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卵巢癌化疗中bcl-2,bax与p53表达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钟鹏程[1](2021)在《艾可清颗粒减轻环磷酰胺心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作为一线肿瘤化疗药物及强力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然而,CTX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引起多种严重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肝功能损害、出血性膀胱炎等。此外,在中医药基础科研领域,CTX常被用作复制中医阳虚、血虚证候动物模型的药物。目前针对CTX毒副反应尚无特效药物,预防或缓解CTX化疗导致的毒副反应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艾可清颗粒(AKQ)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创制的专利复方,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已运用多年,具有增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本课题组认为AKQ扶阳益气、补肾健脾的功效用于CTX引起的气阳两虚、脾肾双亏副作用的“纠偏”,在理论上具有针对性。基于此,本研究以AKQ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代谢组学以及肠道菌群分析,期望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明确AKQ对CTX引起的正常与荷瘤小鼠的毒性反应是否具有减毒作用及减毒效应的主要靶器官。2.评估AKQ对CTX毒性代谢产物丙烯醛(AC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3.探索AKQ在上述动物和细胞水平减轻CTX毒性的机制,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内(动物)实验1:观察AKQ对CTX所致昆明小鼠毒性反应的影响。(1)昆明小鼠CTX中毒模型的建立:8周龄,体重25±3g的健康昆明小鼠CTX连续4天腹腔注射给药:第1、2天100 mg/kg/d,第3、4天50 mg/kg/d。(2)分组处理及一般状况观察:健康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第1-4天生理盐水0.3 mL/次/d腹腔注射+第1-7天纯水0.3 mL/次/d灌胃),模型组(第1-4天CTX注射造模+第1-7天纯水灌胃0.3 mL/次/d),艾可清组(第1-4天CTX注射造模+第1-7天AKQ灌胃1.3 g/kg/d),实验周期8天,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及死亡数。艾可清给予小鼠1.3 g/kg/d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9倍。(3)血液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全血及血清,血细胞分析仪及生化分析仪检测WBC、RBC、PLT、HGB、LYM、MON、AST、ALT、CRE、CK。(4)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各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2.体内(动物)实验2:观察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1)CTX中毒小鼠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及分组:8周龄,体重25±3 g的健康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CTX连续4天(第8-11天)腹腔注射造模(方案同体内实验1)。动物分组为正常组(第8-11天N.S 0.3 mL/次/d腹腔注射+第1-13天纯水0.3 mL/次/d灌胃),模型组(第8-11天CTX注射造模+第1-13天纯水灌胃0.3 mL/次/d),艾可清低剂量组(第8-11天CTX腹腔注射+第1-13天AKQ灌胃0.65 g/kg/d),艾可清中剂量组(第8-11天CTX腹腔注射+第1-13天AKQ灌胃1.3g/kg/d),艾可清高剂量组(第8-11天CTX腹腔注射+第1-13天AKQ灌胃2.6 g/kg/d),实验周期14天,14天后取血清及心脏,进行相关检测。艾可清给予小鼠低、中、高剂量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4.5、9、18倍。(2)心脏指数的测定:各组小鼠取心脏称重,计算心脏指数。(3)心肌酶及氧化指标的测定:各组小鼠取血清检测CK、CK-MB、GSH、SOD、MDA。(4)心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各组小鼠心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5)心脏组织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中Bax及Bcl-2的表达。3.体外(细胞)实验:观察AKQ对ACR诱导的H9c2毒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索(1)AKQ对H9c2活力影响的观察:AKQ颗粒甲醇提取物,加DMSO溶解,加细胞培养基稀释,配成不同浓度梯度,加入H9c2培养液,共孵育24、48及72小时,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2)ACR对H9c2 IC50测定:将不同浓度梯度ACR溶液加入H9c2培养液培养,24小时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3)AKQ对ACR诱导的H9c2毒性损伤影响的观察:H9c2细胞分5组:对照组(正常培养),ACR组(ACR 20μmol/L干预培养),ACR+AKQ低剂量组(ACR+AKQ 20μg/mL),ACR+AKQ 中剂量组(ACR+AKQ 40 μg/mL),ACR+AKQ 高剂量组(ACR+AKQ 80 μg/mL)。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细胞形态,进行CCK8检测、Hochest染色、流式Annexin V-FITC/PI双染及WB检测bax、Caspase3、Caspase9及bcl-2表达。(4)AKQ缓解CTX心脏毒性的网络药理学分析:进行CTX心脏毒性相关疾病靶点及AKQ药物成分治病靶点筛选并映射,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及PPI网络,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5)网络药理学分析的实验验证:用RT-qPCR及WB技术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富集的通路靶点表达水平。(6)AKQ对ACR诱导的H9c2毒性损伤机制的探索:H9c2细胞分4组:对照组(正常培养),ACR组(ACR20 μmol/L干预培养),ACR+AKQ组(ACR+AKQ 80μg/mL),AKQ+LY294002 组(ACR+AKQ 80 μg/mL+LY294002 10 μmol/L)。培养 24小时后RT-qPCR及WB检测相关通路蛋白及凋亡蛋白的表达。4.体内(动物)实验3:AKQ对CTX化疗的荷瘤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将密度为1× 107个/mL的S180肉瘤细胞悬液以0.2 mL/只的体积皮下接种于昆明小鼠后颈部。(2)动物分组及处理:将肿瘤体积范围为40-100 mm3的S180荷瘤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肿瘤模型对照组(第1-13天纯水0.3 mL/次/d灌胃+第8-11天连续N.S 0.3 mL/次/d腹腔注射),CTX单独化疗组(第8-11天连续CTX腹腔注射,CTX注射方案同前+第1-13天纯水灌胃0.3mL/次/d),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第8-11天CTX连续腹腔注射+第1-13天艾可清2.6g/kg/d灌胃)。实验周期14天,第12天收集新鲜粪便,第14天取血清及心脏,进行后续检测。(3)心肌酶及氧化指标的测定:各组小鼠取血清检测CK、CK-MB、SOD、MDA。(4)心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各组小鼠心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5)心脏凋亡相关蛋白检测:WB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bax及bcl-2。(6)心脏通路蛋白检测:WB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相关通路靶点蛋白表达。(7)荷瘤小鼠瘤体重量测定: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瘤体称重。(8)荷瘤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各组小鼠取血清做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9)荷瘤小鼠肠道菌群分析:接取小鼠新鲜未污染粪便做肠道菌群16SrRNA测序分析。结果:1.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d×2d,50 mg/kg/d×2d)后可见活动减少,畏寒蜷缩,毛发蓬松、竖立,进食减少,体重减轻等明显的中毒症状,加服AKQ后,上述中毒症状减轻,且死亡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028)。昆明小鼠予环磷酰胺注射后白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可出现显着减少(P<0.001,P<0.001,P<0.01),而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单核细胞无明显变化;AST、ALT及CRE无明显改变,CK出现显着上升(P<0.05),加服AKQ 口服后,CK上升情况较模型组明显缓解(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HE染色显示各组小鼠肝、脾、肺、肾组织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可见明显心肌损伤改变,加服AKQ后心肌病变程度减轻。2.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d ×2d,50 mg/kg/d×2d)后心脏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大(P<0.05),AKQ低、中、高剂量组心脏指数较模型组均有显着性减小(P<0.05,P<0.01,P<0.01)。模型组CK-MB、MDA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01,P<0.001),GSH 及 SOD 明显降低(P<0.05,P<0.001),加服 AKQ 后,AKQ 各剂量组上述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高剂量组CK、CK-MB、MDA较模型组均显着下降(P<0.05,P<0.001,P<0.001),而GSH及SOD明显上升(P<0.05,P<0.001)。模型组心脏HE染色可见明显心肌损伤改变,艾可清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病变程度较模型组依次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脏组织中Bax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AKQ各剂量组Bax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呈剂量依赖性减弱,Bcl-2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强。3.AKQ醇提物在0-80 μg/mL浓度范围呈浓度依赖性促进H9c2细胞的增殖,ACR对H9c2细胞24小时IC50为20.37 μM。ACR作用于H9c2细胞24小时,引起的细胞损伤涉及:形态改变、细胞活力下降、Hochest染色阳性数目增多、流式Annexin V-FITC/PI双阳性细胞比例增加,凋亡蛋白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增强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弱。H9c2细胞予AKQ处理后,与模型组相比,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H9c2细胞损伤形态、增强细胞活力、减少Hochest染色阳性及Annexin V-FITC/PI双阳性细胞比例,抑制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而增强Bcl-2表达。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靶点筛选及映射得到192个靶点为AKQ主要成分治疗CTX心脏毒性损伤的作用靶点;通过构建AKQ药物-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得到15个关键化合物(包括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丹参酮Ⅱa、柚皮素等);通过构建PPI网络得到30个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靶点涉及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过程及氧化/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排名前10的信号通路涉及PI3K-AKT、TNF及MAPK通路。RT-qPCR显示上述3条通路关键靶点中的PI3K及AKT在AKQ组中表达较ACR组显着上调(P<0.001),WB实验也观察到PI3K及AKT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ACR组。AKQ+ACR组加入抑制剂LY294002后,上调的PI3K及AKT mRNA及蛋白水平被逆转;AKQ+ACR组较ACR组中上调的bax、Caspase3、Caspase9及下调的bcl-2同样被逆转。4.以密度为1×107个/mL的S180肉瘤细胞悬液,按0.2mL/只皮下接种于昆明小鼠后颈部,约6天后可成模。CTX单独化疗组CK-MB、MDA较肿瘤模型对照组显着升高(P<0.001,P<0.001),SOD明显降低(P<0.001),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CK、CK-MB、MDA较CTX单独化疗组显着下降(P<0.01,P<0.001,P<0.001),而SOD明显上升(P<0.001)。CTX单独化疗组心脏HE染色可见显着的心肌损伤,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心肌病变程度较CTX单独化疗组明显减轻。与肿瘤模型对照组相比,CTX单独化疗组小鼠心脏组织Bax表达上调,Bcl-2、PI3K及AKT表达下调,加服AKQ后,Bax表达减弱,Bcl-2、PI3K及AKT表达增强。实验结束后,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瘤体重量较单独化疗组显着减轻(P<0.05)。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在三组间共鉴定出44个差异代谢产物,AKQ干预能使CTX化疗改变的L-谷氨酸、L-天冬氨酸、柠檬酸、甘氨酸、鸟氨酸等代谢物轮廓向肿瘤模型对照组靠近;CTX联合AKQ治疗后显着增强的代谢通路包括:柠檬酸循环、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组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肠道菌群分析显示CTX单独化疗组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dales)、溶杆菌(Lysobacter)相对丰度下调,普雷沃菌9(Prevotella9)上调,CTX 化疗联合 AKQ 治疗后,Sphingomonadales及Lysobacter 丰度上调,Prevotella9丰度下调。CTX单独化疗组中显着下调的p53信号通路、倍半萜生物合成、胆汁分泌及咖啡因代谢等通路,在AKQ干预后重新被显着上调。结论:1.AKQ能改善CTX引起的昆明小鼠中毒症状,显着降低死亡率;AKQ能降低CTX引起的心肌酶异常升高,减轻氧化应激失衡、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CTX诱导的心脏病理形态改变。2.AKQ能促进H9c2心肌细胞增殖,激活PI3K/AKT通路而减少ACR诱导的H9c2凋亡。3.荷瘤小鼠CTX化疗可引起心肌酶异常升高、氧化应激失衡、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及PI3K/AKT表达下调,联用AKQ能改善上述病变,且能增强CTX抑瘤效果。4.AKQ可调节CTX化疗的荷瘤小鼠L-谷氨酸、L-天冬氨酸、柠檬酸、甘氨酸、鸟氨酸等44种差异代谢物表达,增强TCA循环,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16条代谢通路功能;上调有益菌(目水平Sphingomonadales、属水平Lysobacter),下调有害菌(属水平Prevotella 9)丰度,增强肠道菌p53信号通路、胆汁分泌等功能从而发挥减轻CTX心脏毒性的作用。
朱秀连[2](2021)在《新型Rhopaladins类似物通过PI3K/AKT/mTOR通路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第四。宫颈癌的治疗方式多样,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问世及给药方法和途径的改善,化疗有望成为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化疗可用于宫颈癌的术前或术后,也可与放疗联合治疗。因此新药物的研发对于宫颈癌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海洋生物碱Rhopaladins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潜在抗癌药物。本课题以Rhopaladins为先导化合物,采用多组分缩合与关环反应串联一锅法一步合成新型Rhopaladins类似物,并研究其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Rhopaladins类似物4-苄叉基-5-吡咯烷酮对宫颈癌细胞系的增殖和凋亡作用以及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1.通过多组分缩合与关环反应串联一锅法合成新型化合物Rhopaladins类似物2-苯甲酰基-4-苄叉基-5-吡咯烷酮(RPDP A-C),并采用MTT法研究新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株CaSki的细胞毒性,确定药物的给药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PDPB对CaSki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采用RT-q PCR检测药物对CaSki细胞E6/E7m RNA表达的影响。2.通过分子对接模型对Rhopaladins类似物2-苯甲酰基-4-苄叉基-5-吡咯烷酮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合成Rhopaladins类似物2-苯乙烯基-4-苄叉基-5-吡咯烷酮(化合物6),并计算雷帕霉素和化合物6e分别与雷帕霉素靶蛋白(FKBP12-mTOR复合蛋白)结合的拟合度。3.以顺铂作为阳性对照,通过MTT实验检测化合物6对宫颈癌细胞系C-33A、CaSki、SiHa、HeLa细胞、肝癌Hep G2细胞以及正常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6e对宫颈癌C-33A、CaSki和SiHa细胞凋亡的影响;RT-q PCR检测化合物6e对凋亡因子Bcl-2、Bax、p53、Caspase-3以及E6/E7 m 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化合物6e对凋亡因子Bcl-2、Bax、p53、Caspase-3以及E6/E7和PI3K/AKT/mTOR通路蛋白的影响。结果:1.2-苯甲酰基-4-苄叉基-5-吡咯烷酮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作用实验合成了3个Rhopaladins类似物2-苯甲酰基-4-苄叉基-5-吡咯烷酮(RPDP A-C),产率分别为85%、81%、78%;MTT实验结果表明RPDP A-C可以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表明RPDPB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细胞凋亡;PCR实验说明RPDPB可以下调E6/E7 m RNA的表达。2.2-苯乙烯基-4-苄叉基-5-吡咯烷酮(化合物6)的合成采用分子对接模型对RPDPB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合成了新化合物6a-6j;化合物6e与FKBP12-mTOR复合物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6e的结合能和雷帕霉素与FKBP12-mTOR复合物的结合能类似,化合物6e有望成为雷帕霉素的潜在替代物。3.化合物6a-6j对宫颈癌细胞系的作用MTT实验表明,化合物6e和6j能显着抑制宫颈癌细胞株C-33A、CaSki、SiHa HeLa和肝癌细胞Hep G2的增殖,且对正常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性较低;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化合物6e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C-33A、CaSki和SiHa细胞凋亡。RT-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化合物6e可以下调Bcl-2的表达和增加Bax、p53和Caspase-3的表达,并下调与PI3K/AKT/mTOR通路相关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的表达;同时,化合物6e还能抑制CaSki和SiHa细胞中的HPV 16 E6/E7的表达。结论:1.Rhopaladins类似物2-苯甲酰基-4-苄叉基-5-吡咯烷酮可以抑制CaSki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E6/E7 m RNA的下调有关。2.Rhopaladins类似物2-苯乙烯基-4-苄叉基-5-吡咯烷酮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系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通路有关,其明确机制仍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王雅青[3](2021)在《橙皮素通过调节自噬和凋亡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DDP耐药性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顺铂耐药是导致卵巢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从中药中筛选高效、低毒的中药单体作为逆转剂是一种抗肿瘤的新策略。本研究以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DDP为模型,体外研究橙皮素(Hesperetin,HST)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DDP的耐药性并探讨可能作用的机制。方法1.CCK8法检测各浓度梯度的顺铂处理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DDP和卵巢癌细胞A2780的细胞毒性作用,并计算顺铂的IC50和耐药指数。2.CCK8法检测各浓度梯度的橙皮素对A2780/DDP细胞的毒性及顺铂耐药性的逆转。3.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自噬蛋白LC3在A2780/DDP细胞和A2780细胞的差异表达。4.Western blot检测橙皮素对A2780/DDP细胞的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P62)及AMPK/m TOR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MDC染色检测A2780/DDP细胞自噬活性。5.Western blot、q RT-PCR检测橙皮素对A2780/DDP细胞相关凋亡蛋白(p53、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橙皮素对A2780/DDP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1.卵巢癌细胞A2780和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DDP经不同浓度(2.5μΜ、5μΜ、10μΜ、20μΜ、40μΜ、80μΜ)DDP干预24h后IC50分别是11.36和62.73,表明A2780/DDP细胞的耐药指数是5.52;不同浓度DDP处理A2780和A2780/DDP细胞48h后IC50分别是10.10和50.85,耐药指数为4.42。2.橙皮素对A2780/DDP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选择无细胞毒性浓度(抑制率小于20%)为50μΜ、100μΜ、200μΜ的橙皮素作用于后续逆转实验,50μΜ、100μΜ、200μΜ浓度的橙皮素联合各浓度DDP处理A2780/DDP细胞48h,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53、1.87、2.61。3.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果提示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在A2780/DDP细胞明显高于A2780细胞。4.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50μΜ、100μΜ、200μΜ)HST作用A2780/DDP细胞48h,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62蛋白表达升高,同时能下调AMPK/m 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MDC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2780/DDP细胞自噬泡的情况,空白对照组见较多MDC阳性荧光颗粒且散在分布,经不同浓度的HST处理A2780/DDP细胞48h,可见较少MDC阳性荧光颗粒聚集在胞内,MDC阳性荧光颗粒细胞数随HST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少。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50μΜ、100μΜ、200μΜ)的HST呈浓度依赖性增加A2780/DDP细胞中p53、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随着HST处理A2780/DDP细胞浓度的增加,Bax和Caspase3m RNA表达升高,Bcl-2 m RNA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提示HST呈浓度依赖性诱导A2780/DDP细胞发生凋亡。结论1.HST在体外抑制A2780/DDP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能逆转A2780/DDP细胞对DDP的耐药。2.HST作用A2780/DDP细胞可抑制细胞自噬、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通过调节AMPK/m TOR自噬通路中关键蛋白以及依赖p53信号途径,从而增加A2780/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赵玲[4](2021)在《应用全基因组siRNA文库筛选上皮性卵巢癌耐药细胞株及其耐药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上皮性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标准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紫杉醇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其耐药的发生是导致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其确切耐药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为阐明紫杉醇耐药机制,我们应用覆盖人全基因组的siRNA文库快速筛选获得紫杉醇耐药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并以该耐药细胞株为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以及数据挖掘等方式探索其紫杉醇耐药机制,为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寻求新的靶点。方法:将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Molab实验室成功构建并对文库多样性及覆盖率均已验证可覆盖人全基因组的pSOK-N29文库质粒包装成逆转录病毒后,感染紫杉醇敏感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OVCAR8,然后通过致死剂量紫杉醇逐步筛选并建立耐药卵巢癌细胞株,验证该耐药细胞株耐药表型,然后提取不同紫杉醇浓度筛选的耐药细胞基因组DNA,特异性扩增出包含29个碱基的片段用于Illumina Hi Seq平台测序,期望获得富集片段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利用Tq-PCR检测耐药细胞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MAP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为探索其耐药机制,我们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MAPK信号通路中BRAF抑制剂维罗非尼联合紫杉醇对耐药卵巢癌细胞治疗效果。应用数据挖掘技术预测筛选11个与紫杉醇耐药相关的基因,利用Tq-PCR技术检测以上基因在亲代及耐药细胞以及耐药动物组织中的m RNA表达水平,发现IL13RA1在细胞和组织水平表达均增高,进一步沉默该基因后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探讨其对上皮性卵巢癌紫杉醇耐药表型及耐药机制。结果:1.在2%浓度血清培养条件下,紫杉醇作用于OVCAR8的致死量为20nM。2.使用致死剂量的紫杉醇和BSD进行双重筛选,成功获得耐药细胞后逐渐增加紫杉醇剂量,与亲代细胞OVCAR8相比,耐药细胞OVCAR8-N29耐药性增加200倍。3.体外实验发现,对比亲代细胞,耐药细胞对紫杉醇耐药性增强,具有更强的迁徙和增殖能力;紫杉醇作用后耐药细胞被阻滞在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4.使用Tq-PCR检测OVCAR8亲代细胞及文库筛选耐药细胞OVCAR8-N29在DMSO及低浓度紫杉醇作用后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多重耐药基因、EMT相关基因、促生存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细胞自噬相关基因以及凋亡调控基因等在低浓度紫杉醇作用后的OVCAR8-N29细胞中表达水平变化明显,MDR1、VIM、TIMP1、BRAF、ULK1、p53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而CDH1、ZEB1、PTEN、PI3KCA、Vps34表达水平显着降低。5.成功提取不同浓度紫杉醇耐药的卵巢癌细胞株基因组DNA并特异性扩增出包含有29个碱基片段的序列送至Illumina Hi Seq平台测序。6.体外实验发现紫杉醇联合维罗非尼可增加耐紫杉醇上皮性卵巢癌细胞OVCAR8-N29和Hey A8-MDR对紫杉醇敏感性,联合用药后耐药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7.动物实验提示紫杉醇联合维罗非尼处理耐药细胞Hey A8-MDR后肿瘤增殖率及肿瘤质量均较其他组降低。8.数据挖掘预测11个与紫杉醇耐药相关基因LAMB1,FAM114A1,CUEDC1,TM4SF1,PPIC,SNX7,IL13RA1,BRCA1,SLC35F5,TNFRSF12A,TRNP1,经Tq-PCR检测发现IL13RA1基因在细胞和动物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增高。9.沉默IL13RA1后,结晶紫染色和WST-1细胞毒性实验发现耐药卵巢癌细胞OVCAR8-N29和Hey A8-MDR对紫杉醇敏感性增加,细胞周期分析发现Hey A8-MDR细胞被阻滞于G2/M期比例增加;凋亡分析显示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同时划痕实验和WST-1增殖实验发现沉默该基因后OVCAR8和Hey A8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下降。10.体内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沉默IL13RA1后耐药细胞Hey A8-MDR的成瘤能力及增殖活性降低,而亲代Hey A8细胞肿瘤质量减轻。11.耐药机制检测发现对比亲代细胞,在耐药细胞中沉默IL13RA1后,STAT6和p53 m RNA表达水平下降,14-3-3表达上调。结论:本研究将含有pSOK-N29 siRNA文库的逆转录病毒导入紫杉醇敏感卵巢癌细胞OVCAR8,以致死剂量紫杉醇快速筛选建立耐药细胞,并应用结晶紫染色、WST-1检测、流式细胞术、凋亡分析等证实其耐药表型,Tq-PCR发现耐药机制可能与MDR1过表达、MAPK/ERK信号通路异常活化、EMT、IL13RA1参与的JAK/STAT6信号通路及下游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等机制相关。维罗非尼联合紫杉醇对耐药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萨帝什(SATISH CHAUDHARY)[5](2020)在《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lob)对HER2阳性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洛铂组(1μg/ml)、曲妥珠单抗组(10μg/ml)和联合组(洛铂1μg/ml+曲妥珠单抗10μg/M)。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用于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进行了免疫印迹以检测Akt,p53,Bcl-2和Bax蛋白的蛋白表达。结果:1.MT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曲妥珠单抗(0.1μg/ml、1μg/ml、10μg/ml、100μg/ml)分别持续24h、48h、72h和96h、对SKOV3细胞无细胞毒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10μg/ml)无毒性(P>0.05)、洛铂组(1μg/ml)轻度有毒性(P>0.05)、联合组可增强SKOV-3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合作用指数CI为1.2、属于协同作用。2.流式细胞仪周期分布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对SKOV-3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着性影响(P>0.05)、洛铂单独用药时SKOV-3细胞中G0/G1期的分布比例轻度降低(P>0.05)、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则显着降低了SKOV-3细胞中G0/G1期的分布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对SKOV-3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着性影响(P>0.05)、洛铂单独用药时SKOV-3细胞中S期的分布比例轻度降低(P>0.05)、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则显着降低了SKOV-3细胞中S期的分布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对SK OV-3细胞的G2/M期分配比无明显影响(P>0.05)、但在洛铂组SKOV-3细胞中G2/M期的分布比例轻度降低(P>0.05)、联合组中SKOV-3细胞的分配比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明显引起细胞周期分布的停滞。3.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1)p-AKT的蛋白质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表达轻度减弱(P>0.05)、洛铂组表达轻度减弱(P>0.05)、联合处理组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53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表达轻度减弱(P>0.05)、洛铂组表达轻度减弱(P>0.05)、联合组有显着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ax的蛋白质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洛铂组表达轻度增强(P>0.05)、联合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cl-2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洛铂组表达轻度减弱(P>0.05)、联合组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强细胞毒性作用。2.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可能通过下调p-AKT、Bcl-2和上调Bax、P53表达而抑制肿瘤的增殖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曲妥珠单抗与洛铂联合用药有可能成为HER-2阳性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新模式。
任苎[6](2020)在《茶树花皂苷Chakasaponin Ⅰ、Ⅳ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及其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茶树花是一种新资源食品,其产量在我国十分可观,但目前利用率较低。皂苷作为茶树花中的重要功能成分和特征性组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抗肿瘤的活性也渐渐受到关注。但由于茶树花皂苷分离难度较大,至今为止关于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较少。卵巢癌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离纯化并得到了高纯度茶树花皂苷(Purified tea flower saponins,PTFSs),且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本文以卵巢癌细胞为体外模型,研究了PTFSs对其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主要成果如下:1.分离、纯化并鉴定了茶树花皂苷PTFSs的主要成分。PTFSs中Chakasaponin I占80.1%,Chakasaponin IV占8.1%,Floratheasaponin A占1.4%。2.探明了PTFSs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生长。MTS法的结果显示经过24小时3.5μg/mL PTFSs处理之后,卵巢癌细胞A2780/CP70和3-OVCAR存活率分别降至20.28%和6.52%,而正常卵巢细胞IOSE-364存活率为53.64%。3.明确了PTFSs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S期阻滞及其分子机制。作用机理为PTFSs下调癌细胞中Cyclin A2、CDK2和CyclinD1蛋白表达,导致CyclinECDK2复合体减少,从而引起癌细胞的S期阻滞。4.阐明了PTFSs促进卵巢癌细胞发生内凋亡的分子机制。采用Hoechst33342染色、AnnexinV-FITC和PI双染法、JC-1染色法和blotWestern等实验证实了PTFSs可以诱导A2780/CP70和3-OVCAR细胞发生凋亡,又通过caspase酶活检测实验、blotWestern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证明该诱导作用通过内凋亡而非外凋亡途径。5.发现了p53蛋白在PTFSs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内凋亡和S期阻滞中起的关键作用。在前述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53抑制剂PFT-α预处理和p53 siRNA转染的方法,反向验证了p53蛋白的关键作用。6.研究了PTFSs对卵巢癌干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理。PTFSs能抑制卵巢癌A2780/CP70干细胞增殖生长、减弱其干细胞特性,而且可以引起其凋亡。同时发现其分子作用机制为,PTFSs下调A2780/CP70中干细胞β-Catenin、p-GSK-3β蛋白表达,上调p-β-catenin蛋白表达,从而实现PTFSs对A2780/CP70干细胞的抑制作用。综上,本文首次从茶树花中分离出含有80.1%Chakasaponin I的茶树花皂苷PTFSs,并发现其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包括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p53通路相关的S期阻滞和内源性凋亡。本文还发现了PTFSs对卵巢癌干细胞的增殖及其干性的抑制作用。本文为茶树花皂苷的抗肿瘤功效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王凤杰[7](2020)在《基于MAPK通路调控GRASP65探讨二氢杨梅素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检测高尔基体堆叠蛋白65(GRASP65)在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GRASP65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2.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卵巢癌SKOV3和A2780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及超微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明确DHM通过JNK和ERK通路调控GRASP65发挥抗卵巢癌作用的机制。3.探讨DHM干预处理对卵巢癌裸鼠的体内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1.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确诊后进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诊断为卵巢肿瘤的患者118例,取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的石蜡标本,及6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术后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GRASP65蛋白在组织细胞内的阳性定位及表达水平,并分析GRASP65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2.不同浓度的DHM分别处理卵巢癌SKOV3和A2780细胞至既定时间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划痕(Wound healing)实验和Transwell分析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IF)检测DHM处理后各组细胞内GRASP65蛋白和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定位表达情况;WB检测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及MAPK通路蛋白的表达;采用si RNA转染下调GRASP65的表达,及GRASP65过表达质粒上调其表达,再分别用DHM干预处理,检测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凋亡的改变;JNK和ERK通路抑制剂分别预处理后,再用DHM干预,WB检测细胞内p-JNK/ERK、JNK/ERK蛋白、GRASP65蛋白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DHM处理后细胞内高尔基体等的结构改变及自噬水平的变化。3.构建SKOV3和A2780两种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模型,分别用DHM混悬液及生理盐水对照进行腹腔注射来干预处理,检测裸鼠皮下瘤的体积大小、肿瘤重量、及裸鼠肝肾功能等指标;并取瘤组织,采用IHC和WB检测分析促凋亡蛋白Caspase-3及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及检测GRASP65蛋白的表达水平;TEM观察DHM处理对瘤组织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结构及自噬体的影响。结果:1.118例卵巢肿瘤患者中包括良性肿瘤82例、交界性肿瘤14例、及恶性肿瘤22例;从组织学的类型来分,浆液来源的肿瘤65例、粘液来源的48例、及特殊类型的5例。石蜡组织标本的IHC结果显示GRASP65表达呈棕黄或棕褐色、细颗粒样,分散于胞浆内。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良性肿瘤组织相比,GRASP65蛋白在卵巢交界性、恶性肿瘤中高表达(χ2=12.57,P<0.01);且在粘液性瘤内的表达高于浆液性瘤(χ2=5.23,P<0.05)。六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手术后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中,WB检测同一个体来源的癌及癌旁组织中GRASP65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内GRASP65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上述结果表明GRASP65表达的异常可能与卵巢肿瘤的性质及组织学类型有关。2.DHM(0,10,20,40,80,120,160,240,320μM)处理两种卵巢癌细胞(SKOV3和A2780),发现DHM处理可降低癌细胞的活力、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及诱导细胞凋亡,且有一定的剂量性关系。根据计算所得DHM对SKOV3和A2780细胞的IC50值,后续实验中选择干预两种细胞48h时,DHM作用浓度分别为120μM和80μM。3.DHM分别处理SKOV3和A2780细胞后,检测其对细胞内GRASP65蛋白水平的影响,WB结果显示DHM可降低两种细胞内GRASP65的表达(P<0.05及0.01);IF结果显示DHM处理后细胞内GRASP65的荧光染色强度减弱、且分散,形态上与高尔基体碎裂相似。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细胞30min后,再用DHM干预,WB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种癌细胞中,与单独DHM处理相比,预处理后均可降低DHM诱导的Caspase-3的活化(P<0.01),伴GRASP65表达水平增加(P<0.05及0.01);FCM结果亦显示,与单独DHM处理相比,Caspase-3抑制剂预处理可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表明DHM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进而引起GRASP65蛋白的裂解和下调,且Caspase-3的活化对DHM引起的GRASP65下调有重要作用。4.si RNA转染下调A2780细胞内GRASP65的表达,发现癌细胞的活力下降、迁移能力降低、及细胞凋亡率增加。WB及FCM结果显示,与单独DHM处理相比,DHM与si GRASP65转染共处理对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的抑制、及细胞凋亡的诱导均有相加作用。相反的是,过表达GRASP65质粒转染与DHM共处理可减弱DHM对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的抑制、及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5.40,80及120μM DHM处理A2780细胞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JNK和p-ERK的水平(P<0.05及0.01),而对p-p38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提示ERK和JN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DHM的抗卵巢癌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i GRASP65组内p-JNK和p-ERK水平无显着性变化;而且DHM组与DHM+si GRASP65共处理组之间的p-JNK和p-ERK水平亦无明显差异,表明下调GRASP65表达对各组细胞内的p-JNK和p-ERK水平没有明显影响。采用JNK和ERK通路的抑制剂SP600125和U0126,分别预处理A2780细胞2 h后,再用DHM干预,WB结果发现与单独DHM处理组相比,两种抑制剂与DHM共处理均可抑制DHM诱导的Caspase-3的激活(P<0.05),伴GRASP65水平的增加(P均<0.01),及p-JNK和p-ERK水平的下降(P均<0.01)。上述结果表明DHM处理可能通过JNK和ERK通路激活Caspase-3,进而下调GRASP65的水平,来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而且GRASP65可能处在DHM诱导JNK和ERK通路活化的下游。6.TEM观察DHM处理A2780后细胞内高尔基体等形态结构的变化,发现DHM处理组、si GRASP65组、及共处理组的细胞内均可见到高尔基体水肿、碎裂样改变,另有较多自噬体形成,表明DHM处理可能通过下调GRASP65引起高尔基体碎裂、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提高了癌细胞内的自噬水平。7.SKOV3和A2780细胞分别种植至裸鼠皮下,构建卵巢癌移植瘤的模型,再用DHM混悬液腹腔注射处理,分别设立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结果发现DHM处理对各组裸鼠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DHM处理可抑制两种模型鼠体内肿瘤的生长(P均<0.01);IHC及WB分析结果显示DHM处理后可下调瘤组织内的GRASP65表达水平(P均<0.05)、上调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的水平及自噬相关蛋白LC3II的水平(P均<0.05);TEM结果发现DHM处理裸鼠后,瘤组织内可见高尔基体肿胀及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多,伴有内质网明显水肿、扩张等现象。结论:1.GRASP65蛋白在卵巢交界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加,且GRASP65的高表达与卵巢肿瘤的性质及组织学类型有关。2.DHM通过激活JNK和ERK通路下调GRASP65表达,引起卵巢癌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水肿、碎裂改变及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卵巢癌作用。
李亚[8](2020)在《新加良附方调控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胃癌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胃癌大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胃癌综合治疗的独特模式。临床实践证实采用新加良附方(高良姜、香附、穿山龙)联合化疗针对进展期胃癌较单纯化疗具有更高的临床缓解率和更优的生活质量。机制研究发现新加良附方抗胃癌作用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但其上游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基于前期基础,本研究拟从microRNA角度,深入探讨新加良附方及穿山龙主要成分薯蓣皂苷元对miR-34a/SIRT1/p53通路及miR-34a凋亡相关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和对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明确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的作用机制,为新加良附方治疗胃癌提供基础研究依据。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明确新加良附方及成分薯蓣皂苷元对人胃癌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基于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明确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抗胃癌作用机制。方法1.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功能作用及机制研究①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CCK-8实验检测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胃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调控作用,划痕实验检测新加良附方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作用;②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作用:qPCR检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胃癌细胞miR-34a表达,慢病毒感染构建过表达mi R-34a的胃癌HGC-27细胞,CCK-8方法检测过表达miR-34a胃癌HGC-27细胞增殖功能,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34a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并通过qPCR方法检测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对miR-34a基因水平影响;③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qPCR方法检测过表达miR-34a后HGC-27细胞miR-34a/SIRTl/p53通路及miR-34a靶基因表达水平,qPCR方法检测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对miR-34a/SIRT1/p53通路、miR-34a靶基因及Caspase凋亡通路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对Caspase凋亡通路作用。2.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BSP方法检测胃癌细胞miR-34a甲基化水平,并构建HGC-27胃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5-Aza-CdR组、中剂量联合组及高剂量联合组,药物干预18天,观察裸鼠一般状态;测量移植瘤长短径,计算瘤体积和抑瘤率,观察裸鼠生存期;qPCR方法检测miR-34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34a/SIRT1/p53相关蛋白表达及Caspase凋亡通路情况。结果1.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功能作用及机制研究新加良附方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新加良附方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GC-27、MGC80-3及AGS细胞增殖;新加良附方提高G1期HGC-27细胞,降低G2期细胞;新加良附方可诱导HGC-27及MGC80-3细胞凋亡,其中诱导HGC-27细胞凋亡作用显着;与对照组比较,新加良附方组除24h 4mg/mL浓度外,其余各组均可抑制胃癌HGC-27细胞迁移功能,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新加良附方可显着抑制MGC80-3细胞迁移功能,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浓度新加良附方24h及48h均可抑制AGS细胞迁移;薯蓣皂苷元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薯蓣皂苷元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胃癌HGC-27、MGC80-3及AGS细胞增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薯蓣皂苷元干预后胃癌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薯蓣皂苷元可诱导HGC-27及MGC80-3细胞凋亡,其中诱导HGC-27细胞凋亡作用显着;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作用:HGC-27、MGC80-3及AGS细胞中miR-34a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细胞GES-1,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过表达miR-34a后,HGC-27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显着抑制,并可显着抑制其迁移能力;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干预后,HGC-27及AGS细胞miR-34a表达水平升高,p<0.01;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过表达miR-34a显着上调p53并下调SIRT1表达水平,可提高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降低Bcl-2及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干预可提高p53表达,降低SIRT1表达水平,并可上调Bax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Bcl-2及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VAD-FMK可降低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诱导的HGC-27细胞凋亡;新加良附方作用后可降低Caspase-9、Caspase-3前体水平,升高活化Caspase-3的表达水平;2.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胃癌细胞HGC-27在miR-34a各位点甲基化水平均较高,选取HGC-27细胞构建胃癌荷瘤小鼠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到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及中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裸鼠状态较好,反应灵敏,活动及饮食、饮水量正常,5-Aza-CdR组裸鼠一般状态较差。5-Aza-CdR组裸鼠体重于实验给药第8天后逐渐下降,第11天其体重低于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5天,其体重低于模型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及高剂量联合组,p<0.05,第18天,其体重低于其余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Aza-CdR组抑瘤率为32.08%,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联合组抑瘤率为35.00%,高剂量联合组抑瘤率为37.18%,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6.33±10.50天,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中剂量联合组及高剂量联合组裸鼠均未出现死亡现象,平均生存时间为57.00±0.00天,具有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时间的趋势,5-Aza-CdR组裸鼠平均生存时间为40.33±7.37天,生存时间较模型组短。除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外,其余各治疗组均可提高胃癌miR-34a表达,以联合组作用最为显着;新加良附方中剂量、高剂量、薯蓣皂苷元及高剂量联合组均可显着增加p53蛋白的表达,且药物干预各组均可显着抑制SIRT1 蛋白的表达,可降低 Bcl-2、Survivin 表达,并提高 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 及 Caspase-3 底物 Cleaved PARP 蛋白的表达。结论1.miR-34a表达水平异常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2.新加良附方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调节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其成分薯蓣皂苷元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调控miR-34a/SIRT1/p53通路、miR-34a凋亡相关靶基因及激活Caspase凋亡通路相关;3.新加良附方联合5-Aza-CdR可抑制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并可改善裸鼠一般状态,有维持体重、延长其生存时间的趋势,机制可能与调控miR-34a/SIRT1/p53通路、miR-34a凋亡相关靶蛋白及Caspase凋亡信号通路相关。
李蓉[9](2020)在《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耐药性卵巢癌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不同剂量白蛋白紫杉醇在卵巢癌耐药细胞系和异种移植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以及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1.白蛋白紫杉醇与阿帕替尼单药在SKOV-3/DDP中的作用以卵巢癌SKOV-3/DDP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进行研究,a):对照组,无药物干预;b):nab-P组,白蛋白紫杉醇40μmol/l;c):AP组,阿帕替尼50μmol/l(药量由MTT实验测得),利用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KOV-3/DDP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血管生成相关蛋白(p-VEGFR-2)、侵袭相关蛋白(MMP-2)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观察药物对SKOV-3/DDP的侵袭和迁移力的影响。2.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在SKOV-3/DDP中的作用建立不同剂量的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的实验分组,a):对照组,无药物干预;b):联合用药组-1,白蛋白紫杉醇5μmol/l+阿帕替尼10μmol/l,c):联合用药组-2,白蛋白紫杉醇4.5μmol/l+阿帕替尼10μmol/l,d):联合用药组-3,白蛋白紫杉醇4μmol/l+阿帕替尼10μmol/l,联合使用指数用Compusyn软件分析,Western blot,免疫荧光,Transwell实验检测联合用药的效果。3.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在异种移植瘤模型中的作用使用异种移植瘤模型来验证动物实验的结果与细胞实验是否具有一致性。将构建好的BALB/c卵巢癌裸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a):对照组,无药物干预;b):白蛋白紫杉醇20mg/kg+阿帕替尼150mg/kg;c):白蛋白紫杉醇18mg/kg+阿帕替尼150mg/kg;d):白蛋白紫杉醇16mg/kg+阿帕替尼150mg/kg。分析肿瘤生长曲线,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BCL-2、CD31、p-VEGFR-2、MMP-2的表达,分析药物的作用,并通过记录平均每日进食量及一小时活动力来评判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结果:1.白蛋白紫杉醇与阿帕替尼单药在SKOV-3/DDP中的作用白蛋白紫杉醇和阿帕替尼对SKOV-3/DDP的IC-50值分别为45.53±4.06μmol/l(24h)、20.88±2.99μmol/l(48h)、8.77±0.64μmol/l(72h)和65.74±8.33μmol/l(24h)、50.66±4.96μmol/l(48h)、39.547±6.62μmol/l(72h)。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白蛋白紫杉醇组及阿帕替尼组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13±0.07,0.14±0.09(Bax)、0.09±0.01,0.09±0.01(BCL-2)、0.13±0.8,0.04±0.01(p-VEGFR-2)、0.04±0.01,0.05±0.01(MMP-2)。免疫荧光检测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3.87%±1.91,14.17%±1.69(Bax)、0.09%±0.01,0.09%±0.01(BCL-2)、25.81%±2.33,7.4%±0.88(p-VEGFR-2)、10.4%±0.85,10.83%±1.92(MMP-2),Transwell实验检测24h侵袭平均细胞数,分别为41±7.6,53±4.7。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2.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在SKOV-3/DDP中的作用白蛋白紫杉醇与阿帕替尼对SKOV-3/DDP的联合抑制指数CL<1,联合用药组-1,组-2及组-3的Western blot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15±0.01,0.14±0.01,0.14±0.01(Bax)、0.06±0.01,0.06±0.01,0.06±0.01(BCL-2)、0.03±0.00,0.04±0.00,0.04±0.00(p-VEGFR-2)、0.03±0.00,0.04±0.00,0.04±0.00(MMP-2),免疫荧光示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3.07%±1.13,21.57%±0.67,21.8%±1.8(Bax)、7.57%±1.11,7.4%±1.1,8.2%±1.2(BCL-2)、6.8%±1.51,7.5%±0.94,8.4%±0.88(p-VEGFR-2)、7.97%±1.2,9.83%±1.01,11.13%±0.4(MMP-2)。Transwell平均侵袭细胞数分别为6,12,14。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的结果相比,其差异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联合用药组间结果无明显差异。3.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在异种移植瘤模型中的作用对照组,联合用药组-1,组-2以及组-3在进行药物干预后其平均瘤块体积分别为1452.83±61.47mm3,144±37.65mm3,142.33±31.4mm3和138.83±31.43mm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相比,其差异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的相关蛋白的相对灰度值,组-1,组-2,组-3结果分别为0.18±0.12,0.17±0.17,0.17±0.02(Bax)、0.07±0.01,0.09±0.01,0.09±0.01(BCL-2)、0.16±0.02,0.16±0.04,0.2±0.01(CD31)、0.16±0.03,0.18±0.01,0.19±0.01(p-VEGFR-2)、0.29±0.03,0.3±0.02,0.29±0.01(MMP-2),免疫荧光组织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97%±2.09,19.13%±2.78,19.73%±1.52(Bax)、3.23%±1.35,2.43%±0.79,2.57%±0.5(BCL-2)、6.73%±1.47,9.53%±1.6,9.7%±1.96(CD31)、3.0%±0.29,3.83%±0.61,4.07%±1.04(p-VEGFR-2)、2.77%±0.54,2.87%±0.49,2.93%±0.69(MMP-2),免疫组织化学组织阳性率为34.17%±1.11,32.83%±0.95,32.77%±1.16(Bax)、13.33%±1.59,14.63%±1.48,13.87%±1.89(BCL-2)、11.63%±1.2,12.67%±1.52,12.33%±2.24(CD31)、17.1%±1.31,17.53%±1.68,18.23%±1.25(p-VEGFR-2)、14.53%±1.17,15.27%±0.74,15.57%±2.75(MMP-2),联合用药组其相关蛋白表达的结果与对照组结果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白蛋白紫杉醇和阿帕替尼可以在耐药性卵巢癌细胞中发挥抑瘤作用;2.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耐药性卵巢癌细胞中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单药的作用效果;3.在联合阿帕替尼后,白蛋白紫杉醇的干预剂量可以适当减少,以达到减缓机体不良反应的目的。
张晓囡[10](2020)在《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证据与效应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气养阴方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在机制,从自噬-凋亡角度探讨益气养阴方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效应机制。方法1、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运用频数、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特征和证候特点。2、检索知网、万方、CBM、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8月,纳入生脉散类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生脉散类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3、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生脉散类方核心药物红参和麦冬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药物靶标-疾病靶标”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采用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探究红参-麦冬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在机制。4、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 R-30a agomir组、益气养阴低剂量组、益气养阴高剂量组,药物干预2周后,运用心脏超声评价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CK、LDH、c Tn T、NT-pro BNP、s ST2、GDF-15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自噬小体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p62、Bax、Bcl-2、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RT-q PCR检测mi R-30a、Beclin 1m RNA表达情况。结果1、共纳入104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核心症状为心悸(96.15%)、乏力(76.92%)、面色淡白(74.04%)、气短(45.19%);舌脉以舌淡(61.54%)、舌淡胖(36.54%)、苔白(44.23%)、苔少(41.35%)、脉弦(27.88%)、脉弱(25.00%)为主;常见中医症状可聚为6类,辨证为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气阴两虚证、心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胆郁痰扰证。2、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23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143例、治疗组1188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心律失常[RR=0.40,95%CI(0.31,0.51),P<0.01]、ST-T段异常[RR=0.46,95%CI(0.37,0.58),P<0.01]、QRS低电压[RR=0.44,95%CI(0.27,0.69),P<0.01]、QT间期延长[RR=0.43,95%CI(0.26,0.70),P<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减小LVEDD[MD=-0.79,95%CI(-0.93,-0.65),P<0.01]、LVESD[MD=-0.58,95%CI(-0.82,-0.35),P<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CK([SMD=-0.79,95%CI(-1.05,-0.53),P<0.01]、[SMD=-0.62,95%CI(-0.98,-0.26),P<0.01])、CK-MB([SMD=-1.81,95%CI(-3.38,-0.24),P<0.05]、[SMD=-2.04,95%CI(-2.48,-1.61),P<0.01])、LDH([SMD=-2.80,95%CI(-4.77,-0.84),P<0.01]、[SMD=-0.48,95%CI(-0.84,-0.13),P<0.01])、α-HBDH([SMD=-1.05,95%CI(-1.42,-0.68),P<0.01]、[SMD=-1.23,95%CI(-1.57,-0.89),P<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改善LVEF([SMD=0.26,95%CI(-0.09,0.61),P>0.05]、[SMD=-0.48,95%CI(-1.94,0.98),P>0.05])和AST[MD=-2.13,95%CI(-5.18,0.91),P>0.05]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在治疗BNP[MD=19.71,95%CI(2.56,36.87),P<0.01]、c Tn T[MD=8.0,95%CI(6.95,9.05),P<0.01]方面劣于对照组。GRADE分级显示为中、低级别或极低级别证据。3、共收集红参8个化合物成分、156个靶点基因,麦冬17个成分、929个靶点,162个心肌损伤靶点基因;通过“药物靶标-疾病靶标”的网络挖掘出146个核心靶点蛋白基因,GO功能富集发现红参-麦冬可以调控RNA转录、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及蛋白代谢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红参-麦冬通过病毒致癌通路、核糖体通路、肿瘤转录调控通路、细胞循环通路、MAPK信号通路、Notch通路、PI3K-Akt通路、细胞凋亡及癌症micro RNAs等通路干预心肌损伤。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MI、LVMI显着增加(P<0.01),LVEDD、LVESD增加(P<0.01)、LVEF、LVFS降低(P<0.01),CK、LDH、c Tn T、NT-pro BNP、s ST2、GDF-15水平升高(P<0.01),心肌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P<0.01),自噬体数量增多、心肌细胞凋亡,LC3-Ⅱ/LC3-Ⅰ、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p62、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肌mi R-30a表达水平降低(P<0.01),Beclin 1 m 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i R-30a agomir组、益气养阴方组HMI、LVMI降低(P<0.01 or P<0.05),LVEF、LVFS升高(P<0.01 or P<0.05)、LVEDD、LVESD减小(P<0.01 or P<0.05),CK、LDH、c Tn T、NT-pro BNP、s ST2、GDF-15水平下降(P<0.01 or P<0.05),心肌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P<0.01 or P<0.05),自噬体数量减少,细胞凋亡减轻,LC3-Ⅱ/LC3-Ⅰ、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1 or P<0.05),p62、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 or P<0.05),心肌mi R-30a表达水平增加(P<0.01),Beclin 1 m 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1、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以心悸、乏力、面色淡白、气短为核心症状,证候分型以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气阴两虚证、心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胆郁痰扰证为主。2、益气养阴法代表方剂——生脉散类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疗效肯定,可以降低CK、CK-MB、LDH、α-HBDH水平,改善心律失常、ST-T段异常、QRS低电压、QT间期延长,减小LVEDD、LVESD。3、生脉散类方核心药物——红参-麦冬,具有多种成分、通过多靶点、调控多通路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4、红参-麦冬现代制剂——参麦注射液可减轻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心肌过度自噬和细胞凋亡相关。
二、卵巢癌化疗中bcl-2,bax与p53表达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卵巢癌化疗中bcl-2,bax与p53表达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艾可清颗粒减轻环磷酰胺心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环磷酰胺诱导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 |
1.2 补肾健脾方对肿瘤化疗增效减毒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
第二章 艾可清对环磷酰胺中毒小鼠毒副反应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药品及试剂 |
1.1.3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2.2 生存曲线分析 |
1.2.3 血常规检测 |
1.2.4 生化指标检测 |
1.2.5 HE染色 |
1.2.6 统计学分析 |
1.3 实验结果 |
1.3.1 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 |
1.3.2 生存曲线分析 |
1.3.3 AKQ对CTX染毒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
1.3.4 AKQ对CTX染毒小鼠主要脏器生化指标的影响 |
1.3.5 主要脏器HE染色 |
1.4 讨论 |
第三章 艾可清对环磷酰胺中毒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药品及试剂 |
2.1.3 主要耗材 |
2.1.4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2.2.2 心脏指数计算 |
2.2.3 血清心肌酶及氧化指标测定 |
2.2.4 心脏组织HE染色 |
2.2.5 心肌凋亡相关蛋白免疫印迹 |
2.2.6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脏指数的影响 |
2.3.2 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肌酶及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3 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脏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
2.3.4 AKQ对CTX染毒小鼠心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四章 艾可清对丙烯醛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3.1 药物制备及作用剂量的确定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结果 |
3.2 AKQ对ACR所致H9C2损伤的影响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结果 |
3.3 AKQ缓解CTX心脏毒性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3.3.1 材料与方法 |
3.3.2 实验结果 |
3.4 AKQ缓解ACR心肌细胞毒性的通路靶点验证 |
3.4.1 实验材料 |
3.4.2 实验方法 |
3.4.3 实验结果 |
3.5 讨论 |
第五章 艾可清对荷瘤小鼠CTX心脏毒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4.1 AKQ对荷瘤小鼠CTX心脏毒性的影响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实验结果 |
4.2 AKQ对荷瘤小鼠CTX心脏毒性影响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3 实验结果 |
4.3 AKQ对肉瘤小鼠CTX心脏毒性影响的肠道菌群分析 |
4.3.1 实验材料 |
4.3.2 实验方法 |
4.3.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件 |
(2)新型Rhopaladins类似物通过PI3K/AKT/mTOR通路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抗体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方法 |
2.1 Rhopaladins类似物4-苄叉基-5-吡咯烷酮的合成 |
2.2 细胞培养 |
2.3 细胞增殖抑制试验 |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2.5 分子对接 |
2.6 总RNA提取及RT-qPCR |
2.7 Western blot |
2.8 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1.合成2-苯甲酰基-4-苄叉基-5-吡咯烷酮(RPDP A-C) |
2.RPDP A-C抑制CaSki细胞增殖 |
3.RPDPB促进CaSki细胞凋亡 |
4.RPDPB下调E6/E7的m RNA表达 |
5.RPDPB与 FKBP12-mTOR复合蛋白对接实验及结构优化 |
6.合成2-苯乙烯基-4-苄叉基-5-吡咯烷酮化合物6a-6j |
7.化合物 6a-6j 抑制宫颈癌细胞系增殖 |
8.化合物6e促进宫颈癌细胞系凋亡 |
9.化合物6e对 Bcl-2、Bax、p53、Caspase-3和E6/E7的m RNA表达的影响 |
10.化合物6e对 Bcl-2、Bax、p53、Caspase-3和E6/E7 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
11.化合物6e对 PI3K/AKT/mTOR通路蛋白的影响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展望 |
七、参考文献 |
八、文献综述 宫颈癌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橙皮素通过调节自噬和凋亡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DDP耐药性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细胞 |
1.2 药物配制 |
1.3 主要实验材料与抗体 |
1.4 仪器与设备 |
2.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CCK8 法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4 Western blot |
2.5 细胞免疫荧光 |
2.6 Hoechst33342 染色 |
2.7 单丹磺酰尸胺(Monodansylcadaverine, MDC)染色 |
2.8 统计学分析 |
实验结果 |
1 培养结果及耐药指数 |
2.橙皮素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DDP增殖影响及耐药性的逆转 |
3.自噬基因LC3 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DDP和卵巢癌细胞A2780 中差异表达 |
4.橙皮素抑制卵巢癌顺铂耐药株A2780/DDP细胞自噬 |
5.橙皮素可能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影响自噬作用 |
6.橙皮素诱导卵巢癌顺铂耐药株A2780/DDP细胞凋亡 |
7.橙皮素可能通过依赖p53 途径调控细胞凋亡 |
讨论 |
1.橙皮素对A2780/DDP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
2.橙皮素影响A2780/DDP细胞自噬的可能机制 |
3.橙皮素影响A2780/DDP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有效成分逆转卵巢癌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应用全基因组siRNA文库筛选上皮性卵巢癌耐药细胞株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应用全基因组siRNA文库筛选上皮性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维罗非尼联合紫杉醇对紫杉醇耐药EOC疗效初步探索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上皮性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机制探索之白介素13受体α1(IL13RA1)在EOC紫杉醇耐药中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上皮性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机制浅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1.1 实验对象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实验试剂与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细胞复苏与传代部分 |
2.2.2 细胞毒性MTT测定 |
2.2.3 流式细胞仪(FCM)分析 |
2.2.4 蛋白质印迹分析 |
2.2.5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曲妥珠单抗或洛铂单独或联合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毒性作用 |
3.2 曲妥珠单抗或洛铂单独或联合对卵巢癌SKOV-3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
3.3 蛋白质印迹结果 |
3.3.1 P-AKT |
3.3.2 p53蛋白表达 |
3.3.3 Bax蛋白表达 |
3.3.4 Bcl-2蛋白表达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洛铂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6)茶树花皂苷Chakasaponin Ⅰ、Ⅳ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及其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茶树花的研究现状 |
1.1.1 茶树花资源概述 |
1.1.2 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及活性功能 |
1.2 卵巢癌研究进展 |
1.2.1 卵巢癌细胞的凋亡诱导和周期阻滞 |
1.2.2 p53蛋白在卵巢癌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中的作用 |
1.2.3 OCSLCs研究进展 |
1.2.4 茶相关资源的功能性成分在卵巢癌研究中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茶树花皂苷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茶树花皂苷HPLC分析 |
2.2.4 茶树花皂苷的提取与大孔树脂色谱柱分离 |
2.2.5 茶树花皂苷的制备液相色谱分离 |
2.2.6 茶树花皂苷的UPLC-Q-TOF/MS/MS分子结构鉴定 |
2.2.7 数据统计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大孔树脂柱分离后主滤分的分析 |
2.3.2 中低压制备液相第一次皂苷分离结果 |
2.3.3 中低压制备液相第二次皂苷分离结果 |
2.3.4 PTFSs分子结构鉴定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PTFSS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周期阻滞作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2.3 细胞培养与传代 |
3.2.4 细胞冻存与复苏 |
3.2.5 PTFSs对卵巢癌细胞活力的影响(MTS法) |
3.2.6 细胞克隆形成和染色 |
3.2.7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
3.2.8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
3.2.9 数据统计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PTFSs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 |
3.3.2 PTFSs对卵巢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
3.3.3 PTFSs引起卵巢癌细胞S期阻滞 |
3.3.4 PTFSs通过CDK2-CyclinE/A通路引起S期阻滞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PTFSS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内凋亡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细胞培养与传代 |
4.2.4 细胞冻存与复苏 |
4.2.5 Hoechst33342 染色测定PTFSs引起的细胞凋亡 |
4.2.6 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PTFSs引起的细胞凋亡 |
4.2.7 JC-1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4.2.8 Caspase-3/7,Caspase-8,Caspase-9 酶活测定 |
4.2.9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
4.2.10 数据统计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PTFSs诱导A2780/CP70和OVCAR-3 细胞的凋亡作用 |
4.3.2 PTFSs对卵巢癌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 |
4.3.3 PTFSs对内凋亡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PTFSS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内凋亡及S期阻滞的机制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2.2 实验仪器 |
5.2.3 细胞培养与传代 |
5.2.4 细胞冻存与复苏 |
5.2.5 siRNA转染 |
5.2.6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
5.2.7 Hoechst33342 染色测定茶树花皂苷引起的细胞凋亡 |
5.2.8 JC-1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 |
5.2.9 Caspase-3/7,Caspase-8,Caspase-9 酶活测定 |
5.2.10 数据统计分析 |
5.3 实验结果 |
5.3.1 PTFSs对卵巢癌细胞中p53、p-p53 蛋白表达的影响 |
5.3.2 p53 蛋白在PTFSs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5.3.3 p53抑制剂PFT-α对细胞内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5.3.4 p53 siRNA转染对细胞内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5.3.5 p53 抑制剂PFT-α和 p53 siRNA转染对细胞S期阻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5.3.6 PTFSs引起卵巢癌细胞DNA的损伤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PTFSS抑制卵巢癌干性细胞的作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6.2.2 实验仪器 |
6.2.3 细胞培养与传代 |
6.2.4 细胞冻存与复苏 |
6.2.5 流式细胞术测定高ALDH活性细胞比例 |
6.2.6 MTS法检测细胞活力 |
6.2.7 细胞克隆和肿瘤球形成实验 |
6.2.8 流式细胞仪测定干性细胞凋亡 |
6.2.9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
6.2.10 数据统计分析 |
6.3 实验结果 |
6.3.1 卵巢癌干性细胞的富集与鉴定 |
6.3.2 PTFSs对卵巢癌干性细胞增殖能力与干性特征的影响 |
6.3.3 PTFSs诱导卵巢癌干性细胞凋亡 |
6.3.4 PTFSs对 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所获科研成果 |
(7)基于MAPK通路调控GRASP65探讨二氢杨梅素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高尔基体蛋白GRASP65在人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二氢杨梅素通过MAPK通路下调GRASP65 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二氢杨梅素抑制卵巢癌裸鼠体内肿瘤生长的作用及机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展望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新加良附方调控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胃癌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抗胃癌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 |
1 中药有效成分基础研究 |
2 单味中药基础研究 |
3 复方基础研究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胃癌相关miRNA研究现状与展望 |
1 mi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
2 miRNA在胃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
3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功能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一) 新加良附方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二) 薯蓣皂苷元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三)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四)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9)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耐药性卵巢癌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白蛋白紫杉醇与阿帕替尼单药在SKOV-3/DDP中的作用 |
1.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药物 |
1.3 试剂 |
1.4 主要器材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常规培养 |
2.2 MTT |
2.3 Western blot |
2.4 细胞免疫荧光 |
2.5 Transwell 实验 |
3 实验结果 |
3.1 阿帕替尼和白蛋白紫杉醇对SKOV-3/DDP细胞的抑制率 |
3.2 阿帕替尼和白蛋白紫杉醇对SKOV-3/DDP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 阿帕替尼和白蛋白紫杉醇对SKOV-3/DDP侵袭性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在SKOV-3/DDP中的作用 |
1.实验设备与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药物 |
1.3 常用试剂 |
1.4 主要器材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常规培养 |
2.2 MTT |
2.3 Western blot |
2.4 细胞免疫荧光 |
2.5 Transwell实验 |
3 实验结果 |
3.1 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对SKOV-3/DDP的抑制率 |
3.2 阿帕替尼和白蛋白紫杉醇的联合指数 |
3.3 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对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4 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对SKOV-3/DDP侵袭性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在异种移植瘤模型中的作用 |
1.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药物 |
1.3 常用试剂 |
1.4 主要器材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常规培养 |
2.2 裸鼠的饲养与卵巢癌模型的构建 |
2.3 Western blot |
2.4 冰冻切片 |
2.5 免疫荧光 |
2.6 免疫组织化学 |
3 实验结果 |
3.1 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
3.2 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对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 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对裸鼠生存质量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卵巢癌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证据与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气养阴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第四部分 益气养阴方调控自噬-凋亡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效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靶向自噬-凋亡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卵巢癌化疗中bcl-2,bax与p53表达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艾可清颗粒减轻环磷酰胺心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钟鹏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新型Rhopaladins类似物通过PI3K/AKT/mTOR通路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D]. 朱秀连.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3]橙皮素通过调节自噬和凋亡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DDP耐药性及相关机制研究[D]. 王雅青.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应用全基因组siRNA文库筛选上皮性卵巢癌耐药细胞株及其耐药机制研究[D]. 赵玲.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机制研究[D]. 萨帝什(SATISH CHAUDHARY). 延边大学, 2020(05)
- [6]茶树花皂苷Chakasaponin Ⅰ、Ⅳ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及其分子机制[D]. 任苎. 浙江大学, 2020(01)
- [7]基于MAPK通路调控GRASP65探讨二氢杨梅素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凤杰.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8]新加良附方调控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胃癌的机制研究[D]. 李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耐药性卵巢癌中的作用[D]. 李蓉.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10]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证据与效应机制研究[D]. 张晓囡.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