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马百顺[1](2020)在《甘肃省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旨在了解甘肃省普通高校排球队的现状,为高校排球队教练员、管理者以及高校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以甘肃省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报名参赛排球项目12所高校的男女20支甲组球队为研究对象。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进行参赛队伍的基本构成要素,即: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及比赛、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所采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1.结论1.1运动员身高不突出、生源较差,训练年限少,参训动机良好,入队形式丰富。1.2教练员以中青年为主,执教年限较短,学历层次较高,职称偏低,培训次数少。1.3球队有全年系统训练计划。但训练时间较短,心理训练频率较低,训练后恢复手段单一,参加比赛次数少。1.4领导对球队比较关心,经费投入少且来源单一,训练场地数量不足,器械质量一般。2.建议2.1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学习,建立完整的岗位培训机制,提高教练员待遇,建立激励机制,引入高水平教练员。2.2积极开展校内各种排球比赛,建立起校园排球文化季。加强校际间形式多样的排球比赛交流;发挥校、院系体育社团力量,加大排球运动的宣传。2.3学校排球协会加强与校外社会的广泛交流,并且利用学校运动场地等优势,拓宽经费来源渠道。2.4呼吁学校加大训练经费支持,建设体育场馆设施。提高原有场地器材的质量。
乔玉威[2](2018)在《江苏省高职高专女子排球队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江苏省第19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女子排球比赛这一平台与契机开展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现场观摩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女排决赛阶段的1 1支女子队伍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江苏省高职高专女子排球竞技水平处于前列的11支队伍在运动员、教练员、运动队管理、运动训练、竞赛机制五大方面的研究,探明目前江苏省高职高专女子排球队的运行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对江苏省高职高专的竞技排球以及校园排球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研究表明:1.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子排球队队员主要来源于普通中学,88%以上的队员没有排球基础,72%的队员训练年限在两年之内,55%的队员身高集中在165cm-170cm之间,身高超过180cm的队员仅有1.6%。2.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子排球队员主要通过课余和晚上时间进行训练,平均每周训练3到4次,每次约1-2小时,学习与训练存在较大矛盾,各学校对运动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3.参加江苏省第19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女排决赛(以下简称19届)阶段的1 1支队伍,除了前4名有基本的攻防战术体系之外,其余的7支队伍基本上以发垫为主,鲜有传扣组织进攻,赛事等级很高,整体上技战术水平却很低。4.带队参加第19届决赛阶段的11支队伍的教练员全部来自于各师范院校、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年龄主要集中在35岁到45岁之间,学历都是本科以上,中高级职称为主,整体师资水平较好。5.带队参加第19届决赛阶段教练员自身的排球运动经历一般,对排球的技战术认知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教学范畴,近五年参加排球相关培训的较少,平均两年一次都达不到;对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到位,教练员意见较大。6.教练员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存在应付检查的投机心理,训练过程主要依据经验、主观判断,严谨程度不够,随机性较大。运动队在训练时间与运动量的安排方面较为合理。教练员平时承担了大量教学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7.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子排球队训练的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教练员满意程度较高;训练经费的来源主要以学校专项拨款为主,经费标准较低,教练员意见较大,认为不能很好满足训练实际需要。8.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子排球队以学校自行组队为主,占被调查院校的90.91%;教练员基本上是自荐或直接任命,缺乏竞争机制,81.81%的运动队为教练员个人单独带队。运动队管理主要采用教练员负责制,教练员承担事务较多、压力较大。9.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子排球赛事机制非常不健全,除了四年一届的省运会,平时并无赛事,比赛一结束,队伍就进入“休眠”状态,极大的制约了该项目的发展。建议:1.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在招收体育特长生的环节中要加大力度、主动出击、寻求创新。水平较高的运动员首选是进入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在招生环节应该加大省内外考察力度,与一些排球传统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时掌控相关学校运动员的信息资源,重点突破,在升学、就业、学费减免、学分减免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吸引力。2.在教练员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教练员激励机制。在训练津贴、比赛奖金、教学安排、进修培训、评优评先、科研考核、职称晋升等诸多方面多站在教练员的角度,切实可行的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教师主动竞聘排球教练员,同时尝试引入校外资源,聘请高水平教练员指导或直接担任专职教练,从而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3.在训练方面,规范训练竞赛制度,实施过程监控,定期检查总结,从而保证训练质量。教练员科学严谨的制定训练计划并规范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训练过程中,除了技术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重视战术、热身、体能、心理、恢复、营养等诸多环节。4.在运动队管理方面,分管校长和部门领导应该多关注关心运动队的运行,组建运动队管理团队,分工协作、共同管理;及时更新优化训练制度,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信息畅通,及时掌控运动员在训练内外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各职能部门人、物、事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争取合理完善运动队的各项保障。5.完善江苏省高职高专排球竞赛机制,建立规律性、常态化的排球赛事体系,以赛促训、以赛促进。比赛是训练的指挥棒,没有比赛,所有的训练都是徒劳,建议江苏省大体协排球分会以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积极推进赛事改革,至少每1到2年组织一次全省性的高职高专排球赛事,保证队伍的良性更迭。
张帆[3](2017)在《CUVA北方赛区运动队发展现状研究》文中认为学校体育是有计划、目的与组织性的体育教育活动,更是体育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今,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相互融合已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特点,在高校中创办高水平运动队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我国高校自1987年创办高水平运动队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自2006开幕也走过了十余个年头,其标志着我国大学生排球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迅猛发展时期。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275所高校具备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其中59所高校招收排球高水平运动员。虽然我国大力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从侧面拉动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改革做出了一些贡献,从而使得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文化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发展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是一项纷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校排球运动队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部分困难和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排球联赛北方赛区的16支运动队的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目前,北方赛区运动员大部分来自普通中学球队,运动等级多为一级,而更高水平的运动员生源较为匮乏。2.北方赛区运动员在选择考取高水平运动队的动机上,多是通过高水平招生渠道考入理想的大学,而高校的办队目标也仅限于组织训练高水平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为校争光。3.运动员学习能力没有达到真正的大学生的标准,文化课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另外,对于优秀运动员的保研政策实施不足。4.目前北方赛区教练员年龄结构适中,运动水平较高,多从事过系统训练,但文化能力还有一定上升空间,科研能力较弱,教练员的薪金待遇一般,专职化程度低。5.北方赛区运动队,其高校对于运动队的医护投入过于单薄,并且运动员的食宿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与足够的重视。6.北方赛区运动队的办队模式多为独立办队,资金来源多为学校专项拨款,形式单一,资金相对匮乏,运动员的训练补助低。7.高校对于运动队中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注度不高,应加大对教练员外出培训的力度,并给予学生运动员学习上的优良政策与奖励制度。针对以上调查中北方赛区运动队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对CUVA北方赛区高水平排球队提出如下建议: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多形式多角度拓宽招生渠道,大力吸引高层次高水平运动员加入高水平运动队,以提高北方赛区运动队运动员整体水平与技术能力。2.北方赛区运动队需要明确办队目标,确定创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最终目的,运动员也需要端正考取高水平运动队的动机,从根本上端正参训态度。3.加强监管运动员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学生运动员的标准,努力完成大学课业目标,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于课业专项双优运动员的保送研究生激励政策。4.校方应加强对教练员的理论培训,多提供给教练员一些职业培训机会,提升教练员综合实力水平,加强教练员专职程度,同时应适当提高教练员薪金待遇。5.校方应给予运动员良好的住宿与饮食条件,同时加大医疗设施的投入,给予运动员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关注。6.发掘多元化的办队模式以及资金来源渠道,如运动队社会化商业化,拓宽资金渠道,减轻学校资金压力,也为运动队创造更好地训练条件。7.学校应加强对运动队的重视程度,解决运动队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赵华[4](2016)在《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普通组参赛运动队现状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釆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普通组参赛运动队现状进行调查。从运动员和教练员基本情况、运动队训练和参赛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找出当前排球联赛普通组参赛运动队中的问题,为高校普通组排球运动队的开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本研究有一下结论:1.首都高校排球联赛的连续开展,为大学生排球爱好者提供锻炼的平台,增加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数量。普通学生进入校队或排球协会开始排球训练,提高排球技术水平。2.教练员的学历与职称情况相对比较合理。义务教练员带队补充了高校教练员自身配备不足的问题。排球教师兼教练员工作量较大,不能很好的顾及到队伍的训练和参赛,部分学校教练员带队训练专业能力有待加强。3.参赛队伍的训练比较持续,排球队的参赛次数少,学校之间缺少比赛交流。运动员将学习和训练的关系处理良好。运动员有较强愿望继续提高其个人排球运动水平。4.高校排球场地参差不齐,近一半的在室内训练,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缺失不齐全。5.各高校报名经费由学校拨给,各学校在训练和补贴方面给与的支持力度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有关,拨给排球训练队数量较少。6.北京地区每年开展的有普通组运动队参加的高校排球联赛比赛次数为3次,比赛场地是参赛学校免费提供,部分场地设施条件一般。裁判员工作量较大,部分裁判员制裁后期态度不认真。7.赛制不够合理,比赛主要采取三局两胜制,队伍比赛的时长偏短。目前没有高职院校参加比赛。
李李[5](2013)在《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的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试图通过对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现状的分析,在如何进一步发展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竞技水平、完善训练体系和筹措训练经费等方面作了简要的阐述。为促进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安徽省第12届运动会的17支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但培训机会较少,并且多数都是兼职教练,工作任务重。2.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没有建立健全运动员的奖惩制度。不能对学生运动员平时训练情况、比赛成绩、学习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很难激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3.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压力非常大。各高校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监管较松,没有建立严格的学习和训练规章制度,造成运动员的学训矛盾非常突出。4.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不能进行全年的系统训练,训练的时间不能保证。每年的比赛机会太少,各队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高校排球队水平提高的很慢。5.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训练场地和设施相对较好,但在运动员的恢复、营养、运动损伤及防治等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6.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的经费来源单一,主要靠学校行政拨款,并且经费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的发展。高校排球队市场化程度低,没有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
高虹[6](2013)在《浅析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首先概述了我国高校建设高水平排球队的意义,分析了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发展提出对策:加大招生改革力度;提高认识,处理好"学训"矛盾;解决运动员的实际问题,提高其训练积极性;增强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多渠道筹集训练经费;提高排球教练员执教水平。
洪洁[7](2011)在《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现状研究》文中认为1895年美国的威廉·摩根发明了排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不断地向中国渗透而进入中国。1953年我国排球协会的成立促进了排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随着排球运动的开展,排球运动逐渐走进学校,自1987年我国原国家教委批准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这种竞技体育已经溶入到学校教育中,并先后成立了包括排球在内的11个大项的高水平运动队,形成了比较规范化管理的新秩序。目前,我国有四十余所高校拥有竞技排球队,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等等,对推动高校排球运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虽然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由于体制上的种种原因,高校的排球竞技水平始终和专业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与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办高水平运动队时所确定的目标还相距较远。我国普通高校如何培养出既能立足国内,又能走向世界,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竞技体育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训练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训练队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了以下几条结论:1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以专职教练为主,大部分是竞聘上岗;教练员进修培训次数较少,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有一定的执教经验和运动经历,裁判水平较低,学历和职称较低;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一般。2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年轻化,男排运动员训练年限高于女排运动员,他们运动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来源以天津市外和中学为主;在学习方面,文化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但在运动水平上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提高。3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步入高校的动机积极,其目的是自己的长远发展;运动员补助比较少,大部分学校有奖学金,以促进学生训练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运动成绩。4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经费来源单一,学校对球队的资金投入基本上能达到要求,学校对球队非常重视,对优秀运动员学校应给与优惠政策以激发其训练的积极性。5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训练在时间尚有一定的保证,运动员训练比较积极,大部分院校采用全年系统训练,但是在球队缺乏心理训练。6场地设施基本上都能够达到要求,能够保证训练队的正常训练,但是场地设施以及设施的科技含量低。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所得出来的结论,提出以下几条建议:1为教练员提供良好的进修培训环境,合理安排进修培训计划,比如:定期让教练员外出学习,吸取优秀队伍训练的经验以及参加教练员培训班等等,以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2合理解决队员的学训矛盾问题,适当降低队员的考试要求,对训练和文化课程的安排上尽可能的避免互相冲突,使得队员在文化学习上有一定的进步,能够顺利完成学业。3拓展资金来源渠,以便于提高队员和教练员补助,加大奖金力度,提高队员和教练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拓展资金来源改善训练的场地设备,提高其科技含量;拓展资金可以球队与企业或者社会合作,也可以以俱乐部的形式,以增加资金的来源。4训练要手段多样性,全面性,加强队员心理方面的训练。本课题通过对天津市高校排球队运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发展提出策略,并为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主管部门的决策规划,为教练员的训练、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李娟[8](2011)在《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竞技体育的改革,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今后发展竞技体育的趋势走向,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为突破口,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其现状,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策。以望有助于推动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的全面发展,为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提供借鉴。得出结论如下:1、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男、女排,年龄适中,但身高均与国家队存在一定的差距。训练年限较长,运动经历比较丰富。运动生源大部分来自高中,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相吻合。2、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在执教年限、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等方面基本能胜任目前的训练情况。3、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场地器材设施基本能满足日常训练的需要。4、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办学模式单一、参赛次数少、学训矛盾、经费问题,学生生源问题、教练员的科研与业务能力等。影响因素分析:运动员个人因素权重最大,其次是教练员和学校,第三是任课教师与主管部门,最后是社会环境因素。本文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完善大、中、小“一条龙”的训练体系(2)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3)缓解“学训矛盾”完善经济体制(4)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强教练员的队伍建设(5)解决经费不足
刘宇[9](2010)在《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水平发展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竞技体育融入高等院校,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院校在创建高水平排球队的过程中,正在逐步的的探索实践,虽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运动队水平相对较低,队伍的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本人通过对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找出了影响球队水平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对我省乃至全国的普通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的依据。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参加河北省第十五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项目组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省普通高校对建立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目标不明确,没有把创办高水平运动队作为提高高校体育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为我国竞技体育输送高水平人才的目标。2我省大部分普通高校对教练员的任用无激励机制,教练员训练都是采用的兼职形式。3我省普通高校缺乏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自主权,招生办法急待改进。4我省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的学历层次主要以本科为主,执教经历不多,从而导致执教水平偏低。教练员岗位培训机制不健全,对教练员的考核力度不够完善。5我省普通高校对排球队训练的科研资金投入太少,对排球队的课题研究基金不到位,这就导致大部分教练员的科研能力无从发挥。6我省普通高校排球队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化,从而形成场地器材设备等不够改善,难以保证球队正常的系统训练。
李家栋[10](2010)在《我国北方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自1987年我国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后,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得到了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为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做出一定的贡献。由于发展高水平排球运动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困难和问题。因此,本课题以我国北方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对其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北方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我国北方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影响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为我国北方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落实办队目标不理想,目标多元化,办队模式单一,经费投入主要靠学校财政拨款,部分运动队面临经费不足问题严重。2.管理体制不完善,影响了教练员执教的积极性。3.我国北方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一般来自普通高中和业余体校,基础相对较好,教练员业务能力较强。4.“学训矛盾”突出。训练时间短,训练缺乏科学性;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 文献综述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参赛队伍 |
3.2 运动员现状 |
3.2.1 入队途径 |
3.2.2 身高与生源 |
3.2.3 运动等级与参训年限及参赛经历 |
3.2.4 训练动机 |
3.2.5 训练积极性及影响因素 |
3.3 教练员现状 |
3.3.1 年龄与性别 |
3.3.2 学生阶段参加比赛经历 |
3.3.3 裁判等级 |
3.3.4 学历与职称及科研 |
3.3.5 教练员的等级与执教年限及培训 |
3.3.6 教练员英语及计算机水平 |
3.3.7 教练员带队动机 |
3.3.8 队员对教练员工作认可程度 |
3.4 训练及比赛情况 |
3.4.1 训练计划和每周训练次数与时长 |
3.4.2 心理训练情况 |
3.4.3 训练后恢复手段 |
3.4.4 球队每年参加比赛情况 |
3.5 经费与场地情况 |
3.5.1 领导重视程度 |
3.5.2 日常训练经费来源与投入 |
3.5.3 运动员赛前集训补助 |
3.5.4 训练场地及地面材质 |
3.5.5 器材设施状况 |
3.6 制约球队发展因素 |
3.6.1 运动员方面 |
3.6.2 教练员方面 |
3.6.3 学校方面 |
3.6.4 社会方面 |
第4章 甘肃省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对策 |
4.1 弘扬女排精神,推进校园排球文化的发展 |
4.1.1 加大宣传、促进普通高校校园排球精神文化建设 |
4.1.2 加强排球社团管理,组织各级排球赛事。 |
4.2 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 |
4.2.1 科学选材,加强身体、心理素质练习 |
4.2.2 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积极性 |
4.2.3 吸纳新生,增加训练年限 |
4.3 采取多种手段,合理解决学训矛盾 |
4.4 健全教练员培养机制,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
4.4.1 建立起教练员岗位培训机制 |
4.4.2 提升教练员科研水平 |
4.4.3 加强年轻教练员培养,引进高水平教练员 |
4.4.4 强化教练员带队动机,调动教练员带队积极性 |
4.5 广泛筹集资金,扩大经费来源渠道,解决经费不足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 附件 |
(2)江苏省高职高专女子排球队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现场观摩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江苏省高职高专女子排球运动员的现状分析 |
3.1.1 运动员的基本条件(身高、年级) |
3.1.2 运动员来源与训练年限 |
3.1.3 运动员的学训情况 |
3.1.4 运动员的激励机制 |
3.2 江苏省高职高专女子排球队教练员现状分析 |
3.2.1 教练员基本情况(年龄、职称、学历) |
3.2.2 教练员的专职化与专业化情况 |
3.2.3 教练员激励机制情况分析 |
3.3 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子排球队训练现状 |
3.3.1 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
3.3.2 训练时间、周训练次数情况调查 |
3.3.3 对训练各内容环节的重视程度 |
3.3.4 运动员对整体训练效果的反馈情况 |
3.4 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子排球队管理现状分析 |
3.4.1 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子排球队组队与带队模式 |
3.4.2 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子排球队管理模式分析 |
3.4.3 江苏省高职高专女子排球队经费与硬件设施情况 |
3.5 江苏省高职高专女子排球竞赛体制现状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参考文献 |
6 附件 |
致谢 |
(3)CUVA北方赛区运动队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我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 |
2.2 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相关研究 |
2.3 对国内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机制的研究 |
2.4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CUVA北方赛区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现状分析 |
4.1.1.运动员基本情况和运动年限分布情况 |
4.1.2 运动员运动等级与生源来源 |
4.1.3 运动员考取高水平运动队的动机分析 |
4.1.4 运动员裁判能力分析 |
4.1.5 运动员进入高校后就读专业与文化课学习能力分析 |
4.1.6 运动员训练动机与当前运动能力分析 |
4.1.7 运动员毕业后的就业意向分析 |
4.1.8 运动队运动员新旧更替 |
4.1.9 运动员所参加过最高级别赛事统计 |
4.2 CUVA北方赛区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现状分析 |
4.2.1 教练员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分析 |
4.2.2 教练员执教能力与执教年限情况调查 |
4.2.3 教练员运动等级与学历分析 |
4.2.4 教练组配置情况与裁判等级分析 |
4.2.5 教练员在校专职程度、薪金待遇调查 |
4.2.6 教练员科研能力、职称以及工作编制调查 |
4.2.7 教练员训练计划内容安排 |
4.2.8 制约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业务水平的因素 |
4.3 CUVA北方赛区高水平排球队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4.3.1 运动队资金来源与办队模式 |
4.3.2 运动队医护设施配备 |
4.3.3 运动队后勤保障因素分析 |
4.3.4 运动队招生情况调查 |
4.4 CUVA北方赛区高水平排球队管理现状分析 |
4.4.1 对运动员学习情况的现状分析 |
4.4.2 学校对于运动员的学业管理 |
4.4.3 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监督管理 |
4.4.4 学校对于教练员的管理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CUVA北方赛区运动队发展现状调查问卷》运动员问卷 |
附录B 《CUVA北方赛区运动队发展现状调查问卷》教练员问卷 |
附录C 专家教练访谈提纲 |
附录D CUVA北方赛区运动队发展现状研究专家效度评价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普通组参赛运动队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2 国内高校排球队的相关情况研究 |
1.4.3 国外高校排球运动队的相关情况调查研究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地考察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访谈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普通组运动队队员的基本情况 |
3.1.1 运动员的招募方式: |
3.1.2 运动员的年龄和年级 |
3.1.3 运动员的运动经历情况 |
3.1.4 运动员的运动级别和参训年限 |
3.2 教练员的情况分析 |
3.2.1 教练员的年龄分布和执教年限 |
3.2.2 教练员来源和运动经历 |
3.2.3 教练员学历和职称情况 |
3.2.4 教练员培训情况的分析 |
3.2.5 教练员带队能力的情况 |
3.3 运动队训练现状和参赛情况 |
3.3.1 运动队训练计划的制定情况 |
3.3.2 运动队的训练形式和内容 |
3.3.3 运动员训练的次数和时间 |
3.3.4 训练动机 |
3.3.5 运动员的学训情况 |
3.3.6 高校排球联赛普通组运动队的参赛现状情况分析 |
3.3.7 制约运动训练效果的原因分析 |
3.4 运动队的训练保障状况 |
3.4.1 各运动队的训练场地的设施状况 |
3.4.2 运动队训练经费的情况状况 |
3.4.3 学校领导对排球运动队的重视情况 |
3.4.4 运动队管理情况分析 |
3.5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普通组参赛队存在的问题 |
3.5.1 联赛的竞赛制度单一 |
3.5.2 校领导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 |
3.5.3 运动队员自身能力有限 |
3.5.4 教练员配备和学习培训次数不足 |
3.5.5 训练环境、场地器材欠佳 |
3.5.6 训练经费不足 |
3.5.7 联赛的宣传不足 |
4 结论和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5)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选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高校排球队运动员情况研究 |
2.2 高校排球队教练员情况研究 |
2.3 高校排球队比赛及训练情况研究 |
2.4 高校排球队学训矛盾情况研究 |
2.5 高校排球队经费情况研究 |
2.6 高校排球队管理机制情况研究 |
2.7 高校排球开展现状研究 |
2.8 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情况研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3.1 问卷的设计 |
3.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3.2.3.3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2.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教练员现状 |
4.1.1 教练员学历与职称情况 |
4.1.2 教练员执教年限和运动经历情况 |
4.1.3 教练员性别,年龄情况 |
4.1.4 教练员培训和科研情况分析 |
4.1.5 教练员的敬业精神 |
4.2 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运动员情况分析 |
4.2.1 运动员年级结构 |
4.2.2 运动员身高及平均助跑摸高高度情况 |
4.2.3 运动员训练年限及运动员等级 |
4.2.4 运动员训练的动机情况 |
4.2.5 运动员集训期间训练补助情况 |
4.3 球队训练及比赛现状 |
4.3.1 训练场地与器材 |
4.3.2 训练时间情况 |
4.3.3 球队参加比赛情况 |
4.3.4 运动员学训矛盾情况 |
4.4 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经费来源现状 |
4.4.1 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经费来源 |
4.4.2 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资金投入情况 |
4.5 提高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运动水平的对策 |
4.5.1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
4.5.2 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 |
4.5.3 建立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训练及比赛长效机制 |
4.5.4 拓宽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经费来源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1.1 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教练员队伍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 |
5.1.2 教练员执教经验丰富,但排球运动经历匮乏 |
5.1.3 运动员训练年限较短,身体条件较差 |
5.1.4 运动员训练积极性较高但学训矛盾突出,大多数高校没有常年训练机制 |
5.1.5 训练场地、器材很好,但参赛机会较少 |
5.1.6 安徽省高校排球队的经费来源单一,并且明显不足 |
5.2 建议 |
5.2.1 建立健全教练员绩效评价体系,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 |
5.2.2 增加教练员的培训机会,提高教练员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 |
5.2.3 要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并建立常年训练机制 |
5.2.4 合理解决学训问题 |
5.2.5 增加比赛场次 |
5.2.6 形成多途径的经费筹集体制 |
第六章 研究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6)浅析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高校建设高水平排球队的意义 |
三、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建设中的问题 |
1、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
2、招生制度存在弊端 |
3、训练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尚无妥善解决 |
4、对排球队的管理方式不统一 |
5、排球竞赛组织和管理落后 |
6、排球的训练经费短缺 |
7、高水平排球教练员数量不足 |
四、促进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发展的对策 |
1、加大招生改革力度 |
2、提高认识, 处理好“学训”矛盾 |
3、解决运动员的实际问题, 提高其训练积极性 |
4、增强竞赛的组织和管理 |
5、多渠道筹集训练经费 |
6、提高排球教练员执教水平 |
(7)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1 文献综述 |
1.1 对对高校教练员以及教练员队伍建设问题方面 |
1.2 对运动员的选材与管理方面 |
1.3 经费管理和场馆设施方面 |
1.4 对训练、学习和比赛的管理方面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基本情况 |
3.1.1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学历和职称 |
3.1.2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执教年限、裁判级别和运动经历 |
3.1.3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进修和科研情况 |
3.1.4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计算机、外语水平情况调查分析 |
3.1.5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教练员的任教情况 |
3.2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基本情况 |
3.2.1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人数、年龄、身高情况调查分析 |
3.2.2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训练年限 |
3.2.3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生源情况调查 |
3.2.4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学习情况 |
3.2.5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选择高校的原因 |
3.2.6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生活、待遇管理情况调查 |
3.2.7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毕业、就业管理情况 |
3.3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经费情况 |
3.3.1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经费来源 |
3.3.2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资金投入情况 |
3.3.3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经费的使用 |
3.4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训练、管理和比赛情况 |
3.4.1 天津市高校对高水平排球队训练和比赛的重视程度情况 |
3.4.2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动因和意愿情况 |
3.4.3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训练情况 |
3.4.4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身体、技战术、心理训练情况 |
3.5 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训练条件、设施情况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8)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对国外办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经验的借鉴性研究 |
2.2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 |
2.3 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逻辑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上海市运动员人力资源现状 |
4.1.1 运动员的年龄结构 |
4.1.2 运动员的身高状况 |
4.1.3 运动员的训练年限与运动等级 |
4.1.4 运动员生源情况 |
4.1.5 运动员选择高校的原因 |
4.1.6 运动员学习、训练、比赛的现状 |
4.2 教练员人力资源现状 |
4.2.1 教练员执教年限 |
4.2.2 教练员的职称与学历 |
4.2.3 教练员的任教情况 |
4.2.4 教练员培训与科研情况 |
4.3 物质条件现状分析 |
4.3.1 场地器材方面 |
4.3.2 运动员训练补助情况 |
4.4 影响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发展因素的分析 |
4.4.1 运动员个人因素 |
4.4.2 教练员因素 |
4.4.3 任课教师因素 |
4.4.4 学校因素 |
4.4.5 主管部门因素 |
4.4.6 社会环境因素 |
4.5 上海市普通高校办好高水平排球队的对策研究 |
4.5.1 完善大、中、小“一条龙”的训练体系 |
4.5.2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强教练员的队伍建设 |
4.5.3 缓解“学训矛盾” |
4.5.4 多方面筹措资金,解决经费不足,加大科技含量 |
4.5.5 完善竞赛体制,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 |
5 结论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水平发展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关于招生体制及生源方面的论述及研究 |
1.2 关于办队模式方面的论述及研究 |
1.3 关于训练和学习方面的论述及研究 |
1.4 关于教练员队伍建设方面的论述及研究 |
1.5 关于经费和场馆方面的论述及研究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开展现状 |
3.1.1 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基本情况 |
3.1.2 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基本情况 |
3.1.3 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情况 |
3.1.4 河北省普通高校训练经费情况 |
3.1.5 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场地设施情况 |
3.2 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 |
3.2.1 经济与市场因素 |
3.2.2 管理与体制因素 |
3.2.3 提高与普及因素 |
3.2.4 相关因素 |
3.3 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开展对策 |
3.3.1 借鉴成功经验,全力推进我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
3.3.2 多元化发展解决高校竞技排球队的资金问题 |
3.3.3 对高校竞技排球队的招生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 |
3.3.4 培养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 |
3.3.5 学训结合,健全制度,增加竞赛机会 |
3.3.6 加强与体育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发挥高校人才的科研优势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10)我国北方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关于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研究 |
1.2 关于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学习情况的研究 |
1.3 关于高水平排球队训练情况的研究 |
1.4 关于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与运动员情况的研究 |
1.5 关于高水平排球队竞技能力的研究 |
1.6 关于高水平排球队比赛的研究 |
1.7 关于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情况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和目标定位 |
3.1.1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
3.1.2 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定位 |
3.2 运动队基本情况调查 |
3.2.1 经费情况 |
3.2.2 训练津贴的调查 |
3.2.3 场地设施情况 |
3.2.4 医务监护情况 |
3.2.5 管理情况 |
3.3 教练员情况 |
3.3.1 高校排球教练员的年龄和性别情况 |
3.3.2 教练员职称和学历情况 |
3.3.3 教练员执教年限和与运动运动等级情况 |
3.3.4 教练员科研情况 |
3.3.5 教练员专职化程度 |
3.3.6 教练员参加培训情况 |
3.3.7 教练员执教态度 |
3.3.8 教练员对训练计划的制定 |
3.3.9 训练时间的调查 |
3.3.10 教练员视角中运动员就业情况 |
3.4 运动员情况 |
3.4.1 运动员年龄结构情况 |
3.4.2 运动员身体条件情况 |
3.4.3 运动员来源情况 |
3.4.4 参加最高水平的比赛情况 |
3.4.5 参加训练的年限和运动能力 |
3.4.6 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动机 |
3.4.7 参加训练比赛的态度 |
3.4.8 对训练效果的评价 |
3.4.9 运动员学习时间和授课方式的调查分析 |
3.4.10 文化课成绩情况 |
3.4.11 学习态度和完成作业情况 |
3.4.12 影响运动员学习的因素 |
3.4.13 高水平运动员对就业前景的预判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对策研究[D]. 马百顺.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2]江苏省高职高专女子排球队现状调查与分析[D]. 乔玉威. 苏州大学, 2018(04)
- [3]CUVA北方赛区运动队发展现状研究[D]. 张帆. 河南大学, 2017(06)
- [4]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普通组参赛运动队现状研究[D]. 赵华. 首都体育学院, 2016(01)
- [5]安徽省本科高校女子排球队的发展研究[D]. 李李. 安徽工程大学, 2013(06)
- [6]浅析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建设[J]. 高虹. 新西部(理论版), 2013(Z1)
- [7]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现状研究[D]. 洪洁. 河北师范大学, 2011(06)
- [8]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李娟.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1)
- [9]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水平发展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D]. 刘宇. 河北师范大学, 2010(03)
- [10]我国北方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分析[D]. 李家栋. 河北师范大学,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