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跨国公司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中小跨国公司风险防范策略

一、我国中小型跨国公司风险防范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杜娟[1](2021)在《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并购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也逐步由绿地投资向外资并购为主转变。在外资并购中,无论是对于我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驰名商标均体现出巨大的价值及多元的功能,存在加强乃是特别的保护需求。我国企业引进外资的目的与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目的往往是不同的。我国企业希望通过引进外资带来先进的技术或是经营管理经验;外国投资者则是希望并购能够进一步帮助其拓展中国市场和销售渠道,或利用中国市场的成本优势拓展产能、延展产品生产线。如何在双方的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至关重要。首先,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的表现是动态的。在早期的外资并购中,由于国内企业对驰名商标潜在价值认识不足,涉及的驰名商标价值未得到公正评估、驰名商标被外方无偿使用、驰名商标受到外方排挤退出市场,以及驰名商标归属权丧失,成为了外资并购中我国企业驰名商标流失的主要情形。在经历了早期驰名商标流失的阵痛之后,我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保护自身驰名商标的重要性,但是这种保护更主要集中于企业进行外资并购的准备阶段。在外资并购协议的签订阶段,如何科学设置我方驰名商标保护的有关条款至关重要。此外,在科学有效的并购协议签订之后,一旦外资企业不执行并购协议,合资企业经营运转不佳,最后致使我国驰名商标流失,是近年来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的新生情形。其次,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的背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第一,从宏观政策层面来说,我国利用外资产业结构政策对指导我国引进与利用外资、规范与管理外资的产业方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外商投资在我国享有“超国民待遇”的情况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第二,无论是我国国内的反垄断法还是有关规制外商投资的立法,均有不足之处。就反垄断法而言,一方面,我国关于外资并购中涉及驰名商标反垄断审查的标准仍待完善;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商务部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的理由之中,亦未提及避免我国驰名商标流失这一因素。就外资立法而言,《外商投资法》第二十二条明确了我国对于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三十三条涉及在外资并购中的经营者集中问题,第三十五条正式引入了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但是均是概括性的规定,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跟进规则,距离保证制度的有效运作和实施仍存在改进空间。第三,就我国目前缔结的双边投资条约而言,存在着知识产权利益衡平关照不足的现象,尤其体现在对于侵害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利益的规制不足。第四,从企业层面来说,在商定并购协议条款的过程中,我国企业缺乏确立专门的驰名商标保护条款或是附件的意识。同时,我国企业存在未能通过尽职调查识别恶意收购,以及忽视对于己方驰名商标价值评估的情况。而跨国公司则往往通过低估中方商标价值,冷藏、淘汰或是淡化中方企业拥有的驰名商标,以及限制开发和独享的方式,削弱我国企业驰名商标的市场竞争力,致使这些驰名商标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被市场规则淘汰”。如果一份并购协议的条款可能致使我国企业驰名商标流失,那么至少从知识产权资源保护的视角来看,企业双方的利益未能达到平衡,即外国投资者与我国企业的利益处于失衡状态。再次,鉴于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表现与成因的复杂性,在解决该问题时需遵循以下导向。外资并购中的驰名商标保护自然有其重要性,在外资并购发展中驰名商标不断流失的情形下,更有着紧迫性。然而,这种保护也需有适度性。外资并购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行为,企业自身的事务应当由企业自身决定。但是,涉及驰名商标的外资并购,不仅关乎我国企业自身利益,还会影响国家产业安全利益,甚至是消费者的利益。外资并购中的驰名商标流失,将会致使相关主体的利益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利益失衡的情形。因此,为了实现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相关主体的利益平衡,我国企业在进行外资并购时,应当充分调查外国投资者的并购动机,找寻相对公平正义内涵。一方面,利益与公平、正义价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外资并购过程中,对于驰名商标如果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将会有助于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保护的“相对公平”。另一方面,在涉及驰名商标的外资并购中,无论是我国的国内法,还是我国与他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都应努力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最后,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的建议。第一,尽管我国《反垄断法》中的企业合并控制规则已经有所改进,但在外资企业合并控制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巴西经济保护和管理委员会在高露洁棕榄收购巴西科里诺斯一案中的审查决定,以及南非竞争法庭在雀巢收购辉瑞一案中的相关裁决,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第二,明确外资并购中涉及驰名商标反垄断审查的标准。例如,反垄断审查应当明确,外资企业完成外资并购,是否会在获得我国驰名商标的情况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带来负面效应。第三,建立一个从产业政策制定部门和宏观经济部门负责维护、再到多部法律和产业政策法规共同作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法律的整体合力。第四,从外资立法层面而言,我国目前的外资立法仍有细化完善的空间。一方面,外资立法应当引导规范外商投资方向,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外资立法宜引导规范外资并购行为,明确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标准。第五,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合作战略上宜有所区别。完善我国已经签署或是正在谈判的双边投资条约,加强对于侵害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利益行为的规制。第六,我国企业应当科学设置外资并购协议中的驰名商标保护条款,完善外资并购协议中关于驰名商标利用和保护的规定;通过尽职调查避开外国投资者恶意收购,正确分析外国投资者选择我国企业作为并购目标的真实目的,理性评价外国投资者;通过价值评估明确自身驰名商标价值,综合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以求最终确定的评估价值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被评估的驰名商标的真实投资价值。

刘芳[2](2021)在《H公司进出口业务外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的跨国贸易型经济发展也随之蓬勃。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汇率是最重要的变量。汇率连接着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即使汇率的轻微变动,也会让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由于企业自身条件和特点所限,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管理相对松散和粗放,人员配置不足,“人治”理念强于“制度流程管理”,其中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中小型企业在应对外汇风险时体现出的局限性尤为突出。外汇风险损害了中小企业进出口业务中原本的预期收益,外汇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还可能对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阻力。如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如何降低外汇风险带来的损失,是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经营中正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首先界定了汇率波动、外汇风险和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介绍了与中小企业进出口业务外汇风险管理研究相关的风险分散理论、套期保值策略理论和汇率波动及影响因素。其次,以H公司为研究对象,从H公司现阶段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为出发点,对H公司现有的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组织架构与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并对H公司目前的外汇风险管理的具体流程和措施进行阐述。再次,分析了H公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目标不明确、组织架构不完善、资金协调体系不完善以及面对汇率波动的对冲手段不完善等问题,并找出了外汇风险管理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最后,为H公司提出了完善后的外汇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具体保障措施,明确了H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改进了现有的外汇风险管理流程和人员组织架构,以及采用内部交易法和外部金融市场交易工具对冲风险,与此同时,提出针对提高员工外汇风险意识的强化培训和完善员工外汇风险管理考核激励机制。

高荣斌[3](2020)在《YH电站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实现了快速扩张,导致近年来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中国也遇到了突出的环境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国家也先后出台了“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和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严格控制国内过剩产能,尤其是电力去产能被提上了优先日程,中国电力工程承包市场出现了“断崖式”萎缩,“走出去”开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电力工程企业“活下去”所不得不面临的选择。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对中国企业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所应具备的国际化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YH电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电力工程公司。自2006年进军国际市场以来,公司先后在十余个国家承建了数十台中小型电站工程,项目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和非洲。然而,受管理理念和国际化水平的局限影响,近年来公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在上述背景下,本文根据战略管理理论和国际化战略理论,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多种模型的应用,分析了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机遇和挑战以及资源和能力,确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制定了企业国际化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即采用利基战略,采取错位竞争战术,聚焦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刚性电力需求,以国内产能升级释放出的二手电站设备为契机和突破口,对接国内外市场,稳步夯实“三大支柱业务”(二手电站总承包、新能源建设和电站检修业务),以“低成本、高效率、一站式、定制化”服务为核心建立竞争优势,力争实现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小型电站建设领域国际一流承包商。为保证上述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电力需求、市场竞争形势等确定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为主要目标市场,确定了三个战略实施阶段(2020年至2025年、2025年至2030年和2030年以后),从企业文化、组织层面、人力资源、流程化管理和风险管控维度制定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在为YH公司制定国际化战略、选定目标市场、确定战略实施保障措施的同时,本文也对国内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定位所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同类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制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金川[4](2020)在《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纵观历史上曾出现的五次并购浪潮,银行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仅为产业并购创造了条件,自身并购活动也在蓬勃发展,推动全球银行业不断壮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快速发展,各国政府采取较为宽松的金融管制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创新,银行间的资本逐步集聚,并购事件层出不穷,并购数量与并购规模屡创新高。目前,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发展尚显稚嫩,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并购的规模、数量、复杂程度等方面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跨国并购的全过程面临的风险无论从复杂性、多样性,还是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远甚于国内并购。因此,作为中资银行,在跨国并购中如何有效地评估、预警各种风险,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并购质效,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现有文献对银行并购,以及与并购相关的风险方面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大量研究的重点比较集中于银行并购动因、绩效水平、风险识别和量化、风险防控等方面,而且许多传统的理论研究更偏重于考察东道国的主权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无法覆盖影响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全面风险因素。新形势下中资银行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形势,随着国际投资保护主义的兴起、危机之后全球银行业的深刻调整,许多新问题的出现都需要在理论研究上有所回应。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以及知名风险评估机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纳入影响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特色因素——双边关系和行业风险,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在内的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风险指标体系,进一步拓展了跨国并购风险理论的内涵。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的动态赋值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增加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解释力。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量化跨国并购风险,并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风险预警模型,结合人工智能的算法,实现跨国并购风险的动态预警,较大程度减少人为主观判断的误差和局限性。研究的主要发现:(1)中外银行业在跨国并购的动机、战略、主体和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资银行的跨国并购在政策支持和实践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离不开内外部动因的驱动。(2)双边关系和行业风险对跨国并购综合风险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是构成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风险的重要因素。五个子风险对综合风险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双边关系、行业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3)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风险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其中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双边关系风险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新兴经济体,而风险较低的国家则主要以欧洲、大洋洲、北美洲等发达经济体为主,但是行业风险的评估结果则相反,新兴经济体的银行业的整体风险要小于发达经济体。跨国并购综合风险从大到小依次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4)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维度来看,以高收入国家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风险较低,新兴经济体的风险较高,跨国并购的综合风险与国家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的关系。(5)从2017年的预警结果来看,政治格局变化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全球投资保护主义的抬头、地缘政治因素、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与东道国双边关系、全球银行业的行业风险及竞争格局的改变等因素都对中资银行实施跨国并购产生了较大影响。

张堂云[5](2019)在《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WTO《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PA)是WTO管辖的一项诸边贸易协议,由各缔约方自愿签署,旨在促进政府采购自由化和国际化。加入GPA是为了履行中国对WTO的承诺,自2007年年底向WTO提交加入GPA申请书以来,中国已提交了6份出价清单。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更是向世界宣告要“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GPA进程”。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用于保护国内经济。加入GPA将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政府采购市场提供入场券的同时,也意味着会面临政府采购信息泄密、政府采购市场被瓜分和政府采购功能削弱等安全威胁。伴随着加入GPA进程的加快,确保政府采购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国内外现有政府采购安全研究略显单一,缺乏系统性,围绕加入GPA对现有政府采购安全的影响亟待展开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指导,在深入阐释政府采购安全内涵以及政府采购安全维度、设计GPA框架下政府采购安全测度指标体系、剖析政府采购安全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尝试基于系统视角构建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保障机制。遵循“理论阐释——实证检验——对策探索”的基本思路,利用“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运行”的自行调研数据、全国层面、省层面及产业层面的宏观统计数据、WTO官方网站数据、OECD国民账户数据、中企联和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数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以及中国政府采购网站发布的资料等,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法律文本比较法、调研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和联立方程模型等方法,对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界定了政府采购安全的内涵,阐释了政府采购安全构成及内在逻辑。在缕析安全和政府采购概念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把政府采购安全界定为“在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政府采购主体在实施政府采购行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消除和化解潜在风险、抵抗外来冲击,以确保政府采购功能目标能够不受侵害,并得以最大程度实现的客观状态”。政府采购安全的本质是对政府采购相关主体利益的维护,相关利益的多维诉求属性决定了政府采购安全必须是一个涵盖多维目标的体系结构,在综合归纳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把政府采购安全细分为政府采购制度安全、市场安全和政策功能安全,并对这种细分进行了理论阐释。其次,对中国政府采购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试图全面考察中国政府采购的客观状态。在制度层面,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采管分离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全链条采购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在市场层面,采购总规模持续增长,货物、服务和工程三类项目的采购总量呈上升的趋势,采购结构日趋合理,已初步形成了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建立了以招投标为主,包含竞争性谈判、询价等多元化的采购方式;在实践中,构建了反腐倡廉、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效。第三,构建了政府采购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对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安全冲击程度进行了刻画,还分析了冲击形成的原因。政府采购安全评价在加入GPA前和加入GPA后是不一样的,加入GPA前是对政府采购面临安全冲击的预测性评价,而加入GPA后是对政府采购安全度的监测。在加入GPA前,政府采购制度安全主要通过国内政府采购制度与GPA规制在核心条款上的差异甚至是冲突进行刻画;政府采购市场安全从名义开放程度、“本土偏好”程度和国际竞争力三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进行衡量;政府采购功能安全主要是通过GPA规制的政策空间与中国出价清单中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排除来刻画。据此对加入GPA前政府采购面临的安全冲击进行预测性评价发现,中国政府采购制度与GPA在价值目标、基本原则、适应范围、采购方式和救济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政府采购名义开放程度高、“本土偏好”程度低、产业国际竞争力尤其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与GPA缔约方相差甚远。造成上述安全冲击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政府采购制度与GPA存在差距、市场开放机会不均等、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发挥空间受限、政府采购专业人才匮乏,以及中国的国货意识淡薄等。针对加入GPA后政府采购安全度的监测,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国外供应商投诉率”等在内的13个三级指标,并根据专家评定基于AHP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第四,探索性构建了政府采购安全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利用微观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梳理、归纳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政府采购制度安全、市场安全和功能安全影响因素,以及三种安全内在的逻辑关系,创新性构建了政府采购安全影响因素模型。囿于数据的限制,本研究利用自行调研的微观数据,构建多元回归和联立方程模型,对政府采购安全的影响因素、机制及政府采购安全各维度的交互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明晰的政府采购主体责任、健全的供应商约束机制和规范的政府采购流程,有利于提高政府采购制度安全度。(2)企业国际竞争力、政府采购电子化水平、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体系、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掌握GPA缔约方政府采购情况的详细程度,对政府采购市场安全具有正向影响。(3)政府采购功能目标、实施细则、政策功能的责任部门设置及政策功能绩效评价体系,均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安全产生明显正向影响。(4)政府采购市场安全与制度安全、制度安全与功能安全、市场安全和政策功能安全均存在双向联动关系,除了政策功能安全对市场安全存在负向影响外,其他均为正向影响。(5)三种安全的交互影响关系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东、中、西三个区域制度安全与政策功能安全存在双向正影响,但中部地区的影响要大于东西部地区;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市场安全对政策功能安全有正向影响,均不显着;西部地区政策功能安全对市场安全存在正向影响,而东、中部地区政策功能安全对市场安全存在负向影响。(5)针对是否列入GPA出价清单而言,列入GPA出价清单对制度安全、市场安全和功能安全三者调节效应大于未列入GPA出价清单的地区。最后,构建集制度、市场和功能三位一体的政府采购安全保障体系。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针对加入GPA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安全冲击,结合政府采购安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论,在借鉴GPA缔约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政府采购安全总目标,建议:在制度层面,需要树立“物有所值”的政府采购制度目标理念,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范政府采购管理流程,争取参与国际采购规制制定的话语权;在市场层面,需要调整出价策略,谨慎国有企业出价范围,积极参与国际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积累国际采购经验,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在政策功能层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调整政策功能,完善政府采购实施细则,恢复政府采购技术创新政策功能。除此之外,政府采购安全保障还离不开国际化的政府采购专业人才。

曹婷婷[6](2019)在《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正式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改革是在2005年7月份,货币当局制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这使得我国的出口企业在日常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面临越来越大的汇率波动。但是,由于我国企业长时期在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下进行对外贸易,对汇率波动风险没有较强的认识,风险意识薄弱,不具备一个有效且可靠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本文基于以上现实背景,结合当前我国汇率波动现状对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并通过对汇率风险种类及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进行详细的介绍为全文分析铺垫,其次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分析在汇率波动大的背景之下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以及在这当初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当前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在对外出口中处于被动地位,导致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汇率风险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本文通过一个案例,分析传统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如何应对汇率风险。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的应对策略,从多方面给出意见及建议。鉴于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存在的避险方式单一、缺乏管理工具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小型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应从实现产业升级、优化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利用衍生品作为控制汇率风险的工具等出发提高自身竞争力,对于中小型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袁欣[7](2019)在《中小型出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以AC公司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汇率的双向波动将成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新常态。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内出口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为减少外汇风险侵蚀企业利润、影响企业的稳定经营,出口企业必须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本文从外汇风险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出口企业管理外汇风险的方法、原则和流程出发,结合现有研究和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一个出口企业管理外汇风险的实施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提出中小型出口企业管理外汇风险过程可能面临的特殊难题及其应对措施,并据此初步建立了中小型出口企业管理外汇风险的实施框架。本文还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AC企业如何立足实际对其当前外汇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通过理论分析及案例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由于内部管理不健全和外部环境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中小型出口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面临着系列特殊难题。为改善外汇风险管理的成效,中小型出口企业应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和一定的管理流程来实施外汇风险管理,同时必须重视和消除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避免由此引发危及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还提出,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在常规状态下采取消极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同时建立对特定事件的响应机制,以便当事件发生时转向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是一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本文建立的出口企业外汇风险实施框架对出口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此外,本文指出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应基于成本-收益原则进行风险管理和建立特定事件响应机制,也可为中小企业在其风险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

王佳[8](2019)在《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基于天业通联和通富微电的案例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越来越活跃,各国经济通过对外投资活动联系起来,相互依赖。中国国内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企业发展遇到的资源和技术瓶颈问题,促使中国必须将”走出去”战略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加快迈入国际市场的步伐。截止到2017年三季度末,我国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为我国的GDP、税收以及城镇就业贡献了大部分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成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对外投资上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对外投资的失败率仍然较高,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防范不当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海外投资都遭遇了重大挫折,如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成为有意“走出去”或正在“走出去”的中小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借此为我国中小企业成功实现海外投资战略贡献力量。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中小企业”的界定,“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财务风险”的含义,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文献整理和述评;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主要讲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财务风险成因以及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这一部分首先从政策体系、投资规模、投资区域、投资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整体状况,接着分析了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及成因,包括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以及财务整合风险,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第四部分是案例研究,主要论述了天业通联和通富微电两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案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其海外投资的动因,研究其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分析其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探究两家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启示与建议,该部分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对中小企业如何顺利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出政策性建议。最终结论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小企业要不断强化自身发展壮大,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我国政府也要加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只有这样,我国中小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得“走出去”,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严鹤[9](2016)在《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文中认为关于外汇风险的问题,从20世纪的90年代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逐渐暴露出来,波及范围之大之广,使得各国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意识到其严重性。2005年7月,中国在汇率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人民币对各国货币尤其是美元,处于总体升值的态势,对我国很多的对外贸易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收益受损,陷入困境。在今后对外交流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如何规避外汇风险显得十分必要。在这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下,外贸公司外汇危机的管理日渐彰显出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中国,对出口公司影响最大的汇率危机基本分为三种即会计风险、经济风险以及交易风险。改革开放至今,回顾我国在外汇在制度方面不同时期的变化,直至当前人民币对外汇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各个角度探讨了对外贸企业产生外汇危机的影响,尤其是不利的影响,例如产品在国外的定价、企业出口数量和经营规模、工资的调整、危机中的战略定位、企业的人才引进、企业的外汇信用、企业的制度管理和成本变化等各方面的影响。虽然我国的出口企业在人民币上涨的趋势下显得乐观和主动,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币走势的稳定是影响了它们的运作的。和国外那些外贸企业和金融市场参与者相比,我们国家的很多相关企业在这方面的思维观念还是相对陈旧和保守,包括在现在衍生的规避外汇风险的工具仍然很有限的一个大环境下,出口企业的选择范围并不广阔,所以存在的问题仍然非常复杂。把这些情况进行一个梳理,就会看到,国家的出口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可以说是一切风险防范不够的源泉。其次是这方面的人员配备严重紧缺、根本没有一个有规划的风险规避方针来操作。还有就是整体外汇风险防范的制度不到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规避风险产品品种少,会使得运作的效果不好,没有办法去处理正要来临或已经发生的外汇危机。中国的出口公司要抓紧地解决一些汇率危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无论是主观性的还是不可避免的客观性的,第一个,必须加强健康环境的建设,当然这是从多方面去努力营造的,重中之重是对于自身抵御风险能力的构建,对于各类规避风险的工具要灵活地使用,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还要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思维和引进专业的人才,包括整个集团公司的体制建设,打造专门部门来进行风险监督控制,多去了解现今的衍生金融工具,最终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方虹,赵淑华,陈向东,张军峰,张芳,彭博,杜萌,马博飞,陈星[10](2015)在《外贸综合服务业的发展及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意义(研究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承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6.81.外贸综合服务业的形成现实基础与时代背景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已经正式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高速的"常态增长"阶段。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深化改革、鼓励创新、释放活力的"新常态"模式。另一方面,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

二、我国中小型跨国公司风险防范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中小型跨国公司风险防范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三、研究方法、预期创新与难点
        (一)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创新点、难点
    四、论文框架等内容
第一章 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的提出
    一、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价值巨大且功能多元
        (一)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的经济价值
        (二)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的特殊功能
    二、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的表现
        (一)早期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的流失
        (二)近期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的流失
第二章 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影响
    二、国内执法不力及法律规制不足
        (一)反垄断执法不力
        (二)外商投资法律中相关规制不足
    三、投资条约中知识产权利益衡平关照不足
    四、企业层面原因
        (一)并购协议中驰名商标保护条款的设置不足
        (二)外资并购中外国投资者与我国企业利益失衡
        (三)外国投资者实施商标策略削弱驰名商标市场竞争力
        (四)我国企业对驰名商标保护意识不足及保护手段不力
第三章 解决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的导向
    一、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保护的适度性
    二、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相关主体利益平衡的实现
    三、外资并购中商标权保护的基本逻辑
        (一)并购准备阶段
        (二)并购执行阶段
        (三)并购整合阶段
第四章 解决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的路径
    一、域外经验对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应对的启示
        (一)美国经验对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应对的启示
        (二)欧盟国家经验对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应对的启示
        (三)其他国家经验对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应对的启示
    二、反垄断法和外资立法层面
        (一)反垄断立法的完善与执法的加强
        (二)外商投资立法的完善
    三、投资条约中知识产权利益的再平衡
    四、企业层面
        (一)外资并购协议驰名商标保护条款的科学设置
        (二)我国企业通过尽职调查避开外国投资者恶意收购
        (三)我国企业通过价值评估明确自身驰名商标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2)H公司进出口业务外汇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贸易型企业进出口业务相关研究
        1.2.2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汇率波动
        2.1.2 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
        2.1.3 外汇风险
        2.1.4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2.2 基本理论
        2.2.1 风险分散理论
        2.2.2 套期保值理论
    2.3 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
        2.3.1 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2.3.2 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
3 H公司的基本情况与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3.1 H公司的基本情况
        3.1.1 H公司简介
        3.1.2 H公司组织架构
        3.1.3 H公司整体经营状况
    3.2 H公司进出口业务情况
        3.2.1 进口业务
        3.2.2 出口业务
    3.3 H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3.3.1 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
        3.3.2 外汇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流程
        3.3.3 外汇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4 H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
    4.1 H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的问题
        4.1.1 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清晰
        4.1.2 外汇风险管理流程不科学
        4.1.3 必要的资金协调控制体系不完善
        4.1.4 针对单一业务汇率波动的对冲手段缺乏
    4.2 H公司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4.2.1 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4.2.2 缺乏完善的管理工作流程及配套考核评价体系
        4.2.3 缺乏对资金协调控制的重要性的认知
        4.2.4 缺乏对有效避险方法的了解和运用
5 H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5.1 完善H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的策略
        5.1.1 明确外汇风险管理目标
        5.1.2 优化外汇风险管理流程
        5.1.3 通过内部交易法提升避险能力
        5.1.4 利用外部金融市场交易工具对冲风险
    5.2 完善H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5.2.1 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5.2.2 强化员工外汇风险认识与专业知识培训
        5.2.3 完善员工外汇风险管理考核激励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YH电站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主要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访谈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
    2.2 国际化战略理论
    2.3 “一带一路”理论
    2.4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和目标
    2.5 简要评述
第3章 YH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行业环境分析
    3.2 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3.2.1 企业简介
        3.2.2 企业资源分析
        3.2.3 企业能力分析
    3.3 SWOT矩阵分析
第4章 YH公司国际化战略选择与实施
    4.1 公司的使命和愿景
    4.2 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
        4.2.1 公司的总体目标
        4.2.2 公司国际化战略目标
    4.3 国际市场选择
        4.3.1 亚洲
        4.3.2 非洲
        4.3.3 拉丁美洲
        4.3.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4.4 国际化战略的定位及考量因素
        4.4.1 市场因素
        4.4.2 竞争态势
        4.4.3 企业能力
    4.5 国际化战略的阶段与重点
    4.6 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措施
        4.6.1 对外调整营销网络,对内强化国内采购,储备战略资源
        4.6.2 根据战略方向调整战略资源配置,培育核心业务能力
        4.6.3 三大业务协同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6.4 狠抓政策机遇,助推企业跨越式发展
第5章 YH公司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企业文化保障
    5.2 国际化组织层面保障
    5.3 国际化人力资源保障
    5.4 管理流程化保障
    5.5 大力提升国际风险管控水平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附: 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三、研究意义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范围
        一、关于银行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
        二、关于银行跨国并购类型的界定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框架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银行跨国并购的理论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第二节 银行跨国并购风险理论
        一、跨国并购风险的构成
        二、跨国并购风险的评估
        三、跨国并购风险的预警
        四、跨国并购风险的控制
        五、文献评述
第三章 关于中外银行业跨国并购的比较
    第一节 关于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的分析
        一、五次并购浪潮的产生
        二、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特点
        三、典型跨国银行的案例研究:汇丰银行
    第二节 关于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分析
        一、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政策演进
        二、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现状和特点
        三、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四、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案例研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第三节 关于国内外银行跨国并购的比较
        一、跨国并购的动机
        二、跨国并购的战略
        三、跨国并购的主体
        四、跨国并购的支付方式
第四章 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跨国并购的主要风险因素:国内外机构视角
        一、国际机构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评述
        二、国内机构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评述
    第二节 本文的拓展
        一、新形势下跨国并购风险的新内涵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
第五章 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
    第一节 数据收集和处理
        一、样本选取
        二、数据来源
        三、数据处理
    第二节 子风险的风险评估
        一、子风险得分的确定:基于因子分析方法
        二、子风险的评估结果分析
    第三节 综合风险的风险评估
        一、综合风险得分的确定:基于熵值法
        二、综合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三、综合风险预警指数的确定
第六章 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预警
    第一节 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模型的设计
        一、BP神经网络原理概述
        二、BP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流程
        三、建立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模型的基本假说
        四、总体建模思路
    第二节 BP神经网络在预警模型中的实际应用
        一、相关参数及函数的设定
        二、预警模型的训练与检验
        三、预警结果的评价分析
第七章 关于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风险控制政策建议
        一、构建政策协调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二、动态调整监管体系,完善国际监管协调机制
        三、加强经济外交,改善双边关系
        四、积极推进BIT谈判,降低投资风险
    第二节 银行层面的风险控制政策建议
        一、跟随国家战略,制定科学的并购战略目标
        二、充分调查,熟悉国内外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建立分层次的风险防控机制
        四、合理选择并购目标和中介机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内容、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安全
        二、GPA框架
        三、政府采购
        四、政府采购安全
    第二节 政府采购安全的理论依据
        一、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理论
        二、国际贸易中国家利益理论
        三、演化博弈理论
        四、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五、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节 政府采购安全的构成及评价指标体系
        一、政府采购安全构成的理论阐释
        二、政府采购安全的实现路径
        三、政府采购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节 政府采购安全的作用机理与假说
        一、政府采购制度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假说
        二、政府采购市场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假说
        三、政府采购功能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假说
        四、GPA框架下政府采购安全的内在机理及假说
第二章 中国政府采购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演变历程
        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运行流程
        三、采管分离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
        四、全链条的政府采购监管体制
    第二节 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发展现状
        一、政府采购市场规模
        二、政府采购市场结构
        三、政府采购的主要模式
        四、政府采购的常用方式
        五、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程度
    第三节 中国政府采购功能现状及实践效果
        一、政府采购资源配置功能效应
        二、购买社会公平的政策功能效果
        三、维护国家安全政策功能实践
第三章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安全冲击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制度安全冲击
        一、政府采购目标价值的冲击
        二、政府采购基本原则的冲击
        三、政府采购适应范围的冲击
        四、政府采购方式的冲击
        五、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的冲击
    第二节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市场安全冲击
        一、政府采购名义开放程度
        二、政府采购的“本土偏好”程度
        三、中国与GPA缔约方国际竞争力比较
    第三节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政策功能安全冲击
        一、GPA规制中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界定
        二、中国出价清单中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安排
        三、中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安全冲击维度与程度
        四、中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安全冲击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安全冲击的原因
        一、中国政府采购制度不完善
        二、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机会不均等
        三、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发挥空间有限
        四、政府采购专业人才匮乏
        五、政府采购国货意识谈薄
第四章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开展问卷调查
    第二节 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特征分析
        二、问卷的统计性描述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第四节 GPA框架下政府采购安全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一、基准模型设定
        二、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三、是否列入GPA清单的调节效应
        四、联立方程实证检验
        五、实证研究结论
第五章 GPA缔约方维护政府采购安全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GPA缔约方政府采购制度体系
        一、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
        二、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建设
        三、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制度
    第二节 GPA缔约方维护政府采购市场安全的举措
        一、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
        二、以“国家安全”为由歧视其他国家产品
        三、设置国际贸易隐形壁垒
        四、GPA缔约方国政府采购市场实际开放程度
    第三节 GPA缔约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实践
        一、GPA缔约方中央采购实体的作用分析
        二、GPA缔约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构成及分布特征
        三、GPA缔约方实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GPA缔约方确保政府采购安全的经验借鉴
        一、完善政府采购法律与制度体系
        二、增强政府采购市场国际风险防范能力
        三、注重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与GPA规制的契合
第六章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的体系构建
    第一节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目标定位
        一、政府采购安全总目标
        二、政府采购安全具体目标
    第二节 构建开放式现代化的政府采购制度
        一、树立“物有所值”的政府采购制度目标理念
        二、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
        三、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四、主动参与国际政府采购规制的制定
    第三节 增强政府采购市场风险防范能力
        一、合理调整GPA出价清单策略
        二、积极开拓国际政府采购市场
        三、提升本土企业跨国经营能力
        四、培育政府采购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第四节 GPA框架下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实现策略
        一、以问题为导向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进行顶层设计
        二、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实施细则
        三、设置“国货标准”等隐形贸易壁垒
        四、恢复实施技术创新政策功能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致谢

(6)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汇率风险的种类
        2.1.1 交易风险
        2.1.2 折算风险
        2.1.3 经济风险
    2.2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2.2.1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设定与原则
        2.2.2 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2.3 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产生的影响
        2.3.1 贸易额效应
        2.3.2 价格效应
    2.4 文献综述
        2.4.1 汇率风险来源的相关研究
        2.4.2 汇率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2.4.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
        3.1.1 国内和国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情况对比
        3.1.2 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
    3.2 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3.2.1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
        3.2.2 选择的结算币种较为单一
        3.2.3 企业缺乏主动利用汇率工具规避风险的能力
        3.2.4 企业的议价能力仍然较弱
        3.2.5 外部市场环境的限制较多,汇率风险对冲工具难以充分施展
    3.3 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原因分析
        3.3.1 外汇风险暴露是促使我国企业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因
        3.3.2 企业规模是解释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程度的重要因素
        3.3.3 我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程度较低
第四章 案例研究
    4.1 案例公司概况
    4.2 汇率波动给江苏东方宝泰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经济影响
        4.2.1 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影响
        4.2.2 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4.2.3 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4.3 江苏东方宝泰科技有限公司汇率管理模式
        4.3.1 江苏东方宝泰科技有限公司汇率管理目标
        4.3.2 江苏东方宝泰科技有限公司的汇率管理策略
        4.3.3 江苏东方宝泰科技有限公司规避汇率风险的具体管理措施
第五章 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的应对策略
    5.1 汇率风险管理的措施
        5.1.1 内部管理措施
        5.1.2 外部管理措施
    5.2 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策略建议
        5.2.1 提高外汇汇率预测分析能力
        5.2.2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5.2.3 引进、培养外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5.2.4 借鉴和利用国际上成功的外汇风险管理经验和方法
        5.2.5 加快产品技术创新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中小型出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以AC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步骤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汇风险及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概述
    3.1 外汇风险及其测度
    3.2 外汇风险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3.3 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探析
    4.1 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定义及其特点
    4.2 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
    4.3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小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影响
    4.4 中小型出口企业应对其外汇风险管理难题的措施
    4.5 中小型出口企业管理外汇风险的实施框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AC公司及其业务中的外汇风险
    5.2 AC公司对外汇风险的管理
    5.3 对AC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
    5.4 结论和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8)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基于天业通联和通富微电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创新点
    1.2 研究框架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及框架
        1.2.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小企业概念
        2.1.2 对外直接投资概念
        2.1.3 财务风险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研究
        2.3.2 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相关研究
        2.3.3 文献述评
3.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财务风险分析
    3.1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3.1.1 政策体系
        3.1.2 投资规模
        3.1.3 投资区域
        3.1.4 投资产业结构
        3.1.5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3.2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分析
        3.3.1 定价风险表现及成因
        3.3.2 融资风险表现及成因
        3.3.3 支付风险表现及成因
        3.3.4 利率和汇率风险表现及成因
        3.3.5 财务整合风险表现及成因
    3.3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分析
        3.3.1 定价风险管理与防范
        3.3.2 融资风险管理与防范
        3.3.3 支付风险管理与防范
        3.3.4 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与防范
        3.3.5 财务整合风险管理与防范
4. 案例分析
    4.1 天业通联对外直接投资案例
        4.1.1 案例概况
        4.1.2 天业通联对外直接投资动因
        4.1.3 天业通联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分析
        4.1.4 天业通联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分析
    4.2 通富微电对外直接投资案例
        4.2.1 案例概况
        4.2.2 通富微电对外直接投资动因
        4.2.3 通富微电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分析
        4.2.4 通富微电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分析
    4.3 天业通联与通富微电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对比分析
    4.4 案例小结
5. 启示与建议
    5.1 企业层面
        5.1.1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5.1.2 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投资活动的管理和控制
        5.1.3 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5.2 政府层面
        5.2.1 加大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投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5.2.2 完善公共服务
6. 结束语
    6.1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
    6.3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9)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2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分析
    2.1 关于外汇风险的一般陈述
        2.1.1 外汇风险的构成及特点
        2.1.2 外汇风险产生的原因
    2.2 我国汇率制度
        2.2.1 2005年汇率改革前人民币汇率制度
        2.2.2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
        2.2.3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风险
        2.2.4 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汇率风险
    2.3 企业结、售汇制度
3 当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及其成因
    3.1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外汇风险
        3.1.1 交易风险
        3.1.2 经济风险
        3.1.3 会计风险
    3.2 外汇风险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负面影响
        3.2.1 影响出口产品竞争力
        3.2.2 影响出口规模及经营效益
        3.2.3 影响企业的税收
        3.2.4 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
        3.2.5 影响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成本
        3.2.6 影响企业信用等级
    3.3 当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形成的内外部原因
        3.3.1 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加大了企业的外汇风险
        3.3.2 外汇市场不完善引发的外汇风险
        3.3.3 企业自身原因引发的外汇风险
4 当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4.1 我国中小型外贸外汇风险管理的总体现状
    4.2 我国中小型外贸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风险防范意识较薄弱
        4.2.2 外汇风险防范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4.2.3 缺少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4.2.4 风险管理的机制不明确
        4.2.5 避险金融工具的运用单一
5 华依外贸公司外汇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5.1 华依外贸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类型
        5.1.1 华依外贸公司交易风险
        5.1.2 华依外贸公司会计风险
        5.1.3 华依外贸公司经济风险
    5.2 华依外贸公司规避外汇风险分析
    5.3 华依外贸公司在消除外汇风险方面的操作
        5.3.1 远期外汇合约
        5.3.2 调整了支付方式
        5.3.3 采用了合同约定价格法
        5.3.4 加强内部管理,选择有利的销售市场
        5.3.5 公司的部分产品的销售转向内销
6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应对的措施方针
    6.1 中小型出口企业外汇风险规避战略
        6.1.1 完全规避战略
        6.1.2 消极规避战略
        6.1.3 积极管理战略
        6.1.4 小结
    6.2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意见
        6.2.1 增强外汇风险防范意识
        6.2.2 加强外汇风险防范专业人才储备
        6.2.3 完善自身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6.2.4 完善风险防范的监控机制
        6.2.5 尝试使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中小型跨国公司风险防范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研究[D]. 杜娟. 吉林大学, 2021(01)
  • [2]H公司进出口业务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 刘芳.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YH电站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D]. 高荣斌. 山东大学, 2020(05)
  • [4]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D]. 金川.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5]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问题研究[D]. 张堂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6]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D]. 曹婷婷. 东南大学, 2019(01)
  • [7]中小型出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以AC公司为例[D]. 袁欣. 厦门大学, 2019(12)
  • [8]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基于天业通联和通富微电的案例分析[D]. 王佳. 苏州大学, 2019(04)
  • [9]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D]. 严鹤.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4)
  • [10]外贸综合服务业的发展及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意义(研究报告)[A]. 方虹,赵淑华,陈向东,张军峰,张芳,彭博,杜萌,马博飞,陈星.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2014年研究课题汇编, 2015

标签:;  ;  ;  ;  ;  

我国中小跨国公司风险防范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