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索前列醇口服与阴道放置并用在早孕药物流产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汪小婷[1](2020)在《困难宫腔操作多种宫颈预处理方式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预计进行宫腔操作困难者及初次宫腔操作失败者分别应用米索前列醇、间苯三酚及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分析预处理宫颈后的宫颈扩张效果、扩宫时间、出血量、发生的不良反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PAAS)及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价(VAS)。提出具有较高性价比,且有针对性的宫颈预处理方式,有效减少宫腔操作风险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需宫腔操作病例中符合困难宫腔操作者共计355例,以上病例依据宫颈是否需要扩张>7.5号和是否手术麻醉分为宫腔镜手术组和非宫腔镜手术组,两组均在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间苯三酚、一次性宫颈扩张棒预处理宫颈,分别观察每组的宫颈软化程度,扩宫时间,不良反应,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反应以及疼痛评分等级。结果:(1)三种宫颈预处理方式宫颈软化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其中宫腔镜手术组中间苯三酚组与宫颈扩张棒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6);非宫腔镜手术组中间苯三酚组与米索前列醇组,以及宫颈扩张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6)。非宫腔镜手术组中绝经患者和未绝经患者均为间苯三酚组有效率最高,其中绝经患者中米索前列醇组有效率最低,未绝经患者中宫颈扩张棒组有效率最低,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宫腔操作失败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操作,无再次失败者,绝经患者、未绝经患者分别应用米索前列醇、间苯三酚的宫颈软化有效率为57.14%、54.55%,71.43%、75.00%,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2)宫腔镜手术组米索前列醇组用时及出血量最多;非宫腔镜手术组绝经患者中米索前列醇组用时及出血量最多,未绝经患者中宫颈扩张棒组用时及出血量最多,两者均为间苯三酚组用时及出血量最少,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3)米索前列醇组在宫腔镜手术组术前出现恶心、腹痛、阴道流血、寒战的概率为6.06%、9.09%、3.03%、3.03%,在非宫腔镜手术组术前出现恶心、腹痛、腹泻、阴道出血、寒战/发热的几率分别为7.53%、9.68%、2.15%、5.38%、3.23%。宫颈扩张棒组和间苯三酚组在宫腔镜手术组均在麻醉生效后处理宫颈,至术前未出现不良反应。非宫腔镜手术组中宫颈扩张棒组2例(2.67%)出现恶心;间苯三酚组1例(1.10%)出现寒战。三组均无术后感染发生。(4)非宫腔镜手术组绝经患者中米索前列醇组、间苯三酚组、宫颈扩张棒组PAAS发生率分别为14.00%、6.12%、11.63%,未绝经患者为13.95%、4.76%、15.63%,各组间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绝经患者中米索前列醇组疼痛评分最高,未绝经患者中宫颈扩张棒组疼痛评分最高,两者均为间苯组疼痛评分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种不同方式在困难宫腔操作前进行宫颈预处理均能得到较好的宫颈处理效果,有效减少了扩宫几率,宫颈顺应性增加,需扩宫者其扩宫也相对容易,扩宫时间也相应缩短,有效减缓了患者疼痛,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出血,减少了术中PAAS发生率。(2)间苯三酚有较突出的宫颈软化效果,疼痛刺激和不良反应率低,极少发生过敏,仅对有相关药物禁忌征患者不适用。间苯三酚组与米索前列醇组、宫颈扩张棒组宫颈软化效果比较具有显着差异,认为间苯三酚宫颈软化效果相对更佳,但米索前列醇与宫颈扩张棒宫颈软化效果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认为两者宫颈软化效果相差不大,但也可能由于观察量少、观测误差未能得出相关结论。米索前列醇对前列腺素禁忌征者及心脑血管病者不可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观察发现其在绝经患者和未绝经患者中宫颈预处理效果相差不大,考虑阴道环境并非影响米索前列醇药效的主要因素,推测可能与其受体的表达量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索。新型注水式一次性宫颈扩张棒扩宫效果温和、快速、有效,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对肝肾功能差者仍可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率低,对于部分患者置入较为困难,易引起患者手术疼痛和应激刺激。(3)初次宫腔操作失败者所有手术均成功进行,无再次失败者。随机给予米索前列醇、间苯三酚宫颈预处理后宫颈扩张有效率明显增加,证明充分地预处理宫颈可明显增加手术成功率,但两种方式宫颈软化效果无明显差异,考虑可能与观察量少有关,仍需进一步扩大观察量。在临床应用中应充分考虑患者情况,依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及宫颈情况酌情选择适合患者的宫颈预处理方式,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宫颈条件,为宫腔疾病诊治提供帮助。
李学静[2](2019)在《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及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门诊药物流产相关数据,探讨研究对象不同因素(年龄、孕囊直径、民族、子宫位置、有无剖宫产史、孕产次、经期等)与药物流产结局的关系,评价药物流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药物流产的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7.1至2018.11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行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女性600例,采集研究对象的临床基本资料(年龄、孕产次、子宫位置、停经时间、胚囊大小、有无剖宫产史,有无慢性妇科炎性疾病),根据不同因素进行分组,分别口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mg,批号:国药准字H10950347)配伍米索前列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mg,批号:国药准字H20084598)两种药物。根据不同因素分组记录药物流产的结局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600例孕妇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其中完全流产者为543例,占90.50%,不全流产及流产失败者为57例,占9.50%。不同年龄、孕囊直径、孕产次、有无剖宫产史、停经天数、子宫位置等因素分组之间与药物流产的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经期、是否合并慢性妇科炎性疾病与药流结局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停经时间≥49d(OR=7.158,95%CI为1.196-42.844),孕囊直径10-20mm(OR=0.963,95%CI为0.236-3.919)。结论: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流产成功率为90.50%。药物流产结局与年龄、孕囊直径、既往孕产次数、有无剖宫产、子宫位置及停经天数等因素相关。年龄<35岁组,孕囊直径10-20mm组,既往孕产次为单次组,无剖宫产史组,子宫前位/中位组,流产成功率较高,药物流产结局较好。
朱敏[3](2019)在《益母脱花煎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治疗瘀血阻滞型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观测的重点在于益母脱花煎配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瘀血阻滞型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自拟方益母脱花煎在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2月在安徽省中医院妇科住院患者,严格的按照标准筛选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30例施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益母脱花煎。两组均以服米索后24h及第7天作为观测节点,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胚囊排出例数、阴道出血量、妊娠血清学指标(HCG、P、E2)水平、清宫率、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记录,并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未服药前两组受试者的年龄、停经天数、流产次数、产次、孕囊平均直径、妊娠血清学指标(HCG、P、E2)、中医证候积分由SPSS21.0统计分析后,均得到p>0.05,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数据经检验后得到p=0.037<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3、孕囊排出例数方面:两组施以米索后24h排出孕囊例数的数据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4、阴道出血量方面:两组施以米索后24h内阴道出血量属于等级资料,经秩和检验有差异(p<0.05)。5、清宫率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清宫率分别为13.33%、36.67%,经检验,p=0.037<0.05,两组比较有差异。6、妊娠血清学指标(β-HCG、P、E2)方面:两组施以米索7天后分别与各自治疗前妊娠血清学指标比较,经t检验,得到p<0.05,均具有差异性(其中对照组治疗前后HCG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HCG、P、E2水平经t检验,均得到p<0.01,有显着差异);对施以米索7天后的组间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后p<0.05,差异有意义。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数据属于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无方差齐性,经秩和检验后从组内比较看,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差异(p<0.05);从组间比较看,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36<0.05,有差异。8、安全性分析:所有受试者中参与治疗后的基本生命体征(T、P、R、BP)及血清学安全指标、心电图、尿常规与治疗前比较,都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益母脱花煎配合米非司酮、米索与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在治疗瘀血阻滞型稽留流产中疗效均可观,但前者更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在提高有效率,降低清宫率,减少阴道出血量,促进胚囊排出,降低血清HCG、P、E2水平,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有明显优势,且无不适反应,益母脱花煎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倪晶晶,苏亦平,程青[4](2018)在《复方米非司酮临床应用现状》文中指出复方米非司酮(Compound Mifepristone)是由我国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国家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由米非司酮(Mifepristone)和双炔失碳酯(Anordrin)组成的复方制剂。国内已广泛应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稽留流产,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复方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紧急避孕、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前的宫颈准备等方面也有一定疗效。本文将复习复方米非司酮抗生育的作用机制并对
唐隽[5](2018)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对孕8-12周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预处理对孕8-12周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治疗安全性,为孕8-12周需要终止妊娠患者选择更有利的流产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孕8-12周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孕8-12周无痛人工流产的相关标准,且均为预约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7例。另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行药物流产患者57例,作为C组。A组患者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基础上行无痛人流手术,用药方案如下:术前两天服用米非司酮,早上服用50mg,晚上服用50mg,共用药2天,共服药200mg。于第三天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并在术前1小时实施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B组患者的用药方案如下:单纯实施无痛人流手术,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A组与B组患者的麻醉情况(镇痛效果、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宫颈扩张程度)、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宫腔变化、子宫收缩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C组采用药物流产,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比A组与C组腹痛情况、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流产效果以及术后月经恢复情况。结果:A组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A组与B组C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A组患者的宫颈扩张有效率为91.23%,B组的宫颈扩张有效率为75.44%,差异显着(P<0.05);A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离床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无痛人流手术后,A组患者的宫腔深度与手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子宫收缩幅度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流产效果明显优于C组,组间差异显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恢复月经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对孕8-12周孕妇实施无痛人流手术前,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预处理,可软化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离床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加速子宫收缩减少术后阴道流血,月经复潮快。因此,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式,在孕8-12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曹守燕,王伟,牛淑芳,刘艳妮,姚丽娟[6](2018)在《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预处理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预处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100例瘢痕子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术前1天晚7点、手术当天早7点服用米非司酮25 mg;术前1小时阴道后穹窿塞用200μ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术前采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麻。结果研究组宫颈软化程度(80%)优于对照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手术使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患者人工流产术前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预处理,具有软化宫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的优点。
郭维维[7](2016)在《低剂量米非司酮/低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止孕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全避孕新途径、新技术及新型绝育技术的研究”课题内容之一,本中心为分中心之一。本研究将月经延迟7天内的妇女用低剂量的米非司酮或者低剂量的米索前列醇催经止孕,观察催经止孕的临床效果,以及观察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的副反应和阴道出血情况,选出最适的催经止孕的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剂量。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或宝坻人民医院本人自愿接受药物终止妊娠并且符合特定的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102名月经推迟7天内的受试者,本研究为随机双盲的比较性研究,每位受试者均接受标有相应的药物编号的药瓶中的药物,药瓶中的药为三种配伍方案中的一种(前期研究发现,米非司酮150mg、100mg、50mg分别配伍米索前列醇200μg用于月经推迟7天的早孕,流产失败率过高,超过警戒值,后经过剂量调整后开始本研究)。方案一:米非司酮100mg顿服,36-48小时后口服600μg米索前列醇,方案二:米非司酮150mg顿服,36-48小时后口服400μg米索前列醇,方案三:米非司酮200mg顿服,36-48小时后口服200μg米索前列醇。根据妇产科B超、阴道出血和尿HCG情况对流产结果做出判定。所有受试者研究结束后进行揭盲,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应用描述性分析法计算率、构成比、均数等,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催经止孕效果:三种方案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0.9%、90.6%、90.3%,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案的不全流产率分别为9.1%、6.3%、3.2%,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案中服用米索前列醇后的6小时内胎囊排出率分别为:48.5%、56.2%、64.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案中服用PGE后6小时内排出胎囊者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37.2min、212.6min、192.8min,其中方案一与其它两种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方案一胎囊组织排出更快。2.米非司酮的副反应:服用米非司酮后三种方案出现的不良反应占前三位的均为恶心、腹痛、腹坠,其中恶心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2.2%、34.4%、38.7%,但三种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米索前列醇的副反应:服用米索前列醇后三种方案出现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2.4%、56.3%、67.7%,占前三位的均为恶心、腹痛、腹坠,分别为39.4%、34.4%、32.3%,但三种方案相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所有受试者的阴道出血总发生率为97.9%。三种方案中服用RU486后就开始阴道出血的受试者的平均开始阴道出血时间分别为服用RU486后23.9小时、21.8小时、26.7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案中受试者观察期间平均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分别为:8.7天、9.8天、9.8天,三种方案的平均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三种方案均有较高的完全流产率和较低的不全流产率,因此本研究中三种低剂量米非司酮或者低剂量米索前列醇的配伍方案用于终止月经推迟7天的早期妊娠均有效。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妊娠妇女,无非妊娠妇女,因此,低剂量米非司酮或者低剂量米索前列醇对于催经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2.三种方案中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致,并且低于相关研究中所报道的发生率。3.三种方案的阴道出血时间相类似,而且三种方案中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均较短。综上,三种方案在降低药物剂量的基础上,可以保持较高的流产率,同时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并且在月经推迟7天内的早期就可以应用,这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
薛芳[8](2016)在《三种方法终止14-16周妊娠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经腹壁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经阴道羊膜腔外注射依沙吖啶这三种临床上用于终止孕14-16周的引产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01月-2015年08月期间就诊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的92例孕14-16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将他们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B组(31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彩超引导下经腹壁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引产;C组(31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经阴道羊膜腔外注射依沙吖啶引产,观察三组病例的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清宫率、并发症(软产道裂伤、感染等)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患者引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与引产后月经复潮时间等情况。结果三组在引产成功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79>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引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7,P=0.18>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住院时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4,P=0.20),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3,P=0.054>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自宫缩发动至妊娠产物排出的时间为(6.40±2.36)h较B组(12.70±5.96)h,C组(8.95±3.31)h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0,P<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清宫率43.33%较B组清宫率76.67%,C组清宫率66.67%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χ2=7.47,P<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住院总费用(1569.71±261.90)元,较B组(2583.47±267.19)元、C组(2562.02±375.17)元少,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55,P<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引产后阴道持续流血时间为(11.67±2.26)天,B组(13.37±3.32)天,C组(12.93±3.56)天,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引产后月经复潮时间为(35.27±5.96)天,B组(35.93±8.97)天,C组(35.30±6.84)天,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4-16周妊娠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住院费用少的一种引产方法。2.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与应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14-16周妊娠相比较,前者更适合于终止14-16周的妊娠。
黄惠燕,梁丽梅,李银利[9](2014)在《哌替啶联合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在早期终止妊娠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哌替啶联合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在早期终止妊娠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至2012年自愿人工流产的200例早孕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使用米索前列醇和哌替啶,对照组仅注射哌替啶。观察2组早孕女性的镇痛效果、宫口松弛程度,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离院时间及是否出现宫颈撕裂损伤,统计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率及人工流产不全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镇痛有效率为97%,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8%,2组患者镇痛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宫颈松弛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宫颈损伤、术后离院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及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终止妊娠无痛人工流产中,联合使用哌替啶和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解决早孕女性的疼痛和安全问题,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陈秀英,张士表,刘海燕,刘成丽,陈娜[10](2014)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中期妊娠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1米非司酮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1.1米非司酮的吸收和分布在众多研究中米非司酮采用单次或分次口服给药途径,每天给药剂量在12.5800 mg剂量范围。采用特异性RIA或HPLC方法测定,米非司酮在200600 mg剂量范围内的tmax值相似。在225 mg剂量范围内,达峰浓度值(Cmax)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然而,在高剂量如100800 mg剂量范围内,Cmax并无明显改变,这与米非司酮在血清
二、米索前列醇口服与阴道放置并用在早孕药物流产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米索前列醇口服与阴道放置并用在早孕药物流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困难宫腔操作多种宫颈预处理方式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宫颈预处理评价标准 |
2.3.1 宫腔镜手术组宫颈软化程度标准 |
2.3.2 非宫腔镜手术组宫颈扩张程度标准 |
2.3.3 扩宫时间 |
2.3.4 不良反应 |
2.3.5 出血量 |
2.3.6 非宫腔镜手术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PAAS) |
2.3.7 非宫腔镜手术组患者疼痛评分(VAS)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宫腔镜手术组宫颈预处理效果 |
3.1.1 宫颈软化效果 |
3.1.2 扩宫时间 |
3.1.3 出血量 |
3.1.4 不良反应 |
3.2 非宫腔镜手术组宫颈预处理效果 |
3.2.1 宫颈软化效果 |
3.2.2 扩宫时间 |
3.2.3 出血量 |
3.2.4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PAAS) |
3.2.5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
3.2.6 不良反应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困难宫腔操作多种宫颈预处理方式效果分析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及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计划外妊娠逐年增加,流产率并未呈现下降趋势 |
1.2 终止非计划妊娠的方式: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 |
1.3 药物流产 |
1.4 药物流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推荐使用人群 |
1.6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造成的弊端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来源、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研究药物 |
2.1.5 服用方案 |
2.1.6 药物流产的结果评定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 |
3.1.1 一般情况 |
3.1.2 临床资料 |
3.1.3 药物流产的不良反应 |
3.2 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 |
3.2.1 年龄、民族与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关系 |
3.2.2 不同因素与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关系 |
3.2.3 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年龄与早期妊娠药物结局的关系 |
4.2 民族与早期妊娠药物结局的关系 |
4.3 孕囊直径与早期妊娠药物结局的关系 |
4.4 既往孕产次与早期妊娠药物结局的关系 |
4.5 有无剖宫产史与早期妊娠药物结局的关系 |
4.6 停经天数与早期妊娠药物结局的关系 |
4.7 子宫位置与早期妊娠药物结局的关系 |
4.8 经期时间与早期妊娠药物结局的关系 |
4.9 是否合并慢性妇科炎性疾病与早期妊娠药物结局的关系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益母脱花煎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治疗瘀血阻滞型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稽留流产的认识 |
1.1 对病名的认识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祖国医学对稽留流产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稽留流产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稽留流产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主要药品、试剂及器材 |
2 诊断标准 |
2.1 稽留流产西医诊断标准 |
2.2 瘀血阻滞证中医辩证标准 |
2.3 临床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退出与终止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分组方法 |
4.2 治疗方法 |
5 疗效评定 |
5.1 评定时点 |
5.2 疗效评定标准 |
5.3 疗效性指标 |
5.4 安全性指标 |
6 统计学方法 |
7 研究结果 |
7.1 资料对照 |
7.2 治疗结果 |
7.3 临床安全性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益母脱花煎方药探讨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
1.1 方药组成 |
1.2 组方依据 |
1.3 方药分析 |
1.4 组方解析 |
2 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作用机制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两组经治后临床总疗效比较分析 |
3.2 两组经治后24h孕囊排出比较分析 |
3.3 两组经治后24h阴道出血量比较分析 |
3.4 两组经治后清宫率比较分析 |
3.5 两组经治前后妊娠血清学指标(β-HCG、P、E2)水平比较分析 |
3.6 两组经治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析 |
4 安全性评价 |
结语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复方米非司酮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用机制 |
1.1 米非司酮 (Mifepristone, ru486) |
1.2 双炔失碳酯 (Anordrin, AF-53) |
1.3 双炔失碳酯与米非司酮的协同作用 |
2 临床应用 |
2.1 终止早孕 |
2.2 稽留流产 |
2.3 中期妊娠引产 |
2.4 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
2.5 紧急避孕 |
2.6 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前的宫颈准备 |
3 讨论 |
(5)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对孕8-12周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米非司酮的药理学特点及作用机制 |
2.1.1 米非司酮的药理学特点 |
2.1.2 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 |
2.2 米索前列醇的作用机制 |
2.3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临床应用价值 |
2.4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孕8-12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病例纳入标准 |
3.1.2 病例排除标准 |
3.2 方法 |
3.2.1 A组方法 |
3.2.2 B组方法 |
3.2.3 C组方法 |
3.3 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
3.3.1 疼痛情况评价标准 |
3.3.2 宫颈扩张程度评价标准 |
3.3.3 手术时间记录方法 |
3.3.4 术中出血量计量方法 |
3.3.5 人工流产综合征诊断标准 |
3.3.6 流产效果评价指标 |
3.3.7 术后随访内容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 |
4.2 患者的宫颈扩张程度比较 |
4.3 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离床时间比较 |
4.4 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
4.5 患者手术前后的宫腔深度比较 |
4.6 患者流产效果对比 |
4.7 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4.8 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情况比较 |
4.9 患者术后恢复月经时间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药物流产的优缺点 |
5.2 手术流产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5.3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预处理的优势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预处理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孕妇宫颈软化程度比较 |
2.2 两组孕妇术中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低剂量米非司酮/低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止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的入选和排除标准 |
1.2 研究所使用药物 |
1.3 随访和结果处理与判定 |
1.4 统计方法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药物流产结果 |
2.3 服用PGE后6小时内胎囊排出情况 |
2.4 服用RU486后的不良反应 |
2.5 服用PGE后的不良反应 |
2.6 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
3 讨论 |
3.1 RU486的作用机理 |
3.2 PGE的作用机理 |
3.3 本研究中所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催经止孕的剂量探讨 |
3.4 低剂量米非司酮或者低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催经止孕 |
3.5 RU486和PGE终止早孕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和机理 |
3.6 米非司酮与异位妊娠 |
3.7 米非司酮与异位妊娠 |
4.结论 |
4.1 三组的流产效果 |
4.2. 服用RU486和PGE后的副反应 |
4.3. 服用RU486和PGE后的阴道出血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三种方法终止14-16周妊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哌替啶联合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在早期终止妊娠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3.1 镇痛效果: |
1.3.2 宫颈松弛程度、宫颈自然扩张度: |
1.3.3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诊断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镇痛效果比较 |
2.2 2组宫颈松弛程度比较 |
2.3 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离院时间比较 |
2.4 2组宫颈损伤、人工流产综合反应、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等比较 |
3 讨论 |
四、米索前列醇口服与阴道放置并用在早孕药物流产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困难宫腔操作多种宫颈预处理方式效果分析[D]. 汪小婷. 青海大学, 2020(02)
- [2]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及相关性分析[D]. 李学静. 青海大学, 2019(04)
- [3]益母脱花煎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治疗瘀血阻滞型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D]. 朱敏.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复方米非司酮临床应用现状[J]. 倪晶晶,苏亦平,程青.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30)
- [5]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对孕8-12周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的应用分析[D]. 唐隽. 吉林大学, 2018(01)
- [6]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预处理的效果研究[J]. 曹守燕,王伟,牛淑芳,刘艳妮,姚丽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03)
- [7]低剂量米非司酮/低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止孕的临床研究[D]. 郭维维.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8]三种方法终止14-16周妊娠的临床研究[D]. 薛芳.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9]哌替啶联合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在早期终止妊娠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观察[J]. 黄惠燕,梁丽梅,李银利. 河北医药, 2014(19)
- [10]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中期妊娠的研究进展[J]. 陈秀英,张士表,刘海燕,刘成丽,陈娜. 中国医学装备, 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