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煤矿企业安全投资技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管雅琪[1](2021)在《太原市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研究》文中提出
苗增[2](2020)在《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能源现状,而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占6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改进和偏移,随着我国小型煤矿技术改造和整合方案的实施,煤炭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约束。GMD矿业责任有限公司(下称GMD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的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单位,其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用。本文通过合理的构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改善煤矿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及方向,为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煤矿企业在逆周期的调价下做出规划,并提出必要的指导性建议,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煤炭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并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运用了一体化的理论分析了GMD矿业有限公司的煤炭产业,并同时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进行补充,以GMD矿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法、文献综述法等方法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煤炭产业构建了外部环境分析,进行了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同时并建立了EFE矩阵;然后根据GMD矿业有限公司近年的发展状况,结合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实际情况,建立了IEF矩阵;并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制定了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对结论进行可行性的认证,最后得出对于水矿集团GMD矿业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的结论与建议。通过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的一体化战略的研究,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了解当前不利政策因素下的发展环境,确定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重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公司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改善公司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曹书玮[3](2019)在《重大安全事故后煤炭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产安全事故时常发生,难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在安全事故中,煤炭行业重大安全事故由于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一直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煤炭上市公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通常会发布有关公告以披露相关信息,对于发生煤炭安全事故的上市公司来说,事故发生后股价是否会发生巨幅波动对于公司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了解上市公司公告事件对于股价的影响程度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依据,因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股价变动同样重要。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方法以2000年至2017年间中国煤炭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此类事故对煤炭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上市公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对股票价格仅在事件公告日前6天具有显着的逆向冲击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渐消失,股票价格在公告后一个月内恢复到事发前的水平。这个结果主要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本身的性质特点和投资者心理决定的。与此同时,研究了不同市场状态下煤炭重大安全事故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牛市状态,煤炭重大安全事故公告的发布对熊市状态下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更大。这一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受到经济环境大背景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的负面消息反应更加敏感。通过以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的信息数据为基础,研究煤炭上市公司重大安全事故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不但可以开阔相关领域的视野,还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所处的阶段及其相应的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
于宾[4](2018)在《企业安全投资效益分析与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关注程度远超以往,企业的安全投资分配不合理和决策失误往往是造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问题。因此,为确保企业拥有良好的安全效益,需要一定的安全投资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是,企业作为安全投资的主体,不可能一味的增加安全投资,还必须考虑安全投资和安全效益的关系,并且采用合理的分配手段,建立完善的决策体系,才能实现安全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最优安全投资决策。本论文主要是运用安全经济学中的安全投资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各种相关经济模型,对企业的安全投资、安全投资的合理配置、安全投资效益、安全投资方案优选等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企业安全投资决策模型,建立企业安全投资方案优选方法,为企业安全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企业安全投资进行系统分析,包括企业安全投资的定义及其分类,企业安全投资的来源,以及影响企业安全投资的因素分析;然后,通过企业边际安全投资分析,证实企业安全投资存在最佳安全效益点,用于指导安全投资的决策;对安全效益进行分析并给出量化计算方法,建立企业安全经济效益模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企业安全投资效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及主要的影响因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安全投资合理配置模型,实现科学合理的分配,实现安全效益最大化;运用综合评分法,对企业单项安全投资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最后,运用密切值法和决策树分析法对不同投资方案进行优选。最终建立企业安全投资决策模型,为企业的安全投资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实证研究,本文提出的企业安全效益分析方法、企业安全投资合理配置方案、企业安全投资方案优选及决策方法合理可行,可做为企业安全工作的参考依据,促进企业安全投资决策水平的提高。
赵雪萍[5](2014)在《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煤矿安全投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投资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关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安全投资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安全投资决策,使有限的投入取得尽可能高的安全标准和更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煤矿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安全经济管理问题。但是,传统的投资评价方法,不能更准确科学地衡量安全投资价值,影响了煤矿企业安全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评价煤矿安全投资价值已成为煤矿科学安全投资的关键。本文针对煤矿安全投资项目的特点,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对煤矿安全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煤矿安全投资的实物期权特性,研究了实物期权下的煤矿安全投资项目价值形成机理。在分析煤矿安全投资项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了煤矿安全投资中引入实物期权的必要性,表明不确定条件下的煤矿安全投资是个动态的柔性管理过程,该过程中蕴含期权价值,提出煤矿安全投资项目价值由净现值和项目的期权价值两部分构成。(2)基于三叉树模型(又称三叉网格图),在无风险利率是常数情况下,推导建立了煤矿资产自身价值有收益率及煤矿安全投资项目有期权价值的煤矿安全投资的三叉树定价模型,并运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标的资产价格运动为离散状态时,更能准确反映煤矿安全投资项目的价值。(3)基于B-S模型,将模糊数学理论与实物期权理论相结合,利用改进的三角模糊数来表述标的资产价格、执行价格、项目价值波动率及无风险利率等4个变量的不确定性,推导建立了煤矿安全投资的模糊B-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并利用Microsoft VisualC++6.0编写计算程序得出模糊环境下的实物期权价值,解决安全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4)对影响实物期权价值的标的资产价格、执行价格、项目价值波动率、无风险利率及到期时间等5个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煤矿安全投资中,资产当前价格、波动率、无风险利率与安全投资项目价值为正相关,执行价格、到期时间与安全投资项目价值为负相关,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当前资产价格,即当前资产价格是影响安全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5)对三叉树期权定价模型、模糊期权定价模型与传统期权定价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运用实例验证离散型三叉树模型与连续性模糊B-S模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既能使煤矿安全投资的潜在机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又能反映净现值法估算的静态价值,体现了煤矿安全投资是一个动态的柔性管理过程。总之,本文开展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煤矿安全投资决策研究,能够为煤矿企业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张伟[6](2013)在《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70%左右,作为中国主体能源的状况在未来很长时间都会继续存在。煤炭工业作为中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与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息息相关。因此,煤炭行业能否安全健康的发展,直接关乎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小型煤炭开采企业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每年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国总数70%以上,可以说是中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灾区”。要想扭转中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必须提高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才能使中国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的研究,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综合原因论的理论方法来分析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因素、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为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问题的研究夯实了基础;构建一套符合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自身特色和标准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借鉴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建立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三维模型;通过对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影响要素的分析和整合,将人员因素、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在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中的不同表征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这些分析出的影响因素,从时间维、空间维和功能维三方面确定了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容。最后从人员因素、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指导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宫雯[7](2012)在《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将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信息人才在煤矿企业中的培养、煤矿企业信息产业发展、煤矿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提高我国煤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因此,开展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对煤矿企业实现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结合煤矿企业信息化的特征、内涵及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涵、目的及意义。根据指标构建的设计思想、依据、原则及方法,构建了由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基础建设、生产信息化、安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流通信息化、信息化人才为主要指标的7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阐述了各指标的基本内容及计算方法;其次介绍了运用G1法和熵权法(Entropy Method)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方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为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法(Grey RelativeModel)计算出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关联度,以此对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做出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研究对评价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以陕西省彬县某煤矿为评价对象,对其进行了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煤矿企业从2008-2010年的信息化水平关联度分别为0.5891(中等),0.7466(较高),0.7952(较高)。表明该煤矿企业2009-2010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信息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应继续保持。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陕西省彬县某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结果与该煤矿企业实际信息化水平基本符合。
徐玄[8](2010)在《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除了量的不足之外,主要还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安全投入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并对安全效率有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企业投入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和观念、疏于安全监管、重利益轻安全等这些原因,导致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的失衡。文章首先对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进行研究,然后利用模型予以调整,最后通过实例进行证明。
王婷[9](2010)在《我国小煤矿政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产煤用煤大国,直至现阶段,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可见,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煤炭行业既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基本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尤其是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日益突出,死亡人数节节攀升,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常大众总是把矿难与小煤矿联系在一起,这也就难免引起人们对小煤矿政策的怀疑与质问,政策为什么没有显效?为什么煤矿生产始终走不出矿难→治理→矿难的怪圈?因此,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小煤矿政策就显得颇为重要。本文借助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综合运用模型分析、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小煤矿政策进行了政策合理性及执行效果分析。在内容上,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初期到近年的小煤矿政策,并按照政策倾斜的重心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整顿治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8年);关井压产阶段(1998年—2005年);兼并重组阶段(2005年—2010年)。然后,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政策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具体是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及混合扫描模型,还有规范一描述分析、伦理分析和量化分析。第四章运用模型对我国小煤矿关井压产和兼并重组政策进行了具体的政策合理性分析,发现小煤矿政策在制定上存在不足;再用实证分析对小煤矿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深入剖析,得出结论关井压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兼并重组也很难实现和谐有续发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第五章对小煤矿政策价值取向和决策机制方面进行反思,基于反思,最后提出我国未来的政策制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决策模式上要实现理性决策模型和渐进模型的有机结合,即采用混合扫描模型,以理性分析为基础和框架,吸纳渐进模型的合理之处,从而实现政策的理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集中统一小煤矿政策只是我国众多政策领域中的冰山一角,很多存在的问题都带有普遍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发展,监督、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终将趋于成熟和高效。
颜会芳[10](2010)在《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煤矿安全投资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使用的安全投资评价方法对安全投资的外部竞争性、未来不确定性和潜在性等因素未予考虑,低估安全投资价值,不能准确衡量安全投资价值,影响了煤矿安全投资的积极性。本文结合煤矿安全投资项目的特殊性,基于实物期权和博弈论,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安全投资战略项目价值的概念模型,概括出了安全投资战略实物期权博弈分析的思路、理论依据、理论框架、分析工具和分析步骤,建立了以下模型:(1)基于Black-Scholes(简称B-S)模型和二叉树模型(又称二叉网格图),在无风险利率是常数情况下,创建了在煤矿资产本身价值有收益率和安全投资项目价值有期权价值的拓展B-S模型和二叉树模型,并用Real Option软件和Excel编程功能进行了求解。用实例验证了拓展B-S模型和二叉树模型的一致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使煤矿安全投资的潜在机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又能反映净现值法估算的静态价值。(2)基于Merton模型和拓展B-S模型,在无风险利率是随机波动情况下,建立了煤矿安全投资的实物期权价值模型(该模型暂没考虑煤矿资产价值本身的收益率)。同时将Cox对银行利率运动规律的结论,应用到无风险利率的预测中。用差分方法从中国各年度国债利率的历史数据预测无风险利率均值、方差和利率向均值靠拢的速度。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安全投资期限较长时,比无风险利率是常数的模型更能准确反映的安全投资价值。(3)在Geske复合期权定价公式的基础上,结合煤矿的特点,得出了分两阶段投资、具有复合期权特征的安全投资项目价值的连续型和离散型估算公式。并用实例验证了两种模型的一致性。在前阶段安全投资期权的执行影响后阶段安全投资期权的执行情况下,煤矿管理人员运用复合期权定价能克服净现值法定价的缺点,合理地计算安全投资价值,从而达到帮助煤矿高管层做出科学决策的目的。(4)运用博弈论研究煤矿安全投资水平与员工忠诚度的问题。建立了煤矿安全投资水平与员工忠诚度之间的博弈模型,寻找最优均衡投资战略,得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并对影响煤矿安全投资水平和员工忠诚度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用两个煤矿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论证。引导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加大安全投资力度,为员工提供安全和生活保障,只有使双方的“非合作博弈”逐步过渡到“合作博弈”,才能调动和爱护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基于实物期权博弈方法使煤矿安全投资项目的管理柔性价值和战略价值得到度量。它不仅弥补了传统的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在分析不确定条件下的项目投资决策问题时存在的明显缺陷,对实物期权投资分析方法忽略竞争因素作了补充,使安全投资战略分析更加科学;同时也为安全投资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的引入将改变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引导投资者从将不确定性作为一种消极的因素来考虑转变为将不确定性作为积极的因素加以考虑,可以充分调动项目管理者主动、积极、动态地管理安全投资项目。
二、国有煤矿企业安全投资技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煤矿企业安全投资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煤矿相关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资源基础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多元化经营理论 |
2.2.4 一体化战略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煤炭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
2.3.2 煤炭产业转型文献综述 |
2.3.3 煤矿矿井系统升级改造文献综述 |
2.3.4 煤炭精细化管理文献综述 |
2.3.5 资源枯竭矿井转型矿山公园的文献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六盘水市煤炭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3.1.1 六盘水市地理位置简介 |
3.1.2 六盘水市煤炭情况介绍 |
3.2 GMD矿业有限公司地理资源概况及下属单位 |
3.2.1 地理位置与资源概况 |
3.2.2 下属公司的基本情况 |
3.3 GMD矿业有限公司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3.1 政治环境 |
3.3.2 经济环境 |
3.3.3 社会环境 |
3.3.4 技术环境 |
3.3.5 GMD矿业有限公司PEST结论 |
3.4 GMD矿业有限公司行业波特五力分析 |
3.4.1 同行业竞争分析 |
3.4.2 潜在加入者威胁分析 |
3.4.3 替代者威胁分析 |
3.4.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4.5 购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
3.4.6 五力分析小结 |
3.5 外部环境因素评价(EFE)矩阵的建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4.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
4.1.1 生产经营状况 |
4.1.2 管理体制及产业布局现状 |
4.1.3 近三年经营状况 |
4.1.4 GMD矿业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及波士顿矩阵分析 |
4.2 GMD矿业有限公司资源条件 |
4.2.1 财力资源 |
4.2.2 设备设施条件 |
4.2.3 人力资源条件 |
4.2.4 技术条件 |
4.3 GMD矿业有限公司能力分析 |
4.3.1 GMD矿业有限公司组织能力分析 |
4.3.2 GMD矿业有限公司营销能力分析 |
4.3.3 GMD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分析 |
4.3.4 GMD矿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能力分析 |
4.4 内部环境评价(IEF)矩阵建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5.1 GMD矿业有限公司SWOT分析 |
5.1.1 关键因素的确定 |
5.1.2 SO—优势与机会分析 |
5.1.3 WO—劣势与机会分析 |
5.1.4 ST—优势与威胁分析 |
5.1.5 WT—劣势与威胁分析 |
5.2 GMD矿业有限公司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分析 |
5.2.1 实施一体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及战略实施条件 |
5.2.2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及战略实施条件 |
5.2.3 密集型战略的可行性 |
5.3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5.3.1 战略的对比分析 |
5.3.2 发展战略的选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
6.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目标和原则 |
6.1.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目标 |
6.1.2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原则 |
6.2 一体化战略实施能力与方式 |
6.2.1 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能力 |
6.2.2 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方式 |
6.3 GMD矿业有限公司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措施 |
6.3.1 拓宽下游的产业链,开发新兴市场 |
6.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 |
6.3.3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提升安全管理 |
6.3.4 提高运营资金管控,保障企业发展 |
6.3.5 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积极培养人才 |
6.3.6 结合国家战略层面,转向服务输出 |
6.3.7 改善衰老煤矿矿山,构建矿山公园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7.1 制度保障 |
7.2 资金保障 |
7.3 技术保障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与展望 |
8.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3)重大安全事故后煤炭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海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案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5 研究路径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煤炭安全事故及其分类 |
2.1.2 股票市场及股票价格 |
2.1.3 上市公司公告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有效市场假说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中国煤炭上市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及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
3.1 中国煤炭重大安全事故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分析 |
3.1.1 中国煤炭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现状 |
3.1.2 中国煤炭上市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特点 |
3.1.3 重大安全事故对涉事企业的主要影响 |
3.2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
3.2.1 我国股票市场目前仍属于弱势有效市场 |
3.2.2 机构投资者参与率不高 |
3.2.3 股权结构不合理 |
3.3 本章小结 |
4 重大安全事故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设计 |
4.1 研究假设 |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4.3 研究方法 |
4.3.1 事件研究法主要步骤 |
4.3.2 研究流程与主要参数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重大安全事故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 |
5.1 实证结果 |
5.1.1 平均异常收益 |
5.1.2 累计平均异常收益 |
5.1.3 统计检验 |
5.2 稳健性检验 |
5.2.1 平均异常收益 |
5.2.2 累计平均异常收益 |
5.2.3 平均异常收益统计检验 |
5.3 结论分析 |
6 结论、对策及展望 |
6.1 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 |
6.2 研究对策 |
6.2.1 对股票市场监管部门的建议 |
6.2.2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
6.2.3 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4)企业安全投资效益分析与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企业安全投资及决策问题分析 |
2.1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
2.2 安全投资的定义及其分类 |
2.3 企业安全投资的来源及影响企业安全投资的因素分析 |
2.4 安全投资决策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企业安全效益分析 |
3.1 安全效益的定义及其分类 |
3.2 企业边际安全投资分析 |
3.3 企业安全效益量化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企业安全投资合理配置研究 |
4.1 企业安全投资方向的决策分析 |
4.2 企业安全投资量合理配置 |
4.3 企业安全投资合理性决策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5 企业安全投资方案优选方法研究 |
5.1 企业安全投资方案优选的目的与原则 |
5.2 密切值评价法 |
5.3 决策树分析法 |
5.4 投资方案优选的方法步骤 |
5.5 本章小结 |
6 企业安全投资实证研究 |
6.1 灰色关联分析 |
6.2 安全投资量合理分配 |
6.3 安全经济效益计算 |
6.4 计算投资合理度判断合理性 |
6.5 决策方案优选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与创新点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5)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煤矿安全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投资理论研究现状 |
1.2.2 实物期权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实物期权方法与传统投资决策方法比较 |
2.1 实物期权理论与定价模型 |
2.1.1 实物期权的概念 |
2.1.2 实物期权的主要特点 |
2.1.3 实物期权的类型 |
2.1.4 实物期权的主要思想及应用 |
2.1.5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2.2 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及评价 |
2.2.1 静态分析方法及其评价 |
2.2.2 动态分析方法及其评价 |
2.3 实物期权与传统投资决策方法比较 |
2.4 现有实物期权方法存在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3 煤矿安全投资项目价值的形成机理 |
3.1 煤矿安全投资的内涵 |
3.1.1 煤矿安全投资的相关概念 |
3.1.2 煤矿安全投资的特点 |
3.2 煤矿安全投资的期权特性及分类 |
3.2.1 煤矿安全投资的期权特性 |
3.2.2 煤矿安全投资期权的分类 |
3.3 煤矿安全投资的影响因素 |
3.3.1 安全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
3.3.2 煤矿安全投资价值的影响因素 |
3.4 实物期权在煤矿安全投资中的应用 |
3.4.1 煤炭安全投资引入实物期权的必要性 |
3.4.2 煤矿安全投资实物期权的研究内容 |
3.4.3 煤矿安全投资的柔性决策过程 |
3.5 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矿安全投资项目价值的构成 |
3.5.1 实物期权定价方法 |
3.5.2 煤矿安全投资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3.5.3 煤矿安全投资价值的构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三叉树的煤矿安全投资实物期权价值模型 |
4.1 离散型煤矿安全投资期权定价模型的选择 |
4.2 模型的假设 |
4.3 煤矿安全投资三叉树期权模型的构建 |
4.3.1 模型的推导 |
4.3.2 模型的确立 |
4.4 基于三叉树的煤矿安全投资期权价值计算步骤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煤矿安全投资价值模型 |
5.1 连续型煤矿安全投资期权定价模型的选择 |
5.2 煤矿安全投资模糊实物期权的构建 |
5.2.1 模糊数的基本理论 |
5.2.2 模糊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
5.2.3 模糊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构建 |
5.3 本章小结 |
6 煤矿安全投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参数预测 |
6.1 连续型定价模型与离散型定价模型的异同 |
6.1.1 相同性 |
6.1.2 差异性 |
6.2 模型参数预测 |
6.2.1 煤矿资产收益率及波动率预测 |
6.2.2 煤炭价格预测 |
6.2.3 煤矿安全投资项目收益率及其收益波动率的估算 |
6.2.4 其他参数的预测 |
6.3 煤矿安全投资项目净现值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实证分析 |
7.1 案例分析 |
7.1.1 某煤矿基本情况 |
7.1.2 某煤矿安全投资改造项目基本情况 |
7.1.3 某煤矿安全改造方案 |
7.2 某煤矿安全投资项目价值分析 |
7.2.1 某煤矿安全投资的净现值 |
7.2.2 离散型模型与连续型模型共同参数的取值 |
7.2.3 基于三叉树的煤矿安全投资价值分析 |
7.2.4 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煤矿安全投资价值分析 |
7.3 敏感性分析 |
7.3.1 相关参数对煤矿安全投资价值的影响 |
7.3.2 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7.4 模糊期权法、三叉树法与传统期权方法的比较 |
7.4.1 三叉树方法与二叉树方法的比较 |
7.4.2 模糊 B-S 方法与传统 B-S 方法的比较 |
7.4.3 三叉树方法与模糊 B-S 方法的比较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所做的主要工作 |
8.2 研究结论 |
8.3 创新点 |
8.4 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6)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础理论综述 |
2.1 小型煤炭开采企业的概念 |
2.2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
2.2.1 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
2.2.2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 |
2.3 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
2.3.1 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新观念 |
2.3.2 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特点 |
2.3.3 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
2.4 综合原因论的概念 |
2.5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概述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人员因素分析 |
3.1.1 人员生理状况 |
3.1.2 安全心理状态 |
3.1.3 人员技术素质 |
3.2 机器因素分析 |
3.2.1 设备设施设计 |
3.2.2 设备设施购置 |
3.2.3 设备设施使用 |
3.2.4 设备设施防护 |
3.3 环境要素分析 |
3.3.1 自然环境 |
3.3.2 工作环境 |
3.4 管理因素分析 |
3.4.1 安全基础管理 |
3.4.2 安全动态管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
4.2 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霍尔三维结构模型 |
4.2.1 基于时间维的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
4.2.2 基于空间维的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
4.2.3 基于功能维的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
4.3 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 |
4.3.1 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要素 |
4.3.2 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
5.1 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
5.1.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
5.1.2 完善安全培训制度 |
5.2 机器安全保障措施 |
5.2.1 设备的更新与维护 |
5.2.2 设备的适应性 |
5.3 环境安全保障措施 |
5.3.1 防止瓦斯事故发生 |
5.3.2 防止边坡事故发生 |
5.3.3 防止顶板事故发生 |
5.3.4 防止水文事故发生 |
5.4 管理安全保障措施 |
5.4.1 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管理 |
5.4.2 坚持强化安全环境检查的力度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煤矿企业信息化相关概念及评价综述 |
2.1 煤矿企业信息化内涵 |
2.1.1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
2.1.2 煤矿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
2.2 煤矿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
2.3 煤矿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
2.4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2.5 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涵 |
2.5.1 评价的内涵 |
2.5.2 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涵 |
2.6 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
2.6.1 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目的 |
2.6.2 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意义 |
2.7 本章小结 |
3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
3.2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原则及方法 |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3.2.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2.3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3.3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1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 |
3.3.2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分析及筛选 |
3.4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1.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1.2 G1 法确定主观权重 |
4.1.3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
4.1.4 指标的组合赋权 |
4.2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4.2.1 综合评价的步骤 |
4.2.2 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
4.2.3 基于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
4.3 评价标准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实例分析 |
5.1 煤矿企业信息化概况 |
5.2 评价过程 |
5.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5.2.2 G1 法确定主观权重 |
5.2.3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
5.2.4 求组合权重 |
5.2.5 灰色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的计算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选取专家调查表 |
附录Ⅱ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评分调查表 |
附录Ⅲ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
附录Ⅳ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现状 |
1. 从安全投入资金来源渠道上分类: |
2. 从安全投入资金去向上分类: |
二、影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的主要因素 |
1. 企业安全投入总量水平偏低。 |
2. 意识薄弱且其观念存在问题。 |
3. 缺乏正确的监督管理。 |
三、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合理化 |
四、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模型 |
1. 最佳的安全效益点。 |
2. 边际投资分析。 |
3. 经济贡献率。 |
五、实例研究 |
1. 加大安全投入强度。 |
2. 合理分配安全投入结构。 |
(9)我国小煤矿政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概念界定 |
1.3.1 小煤矿 |
1.3.2 小煤矿政策 |
1.3.3 政策分析 |
1.3.4 政策模型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我国小煤矿政策的历史演进 |
2.1 整顿治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8年) |
2.2 关井压产阶段(1998年--2005年) |
2.3 兼并重组阶段(2005年--2010年) |
第3章 我国小煤矿政策分析的方法选择 |
3.1 两种经典模型介绍 |
3.1.1 理性决策模型的内涵、意义及不足 |
3.1.2 渐进决策模型的内涵、意义及不足 |
3.2 混合扫描模型的内涵及其优势 |
3.3 我国小煤矿政策分析的方法选择 |
3.3.1 采用混合扫描模型的必要性 |
3.3.2 其它辅助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章 “关井压产”与“兼并重组”政策分析 |
4.1 政策总体特点分析 |
4.2 关井压产政策分析 |
4.2.1 政策合理性分析 |
4.2.2 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
4.3 兼并重组政策分析 |
4.3.1 政策形成背景 |
4.3.2 政策合理性分析 |
4.4 矿难之殇 |
4.4.1 案例介绍 |
4.4.2 案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小煤矿政策的反思和展望 |
5.1 我国小煤矿政策的反思 |
5.1.1 价值取向的反思 |
5.1.2 决策模式与机制的反思 |
5.2 我国未来政策制定的展望 |
5.2.1 确立“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 |
5.2.2 实现理性与渐进决策的有机结合 |
5.3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煤矿安全投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出发点与研究的必要性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煤矿安全投资价值概念模型 |
2.1 煤矿安全投资的实物期权特性 |
2.1.1 煤矿安全投资实物期权特性分析 |
2.1.2 煤矿安全投资实物期权的特点 |
2.1.3 煤矿安全投资实物期权的种类 |
2.2 煤矿安全投资的博弈特征 |
2.3 影响煤矿安全投资价值的因素 |
2.3.1 影响煤矿安全投资的因素 |
2.3.2 影响煤矿安全投资价值的主要因素 |
2.4 建立煤矿安全投资价值的概念模型 |
2.4.1 实物期权定价方法 |
2.4.2 煤矿安全投资的实物期权分析思路 |
2.4.3 煤矿安全投资的实物期权研究内容 |
2.4.4 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安全投资价值概念模型建立 |
2.4.5 煤矿安全投资的实物期权博弈方法研究的步骤及理论框架 |
2.5 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与实物期权方法的适用性对比 |
2.6 本章小结 |
3 无风险利率是常数的煤矿安全投资项目实物期权价值模型 |
3.1 模型涉及的技术经济指标 |
3.2 建立煤矿安全投资项目价值的连续型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3.2.1 安全投资、煤炭资源经济价值、煤炭价格、国债利率行为规律研究 |
3.2.2 煤炭价格、波动率和收益率的预测方法研究 |
3.2.3 煤矿安全投资项目净现值计量方法分析 |
3.2.4 煤矿安全投资项目期权价值方程的建立 |
3.3 建立煤矿安全投资项目的离散型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3.4 建立煤矿安全投资项目的价值模型 |
3.5 煤矿安全投资项目期权价值的敏感性分析 |
3.6 运用实物期权方法估算安全投资项目价值应注意的问题 |
3.7 本章小结 |
4 无风险利率服从随机过程的煤矿安全投资项目实物期权价值模型 |
4.1 用国债利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年度无风险利率 |
4.2 建立煤矿安全投资期权价值的随机利率方程 |
4.3 煤矿安全投资期权价值的随机利率方程求解 |
4.4 本章小结 |
5 煤矿安全投资项目的复合实物期权价值模型 |
5.1 一般投资项目的复合期权定价公式 |
5.1.1 复合期权连续型Geske 估算公式 |
5.1.2 复合期权离散型二叉树估算公式 |
5.2 煤矿安全投资项目的复合期权定价公式 |
5.3 本章小结 |
6 煤矿安全投资水平与员工忠诚度的博弈研究 |
6.1 建立煤矿安全投资水平与员工忠诚度的博弈模型 |
6.1.1 博弈矩阵的建立 |
6.1.2 纳什均衡的求解 |
6.1.3 影响纳什均衡解的因素分析 |
6.2 煤矿安全投资水平与员工忠诚度的调查量表设计 |
6.3 本章小结 |
7 实证分析 |
7.1 模型涉及的数据计算 |
7.1.1 煤炭价格波动率、预期收益率预测 |
7.1.2 煤炭价格预测 |
7.1.3 无风险利率预测 |
7.2 无风险利率是常数的煤矿安全投资项目扩张期权的价值分析 |
7.2.1 甲煤矿基本情况介绍 |
7.2.2 甲煤矿安全改造方案介绍 |
7.2.3 甲煤矿投资项目净现值计算 |
7.2.4 无风险利率是常数的甲煤矿安全投资项目的价值分析 |
7.3 无风险利率是随机波动的煤矿安全投资项目扩张期权的价值分析 |
7.4 煤矿安全投资项目复合期权的价值分析 |
7.4.1 甲煤矿改造方案介绍 |
7.4.2 甲煤矿安全投资项目具有复合期权价值分析 |
7.5 煤矿安全投资项目实物期权价值的敏感性分析 |
7.6 煤矿安全投资水平与员工忠诚度博弈的分析 |
7.6.1 调查情况统计 |
7.6.2 煤矿安全投资水平与员工忠诚度的数据分析 |
7.7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四、国有煤矿企业安全投资技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太原市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研究[D]. 管雅琪. 燕山大学, 2021
- [2]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苗增. 广西大学, 2020(07)
- [3]重大安全事故后煤炭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研究[D]. 曹书玮.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4]企业安全投资效益分析与决策研究[D]. 于宾.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5]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煤矿安全投资决策研究[D]. 赵雪萍. 西安科技大学, 2014(12)
- [6]中国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研究[D]. 张伟. 东北石油大学, 2013(06)
- [7]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 宫雯. 西安科技大学, 2012(03)
- [8]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研究[J]. 徐玄. 经济师, 2010(12)
- [9]我国小煤矿政策分析[D]. 王婷.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10]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煤矿安全投资价值研究[D]. 颜会芳.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