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印机彩色特性自动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高冲[1](2021)在《基于高光谱与深度学习的苹果品质检测方法及装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苹果是公认的营养程度最高的健康水果之一,且质脆味甘、风味极佳,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水果。苹果品质无损检测与分级技术是促进苹果产业发展、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针对现阶段苹果品质检测指标单一等问题,本文以红将军苹果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光谱成像、深度学习与机器视觉技术,开展苹果内外部品质检测与分级研究,并开发品质检测分级装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SSC)与硬度无损检测。首先采集红将军苹果光谱数据与SSC、硬度值,采用蒙特卡罗偏最小二乘法剔除异常数据并用SPXY算法划分数据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权重取样法(CARS)和随机蛙跳算法(RF)选取特征波长,建立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结果表明,CARS-MLR模型检测SSC效果最好,其主要预测参数2=0.80,RMSEP=0.57,RPD=2.11>2;硬度预测模型中RF-MLR预测效果最好,其主要预测参数2=0.80,RMSEP=0.83,RPD=2.29>2。依据最优模型生成SSC与硬度可视化分布图,可直观看出样本的SSC与硬度空间分布,为采后苹果品质无损检测奠定了数据基础。(2)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苹果早期隐性损伤检测。采用苹果损伤发生装置制造苹果损伤,观察发现损伤6h内的样本为隐性损伤状态。分别采集健康、损伤1h、损伤6h的样本光谱信息,通过PCA分析与波形相似度匹配可以观测到肉眼无法察觉的苹果早期隐性损伤。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特征波段选取,建立LIB-SVM隐性损伤检测模型,其总体预测准确率84.44%,为苹果分选分级装备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3)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表面缺陷检测。首先采集健康、缺陷样本图像,采用YOLOv3算法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并用Dark Net53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特征提取网络。经迭代训练后对模型检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检测准确率为93%。(4)基于机器视觉的苹果着色度及果径无接触检测。利用彩色图像分割技术进行复杂背景样本分割,采用H分量阈值分割计算表面红色着色率,Canny边缘检测算法进行轮廓提取,最小外接矩形算法结合尺寸标定系数计算苹果的实际果径。果径测量结果与实际测量最大绝对误差为2.01mm,满足分级要求。(5)苹果品质检测及分选装置研发。基于内外部品质无损检测模型,开发品质检测及分级装置。装置具备触发式光谱与图像信息采集、原始三机位图像显示、处理过程图像显示、可溶性固形物与硬度无损检测、果径无接触测量、着色度检测、自动分级、可溯源二维码生成打印等功能,总体分级准确度达到90%。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苹果品质检测及分选装置可以快速准确检测苹果综合品质,分级准确率高,对促进苹果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
洪亮,段珊珊[2](2018)在《基于Fiery XF的打印机色彩管理》文中研究表明在印刷或者其他输出方式中,常见的硬拷贝输出方式是印刷输出和彩色打印输出。由于印刷业现在大多采用喷墨打印机作为数码打样机进行数码打样,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喷墨打印机输出设备的色彩管理问题。
李世鹏[3](2017)在《基于FDM的彩色3D打印机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我国已成为生产制造业大国,越来越多的产品打上了Made In China的标签。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所以,必须要打破壁垒改变加工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问题的关键。而3D打印机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迅速在产品制造业占据一席之地,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加工技术,并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始”。3D打印机通过层层叠加的打印方式(逐层打印),使得零件加工不受结构限制,复杂零件也能简单加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加工难度。使得各行各业的设计师,能够快速获得产品的实物模型,方便其根据需求更改设计方案。由于3D打印技术进入我国较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关键技术和产品推广上仍是刚刚起步,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打印成本、打印彩色、打印效率及打印精度上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3D打印技术的研究十分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市面上的FDM型3D打印机只能打印单种颜色,打印彩色则需要手动换料等问题,设计了一个由程序控制、可实现打印喷嘴颜色更换的控制系统。论文首先根据3D打印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考虑到微控制器的性能与成本,将Atmel Mega2560作为3D打印机控制系统核心,与传统89系列单片机相比在工作频率、处理性能、内存空间方面有很多优势,使得电路设计更加简便。论文中3D打印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包括电机驱动模块,温度控制模块、LCD液晶显示模块和串口通信模块。软件是3D打印机的控制中心,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步进电机指数型加减速曲线算法,实现了在不失步的情况下提高步进电机速度和控制精确度;第二部分是温度控制程序,实现了对喷头的加热及温度的稳定控制,确保打印机材料均匀挤出,保证打印的连续性和精度;第三部分是串口通信程序,实现了打印状态的反馈和稳定控制;第四部分是LCD液晶驱动程序,用于实现温度、打印路径等状态显示;第五部分是丝料更换程序,通过控制3D打印头的拼接和分离实现不同颜色丝料的更换,进而实现3D彩色打印。最后通过模拟仿真,测试步进电机指数型曲线加减速的合理性和PID温度调节的实用性,以及3D打印机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从测试结果来看,本文设计的基于FDM的彩色3D打印机控制系统工作稳定,可以实现自动换色,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达到了设计要求。
刘菊华[4](2014)在《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图像颜色在彩色图像输出系统工作流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色彩转换,由于不同类型图像设备的呈色机理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同种类型图像设备的色彩特性也不同,因此需要对彩色图像输出系统中的图像设备进行色彩管理。基于ICC规范的色彩管理将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CIE L*a*b*或CIE XYZ设为连接空间PCS,图像设备仅需要建立设备颜色空间与连接空间PCS的转换关系,就可以通过连接空间PCS实现不同图像设备之间的色彩转换,从而达到图像色彩跨设备、跨平台一致性再现的目的。本文选择彩色打印机作为研究设备对象,通过分析研究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涉及的关键技术,重点对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方法、色域匹配算法及色彩特性化样本集选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创新,并依据研究成果设计与实现彩色打印机色彩管理原型系统,并取得很好的图像颜色再现还原精度。首先,本文综述了常见的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方法,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改进方法。常见的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方法有模型法、多项式回归法、多维查找表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其中多维查找表法的精度最高。通过实验分析得到彩色打印机的原色墨水本身就存在非线性,这会导致原色墨水混合叠印后呈现出更为严重的非线性和色彩不一致性,因此在进行色彩特性化之前先对打印机原色进行非线性校正可以有效的减弱原色墨水混合叠印后的非线性强度。针对传统多维查找表法不能保证整体误差最小,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的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打印机色彩特性文件精度要优于传统多维查找表法。其次,本文分析了常用色域匹配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种色域匹配算法。ICC规范推荐可感知再现意图使用SGCK色域压缩法,色度再现意图使用HPMINDE最小色差法,但是并没有为饱和度再现意图推荐色域匹配算法,本文通过分析SGCK色域压缩法和HPMINDE最小色差法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饱和度的色域匹配算法,该算法在尽可能保留颜色饱和度的同时,还能顾及图像颜色的相互关系,适用于饼图、地图等计算机图形色彩还原的色域匹配;针对现有色域压缩法没有考虑待匹配图像空间特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空间特征的色域压缩算法,该算法在传统SGCK色域压缩法的基础上,结合图像的局部空间特征进行色域匹配,可以在保持图像颜色整体对比不变的同时还能保持图像局部空间特征;在现有色彩管理工作流程中,终端用户需要根据图像特征以及图像与目标色域之间的关系指定再现意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自适应的色域匹配算法,先根据图像特征进行自动分类,再根据图像类别以及图像与目标色域之间的关系自动选择最佳再现意图,以改善现有色彩管理工作流程。然后,本文针对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样本集的选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差分析的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样本集优化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使用打印机色彩特性文件预测CMYK颜色空间内某一区域颜色的色度值,当预测值与实际输出值存在较大色差,则说明当前色彩特性化样本集在该区域的样本数不足,必须通过增加该区域的样本才能提高色彩特性文件在该区域的精度。通过该方法生成的色彩特性化样本集充分考虑了打印机颜色空间内不同区域的非线性强度,从而有效的减少冗余样本。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本文设计与实现了基于ICC规范的彩色打印机色彩管理原型系统。该系统包括打印机ICC Profile文件生成、打印输出及评价三个模块。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彩色打印机色彩管理原型系统具有良好的色彩再现还原精度,可以满足打印机色彩控制要求。
陆雪峰[5](2013)在《压力仪表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质量检测、工业生产自动化等领域中,仪表自动检测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系统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它涉及机器视觉、图像工程、仪表检测、人工智能、微机电系统、电气传动等研究领域。压力仪表自动检测系统,是集光学、图像处理工程、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等诸多知识,以实现指针式仪表自动读数,对压力式仪表质量进行判定。研究指针式仪表自动检测系统,本文采用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对指针式仪表进行自动读数识别。(1)研究压力仪表自动检测采用光学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从软件到硬件的整体设计与实施,通过初试化、定位、图像采集、图像处理等步骤,由机器视觉技术实现机器通过图像自动读数。(2)研究二值化图像保留更多目标图像细节技术目标图像经消除噪声、图像增强处理后,用目标区域Otsu法进行二值化,与其他二值化方法相比可以保留更多的目标图像细节,更好地获得待测仪表偏转指针的像素,使系统整体性能获得较大提升。(3)减影法与霍夫变换的结合,该方法的效率非常高,利用减影法有效地获取目标图像,采用先验知识与数学推理相结合,准确获取采集图像的指针读数,得到分析结果。压力仪表自动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理想效果,正确识别率达到98.5%以上。随着数字仪表在工业生产、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在完善本系统的基础上,将逐步展开数字式仪表自动识别研究工作。
《个人电脑》编辑部[6](2012)在《商务专刊——承前启后,蓄势待发》文中研究表明关注并熟知业界发展的读者对于英特尔Tick-Tock(嘀嗒),又称钟摆节奏肯定是耳熟能详。夸张点说,这个在2006年问世的战略,与指导业界发展数十年的摩尔定律在过去几年对于整个PC产业发展的影响已经称得上是并驾齐驱。按照这一节奏,英特尔准时推出了采用22纳米制造工艺,代号为IvyBridge的新一代处理器——第三代英特尔智能酷睿处理器。随着计算平台的更替,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用产品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从商用办公环境来看,IvyBridge无疑将成为未来两年主流的商用计算平台,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机产品,都将从IvyBridge的诸多新特性中获益。除此以外,在显示、打印以及网络技术方面,都可以看到诸多新应用在逐步被用户采用。为了让您在商用产品采购中有更多的参考,我们在商务专刊中针对计算平台、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云计算、显示设备、打印设备以及网络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希望在您制定采购计划时能够有所帮助。
巩亚萍[7](2009)在《基于机器视觉的彩色印刷品缺陷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把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技术与印刷基本原理相结合,并应用到印刷工业领域中,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印刷品缺陷检测系统。首先,在分析研究色彩管理理论和印刷设备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四面体插值技术实现了对采集的印刷品图像的色彩空间转换。对于四面体插值技术,提出采样点虚拟扩充的方法,获得更大尺寸的三维查找表,提高了空间转换精度;采用距离定位的方法,快速确定包含点的四面体,提高了其转换速度。其次,通过对传统套准误差检测方法的优劣性进行分析,结合彩色印刷品的印刷原理,提出基于图像自身信息的套准误差检测方法。利用单色版图像匹配数据计算出彩色印刷品各色版之间的套印误差,此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运算高速的优点,可快速直观的获得套印误差。而后,讨论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缺陷检测算法,建立了基于逐层缺陷检测算法的印刷品缺陷检测系统,可以给出缺陷的位置、大小等信息。最后以Visual C++6.0为平台,开发出了一套印刷品缺陷检测系统软件,能实时自动检测出印刷过程中的常见缺陷,并能够显示缺陷位置、面积等信息。本文设计的印刷品缺陷检测系统基本满足了实时性要求,系统功能较全,使用方便。
卢小雷,李寒,彭嘉鸣,刘龙郡[8](2008)在《质量和速度并进,鲜鱼与熊掌兼得》文中研究表明虽然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喷墨打印的输出速度已经有了飞速提升,但在很多人眼中,还是把喷墨打印和速度缓慢、廉价联系到一起。毕竟激光打印仍然主宰着办公文档打印。不过,随着喷墨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输出速度越来越快、文档的保存特性也进一步提高,而且由于各种颜色独立的分体式墨盒以及高容量墨水盒的应用,喷墨打印的使用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喷墨打印正在悄悄地扩大着自己的势力范围,正在从简单的应用模式向其它领域延伸。采用喷墨引擎的多功能一体机无疑从喷墨打印技术的发展中受益匪浅,如今的喷墨多功能一体机不但拥有良好的打印效果,同时它们还具备相当高效的输出能力,而这种速度的提升还在继续"蔓延"。更多优秀的喷墨多功能一体机活跃在市场上并不再会令人惊讶,小至个人办公,大至工作组级乃至企业级应用环境,都将会有喷墨多功能一体机的用武之地。
车永华[9](2008)在《数码打样中的色彩管理技术研究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码打样是伴随着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发展起来的,引入了CTP设备后,数字化的制版方式要求必须由传统打样转变为数码打样,从扫描仪到显示器到打印机和最终到印刷机,管理和控制色彩一直是最重要的问题,色彩管理可以为各种设备和平台提供一致的、高质量的色彩再生机制。基于ICC标准的色彩管理现在也已被众多印刷界人士所认知。课题首先介绍了数码打样的基础知识、数码打样中色彩管理流程,色彩相关知识.然后详细介绍色彩分色原理,其中最主要的是黑版的分色算法。打印机校准和基于实验的色彩校准也做了详细说明。对特性文件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实验的特性文件评价方法,包括对特性文件色差评测和对多维查找表不平滑性的评估。课题针对目前的色域匹配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两种新的空间和色彩自适应色域匹配算法,空间和色彩自适应压缩算法SCACOMP,和空间和色彩自适应裁切算法SCACLIP。最后引入一种新的打印机交互性可视化软件3D Color Printer Explorer实现对打印机色彩解释度和色彩颗粒度等特性进行评定。因为对数码打样中色彩管理技术研究的越来越多,技术也很成熟,所以本文着重是在数码打样过程中几种评价和分析方法的提出。
许天亮[10](2008)在《六色打印机彩色特性检测与校正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超四色打印能够有效地扩大打印机的色域空间,提高图象的色彩分辨率和清晰度,因此超四色打印色彩管理成为当前彩色打印领域研究的热点。重点研究了CMYKLcLm六色打印机的彩色特性和色彩校正。首先简述了色彩管理基础知识,提出了超四色打印色彩管理的特点和难点。设计了超四色打印特性样本集,并采用PCL语言实现打印驱动控制,提取了超四色打印机的色域并进行了可视化。在简述现有能用于超四色打印色彩校正的算法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MY主分量的超四色色彩校正算法。
二、打印机彩色特性自动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打印机彩色特性自动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高光谱与深度学习的苹果品质检测方法及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苹果品质无损检测技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基于高光谱的苹果内部品质检测研究现状 |
1.3.2 基于高光谱的苹果损伤检测研究现状 |
1.3.3 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外部品质检测研究现状 |
1.3.4 苹果品质检测与分选装置研究进展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与硬度检测 |
2.1 实验材料 |
2.2 高光谱系统与数据采集 |
2.3 理化指标测定 |
2.4 光谱数据分析与处理 |
2.4.1 光谱数据分析 |
2.4.2 异常值剔除 |
2.4.3 数据集划分 |
2.5 特征波长选取 |
2.5.1 竞争性自适应权重取样法提取特征波长 |
2.5.2 随机蛙跳算法特征波长提取 |
2.6 可溶性固形物与硬度检测模型 |
2.7 内部品质可视化 |
2.8 可溶性固形物与硬度检测软件开发 |
2.8.1 图形化界面系统程序设计 |
2.8.2 软件功能实现 |
2.9 本章小结 |
3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苹果隐性损伤检测 |
3.1 样本制备与光谱采集 |
3.2 光谱分析 |
3.3 主成分分析与波形相似度匹配 |
3.3.1 主成分分析 |
3.3.2 波形相似度匹配 |
3.4 连续投影算法特征波段选取 |
3.5 隐性损伤检测模型 |
3.6 隐性损伤检测软件开发 |
3.7 本章小结 |
4 基于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的苹果外部品质检测 |
4.1 样本制备与图像采集环境搭建 |
4.2 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表面缺陷检测 |
4.2.1 图像采集与扩充 |
4.2.2 YOLOv3算法分析 |
4.2.3 模型训练与测试 |
4.2.4 结果分析 |
4.3 着色度检测 |
4.3.1 常用颜色空间 |
4.3.2 苹果目标彩色图像分割 |
4.3.3 表面着色度计算 |
4.4 果径非接触检测 |
4.5 外部品质检测软件开发 |
4.6 本章小结 |
5 苹果品质检测与分级装置设计 |
5.1 苹果分级标准 |
5.2 总体结构设计 |
5.3 机械结构设计 |
5.4 控制系统设计 |
5.5 光谱与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
5.6 软件设计 |
5.6.1 总体设计要求 |
5.6.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7 在线检测分选装置搭建 |
5.8 实验与分析 |
5.9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2)基于Fiery XF的打印机色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设备校正-打印机基础线性化 |
二、创建打印介质ICC特性文件 |
1.“打印设定”界面 |
2. 创建纸张概览文件 |
3. 打包基本线性化文件和纸张概览文件 |
三、色彩特性文件的应用 |
1. 创建流程前的准备工作 |
2. 创建新的工作流程 |
3. 创建新的输出设备 |
4. 设置色彩管理 |
5. 使用工作流程导入作业 |
四、结语 |
(3)基于FDM的彩色3D打印机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及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3D打印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3D打印机国外发展现状 |
1.3.2 3D打印机国内发展现状 |
1.4 彩色 3D打印技术分析及应用 |
1.4.1 彩色 3D打印技术分析 |
1.4.2 彩色 3D打印机技术应用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1.6 论文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彩色 3D打印机控制系统设计 |
2.1 彩色 3D打印机运动控制机构 |
2.2 彩色 3D打印机挤出机结构设计 |
2.3 彩色 3D打印机硬件总体设计 |
2.4 彩色 3D打印机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彩色 3D打印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Altium Designer电路原理图设计 |
3.2 微控制器模块 |
3.2.1 微控制器芯片选择 |
3.2.2 Atmel Mega2560微控制器 |
3.2.3 微控制器外围电路设计 |
3.3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
3.4 温度控制电路 |
3.5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彩色 3D打印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4.1.1 开发工具介绍 |
4.1.2 编译语言选择 |
4.1.3 Arduino程序结构 |
4.2 控制系统主程序设计 |
4.3 自动换丝程序设计 |
4.3.1 固件 |
4.3.2 算法实现 |
4.4 步进电机驱动程序 |
4.4.1 步进电机PWM脉冲控制 |
4.4.2 步进电机加减速度曲线研究 |
4.4.3 步进电机动力数学模型 |
4.4.4 指数型曲线算法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彩色 3D打印机控制系统检测与调试 |
5.1 实验目的及原理 |
5.2 实验设计 |
5.2.1 PID温度调节测试及结果分析 |
5.2.2 步进电机加减速曲线模拟测试及结果分析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5.4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设计 |
5.5 仿真结结果分析 |
5.6 打印试样样展示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关键技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研究趋势 |
1.4 本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二章 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技术 |
2.1 CIE色度学 |
2.1.1 CIE 1931 RGB色度系统 |
2.1.2 CIE 1931 XYZ色度系统 |
2.1.3 CIE 1976 L~*a~*b~*均匀颜色空间 |
2.2 基于ICC的色彩管理 |
2.2.1 色彩管理的发展历程 |
2.2.2 基于ICC的色彩管理技术框架 |
2.2.3 ICC Profile文件格式 |
2.2.4 ICC CMM |
2.3 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方法 |
2.3.1 模型法 |
2.3.2 多项式回归法 |
2.3.3 多维查找表法 |
2.3.4 人工神经网络法 |
2.4 色域提取与白点匹配 |
2.4.1 色域提取 |
2.4.2 白点匹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最小二乘的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方法 |
3.1 彩色打印机原色校正 |
3.1.1 彩色打印机原色非线性分析 |
3.1.2 彩色打印机原色非线性校正 |
3.2 基于最小二乘的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方法 |
3.2.1 多维查找表的建立 |
3.2.2 黑版生成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3.3.1 实验环境 |
3.3.2 色差评价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彩色打印机色域匹配算法 |
4.1 色域匹配算法 |
4.1.1 色域裁剪法 |
4.1.2 色域压缩法 |
4.2 色域匹配算法评价方法 |
4.2.1 主观评价方法 |
4.2.2 客观评价方法 |
4.2.3 评价图像与环境 |
4.3 基于饱和度的色域匹配算法 |
4.3.1 算法思想 |
4.3.2 实验结果分析 |
4.4 基于图像空间特征的色域压缩算法 |
4.4.1 算法思想 |
4.4.2 实验结果分析 |
4.5 基于图像自适应的色域匹配算法 |
4.5.1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图像分类算法 |
4.5.2 基于图像自适应的色域匹配算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样本集 |
5.1 色彩特性化样本集 |
5.2 基于色差分析的打印机色彩特性化样本集优化方法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5.3.1 精度分析 |
5.3.2 颜色样本集适用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彩色打印机色彩管理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6.1 彩色打印机色彩管理原型系统总体设计 |
6.2 打印机ICC Profile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6.2.1 打印机ICC Profile文件分析 |
6.2.2 打印机ICC Profile文件生成方法 |
6.2.3 打印机ICC Profile文件生成模块实现 |
6.3 打印输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6.3.1 打印输出模块设计 |
6.3.2 打印输出模块实现 |
6.4 评价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6.4.1 评价模块设计 |
6.4.2 评价模块实现 |
6.5 彩色打印机色彩管理原型系统性能分析 |
6.5.1 打印机ICC Profile生成模块性能分析 |
6.5.2 色彩管理模块CMM性能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ANSI IT8.7/4样本集 |
附录2 ECI 2002 CMYK样本集 |
附录3 测试图像 |
附录4 色彩特性化样本集1 |
附录5 色彩特性化样本集2 |
附录6 色彩特性化样本集3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压力仪表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功能需求 |
2.2 性能需求 |
2.3 环境需求 |
2.4 用户需求 |
2.5 数据需求 |
2.6 安全保密需求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图像处理技术与方法 |
3.1 分段线性灰度变换法 |
3.2 图像噪声的分类 |
3.3 降噪技术 |
3.4 滤波算法 |
3.5 图像增强 |
3.6 图像的分割技术 |
3.7 图像点的分割处理 |
3.8 区域增长分割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关键算法研究 |
4.1 基于边缘检测的图像分割 |
4.2 图像灰度化算法 |
4.3 中值滤波去噪 |
4.4 图像二值化 |
4.5 获取指针图像 |
4.6 改进的快速指针读数方法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总体设计 |
5.1 系统概述 |
5.2 系统整体设计结构 |
5.3 系统功能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6.1 设备初始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6.2 图像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6.3 仪表图像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6.4 系统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成果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机器视觉的彩色印刷品缺陷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
1.4 机器视觉及其在印刷品缺陷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
1.4.1 机器视觉技术 |
1.4.2 机器视觉技术在印刷品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色彩空间转换 |
2.1 引言 |
2.2 色彩空间及其管理 |
2.2.1 色彩空间 |
2.2.2 色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3 设备特征文件 |
2.2.4 色彩空间转换方法 |
2.3 印刷品检测系统的色彩管理 |
2.4 彩色印刷品色彩空间的转换 |
2.4.1 四面体插值技术 |
2.4.2 采样点的虚拟扩充 |
2.4.3 实验和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套印误差检测 |
3.1 引言 |
3.2 传统的套准检测方法 |
3.3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彩色印刷品套准误差检测方法 |
3.3.1 图像匹配 |
3.3.2 彩色印刷品套印误差检测 |
3.3.3 套准检测的实验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印刷品缺陷自动检测系统 |
4.1 引言 |
4.2 印刷品缺陷的种类分析 |
4.3 常见印刷品缺陷检测算法 |
4.3.1 模板匹配法 |
4.3.2 逐像素匹配法 |
4.3.3 逐层检测法 |
4.3.4 缺陷检测方案的确定 |
4.4 图像缺陷检测系统的研究 |
4.4.1 基于视觉原理的动态灰度阈值 |
4.4.2 数学形态学算法 |
4.4.3 Blob分析 |
4.4.4 缺陷参数的检测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4.5.1 系统实时性分析 |
4.5.2 检测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印刷品缺陷检测系统的实现和仿真实验 |
5.1 引言 |
5.2 系统开发平台及系统检测指标 |
5.2.1 系统开发平台 |
5.2.2 系统实现的检测指标 |
5.3 印刷品缺陷检测系统流程 |
5.4 仿真实验 |
5.4.1 印刷品图像采集模块 |
5.4.2.印刷品图像缺陷检测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阶段工作总结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二、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 |
三、获奖情况 |
(9)数码打样中的色彩管理技术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码打样的意义 |
1.1.1 与传统打样比的优势 |
1.1.2 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 数码打样分类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数码打样系统与工作流程介绍 |
2.1 数码打样系统构成 |
2.1.1 喷墨打印机 |
2.1.2 数码打样中的色彩管理 |
2.2 色彩基础知识 |
2.2.1 色光加色法 |
2.2.2 色光减色法 |
2.3 色彩空间 |
2.3.1 RGB 颜色模型 |
2.3.2 CMYK 颜色模型 |
2.3.3 CIEXYZ 标准色彩空间(CIEXYZstandard color Spaces) |
2.3.4 Lab 颜色模型 |
第三章 色彩校正 |
3.1 色彩分色 |
3.1.1 传统印刷中黑版分色原理 |
3.1.2 数码打样分色中黑版设置 |
3.2 设备校准 |
3.2.1 数码打印机性能的评估 |
3.3 色彩校准 |
第四章 特性文件 |
4.1 特性文件发展及其原理 |
4.2 色彩特征文件的结构 |
4.3 ICC Profile特性文件的建立 |
4.3.1 印刷色彩特性描述文件的建立 |
4.3.2 打印机ICC Profile 文件建立 |
4.4 特性文件中色域转换方法 |
4.5 基于实验的ICC Profile特性文件的评测 |
第五章 色域匹配 |
5.1 色域映射方法 |
5.1.1 常用几种裁切算法 |
5.2 自适应色域匹配算法 |
5.2.1 自适应色域匹配算法的数学框架 |
5.2.2 提出的空间和色彩自适应算法 |
5.2.3 多比例分解 |
5.2.4 分解为两个波段 |
5.2.5 讨论 |
5.2.6 空间和色彩自适应压缩法(SCACOMP) |
5.2.7 空间和色彩自适应裁切(SCACLIP) |
5.3 打印机特性评价的可视化软件提出 |
5.3.1 色彩解释度 |
5.3.2 色彩颗粒度 |
5.3.3 数据可视化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附录Ⅰ |
附录Ⅱ |
(10)六色打印机彩色特性检测与校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论文工作 |
第二章 色度学理论与实验基础 |
2.1 表色系统 |
2.1.1 表色系统简介 |
2.1.2 孟塞尔表色系统 |
2.1.3 CIE表色系统 |
2.1.4 均匀表色系统 |
2.2 输出设备成色原理 |
2.2.1 加色法混色 |
2.2.2 减色法混色 |
2.3 色度值的测量和计算 |
第三章 超四色打印色彩管理 |
3.1 超四色彩色打印 |
3.1.1 CMYKLcLm六色打印 |
3.1.2 CMYKOG 六色打印 |
3.2 超四色打印色彩管理 |
3.2.1 超四色打印色彩管理框架 |
3.2.2 超四色打印色彩管理流程 |
3.2.3 超四色打印色彩管理研究主要问题 |
第四章 超四色打印机彩色特性检测 |
4.1 超四色样本集生成技术 |
4.2 超四色打印机驱动技术 |
4.2.1 PostScript语言驱动超四色打印机 |
4.2.2 PCL语言驱动超四色打印机 |
4.3 超四色打印机彩色特性可视化技术 |
第五章 超四色色彩校正技术 |
5.1 传统超四色色彩校正方法 |
5.1.1 Neugebauer 方程 |
5.1.2 神经网络 |
5.1.3 模糊逻辑 |
5.2 基于主分量的超四色色彩校正技术 |
5.2.1 建立主次分量映射关系 |
5.2.2 建立颜色查找表 |
5.2.3 显式查找表查找技术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附录 |
四、打印机彩色特性自动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高光谱与深度学习的苹果品质检测方法及装置研究[D]. 高冲.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基于Fiery XF的打印机色彩管理[J]. 洪亮,段珊珊. 广东印刷, 2018(03)
- [3]基于FDM的彩色3D打印机控制系统研究[D]. 李世鹏. 南华大学, 2017(04)
- [4]彩色打印机色彩特性化关键技术研究[D]. 刘菊华. 武汉大学, 2014(06)
- [5]压力仪表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陆雪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6]商务专刊——承前启后,蓄势待发[J]. 《个人电脑》编辑部. 个人电脑, 2012(06)
- [7]基于机器视觉的彩色印刷品缺陷检测系统的研究[D]. 巩亚萍. 山东理工大学, 2009(08)
- [8]质量和速度并进,鲜鱼与熊掌兼得[J]. 卢小雷,李寒,彭嘉鸣,刘龙郡. 个人电脑, 2008(04)
- [9]数码打样中的色彩管理技术研究与分析[D]. 车永华. 江南大学, 2008(03)
- [10]六色打印机彩色特性检测与校正技术研究[D]. 许天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