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肌钙蛋白T升高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杨娜[1](2022)在《心肌损伤标志物及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水平联合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RP、cTnI水平,统计血清CRP、cTnI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CRP、cTnI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CRP、cTnI水平,探究其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RP、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本组146例患者中84例阳性,62例阴性;CRP联合cTnI检测特异度、误诊率与CRP检测、cTnI检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RP联合cTnI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高于CRP检测、cTnI检测,漏诊率低于CRP检测、cTnI检测(P<0.05);无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cTnI水平低于存在心力衰竭患者、休克患者,存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cTnI水平低于休克患者(P<0.05);经Spearme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RP、cTnI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患者血清CRP、cTnI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血清CRP、cTnI水平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血清CRP、cTnI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同时血清CRP、cTnI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疾病预后情况具有密切相关性,早期通过检测其水平,能够给临床诊断提供保险依据,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改进患者预后。
李影明,卢君[2](2022)在《磷酸肌酸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统计与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及心肌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及心肌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及心肌纤维化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疗效较好,且可显着改善患儿的心肌纤维化情况,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袁方[3](2021)在《益心解毒法联合西药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肌钙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心解毒法联合西药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肌钙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心解毒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的变化,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MB、LDH、AST、cTnI、cTnT、NF-κB、IL-2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解毒法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降低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陶宝琴,王俊秋,杨慧敏[4](2021)在《维生素C联合免疫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肌重塑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损伤、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大剂量维生素C和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重塑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各项心肌重塑指标、心肌受损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脑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着高于对照组(71.11%),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维生素C和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减轻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抑制心肌重塑,提高治疗效果。
李夏连,苏惠兰[5](2021)在《心肌康颗粒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心肌康颗粒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以心肌康颗粒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肌酶指标、肌钙蛋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磷酸肌酸酶(CPK)、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丙二醛(MDA)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康颗粒联合磷酸肌酸钠可明显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肌酶指标与肌钙蛋白指标,减轻患儿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效果显着,且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史艳朋[6](2021)在《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心肌炎患儿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磷酸肌酸。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 Tn-I)、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cTn-I、CPK、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Tn-I、CPK、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且研究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肌受损程度,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儿机体健康发展。
班纪芳[7](2021)在《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评价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新的临床诊疗思路和循证医学参考。方法:全方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英文数据库主要包括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这5大数据自建库开始至2020年10月发表的有关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纳入文献,同时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提取。使用Re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结果通过绘制森林图来表示,若结局指标纳入的文献数量在10个以上,需通过绘制漏斗图的方式对文献的发表偏倚情况进行分析,若Meta分析得出的结果异质性过大,则需对异质性的来源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根据文献检索策略,本次共纳入23篇中文文献,共计2852例VMC患者,其中试验组共1428例,对照组共1424例,最小样本量100例,最大样本量213例,文献的刊出和发表时间集中在2013~2020年。具体从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总积分、心肌酶谱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方面分析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如下。1.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1)临床总有效率:共23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34%,RR=1.25,95%CI[1.21,1.29],Z=12.98,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VMC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2)心电图改善情况:共8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2%,RR=1.28,95%CI[1.20,1.36],Z=7.40,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VMC患者的心电图情况;(3)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共5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0%,SMD=-0.90,95%CI[-1.11,-0.68],Z=8.14,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相较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更明显的降低AST水平;(4)肌酸激酶(CK):共6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显示CK的异质性较大(P<0.00001,I2=95%),经亚组分析,各亚组同质性较好(I2<2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VMC患者CK水平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5)心肌肌钙蛋白(cTnI):共6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41%,SMD=-1.23,95%CI[-1.39,-1.07],Z=15.18,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cTnI水平上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6)左室射血分数(LVEF):共10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显示LVEF的异质性较大(P=<0.00001,I2=85%),经亚组分析,各亚组同质性较好(I2=0%),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LVEF;(7)每搏输出量(SV):共8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显示SV的异质性较大(P=<0.00001,I2=79%),经亚组分析,各亚组同质性较好(I2<2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SV;(8)心输出量(CO):共9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显示CO的异质性较大(P<0.0001,I2=86%),经亚组分析,各亚组同质性较好(I2=0%),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CO;(9)白细胞介素-6(IL-6):共3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1%,SMD=2.06,95%CI[1.76,2.36],Z=13.56,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相较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更明显的降低IL-6水平;(10)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共2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36%,SMD=-1.84,95%CI[-2.12,-1.57],Z=12.99,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相较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更明显的降低TNF-α水平;(11)中医证候总积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合并效应量显示异质性较大(P<0.00001,I2>80%),经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并不能确定其异质性来源,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研究规模、干预措施等差异引起,尚不能得出可靠结论;(12)不良反应分析:共7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RR=1.09,95%CI[0.71,1.67],Z=0.39,P=0.70>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VMC对比单纯使用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2.文献质量分析纳入的23项中药治疗VMC的RCT文献经文献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大部分研究未明确说明分配隐藏情况、盲法的实施情况以及脱落或失访原因等,导致证据等级水平降低,对整体系统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3.中药使用情况分析本次纳入的23项研究共涉及包括补气药、补阴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清热药、解表药、安神药、补血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理气药、以及温里药在内的70多味中药,药物使用总频次排名前五的分别为丹参、黄芪、麦冬、五味子、金银花。结论:1.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在提高VMC总有效率,改善心电图情况,降低AST、CK、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LVEF、SV、CO,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2.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LDH、CK-MB水平方面,因合并结果的异质性较大尚不能得出可靠结论;3.中药联合西药治疗VMC对比单纯使用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
王志向[8](2021)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评价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该次将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纳入研究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对症方法医治,观察组患儿以常规对症医治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磷酸肌酸钠医治,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5.00%,显着要比对照组的75.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在心肌酶相关指标水平方面,治疗前两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观察组均明显要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钙蛋白水平方面,治疗前两组肌钙蛋白I(c TnI)、肌钙蛋白T(c Tn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则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医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显着,能够使患儿心肌酶和及钙蛋白水平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效果;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任冲,杨冰,陈楠[9](2021)在《CK-MB、cTnI、IL-10水平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介素10(IL-10)水平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该时段内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血清中CK-MB、cTnI、IL-10水平,观察3种因子水平随小儿心肌炎病情分期的变化,分析3种因子单项诊断和联合诊断小儿心肌炎时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K-MB、cTnI、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小儿心肌炎患儿血清IL-10水平高于迁延期,迁延期IL-10水平高于慢性期(P<0.05);急性期、迁延期、慢性期小儿心肌炎患儿血清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CK-MB、cTnI、IL-10联合诊断AMI的曲线下方面积(AUC)为0.828,高于CK-MB(0.676)、cTnI(0.799)、IL-10(0.592)(P<0.05)。结论:检测血清CK-MB、cTnI、IL-10水平对临床诊断小儿心肌炎有较大帮助,能体现病情发展不同阶段炎症反应的进展程度,3种因子联合检测有较高诊断价值。
马文静,李帅[10](2021)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检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检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4月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7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非心肌炎患儿26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TNF-α、CK-MB、cTnI检测,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TNF-α、CK-MB、cTnI及联合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CK-MB、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度为0.963,特异度为0.654,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结论:血清TNF-α、CK-MB、cTnI联合检测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灵敏度及准确度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肌钙蛋白T升高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肌钙蛋白T升高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心肌损伤标志物及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取标准 |
1.3 方法 |
1.3.1 选取标本 |
1.3.2 检测方法 |
1.3.3 治疗方法 |
1.4 判定标准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血清C反应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比较 |
2.2 血清CRP、cTnI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 |
2.3 血清CRP、cTnI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
2.4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CRP、cTnI水平比较 |
2.5 血清CRP、cTnI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
2.6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CRP、cTnI水平比较 |
2.7 血清CRP、cTnI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
3 讨 论 |
(2)磷酸肌酸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相关指标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肌纤维化指标比较 |
3 讨论 |
(3)益心解毒法联合西药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肌钙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评定标准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心肌酶、肌钙蛋白水平比较 |
2.3 两组NF-κB、IL-23水平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 论 |
(4)维生素C联合免疫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肌重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检测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线资料 |
2.2 心肌重塑指标变化 |
2.3 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 |
2.4 炎症反应指标变化 |
2.5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时间比较 |
2.6 临床疗效 |
2.7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5)心肌康颗粒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
2.3 两组心肌酶指标比较 |
2.4 两组肌钙蛋白指标比较 |
2.5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6)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 |
2.3 炎性因子 |
3 讨论 |
(7)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病毒性心肌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特征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因 |
1.4 发病机制 |
1.5 治疗 |
2.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论治 |
2.4 其他中医治法 |
2.5 小结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 |
1.1 检索数据库 |
1.2 检索词 |
1.3 检索策略 |
2. 文献筛选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文献筛选流程 |
3. 数据提取 |
4. 质量评价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文献特征描述 |
2.1 基本信息特征 |
2.2 诊断标准 |
2.3 干预措施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结局指标 |
3. 文献质量评价 |
4. Meta分析结果 |
4.1 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
4.2 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对比 |
4.3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 |
4.4 治疗后AST对比 |
4.5 治疗后LDH对比 |
4.6 治疗后CK对比 |
4.7 治疗后CK-MB对比 |
4.8 治疗后cTnI对比 |
4.9 治疗后LVEF对比 |
4.10 治疗后SV对比 |
4.11 治疗后CO对比 |
4.12 治疗后血清IL-6对比 |
4.13 治疗后血清TNF-α对比 |
5. 不良反应分析 |
6. 中药种类及频次分析 |
7. 发表偏倚风险分析 |
7.1 临床总有效率 |
7.2 CK-MB |
7.3 LVEF |
讨论 |
1. 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2. 不良反应分析 |
3. 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
4. 干预措施分析 |
5. 异质性分析 |
6. 局限性 |
7. 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介 |
(8)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 |
2.2 疗前后两组相关心肌酶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肌钙蛋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CK-MB、cTnI、IL-10水平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血清CK-MB、cTnI、IL-10水平 |
2.2 比较不同病情分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K-MB、cTnI、IL-10水平 |
2.3 分析血清CK-MB、cTnI、IL-10单因子及联合检测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
3 讨论 |
(10)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检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四、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肌钙蛋白T升高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肌损伤标志物及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J]. 杨娜. 医药论坛杂志, 2022(01)
- [2]磷酸肌酸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研究[J]. 李影明,卢君. 中国医学创新, 2022(01)
- [3]益心解毒法联合西药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肌钙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袁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23)
- [4]维生素C联合免疫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肌重塑的影响[J]. 陶宝琴,王俊秋,杨慧敏. 西北药学杂志, 2021(05)
- [5]心肌康颗粒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观察[J]. 李夏连,苏惠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22)
- [6]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 史艳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8)
- [7]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 班纪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J]. 王志向. 系统医学, 2021(08)
- [9]CK-MB、cTnI、IL-10水平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 任冲,杨冰,陈楠.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04)
- [10]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检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J]. 马文静,李帅. 中国社区医师,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