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雪打造哈尔滨新经济——透视哈尔滨冰雪旅游黄金周(论文文献综述)
吕铁人[1](2020)在《试论我国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成因及其存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我国的冰雪雕塑艺术愈加成熟,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直认可。冰雪雕塑,也成为了我国传统的冰雪旅游项目。每年慕名而来参观欣赏的国内外游客有上亿人次之多。冰雪雕塑作为我国的招牌特色,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巨大的。本文笔者就从冰雪雕塑产生的根源作为出发点,阐述冰雪雕塑为我国冰雪文化旅游产业链所带来的价值,希望可以为其他冰雪雕塑工作者提供一点借鉴,以期促进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隋嘉奕[2](2020)在《“产业融合”视域下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冬季运动项目的快速普及,滑雪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出游的选择。随着2022冬奥会的临近与相关红利政策的释放,我国滑雪旅游产业进入了增质提速期,滑雪旅游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滑雪旅游产业成为了冰雪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黑龙江是目前国内雪场数量最多、滑雪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气候条件优势及深厚的滑雪历史底蕴。但目前面临着国内滑雪旅游产业的白热化竞争,黑龙江省劣势凸显,需加快整合区域资源,推进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滑雪旅游产业定义及产业融合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以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用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政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2.差异化意识不足;3.资源整合与利用理念不足;4.装备制造业基础薄弱;5.相关专业人才匮乏;6.滑雪旅游产品同质化;7.品牌影响力较低。并找出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1.外部环境的推进;2.消费需求的升级;3.技术创新的驱动。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了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1.在政策制度上进行多部门联合协作;2.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升研发能力来促进技术融合;3.产品方面应推出多元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4.在业务方面应加强与教育行业等关联产业的融合;5.在文化方面应注重融合民族文化和冬奥文化;6.在市场方面应多借助新媒体等媒介的力量来宣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融合能够推进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及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多方经济效益,能够形成“滑雪旅游+”的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区域统筹发展,提升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铖铖[3](2020)在《运用ASEB法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日,人们更加注重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有了更高层次的体验需求,传统旅游方式已满足不了游客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而体育旅游形式的出现将打破这一瓶颈,将各自的优势充分的融合,从而更好的达到健身、休闲、和放松的目的。滑雪旅游作为体育旅游的一支细分活动,随着第24届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预计2022年参与滑雪运动的人数将达4500万人,并且在“带动3亿人口上冰雪运动”发展背景下,必将成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宠儿,也将被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因此,如何提高滑雪旅游消费者的参与性,促进大连市滑雪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其问题所在,为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此为大连市冬季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本论文在查阅国内外滑雪旅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大连市欢乐雪世界、铭湖、林海滑雪场为例,运用ASEB栅格分析、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大连滑雪旅游发展现状为出发点,阐述大连滑雪旅游发展在活动、环境、体验、利益上的优劣势、机遇、威胁,归纳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得出以下结论:1.大连市开展滑雪旅游,具有地理、自然环境等优势,在基础设施上也相对完善,基本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调查的消费者人群中,具有男多女少、参与目的多样、收入稳定等特征,期望滑雪场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服务。针对教练员的调查发现,大多为刚毕业的学生,经验较缺乏,很少参加专业培训,男女教练比例不均衡等。2.大连市滑雪旅游开展优势和机遇包括:特色的民俗活动;良好的生态环境;交通便利;体验消费的兴起、政府的扶持等。存在雪期短,主题定位不明显,产品单一,消费者体验度低,服务质量不高,宣传力度小,滑雪产品开发不当造成游客体验“失真”等劣势和威胁。3.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产品的规划设计上缺乏多维度;宣传力度不足;品牌辨识率低,难以吸引消费者再次体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服务质量不高;政府相关扶持力度小。4.大连市滑雪旅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提升策略:提高滑雪场的服务水平;扩大媒体开发宣传程度;完备基础设施,强化安全管理机制;提升滑雪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差异化,打造出大连独特的滑雪旅游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为大连市滑雪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刘花香[4](2020)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旅游的“哈尔滨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2022冬奥会以及全域旅游的双轮驱动作用下,冰雪旅游的消费热忱不断升级,冰雪经济的活力持续释放。哈尔滨是"冰雪之冠"上的明珠,本文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哈尔滨探索为主线,阐述了"哈尔滨模式"的意义,梳理了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发展脉络,陈述了探索的实践,总结了探索的经验,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展望:从国内知名冰雪旅游城市向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迈进;加强若干旅游集团培育和冰雪旅游品牌输出;从硬件建设向硬件和软件并重转变。
王月华,任保国,吴玲敏,苏刚[5](2020)在《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该文对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效应及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是冰雪旅游接待人口数量明显提升;冰雪旅游生态化发展显着;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效应正在凸现;核心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冰雪运动产业链,带动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应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加快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自身升级;创新冰雪旅游文化产业链的综合价值,科学规划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布局,促进"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拓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的融资渠道提升路径。本研究旨在为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为学术界研究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刘立军[6](2019)在《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是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在中国的冬季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如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展开冰雪体育旅游深入研究。目前中国的滑雪人口只占比1%,滑雪运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冰上项目的参与度也是发展缓慢。如何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的宏伟目标,唯有准确阐释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内涵,揭示冰雪体育旅游消费动因和消费特征,合理规划开发冰雪旅游项目才能成功兑现。研究对于丰富冰雪体育旅游理论,推动冰雪体育旅游建设,丰富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研究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闲暇时间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以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调查对象,针对资源开发、管理等现状设计了“冰雪体育旅游消费者”“关于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需求”两份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冰雪体育旅游相关文件、管理策略,阐释了冰雪体育旅游内涵、价值、特征,实证研究了黑龙江、北京典型案例,提出了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认为:(1)分析冰雪体育旅游相关理论基础,并阐明冰雪体育旅游内涵属性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闲暇时间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界定旅游、体育旅游和冰雪体育旅游概念,进一步阐述冰雪体育旅游的内涵属性,包括其价值、功能和特征,为后续更加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2)剖析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动因,为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出台为该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此外,伴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相关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基于微观层面来分析,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闲暇时间也逐步增加,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获得畅爽体验、获得社会认同则成为了旅游者的心理动因。(3)中国居民不同消费群体表现特征显着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性别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不管过去有无参加过冰雪体育旅游消费,对该产品未来的期望消费水平男性普遍高于女性,多数集中在100元以下消费;年龄高低与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之间表现为正相关性,各年龄段都有10%的人群未来愿意为冰雪体育旅游产品支付超过200元的消费;各种职业群体中20-30岁年轻群体占据半数,大多数人群对未来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集中在100元以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过去参加过冰雪体育旅游的高水平消费的人群比重不断增加,而低消费人去则在逐渐减少;与过去的消费需求相比,各不同职业人群未来的消费需求出现了显着下降;城镇与市区居民有着相对较高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对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正相关的,不同收入的群体未来的期望消费水平都低于100元。(4)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梳理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脉络,以黑龙江省和北京市滑雪旅游为实证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够,旅游产品单一;冰雪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稀缺;资金不足导致硬件设施较差,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5)针对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导向、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营销策略和资源评价的发展策略实现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必须做到科学管理,管理的水平会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产生直接影响,科学管理缺位意味着无法实现高效的产品开发,也表示无法规范旅游市场的发展,资源配置的效率无法保障,政策导向不仅能使旅游企业有效地利用旅游资源,推进冰雪旅游产品运行机制,并通过制定相关保障措施规范市场行为,使企业灵活运用营销策略,政策导向、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营销策略和资源评价五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高亓健子[7](2017)在《供需视角下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文中指出根据"十三五"规划,黑龙江省把冰雪产业列入了战略发展目标,省政府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战略布局,明确指出要把出冰雪产业与全省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与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布局有机协调,发挥冰雪产业特色优势,借助国家有利的宏观政策,大力开发冰雪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对产业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形成政策合力,推动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发展速度,进而促进省内的产业调整进程,加快工业体系的升级转型,为黑龙江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产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采取得力的措施加以解决,把黑龙江的冰雪项目建设质量抓上来,提高本省在冰雪产业方面的优势,要突出以冰雪为主题的经贸、比赛、节庆、餐饮、装饰等冰雕雪塑类产业经济,发掘资源优势,形成产业特色,扩大社会影响,丰富产业内涵,不断地开发冰雪产业的经济发展引力,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水平。要以开发冰雪产业为突破口,突出黑龙江在冰雪产业的竞争强势,发挥产业的优势地位,拉动产业整合速度,推动全省的经济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营造品牌效应。禀承可持续发展观,运用政府干预理论进行分析,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需求与供给理论作支撑,界定了冰雪产业的内涵,找出了制约冰雪产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立足于本省的冰雪产业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现状,对现行的人力资源、金融、税收和产业等方面的政策需求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发展冰雪产业的政策需求进行了战略分析,指出了现行政策存在的需求不足,对冰雪产业发展的制约;运用现代理论和因果、对比、文献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市场供需关系,并评价其存在的不足,汲取了发展冰雪产业的若干启示。进一步借鉴了世界各国发展冰雪产业的先进经验,阐述了发展冰雪产业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最后结合黑龙江省省情,提出有可行性及针对性的政策,目的在于为政府部门制定切实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主要内容涵盖:加大财政投入、成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落实税收政策优惠;进行规模化发展,推行一体化经营,形成产业链条,与国际知名企业加强合作,形成特色旅游产品;进行产业基地建设,吸纳创新型人才,在高校设立与冰雪产业相关的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与金融部门加强合作,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经过精心策划,有计划地开展大型冰雪营销项目,扩大市场影响力,把黑龙江的冰雪产业品牌树立起来,扩展市场效应,使之成为引领黑龙江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王博[8](2017)在《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哈尔滨旅游深度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深化变革,世界范围内的相关产业开始融合,创意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我国,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日益增加,旅游市场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们越来越追求互动性、创造性、体验式、多样性的旅游,旅游地以及旅游服务的文化内涵和独特创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结合旅游地的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进行深度开发,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选择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作为案例研究地区。哈尔滨是中国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素有“东方小巴黎”、“冰城”之美称,是中国着名的热点旅游城市。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特殊的历史沿革还为其留下了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涵盖了冰雪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黑土文化资源、欧陆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其他现代文化资源。但是在新时期,哈尔滨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桎梏,例如冰雪旅游遮蔽现象严重,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创意旅游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旅游景区和服务细节做的不到位等等。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对文化创意以及旅游深度开发进行概念的界定,在创意经济、产业融合、马斯洛需求层次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指导下,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将哈尔滨的资源类型进行划分,并且得出哈尔滨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种类齐全;旅游资源分布集中,便于开发;旅游资源组合优良,形式多样三个基本特征,同时通过细致的市场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了解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游客对哈尔滨旅游资源和项目的不同需求和满意程度,测评哈尔滨文化创意旅游项目的吸引力,总结其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哈尔滨市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基于文化创意视角提出了哈尔滨市旅游深度开发的定位目标、总体布局、开发路径、各类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设计推广以及预期效果,为从文化创意视角提升哈尔滨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新思路。
王诚民,郭晗,倪莎莎,张萍[9](2015)在《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大力发展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冰雪旅游产业,强化引领作用;打造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助力;加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人才培养,使经营管理上水平等对策.
李传庆[10](2013)在《城市竞争力视角下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效益研究》文中提出体育旅游在世界上已经普遍开展,据有关专家预测,体育旅游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自1999年国务院颁布新的休假条例以来,掀起了国内旅游的热潮,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开始发生变化,从静态的观光旅游向动态的参与性、娱乐性的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这为体育与旅游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冰雪体育旅游是我国部分省市所独有的旅游资源,通过合理有效地开发,将为体育产业拓展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旅游业提供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动力。国务院2009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中指出要将我国旅游业培养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就是说要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长期的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这是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业最为明确、全面和详细的建议,它无疑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近年来,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而作为体育旅游的子产业——冰雪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的抢占冬季旅游市场,使得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体育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一直是处在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前列。可以说是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典范和缩影。对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将更好的解决、预测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在本文中,笔者在广泛阅读冰雪体育旅游与城市竞争力等的相关文献、资料、书籍等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文问卷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回顾了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文章依据竞争优势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运用钻石模型对哈尔滨冰雪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笔者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支持、机遇以及政府与相关政策等方面剖析了哈尔滨冰雪体育产业竞争力现状。同时,笔者结合城市竞争力理论,分析冰雪体育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文化建设、城市社会稳定等三个主要指标的影响,指出了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资源依托性、经营的风险性等特点,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立足于整体发展战略、适时解决眼下问题同时又放眼全局和未来。以科学的产业政策理论模式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带动、关联优势,进一步提高政策层次和科学性,创新政策手段,充分体现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主导作用,使其成为具有规范标准、体系完善、鼓励竞争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二、冰雪打造哈尔滨新经济——透视哈尔滨冰雪旅游黄金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冰雪打造哈尔滨新经济——透视哈尔滨冰雪旅游黄金周(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我国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成因及其存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冰雪雕塑艺术发展的成因分析 |
(一)冰雪雕塑艺术渠道发展多元化 |
(二)冰雪雕塑艺术是城市文明的风向标 |
(三)冰雪雕塑艺术具有独特性 |
(四)冰雪雕塑艺术普及度广 |
二、我国冰雪雕塑艺术存在的价值 |
(一)冰雪雕塑艺术体现我国的核心价值观 |
(二)将地域特色冰雪雕塑作品与冰雪旅游有机结合 |
(三)冰雪雕塑促进了经济发展 |
三、结论 |
(2)“产业融合”视域下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 |
1.3.1 相关概念 |
1.3.2 产业融合理论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数理统计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实地调查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1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相关政策支持 |
3.1.2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资源现状 |
3.1.3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3.1.4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人次和收入现状 |
3.2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1 差异化意识不足 |
3.2.2 政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
3.2.3 资源整合与利用理念不足 |
3.2.4 滑雪装备制造业基础薄弱 |
3.2.5 相关专业人才匮乏 |
3.2.6 滑雪旅游产品同质化 |
3.2.7 品牌影响力较低 |
3.3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 |
3.3.1 外部环境的推进 |
3.3.2 消费需求的升级 |
3.3.3 技术创新的驱动 |
3.4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
3.4.1 多措并举加快政策融合 |
3.4.2 科技手段促进技术融合 |
3.4.3 多元产品加强产品融合 |
3.4.4 关联业态助力业务融合 |
3.4.5 特色文化提升文化融合 |
3.4.6 媒介合作强化市场融合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3)运用ASEB法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滑雪旅游概念界定 |
2.2 国外滑雪旅游研究现状 |
2.3 国内滑雪旅游研究现状 |
2.3.1 滑雪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 |
2.3.2 滑雪旅游发展对策的研究 |
2.3.3 关于大连市滑雪旅游的研究 |
2.4 ASEB栅格分析法 |
2.4.1 ASEB栅格分析法内涵 |
2.4.2 关于ASEB法研究综述 |
2.5 研究现状总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地考察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ASEB栅格分析法 |
3.2.7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 |
4.1.1 大连市滑雪场基本情况 |
4.1.2 滑雪教练员基本情况 |
4.1.3 消费人群基本情况 |
4.2 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的ASEB栅格分析 |
4.2.1 活动 |
4.2.2 环境 |
4.2.3 体验 |
4.2.4 利益 |
4.3 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桎梏的分析 |
4.3.1 滑雪场滑雪旅游产品单一化,缺乏个性 |
4.3.2 滑雪旅游宣传力度小,辨识度低 |
4.3.3 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
4.3.4 政府扶持力度小 |
4.4 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的提升策略 |
4.4.1 提升滑雪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个性化 |
4.4.2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安全管理机制 |
4.4.3 扩大媒体开发宣传程度,推广全民滑雪健身意识 |
4.4.4 改进服务质量,培养滑雪体育专业人才 |
4.4.5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结论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大连市滑雪场”消费者调查问卷 |
附录B “大连市滑雪场”教练员调查问卷 |
附录C 专家访谈 |
附录D “大连市滑雪场”相关管理者访问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旅游的“哈尔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哈尔滨模式的意义 |
(一)系统总结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的宝贵经验 |
(二)更好服务于哈尔滨经济发展大局 |
(三)为黑龙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做好表率 |
(四)为各地发展冰雪旅游提供鲜活案例 |
二、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演变脉络 |
(一)萌芽阶段:冰灯拉开旅游序幕 |
(二)起始阶段:冰雪节吹响号角 |
(三)发展阶段:滑雪跃入舞池中央 |
(四)大发展阶段:冰与雪共起舞 |
(五)新发展理念推动阶段:冰雪综合效益凸显 |
三、模式实践:从冰雪冷资源到旅游热经济 |
(一)从天寒地冻到美丽风景,生态红利催生美丽经济 |
(二)从改造“老字号”到培育“新字号”,冰雪品牌熠熠生辉 |
(三)从旅游品牌到城市品牌,城市与旅游融合发展 |
(四)从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现代化生活方式成为旅游新动力 |
四、模式成就:“冰城夏都”品牌让冬天不太冷 |
(一)经济效益:人气和收入同步增长 |
(二)环境效益:监管治理获得重大突破 |
(三)社会效益:铸就冰雪人才培养高地 |
(四)市场效益:品牌市场认可度增强 |
五、模式经验:做“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创新示范者 |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发展理念 |
(二)坚持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
(三)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行动”的相互配合 |
(四)坚持美丽风景与美好生活的共建共享 |
六、未来展望:打造示范性的国际一流冰雪城市 |
(一)从国内知名冰雪旅游城市向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迈进 |
(二)加强若干旅游集团培育和冰雪旅游品牌输出 |
(三)从硬件建设向硬件和软件并重转变 |
(5)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效应的分析 |
1.1 冰雪旅游接待人口数量明显提升 |
1.2 冰雪旅游生态化发展显着 |
1.3 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效应正在凸现 |
1.4 核心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冰雪运动产业链,带动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
2 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效应的提升路径 |
2.1 借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加快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自身升级 |
2.1.1 加快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
2.1.2 建立冰雪旅游产业升级的政策激励机制 |
2.1.3 充分发挥体育企业的作用,引导投资进入冰雪旅游服务相关行业,加快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升级 |
2.1.4 构建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升级保障机制 |
2.2 创新冰雪旅游文化产业链的综合价值,科学规划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布局,促进“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 |
2.3 拓宽“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的融资渠道 |
2.3.1 运用PPP模式推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 |
2.3.2 筹措“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
2.3.3 构建“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资本市场与冰雪旅游中小企业互存共生机制 |
3 结束语 |
(6)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冰雪体育旅游内涵属性研究 |
1.3.2 冰雪体育旅游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
1.3.3 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1.3.4 冰雪体育旅游案例研究 |
1.3.5 冰雪体育旅游中外比较研究 |
1.3.6 冰雪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
1.3.7 国内外研究比较述评 |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框架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5.2 研究主要内容 |
2 冰雪体育旅游理论基础及内涵阐释 |
2.1 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基础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2 闲暇时间理论 |
2.1.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2.2 冰雪体育旅游内涵阐释 |
2.2.1 核心概念的梳理及界定 |
2.2.2 冰雪体育旅游的价值 |
2.2.3 冰雪体育旅游的功能 |
2.2.4 冰雪体育旅游的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3 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动因及特征 |
3.1 冰雪体育旅游的外部消费动因 |
3.1.1 宏观经济因素 |
3.1.2 社会因素 |
3.1.3 产业政策因素 |
3.1.4 交通、技术因素 |
3.2 冰雪体育旅游的内部消费动因 |
3.2.1 个人收入 |
3.2.2 心理因素 |
3.3 冰雪体育旅游消费特征 |
3.3.1 性别特征 |
3.3.2 年龄特征 |
3.3.3 文化特征 |
3.3.4 职业特征 |
3.3.5 居住地特征 |
3.3.6 经济特征 |
3.4 不同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1 不同性别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2 不同年龄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4 不同职业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5 不同居住地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6 不同家庭收入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实证分析研究 |
4.1 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
4.1.1 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历程 |
4.1.2 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现状 |
4.1.3 发展特点 |
4.1.4 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模式 |
4.1.5 中国冰雪赛事资源开发状况 |
4.2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状况 |
4.2.1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资源状况 |
4.2.2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 |
4.2.3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布局分析 |
4.3 北京市滑雪旅游状况 |
4.3.1 北京市滑雪旅游资源的开发 |
4.3.2 北京市滑雪旅游消费者情况分析 |
4.3.3 北京市滑雪旅游的发展环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4.4.1 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单一 |
4.4.2 冰雪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稀缺 |
4.4.3 硬件设施不足,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
5 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
5.1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 |
5.1.1 政府政策 |
5.1.2 消费政策 |
5.1.3 资金政策 |
5.2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
5.2.1 地理选择机制 |
5.2.2 法制保护机制 |
5.2.3 环境保护机制 |
5.2.4 顾客针对机制 |
5.2.5 策划宣传机制 |
5.3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
5.3.1 法律保障 |
5.3.2 人才保障 |
5.3.3 科技保障 |
5.3.4 规划保障 |
5.3.5 管理保障 |
5.4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策略 |
5.4.1 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现象 |
5.4.2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
5.4.3 生命周期各阶段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
5.5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评价 |
5.5.1 评价目的 |
5.5.2 评价的内容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2 冰雪体育体育旅游消费者调查问卷 |
附录3 关于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需求的调查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7)供需视角下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路线及创新点 |
1.4.1 研究路线 |
1.4.2 创新点 |
2 冰雪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理论 |
2.1 冰雪产业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冰雪资源 |
2.1.2 产业及冰雪产业 |
2.1.3 冰雪产业政策的内涵 |
2.2 冰雪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政府干预理论 |
2.2.3 需求和供给理论 |
3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政策的需求供给分析 |
3.1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政策需求现状 |
3.1.1 黑龙江省冰雪市场需求现状 |
3.1.2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政策需求倾向 |
3.2 黑龙江冰雪产业发展政策供给分析 |
3.2.1 黑龙江省冰雪市场供给现状 |
3.2.2 黑龙江冰雪产业政策的供给现状及成因 |
4 国内外冰雪产业发展政策做法及经验借鉴 |
4.1 国外冰雪产业政策的做法 |
4.1.1 俄罗斯以金融政策助力冰雪产业 |
4.1.2 瑞士以财政政策助力冰雪产业 |
4.1.3 日本以人才培养助力冰雪产业 |
4.2 国内冰雪产业政策的经验 |
4.2.1 吉林以宽松的产业政策助力冰雪产业 |
4.2.2 辽宁以创新政策助力冰雪产业 |
4.3 国内外冰雪产业发展政策经验借鉴 |
4.3.1 政府扶持政策促进冰雪产业发展 |
4.3.2 创新产业政策增进冰雪产业发展 |
4.3.3 人才培养政策推动冰雪产业发展 |
5 促进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 |
5.1 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
5.2 完善冰雪文化产业政策 |
5.2.1 建立冰雪文化产业机构 |
5.2.2 拓展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 |
5.2.3 延伸产业链体系 |
5.2.4 推进冰雪文化产业产品创新 |
5.3 完善现行的财税政策 |
5.3.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5.3.2 增强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 |
5.4 健全完善人才政策 |
5.4.1 增强高校专业合理化建设 |
5.4.2 促进人才培养基地落实 |
5.4.3 注重人才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哈尔滨旅游深度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创新点与难点 |
1.3.1 技术路线 |
1.3.2 创新点 |
1.3.3 难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述评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文化创意的含义 |
2.1.2 旅游深度开发的含义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创意经济理论 |
2.2.2 产业融合理论 |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4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3.1 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综述 |
2.3.2 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综述 |
2.3.3 关于哈尔滨创意旅游发展现状的综述 |
第三章 哈尔滨市概况及文化创意旅游资源分析 |
3.1 哈尔滨市概况 |
3.1.1 哈尔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
3.1.2 哈尔滨的自然资源 |
3.1.3 哈尔滨的历史沿革 |
3.2 哈尔滨市文化创意旅游资源分析 |
3.2.1 冰雪文化资源 |
3.2.2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
3.2.3 黑土文化资源 |
3.2.4 欧陆文化资源 |
3.2.5 红色文化资源 |
3.2.6 其他文化资源 |
3.3 哈尔滨文化旅游资源总体特征 |
3.3.1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
3.3.2 文化旅游资源分布集中,便于开发 |
3.3.3 文化旅游资源组合优良,形式多样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哈尔滨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文化创意旅游存在问题 |
4.1 问卷设计及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4.1.1 游客人口学特征统计分析 |
4.1.2 游客旅游行为特征统计分析 |
4.1.3 文化创意旅游感兴趣项目统计分析 |
4.1.4 游客对于旅游中文化创意需求统计分析 |
4.1.5 游客总体满意度统计分析 |
4.2 哈尔滨旅游市场数据统计和发展现状分析 |
4.2.1 旅游市场客源稳步增长 |
4.2.2 以本市及周边城市客源为主 |
4.2.3 常规景区观光旅游占主要市场 |
4.2.4 冰雪文化是最吸引人的卖点 |
4.3 哈尔滨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4.3.1 发展优势分析 |
4.3.2 发展劣势分析 |
4.3.3 发展机遇分析 |
4.3.4 发展威胁分析 |
4.4 哈尔滨市文化创意旅游存在问题 |
4.4.1 文化创意旅游战略定位不明确 |
4.4.2 文化创意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 |
4.4.3 文化创意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化创意视角哈尔滨旅游深度开发的战略布局分析 |
5.1 文化创意视角下哈尔滨市旅游深度开发的定位及目标 |
5.1.1 哈尔滨市旅游深度开发的定位转变 |
5.1.2 文化创意视角下哈尔滨旅游深度开发的目标 |
5.2 文化创意视角下哈尔滨旅游深度开发的总体布局 |
5.2.1 哈尔滨市旅游深度开发的空间布局五大原则 |
5.2.2 哈尔滨市文化创意旅游深度开发的空间布局 |
5.3 哈尔滨市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路径 |
5.3.1 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
5.3.2 文化创意视角下市场营销手段的深度开发 |
5.3.3 文化创意视角下旅游保障系统的深度开发 |
5.4 文化创意视角下哈尔滨旅游深度开发的设计及推广 |
5.4.1 冰雪文化旅游 |
5.4.2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
5.4.3 黑土文化旅游 |
5.4.4 欧陆文化旅游 |
5.4.5 红色文化旅游 |
5.4.6 其他文化旅游 |
5.5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哈尔滨旅游深度开发的预期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城市竞争力视角下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相关理论基础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德尔菲法 |
2.2.3 数据统计分析法 |
2.2.4 综合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历程 |
3.1.1 冰雪体育发展历程 |
3.1.2 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历程 |
3.1.3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历程 |
3.2 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要素分析 |
3.2.1 生产要素分析 |
3.2.2 需求状况分析 |
3.2.3 相关和支持产业分析 |
3.2.4 企业战略及其竞争对手分析 |
3.2.5 政府及作用分析 |
3.2.6 机遇分析 |
4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对提升哈尔滨城市竞争力的效益分析 |
4.1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经济效益 |
4.1.1 发挥直接经济效益显着 |
4.1.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4.1.3 促进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
4.2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文化效益 |
4.2.1 传承民俗、地域文化 |
4.2.2 促进形成多元城市文化 |
4.2.3 提高城市知名度 |
4.3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社会效益 |
4.3.1 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
4.3.2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
4.3.3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
5 影响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对提升哈尔滨城市竞争力效益的主要因素分析 |
5.1 区域性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政策和法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
5.2 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管理机制混乱,无序竞争时有发生 |
5.3 冰雪体育旅游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 |
5.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相对落后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6.1.2 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具有较高的产业竞争力 |
6.1.3 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极大地提升城市竞争力水平 |
6.1.4 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
6.2 建议 |
6.2.1 继续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冰雪体育旅游地的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 |
6.2.2 加强现有机构的职能管理,规范冰雪体育旅管理制度,净化市场秩序 |
6.2.3 依托现有资源,进一步完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
6.2.4 鼓励社会参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冰雪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
附录 |
四、冰雪打造哈尔滨新经济——透视哈尔滨冰雪旅游黄金周(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我国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成因及其存在价值[J]. 吕铁人. 艺术品鉴, 2020(21)
- [2]“产业融合”视域下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隋嘉奕.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0)
- [3]运用ASEB法对大连市滑雪旅游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王铖铖.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4]“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旅游的“哈尔滨模式”研究[J]. 刘花香. 中国旅游评论, 2020(01)
- [5]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分析[J]. 王月华,任保国,吴玲敏,苏刚.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0(01)
- [6]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刘立军. 苏州大学, 2019(07)
- [7]供需视角下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 高亓健子.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7(11)
- [8]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哈尔滨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 王博. 东华大学, 2017(05)
- [9]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研究[J]. 王诚民,郭晗,倪莎莎,张萍. 高师理科学刊, 2015(02)
- [10]城市竞争力视角下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效益研究[D]. 李传庆. 沈阳体育学院,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