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的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天勇[1](2021)在《基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对聊城市民办与公办初级中学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轩晨[2](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江苏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郑先常[3](2021)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专项化教学的实施尤为迫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涵仍需明晰、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还需丰富、教学改革理论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专项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为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创新专项化教学效果评测的新手段;最后应用于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指标体系上海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建议,研究发现: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专项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目标、以“运动专项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注重长效性机制的教学评价。2.遴选具有(1)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且具有博导资格的;(2)从事学校体育及相关领域,且具有较高热情的;(3)熟悉或参与到专项化教学改革的;(4)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良好的四种标准的人员,组成13人的征询专家群,对初建的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修正。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了由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品德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一级指标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道德对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1204、0.1032、0.3329、0.3343和0.1092,其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见论文中表5-19。3.依据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初量表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变量的选取、量表的修正、量表的验证几个步骤,研制了包含28个题项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4.参照相关研究对评价对象评价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方法,其中,0.8分以上为高,0.6到0.79分为中,低于0.6分为低。本研究借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得分为0.716,总体处于中等等级。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得分为0.775、体育知识的得分为0.688、运动能力的得分为0.713、运动参与的得分为0.697,体育品德的得分为0.810。(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5个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得分上看专项化教学效果的纵向效果较好;男性学生在5个指标上的得分均好于女性学生,在运动参与上,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5.通过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1)虽然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2)学生的专项运动体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专项运动技能性知识水平不高;(3)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应对措施:(1)多角度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专项化教学效果;(2)默会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知识的获得;(3)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本研究结论,如下:1.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程序规范、方法合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得分符合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初衷,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研制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3.通过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符合当前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项化教学效果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顾茜[4](2021)在《中考体育背景下沭阳县初三体育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沭阳县中考体育概况、项目设置和评分情况以及中考体育背景下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主要从体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学生和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反馈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等八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沭阳县初三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和中考体育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沭阳县14所中学的33名教师、700名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沭河中学、国际学校、修远中学、正德中学、潼阳中学、怀文中学、广宇中学属于县城中学,志远学校、实验中学、高墟中学、湖东中学、桑墟中学、华冲中学、新华中学属于乡镇中学。本调查研究共发放700份学生问卷,回收682份,发放33份教师问卷,全部回收。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并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得出以下结论:1.沭阳县体育中考政策中部分关于必考和选考项目的规定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及促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2.学校对中考体育制度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把经验丰富、能力强的老师配备到初三年级教学,并且体育课占课情况显着减少,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工作得到一定程度加强。3.中考体育制度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大部分学校在实施体育教学计划、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上主要围绕中考体育项目设置,以提高中考体育成绩为主要任务。4.中考体育制度实施后,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但是部分学生对体育中考一些项目的训练热情降低,可能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5.对中考体育背景下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六大主要因子:前提因子、综合因子、教学因子、氛围因子、教师因子和学生因子。这些因子的改善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议:1.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科学设置符合沭阳县教学情况的中考体育项目。2.中考体育考试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加强课余体育锻炼力度,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同时还需要加大师资建设力度。3.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质量。4.进一步完善初中体育教学设置,协调好体育中考、教学、学生兴趣的关系,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保障。5.要提高体育教学中对六个主因子的重视程度,改善六个主因子中的不利因素。
王华健[5](2021)在《新课改视域下的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主要是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视域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现状,期望找出影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研究发现影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五个主要不利因素:(1)学校土地面积有限;(2)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数量不足、陈旧及磨损;(3)体育师资队伍弱化;(4)“轻体育课思想”突出;(5)学校体育课的监管松懈。进而提出推动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五个主要措施:(1)规范体育课;(2)优化体育场地器材的运用;(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4)加强对体育课的监管;(5)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课。最后,本文得出三个结论并提出三个建议。结论:(1)“轻体育课思想”是阻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2)“监管不力”是助长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问题的主要外部因素;(3)体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需要被认真解决。建议:(1)应加快推进体育科目进高考科目之列;(2)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监管工作应做到“一视同仁”;(3)体育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应得到切实解决。
刘旭[6](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的正式颁布,以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正式确立。面对新的课程观念和课程目标,现行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建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了建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等作用,同时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研究完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初步拟定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根据初拟指标体系编制专家咨询问卷。第二,采用德尔菲法,向高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教师以及一线高中体育教师,征求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第三,根据高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各个指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的问卷,向专家征求指标重要性的建议,并采用层次分析软件完成了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形成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第四,对构建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进行实践研究,采用录像观察法,选择四位观察者运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对高中某一节体育课进行了评价。通过本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了4个一级指标即教学设计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课堂环境评价,16个二级指标以及49个三级指标。(2)通过实践可知,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导向和诊断作用。
郭园媛[7](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颁布,使“发展青少年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标志着我国将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教育政策的落实依赖于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作为未来体育教师队伍的后备人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具有“生”和“师”双重身份:作为高校学生,他们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培养对象;作为未来体育教师,他们是核心素养教育政策的施教者。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该专业学生具有将核心素养具体培养要求充分融入教学实践的能力,基于此现实因素,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提升各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素养教育事业输送杰出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促进核心素养相关政策的落实具有深远意义。运用文献法围绕“核心素养”“教学能力”“师范生教学能力”等核心内容进行梳理和研究,了解各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侧重点;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扎根理论与特尔菲法确定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为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辽宁师范大学该专业学生为例,阐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过程,进行实践与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体育品德培养能力,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拓展创新能力4个一级指标;个人特质,德育渗透能力,教学分析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设计能力,课堂交流、表达能力,教学实施及应变能力,评价调控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11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2)在各指标所占权重中,教学实践能力权重最大,其次分别是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体育品德培养能力、拓展创新能力。(3)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的,具有整体性、发展性的特征。(4)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践应用,能够看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可以进行评价,说明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适用性。
张腊[8](2021)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长寿区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文中认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不仅育体,更育人。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和关键能力,亟需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塑造人才的开端,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本文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概念、内涵,结合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理论以及《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构建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并通过指标编制问卷,进一步对长寿区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其主要内容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一级指标;体能发展、体育认知、运动技能、运动参与、体育运动意识与习惯、情绪调控与管理、社会适应能力、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11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2)通过对长寿区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内容的调查分析,得出在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体能的发展、健康知识的运用与掌握和体育精神三方面的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不均衡,整体发展情况较差。(3)教师对体育核心素养的认知水平不高,对学生的培养内容、培养方法、手段等还停留在基本素养阶段,不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建议如下:(1)提升教师体育核心素养,加强师资力量队伍建设;(2)优化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3)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优化体育硬件设施、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家校联合促进体育终身化学习;(4)完善培养方案,健全教师奖励评价机制、加强课程创新设计;(5)丰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课余活动时间,增加活动类型。
廖冰心[9](2021)在《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的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试行),在高中试行体育模块化教学,确立了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教学目标的高中体育学科体系,在上海、北京等地试行两年之后,2020年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这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2020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对于高中体育课的教学将是一个新的研究命题,提高高中体育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学科素养的教学意识与执教能力是研究的核心命题。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根据教育方针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研究也是新世纪优秀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当下,贯彻落实好2020版《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将课标所倡导的核心素养贯穿其中。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以高中篮球课程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围绕尝试性地进行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的研究,具体探讨如何开展基于2020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篮球课教学,以及如何实现标准所要求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下的篮球课教学设计,通过研究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把握2020版《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理念,立足新课程标准精神和理念,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研究也是新世纪优秀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当下,贯彻落实好2020版《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将课标所倡导的核心素养贯穿其中。因此,本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研究中注重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将学科素养全面贯穿到篮球技能教学中,遵循学校体育教学规律,对篮球选项课模块、课时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尝试建构学业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2.篮球课程是2020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中选修内容,本研究将高中篮球全部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模块一和二是基础技术阶段,模块三和四是和提升技术,模块五和六是高阶阶段。鉴于篇幅限制,只进行了高一年级三个模块的教学设计,如在模块一、二中安排移动、反弹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等技术动作以及结合所学技战术介绍有关竞赛规则,在模块三中安排快攻与防守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等攻防技术以及结合所学技战术介绍有关竞赛规则等内容。3.根据课程领域目标进行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和课时教学设计研究。在设计中体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在分目标中按照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品格十个维度进行了教学策略和手段的选择。4.教学设计始终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在健康行为方面,表现为学生乐于参与各种学练活动,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及创作欲等;运动能力方面,表现为掌握篮球学练中的脚步动作、运、传、投、防及战术基础配合的关健,并能较好地完成组合练习;体育品德方面,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体有道德和学习乐趣等。教学重点主要包括篮球文化理念和相关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较好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动作技术要领以及基本战术配合;通过基本技战术的学习能综合运用及在实践中举一反三。5.本研究设计过程遵循体育教学设计程序。模块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背景分析阶段、决策设计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运用传统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学练和同学的帮助找出差异,及时纠正和重建认知结构。在模块设计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建民主、平等与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上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现有的技能认知水平,促进其篮球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具体为提升篮球选项课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组织小型篮球赛,提高篮球技术实际运用能力;制定合理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自主练习。6.为检测教学设计效果,将其在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年级实施,并采用观察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等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发现所研究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度、篮球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在氛围良好的篮球专项课中学习会使得效率更高,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趣味化的比赛或游戏中篮球变得生动有趣。
潘琳娜[10](2021)在《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为哈尔滨市的高中体育教学开辟新的途径。在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过程中,国家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传统体育教学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体育专项化教学凭借专业性以及全面性更容易实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是高等中学在综合考虑学校硬件设施情和体育教师队伍情况下,进而开设专项体育课程,学生在开设的体育课程中选择想要学习的项目。并通过专项化学习,实现提高身体综合素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目的。高中体育专项化的实施可以帮助高中学校建立以及完善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从事体育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的同时,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优质的体育教学。由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因此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技能掌握、身体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能力都较低,此时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掌握1到2项体育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身体基础。在本次研究中综合使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哈尔滨市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的20所高中进行调查,具体调查对象包括20所高中的体育教研组长、40名专项体育教师,同时他们也是本次研究数据的来源,根据不同调查主体的特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回收数据分析得到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在实践中存在将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规范性较差、教学场地不符合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设置体育专项课程、提高体育专项教师的综合能力、增强教学规范性、提高场地利用效率、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帮助哈尔滨市高中学校顺利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的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
2.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
2.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4.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梳理 |
4.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探寻 |
4.3 本章小结 |
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5.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对象、原则和流程 |
5.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
5.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修正与优化 |
5.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
5.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7 本章小结 |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证 |
6.1 量表的研制 |
6.2 预调研及量表修正 |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7.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
7.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分析 |
7.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
7.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
7.5 讨论 |
7.6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局限及展望 |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8.2 研究局限 |
8.3 展望 |
9 致谢 |
10 主要参考文献 |
11 附录 |
12 个人简历 |
(4)中考体育背景下沭阳县初三体育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中考体育 |
2.1.2 体育教学 |
2.2 中考体育状况及其背景下体育教学状况的研究 |
2.2.1 关于中考体育意义的研究 |
2.2.2 中考体育下体育课程实施现状的研究 |
2.2.3 中考体育对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 |
2.2.4 关于中考体育存在问题和改善措施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沭阳县中考体育概况 |
4.2 沭阳县中考体育的项目设置及评分情况调查 |
4.3 中考体育背景下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
4.3.1 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计划实施情况 |
4.3.2 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目标设置情况 |
4.3.3 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情况 |
4.3.4 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形式组织情况 |
4.3.5 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评价采用情况 |
4.3.6 中考体育背景下沭阳县初三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反馈情况 |
4.3.7 中考体育背景下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反馈情况 |
4.4 中考体育背景下影响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的因素分析 |
4.4.1 中考背景下影响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的因子可行度检验 |
4.4.2 中考背景下影响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的公因子确定 |
4.4.3 中考背景下影响沭阳县初三体育教学的公因子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新课改视域下的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 |
1.3.2 关于体育教学目的的研究 |
1.3.3 关于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
1.3.4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
1.3.5 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问卷调查法 |
2.2.2 文献资料法 |
2.2.3 观察法 |
2.2.4 访谈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3.1.1 教学主体 |
3.1.2 场地器材 |
3.1.3 体育课时 |
3.1.4 教学计划 |
3.1.5 教学目的 |
3.1.6 教学内容 |
3.1.7 教学方法 |
3.1.8 教学评价 |
3.2 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的不利影响因素的分析 |
3.2.1 学校土地面积有限 |
3.2.2 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数量不足、陈旧及磨损 |
3.2.3 体育师资队伍弱化 |
3.2.4 “轻体育课思想”突出 |
3.2.5 学校体育课的监管松懈 |
3.3 襄阳市公办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改进措施 |
3.3.1 规范体育课 |
3.3.2 优化体育场地器材的运用 |
3.3.3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
3.3.4 加强对体育课的监管 |
3.3.5 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课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轻体育课思想”是阻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
4.1.2 “监管不力”是助长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问题的主要外部因素 |
4.1.3 体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需要被认真解决 |
4.2 建议 |
4.2.1 应加快推进体育科目进高考科目之列 |
4.2.2 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监管工作应做到“一视同仁” |
4.2.3 体育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应得到切实解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体育教师问卷 |
附录2 学生问卷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观察记录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国外研究现状 |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 |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研究 |
五、国内研究现状 |
(一)核心素养概念的研究现状 |
(二)核心素养的体系内容研究 |
(三)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 |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德尔菲法 |
(三)层次分析法(AHP) |
(四)统计分析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
(三)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
(四)评价指标体系 |
二、理论基础 |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第四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 |
(一)全面性原则 |
(二)科学性原则 |
(三)可操作性原则 |
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完善 |
(一)初拟评价指标体系 |
(二)确定调查对象 |
(三)问卷编制与数据处理说明 |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二)建构判断矩阵 |
(三)一致性检验 |
(四)权重的确定 |
(五)制定评价量表 |
第五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研究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样本 |
三、评价结果整理与分析 |
(一)教学设计评价 |
(二)教师教学评价 |
(三)学生学习评价 |
(四)课堂环境评价 |
(五)结果反馈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意见咨询问卷 |
附 录二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意见咨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三 体育课堂课堂教学评价各个指标两两比较调查表 |
附录四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各级指标判断矩阵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7)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教学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核心素养视域下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4.1 核心素养 |
1.4.2 体育教学能力 |
1.4.3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1.4.4 建构主义理论 |
1.4.5 终身学习理论 |
1.5 研究思路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质性分析法 |
2.2.3 特尔菲法 |
2.2.4 层次分析法 |
2.2.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3.1.1 核心素养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向标 |
3.1.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为评价指标选取提供学科依据 |
3.2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素初选 |
3.2.1 资料收集 |
3.2.2 开放性译码 |
3.2.3 主轴性译码 |
3.2.4 选择性译码 |
3.3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3.3.1 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 |
3.3.2 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 |
3.4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立 |
3.4.1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
3.4.2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 |
3.4.3 各级指标权重分析 |
3.5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释义 |
3.5.1 体育品德培养能力层面的分析 |
3.5.2 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层面的分析 |
3.5.3 教学实践能力层面的分析 |
3.5.4 拓展创新能力层面的分析 |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行性分析 |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归纳 |
4.3 模糊综合评价应用阐述 |
4.3.1 流程简述 |
4.3.2 一级评价 |
4.3.3 二级评价 |
4.3.4 三级评价 |
4.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标签语句 |
附录B 专家问卷调查表(第一轮) |
附录C 专家问卷调查表(第二轮) |
附录D 专家问卷调查表(第三轮) |
附录E 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课后交流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长寿区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
1.1.2 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社会价值的诉求 |
1.1.3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关键能力 |
1.1.4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2 概念界定 |
2.1 核心素养 |
2.2 体育核心素养 |
2.3 学科核心素养 |
2.4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
3 文献综述 |
3.1 国外研究现状 |
3.1.1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3.1.2 体育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3.2.1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3.2.2 小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3.2.3 体育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3.2.4 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现状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问卷调查法 |
4.2.3 数理统计法 |
4.2.4 德尔菲法 |
5 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建构 |
5.1 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建构的意义 |
5.2 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建构依据 |
5.2.1 体育核心素养框架为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指标建构提供重要依据 |
5.2.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建构奠定理论基础 |
5.2.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的建构明确方向 |
5.2.4 指标建构原则为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建构明确了要求 |
5.2.5 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建构提供了依据 |
5.3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评价指标的筛选 |
5.4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评价指标的初步拟定 |
5.4.1 第一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5.4.2 第二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5.4.3 第三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5.5 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评价指标的确立 |
6 长寿区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6.1 长寿区体育教师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分析 |
6.1.1 运动能力培养分析 |
6.1.2 健康行为培养分析 |
6.1.3 体育品德培养分析 |
6.2 长寿区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
6.2.1 教师对体育核心素养认知水平低 |
6.2.2 教师对体育核心素养重视程度不够 |
6.2.3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
6.2.4 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 |
6.2.5 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不契合 |
6.2.6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
6.2.7 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 |
6.3 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
6.3.1 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
6.3.2 优化教学设计 |
6.3.3 营造良好体育环境 |
6.3.4 强化学校政策支持 |
6.3.5 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
6.3.6 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8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件 |
(9)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的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顺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诉求的需要 |
1.1.2 基于2020 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篮球课程设计的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3 2017 年《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准》试行后关于高中课程设计和篮球课程设计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观察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问卷调查法 |
第三章 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 版)下的篮球课教学研究 |
3.1 解读 2020 版《体育与健康标准》,把握课程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
3.1.1 2020 版《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
3.1.2 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解读 |
3.1.3 2020 版《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结构 |
3.2 高中一年级篮球课模块教学内容分析设计 |
3.2.1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课模块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
3.2.2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课教材内容分析 |
3.2.3 高中一年级篮球课模块教学内容分析设计 |
3.3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 |
3.3.1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设计的学情分析 |
3.3.2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目标设计 |
3.3.3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分析 |
3.3.4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设计中教学策略和手段 |
3.3.5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一设计案例 |
3.4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篮球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
3.4.1 篮球选项课模块1 节选1 课时: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双手头上传球动作技术学习 |
3.4.2 篮球选项课模块2 节选1 课时:单双手反弹传球 |
3.4.3 篮球选项课模块3 节选1 课时: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三步上篮) |
3.5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评价 |
3.5.1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评价思路 |
3.5.2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过程性评价操作方式 |
第四章 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下的篮球选项课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
4.1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 |
4.2 高中篮球选项课教学实施过程 |
4.2.1 模块教学实践过程 |
4.2.2 典型教学案例分析 |
4.2.3 教学实践反思与完善 |
4.3 高中篮球选项课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
4.3.1 新课标导向下高中篮球体育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 |
4.3.2 新课标导向下高中篮球体育教学设计的评价案例 |
4.3.3 落实新课程标准(2020)的效果分析 |
4.3.4 高中篮球选项课学生评价制度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反思 |
5.2.1 研究反思 |
5.2.2 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结构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中体育常规教学 |
2.1.2 高中体育选项化教学 |
2.1.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 |
2.2 国外体育专项化研究 |
2.2.1 体育选项化教学研究 |
2.2.2 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
2.2.3 国外体育专项化教学可借鉴的经验 |
2.3 国内体育专项化研究 |
2.3.1 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 |
2.3.2 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重要性的研究 |
2.3.3 体育专项化教学管理实践研究 |
2.3.4 国内体育专项化教学可借鉴的经验 |
2.4 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
2.4.1 必要性分析 |
2.4.2 可能性分析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分析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访谈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开展现状 |
4.1.1 体育专项化课程设置现状 |
4.1.2 体育专项化教学师资队伍现状 |
4.1.3 专项化教学场地现状 |
4.1.4 专项化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
4.2 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取得的成就 |
4.2.1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
4.2.2 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
4.2.3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
4.2.4 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
4.3 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
4.3.1 体育专项课程设置单一 |
4.3.2 体育专项教师师资力量匮乏 |
4.3.3 学生选择项目的规范性不足 |
4.3.4 教学场地不足,发展空间受限 |
4.3.5 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
4.4 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4.4.1 开发特色体育项目,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
4.4.2 优化体育专项教师师资力量 |
4.4.3 提高学生选择项目的规范性 |
4.4.4 扩大教学场地,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
4.4.5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调查问卷--教研组长 |
附录 B 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调查问卷--体育教师 |
附录 C 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访谈提纲 |
个人简介 |
四、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的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对聊城市民办与公办初级中学的对比研究[D]. 王天勇. 山东体育学院, 2021
- [2]基于核心素养的江苏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 刘轩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郑先常.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4]中考体育背景下沭阳县初三体育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D]. 顾茜. 扬州大学, 2021(09)
- [5]新课改视域下的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王华健.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D]. 刘旭.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7]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郭园媛.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长寿区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D]. 张腊.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9]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的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D]. 廖冰心.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10]哈尔滨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 潘琳娜.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