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初中差生学习兴趣(论文文献综述)
李邦治[1](2021)在《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困难影响因素及转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玉萍[2](2021)在《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文中认为记忆是人们进行思维、思考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记忆是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培养和形成数学精神和思维的最直接的途径,具有良好的数学记忆能力是培养其他数学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多种思想观点的记忆联系起来会形成新的思想与观点,这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是从具体运演阶段过渡到形式运演阶段的重要时期。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数学成绩以及学生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搜集相关文献从而确定研究思路,构建论文框架。其次使用调查研究法、师生访谈法在内蒙古市级和旗(县)级两所蒙语授课学校进行相关调查得到了如下结论:(1)记忆数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2)市级初三学生数学记忆能力“基本达到及格水平,但灵活记忆能力较差”。(3)旗(县)级初中生数学课堂上记笔记的行为明显比其他文科类学科记得少,男生记笔记的总数也低于女生记笔记的总数。最后依据调查结论并结合相关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本文提出了影响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因素,以及提升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具体途径与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与态度。(2)融入背景知识,加深概念理解。(3)通过实践,丰富基本活动经验。(4)反思过程,提高记忆效果。(5)优化学习方案,落实记忆策略。
张凤梅[3](2021)在《拉萨市高一数困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其数学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高中数学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普遍低于同年级的平均水平,数学学习困难,即使他们身处较好的学习环境,但自身在数学学习上的发展举步维艰,他们被称为“数困生”。因此,研究数困生的成因和对策在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化实现的当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本研究以非智力因素为视角,探讨数学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意志以及性格与高一数困生数学能力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在结合当地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照王光明等人编制的《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特征调查问卷》,编制了由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和性格五个维度构成的《拉萨市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特征调查问卷》。然后,选择拉萨市北京中学、拉萨市江苏实验中学共4个班级进行施测,通过SPSS26对数据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拉萨市高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处于中上水平,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的优劣正向影响着学生数学成绩以及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的高低。2.拉萨市高一数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与数优生相比,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四个方面仍存在显着差异。数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现状为: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意志力不强、学习数学消极以及缺乏质疑精神。3.与数优生相比,数困生在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着差异,其中,数困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与数优生的差距较大,在直观想象能力上得分最低。4.影响拉萨市高一数困生数学成绩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性格,其中,数困生的学习动机正向影响着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针对以上的研究结果,笔者从试卷设计者、教师教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四个角度给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和策略:1.试卷设计者的角度:恰当地使用高考评价体系,全面性、系统性地设计数学试卷。2.教师教学的角度:深入剖析数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核心价值,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数学能力;培养数困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数学成绩,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3.家庭教育的角度: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以家庭活动的形式渗透数学知识的应用;可以充当孩子的玩伴,以家庭为游戏场所,一起参与数学游戏。4.学校教育的角度: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整合校外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卢芹[4](2021)在《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调查》文中指出初中留守儿童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了广大社会关注的重点。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科目,需要监护人给学生提供监督和指导。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于空间、时间等原因对儿童的关心不够,学习和生活上不能以身作则,以至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非智力因素表现较差。留守儿童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值得我们深思和剖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论文主要研究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在非智力因素上的表现。问卷调查“数学学困生”在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性格上的表现,得到三个结论:(1)男生与女生比在数学学习上的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这4个因素上的表现均优于女生;(2)非留守儿童和由父亲或母亲一方单独照顾的留守儿童相比,在数学学习上的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性格这5个方面表现均优于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3)留守时间越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性格这5个方面表现越来越差。对学生的访谈直观的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非智力因素表现。对初中数学老师的访谈,了解他们是否关注到留守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表现,是否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而因材施教。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有以下五个特点:(1)内在学习动机不强,对数学知识不感到好奇,不愿意学习数学,同时外部也没有足够的刺激和指导学生学习;(2)他们的数学学习情感不稳定,不能够自己调节数学学习情绪,常常会对数学知识,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感到紧张和不安,对数学学习只有乐观和消极的态度;(3)不愿意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认为数学没有学习的价值;(4)不能坚持完成学习任务,自律性很差;(5)他们对数学没有好胜心和质疑心,不愿意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数学成就,也不愿与他人竞争,不敢反驳数学知识和老师讲解的内容。最后根据调查问卷、教师和学生访谈以及文献分析,提出了四点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建议。第一,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第二,调动情感,提高对数学的热爱;第三,减小压力,锻炼留守儿童意志;第四,改正不良习惯,端正数学学习态度。
王友楠[5](2021)在《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般认为,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分别发挥认知与制约作用。笔者选取两所学校的初中生与部分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的现状,并研究如何各要素、多角度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最后实施培养实验进行实践佐证。论文的行文结构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对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以及研究创新点等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二章,概述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理论。该章节又分为三个具体方面进行介绍,其一,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进行界定;其二,分析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的关联;其三,在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组成要素进行划分,并对各要素进行论述。第三章,对初中的数学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了解教师教学时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及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现状。并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得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给予高度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普遍不高。第四章,论述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有效培养的实施策略及案例。针对非智力因素培养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具体论述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有效培养的实施策略,并用具体案例进行阐述。第五章,实施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反思。第六章,结束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对于整个学科的学习来说是极为关键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利用教学内容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各类有效的办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最大化发挥该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仍需深入探讨。
钱浩[6](2020)在《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现状及课堂教学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目前应试教育和班级授课制的情境下,学校和教师往往都青睐学科成绩优良的学生,对于成绩中等并具有上升空间的学生也会倾注足够的耐心,期望其学习有所进步。相对而言,教师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关注度不够,甚至有的教师在前期帮助学困生没取得明显效果的情况下,会选择逐渐放弃拯救学困生。而在现代教育观中,“以人为本”是重要的育人思想和理念,要求每位教师在工作中付诸实践。热爱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也是教育事业的核心观念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各类初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数量也不容小觑,需要历史教师更加用心对待学困生群体,尤其在课堂上充分照顾到这一类学生,这是实现历史教育的人文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第一部分论述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此说明本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与指导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学困生的概念、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特征和定义,着重论述了高中学困生的现状,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学困生的表现展开讨论。第三部分则在前文基础上,运用多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等五个方面分析高中历史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教育经验;第四部分重点探讨高中历史学困生的课堂教学策略,从历史学习环境、课堂教学过程、历史教法、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入手,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历史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羽[7](2020)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调查研究 ——以通化地区朝鲜族学校为例》文中认为两极分化现象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十分普遍,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英语教育非常不利,因此解决这一难题迫在眉睫。本文以通化市朝鲜族学校、通化县朝鲜族学校、柳河县朝鲜族学校、辉南县朝鲜族学校以及集安市朝鲜族学校中的初中学优生和学困生为研究对象,依据海德(1958)“归因理论”、凯利(1967)“方差模型理论”、佐野良伍郎(1980)“双因素说”以及巴班斯基(1978)“同心圆说”,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运用调查问卷、访谈和成绩收集作为研究工具,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1)通化地区朝鲜族学校初中阶段英语学习是否存在两极分化?如存在,两极分化的现状如何?2)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分别有哪些以及原因分别是什么?在分析问卷调查数据时,本文采用了 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通化地区朝鲜族学校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在八年级下学期结束时,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十分明显。随着九年级学习知识的深入,两极分化趋势在中考成绩中充分体现。但在师资、生源较好的通化市朝鲜族学校,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则并不明显。2)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意志力是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个人因素。学优生和学困生在以上四个方面均存在极其显着性的差异。学优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力方面均明显好于学困生。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学校因素有教材因素和教师因素。七年级教材内容与小学英语知识点重复比例大,八、九年级教材难度的增加使学困生很难适应,这是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客观因素。另外教师“重优轻差”的教学理念以及“偏快、偏难”的教学设计也加剧了两极分化的产生。但是教师的评价方式不是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因素。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关注程度和未来期望是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家庭因素。研究表明:学优生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关注度和期望值明显高于学困生家长。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学生要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树立远景学习目标,利用好课堂时间并做好作业,以及多向学优生学习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平时应给予学困生更多关注,调整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并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家长要多与孩子、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沟通并要对孩子未来的英语学习做好规划。
曹翔[8](2020)在《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阶段“整式”的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次转折点,是学生在学习完“用字母表示数”和“有理数”后,代数学习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部分的核心知识.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与代数”的一条主线是:数→式→方程→函数,可见“整式”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整式相较于有理数的运算更为抽象,且运算量往往较复杂,也是学生极易产生学习障碍的一个学习内容.G·波利亚曾经说过:“没有一道题可以解的十全十美,总存在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可见解题是数学的核心.而学困生的转化,更是每一名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面对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但现有针对学生整式解题障碍的研究大多仅关注单一的错误类型,对错误因素以及解题障碍的转化等更深层次内容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选取华东地区H市某初中初二年级某班学生,班级整体数学成绩排名年级第10/23(以最近一次期中考试为标准)作为实际研究对象.首先查阅有关文献,并与一线教师和相关专家沟通,确定影响学生整式学习障碍的可能因素,在此基础上,编制、发放针对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测试卷,对测试卷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整式解题的错误类型,对错误类型进行归因,给出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三种表现形式(记忆障碍型、思维贫瘠型和解题迟钝型).然后进一步进行个案研究,首先对样本进行筛选,进行非智力因素(情绪稳定性、意志品质、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问卷测试,进而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影响,最后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研究对象进行无结构式访谈,探究更多外因对学生整式解题障碍产生的影响.以研究结果为指导,本文结合一线教师教学实际,分类总结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转化策略,从而为数学教师的实际教学给出可操作的对策,帮助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补齐学生培养短板.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整式解题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全面影响的结果,对于出现整式解题甚至是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同时,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家庭环境的改善,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
韩晶晶[9](2020)在《基于“思维型”课堂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理念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加重视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并提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目的在于改变初中物理教学中不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现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对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主要有思维型课堂的心理学基础、三棱思维模型、基本原理和基本环节。二、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现状。三、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为解决学生目前思维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四、根据上述教学策略,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速度》和《摩擦力》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本研究的重点是提出有效开展思维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1.教师需增强思维教学意识,加强思维教学能力。做到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2.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好概念引入:(1)掌握已有知识基础,处理好前概念。(2)善于运用实验观察进行概念引入。(3)善用问题引入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新课导入,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3.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探究概念过程可从这几方面展开:(1)以实验探究进行教学过程。(2)将物理学史融入概念教学。(3)结合生活合理利用类比法。(4)创建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优良教学情境。4.加深概念理解,促进概念的应用迁移。5.因材施教,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做好课堂的思维监控,使学生和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提升。
胡曾琦[10](2020)在《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策略》文中提出高中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高一年级作为高中教育的第一年,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学科相比于其它科目,初高中内容上差异大,知识琐碎抽象。在高一面对多学科学习时,不易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容易习得无力,出现化学学习障碍的人数伴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呈现增加趋势。随着福建参与高考改革,首批的分科结果不足一半人选择“化学”更是将这一现象直观的反映出来。本文在高考新趋势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在对国内外非智力因素及学习障碍的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对化学学习障碍进行了新定义并着重调查了影响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以人本教育理论、IN结合论、迷思概念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优化化学学习障碍在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态度五个维度非智力因素出现障碍的策略。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调查出了化学学习障碍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的缺陷,并整理出15种针对性优化策略,对其进行干预改进。研究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部分市区高中分科情况进行预调研,了解了高考改革首批分科学生的情况并作出分析。然后,对漳州第一中学的高二学生进行抽样预调查,验证是否选择化学作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和出现化学学习障碍之间有无存在关联性,以及筛选出对出现化学学习障碍产生明显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再编制出一份能够了解影响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问卷进行正式调查。接着,以正式问卷结果为基础,分析并整理出了针对不同维度非智力因素的优化策略。在实习的4个月里进行实施,最终对比9、11月两次月考的成绩与前后测结果进行显着性差异分析,并使参与优化的学生的化学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对个案分析时,学生的良好状态反馈出优化策略能有效改善学生化学学习障碍现象,对其成长提供了帮助。因此,通过研究的出的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化学实验调动兴趣、客观自我评价缓解消极情绪、成功经历刺激学习动机、课前预习课后复盘、错题整理典例收集、作业反思专有名词收集等15种针对性优化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切实到改善优化高一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障碍现象的作用,希望能够对高中化学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或其它学段的化学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一起研究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让更多人的学生喜欢上化学,学好化学,在分科的时候能够选择化学,为化学事业预备更多人才。
二、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初中差生学习兴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初中差生学习兴趣(论文提纲范文)
(2)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调查研究法 |
1.4.3 师生访谈法 |
1.5 研究思路与进度计划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能力 |
2.1.2 记忆能力 |
2.1.3 数学记忆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加工理论 |
2.2.2 格式塔记忆理论 |
2.2.3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 |
第3章 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调查分析 |
3.1 学生问卷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测试卷的编制 |
3.1.4 记忆能力调查分析 |
3.2 本科生访谈调查 |
3.2.1 访谈目的 |
3.2.2 访谈对象 |
3.2.3 访谈内容 |
3.2.4 访谈调查分析 |
3.3 初中教师访谈调查 |
3.3.1 访谈目的 |
3.3.2 访谈对象 |
3.3.3 访谈内容 |
3.3.4 访谈调查分析 |
第4章 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影响因素 |
4.1 兴趣与态度 |
4.2 概念理解 |
4.3 基本活动经验 |
4.4 认知基础 |
4.5 数学学习策略 |
第5章 提升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
5.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与态度 |
5.2 融入背景知识,加深概念理解 |
5.3 通过实践,丰富基本活动经验 |
5.4 反思过程,提高记忆效果 |
5.5 优化学习方案,落实记忆策略 |
5.6 有关“无理数”的教学案例 |
5.6.1 设计与实施 |
5.6.2 教学评价与反思 |
5.6.3 教学建议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3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数学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关于数学学科记忆能力访谈提纲 |
附录3 本科生关于数学学科记忆能力访谈提纲 |
附录4 初中三年级学生数学记忆能力测试题 |
致谢 |
(3)拉萨市高一数困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其数学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学好高一数学的重要性 |
1.1.2 高一数困生的成因 |
1.1.3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
1.1.4 研究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
1.2.2 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1.2.3 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数困生的界定 |
1.3.2 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
1.3.3 数学能力的界定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研究理论基础 |
2.1.1 “IN结合论” |
2.1.2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学习困难观 |
2.2 文献综述 |
2.2.1 数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
2.2.2 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 |
2.2.3 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
2.2.4 数困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过程 |
3.1 研究对象 |
3.1.1 问卷发放范围的确定 |
3.1.2 数困生的确定 |
3.2 研究方法 |
3.3 试卷分析 |
3.4 问卷的编制 |
3.4.1 问卷的初步形成 |
3.4.2 问卷的前测分析 |
3.4.3 正式问卷的确定 |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 拉萨市高一学生总体情况分析 |
4.1.1 高一学生基本信息统计 |
4.1.2 非智力因素的总体情况 |
4.1.3 数学能力的总体情况 |
4.1.4 非智力因素与数学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4.2 数困生的情况分析 |
4.2.1 数困生基本信息分析 |
4.2.2 数困生非智力因素现状分析 |
4.2.3 数困生数学能力的情况分析 |
4.2.4 相关性分析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4.3.1 总体情况分析 |
4.3.2 数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 |
4.3.3 数困生的数学能力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学建议和培养策略 |
5.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5.3.1 研究不足 |
5.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各题目独立样本T检验(前测) |
附录二 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各题目与总问卷得分的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前测) |
附录三 《拉萨市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特征调查问卷(正式版)》 |
附录四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拉萨市高中期末试卷(高一数学试卷) |
附录五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拉萨市高中期末试卷(高一数学试卷)》各题目对应数学能力的定性分析 |
致谢 |
(4)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相关研究概述 |
1.4.1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
1.4.2 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
1.4.3 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研究 |
1.4.4 综述小结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6 研究工具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 非智力因素 |
2.2 初中留守儿童 |
2.3 “数学学困生” |
第三章 调查的过程及实施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方法 |
3.3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3.1 编写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
3.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4 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
第四章 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分析 |
4.1 动机维度 |
4.2 情绪情感维度 |
4.3 态度维度 |
4.4 意志维度 |
4.5 性格维度 |
4.6 调查结论 |
第五章 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的师生访谈 |
5.1 访谈目的 |
5.2 访谈对象 |
5.3 学生访谈 |
5.4 教师访谈 |
5.5 访谈小结 |
第六章 初中留守儿童“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建议 |
6.1 激发动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
6.1.1 培养学困生的认知动机 |
6.1.2 激发学困生的成就需要 |
6.1.3 增加学困生的外部认知 |
6.2 调动情感,提高对数学的热爱 |
6.2.1 减少数学认知焦虑 |
6.2.2 增强数学学习效能 |
6.2.3 稳定数学学习情绪 |
6.3 减小压力,锻炼初中留守儿童意志 |
6.3.1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信念 |
6.3.2 改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压迫感 |
6.3.3 建立更加多元的数学学习评判标准 |
6.4 改正不良习惯,端正数学学习态度 |
6.4.1 学困生强抓基础 |
6.4.2 找准知识漏洞,完善欠缺 |
6.4.3 制定阶段性目标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5)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1 当前课程改革的需求 |
1.2.2 现实初中教学的需要 |
1.2.3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非智力因素的理论概述 |
2.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
2.2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
2.2.1 非智力因素能正向推动智力因素 |
2.2.2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
2.2.3 具有相对一致性,互相促进发展 |
2.3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组成要素 |
2.3.1 动机 |
2.3.2 兴趣 |
2.3.3 情感 |
2.3.4 意志 |
2.3.5 性格 |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
3.1 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教师调查 |
3.1.1 教师调查 |
3.1.2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3.2 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学生调查 |
3.2.1 学生调查 |
3.2.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有效培养的实施策略 |
4.1 强化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 |
4.1.1 设置数学课堂悬念 |
4.1.2 设立课堂竞赛单元 |
4.1.3 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
4.2 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
4.2.1 结合教学融入数学史 |
4.2.2 生活中注重应用数学 |
4.2.3 指导学生体会数学美 |
4.3 培植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 |
4.3.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
4.3.2 教师热情感染学生 |
4.3.3 角色扮演培植情感 |
4.4 锤炼初中生数学学习意志 |
4.4.1 讲述数学名家轶事 |
4.4.2 分步制定学习目标 |
4.4.3 激励向上树立信心 |
4.5 塑造初中生数学学习性格 |
4.5.1 养成勤于思考习惯 |
4.5.2 培育自主学习习惯 |
4.5.3 提倡大胆质疑精神 |
第五章 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 |
5.1 培养实验 |
5.2 实验结果分析与反思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主要观点 |
6.2 创新之处 |
6.3 课题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国际标准智商60题测试及评分分析 |
附录2 数学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3 数学学习兴趣水平量化表 |
附录4 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现状及课堂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历史学困生的表现 |
一、 学困生的概念 |
二、 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特征及其定义 |
三、 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现状 |
第三章 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 |
一、 历史学科受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
二、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
三、 学困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
四、 家庭教育、监管不到位 |
五、 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 |
第四章 高中历史学困生的课堂教学策略 |
一、 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二)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
(三) 重视课堂纪律的建设 |
二、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
(一) 构建实效课堂 |
(二) 控制教学内容难度和进度 |
(三) 合理安排正副板书 |
(四)授课内容联系现实 |
三、 运用适宜的历史教法,转变学困生非智力因素 |
(一) 增加课堂趣味,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 |
(二) 激发学困生成就感,增强学困生学习动力 |
(三)灵活运用资源,培养学困生历史情感 |
(四) 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学困生学习主动性 |
四、 加强学法指导,掌握课堂知识 |
(一) 观察课堂表现和笔记,知悉学困生动态 |
(二) 促进知识系统化,便于学困生理解记忆 |
(三) 引导问题探究,锻炼学困生思维 |
(四) 加强练习考查,筑牢学困生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一 关于高中生历史学习的问卷调查 |
附录 二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7)初中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调查研究 ——以通化地区朝鲜族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2.1.1 两极分化 |
2.1.2 学困生 |
2.1.3 学优生 |
2.2 理论依据 |
2.2.1 归因理论 |
2.2.2 双因素说 |
2.2.3 同心圆说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成绩收集 |
3.3.2 问卷调查 |
3.3.3 访谈 |
3.4 数据收集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通化地区朝鲜族学校英语学习两极分化趋势 |
4.2 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个人因素差异 |
4.2.1 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个人因素总体差异 |
4.2.2 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个人因素具体差异 |
4.3 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教师因素差异 |
4.3.1 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教师因素总体差异 |
4.3.2 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教师因素具体差异 |
4.4 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家庭因素差异 |
4.4.1 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家庭因素总体差异 |
4.4.2 引起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家庭因素具体差异 |
4.5 造成初中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
4.5.1 个人因素 |
4.5.2 学校因素 |
4.5.3 家庭因素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
5.1 结论 |
5.2 对策 |
5.2.1 学生方面 |
5.2.2 教师方面 |
5.2.3 家长方面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情况调査问卷 |
附录B 英语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学生家长访谈提纲 |
(8)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数学学困生 |
2.1.2 整式 |
2.1.3 整式解题思维障碍 |
2.2 研究现状 |
2.2.1 学困生成因研究现状 |
2.2.2 解题障碍研究现状 |
2.2.3 整式解题障碍的研究现状 |
第3章 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测试卷结果分析 |
3.1 测试问卷的编制 |
3.2 测试方式 |
3.3 测试结果 |
3.3.1 计算题测试结果及分析 |
3.3.2 因式分解题测试结果及分析 |
3.3.3 配方题测试结果及分析 |
3.3.4 应用题测试结果及分析 |
3.4 错因分析 |
3.4.1 记忆障碍型 |
3.4.2 思维贫瘠型 |
3.4.3 解题迟钝型 |
3.5 转化建议 |
3.5.1 记忆障碍型学生转化建议 |
3.5.2 思维贫瘠型学生转化建议 |
3.5.3 解题迟钝型学生转化建议 |
第4章 非智力因素及外因对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影响个案研究 |
4.1 研究过程 |
4.2 问卷的选择和测试 |
4.3 非智力因素测试结果 |
4.3.1 情绪稳定性因素 |
4.3.2 意志品质因素 |
4.3.3 数学学习兴趣因素 |
4.3.4 学习态度因素 |
4.3.5 学习方法因素 |
4.3.6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整式解题障碍的影响 |
4.4 外因研究结果 |
4.4.1 对象一访谈摘录及外因分析 |
4.4.2 对象二访谈摘录及外因分析 |
4.4.3 对象三访谈摘录及外因分析 |
4.4.4 外因对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影响 |
4.5 转化建议 |
4.5.1 优化数学方法教学,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
4.5.2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
4.5.3 强化意志品质教育,端正数学学习态度 |
4.5.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
4.5.5 推进多方协同联动,化解外因因素干扰 |
4.5.6 关注教师学科素养,突出人文精神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情绪稳定性诊断量表 |
附录二: 意志品质诊断量表 |
附录三: 数学学习兴趣度诊断量表 |
附录四: 学习态度诊断量表 |
附录六: 整式测试卷 |
附录七: 整式运算数学技能测试量表 |
附录八: 访谈提纲 |
附录九: 实验学生在各智力因素下的表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思维型”课堂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的形成和发展 |
2.1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的定义 |
2.2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
2.2.1 认知发展教学理论 |
2.2.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2.3 学习科学理论 |
2.3 林崇德的“三棱”思维结构模型 |
2.4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 |
2.4.1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 |
2.4.2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
2.4.3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与思维的关系 |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对象和目的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目的 |
3.2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3 调查结果和分析 |
3.3.1 调查数据统计 |
3.3.2 调查数据分析 |
3.4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基于“思维型”课堂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 |
4.1 教师需增强思维教学意识,加强思维教学能力 |
4.2 明确概念教学目标,设计好概念引入 |
4.2.1 掌握已有知识基础,处理好前概念 |
4.2.2 善于运用实验观察进行概念引入 |
4.2.3 善用问题引入概念 |
4.3 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
4.3.1 以实验探究进行教学过程 |
4.3.2 将物理学史融入概念教学 |
4.3.3 结合生活合理利用类比 |
4.3.4 创建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优良教学情境 |
4.4 加深概念理解,促进概念的应用迁移 |
4.5 因材施教,培养非智力因素 |
4.6 做好课堂的思维监控 |
第五章 基于“思维型”课堂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 |
5.1 教学设计的思路 |
5.2 教学设计案例一 |
5.3 教学设计案例二 |
5.4 教学设计的比较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学习障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关于研究现状的反思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研究相关理论概念 |
2.1 概念界定 |
2.1.1 学习障碍 |
2.1.2 非智力因素 |
2.1.3 化学学习障碍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本教育理论 |
2.2.2 IN结合论 |
2.2.3 迷思概念理论 |
3 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调查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方法 |
3.3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4 调查结果 |
3.4.1 预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2 正式调查数据与分析 |
3.4.3 各类型非智力因素数据与原因分析 |
3.5 结论 |
4 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的优化策略 |
4.1 兴趣障碍优化策略 |
4.2 动机障碍优化策略 |
4.3 意志障碍优化策略 |
4.4 情感障碍优化策略 |
4.5 态度障碍优化策略 |
4.6 总结 |
5 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优化策略的教学实验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对象及变量控制 |
5.2.1 实验对象 |
5.2.2 变量控制 |
5.3 数据收集方法 |
5.4 实验实施 |
5.4.1 教学实验举例 |
5.4.2 个案优化分析 |
5.5 实验结果与反思 |
5.5.1 实验结果 |
5.5.2 结果反思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不足 |
6.3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化学学习情况调查表 |
附录 Ⅱ 高一化学学习情况调查表 |
附录 Ⅲ 离子反应方程式---教学设计 |
致谢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初中差生学习兴趣(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困难影响因素及转化对策研究[D]. 李邦治.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D]. 王玉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拉萨市高一数困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其数学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凤梅. 西藏大学, 2021(12)
- [4]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调查[D]. 卢芹.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5]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研究[D]. 王友楠.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6]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现状及课堂教学策略[D]. 钱浩.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7]初中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调查研究 ——以通化地区朝鲜族学校为例[D]. 张羽. 延边大学, 2020(05)
- [8]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调查研究[D]. 曹翔. 扬州大学, 2020(05)
- [9]基于“思维型”课堂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D]. 韩晶晶. 苏州大学, 2020(02)
- [10]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策略[D]. 胡曾琦.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