 ARCSDE与ORACLE SPATIAL的比较 |
第4章 地籍时空数据库的构建 |
4.1 地籍时空数据库中相关概念 |
4.1.1 宗地与宗地变更 |
4.1.2 宗地的生命周期 |
4.2 地籍时空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
4.2.1 概念设计 |
4.2.2 逻辑设计 |
4.2.3 物理设计 |
4.3 地籍时空数据库的构建 |
4.3.1 时间类型的选择 |
4.3.2 扩充方案要选择 |
4.3.3 空间数据索引的处理 |
4.3.4 数据表的设计 |
第5章 地籍管理中的工作流 |
5.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
5.1.1 工作流 |
5.1.2 工作流管理系统 |
5.2 工作流参考模型 |
5.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
5.4 地籍管理中的工作流 |
5.5 基于国土业务的工作流模型 |
第6章 应用实例分析 |
6.1 系统架构 |
6.2 系统主要功能 |
6.2.1 数据管理 |
6.2.2 业务的办理 |
6.3 功能实例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宗地数据的时空组织与查询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研究[D]. 张季一. 中国矿业大学, 2016(11)
- [2]基于对象—事件模型的宅基地变更和历史回溯研究[D]. 李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6(05)
- [3]扩展时空复合模型管理地籍时空数据[J]. 宋玮,杨晓明,周建业,马开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3(04)
- [4]动态基态修正的地籍时空数据库设计[J]. 姜智东,李景文,傅玮佳,陈玉鑫. 地理空间信息, 2011(04)
- [5]时空数据模型在地籍变更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研究[D]. 陈艳梅. 江西理工大学, 2011(11)
- [6]县级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哈巴河县为例[D]. 杨洋. 新疆大学, 2011(11)
- [7]基于ArcGIS Server及Ajax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鹏.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5)
- [8]复杂宗地变更管理模型在地籍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D]. 卫哲. 浙江大学, 2010(04)
- [9]三维地籍模型理论与方法[D]. 文小岳. 中南大学, 2010(11)
- [10]时态GIS与工作流技术在城镇地籍管理中的应用[D]. 黎世兵. 西南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