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凡综合征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马凡综合征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一、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张渐强[1](2021)在《一个马凡伴瓦登伯格综合征家系的调研及其致病突变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和瓦登伯格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均是涉及眼部异常的综合征性遗传病。本研究目的是详细收集这个家系临床特征及其致病突变鉴定。方法:所有配合的参与者(家系成员和健康对照组成员)都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及全身各系统检查,并采集外周血进行DNA提取。选取家系成员的DNA送样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测序数据经过逐步过滤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筛选出候选变异,并使用PCR-Sanger测序在家系中进行基因疾病表型共分离验证以及在200个正常对照中验证变异。结果:参与研究家系成员的共有7名,年龄范围从10岁到37岁。包含MFS患者5名(2男,3女),疑似MFS患者1名(女性),WS患者2名(男)。先证者(III-1)诊断为MFS,表现为双眼晶体异位,双眼高度近视,身材高大,脊柱侧凸,腕部和拇指征,胸部不对称,足跟部畸形等。家族成员II-2、II-5、III-2、III-4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MFS特征性表型,同时存在一名临床可疑MFS患者(II-4),只表现出身材高大,未发现其他MFS的表现;II-1和III-3临床诊断为WS1,表现为虹膜异色、先天性感音性耳聋、内眦异位和早年白发。在MFS患者的FBN1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杂合子突变c.2740T>A,p.Cys914Ser,在WS患者的PAX3中发现了另一个新的杂合子突变c.208T>C,p.Cys70Arg。这两种突变都显示出与相应疾病表型的共分离。氨基酸位点保守性分析发现,这些突变氨基酸残基均表现出高度保守。结论:本研究从一个同时存在MFS和WS的两种遗传性疾病的家系中分别鉴定出两个新的杂合突变,进一步扩展了FBN1和PAX3突变谱,将为这两种疾病治疗提供新的基因靶位,同时有望为产前诊断和其它基因相关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姜横[2](2020)在《全外显子测序检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寡基因遗传及FLNB基因突变》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在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原因未明的脊柱向侧方弯曲形成角度大于10°并伴有椎体旋转的脊柱三维畸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发病率约为2%~3%,是一种最常见的脊柱畸形。目前在疾病的诊断方面,AIS属于排除性诊断,需要在排除其他如先天性脊柱侧弯、结缔组织等潜在疾病伴随的脊柱侧弯后方可确诊,缺乏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对其进行早期筛查;在治疗方面,患者一经确诊需要接受严密的随访以观察角度是否进展。对于进展性的脊柱侧弯,随访可以评估角度的进展程度以及确定是否需要佩戴支具治疗或接受侵入性的手术治疗;而对于非进展性的脊柱侧弯患者,随访期间行脊柱摄片仍要接受大量的辐射,目前亦缺乏有效的手段或分子标记物预测患者的角度是否会进展。因此,对AIS发病和角度进展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的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费用。基于家系和双胞胎的研究提示遗传学因素在AIS的发病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发展,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和全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研究在不同的AIS种族群体中亦发现了一些与AIS发病或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或罕见突变。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20多个基因的易感位点或常见突变与AIS相关。尽管如此,仍没有一个基因能解释AIS的全部病理生理机制。且遗传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尽管存在家族性发病,但大多数患者呈现散发病例的特点、一些候选基因在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的部分家系中外显不全等)尚未得到合理的解释,提示需要从新的遗传学角度去审视AIS发生的遗传背景。寡基因遗传(oligogenic inheritance)是指疾病或性状的发生由几个基因同时变化导致。有研究提示男性AIS患者可能需要携带更多的基因突变才会发病,且更有可能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和或有同时患AIS的兄弟姐妹。另有一项研究发现AIS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的机率为15.8%,二级、三级亲属的患病机率则分别为2.4%和1.4%。这一现象也支持AIS的发生是由多个基因同时参与的,因为亲属关系越近,遗传到的基因突变数量也会越多。最近的一项全外显子测序分析研究则显示部分AIS患者携带一些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突变,且携带基因突变的数量与患者的部分表型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寡基因遗传可能是部分AIS患者的遗传模式。研究目的研究中国汉族AIS患者新的易感基因,和寡基因遗传模式的比例及特点。通过研究AIS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对AIS发病机制以及寡基因遗传本质的理解。通过研究基因突变负荷与角度进展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有助于为AIS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选择提供线索。研究内容与方法1.收集40个中国汉族AIS三人小家系(Trios)的血液样本并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将文献报道的AIS致病基因及在基因工程动物模型中(包括小鼠和斑马鱼模型)能导致脊柱侧凸的基因整理归纳为AIS相关基因,在外显子数据中筛选上述基因的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研究在小家系中寡基因遗传模式出现的比例;2.纳入183例散发AIS患者和153例对照人群,对其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AIS相关基因的寡基因遗传模式在两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是否存在差异;3.提取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中国汉族人群的外显子数据(222例),更全面的分析AIS相关基因的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及寡基因遗传模式在中国人群中出现的频率;4.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携带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数量、初次就诊角度大小等参数与角度进展之间的关系,探究寡基因遗传是否能用于预测AIS患者角度的进展;5.利用上述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进行基因负荷试验(Gene-based burden test)研究在汉族AIS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易感基因,同时进一步验证在基因工程动物模型中发现的候选基因在AI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6.研究AIS相关基因相互作用组(interactome)中的基因其突变在患者和对照人群中出现的频率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以更深入的研究AIS的寡基因遗传特性;7.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研究AIS相关的FLNB基因突变对其蛋白定位、与Flna蛋白相互作用、及对胞内肌动蛋白张力丝形成的影响;8.在双胞胎家系中,采用计算机蛋白结构分析与同源模建评估基因突变对Flnb蛋白结构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研究基因突变对Flnb和Ofd1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9.在三人小家系22和27中,采用计算机蛋白结构分析与同源模建评估基因突变对Flnb蛋白结构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研究基因突变对Flnb和Ttc26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在40个AIS三人小家系中,42.5%(17/40)的患者携带AIS相关基因的突变,在8个小家系中,患者携带≥2个AIS相关基因的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即有20%(8/40)的小家系符合寡基因遗传的模式,且有5个家系中患者携带FLNB基因的突变;2.综合AIS患者的数据,发现33.93%的患者携带大于等于2个AIS相关基因的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即寡基因遗传),较对照人群显着性升高(37/186 versus 3/150,odds ratio[OR],9.946;95%confidence interval[CI],3.008-32.893;p=2.00E-06);3.寡基因遗传出现的频率AIS患者较千人基因组计划来源的对照亦显着升高(37/186 versus 8/214,OR=5.321;95%CI=2.417-11.714;p=6.00E-06);4.单变量生存分析显示初次就诊角度大小(>23 vs.≤23,p=2.00E-03,hazard ratio[HR],2.137,95%CI=1.324-3.448)和携带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数量(>=2 vs.0 or 1,p=7.69E-11,HR=5.098,95%CI=3.121-8.328)具有预后价值;多变量分析提示初次就诊角度大小(>23 vs.≤23,p=2.50E-02,HR=1.781,95%CI=1.074-2.955)和携带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数量(>=2 vs.0 or 1,p=3.29E-07,HR=4.304,95%CI=2.458-7.537)可能为影响角度进展的独立的预后因素;5.在基因负荷试验分析中,FLNB(p=6.30E-05),TTC26(p=3.07E-04),PTK7(p=5.37E-03),CNTNAP2(p=7.12E-03),FBN1(p=7.12E-03)和TTLL3(p=2.33E-02)基因的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在AIS患者中显着富集;6.11.21%(25/223)的AIS患者携带FLNB基因的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其中64%(16/25)的患者还携带有其他AIS相关基因的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如TTC26,PTK7,TTLL3,OFD1等基因);7.FLNA基因的罕见-功能破坏性突变在AIS患者中出现的频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2.58E-03,OR=1.781,95%CI=1.074-2.955);8.部分FLNB基因突变(FLNB.p.M1803L、p.S2503G、p.T2166M)导致蛋白在细胞核周围异常聚集;部分突变(FLNB.p.R566L、p.A2282T、p.S2503G、p.R199Q、p.R2003H)导致纤维型肌动蛋白在胞内部分区域聚集,形成肌动蛋白张力丝;9.在双胞胎家系中,突变型(R2003H)FLNB蛋白结构中,H2003侧链能与E2078形成新的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提示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FLNB,p.R2003H,OFD1,p.Y437F)时,两蛋白的相互作用显着性减弱;10.在三人小家系22和27中,突变型(A2282T)FLNB蛋白结构中,T2282的侧链间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而突变型(R566L)FLNB蛋白结构中,L566没有与周围任何氨基酸形成氢键;免疫共沉淀实验提示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FLNB,p.R566L,TTC26,p.R297C;FLNB,p.A2282T,TTC26,p.R50C)时,可增强两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约1/3的AIS患者呈寡基因遗传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携带罕见-功能破坏性基因突变的数量是影响角度进展的独立的预后因素,提示在AIS的发病中,更多的遗传突变负荷会导致更严重的脊柱表型。另外,发现FLNB可能为AIS一新的易感基因。值得注意的是,携带FLNB基因突变的患者中,约2/3的患者同时携带有其他AIS相关基因的突变。基于家系的机制研究中,两个AIS相关基因同时发生突变可影响两蛋白的相互作用,提示FLNB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在AI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林茂[3](2020)在《原纤维蛋白-1相关的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病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FBN1基因与多种肌肉骨骼系统发育缺陷或异常的遗传性疾病相关。最为常见的是FBN1突变导致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该病是一种结缔组织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为2-3/100000,其典型的临床表型特点为:(1)肌肉骨骼系统改变,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凸等;(2)心血管系统异常;(3)眼部改变。除MFS之外,临床上还常见到一些具有马凡样特征的疾病,往往仅累及骨骼和心脏,或者骨骼及视觉系统,或者仅仅表现为某一系统的孤立病变,但根据Ghent诊断标准未能诊断为MFS,而经过基因测序可检测出FBN1的有害突变,常被称为类马凡综合征(MD)。具有代表性的MD是近年来一种在临床上新近发现的极为罕见的综合征,被定义为马凡样-早衰样-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MPLS)。该病除具有马凡样特征外,还有系统性早衰样表现,并伴有脂肪营养不良。该病比MFS综合征更为复杂,目前MPLS世界上报道仅7例患者,与该病相关的是,FBN1基因C末端前体肽编码的一种新型蛋白激素-白脂素,该激素的缺乏可引起体内糖及脂肪代谢水平的紊乱,且是由FBN1 C末端最后2个高度保守的外显子所编码。位于该区域的FBN1截短突变会引起脂肪代谢障碍等问题。除了伴发脊柱侧凸的综合征外,我们还关注了非综合征性的脊柱侧凸,如常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该病是一种由于脊柱畸形而导致的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解剖学表现的出生缺陷。此前,CS的遗传易感性已经得到证实。研究目的: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等方法从基因和分子水平探究FBN1与脊柱侧凸之间的关联,并探究了其中FBN1突变的致病性及相关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共入组615例CS及3名MD/MFS患者,随后提取DNA并进行全外显子测序,Sanger测序用于验证候选突变。通过使用公共数据库,以及内部的全外显子测序对照数据等对测序数据进行注释。并通过FBN1质粒构建和定点诱变,对候选FBN1突变展开体外功能试验研究以评估突变致病性。体外实验部分主要包括表达质粒构建,细胞培养和转染,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半变性洗涤剂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等。研究结果:在3例MD/MFS患者中,在其中MPLS患者中发现了FBN1的新生突变,p.Glu2759Cysfs*9,生信预测该突变可以逃脱NMD,SDD-AGE实验结果进一步表可抑制蛋白自然聚集过程。在615例非综合征性CS中,首先剔除了 41例有明确致病性的TBX6突变的患者,基于家系分析测序数据发现一例FBN1无义突变与CS相关。进一步通过基因突变负荷分析,我们发现了FBN1有害突变在CS队列中显着富集。体外功能实验揭示了FBN1突变可引起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上调。研究结论:某些FBN1 C末端无义突变,可能会逃脱NMD机制,并且具有显着的显性负性效应,是导致MPLS表型的关键分子机制,完善了 MPLS的分子诊断流程。FBN1基因是CS的易感基因,发现FBN1基因的突变可以通过引起TGF-β上调导致CS的发生。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发现携带FBN1突变的CS主要表现为半椎体和分节不良畸形。

刘国伟[4](2018)在《马凡综合症家系FBN1基因新突变的发现》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马凡综合症(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以结缔组织为基本缺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骨骼、心血管和眼部三大系统。主动脉瘤持续增大直到最后破裂和主动脉夹层形成致破裂仍然还是马凡综合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威胁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原因,往往需要手术干预治疗,且预后不佳。目前研究发现大约90%的马凡综合症病例是由FBN1基因(fibrillin-1)突变引起。在马凡氏综合症患者当中,其中有家族病史的约占到四分之三。临床统计发现马凡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各式各样,不尽相同,来自不同家族的不同患者之间临床表现不同,或者是来此同一个家族的各个患者之间的临床症状也可以完全不一样,或者不完全一样。通过家系基因突变筛查,查找致病基因突变及其位点,可以对患者进一步确诊,也可以对家族其他成员,尤其是没有临床表现的成员做到尽早发现,可以在疾病早期对其进行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且对于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婚育和对其后代进行产前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对临床上发现的符合马凡氏综合症临床诊断的患者提供客观实验室依据,以求进一步确诊该病例,而且对MFS患者的主要家族成员进行突变筛查,希望可以发现这个家族的致病基因突变。研究方法:临床收集三个马凡综合症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经同意后分别采集家系成员中与先征者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外周静脉血血样,抽提基因组DNA后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筛查发现FBN1基因突变的家系No.1601中的受试成员再采用Sanger测序法验证,得以确定使这个家族致病的FBN1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家系No.1601确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过两种基因测序的方法,最终确定该家系内的两名患者(父女关系)的FBN1基因第17个外显子(位置48503812)出现了1个C>G的碱基杂合替换,将原来的密码子TAC改变成为了TAG,进而产生了一个新的提前终止密码子。经数据库比对,该突变在之前没有被报道过,应为新发。结论:新发现的FBN1基因第17号外显子(位置48503812)的无义突变是马凡氏综合症家系No.1601成员患病的原因。

张启燕,王莉萌,张富文[5](2018)在《马凡氏综合征先天晶体全脱位并发白内障1例》文中研究说明马凡氏综合征先天晶体全脱位并发白内障1例分析

孙世然[6](2017)在《90°-180°半脱位白内障不同张力环植入后的临床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定量分析研究晶状体半脱位范围在90°-180°内患眼应用两种张力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12-2016.8在烟台海港医院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并接受半脱位白内障超乳加上人工晶体植入加上张力环植入术的患者中晶状体脱位范围在90°-180°者共17例17只眼,随机植入预装式张力环和改良式张力环,并设定植入预装式张力环者为A组,植入改良式张力环者为B组。术前记录患眼验光后视力、眼内压,并分别于手术结束一天、一周及三个月时进行随访,记录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压(IOP)、前房深度(ACD)、人工晶体(IOL)倾斜和偏心量和术后其它并发症发生与否,分析不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提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 1d,A 组 BCVA>0.5 者 4 例(50%),B 组 BCVA>0.5 者 5例(55.6%);手术结束 1w,A 组 BCVA>0.5 者 5 例(62.5%),B 组 BCVA>0.5者 7 例(77.8%);手术结束 3m,A 组 BCVA>0.5 者 5 例(62.5%),B 组 BCVA>0.5者8例(88.9%),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植入预装式张力环组和植入改良式张力环组的患眼治疗后眼内压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至正常的趋势。手术结束1d,所有患者眼内压比手术前提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眼内压>21mmHg者2例(25%),B组眼内压>21mmHg者4例(44.4%),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1w,只有B组1例眼内压大于正常高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手术结束3m后术眼眼内压均控制正常。两组治疗后各随访时间,前房深度存在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5.425和5.199,P值均小于0.05,两组数据均在手术结束1w时增大,手术结束3m时减小,但比手术结束1d时增加,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测人工晶体倾斜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7.902和43.588,P值均小于0.05,两组倾斜度均在三次测量期间有增大趋势,A组倾斜度大于B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测得人工晶体偏心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0.125和0.485,P值均大于0.05,偏心量基本稳定。其它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1例治疗后发生角膜水肿。B组1例患者治疗中见出血,3例患眼治疗后发生角膜水肿,A、B组各有1例治疗后3m出现黄斑水肿,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晶状体脱位范围在90°-180°的半脱位性白内障治疗中联合两类张力环的植入均可有效地维持术后近期临床效果,而改良式张力环的植入并固定更具有优势,但发生出血、角膜水肿可能增大。

张雪梅,王能义[7](2015)在《65例眼睛视力损伤案件伤前视力资料对法医学鉴定结论影响的分析》文中认为法医鉴定人在对视力障碍进行鉴定时,不管是刑事案件或民事案件,都应要求被鉴定人应当提供伤前的视力资料,这是鉴定证据的依据之一,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证据,无法确定被鉴定人伤前的视力是否正常,如果对受伤者全部都认为其视力是正常的,是不科学、不客观的,鉴定出来的案件势必造成冤假错案,可导致审判法官错误判决案件,将使法官或检察官受到错案追究。因此,对于

杨皓[8](2011)在《马凡综合征Bentall术后半年再发DebakeyⅢ一例》文中研究说明马凡氏综合征属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属少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可通过心脏外科Bentall手术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马凡氏综合征术后半年并发DeBakeyIII再次手术成功治愈的病例临床上少见,本文是根据我科成功救治的病例,进行的整理分析,内容如文所述。

编钟[9](2011)在《生命?亲情?爱情?大义男儿三次解答爱情单选题》文中研究指明"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你先救哪一个?"家族遗传的"马凡氏综合征"像一枚枚定时炸弹,潜伏在每个亲人的身体里,也因此让他不得不三次面对这个千古不变的爱情单选题。面对亲情和爱情的一次次博弈,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高凌根[10](2011)在《马凡综合征与Liddle综合征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及临床心血管特殊检查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 MFS)、Liddle综合征等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从临床水平进展到基因水平。MF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的病变之一,主要累及骨骼、眼和心血管系统,是由定位于人类15号染色体(15q15-q21.3)的原纤维蛋白(the flbrlllln-1 gene, FBN1)基因突变所致。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收集符合心血管系统主要诊断标准的MFS患者及家系,检测FBN1基因并结合以往文献进行基因型和表型关系的研究,结果检出突变中10个为国际首次报道的新发突变,(c.357 C>A,c.493 C>T, c.1374T>A, c.4143delG, c.6987 C>G, c.7238G>A, c.7765A>G, c.8200A>G, c.8431 G>A, c.8547 T>G),2个为己报道突变(c.4567C>T,c.4615C>T).本研究结果显示携带FBN1基因终止突变患者符合心血管系统主要诊断标准的比例明显高于携带FBN1基因其它类型突变患者的比例(78.3%vs.68.1%;p=0.002);24-32号外显子基因突变患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1-21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77.0%vs.68.1%;p=0.04);携带43-65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与24-32号外显子基因突变患者相比,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71.4%vs.77.0%;p=0.133)。Liddle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高血压病,其临床特征是早发的高血压,低血钾,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该综合征的遗传基础为编码ENaC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上皮钠通道过度激活导致肾脏远曲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强所致。本研究第二部分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患者中青年发病的高血压人群中筛选临床疑似Liddle综合征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SCNN1B和SCNN1G的C’末端外显子,新发现一个世界首次报道SCNN1B P614L突变,另一个突变SCNN1B P616S已于1998年在日本一家系中发现,两例先证者的基因突变均位于SCNN1B羧基末端的PY基序,提示该区域对ENaC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并对家族成员突变携带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阿米洛利进行治疗和定期随访,疗效显着,为临床治疗积累资料。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破裂是MFS患者最主要的死因。虽然近年手术和药物治疗取得很大进展并明显改善MFS患者的预后,但患者再手术率仍然偏高且原因不明。本研究第三部分对125例MF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分析,其中Bentall手术92例,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16例,David手术10例;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为1.6%;术后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5%,91.4%,and 74.2%,术后1年、5年、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2.5%,12.9%,and 32.9%。多因素分析提示收缩压升高是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和低体重指数则为患者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总之,本研究使我们对MFS和Liddle综合征的病因、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基因突变序列的确定是定性准确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明确家系中的突变基因型,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特别是对疾病尚未外显的家族阳性成员进行重点监测.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MF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分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二、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一个马凡伴瓦登伯格综合征家系的调研及其致病突变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马凡综合征概述
    1.2 瓦登伯格综合征概述
    1.3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及Sanger测序技术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 课题来源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辅助检查仪器设备及耗材
    2.3 实验室仪器设备及耗材
    2.4 实验试剂
    2.5 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数据分析
    3.2 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
    3.3 Sanger测序验证候选致病基因变异位点
    3.4 变异有害性预测和变异氨基酸位点保守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References
综述:马凡综合征致病基因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References
附录一 缩略语列表
附录二 氨基酸中英文对照及缩写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致谢
个人简历

(2)全外显子测序检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寡基因遗传及FLNB基因突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AIS三人小家系的寡基因遗传模式研究
    一、前言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部分 寡基因遗传模式在散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和对照人群中的验证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三部分 基因负荷试验提示FLNB为AIS的易感基因
    一、前言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四部分 AIS相关的FLNB基因突变位点的功能学研究
    一、前言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全文总结
    结论
    创新点及意义
    进一步研究
文献综述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3)原纤维蛋白-1相关的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脊柱侧凸队列中FBN1基因候选突变的鉴定和筛选
    材料及方法
    结果与分析
    分析与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脊柱侧凸队列中FBN1基因候选突变的致病性评估和分子机制探究
    材料及方法
    结果与分析
    分析与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脊柱侧凸队列中FBN1基因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联分析
    材料及方法
    结果与分析
    小结
全文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因相关马凡综合征及其他遗传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 个人简历
致谢

(4)马凡综合症家系FBN1基因新突变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对象与实验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相关数据库
2.实验方法
    2.1 血样采集
    2.2 基因组DNA提取
    2.3 基因组DNA全外显子测序
    2.4 SANGER测序验证
    2.5 WESTERNBLOT检测FBN1新突变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汉双解缩略词
致谢

(5)马凡氏综合征先天晶体全脱位并发白内障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6)90°-180°半脱位白内障不同张力环植入后的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使用的仪器及材料说明
    2.3 手术过程
        2.3.1 术前准备
        2.3.2 手术方法
        2.3.3 术中情况
    2.4 术后治疗
    2.5 测量指标
        2.5.1 最佳矫正视力
        2.5.2 眼压
        2.5.3 前房深度
        2.5.4 人工晶体倾斜度和偏心量
        2.5.5 手术并发症
    2.6 疗效判定
        2.6.1 视力
        2.6.2 眼压
        2.6.3 人工晶体倾斜度和偏心量
        2.6.4 角膜水肿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最佳矫正视力
        3.2.1 术前、术后视力对比分析
        3.2.2 视力疗效评估
    3.3 眼压的变化
    3.4 前房深度值的变化
    3.5 人工晶体倾斜度值的变化
    3.6 人工晶体偏心量值的变化
    3.7 其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7.1 术中出血
        3.7.2 角膜水肿
        3.7.3 黄斑囊样水肿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马凡综合征Bentall术后半年再发DebakeyⅢ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3 结束语

(10)马凡综合征与Liddle综合征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马凡综合征原纤维蛋白基因突变位点鉴定及基因型表型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Liddle综合征上皮钠通道基因突变位点鉴定及基因型表型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125例马凡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马凡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Liddle综合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个马凡伴瓦登伯格综合征家系的调研及其致病突变鉴定[D]. 张渐强. 汕头大学, 2021(02)
  • [2]全外显子测序检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寡基因遗传及FLNB基因突变[D]. 姜横.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原纤维蛋白-1相关的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病因研究[D]. 林茂.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4]马凡综合症家系FBN1基因新突变的发现[D]. 刘国伟. 苏州大学, 2018(01)
  • [5]马凡氏综合征先天晶体全脱位并发白内障1例[J]. 张启燕,王莉萌,张富文.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09)
  • [6]90°-180°半脱位白内障不同张力环植入后的临床分析研究[D]. 孙世然. 滨州医学院, 2017(02)
  • [7]65例眼睛视力损伤案件伤前视力资料对法医学鉴定结论影响的分析[A]. 张雪梅,王能义. 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八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
  • [8]马凡综合征Bentall术后半年再发DebakeyⅢ一例[J]. 杨皓. 价值工程, 2011(33)
  • [9]生命?亲情?爱情?大义男儿三次解答爱情单选题[J]. 编钟. 幸福(情爱), 2011(04)
  • [10]马凡综合征与Liddle综合征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研究[D]. 高凌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11)

标签:;  ;  ;  ;  ;  

马凡综合征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