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

内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

一、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思绮[1](2021)在《自拟没香方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目的是研究对比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在治疗方面的口服中药,自拟没香方和中成药金英胶囊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深入分析此方作用于机体的原理,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以及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72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与自拟没香方中药颗粒口服,观察组给予中成药金英胶囊口服。通过门诊收集的病例资料,对比两组口服药物药前后的治疗效果,对比得出两组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上的差异。证实自拟没香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治疗安全有效,推广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各脱落2例,对临床收集的两组共计68例患者进行整理总结,治疗组有效率97.06%与对照组的79.41%相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据观察分析的68名患者,在对盆腔炎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治疗方面,自拟没香方的疗效要比金英胶囊疗效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代文[2](2021)在《慢盆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临床观察慢盆汤配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从而为临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寒湿凝滞证提供安全有效以及完善的方案。方法:本课题严格根据中医及西医对于本病的诊断制定标准来收集病例。收集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的妇科门诊与住院部的患者共72例。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符合相关标准的患者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过程中共脱落9例,其中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5例,实际入组63例,实验设计方案为:治疗组(32例)给与口服中药慢盆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对照组(31例)给与单纯口服中药慢盆汤治疗。在月经结束3天后开始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3个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症候、局部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分别予以相应治疗后评价指标改变情况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及处理。数据处理应用SPSS25.0软件,校验标准a=0.05,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综合疗效上,中药联合督脉灸能有效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总有效率达到87.5%,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疗法(有效率为74.19%)。2.在中医症候疗效对比上,慢盆汤联合督脉灸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67.74%,两组结果对比有显着差异性(P<0.01),说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较对照组。3.在改善中医症状上:在调治后,下腹胀痛或冷痛、腰骶酸胀、带下量多、形寒肢冷和经期腹痛上等中医症状上,慢盆汤联合督脉灸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4.在改善局部体征上:在对比治疗前后子宫、附件、韧带等情况,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盆汤联合督脉灸治疗组在治疗局部体征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5.在改善盆腔积液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性(P<0.05),说明慢盆汤联合督脉灸治疗组在改善盆腔积液方面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慢盆汤对照组。结论: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本课题采用中药配合督脉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实验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说明中药联合督脉灸治疗SPID安全性高、疗效明确,为临床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吴妙丽[3](2021)在《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内服在本病的应用提供证据支持。2.观察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本病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的文献资料,按照纳排标准,收集中药内服治疗VVC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常用内服中药治疗VVC的用药特点。2.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克霉唑阴道片外用,1片/次,单次用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扶正抗菌汤。记录治疗前后相关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评分、阴道微生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利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患者真菌转阴率、阴道微生态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三个月复发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Meta分析:纳入33个研究,共3922例受试者。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单纯西药相比,在真菌转阴率、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症候积分、阴道瘙痒、白带异常、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阴道分泌物改善时间、IFN-γ水平、IL-6水平、IL-8水平、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一/二/三/六个月复发率方面优势更明显(P<0.05);在显效率/好转率、症状体征总积分、外阴瘙痒改善时间、TNF-ɑ水平和IL-4水平方面疗效相当(P>0.05)。纳入文献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中药使用以补气健脾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较为常见,疏肝、凉血、活血单药出现频率亦较高。2.疗效观察:(1)转阴率:试验组转阴率为74.19%,对照组转阴率为82.7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阴道微生态:治疗后阴道微生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改善(P<0.05),试验组“阴部瘙痒”、“倦怠嗜睡”、“纳少便溏”、“中医次症”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带下质地”、“中医主症”、“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中医次症”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疗效:治疗后,试验组“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症”疗效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中医主症”、“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5)总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面色(?)白或萎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6)复发:三个月后,试验组复发4.8%,对照组复发17.4%,差异不明显(P>0.05)。(7)安全性: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Meta分析提示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比常规西药,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炎性因子水平恢复,降低远期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规范化应用,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临床VVC常用中药以健脾、清热、祛湿为主,多配伍疏肝理气药、活血凉血药。2.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取得较高的真菌转阴率和较低的远期复发率,能明显改善早期及远期的中医证候。3.相比克霉唑阴道片,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在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早期/远期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远期中医主症疗效方面更有优势。4.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确切,较为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赖昱颖[4](2020)在《妇炎灵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妇炎灵汤口服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本方治疗本病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本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妇科门诊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口服妇炎灵汤,对照组口服清热调血汤,15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经期停药。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服用药物,经期停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体征积分、总积分和血清指标以评估临床效果,并比较组内及组间差异,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病情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积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体征积分、总积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体征积分、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均可显着改善患者证候积分、体征积分及总积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证候积分、体征积分、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对比: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体征疗效、综合疗效分别为:97.14%、91.43%、94.29%,对照组分别为:74.14%、68.57%、85.71%,两组在证候疗效、体征疗效及总疗效具备显着的差异性(p<0.05),说明观察组证候疗效、体征疗效。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4)血清IL-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2水平无显着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有明显升高,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均可升高血清IL-2水平。治疗后,观察组的数值显着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TNF-ɑ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ɑ水平无显着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ɑ水平有明显降低,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均可降低血清TNF-ɑ水平。治疗后,观察组的数值显着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妇炎灵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安全有效。(2)妇炎灵汤能显着升高血清IL-2水平,显着降低血清TNF-ɑ水平,推测其治疗本病的机制与其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抗感染功能有关。

任玲玲[5](2020)在《自拟芪炎康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自拟芪炎康颗粒应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气虚血瘀证,观察该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研讨自拟芪炎康颗粒治疗本病的机制。为该疾病的诊疗拓展更宽的思路,为自拟芪炎康颗粒用于临床患者治疗的有力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中医以及西医关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选择入组患者。本试验课题病例的选择来源于吉林省中医院就诊的妇科门诊患者,2018年12月-2019年10月为病例收集时间。按照上述标准共收集72例患者,将入组人员按照就诊时间分为2组。本研究试验依照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截止到科研论文撰写前期的数据处理阶段,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入组病例均减少一个,最终每组35名入组患者的实验数据用于统计学分析以及本实验结论的获取。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自拟芪炎康颗粒、中成药丹黄祛瘀胶囊药物治疗,观察治疗组以及对照组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将上述试验数据给予科学严谨的分析,完成统计学评估,用于验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患者应用自拟芪炎康颗粒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经过临床治疗整个阶段过程中,两组患者中均有1人因多方面原因中途退出了试验研究,因此共有7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两组人数均等为35例),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改变得出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43%(治疗组)、88.57%(对照组),由此得出治疗此病自拟芪炎康颗粒占有更大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运用于临床。结论:70例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经过严格、周密的数据统计,结果得出自拟方芪炎康颗粒治疗本病不但具有突出的成效、而且无伤害、值得依靠。通过临床实践及患者用药后整体疗效剖析,自拟芪炎康颗粒医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胜于丹黄祛瘀胶囊。该药值得在临床上更深入推行。

盛婷婷[6](2020)在《除湿化瘀汤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除湿化瘀汤”治疗湿热蕴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为临证医生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根据需要筛选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0例,都来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将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除湿化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坤复康胶囊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经期停药1周),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一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疼痛VAS评分、盆腔包块、盆腔积液等的改善情况。结果:1.临床总疗效:两组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有明显区别,分别为93.3%、83.3%,说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经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低有明显区别,分别为93.3%、63.3%,说明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可观,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方法在减缓中医证候方面效果较好。3.两组治疗前、后其他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症状、腹痛程度、中医证侯、体征等情况。结论:“除湿化瘀汤”治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更可观。在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症状、减轻中医证候、体征、缩小盆腔炎性包块、减少盆腔积液等方面具有显着疗效。

王晨亦[7](2020)在《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干预PID反复发作患者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反复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PID反复发作患者(气虚血瘀夹湿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该综合疗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 otein,hs-CRP)、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 PA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 actoralpha,TNF-α)的调节作用,从而为益气清湿化瘀法治疗PID反复发作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100例PID反复发作患者(气虚血瘀夹湿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例行安全性观察及评价。(1)治疗方案:受试者每日内服中药汤剂盆炎康复汤+每个月经周期非经期用妇科灌肠液灌肠14天+非经期每间隔1日清艾条艾灸双足三里、神阙、中脘、关元穴,总共治疗3个月。以中医证候积分、盆腔体征积分及盆腔疼痛积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每2周记录一次中医证候评分和盆腔疼痛评分,每4周进行一次盆腔体征评分。12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受试者自身前后症状、体征及盆腔疼痛等评分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停药12周后进行随访,观察并评估复发情况。(2)指标检测:分别采集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7天内两个时间段非经期空腹血液检测:hs-CRP(免疫比浊法)、su PAR(酶联免疫法)、TNF-α(化学发光法)。结果1.临床观察结果:1.1止痛疗效:总有效率97.00%,痊愈率19.00%,显效率53.00%,愈显率72%,有效率25%。疗前患者盆腔疼痛评分为4.94±1.25,疗后患者盆腔疼痛评分为1.78±0.94,患者盆腔疼痛明显减轻,较治疗前下降3.16±1.5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体征疗效:总有效率97.00%,痊愈率3.00%,显效率63.00%,愈显率66%,有效率31%。疗前患者盆腔体征评分为9.22±2.46,疗后患者盆腔体征评分为2.89±1.58,与治疗前相比减少6.33±2.74,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1.3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7.00%,痊愈率0.00%,显效率79.00%,愈显率79%,有效率18%。疗前中医证候评分15.76±3.01,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为5.46±2.32,与治疗前比较减少10.30±4.12,自身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1.4单项症状疗效:治疗后单项症状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单项体征疗效:治疗后单项盆腔体征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复发率:停药12周后对盆腔疼痛痊愈和显效的72例患者进行随访,复发7例,复发率为9.72%。1.7安全性评价:本临床观察共有3例轻度不良事件,尿路感染1例,胃脘痛1例,腹泻1例,无严重不良事件。2.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2.1细胞因子指标:治疗后hs-CRP、su PAR、TNF-α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清湿化瘀中医综合疗法对气虚血瘀夹湿型PID反复发作患者,可减轻患者盆腔疼痛症状和改善盆腔体征等,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治疗较安全,停药12周后复发率低。2.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PID反复发作可能通过下调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hs-CRP、su PAR、TNF-α的表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马文霞[8](2020)在《中药内服联合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配合灌肠疗法,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86.11%(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李文娜[9](2019)在《自拟苓丹汤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比自拟苓丹汤与中成药妇乐片,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进而验证自拟苓丹汤临床治疗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自拟苓丹汤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份新依据、新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病例样本采集时间、地点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吉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先后顺序,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方法,拟采用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6例,由于诸多因素两组分别脱落2例,实际治疗组34例、观察组34例。通过观察两组用药后的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分析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验证自拟苓丹汤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结果:经本次的课题观察、研究,观察过程中两组分别脱落2例,实际观察68例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比治疗后各组疗效,得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18%,而对照组为88.24%,因此可得自拟苓丹汤治疗本病证的疗效可佳,值得推广、运用。结论:通过观察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68例病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脱落2例,共脱落4例),统计分析得出自拟苓丹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疗效可佳,而且安全可靠,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自拟苓丹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疗效优于妇乐片,在临床研究、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郭祎[10](2016)在《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中药盆炎I号方和中药保留灌肠在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盆炎I号方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中药盆炎I号方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经期结束3天后开始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妇科体征积分及疼痛评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比较两组结果,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在年龄、病程、婚育情况、流产及宫内节育器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指标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疗效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妇科体征积分及疼痛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3)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侯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5)妇科体征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6)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组治疗均能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妇科体征积分及疼痛评分,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患者的疼痛。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药盆炎I号方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具有鲜明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二、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没香方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位病性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辨证分型
        1.4 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2、西医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标准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疗标准
        1.2.1 西医标准
        1.2.2 中医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可行性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入组方法
        2.2 治疗组
        2.3 对照组
        2.4 注意事项
    3 观察方法
        3.1 观察指标
        3.1.1 评价安全性指标
        3.1.2 疗效性评价指标
        3.1.3 疗程
        3.1.4 随访
        3.2 体征、症状分度及评分标准(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
        3.3 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6 安全性分析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慢盆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临床资料与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症状分度与计分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设计方案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基线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资料比较
    3.3 两组治疗后资料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资料比较
    3.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4.1 立法思想
    4.2 慢盆汤的组方用药分析:
    4.3 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作用研究
    4.4 临床结果的分析
    4.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3)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
        1.5 数据提取
        1.6 文献质量评估
        1.7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2.6 纳入文献用药特点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讨论
        3.2 纳入文献质量讨论
        3.3 Meta分析结果讨论
        3.4 异质性讨论
        3.5 发表偏倚讨论
        3.6 敏感性讨论
        3.7 用药特点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VVC的疗效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立项依据
        4.2 祖国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3 对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探讨
        4.4 对扶正抗菌汤的方药分析
        4.5 西医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6 结果分析与探讨
        4.7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带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妇炎灵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湿热瘀结型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候和体征评分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与脱落标准
2.病例分组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一般情况
        2.2.2 安全性指标
        2.2.3 观测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数据处理方法
    2.5 质量控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常态性检验
        3.2.1 各组治疗前年龄比较
        3.2.2 治疗前病程比较
        3.2.3 两组病情比较
    3.3 疗效指标
        3.3.1 两组治疗前后及组内证候积分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及组内体征积分比较
        3.3.3 两组治疗前后及组内总积分比较
        3.3.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5 中医体征疗效比较
        3.3.6 综合疗效比较
    3.4 机制探讨指标
        3.4.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 比较
        3.4.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ɑ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西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2.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中医治疗
    3.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4.方药分析
    5.现代药理研究
    6.清热调血汤的功效及选择依据
    7.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7.1 中医证候、体征疗效性分析
        7.2 综合疗效分析
        7.3 药物对血清IL-2、TNF-ɑ的影响
    8.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自拟芪炎康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治疗方法
        2.1.1 中药汤药口服疗法
        2.1.2 中成药治疗
        2.1.3 中医外治法
        2.1.4 内外合治法
        2.2 西医治疗
        2.3 中西医治疗
    3 总结
1 临床资料与标准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疗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可行性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入组方法
    2.2 治疗组
    2.3 对照组
    2.4 注意事项
3 观察方法
    3.1 观察指标
        3.1.1 安全性评价指标
        3.1.2 疗效性评价指标
        3.1.3 疗程
        3.1.4 随访
    3.2 症状、体征分度与评分标准
    3.3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5 研究成果
6 安全性分析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6)除湿化瘀汤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干预PID反复发作患者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PID反复发作的诊断标准
        1.3.2 中医辨证标准
        1.3.3 中医症候分级量化标准
        1.3.4 盆腔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
        1.6.1 剔除标准
        1.6.2 脱落标准
    1.7 中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中医益气清湿化瘀综合治疗方案
        2.2.1 中药“盆炎康复汤”内服
        2.2.2 “妇科灌肠液”保留灌肠
        2.2.3 穴位艾灸
    2.3 随访
    2.4 技术路线
    2.5 检测指标和方法
        2.5.1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血清suPAR
        2.5.2 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NF-α
    2.6 临床观察指标
        2.6.1 一般资料和生命体征
        2.6.2 实验室指标
        2.6.3 安全性评价指标
        2.6.4 临床疗效的评价
        2.6.5 观测时点
        2.6.6 标本采集
    2.7 不良事件处理预案、观察及分析
    2.8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和依从性评价标准
        2.8.1 盆腔疼痛疗效评定标准
        2.8.2 盆腔体征疗效分级评定标准
        2.8.3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2.8.4 依从性评价标准
    2.9 统计学分析
        2.9.1 统计方法和内容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3.1.1 年龄分布情况
        3.1.2 纳入病例身高、体重分布情况
        3.1.3 纳入病例婚姻情况
        3.1.4 纳入病例孕次、产次、流产次分布情况
        3.1.5 纳入病例病程分布情况
        3.1.6 纳入病例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情况
        3.1.7 纳入病例生命体征
    3.2 有效性评价
        3.2.1 止痛疗效
        3.2.2 体征疗效
        3.2.3 中医证候疗效
        3.2.4 单项症状、体征疗效
        3.2.5 疗效结果小结
    3.3 复发评价
    3.4 安全性分析
        3.4.1 生命体征
        3.4.2 实验室检查
        3.4.3 安全性评价总结
    3.5 实验室指标
        3.5.1 治疗前后外周血hs-CRP表达水平
        3.5.2 治疗前后外周血suPAR表达水平
        3.5.3 治疗前后外周血TNF-α表达水平
4.讨论
    4.1 西医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4.2 中医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认识
    4.3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方案的立法依据
    4.4 盆炎康复汤的方义及药物分析
    4.5 妇科灌肠液方义分析及作用机理
    4.6 艾灸治疗PID反复发作的特色与优势
    4.7 益气清湿化瘀法对suPAR、hs-CRP、TNF-α表达的影响
5.结论
6.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
    6.1 主要工作
    6.2 创新
7.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着作
附录三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8)中药内服联合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定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9)自拟苓丹汤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位病性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辨证分型
        1.4 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3 结论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标准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疗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
        1.4 病例排除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可行性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入组方法
        2.2 治疗组
        2.3 对照组
        2.4 注意事项
    3 观察方法
        3.1 观察指标
        3.1.1 安全性评价指标
        3.1.2 疗效性评价指标
        3.1.3 疗程
        3.1.4 随访
        3.2 症状、体征分度与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
        3.3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及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病情程度分级
        2.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6 剔除及脱落标准
        2.7 统计分析
        2.8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治疗前疗效指标比较
        3.3 治疗后疗效指标比较
        3.4 临床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比较
    4 讨论
        4.1 立论依据
        4.2 中药治法与处方分析
        4.3 保留灌肠方法的选择
        4.4 疗效评价
        4.5 疗效机理探讨
        4.6 安全性与依从性分析
        4.7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没香方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 张思绮.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慢盆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 代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D]. 吴妙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妇炎灵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 赖昱颖.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自拟芪炎康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任玲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除湿化瘀汤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 盛婷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干预PID反复发作患者的疗效研究[D]. 王晨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中药内服联合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 马文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20(02)
  • [9]自拟苓丹汤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 李文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D]. 郭祎.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6(11)

标签:;  ;  ;  ;  ;  

内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