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水管井的合理设置

高层建筑水管井的合理设置

一、高层建筑水管道井的合理设置(论文文献综述)

乔佳胤[1](2020)在《多层建筑电气火灾致因及房屋功能恢复的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资料显示,电气原因是造成建筑物重、特大火灾的最主要因素。为了解其特性,分析其特点,降低其发生概率,近年来,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对建筑物电气火灾的致因进行了多角度、多内容、多维度的研究,针对建筑物火灾事故的发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而目前的措施大部分是针对火灾发生致因进行的研究,对于火灾发生后的建筑结构、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等房屋功能的破坏评定及下一步的恢复工作并未有深入探索。本文对多层建筑电气火灾的致因和致因认定、结构检测与加固、电气线路评定与恢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例研究,意在将繁琐的后期恢复工程与常见电气火灾的致因认定结合到一起,总结出根据不同致因所引起的电气火灾,在房屋功能恢复时检测评定与恢复施工的程序和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研究了常见的短路、接触不良、过载、漏电四种形式的建筑物电气火灾致因,分析其发生特性、发展规律和最终结果,总结出不同的认定方法。通过火灾致因认定,判断火灾的起火点、起火时间、火灾范围等因素,可以得出火灾对多层建筑结构承载力与电气线路、设备影响范围与破坏程度,针对不同电气火灾的发生特点与过火范围,进行下一步的建筑物结构检测与电气线路评定。研究了火灾后建筑物结构检测与加固的程序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电气火灾不同的致因认定的内容,判断火灾现场温度、起火点周围线路、装置、设备损伤等情况,对受火严重的结构构件,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采用拉伸和冷弯试验进行钢筋的力学性能检测,按照检测结果确定受火的结构构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根据实测值与办公楼原结构布置使用PKPM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对构件的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确定相应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并在加固后重新进行了验算。研究了火灾后建筑物电气线路评定与修复。根据常见电气线路火灾致因认定中对现场勘查、调查访问、技术鉴定的内容,确定火灾后建筑电气线路受损的重点位置,通过查阅关于电气线路中易受高温影响的电气装置与设备、电气工程施工验收等内容,制定了《电气线路破坏评定表》,对电气工程中的12个大项,61个小项进行评定检查,依据评定内容,确定工程重点与施工内容,按照施工内容,对需要更换、修复和继续使用的进行分类统计,最终确定电气线路恢复的施工内容。最后,通过笔者在2014年参与的一项由于电气线路短路所引发的建筑物火灾的恢复工程作为实例,将所研究的内容运用其中。

袁欣[2](2020)在《基于BIM的超高层建筑管线综合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超高层建筑的需求已从减少占地、增加建筑容量上升到使用舒适度、外观造型、绿色节能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超高层建筑机电管线系统更加复杂、管线综合设计难度增大,利用传统的工作模式来进行超高层建筑的管线综合无法直观的将管线的空间排布体现出来,由此产生交叉点多、变更频率高、图纸一致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BIM技术在我国大力推广,涌现了一批BIM技术应用的经典案例,BIM技术具有可视性、协同性、参数化、可出图性等特点,可以提高管线综合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变更以及施工返工频次,节约项目成本。然而,超高层建筑管线综合的BIM常规应用流程具有可实施性差、系统运行保障性低的缺陷,此外,管线综合方案的确定主观性强,缺乏定量分析。本文首先对管线综合过程中传统工作模式以及基于BIM的工作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性以及BIM技术的优势;其次,完善管线综合技术的BIM常规应用流程,在水力计算环节,通过BIM技术对风系统及水系统进行了水力损失计算,并以此为依据校核相关设备是否满足运行要求;再次,从工程造价、管线水力损失、施工难度大小、管线综合优化效果几个方面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管线综合方案评价模型,为管线综合方案的比选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为验证本文建立的BIM应用流程及管线综合方案评价模型的可实施性,以某超高层建筑为例,对某层的机电管线共提出了三种管线综合方案,并应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选出最佳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BIM技术应用流程与常规流程相比可实施性更强;在模型搭建阶段,发现并处理了 8处二维图纸中的设计失误,避免了由此所产生的工程变更,节约成本约8.5万元;在管线综合阶段,应用模糊综合决策方法确定管线排布最优模型,并通过BIM技术对其进行碰撞检测,发现并消除碰撞点共1428处,较原设计下降约87.5%,节约设计成本约36.2万元:在项目施工阶段,依据相关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在BIM模型中完成管道综合支吊架的设计及加工详图的绘制,并依此指导支吊架的工厂化预制加工及现场安装,节约项目成本约45.7万元;整个项目中应用BIM技术与模糊综合决策方法在管线综合排布方面共节约成本约90.4万元,占比6.8%。

刘洋[3](2019)在《基于工程实例的既有建筑机电改造》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工业、公共以及居住建筑,加上早年遗留下来的历史风貌建筑,这些建筑在结构安全方面可以满足或加固后可以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对其进行改造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效益要远大于将其拆除重建的成本和效益。但由于时间较长,部分设备设施、线路管道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使用,或相关的能耗指标及安全状况已经无法满足国家规范的要求,所以研究如何改善其观感质量、使用功能,降低能效以及提高安全性的方法,包括如何对其进行机电工程改造,就尤为重要。本文在既有建筑工程实例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的检查和检测,发现既有建筑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对数据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和技术标准,总结归纳,提出了针对空调、电气、给排水三个分部工程,在提高能效和增加安全性两个方面,给出具体改造建议。空调工程。通过冷热源、输配及末端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同时配合围护结构改造,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提高整体节能效果;对新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空气质量及失火后的逃生时间。电气工程。通过对光源、变压器、线路、电梯、能效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提高建筑电能使用效率,提高电气工程的节电效果;通过负荷计算、线路敷设及绝缘、漏电保护、设备接地、建筑防雷、备用电源及不间断电源来提高建筑用电方面的安全性。给排水工程。通过使用节水器具、雨水收集系统设立、热水管道保温、排水管道更换,提高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效果;通过加强消防系统给水、饮用水保质、热水系统控制、排水系统水封、管道间距来提高建筑用水方面的安全性。通过这些改造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空调系统制冷制热、耗电以及用水等方面的节约效果,提高了消防、空气、用电、防雷、用水等方面的安全,使改造后的建筑,更加节能环保,人们在建筑内生活生产起来更加安全舒适。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改造的研究还将不断的完善,只有将各分部工程的改造,与主体结构、装修工程的改造,与建筑历史,建筑周边情况有机结合,才能更加完美地完成改造项目。

张文武[4](2019)在《装配式住宅非承重墙体部品化研究 ——以成都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商品住宅建设中,资源和能源消耗严重,管理和生产模式粗放,随着我国建筑业劳动力短缺状况加重和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建筑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要求,住宅建筑工业化势在必行。但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政府机关、设计单位还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还没有形成清晰和明确的认识。装配式住宅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它是由主体结构系统、非承重墙体系统以及内装系统全面装配而成的。当前阶段,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在内装系统方面,尤其是整体式厨房、整体式卫生间和整体收纳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主体结构系统方面,由于结构部品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造成预制技术造价高,配套的施工、检测技术不成熟,规模化推广难度大,造成装配式住宅发展推进缓慢。探索装配式住宅新的发展方向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住宅的非承重墙体,由于不需要承重且安全性影响小,整体数量大具有规模优势,比较适宜采用装配的方式,但由于其类型繁杂、功能要求复杂,理论研究不充分,现阶段仍多以传统砌筑方式建造为主。将住宅部品化的理论方法引入非承重墙体的工业化设计中,提高非承重墙体装配化率是提高住宅装配化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装配式住宅的重要发展方向。论文第一部分(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研究背景、意义和创新性,界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提出了研究方法和整体框架,并且厘清了住宅产业化、住宅工业化、装配式住宅三者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住宅部品及部品化的涵义,梳理了国内外住宅部品化和墙体部品化方面相关研究。论文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三章)对住宅部品的发展、住宅系统划分以及住宅部品化指导方法与支持技术等做了研究。论文第三部分(第四章)通过对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政策要求、装配率计算标准、住宅部品应用情况与设计方法等的调查与分析,明确了成都地区普通装配式住宅中非承重墙体部品设计与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成都地区典型住宅平面为例对非承重墙体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和数据统计,以便为逐步实现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非承重墙体部品化提供指导。论文第四部分(第五章)提出了了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中非承重墙体的部品化策略,最后探讨了以非承重墙体部品为代表的住宅部品对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设计的影响。最后,对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非承重墙体部品化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童芦平[5](2019)在《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应用于民居更新改造研究 ——以云南传统民居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和轻钢建筑,云南省也在逐步号召推广预制装配轻钢民居建设。云南省乡村旅游和民宿出现爆发式增长和发展,基于保护传统民居与展示传统建筑文化的背景下,传统民居逐渐被更新改造成民宿、酒吧、茶馆等。传统民居的楼盖组成材料基本是木、竹和土,使用年限长,承载力低;构造简单,不防水,隔音性能差;新功能加入带来荷载加大,原楼盖安全性得不到精准保证。针对楼盖承载力不足和构造简单,提出用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预制装配式轻钢楼盖一种)替换原楼盖作为民居更新改造的一种手段。本论文通过梳理研究选定的云南传统民居原楼盖的构造和缺陷,以及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的相关构造研究,明确研究对象和问题。通过三种传统民居改造成民宿前后的变化研究来说明民居楼盖更替的必然性。通过电脑模拟将传统民居楼盖拆除,并展示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加入三种传统民居的大致施工步骤图。然后梳理分类施工步骤图中遇到的各种节点连接构造问题,再用三维图展示节点连接处理。最后,用二维图示表达加入的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的具体构造层次,比如如何防水,如何隔音,如何利用冷弯梁腹板可开孔的特点优化布置管道线路。研究表明,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更替传统民居楼盖的方法是可行的,既促进了传统民居更新改造,重新焕发生命;又提高了民居承载力和耐久性,使用年限增大,保护传承了传统民居;还能成为推广预制轻钢装配式的一种先行手段。

许小兵[6](2018)在《浅析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要点》文中指出住宅建筑的给排水部分作为整体建筑的十分重要的环境,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要兼顾美观性和舒适性的需求。本文将根据我国住宅建设的施工工程中所常遇见的问题进行探讨,从住宅的建筑中给排水的设计环节入手,对我国目前住宅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操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李仿[7](2018)在《江阴市二次供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及改造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环境基础。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的剧增,二次供水已经成为了我国集中供水的主要方式之一,住宅供水压力显着。由于我国的供水管网大多修建于上个世纪,因时代的限制,管道材质大多数为金属材质,常年置于潮湿的地下环境,容易被腐蚀。导致输水过程中水中的色度和浊度增加,呈现污染状况:这些问题使得居民陷入饮用水危机,引起居民用水的恐慌。所以建立安全、可靠、合理的饮用水二次供水优化系统,并对水质污染来源进行合理处置,做到统建统管,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民生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针对江阴城区的二次供水情况展开调查,并且分析影响二次供水水质的原因,采用定时定区域对于代表新的二次供水进行采样并且分析水质变化情况,并且勘察现场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状况,主要从管道腐蚀结垢和沉积物及微生物繁殖分析,进一步针对设备或管道内壁材质进行调研,结合外界原因及二次供水管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从二次供水的水箱、管道、设备以及其他设施等因素调查,将水质的指标变化与实际因素结合,找寻合理的优化方案,在二次供水设计中应根据环境因素科学合理的选择供水方式、供水设备、管道、水箱,合理优化配置选择最优化供水方式,做到实时监控、实时分析、实时管理的原则,采用统建统管的形式统一建设、运行、维护策略,明确责任主体,保证二次供水用户的安全。以典型项目香树湾花园为例,针对该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现状、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水质安全性和能耗方面进行研究,针对该项目的具体问题进行合理改造,改造完成后,对运行过程进行连续7个月的数据监测,并与之前的未改造数据进行对比,比较水质的变化情况,并对能耗进行进一步评价,发现二次供水系统在改造后无论是水质还是用电的能耗都远远好于为改造前,例如浊度从改造前平均值1.30下降到0.60,余氯从改造前的0.18升到了改造后的0.35,每年能节约电费109395.2元。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对统建统管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从实际应用效果、安全性、经济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证实了统建统管不论从水质安全性还是从能耗消耗性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针对江阴水司打造出一条二次供水统建统管的新路。

方燕华[8](2016)在《如何设置上部建筑排水管道井》文中提出从给排水设计角度出发,对高层建筑排水管道井中上部建筑如何设置比较合理提出一些看法及建议。

曾敬[9](2016)在《浅谈合理设置建筑给排水管道井》文中认为通过一些工程实例,特别是综合楼工程设计中涉及到的管道井设计,浅谈管道井合理设置的重要性。

杜文君[10](2015)在《河北某医院综合楼给排水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河北某医院新建综合楼地处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主体部分(综合住院楼)地上19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39030m2,建筑高度77.4m,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总床位600床。裙房部分(医技楼)地上5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17430m2,建筑高度22.8m,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给水系统采取分区供水,1层及以下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2至5层为低区,6至12层为中区,13至19层为高区,采用下行上给的供水方式,由泵房内变频供水设备向加压管网供水,综合采用了节水卫生器具和减压阀限流等绿色建筑节能节水措施。热水分区尽量保持了与给水分区的一致性,5层及以下为低区,采用局部热水供应方式,6至12层为中区,采用闭式上行下回同程式循环系统供应热水,13至19层为高区,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供应热水,既减少建筑能耗,又节省了大量能源。排水系统采用双立管排水系统,污废合流,底层单独排水,部分卫生条件要求很高的科室、病房等采用同层排水技术。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排水系统。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都采用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其中地下车库部分的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Ⅱ级,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他部位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Ⅰ级,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一层的变配电室、CT室、DR室等一些重要的用房内设有气体灭火系统,提高建筑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医用气体方面对中心供氧系统和真空吸引系统的组成、管道的布置及终端、管道的敷设原则等进行了的简要介绍。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采用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法,综合了以往工艺的优点,不仅耐冲击负荷高,出水水质好,还有利于医院后期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灌溉等用途的回收利用。

二、高层建筑水管道井的合理设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层建筑水管道井的合理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建筑电气火灾致因及房屋功能恢复的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多层建筑电气火灾的危害、致因及认定
    2.1 多层建筑电气火灾的危害性
        2.1.1 多层建筑火灾对人的危害
        2.1.2 多层建筑火灾对建筑物的危害
    2.2 多层建筑物电气火灾的致因及致因分析
        2.2.1 短路火灾致因及分析
        2.2.2 接触不良火灾致因及分析
        2.2.3 过载火灾致因及分析
        2.2.4 漏电火灾致因及分析
    2.3 多层建筑物电气火灾的致因认定
        2.3.1 电气火灾致因认定的程序和内容
        2.3.2 多层建筑物常见电气火灾的致因认定
    2.4 工程实例的致因分析与认定
        2.4.1 工程实例基本情况
        2.4.2 火灾的致因认定
    2.5 小结
3 多层建筑物电气火灾房屋功能恢复工程的关键问题
    3.1 恢复工程关键问题一:建筑物结构检测及加固
        3.1.1 火灾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
        3.1.2 建筑物结构的灾后评定与检测
        3.1.3 建筑物结构的灾后加固
    3.2 恢复工程关键问题二:建筑物电气线路的恢复
        3.2.1 建筑电气线路破坏的评定
        3.2.2 建筑电气线路恢复方法
    3.3 小结
4 建筑电气火灾恢复工程实例
    4.1 背景
        4.1.1 火灾建筑物工程概况
        4.1.2 火灾基本情况
    4.2 办公楼火灾恢复工程
        4.2.1 办公楼结构检测
        4.2.2 结构承载力验算
        4.2.3 结构加固及恢复
        4.2.4 建筑物电气线路恢复
    4.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BIM的超高层建筑管线综合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超高层建筑及其机电系统
    2.1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及其优越性
    2.2 超高层建筑管线综合的特征
    2.3 超高层建筑管线综合存在的问题
3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3.1 BIM技术的基本概念
        3.1.1 BIM技术概述
        3.1.2 BIM技术相关软硬件配置
    3.2 管线综合技术的传统工作模式和基于BIM的工作模式对比分析
        3.2.1 传统管线综合设计工作模式
        3.2.2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设计工作模式
        3.2.3 传统管线综合技术的局限性
        3.2.4 BIM技术在管线综合技术中的优越性
    3.3 初始设置
        3.3.1 建立BIM建模标准
        3.3.2 建立BIM应用项目样板
    3.4 创建BIM模型
        3.4.1 创建BIM模型的工作模式
        3.4.2 土建专业BIM模型的建立
        3.4.3 机电专业BIM模型的建立
        3.4.4 BIM模型检查
    3.5 管线综合排布
        3.5.1 管线综合排布的原则与方法
        3.5.2 管线综合排布的基本形式
    3.6 管线碰撞检查
        3.6.1 管线碰撞类别
        3.6.2 碰撞产生的原因
        3.6.3 管线碰撞检测工具
        3.6.4 碰撞点调整的原则
    3.7 基于BIM的管线水力计算
        3.7.1 水管的水力计算
        3.7.2 风管的水力计算
    3.8 管线综合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3.8.1 模糊综合评价法
        3.8.2 确定权重的方法
        3.8.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管线综合方案评价
4 案例分析—以某超高层建筑为例
    4.1 项目概况
    4.2 初始设置
        4.2.1 项目BIM建模标准
        4.2.2 项目样板的建立
    4.3 BIM模型的建立
        4.3.1 建筑、结构专业BIM模型的建立
        4.3.2 机电专业BIM模型的建立
        4.3.3 模型检查
    4.4 不同排布方案下的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测
        4.4.1 原始设计管线排布
        4.4.2 原始设计碰撞检测
        4.4.3 方案一管线综合排布
        4.4.4 方案一碰撞检测
        4.4.5 方案二管线综合排布
        4.4.6 方案二碰撞检测
        4.4.7 方案三管线综合排布
        4.4.8 方案三碰撞检测
        4.4.9 碰撞检测结果分析
    4.5 工程造价及水力计算
        4.5.1 工程造价
        4.5.2 水力计算
    4.6 方案评价
        4.6.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6.2 模糊综合评价
    4.7 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成效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工程实例的既有建筑机电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1.3.1 课题研究目的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既有建筑机电改造理论研究
    2.1 既有建筑改造的目的
    2.2 建筑改造涉及的主要内容
        2.2.1 结构改造
        2.2.2 防火改造
        2.2.3 空间改造
        2.2.4 机电改造
        2.2.5 使用功能改造
        2.2.6 环境改造
    2.3 机电改造应注意问题
        2.3.1 空调系统
        2.3.2 给排水系统
        2.3.3 电气系统
第3章 改造工程实例概况
    3.1 工程概况
    3.2 改造目标
第4章 改造工程实例的空调系统检查与建议
    4.1 检查内容概述
    4.2 检查依据
    4.3 现场检查
        4.3.1 空调系统现场检查
        4.3.2 空调系统能效现场检查及检测
    4.4 空调系统案例分析及改造措施
        4.4.1 案例分析
        4.4.2 改造措施
第5章 改造工程实例的配电系统检查与建议
    5.1 检查内容
    5.2 检查依据
    5.3 现场检查、样品检测情况
        5.3.1 现场检查情况
        5.3.2 材料检测情况
    5.4 配电系统案例分析及改造措施
        5.4.1 案例分析
        5.4.2 负荷分析
        5.4.3 改造措施
第6章 改造工程实例的给排水系统检查与建议
    6.1 检查要求
    6.2 检查依据:
    6.3 现场检查、检测情况
        6.3.1 给排水管道及其配件
        6.3.2 消防管道及其配件
        6.3.3 给水系统水泵、水箱等设备
    6.4 给排水系统案例分析及改造措施
        6.4.1 案例分析
        6.4.2 改造措施
第7章 空调、电气、给排水工程改造方法研究总结
    7.1 改造流程
        7.1.1 望闻问切
        7.1.2 改造设计
        7.1.3 改造实施
    7.2 空调工程重点改造方法
        7.2.1 节能方面
        7.2.2 安全方面
    7.3 电气工程重点改造方法
        7.3.1 节能方面
        7.3.2 安全方面
    7.4 给排水工程重点改造方法
        7.4.1 节能方面
        7.4.2 安全方面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应用前景
    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装配式住宅非承重墙体部品化研究 ——以成都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要求
        1.1.2 政策鼓励
        1.1.3 方向探索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性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住宅部品发展与系统划分
    2.1 国内外住宅部品发展
        2.1.1 国外住宅部品发展
        2.1.2 我国住宅部品发展
    2.2 住宅构成划分
        2.2.1 住宅构成
        2.2.2 划分依据
        2.2.3 住宅系统
    2.3 住宅部品
        2.3.1 主体结构部品
        2.3.2 装修和设备管线部品
        2.3.3 非承重墙体系统部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住宅部品化
    3.1 住宅部品化指导方法研究
        3.1.1 集成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3.1.1.1 集成化概念
        3.1.1.2 住宅部品集成
        3.1.1.3 住宅部品的集成方式
        3.1.2 模块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3.1.2.1 模块与模块化概念
        3.1.2.2 模块化方法
    3.2 装配式住宅部品化支持技术研究
        3.2.1 模数协调技术研究
        3.2.1.1 我国住宅模数协调技术
        3.2.1.2 住宅部品的模数要求
        3.2.2 住宅接口技术研究
        3.2.3 住宅管线综合技术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调查与非承重墙体分析
    4.1 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发展要求调查
        4.1.1 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政策要求调查
        4.1.2 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装配率计算标准调查
    4.2 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部品应用情况与设计方法调查
        4.2.1 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部品应用情况调查
        4.2.2 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设计方法调查
    4.3 成都地区住宅非承重墙体分析
        4.3.1 成都地区住宅非承重墙体部品化影响因素分析
        4.3.1.1 性能集成分析
        4.3.1.2 管线设备集成分析
        4.3.1.3 门窗洞口分析
        4.3.2 其他因素
        4.3.3 成都地区住宅非承重墙体分类
        4.3.4 成都地区住宅非承重墙体分类统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成都地区装配式住宅非承重墙体部品化策略与装配式住宅设计探讨
    5.1 装配式住宅非承重墙体部品化策略
        5.1.1 非承重墙体部品化指导方法
        5.1.2 非承重墙体部品化支持技术
        5.1.3 非承重墙体部品化方式
        5.1.3.1 外围护墙部品化
        5.1.3.2 户内隔墙部品化
        5.1.3.3 户间隔墙部品化
        5.1.3.4 非承重墙体部品应用实践
        5.1.4 非承重墙体部品发展策略
    5.2 部品应用对装配式住宅设计的影响探讨
        5.2.1 设计方法调整
        5.2.2 技术条件要求
    5.3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录
    采访: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工业化建筑研究中心何鲲建筑师

(5)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应用于民居更新改造研究 ——以云南传统民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内容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1.2.1 国内外传统民居更新改造相关研究与实践
        1.2.2 国内外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相关研究与实践
    1.3 研究的方法
        1.3.1 文献阅读
        1.3.2 实地调研法
        1.3.3 计算机模拟法
    1.4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云南传统民居楼盖现状及问题
    2.1 三种结构体系的云南传统民居概述
        2.1.1 土木混合承重民居
        2.1.2 夯土墙承重民居
        2.1.3 木框架承重民居
        2.1.4 民居现状问题
    2.2 云南传统民居的楼盖体系分类及现状问题
        2.2.1 楼盖分类
        2.2.2 楼盖的现状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轻钢组合楼盖的研究
    3.1 轻钢组合楼盖分类及选型
        3.1.1 组合楼盖分类
        3.1.2 轻钢组合楼盖分类
    3.2 冷弯C-U型组合楼盖构造研究
        3.2.1 冷弯梁的选择
        3.2.2 冷弯梁之间连接
        3.2.3 楼面板与冷弯梁连接
        3.2.4 楼盖开洞构造设计
        3.2.5 冷弯梁腹板开孔构造设计
    3.3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的优越性
        3.3.1 装配化程度高,施工现场免焊接
        3.3.2 施工速度快,效率高
        3.3.3 减少建筑能耗,维护乡村生态环境
        3.3.4 标准化与轻量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民居到民宿的变化
    4.1 传统民居到民宿的改造对比
        4.1.1 彝族平顶土掌房改造方案
        4.1.2 傣族石头寨夯土民居改造方案
        4.1.3 傣族干栏民居改造方案
    4.2 民宿空间划分与楼盖
        4.2.1 客房和公共空间
        4.2.2 厨、卫、浴空间
        4.2.3 水、电、气及其他管道线空间
        4.2.4 吊顶、隔墙、楼梯等设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与传统民居结构体系节点连接研究
    5.1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的选择和施工工序
        5.1.1 冷弯构件梁选择
        5.1.2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施工工序
    5.2 相关连接构造处理研究
        5.2.1 原结构体系的加固处理
        5.2.2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与原木框架连接
        5.2.3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和原土坯砖墙、夯土墙的连接
        5.2.4 基础处理
        5.2.5 冷弯薄壁组合楼盖和方钢管柱的连接
        5.2.6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各组成构件连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电设备与物理空间改造
    6.1 设备改造原则
    6.2 厨卫浴排水防水处理
        6.2.1 管口堵塞锚固
        6.2.2 地面防水排水
        6.2.3 瓷砖铺贴
    6.3 管道线路改造
        6.3.1 冷弯梁腹板孔洞
        6.3.2 给水管道改造设计
        6.3.3 排水管道改造设计
        6.3.4 电气线路改造
    6.4 隔音处理
    6.5 防火处理
    6.6 吊顶、隔墙的安装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相关构造研究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图片索引

(6)浅析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住宅建筑的生活给水方面的设计要点
    1.1 水表位置的设定
    1.2 生活给水立管的布置
    1.3 高层建筑的水管道井
    1.4 高层住宅建筑的给水管敷设
2 住宅建筑的生活排水方面的设计要点
    2.1 参考水质的受污染程度
    2.2 住宅排水不畅问题
    2.3 生活排水地漏的装设
    2.4 排水的横支管安装
    2.5 空调凝结水的处理
3 结论

(7)江阴市二次供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及改造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二次供水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二次供水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二次供水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二次供水类型以及影响水质的因素分析
        1.3.1 常见二次供水类型调查分析
        1.3.2 按输水管道材质分类
    1.4 二次供水现状调查分析
    1.5 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
        1.5.1 腐蚀结垢和沉积物的污染
        1.5.2 微生物繁殖对水质的污染
        1.5.3 设备或管道内壁材质的污染
        1.5.4 水体营养物质和外界原因造成的污染
        1.5.5 二次供水管理问题
    1.6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备与工艺流程
        2.1.1 实验装置
        2.1.2 进水水质
    2.2 测定项目与分析仪器
        2.2.1 测试项目
        2.2.2 实验药剂
        2.2.3 测试仪器
    2.3 相关分析方法
        2.3.1 采样与样品保存
        2.3.2 余氯衰减测试
        2.3.3 常规理化指标测试方法
        2.3.4 微生物计数方法
        2.3.5 扫描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表征法
第3章 江阴市二次供水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引言
    3.2 江阴市二次供水现状
        3.2.1 江阴市供水条件分析
        3.2.2 二次供水水质监测
        3.2.3 二次供水管理实践
    3.3 影响江阴市二次供水的因素
        3.3.1 二次供水水箱的影响
        3.3.2 二次供水管道设施的影响
        3.3.3 二次供水水泵的影响
        3.3.4 其他二次供水设施问题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江阴市二次供水设施优化措施研究
    4.1 引言
    4.2 二次供水方式的优化选择
    4.3 二次供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4.3.1 泵房的合理布置及管理
        4.3.2 进出水管道的优化设计
        4.3.3 水箱材料的优化选择
    4.4 二次供水设施的合理运行管理
        4.4.1 二次供水设施的数据采集
        4.4.2 二次供水设施的统建统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江阴市香树湾小区优化运行措施实际运用
    5.1 引言
    5.2 二次供水方式改造实际案例分析
        5.2.1 选择改造案例介绍
        5.2.2 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5.2.3 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3 二次供水措施优化的实际运用
        5.3.1 项目调查及方案设计
        5.3.2 二次供水方式优化选择
    5.4 二次供水优化系统的水质评价与经济评价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浅谈合理设置建筑给排水管道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管道井的设置位置应靠建筑边墙
3主管道井应上下直通设置
4平面位置应适当分散设置,管道井数量应适当
5管道井设置应与其它专业密切配合
6结束语

(10)河北某医院综合楼给排水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工程概况
        1.3.1 建筑概况
        1.3.2 气候条件
        1.3.3 区位分析
        1.3.4 市政条件
    1.4 设计依据
        1.4.1 项目批准文件
        1.4.2 国家现行规范、规程
第2章 生活给水系统
    2.1 用水量计算
    2.2 给水系统设计
        2.2.1 给水系统划分原则
        2.2.2 给水的竖向分区
        2.2.3 给水方式的选择
        2.2.4 设计秒流量计算
        2.2.5 生活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2.2.6 给水供水设备选择
    2.3 给水管材的选用
    2.4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2.5 节能节水措施应用
    2.6 人防给水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活热水系统
    3.1 生活热水系统选择
        3.1.1 热水设置原则
        3.1.2 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
        3.1.3 热水系统的选择
    3.2 集中热水系统设计
        3.2.1 热源的选择
        3.2.2 设计小时耗热量和热水量
        3.2.3 热交换器的选择
        3.2.4 热水配水管网水力计算
        3.2.5 配水管网的热损失计算
        3.2.6 循环泵的选择
    3.3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3.3.1 集热器的选用
        3.3.2 集热器面积的计算
        3.3.3 贮热水箱设计
        3.3.4 循环泵设计
        3.3.5 太阳能系统控制
    3.4 热水管材的选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消防给水系统
    4.1 消防用水量及消防水池
        4.1.1 消防用水量
        4.1.2 消防水池
        4.1.3 消防水箱
    4.2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
    4.3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
        4.3.1 设计原则
        4.3.2 消火栓的布置
        4.3.3 水泵接合器设置
        4.3.4 系统的控制
        4.3.5 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力计算
        4.3.6 消防水箱设置高度确定及校核
        4.3.7 减压稳压型消火栓的选用
    4.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4.4.1 设置场所
        4.4.2 设计参数
        4.4.3 报警阀设置
        4.4.4 喷头的布置原则
        4.4.5 喷头的选用
        4.4.6 管道布置原则
        4.4.7 系统的控制
        4.4.8 管网水力计算
    4.5 水喷雾灭火系统
    4.6 气体灭火系统
    4.7 建筑灭火器配置
    4.8 消防管材的选用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活排水系统
    5.1 生活排水量
    5.2 生活排水系统设计
        5.2.1 生活排水设计原则
        5.2.2 室外排水体制
        5.2.3 室内排水系统选择
        5.2.4 室内排水系统设计
        5.2.5 室内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5.2.6 化粪池的计算
    5.3 排水管材的选用
    5.4 消防电梯井排水
    5.5 人防排水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雨水系统
    6.1 雨水系统选择
    6.2 雨水量计算
        6.2.1 降雨强度公式
        6.2.2 雨水设计流量
    6.3 雨水管道系统
    6.4 雨水管材的选择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污水处理站
    7.1 设计原则
    7.2 污水处理站设计
        7.2.1 基础资料
        7.2.2 进出水水质
        7.2.3 处理工艺方案比选
        7.2.4 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7.2.5 主要构筑物与设备参数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医用气体系统设计
    8.1 中心供氧系统设计
        8.1.1 中心供氧系统
        8.1.2 中心供氧站
        8.1.3 氧气输送管道的布置及终端
    8.2 真空吸引系统设计
        8.2.1 真空吸引系统
        8.2.2 中心吸引站
        8.2.3 真空吸引管道的布置及终端
    8.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工程附图
作者简介
附件

四、高层建筑水管道井的合理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建筑电气火灾致因及房屋功能恢复的关键问题研究[D]. 乔佳胤.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2]基于BIM的超高层建筑管线综合技术应用研究[D]. 袁欣.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基于工程实例的既有建筑机电改造[D]. 刘洋.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4]装配式住宅非承重墙体部品化研究 ——以成都地区为例[D]. 张文武.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5]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应用于民居更新改造研究 ——以云南传统民居为例[D]. 童芦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6]浅析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要点[J]. 许小兵. 建材与装饰, 2018(26)
  • [7]江阴市二次供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及改造优化策略研究[D]. 李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8]如何设置上部建筑排水管道井[J]. 方燕华. 江西建材, 2016(13)
  • [9]浅谈合理设置建筑给排水管道井[J]. 曾敬. 中国井矿盐, 2016(01)
  • [10]河北某医院综合楼给排水工程设计[D]. 杜文君. 河北工程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高层建筑水管井的合理设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