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因素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研究

心身因素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研究

一、心身因素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长安[1](2017)在《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调肝理肺法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哮喘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应激在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既往研究显示,情志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失衡,HPA轴是其主要调节途径之一。心理应激条件下,哮喘气道炎症明显增强,对激素反应性下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功能下调,激素敏感性下降有关。本研究模拟临床情志致病特点,建立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通过相关指标检测,揭示心理应激哮喘大鼠HPA轴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并通过哮喘宁颗粒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进行干预,观察模型大鼠宏观表征、行为学以及血清、灌洗液、肺组织相关指标变化,探索调肝理肺法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HPA轴及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阐明调肝理肺法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环节。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应激组、哮喘组、应激哮喘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并模拟临床情志致病特点,采用卵蛋白混合致敏联合束缚制动的方法,建立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从宏观表征、行为学、肺通气功能等客观指标进行模型评价;并通过检测血清、灌洗液内CRH、ACTH、CORT水平,肺组织GR表达及气道炎症因子含量,深入研究模型大鼠HPA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并用哮喘宁颗粒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进行干预,与其余各组相比较,观察血清及BALF、肺组织中相关指标浓度、阳性细胞表达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研究调肝理肺法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HPA轴功能及免疫炎症失衡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1)采用OVA混合致敏联合束缚制动成功建立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结果显示应激哮喘组大鼠表现为兴趣减退、毛发晦暗无光泽、便溏、饮食量减少、体重增加缓慢;激发过程中有抓咬口鼻、体腹部皮肤,呛咳、喷嚏及喉中哮鸣音等表现。与正常组相比较,应激哮喘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明显下降(P<0.05,P<0.01);蔗糖水偏好程度、悬吊实验挣扎次数下降(P<0.01);悬吊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肺通气功能 PEF、FEF25-75%、FEV0.3/FVC 下降(P<0.05,P<0.01,P<0.01),气道阻力Ri、Re明显升高(P<0.05,P<0.01);静脉血嗜酸粒细胞升高(P<0.01);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与应激组或哮喘组相比,应激性哮喘组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指标均明显恶化。2)与正常组比较,应激哮喘组大鼠血清、BALF内CRH、ACTH、CORT及IgE、IL-4、IL-17含量明显增高(P<0.01),IFN-γ含量明显下降(P<0.01)。肺组织中GR阳性表达及含量明显下降(P<0.01);而IL-4、IL-17阳性细胞表达及含量增高明显(P<0.01);IFN-γ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低(P<0.01),而肺组织IFN-γ含量轻度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应激组或哮喘组相比,应激性哮喘组的HPA轴及气道炎症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加重。相关性研究显示,CORT与IL-4、IL-17、IgE呈正相关,与IFN-y呈负相关;而肺组织中GR水平与之相反,即与IFN-y含量呈正相关,而与IL-4、IL-17等呈负相关。而CORT含量与心理应激哮喘大鼠行为学指标相关性研究发现,CORT含量与糖水消耗量、糖水比例等呈负相关,而肺组织GR含量与糖水消耗量、糖水比例、翻动次数及水平垂直运动呈正相关;但与静止时间呈负相关,相关性较弱。3)哮喘宁颗粒治疗后,中药组大鼠前期活动减少,反应迟缓,毛发晦暗,后期情绪改善,较为活跃,饮食量增加,对周围事物兴趣增高;激发过程中呼吸频率增快,腹肌收缩加深、加快,时有搔抓头面、体腹部毛发。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大鼠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增加(P<0.01);蔗糖水偏好程度、悬吊实验挣扎次数明显增高(P<0.01,P<0.01);悬吊实验不动时间明显降低(P<0.01);肺通气功能中药组大鼠PEF、FEF25-75%、FEV0.3/FVC轻度增高;而Ri、Re减低,差异有显着统计意义(P<0.01);静脉血嗜酸粒细胞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中药组大鼠血清、BALF内CRH、ACTH、CORT含量较应激哮喘组明显下降(P<0.01),而肺组织GR阳性表达明显增高(P<0.01),其含量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BALF及支气管肺组织IL-4、IL-17含量及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下降(P<0.01);肺组织IFN-γ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含量略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CORT含量与IFN-γ呈负相关,而与IgE、IL-4、IL-17等炎症指标呈正相关;而肺组织GR含量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L-4、IL-17等炎症指标呈负相关。而CORT含量与大鼠行为学相关性研究发现,CORT含量与糖水消耗量、糖水比例、翻动次数及垂直运动次数呈负相关;而与静止时间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较弱,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采用OVA混合致敏联合束缚制动成功建立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符合支气管哮喘肝失疏泄、肝肺失和证候学特征。2)心理应激通过诱导哮喘HPA轴功能失调,GR表达下调,降低CORT抗炎作用;诱导Th2、Th17免疫偏移,抑制Th1炎症反应,引起Th1/Th2免疫失衡、气道免疫炎症增强,从而促进哮喘发生、发展。3)调肝理肺法可显着改善哮喘心理应激哮喘大鼠焦虑、抑郁程度;同时降低心理应激哮喘大鼠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HPA轴相关指标,增加肺组织GR表达,调节Th细胞平衡,降低气道炎症;提示调肝理肺法可能通过调控HPA轴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从而实现对心理应激哮喘的治疗作用。

王亮[2](2017)在《哮喘儿童教养方式和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的推崇,心理层面的健康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心理对健康的影响得到了不少人的重视和研究。为满足民众需求,国家也将医疗卫生事业的工作重心转向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传播中医文化养生思想,"上医治未病"、"形神合一"的思想也越来越为大家熟知。哮喘作为儿童期多发的一种心身疾病,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防控制与心理社会性因素密切相关。但在临床实践中,多仅以生物-医学模式加以治疗,而忽略家庭教养方式、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等心理社会因素对患儿病情的影响。为此本研究探讨哮喘儿童家长教养方式与行为问题的联系,找出心理观察指标,为哮喘病情的控制和转归提供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本研究运用儿童问题行为量表(CBCL)和杨丽珠教授编制的家长教养方式问卷对424名健康和哮喘儿童进行取样研究,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经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绘制ROC曲线得出:1.儿童的性别、年龄和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问题行为影响显着,儿童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对家长的教养方式影响显着。2.健康组儿童和哮喘组儿童的家长教养方式均对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教养方式中的民主维度负向预测问题行为,溺爱、放任、专制和不一致维度正向预测问题行为。3.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的教养方式在溺爱、放任、不一致维度有统计学的差异,在问题行为的注意力、社交、攻击、违纪维度上均显现出统计学差异。聚类分析也发现两组存在直观差异。4.问题行为的注意力维度和教养方式中的溺爱、专制维度对哮喘控制水平的预测作用良好。本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儿童的年龄、母亲文化水平等因素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行为问题的人口学变量。2.儿童的教养方式与行为问题联系密切,教养方式对行为问题有不同的预测作用。3.哮喘儿童和健康儿童的教养方式和行为问题有明显区别。哮喘组教养方式和行为问题有自身特点。4.哮喘儿童的教养方式和问题行为可以作为控制哮喘水平的心理观察指标。

王莹[3](2016)在《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哮喘儿童社交焦虑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期望为哮喘儿童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严格按照事前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患儿共121例,其中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50例患儿为实验组,随机抽取50例符合要求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纳入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家长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研究者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患儿填写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患儿和家长共同完成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对照组:家长填写研究者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患儿填写社交焦虑量表(SASC)。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儿童社交焦虑总分及社交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并分析影响实验组儿童社交焦虑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1.实验组儿童社交焦虑总分(6.14±3.67分)及社交焦虑障碍的检出率(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4.36±2.59分,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交焦虑量表的两因子中,实验组儿童害怕否定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与对照组儿童无明显差异(p>0.05)。2.不同病程哮喘儿童的社交焦虑得分不同,3个月1年组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最高(p<0.05)。3.哮喘控制程度:与哮喘控制不佳组比较,哮喘控制良好组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性别、年龄组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母亲文化程度哮喘儿童的社交焦虑得分不同,大专/本科及以上组的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最低(p<0.05)。6.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的比较,结果显示:低收入组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收入组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高于高收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父母对子女疾病治疗的态度:与紧张不安组相比,乐观接受组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对子女疾病治疗的信心:与信心不足组比较,信心十足组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父母应对子女哮喘发作的方式:与惊慌失措组相比,镇静处置组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相关分析结果: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与家长焦虑得分呈正相关(r=0.553,p=0.000)。1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对子女患病的态度、父母对子女疾病治疗的信心,并且上述变量与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得分均呈负相关。结论:1.与非哮喘儿童相比,哮喘儿童更容易出现社交焦虑问题,且主要表现在害怕否定评价方面。2.哮喘病程、哮喘控制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对子女患病的态度、父母对子女疾病治疗的信心、父母应对子女哮喘发作的方式等均会影响哮喘儿童社交焦虑的发生。其中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对子女患病的态度、父母对子女疾病治疗的信心可能是影响哮喘儿童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3.哮喘儿童社交焦虑与家长焦虑密切相关。

江进平[4](2013)在《儿童哮喘发作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5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哮喘组,检测患儿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比较哮喘组细菌感染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哮喘组感染指标阳性患儿常规治疗与抗生素加强治疗的哮喘缓解率。结果细菌感染阳性患儿14例,阳性率为25.93%。细菌感染阳性患儿平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529.35±42.7)×106/L,阴性患儿为(419.28±31.5)×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14例细菌感染阳性患儿中,7例接受了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85.71%(6/7);未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儿中,常规治疗有效率为28.5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细菌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对于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哮喘患儿抗生素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吕菊红,杨培荣,李文君[5](2013)在《宝鸡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危险因素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宝鸡市区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两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宝鸡市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1 029名0~14岁儿童进行哮喘危险因素调查,利用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哮喘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个人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剖宫产、房间装修等2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未感冒或流感的情况下,有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或眼痒现象,反复的皮肤瘙痒或关节屈侧皮疹、过敏性鼻炎、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过敏症状或类似过敏情况、剖腹产、6个月内添加蛋白质辅食、使用抗生素、房间墙面使用油漆、塑钢门窗、夏天采用自然通风制冷、蚕砂枕头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冬天采暖使用暖气、夏天通风或制冷使用电风扇、羽绒被褥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儿童哮喘危险因素较多,尽量避免暴露危险因素,建议婴儿6月内实行母乳喂养,对预防和控制儿童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李庆梅[6](2012)在《儿科哮喘知识教育及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对哮喘患儿进行系统和规范的教育管理和护理干预,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其对患儿成长发育的积极作用。方法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及《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管理规范,对我院收治的104例患儿进行本次实验,分析患者急诊住院次数、住院次数,患者缺课的天数和肺部功能,对比知识教育和护理干预前后是否有差异。结果患儿经过知识教育和护理干预后,各个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干预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系统的教育管理及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肺部功能较好,生活质量提高。

Marmori F.[7](2012)在《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支气管哮喘是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属肺系疑难病症。支气管哮喘也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慢性疾病。目前,在针灸临床,哮喘发作期多采用单纯针灸疗法,并取得一定疗效,但重症仍依靠西医常规治疗。哮喘缓解期多选用灸法、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对减缓哮喘发作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对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作用机制复杂,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尚无根治哮喘的方法,控制哮喘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主要目标任务。本课题也是基于此目的,拟观察针刺调神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作用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目的:通过针灸治疗,初步观察针刺调神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本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组: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取穴加调神腧穴)和对照组(常规取穴)每组各30例。选穴:主穴:对照组:肺俞、定喘、膻中、列缺、尺泽、合谷。治疗组:在对照组取穴的基础上,加百会、印堂、内关、太冲。配穴:脾虚证加脾俞;肾虚证加肾俞;鼻塞流鼻涕加迎香;咳嗽痰多加丰隆;喘甚加天突。针刺操作:两组患者治疗均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患者先行仰卧位,针刺胸前部腧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10秒,留针15分钟。留针过程中,行针1次,每次提插捻转约10秒钟,以促使再次得气或使针感得到加强。然后行腑卧位,针刺背部脊柱两侧腧穴,其它操作同上观察指标:1.情绪状态指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两项评价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情绪状态。2.生命质量测评: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QLQ)评价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变化;3.哮喘症状评价:采用哮喘日记表,评价夜间症状和白天症状的状况。4.哮喘相关量表:用哮喘控制测试(sthma control test, ACT)观察哮喘控制情况。5.肺功能检测: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和FEV1/FVC (forced vital capacity,用力肺活量)观察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情绪状态(SAS、SDS)积分比较:(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SAS、SDS积分比较:经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SAS和SDS分值均显着下降(P<0.05),对照组仅SDS分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SAS分值和SDS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SAS分值和SDS分值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为显着。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穴方均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治疗组在改善焦虑抑郁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SAS积分>45或SDS积分>50)的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SAS和SDS积分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SAS分值和SDS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SAS分值无明显变化(P>0.05),SDS分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SAS分值、SDS分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下降显着。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对照组焦虑程度无明显改变,两种穴方均可使患者抑郁症状改善,说明治疗组在改善SAS分值和SDS分值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改善焦虑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明显。2.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积分比较:(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AQLQ积分比较:经3个疗程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改善AQLQ总分、活动受限(A分)、症状影响(B分)、情感功能(C分)及环境刺激(D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积分明显上升。对照组总分和A分、B分、C分组积分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A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质量整体状况都有改善,治疗组在改善活动受限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AQLQ积分变化比较:经3个疗程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QLQ积分均明显升高(P<0.05),说明两组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整体状况都有改善。进一步评价AQLQ各个能区,结果提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A分、B分、C分、D分积分均明显上升(P<0.05),表明有精神障碍状态患者治疗后的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和环境刺激方面都有改善;对照组的A分、B分、D分积分均上升(P<0.05),C分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有精神状态患者治疗后除情感功能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均有提高。治疗后两组差值比较AQLQ总分、A分、B分、C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分积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白天和夜间症状日记)积分比较:(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日记症状积分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治疗前后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变化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都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间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穴方都能明显改善和哮喘有关的白天和夜间症状。(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日记症状积分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均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4.哮喘控制测评:采用ACT哮喘控制测量表测评,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全部患者,治疗前后ACT积分均明显的升高(P<0.05)。表明两组穴位都有控制哮喘症状的疗效;对两组患者中有精神障碍状态者治疗前后的积分进行比较,治疗组在改善ACT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比较:(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FEV1%、FEV1/FVC%及治疗前后组内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说明,两组穴方均能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FEV1%、FEV1/FVC%及治疗前后组内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两组哮喘患者,经针刺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均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肺通气功能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1.针刺调神能够改善有焦虑抑郁状态哮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对照组穴方仅能改善有抑郁状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示有焦虑抑郁状态哮喘患者加用调神穴位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减少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获到最佳的疗效。2.针灸调神治疗能够改善有精神障碍状态的哮喘患者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环境刺激状况,提高哮喘患者整体生命质量;在改善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方面较常规针刺治疗有一定的优势。3.针刺调神能够减轻有精神障碍状态哮喘患者的白天症状和夜间症状,针刺调神较常规针刺治疗在减轻有精神障碍状态哮喘患者的白天症状和夜间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4.针灸调神和常规治疗均能改善哮喘患者和有精神障碍状态哮喘控制的疗效,但在有精神障碍状态患者当中治疗组穴方的哮喘控制优于对照组。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情况均得到改善,并且与肺功能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5.针灸调神和常规针刺治疗均能改善哮喘患者和有精神障碍状态的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少气道阻力。两种穴方在改善肺通气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

王秀玲,崔力争[8](2011)在《论儿童哮喘的健康指导》文中认为本文论述了儿童哮喘的健康指导,分析其危害和发展趋势,进行病因剖析,提出了几项可行的健康指导措施,利于指导基层医院在这方面的管理,特别是指导医生、教师、儿童和家属进行疾病的防治。

冯娟[9](2011)在《24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支气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提供辨病辨证依据。方法:通过统一问卷调查,搜集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中西医诊断标准患儿的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致病因素及不同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所调查的24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中属肺脾两虚证者134例,属肺肾两虚证者106例。经统计学分析,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段、首次发病年龄、诱发因素、出生季节、喂养史、好发季节、家族哮喘/过敏史、个人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父母吸烟史、过敏原检测阳性史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与病程、出生情况、妊娠情况、好发时辰、发作严重度、体质类型均有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病程、出生情况、妊娠情况、好发时辰、发作严重度、体质类型相关,临床辨证应参考以上相关因素,以完善辨证要素,提高临床辨治水平。

刘文[10](2011)在《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方案问卷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德尔菲法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出《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方案》,以期形成能够指导小儿哮喘防治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小儿体质分型体系及中医干预方案。方法:Ⅰ文献研究——通过对中医儿科主要古籍文献的回顾以及结合人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等方法,查阅古代及现代有关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文献作为评价对象。Ⅱ专家调查——采用改良Delphi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采用均数、等级和、不重要百分比、变异系数的方法对每轮问卷中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与集中程度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在下轮问卷中反馈给专家,经过两轮问卷,三次审稿会,最终形成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方案,并予以标注推荐建议级别。结果: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1990—2009)检索出近20年符合要求的目标文献212篇,并结合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中医医史文献的研究,制定专家问卷,共进行两轮问卷调查,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0%,91.43%。综合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和文献检索分析结果,召开了3次审稿会,征求儿科医生以及课题组的意见,最终形成了符合临床实际的科学规范的《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方案》。结论:在德尔菲法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方案的规范化研究,并根据反馈专家所提供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成功制订了《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方案》,提供了一种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相应中医干预的方案,丰富了中医体质学说,填补体质理论对具体疾病防治的研究空白,进一步完善了哮喘患儿缓解期日常保育方案,也为临床医师提供中医标准化处理的策略与方法。

二、心身因素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身因素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调肝理肺法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情志与哮喘的关系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心理应激与哮喘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心理应激通过HPA轴对哮喘大鼠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调肝理肺法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调节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2)哮喘儿童教养方式和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儿童哮喘
        2.1.1 儿童哮喘的概念
        2.1.2 儿童哮喘FeNO指标
        2.1.3 哮喘的心理学研究
    2.2 哮喘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
        2.2.1 教养方式的概念
        2.2.2 教养方式的维度和测量
        2.2.3 哮喘儿童的教养方式研究
    2.3 哮喘儿童的问题行为
        2.3.1 行为问题概念
        2.3.2 问题行为的维度与测量
        2.3.3 哮喘儿童的问题行为研究
第3章 研究方案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统计分析法
    3.4 研究工具
        3.4.1 儿童行为量表
        3.4.2 家庭教养方式测量
        3.4.3 FeNO检测
    3.5 研究框架
    3.6 研究假设
第4章 研究一:哮喘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教养方试及行为关系研究
    4.1 调查对象
    4.2 样本人口学变量描述统计
    4.3 教养方式、行为问题的人口学变量比较
        4.3.1 儿童性别对教养方式、行为问题的影响
        4.3.2 儿童年龄对教养方式、行为问题的影响
        4.3.3 独生对儿童教养方式、行为问题的影响
        4.3.4 教育水平对儿童教养方式、行为问题的影响
        4.3.5 家长的职业对教养方式、行为问题的影响
        4.3.6 家庭收入对教养方式、行为问题的影响
        4.3.7 讨论
    4.4 健康和哮喘儿童教养方式与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4.4.1 健康儿童与哮喘儿童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4.4.2 健康儿童教养方式与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4.4.3 哮喘儿童教养方式与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4.4.4 讨论
    4.5 健康和哮喘儿童教养方式对行为问题回归分析
        4.5.1 健康儿童教养方式对行为问题回归分析
        4.5.2 哮喘儿童教养方式对行为问题回归分析
        4.5.3 讨论
    4.6 健康儿童与哮喘儿童的比较
        4.6.1 问题行为检出率的比较
        4.6.2 健康儿童与哮喘儿童的教养方式的比较
        4.6.3 健康儿童与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比较
        4.6.4 讨论
    4.7 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的教养方式聚类分析
        4.7.1 聚类分析基本原理
        4.7.2 两组聚类分析结果
        4.7.3 讨论
第5章 研究二: 教养方式及行为对哮喘儿童的影响研究
    5.1 调查对象
    5.2 结果
        5.2.1 哮喘儿童人口学资料与FeNO相关性分析
        5.2.2 哮喘儿童问题行为与FeNO的相关性分析
        5.2.3 哮喘儿童教养方式与FeNO的相关性分析
        5.2.4 哮喘组儿童和健康组人口学资料差异检验
        5.2.5 哮喘组儿童和健康组差异检验
        5.2.6 Logistic回归分析
        5.2.7 心理指标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3 研究的创新点
    6.4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实验组
        1.2 对照组
    2.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调查流程
        2.3 统计分析
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社交焦虑情况比较
    3.不同因素对哮喘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
    4.哮喘儿童社交焦虑与家长焦虑的相关性分析
    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哮喘儿童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宝鸡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危险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哮喘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个人因素与哮喘
    3.2 生活因素与哮喘
    3.3 空气与哮喘
    3.4 喂养方式与哮喘

(6)儿科哮喘知识教育及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方 法
    2.1 知识教育
    2.2 建立档案
    2.3 建立随访复诊计划
    2.4 用药指导
    2.5 指导患儿及家长填写哮喘日记
    2.6 指导患儿使用和记录PEF仪
    2.7 定期开办哮喘知识讲座
3 结 果
4 讨论

(7)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哮喘病因病机的研究
        2 中医对哮喘病的治疗
        3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4 针灸治疗情绪障碍的研究灸可以治疗神志疾病就可
        5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伴发情绪因素的探讨
        6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1 支气管哮喘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2. 支气管哮喘伴发情绪因素研究概况
        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3.1 病例来源
        3.2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案
        4.1 估算样本量
        4.2 随机单盲法
        4.3 患者入选和访视
        4.4 治疗方法
        4.5 观察项目
        4.6 安全性检测
        4.7 患者知情同意
        4.8 不良事件的报告
        4.9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筛选期基线比较
        5.3 疗效评价
        5.4 安全性及不良事件评价
    6 讨论
        6.1 针刺治疗伴发情绪障碍哮喘的重要性
        6.2 治疗哮喘伴发情绪因素选穴分析
        6.3 临床疗效实质探讨
        6.4 本课题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个人简历

(9)24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二) 西医 诊断标准
        (三) 中医辨证标准
        (四) 纳入病例标准
        (五) 排除病例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资料采集
        (二) 调查内容
        (三) 统计方法
    三、调查结果
        (一)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分布
        (二)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性别的相关性比较
        (三)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年龄段的相关性比较
        (四)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病程的相关性比较
        (五)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首次发病年龄的相关性比较
        (六)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出生季节的相关性比较
        (七)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出生情况的相关性比较
        (八)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妊娠情况的相关性比较
        (九)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喂养史的相关性比较
        (十)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好发季节的相关性比较
        (十一)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好发时辰的相关性比较
        (十二)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发作严重度的相关性比较
        (十三)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家族哮喘、过敏史的相关性比较
        (十四)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比较
        (十五)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湿疹、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比较
        (十六)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婴幼儿腹泻病史的相关性比较
        (十七)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药物、食物过敏史的相关性比较
        (十八)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父母吸烟史的相关性比较
        (十九)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诱发因素的相关性比较(可有2 种以上)
        (二十)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比较(可有2 种以上)
        (二十一) 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型与过敏原检测阳性史的相关性比较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哮喘病名的认识
    二、祖国医学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正虚痰伏理论
        (二) 外因诱发理论
        (三) 宿根理论
    三、祖国医学对哮喘辨证论治的认识
    四、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病理机制的认识
        (一) 变态反应
        (二) 气道炎症
        (三) 气道高反应性
        (四) 神经机制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方案问卷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现有工作基础
    3. 主要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 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1.1 体质的定义
        1.2 体质分型
        1.3 体质分型与发病
        1.4 体质分型与治疗
        1.5 体质分型与调护
        1.6 小结
        1.7 古代文献目录
    2. 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现代文献研究
        2.1 文献筛选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结果
        2.2.1 文献一般情况
        2.2.2 文献定性分析
        2.3 小结
        2.4 现代文献目录
第三部分 专家问卷调查[德尔菲(Delphi)法]
    1. 问卷设计
        1.1 德尔菲(Delphi)法
        1.2 问卷框架
    2. 专家遴选
    3. 专家评价及计分方法
    4. 统计分析
    5. 文献评价
        5.1 证据选择
        5.2 证据及推荐建议级别
        5.3 临床证据的Delphi分级标准的有关说明
        5.4 关于本研究中相关推荐级别的标注说明
    6. 两轮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6.1 第一轮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6.2 第一轮问卷小结
        6.3 第二轮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6.4 第二轮问卷小结
    7. 结论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诊疗规范化中的文献证据评价体系
        1.1 中医文献资料特点
        1.2 循证医学中的证据分级意见及推荐建议级别
        1.3 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课题组讨论及文献证据分级、推荐建议相结合的方法
    2. 中医体质体系
        2.1 中医体质分类
        2.2 中医体质量表
        2.3 目前哮喘研究的热点及中医结合现代多学科优势对哮喘体质的进一步研究
        2.4 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方案的制定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结语
    1. 存在的问题
    2. 展望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心身因素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调肝理肺法作用机制研究[D]. 李长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2]哮喘儿童教养方式和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D]. 王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1)
  • [3]哮喘儿童社交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D]. 王莹.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4]儿童哮喘发作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J]. 江进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13(12)
  • [5]宝鸡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危险因素调查[J]. 吕菊红,杨培荣,李文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10)
  • [6]儿科哮喘知识教育及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J]. 李庆梅.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0)
  • [7]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D]. Marmori F..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8]论儿童哮喘的健康指导[J]. 王秀玲,崔力争. 医学动物防制, 2011(10)
  • [9]24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D]. 冯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10]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方案问卷调查研究[D]. 刘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心身因素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