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倾向29例(论文文献综述)
周玲瑶[1](2019)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观察的时间为8周。通过观察HBV-ACLF患者的TBiL、ALB、ALT、AST、PTA、死亡率、中医证候积分、MELD评分,评估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死亡率(20%)低于对照组死亡率(48%);(2)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B、ALT、AST、PTA、MEL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3)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患者TBiL、ALB、ALT、AST、PTA、MEL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第8周治疗组患者TBiL、中医证候积分、MELD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A、ALT、AST、ALB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联合西医综合治疗HBV-ACLF患者可降低死亡率、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王仲霞,李筠,李永纲,王立福,宫嫚,肖小河[2](2015)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药物治疗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以其病情进展迅速、缺乏特效治疗、病死率极高而成为医学难题。总结西医及中医对该病的药物治疗显示,西医目前多采用针对病因的抗病毒以及对症、综合治疗,具体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保护肝细胞及促肝细胞生长药物、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中医方面除凉血活血、解毒化瘀、清热利湿解毒、扶正补虚等辨证治疗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联合应用中药保留灌肠、结肠透析、敷脐等外治法。
李宁[3](2014)在《内毒素、TNF-α与IL-6与重型乙型肝炎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它们与乙型肝炎重型化关系,为慢性肝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病例取自唐山市传染病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120例,其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3.4±12.0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6.1±8.3岁)和40例非乙型肝炎患者(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5.3±10.2岁)。入院后未进行治疗前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并分别用鲎三肽基质显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LPS、TNF-α及IL-6的含量。应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内毒素与细胞因子间及与患者预后之间关系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1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ALT和TBil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ALT和TBil含量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2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LPS,TNF-α及IL-6的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LPS,TNF-α及IL-6的含量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P<0.05);3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LT与LPS,TNF-α和IL-6相比无明显相关性;4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随着LPS升高而升高,两者间有相关性(rLPS-TNF-α=0.358P<0.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含量随着LPS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LPS-IL-6=0.344P<0.005);5LPS,TNF-α和IL-6的水平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存在显着的相关性。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明显受损;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化过程中,内毒素水平增高可能是其重要诱因之一,内毒素介导TNF-α及IL-6升高可能是肝细胞损伤机制之一;内毒素和TNF-α及IL-6可以作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判断的间接指标。
张睿,顾海[4](2014)在《从中西医结合看重症肝炎治疗》文中认为重症肝炎多属于中医"急黄""瘟黄"等范畴,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的相关进展,分析了重症肝炎的病因病机,以及在常规西医治疗过程中,加用中药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魏博[5](2014)在《重型肝炎患者健康生命质量及成本效用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选用一般情况调查表、SF-36医学简明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和成本收集表,了解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和保守治疗的成本-效用情况,为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的干预和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方法:①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和把握当今国内外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及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的研究进展。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SF-36医学简明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对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期间在上海市四所三级医院住院的312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调查和影响因素的分析。③通过SF-36医学简明量表及自行编制的成本收集表对2012年3月到2013年6月上海市四所三级医院被诊断为重型肝炎的出院患者284例进行调查,计算患者的总成本、总效用及成本-效用比情况。研究结果:①本研究通过对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的数据分析显示,其生命质量得分低于正常人,与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②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信息对PCS、MCS得分的影响,结果发现年龄、有无保险、保险类型、并发症的数量、疾病分型等对两者总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抗病毒治疗仅对PCS总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月收入、居住地等对两者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③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并发症数量是影响PCS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且与其呈负相关;并发症数量以及有无保险是影响MCS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且与其呈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型肝炎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与PCS、MCS得分呈正相关,抑郁水平与PCS、MCS得分呈负相关。④通过对重型肝炎患者成本及效用的计算,结果显示:重型肝炎患者的总成本为(42806.67±3896.45)元,总效用为1.33,成本-效用比为元32185.47元/QALYs。研究结论: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命质量与正常人群相比较为低下,我们应该积极对该人群的生命质量实施干预,在干预的过程中要考虑年龄、有无保险、并发症数量、社会支持等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另外,重型肝炎保守治疗的成本较高,尤其是药物的费用,需卫生政府部门予以积极的关注和合理的调配。
赵华,贾桂芝[6](2009)在《重型肝炎的治疗研究》文中提出重型肝炎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包括黄疸进行性加深、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病情发展迅速、凶险,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导
胡建华[7](2009)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研究》文中提出钱英教授为我国着名中医肝病专家,他近年提出运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截断逆挽法”是“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在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方面的理论创新。本文在研究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和基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毒损肝体”理论证候学研究基础上,探讨“截断逆挽法”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并进一步进行疗效验证。第一章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研究目的:研究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探索“截断逆挽法”理论渊源,分析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学术观点、临证思辨、应用规律、临床医案和相关文献,研究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结果与结论:“截断逆挽法”是“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的综合运用。钱英教授认为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要抓住疾病发生发展中病机演变、脏腑传变、虚实转化等特殊规律,将辨证与辨病紧密结合,运用中医理论与方法,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灵活运用“截断逆挽法”。1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急病重”的特点,快速截断为首要治则,其主要治法是:(1)清热解毒是截断的关键(清除病因-疫毒)。解毒不能拘泥于清热解毒一法,要依据“毒邪”的具体性质辨证遣方用药。(2)通腑攻下是截断的转机(净化肠道,阻断二次打击)。(3)凉血化瘀是截断的要点(顿挫病势,防止传入营血)。2“逆流挽舟法”是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因虚致病的病机,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强调尽早补肝以扶正,包括滋肝肾之阴、益肝脾之气、温脾肾之阳等。根据肝“体阴而用阳”理论,补肝体与益肝用,体用同调,阴阳兼顾:(1)益肝用与补肝体并重;(2)重用生地黄以养肝阴;(3)疏肝理气与顾护肝体并施。3注重脏腑传变规律,及时截断逆转。主要涉及脾肾二脏:(1)调理肝脾,以固其本:用大剂量的生黄芪,因本病肝脾气损严重,“重病必重药”,非重剂难以奏效,同时注意补中、健中、理中三法的配合运用。(2)肝肾同治,滋水荣木:肝肾同源,故肝病多伤及于肾,临床多表现为肝阴虚与肾阴虚并见,肝气虚、肝阳虚与肾气虚、肾阳虚兼夹。治疗上必须重视“肝肾同治”。4分期而治:针对疾病分期中正邪演变规律,”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应有偏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进展期应以“解毒化瘀,截断病势”为主,以达到“留人治病”之目的,但攻逐之法当“衰其大半而止”,不可久施;待病情平稳后或进入恢复期则以扶正为主,以恢复生机,采用“体用同调”、调理肝脾、滋水荣木等法,缓缓久图;但若出现毒瘀与正虚均已严重的局面,则应攻补并重。第二章基于“毒损肝体”理论及“截断逆挽”治则的证治规律研究目的:进行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基于“毒损肝体”理论的证候学研究,探讨证候规律,从证候学角度分析“截断逆挽法”的合理性;探讨基于“截断逆挽法”治则的证治方案,以应用于临床。方法:进行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学调查研究,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毒邪”症候要素;结合证候分布规律和“毒邪”症候要素,确立“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治方案。结果与结论:1证候分布规律: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基本证型为肝脾血瘀、阴毒内结、阳毒内盛、肝肾阴虚、肝脾肾气虚、肝脾肾阳虚证。基本证型体现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毒(阴毒和阳毒)损肝体,脾肾气阴或阴阳两伤”的病机特点。证候规律与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基本原则(清热解毒、通腑攻下、凉血化瘀、滋肝肾之阴、益肝脾之气、温脾肾之阳)完全相符,证候学规律说明了钱英教授应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合理性。2“毒邪”症候要素:两大特征性证型为阴毒内结证和阳毒内盛证,兼有阴毒内结和阳毒内盛特征者为阴阳兼证。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阴毒内结110例、阳毒内盛46例、阴阳兼证104例。阳毒内盛证与阴毒内结证基础证:身目尿黄、面色晦暗、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性欲减退、口干;舌红暗或紫、舌有瘀斑,苔厚腻,舌下静脉增粗或迂曲;脉滑、弦、沉、濡等。基础证也反映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之常候“毒(阴毒和阳毒)贯穿始终,肝体用同损,出现肝脾血瘀、肝肾阴虚、肝脾肾气虚、肝脾肾阳虚等病机变化”。舌质红、苔黄腻,滑脉、数脉对辨证阳毒内盛证有意义。下肢浮肿、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肝掌、大便稀溏、舌淡红、苔腐等症对辨证阴毒内结证有意义。14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色诊图片资料分析:采用奥林巴斯2.0数码相机在室内、近焦、闪光灯条件下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进行拍照,将图像输入计算机,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软件(北京普利生公司研制)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1)面色、唇部、手掌及舌质RGB值均为阳毒内盛证>阴阳兼证>阴毒内结证,且阴阳兼证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RGB值、唇部RGB值及舌质RG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阳毒内盛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R值、唇部RGB值及舌质R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舌苔RGB值特点,阴毒内结证>阴阳兼证,GB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舌下静脉RGB值特点,阳毒内盛证>阴阳兼证及阴毒内结证。(2)肝脾血瘀证舌质RGB值均高于非肝脾血瘀证,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肝脾血瘀证唇部RGB值均低于非肝脾血瘀证,唇部B值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毒(阴毒和阳毒)与面色、唇部、手掌、舌象RGB值密切相关,肝脾血瘀证与唇部、舌质RGB值密切相关,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色诊RGB值可作为辨证阴阳毒证、肝脾血瘀证的参考指标。3证治方案:以“截断逆挽法”为指导思想,基于阴毒阳毒辨证思路,确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治方案。治疗原则:阴毒阳毒兼证,以解毒化瘀、通腑泄浊、清利湿热、调补肝脾肾阴阳为法;阳毒内盛证,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腑泄浊、益气养阴为法;阴毒内结证,易伤阳气,以温阳化湿、化瘀通络、通腑泄浊、温扶脾肾为法。组方:(1)基础方:叶下珠30克,瓜蒌30克,金钱草30克,莪术6克,生地20克,生黄芪30克,槲寄生30克,丹参20克,三七6克,黒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2)灌肠1号方:大黄30克,厚朴30克,枳实30克,生地30克,蒲公英30克。(3)灌肠2号方:黑附片30克,干姜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30克,桂枝15克。阴毒阳毒兼证,基础方1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服。灌肠1号方、2号方,150m1灌肠,每日1次,二方交替使用。阳毒内盛证,基础方中生地加量至35克,加用赤芍15克,紫草10克。以加强解毒、养阴、凉血、化瘀之用。灌肠1号方,150ml,灌肠,1日1次。阴毒内结证,基础方中黒附片加量至25克,加用桂枝15克,干姜10克。以加强温阳化浊之用。灌肠2号方,150ml灌肠,1日1次。第三章“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验证目的:初步验证“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约110例患者,分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或西医治疗(对照组),观察有效率、并发症出现率、病死率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初步验证“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有效病例111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1症候积分疗效:治疗1周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2周后,对照组积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积分均值下降1.82±3.88,而对照组积分均值下降-0.02±4.18,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积分均值下降8.29±7.53,而对照组积分均值下降4.41±9.64,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肝功能:(1)胆红素:两组治疗2周后TBIL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凝血功能:治疗组PTA明显升高,且1周后PTA(43.6%)与治疗前(35.0%)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PT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1周后治疗组PTA(43.6%)明显高于对照组(33.4%),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并发症:(1)肝肾综合征:治疗后出现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出现率(1例,1.8%)与对照组(8例,14.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腹腔感染:两组治疗后腹腔感染出现率均有下降,治疗组8周后腹腔感染出现率(16例,29.1%)明显低于治疗前(25例,45.5%),有显着性差异(P<0.05)。(3)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4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37例,67.27%)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病死率(5例,9.09%)低于对照组(13例,23.21%),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改善肝功能(退黄、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等)、防治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
李芹,刘政芳[8](200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进展》文中提出1辩证分型治疗从90年代初始,多数医家以传统的辨证论治为基本出发点,对重型肝炎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何氏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和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用一贯煎加减,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加减,湿热蕴结型用茵陈蒿汤加减,取得了较好
高艳颖[9](2008)在《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和生存时间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及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价MELD-Na评分系统、MELD评分系统及Child-Pugh评分系统对预测肝衰竭预后的价值,评价不同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对肝衰竭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分析不同肝衰竭分型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自2002年5月—2007年3月行人工肝治疗的肝功能衰竭的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29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定量资料使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使用卡方检验,并进一步使用Logistic和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对预后及生存时间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使用受试者运行曲线对Child-Pugh、MELD-Na及MELD评分系统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根据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适合我国肝衰竭的预测模型。将本组病例按肝衰竭的分型不同进行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的比较。结果:1.经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预后(即生存还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中P<0.05的因素有:Child-Pugh评分、MELD-Na评分、酪氨酸、是否有胆酶分离、是否合并肝癌、肝衰竭分型、间接胆红素、白细胞。经Cox回归筛选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中P<0.05的因素有:Child-Pugh评分、MELD-Na评分、是否有胆酶分离、是否合并肝癌、人工肝次数、蛋氨酸、酪氨酸、肝衰竭分型。2.绘制297例患者的生存曲线,中位生存时间为120天,治疗有效率为52.5%。按性别、年龄、各种并发症及各种治疗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发现不同性别、有无家族史、是否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是否使用胸腺肽和是否使用白蛋白的生存曲线的P值分别为0.137、0.854、0.371、0.635、0.290(P值均大于0.05)。而是否存在胆酶分离、原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癌、腹水、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以及是否使用前列腺素E1和不同的肝衰竭分型的生存曲线的P值均小于0.05,年龄以50岁为界,小于50岁组和大于50岁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的P值为0.002。3.乙肝所致肝衰竭患者乙肝病毒载量和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的P值分别为0.867,0.486。4.用ROC曲线评估Child-Pugh,MELD,MELD-Na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能力,发现Child-Pugh评分系统的AUC为0.794,显着高于MELD(AUC为0.664)和MELD—Na(AUC为0.724),有统计学意义,其各自的cut-off值分别是10.5,24.8,26.4。本研究建立的LOG模型(包括是否有胆酶分离、Child-Pugh评分、间接胆红素、血钠和酪氨酸)和COX模型(包括是否有胆酶分离、Child-Pugh评分、间接胆红素、血钠、酪氨酸、年龄和鸟氨酸)的AUC值分别为0.867,0.849,LOG模型对于慢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及COX模型对于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有较好的预测性,其cut-off值分别为7.5,10.5。5.本组患者经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52.5%,其中急性肝衰竭的有效率为0,亚急性肝衰竭的有效率为63.8%,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率为64.1%,慢性肝衰竭的有效率为46.0%。本组297例肝衰竭患者1月、3月、6月、1年、2年、3年、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04%、58.59%、45.79%、36.36%、21.21%、10.78%、5.39%。结论:1.Child-Pugh评分、MELD-Na评分、是否有胆酶分离、是否合并肝癌、肝衰竭分型、间接胆红素、酪氨酸、白细胞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Child-Pugh评分、MELD-Na评分、是否有胆酶分离、是否合并肝癌、肝衰竭分型、酪氨酸、人工肝次数、蛋氨酸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3.乙肝所致的肝衰竭患者其HBV DNA的载量和是否使用抗病毒治疗对预后及生存时间均无显着性影响。4.Child-Pugh(积分5~15分)、MELD、MELD-Na评分系统对于肝衰竭的诊断均有较好的预测性。经统计学分析Child-Pugh评分系统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更高。本研究建立的LOG模型和COX模型分别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有较好的预测性。5.根据肝衰竭患者的不同年龄、肝衰竭分型、是否合并肝癌、是否合并腹水、是否合并肝性脑病、是否合并肝肾综合征、是否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及是否使用前列腺素E1绘制的生存曲线有显着性差异。6.肝衰竭的预后差,特别是急性肝衰竭应尽早行肝移植。
朱雪荣[10](2007)在《促肝细胞生长素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总结和分析有关PHGF的生理学及临床上的应用文献和资料。结果:PHGF不仅可用于治疗重型肝炎,还可以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等。结论:PHGF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倾向2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倾向29例(论文提纲范文)
(1)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的研究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分型 |
1.3 治法方药 |
2 西医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的研究 |
2.1 发病机制 |
2.2 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病例来源 |
1.3 西医诊断标准 |
1.4 中医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病例排除标准 |
1.7 病例剔除标准 |
1.8 脱落病例的处理 |
1.9 研究病例的终止 |
1.10 一般情况比较 |
2 研究方案 |
2.1 样本随机化分配 |
2.2 对照研究 |
2.3 治疗措施 |
3 观察指标 |
3.1 死亡率 |
3.2 实验室指标 |
3.3 MELD评分 |
3.4 中医证候观察指标 |
3.5 不良反应记录 |
4 疗效评价 |
4.1 西医疗效评价 |
4.2 中医疗效评价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6.1 两组HBV-ACLF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6.2 两组HBV-ACLF患者死亡率比较 |
6.3 两组HBV-ACLF患者中医证候比较 |
6.4 两组HBV-ACLF患者TBil、ALB、ALT、AST、PTA比较 |
6.5 两组HBV-ACLF患者MELD评分比较 |
7 安全性评价 |
8 脱落情况及原因 |
9 讨论 |
9.1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
9.2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TBiL的影响 |
9.3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ALB的影响 |
9.4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ALT、AST的影响 |
9.5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PTA的影响 |
9.6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
9.7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MELD评分的影响 |
10 解毒化瘀颗粒的药方分析 |
11 解毒化瘀颗粒的疗效机制研究 |
12 本病的认识及不足 |
13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药物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药物治疗 |
1. 1 抗病毒药物 |
1. 2 免疫调节剂 |
1. 3 保护肝细胞及促肝细胞生长药物 |
1. 4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
2 中医药物治疗 |
2. 1中医辨证施治 |
2. 2 中医外治 |
3 讨论 |
(3)内毒素、TNF-α与IL-6与重型乙型肝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病例选择 |
1.1.2 主要试剂和设备 |
1.1.3 实验方法 |
1.1.4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各组之间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
1.2.2 各组之间内毒素、TNF-α和 IL-6 水平比较 |
1.2.3 内毒素、TNF-α和 IL-6 与 ALT 相关性分析 |
1.2.4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内毒素和 TNF-α相关性分析 |
1.2.5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内毒素和 IL-6 相关性分析 |
1.2.6 内毒素、TNF-α和 IL-6 与重症肝炎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
1.3 讨论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内毒素血症在重症型肝炎中的作用及应对措施 |
2.1 内毒素在肝损伤中的致病机制 |
2.1.1 对肝脏微循环的影响 |
2.1.2 对肝脏枯否细胞的影响 |
2.1.3 内毒素对物质代谢和激素的影响 |
2.1.4 内毒素对肝细胞的间接损伤作用 |
2.1.5 内毒素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
2.1.6 内毒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2.1.7 内毒素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
2.2 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
2.2.1 抑制内毒素合成 |
2.2.2 避免肠道内菌群异位 |
2.2.3 保持肠道通畅和肠粘膜稳定 |
2.2.4 炎性介质拮抗剂 |
2.2.5 中药治疗 |
2.2.6 其他疗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从中西医结合看重症肝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治法治则 |
2.1 急性重症肝炎 |
2.1.1 西医治疗方法 |
2.1.2 中医治疗方法 |
2.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
2.2 亚急性重症肝炎 |
2.2.1 西医治疗方法 |
2.2.2 中医治疗方法 |
2.2.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
2.3 慢性重症肝炎 |
2.3.1 西医治疗方法 |
2.3.2 中医治疗方法 |
2.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
(5)重型肝炎患者健康生命质量及成本效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
1.2.2 重型肝炎患者经济学的研究 |
1.2.3 重型肝炎患者治疗的研究 |
1.2.4 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重型肝炎患者健康生命质量的调查性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SF-36 健康调查量表概述 |
2.3 SF-36 信效度分析 |
2.3.1 资料与方法 |
2.3.2 结果 |
2.4 其他研究工具 |
2.5 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5.2 样本量 |
2.5.3 研究实施及质量控制 |
2.5.4 统计学方法 |
2.5.5 结果 |
第三章 重型肝炎患者保守治疗的成本-效用分析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3 成本效用的构成及计算 |
3.3.1 成本的构成与计算 |
3.3.2 效用及成本效用比的计算 |
3.3.3 贴现 |
3.4 结果 |
3.4.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 |
3.4.2 重型肝炎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生命质量分析 |
3.4.3 重型肝炎患者保守治疗的成本效用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SF-36 量表在本研究的应用 |
4.2 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分析 |
4.3 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年龄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
4.3.2 并发症数量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
4.3.3 有无保险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
4.4 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抑郁水平相关性分析 |
4.4.1 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
4.4.2 重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与抑郁水平相关性分析 |
4.5 重型肝炎患者保守治疗的成本-效用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与建议 |
5.2 本研究的不足 |
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附录 |
致谢 |
(6)重型肝炎的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支持治疗 |
2 促进肝细胞再生治疗 |
2.1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
2.2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疗法 |
2.3 前列腺素E (PGE) |
3 免疫调节治疗 |
3.1 免疫抑制剂 |
3.2 免疫增强剂 |
4 抗病毒治疗 |
4.1 拉米夫定 |
4.2 阿德福韦 |
4.3 膦甲酸钠 |
4.4 干扰素 |
5 人工肝支持治疗 |
6 并发症的治疗 |
7 肝移植治疗 |
(7)“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一中医药诊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研究进展 |
文献综述二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肝病中的应用 |
前言 |
第一章 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研究 |
1 理论渊源 |
1.1 "截断扭转法" |
1.2 "逆流挽舟法" |
1.3 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学术观点 |
2 临证思辨及应用规律 |
2.1 针对病因及病机演变,宜"截断逆挽法" |
2.2 脏腑传变,宜"截断逆挽法" |
2.3 分期而治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毒损肝体"理论及"截断逆挽"治则的证治规律研究 |
1 前期工作基础 |
2 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证候规律研究 |
2.1 观察指标和方法 |
2.2 诊断标准 |
2.3 调查结果 |
2.4 证候规律探讨 |
3 毒(阴毒阳毒)的证候要素分析 |
3.1 症状体征 |
3.2 舌象 |
3.3 脉象 |
3.4 结论 |
4 毒(阴毒阳毒)的色诊客观化研究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2 结果 |
5 证候学研究小结 |
6 证治方案 |
6.1 组方 |
6.2 辨证论治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验证 |
1 研究对象 |
1.1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诊断及分期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出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分组与治疗方案 |
2.1 分组 |
2.2 治疗 |
3 观察指标 |
3.1 中医证候评分表 |
3.2 实验室检测指标 |
3.3 辅助检查项目 |
3.4 并发症出现率 |
3.5 综合疗效评价指标 |
3.6 症候积分疗效评定标准 |
3.7 安全性评价 |
4 统计学方法 |
5 结果 |
5.1 治疗及随访情况 |
5.2 证候疗效 |
5.3 生化指标 |
5.4 并发症 |
5.5 综合疗效评价 |
5.6 安全性评价 |
6 结论 |
6.1 基础方组方解析 |
6.2 灌肠1号方、2号方解析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 |
全文总结 |
附件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进行科研工作情况 |
附件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证候调查表 |
附件三、"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和生存时间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正文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促肝细胞生长素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促肝细胞生长素的生物学基础 |
2 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应用评价 |
2.1 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 |
2.2 PHGF的临床应用 |
2.2.1 PHGF治疗重型肝炎: |
2.2.3 PHGF治疗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变的疗效: |
2.2.4 联合用药: |
2.2.5 苦参素联合PHGF治疗重型肝炎: |
2.2.6 PHGF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 |
2.2.7 PHGF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 |
2.2.8 PHG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2.2.9 PHGF用于晚期血吸虫病重度腹水: |
3 PHGF的不良反应 |
4 结论 |
四、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倾向2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D]. 周玲瑶.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药物治疗概况[J]. 王仲霞,李筠,李永纲,王立福,宫嫚,肖小河. 中医杂志, 2015(17)
- [3]内毒素、TNF-α与IL-6与重型乙型肝炎关系研究[D]. 李宁.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4)
- [4]从中西医结合看重症肝炎治疗[J]. 张睿,顾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3)
- [5]重型肝炎患者健康生命质量及成本效用分析[D]. 魏博. 天津大学, 2014(05)
- [6]重型肝炎的治疗研究[J]. 赵华,贾桂芝. 中国疗养医学, 2009(08)
- [7]“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研究[D]. 胡建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10)
- [8]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进展[A]. 李芹,刘政芳. 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 2008
- [9]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和生存时间的临床研究[D]. 高艳颖. 天津医科大学, 2008(01)
- [10]促肝细胞生长素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J]. 朱雪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