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季饲养肉仔鸡温度控制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杨征烽,仲向前,郁钧,杨海明[1](2020)在《白羽肉鸡饲养管理的环境调控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集约化养殖技术不断发展,白羽肉鸡饲养不断规模化。虽然白羽肉鸡饲养方式有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但环境控制问题大致相同,合理选用养殖方式,控制鸡舍内环境,可促进鸡群正常生长。本文综述白羽肉鸡不同饲养方式(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及鸡舍内环境(光照、温度、通风和有害气体等)控制方法,旨在为实际生产中白羽肉鸡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谢守前[2](2018)在《饲养密度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饲养密度是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及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鸡的活动空间范围,间接影响着鸡舍的空气环境质量和蛋鸡生产性能。为探索饲养密度对商品蛋鸡育雏、育成以及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行为学、羽毛评价等方面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饲养密度对层叠笼养商品蛋鸡育雏、育成和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三部分,试验Ⅰ研究了饲养密度对育雏、育成舍商品蛋鸡生长发育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Ⅱ研究了饲养密度对产蛋舍育成后期蛋鸡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Ⅲ研究了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行为学以及羽毛评价等方面的影响。试验Ⅰ:选择体重相近的14日龄海兰褐壳商品蛋鸡1650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3组(A、B和C组),每组5个重复。A、B和C组3-6周龄每只鸡所占笼底面积分别为260 cm2、284 cm2和312 cm2,7-9周龄分别为312 cm2、347 cm2和390 cm2。试验周期为7周。结果表明,随饲养密度的增加,体重呈逐渐降低趋势。3-5、7-8周龄A组鸡群体重显着低于B、C两组(P<0.05),A组第9周龄体重、胫长均显着低于C组(P<0.05)。B组血清T-AOC、SOD、GSH-Px和ALP含量均显着高于A、C两组(P<0.05),而MDA含量则显着低于A、C两组(PP<0.05)。A组血清T3含量显着低于B、C两组(P<0.05)。B组血清T4含量均显着高于A、C两组(P<0.05)。B组第6周龄CORT含量显着高于A组(P<0.05)。试验Ⅱ:选择体重相近的13周龄海兰褐壳商品蛋鸡1050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A、B、C和D组),每组5个重复。A、B、C和D组每只海兰褐壳蛋鸡所占笼底面积分别为420 cm2、458 cm2、504 cm2和560 cm2。试验周期为6周。结果表明: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试验鸡群体重、胫长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D组均匀度在15-17周龄高于其他3组。C组血清T-AOC、SOD和ALP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而MDA含量则显着低于其他3组(P<0.05)。A组血清GSH-Px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A、B组血清中T3、T4含量显着高于D组。试验Ⅲ:选择体重相近、羽毛覆盖率基本一致的60周龄罗曼粉壳商品蛋鸡600只,随机分为3组(A、B和C组),A、B和C组每只鸡所占笼底面积分别为450 cm2、540 cm2、675 cm2,正式期为8周。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周期中,随着蛋鸡的饲养密度降低,蛋鸡的平均日耗料量增加,料蛋比和破蛋率下降。鸡蛋的蛋壳色泽随着饲养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对血清生化指标MDA、TG、ALT等的含量无显着性影响(P>0.05)。A组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的概率略高于B、C两组。蛋鸡的行为学方面,64周龄末时,A、B两组蛋鸡的同时采食鸡只数显着高于C组(P<0.05)。B、C两组的采食次数和争斗次数均显着低于A组(P<0.05)。蛋鸡的羽毛福利评价方面,C组中背部的羽毛评价分值显着高于A、B两组(P<0.05)。C组中翅膀、胸部以及腹部羽毛的评价分值显着高于A组(P<0.05)。本试验得出如下结论:(I)海兰褐壳商品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3-6周龄饲养密度284 cm2/只、7-9周龄饲养密度347 cm2/只时,可显着提高蛋鸡体重、胫长以及抗氧化抗应激能力,较好的提高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体质状况,满足蛋鸡培育要求。(Ⅱ)海兰褐壳商品蛋鸡13-18周龄饲养密度为504 cm2/只时有利于促进鸡群的生长发育以及抗氧化能力,符合蛋鸡的健康养殖。(Ⅲ)罗曼粉壳产蛋后期蛋鸡61-66周龄不同饲养密度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无显着性影响(P>0.05);67-68周龄时,饲养密度为675 cm2/只可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性能,满足蛋鸡生产标准。低密度组利于蛋鸡的行为学表达以及降低羽毛损伤,符合蛋鸡的健康福利养殖。
李会奇[3](2018)在《肉仔鸡饲养环境的控制方法分析》文中提出针对肉仔鸡饲养相关问题,侧重环境的控制,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为了保证肉仔鸡存活率,需要做好饲养环境的有效控制,进而减少死亡率,保证饲养效益。现结合实践经验,总结环境控制方法。
杨霞[4](2017)在《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生产性能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发酵床养鸭,实现了鸭粪便零排放,提高了肉鸭自然免疫力水平,净化了鸭舍空气质量,促进了鸭的生长发育。同时,在解决养殖场粪便污染带来的环境压力,维护生态环境,提高肉鸭养殖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效果也较为显着。该试验旨在研究比较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水泥地面养殖肉鸭,在养殖舍环境、肉鸭生产性能及其免疫力水平的高低的有无显着改观。通过对比不同模式下鸭舍氨气浓度,温度,肉鸭血清IgG浓度,法氏囊、胸腺以及脾脏等脏器指数的差异,表明发酵床养殖模式能有效净化鸭舍空气质量,增强肉鸭免疫力水平,促进肉鸭生长发育,是较为理想的畜禽养殖模式,可以在肉鸭养殖中采用发酵床模式,并积极推广应用。由于鸭的免疫力水平提升后,鸭群患病几率降低,故畜禽兽药的使用也相应的减少。试验选择1日龄大小无明显差异的健康樱桃谷肉鸭1200羽,公母各半,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混养,即试验组(发酵床饲养模式)与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式),每组设3个重复采用随机分配法,各600只,发酵床养殖模式组600羽(3个重复各200羽);传统养殖模式组600羽(3个重复各200羽),饲养试验周期是6周。对照组的粪便处理按照鸭场原有方式进行。饮水是使用自来水,每天提供23小时光照,采用自然通风换气,并执行常规免疫程序,养殖场鸭舍外常规消毒。结果表明:试验一、两种不同饲养模式下对肉鸭生长环境的影响1、育雏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每日平均温度差异不显着(P>0.05);生长期间,两种模式组每日平均温度差异显着(P<0.05);育肥期,两种模式组每日平均温度差异也显着(P<0.05)。除育雏期外,其他两个时期发酵床养殖模式舍内温度均比传统养殖模式高45℃。2、育雏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日均氨气浓度含量差异显着(P<0.05);生长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比传统养殖模式组日均氨气浓度含量降低62.9%(P<0.01);育肥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比传统养殖模式组日均氨气浓度含量降低65.9%(P<0.01)。3、整个试验期内,肉鸭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差异极显着(P<0.01),发酵床模式组的发病率较传统模式组降低了2倍左右。同时,因患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死亡率差异也极显着(P<0.01),发酵床养殖模式死亡率较传统养殖模式死亡率的降低了接近3倍。整个养殖过程中肉鸭死亡率差异显着(P<0.05),发酵床养殖模式的死亡率降低了1.5倍。试验二、两种不同饲养模式下对肉鸭免疫功能的影响1、生长期,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发酵床养殖模式组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着提高,较传统养殖模式组提升了近2倍;育肥期,两种模式组差异极显着(P<0.01),发酵床养殖模式养殖的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提高超过1.5倍。2、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较,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鸭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胸腺指数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在两种模式下肉鸭的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胸腺指数均随日龄变大而有所降低;除在21日龄时,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肉鸭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外,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脏器指数表现为差异极显着或显着;试验三、两种不同饲养模式下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组相比,出栏体重两者间无较大差异,发酵床养殖模式平均每只出栏体重略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整个养殖过程中肉鸭死亡率差异显着(P<0.05),发酵床养殖模式的死亡率较传统养殖模式的死亡率降低了1.5倍;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鸭的采食量低于传统养殖模式18g/d,料重比也比传统养殖模式低0.26。试验表明:发酵床养殖模式,能有效改善鸭的生活环境,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从而增强鸭群免疫力水平,对解决肉鸭养殖过程中粪污污染问题,环节环保压力,维护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效果显着。
盖长青[5](2014)在《肉仔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文中提出肉鸡饲养周期短、见效快,成为养殖户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目前肉仔鸡从出壳饲养,一般需4956d就可达到上市体重。用两周时间打扫、清洗、空舍。这样基本上10周可养一批肉鸡,一栋鸡舍每年至少可周转5批。与此同时肉仔鸡的料肉比是所有肉用畜禽中最低的,一般为1.9:12.0:1饲养管理就是根据肉鸡的生长规律,科学地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有利的条件,保证肉鸡快速健康生长,努力提高肉鸡生产效益。最大可能发挥肉仔鸡的遗传潜力必须要选择优良品种;饲喂优质饲料;提供良好的环境;搞
张武提[6](2014)在《大棚饲养肉鸡温度控制要点》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利用塑料大棚饲养肉鸡的方式越来越盛行,其原因是鸡舍固定资产投资少、见效快,且冬季能充分利用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有利于棚内温度控制,能为肉鸡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但随着季节的不同,养殖棚内的温度控制也有不同。一、春、秋季棚内温度控制利用大棚饲养肉鸡最好的季节是春、秋两季,因为此时外界平均气温在1025℃,相对湿度在60%70%,棚内温度相对最易调控。一般通过调节薄膜的敞闭程度、方位和时间,就能将棚内温度控制在1823℃,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为肉鸡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张武提[7](2012)在《大棚饲养肉鸡温度控制的要点》文中认为近年来,塑料大棚饲养肉鸡越来越盛行,其原因是鸡舍固定资产投资少、见效快,且冬季能充分利用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利于棚内温度的控制,能为肉鸡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但随
李奎,刘春雨[8](2008)在《冬季肉鸡饲养诀窍八法》文中指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肉鸡容易发生疾病,直接会导致肉鸡的养殖效益不好。而肉鸡生产的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冬季饲养肉鸡,掌握肉鸡的饲养管理环节非常重要,只有将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实做细,养殖效益才能提高。
刘春雨,宋庆利,李志彬,刘刚,王艳芳[9](2008)在《冬季肉鸡饲养诀窍八法》文中认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肉鸡容易发生疾病,直接会导致肉鸡的养殖效益不好。而肉鸡生产的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冬季饲养肉鸡,掌握肉鸡的饲养管理环节非常重要,只有将各个环节的工作做透做细,养殖效益才能提高。
石建昌,杨顺明[10](2007)在《大棚养肉仔鸡技术》文中指出介绍了利用塑料大棚饲养肉仔鸡的主要技术。
二、冬季饲养肉仔鸡温度控制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季饲养肉仔鸡温度控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白羽肉鸡饲养管理的环境调控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饲养模式 |
1.1 地面平养 |
1.2 网上平养 |
1.3 笼养 |
1.4 饲养模式比较 |
2 环境控制 |
2.1 光照控制 |
2.1.1 光照时间 |
2.1.2 光照度 |
2.1.3 光照色度 |
2.1.4 光照方法 |
2.2 温度控制 |
2.2.1 夏季温度控制 |
2.2.2 冬季温度控制 |
2.3 通风控制 |
2.3.1 夏季通风与降温技术 |
2.3.2 冬季通风与保温技术 |
2.4 有害气体控制 |
3 结论 |
(2)饲养密度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蛋鸡研究状况 |
1.1.1 我国蛋鸡发展现状与趋势 |
1.1.2 国外蛋鸡发展现状与趋势 |
1.2 国内外蛋鸡笼养模式的探索 |
1.2.1 蛋鸡笼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
1.2.2 笼养模式下蛋鸡的饲养标准 |
1.2.3 笼养模式下蛋鸡福利的研究 |
1.3 笼养蛋鸡的饲养管理 |
1.3.1 温度 |
1.3.2 湿度 |
1.3.3 光照 |
1.4 饲养密度对笼养蛋鸡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4.1 饲养密度对育雏期蛋鸡的影响 |
1.4.2 饲养密度对育成期蛋鸡的影响 |
1.4.3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及福利影响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饲养管理 |
2.2.3 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 |
2.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2.5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6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体重和胫长的影响 |
2.3.2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耗料的影响 |
2.3.3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 |
2.4.2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饲养密度对育成后期蛋鸡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设计 |
3.2.2 饲养管理 |
3.2.3 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 |
3.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2.5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6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饲养密度对育成后期蛋鸡体重、均匀度以及胫长的影响 |
3.3.2 饲养密度对育成后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饲养密度对育成后期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饲养密度对育成后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结构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设计 |
4.2.2 饲养管理 |
4.2.3 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 |
4.2.4 测定指标、材料和方法 |
4.2.5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2.6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后期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
4.3.2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后期蛋鸡饲料利用性能的影响 |
4.3.3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后期蛋鸡抗体滴度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4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后期蛋鸡脾脏、心脏、腹脂以及肝脏结构的影响 |
4.3.5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行为学和羽毛状况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后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4.2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饲料利用性能的影响 |
4.4.3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
4.4.4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内脏指数及肝脏结构的影响 |
4.4.5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福利状况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应用价值与前景分析 |
5.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实践研究成果 |
致谢 |
(3)肉仔鸡饲养环境的控制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鸡舍消毒程序 |
2 肉仔鸡饲养环境控制要点 |
2.1 温度 |
2.2 湿度 |
2.3 通风换气 |
2.4 饲养密度 |
3 优化肉仔鸡饲养环境的建议 |
3.1 建设智慧化鸡舍 |
3.2 强化饲养管理 |
4 结语 |
(4)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生产性能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畜禽粪污污染的危害 |
1.1.1 畜禽粪污污染现状 |
1.1.2 畜禽粪污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危害 |
1.1.3 粪污污染对养殖环境及动物机体免疫力的危害 |
1.2 畜禽粪污常规处理方法 |
1.2.1 能源化处理 |
1.2.2 制作有机肥 |
1.2.3 制成非常规饲料 |
1.2.4 蚯蚓养殖综合利用 |
1.3 发酵床养鸭模式简介 |
1.3.1 发酵床养殖模式概念 |
1.3.2 发酵床制作 |
1.3.3 微生态制剂 |
1.3.4 发酵床养殖模式技术优势 |
1.3.5 发酵床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 |
1.4 发酵床肉鸭养殖技术要点 |
1.4.1 场址选择 |
1.4.2 肉鸭圈舍建造 |
1.4.3 防潮防水 |
1.4.4 发酵床制作 |
1.4.5 发酵床的维护 |
1.4.6 育雏期管理 |
1.4.7 育肥过渡期饲养管理要点 |
1.4.8 育肥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
1.4.9 注意事项 |
1.4.10 免疫工作 |
1.5 本研究意义及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关键问题、创新点以及有待改进之处 |
1.5.1 研究意义及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5.3 创新点 |
1.5.4 有待改进之处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及饲养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检测指标 |
2.4.1 鸭舍环境的测定方法 |
2.4.2 生长性能测定方法 |
2.4.3 免疫性能的测定方法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发酵床养殖对圈舍环境的影响 |
3.1.1 发酵床养殖对温度的影响 |
3.1.2 发酵床养鸭对氨气浓度的影响 |
3.1.3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
3.2 发酵床养殖对肉鸭免疫性能的影响 |
3.2.1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浓度的测定 |
3.2.2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免疫器官指数影响的测定 |
3.3 发酵床养殖对肉鸭成活率、出栏体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
4.2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免疫性能的影响 |
4.2.1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浓度 |
4.2.2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
4.3 发酵床养殖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作者简历 |
(5)肉仔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进育雏 |
2 饲料和药物的准备 |
3 人员安排 |
4 鸡舍预温 |
5 适时的开食、饮水 |
6 温度控制 |
7 湿度调节 |
8 通风换气 |
9 光照强度 |
1 0 适时扩群 |
1 1 观察鸡群 |
(6)大棚饲养肉鸡温度控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春、秋季棚内温度控制 |
二、夏季棚内温度控制 |
三、冬季棚内温度控制 |
四、育雏期的棚内温度控制 |
(7)大棚饲养肉鸡温度控制的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棚饲养肉鸡最好的季节是春、秋两季 |
2 肉鸡饲养管理难度最大的时期是夏季 |
3 寒冷的冬季是肉鸡饲养管理难度较大的时期 |
4 肉仔鸡温度控制的好坏,是大棚饲养肉鸡成败的关键 |
(8)冬季肉鸡饲养诀窍八法(论文提纲范文)
诀窍一:提高舍温 |
诀窍二:适当通风 |
诀窍三:防止氨气蓄积 |
诀窍四:适宜的湿度 |
诀窍五:适宜的密度 |
诀窍六:科学饲养管理 |
1管好新进雏 |
2地面要干燥 |
3垫料要松软 |
4饲料营养要全价 |
诀窍七:防止疾病传播 |
诀窍八:鸡场要严格卫生管理 |
(9)冬季肉鸡饲养诀窍八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舍温 |
2 适当通风 |
3 防止氨气蓄积 |
4 适宜的湿度 |
5 适宜的密度 |
6 科学饲养管理 |
6.1 管好新进雏 |
6.2 地面要干燥 |
6.3 垫料要松软 |
6.4 饲料营养要全价 |
7 防止疾病传播 |
8 鸡场要严格卫生管理 |
四、冬季饲养肉仔鸡温度控制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白羽肉鸡饲养管理的环境调控研究综述[J]. 杨征烽,仲向前,郁钧,杨海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3)
- [2]饲养密度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 谢守前. 安徽科技学院, 2018(05)
- [3]肉仔鸡饲养环境的控制方法分析[J]. 李会奇.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04)
- [4]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生产性能的对比研究[D]. 杨霞.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5]肉仔鸡的饲养管理要点[J]. 盖长青. 中国畜禽种业, 2014(11)
- [6]大棚饲养肉鸡温度控制要点[J]. 张武提. 乡村科技, 2014(19)
- [7]大棚饲养肉鸡温度控制的要点[J]. 张武提. 四川畜牧兽医, 2012(04)
- [8]冬季肉鸡饲养诀窍八法[J]. 李奎,刘春雨. 中国畜禽种业, 2008(24)
- [9]冬季肉鸡饲养诀窍八法[J]. 刘春雨,宋庆利,李志彬,刘刚,王艳芳. 吉林畜牧兽医, 2008(02)
- [10]大棚养肉仔鸡技术[J]. 石建昌,杨顺明. 农技服务,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