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广播中心及主要新闻中心设计

国际广播中心及主要新闻中心设计

一、国际广播中心及主新闻中心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玉龙[1](2021)在《浅谈冬奥会转播汇聚网络的功能要求和搭建方案》文中研究表明转播汇聚网络是冬奥会电视转播信号传输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OBS在竞赛场馆采集的音视频直播信号需要通过转播汇聚网络传输到北京国际广播中心和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在评论员席采集的信号也通过转播汇聚网络单独传输到两个转播中心。本文从实际工作应用场景出发介绍了冬奥会主转播商OBS对于转播汇聚网络的功能划分、搭建要求和监测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

周玉龙[2](2021)在《浅谈集中技术区在北京冬奥会国际广播中心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梳理了北京奥运会、平昌冬奥会、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四届奥运会的国际广播中心,将国际广播中心内部用于存储数据处理设备的方案进行了利弊分析。最后,详细介绍了北京冬奥会国际广播中心和山地转播中心的集中技术区设计和施工过程,并介绍了OBS和场馆业主的各自工作界面和职责划分。

周玉龙[3](2021)在《浅谈北京冬奥会国际广播中心功能分区和运行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广播中心是冬奥会电视转播工作的中枢,主转播商在各场馆采集的音视频信号以及持权转播商的评论员声音都会以直播信号传输到国际广播中心,因此国际广播中心也被称为主转播商和持权转播商在冬奥赛时的大本营。本文从功能分区、交付节点、赛时运行等角度介绍了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对于国际广播中心的相关技术要求,使读者了解冬奥会主转播商OBS在国际广播中心的服务类型和工作模式。

钟新,陈国韵,令倩[4](2021)在《规范、创新与体验:奥运会媒体运行溯源及2022冬奥媒体愿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奥运会媒体运行是实现奥林匹克传播目标的重要支撑体系。《奥林匹克2020议程》及办奥"新规范"与中国"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其核心是节俭办奥与利益相关方体验同等重要,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历届奥运会媒体运行经验、规范以及未来奥运会媒体体验愿景,可为深度理解媒体需求、实现精准而避免浪费的媒体运行提供参考。基于奥运会媒体运行历史溯源、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问卷调查、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深度访谈,以奥运媒体体验为研究重点,系统考察了奥运媒体运行体系中包含媒体后勤服务、奥林匹克信息服务、新闻中心与媒体村等媒体场馆建设及服务的多个子系统的规范与创新,发现专业、便捷、温暖、实用是受访中外记者对冬奥会媒体运行体系的核心体验目标。

周玉龙[5](2020)在《冬奥会转播信号传输技术规范和界面划分》文中研究表明稳定的信号传输是确保冬奥会电视转播工作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将冬奥会用于转播信号传输的不同网络功能逐一进行介绍,并梳理搭建这些网络的技术规范,旨在解析OBS对于冬奥会电视转播信号传输的工作理念。

段梦婕[6](2014)在《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赛事的核心产品是给社会提供体育竞赛,从赛事的周期性、表现的仪式性、管理的复杂程度看,大型体育赛事主要包括奥运会、全国运动会以上的综合性赛事和世界级别的单项锦标赛三大类。21世纪以来,大型体育赛事俨然成为中国各级政府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赛事的成功与城市形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高涨和竞技体育的空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中国与国际赛事的成功接轨,越来越多的赛事继承了国际体育办赛的理念,中国的体育赛事在办赛策略上也逐步成熟。萨马兰奇曾有一句名言:“媒体是奥运会成功与否的评判者”。由此可见,大型赛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媒体。可以说,没有媒体的介入,就没有大型赛事的丰富多彩,更别说赛事效益所带来的巨大能量。随着赛事规模和人数的不断增多,导致了在大型赛事中媒体记者人数远超过了运动员,为了能给媒体更好的工作环境来报道大型赛事,便出现了媒体运行。媒体运行,是大型赛事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媒体报道传播的整个效果,而且也是体育赛事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因素之一。后奥运时代,在我国承办不同类型的赛事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其中也包括媒体运行。本文试图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援引系统论、组织传播理论,通过对广州亚运会、南京亚青会、第十一届全运会及辽宁全运会媒体运行的现状分析,强调出媒体运行在我国体育赛事中的重要性。可媒体运行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北京奥运会的完美收官到辽宁全运会的不专业,似乎也透视出媒体运行在我国的曲折发展。面对媒体运行在实际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问题的源头,在此基础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赛事中完美的运行机制不仅能够影响媒体作出客观评价,甚至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了解实践中的赛事管理与运作情况,发现优劣势,才使得我国今后的媒体运行机制更为完善,提升媒体服务的功能和效果,这对我国未来的赛事媒体运行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蒋祖峰[7](2011)在《大型体育活动媒体运行机制研究 ——以广州亚运会为分析个案》文中指出当前,媒体运行作为大型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活动的成功举办影响重大。针对媒体运行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主办方了解其现状,提高媒体服务工作质量。本文以广州亚运会媒体运行为例,从信息传播的视角研究其媒体运行机制,同时提出优化建议。第一章主要是梳理媒体运行的框架,主要包括服务对象、运行主体、服务领域,并对其归纳整理。对于支撑其运行的十八套信息系统,笔者从作用层面将其分为三类,包括:行政服务类、媒体服务类、综合服务类。第二章则是针对运行机制中三类信息系统,以交流传播系统理论为理论支撑,分析其信息传播的方式及途径。按照其作用对象,分为“内部、社会、综合”三类控制系统,与此同时,依据其是否存在信息反馈机制,分为“闭环式、开环式”两类控制子系统。第三章通过对广州亚运会的个案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媒体运行现状,提出三点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一、媒体运行系统应建立单独部门应对突发事件:二、赛会业务系统有必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在优化原有行政反馈渠道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化反馈渠道以提高信息反馈效率;三、集合全社会力量,培养媒体运行专有人才,为更好地开展媒体运行工作打好人力基础。

孟骁[8](2010)在《拟建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社会评价是把社会分析和公众参与融入发展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社会评价需要对影响项目并同时受项目影响的社会因素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并提出减少或者避免项目负面社会影响的建议和措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项目目标的实现。社会评价工作应该贯穿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但项目周期各阶段的社会评价工作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本文所指的的拟建项目的社会评价主要是项目建议书阶段(鉴别阶段)和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准备阶段)的社会评价。本论文研究的拟建项目的社会评价针对当前工程实际问题,首先当前我国对于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对社会评价的规定的研究内容包括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和社会风险分析,这样的社会评价虽然分析项目涉及各种社会因素,但对于评价项目是否可行没有一个明确规定;其次《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对项目开展社会评价的内容要求设置了项目社会影响分析表、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社会分析表,分析的社会因素相对笼统,也没有提出综合判断这些社会因素的方法,使方案的社会评价缺乏可比性;最后目前社会评价研究主要针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应用,但使用这些评价方法需要进行运算,计算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需要专家的经验辅助,而经济技术范式使评价容易侧重项目的整体社会效益,不能全面的体现以人为本和公平的核心理念。根据以上的问题本文结合经济技术范式和社会学范式的优点,从拟建项目的社会评价的方法入手,根据社会性因素对项目进行分类,提出一个适用大部分的项目的一个分析方法,结合社会评价有无对比法和矩阵分析法,设计了通用的社会评价指标对项目的社会性进行分析计算,比较方案的社会优劣性,并初步判断项目社会可行性;利用设计约束性指标使用参与式评价方法,对方案的社会可行性进一步验证,并最终作出方案的社会可行性结论。本文后附了案例对方法进行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项目前的社会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正如前文所述的是经验和结果的积累验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文所提出的一些设计是初步的和探索性的,其涉及的一些指标是参考已有的文献资料,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俞志进[9](2010)在《国家会议中心及其临时设施IBC的设计要点浅析》文中提出此文通过IBC在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需求和要点,有效使用面积、物流交通、荷载、电磁干扰、噪声控制等,并结合投资对IBC的临时和永久建筑形式进行浅显的分析,以期对此类建筑在以后的规划设计中提供参考依据。

范帆[10](2009)在《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896年首届雅典奥运会起,媒体服务就一直贯穿于奥运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操作系统。这套操作系统在北京奥运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奥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刚起步的中国体育媒体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及归纳法等,对这一系统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经历百余年的发展,报道奥运会的媒体形态由单一到多样,经历了平面媒体主导、电视媒体主导及电视主导——新媒体兴起三个时期。报道奥运会的媒体的变化,不仅是媒体自身由低科技到高科技依赖这一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是奥运会在一个多世纪历程中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随着奥运会媒体形态的变化及奥运会自身的发展,其媒体服务也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随意到规范的过程。2、奥运会媒体服务就其表象来看,是主办者为媒体提供信息、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操作性活动。但由于媒体在奥运会的位置由边缘到中心,由从属到主导的变化,围绕媒体出现了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赞助商、广告商、政治集团等诸多利益群体的博弈,媒体自身也存在着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及以网络和手机为标志的新媒体之间的博弈。这些博弈不仅影响到奥运会及其报道媒体的发展,而且对媒体服务的对象、目标、内容、标准及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决定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基本走向。3、在奥运会媒体的不同发展时期,媒体服务有不同的特点。平面媒体主导时期,由于平面媒体要求的技术支撑程度低,且奥运会处于初创阶段,媒体服务相对单一而松散;电视媒体主导时期,由于电视媒体对技术高度依赖,受众关注奥运的深度和广度的变化,商家的介入及国际奥委会控制力度的加大等原因,媒体服务出现内容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服务组织专门化的发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创的电视主导——新媒体兴起时期,尽管电视一家独大的局面依旧岿然不动,但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互动、快捷、包容和多媒体性,对既有的奥运报道模式发起了有力的冲击和整合,开始对奥运会媒体服务产生影响。4、奥运会媒体服务演进过程与现实状态,对我国的媒体服务,特别是重大体育赛事媒体服务,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不仅要在技术层面上通过规范化、标准化,专门化的服务提高赛事媒体服务的质量,而且要分析和研究围绕赛事媒体展开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利益群体,以把握媒体服务的正确方向。

二、国际广播中心及主新闻中心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广播中心及主新闻中心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冬奥会转播汇聚网络的功能要求和搭建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转播汇聚网络分类和功能
二各利益相关方工作界面和职责划分
三电信标准和网络技术要求
四转播汇聚网络在竞赛场馆的搭建要求
    1. 技术运行中心
    2. 评论控制室
五转播汇聚网络在国际广播中心的搭建要求
六转播汇聚网络的基本设计原则
七转播汇聚网络的信号传输监测
八转播汇聚网络的地理多样性
九小结

(2)浅谈集中技术区在北京冬奥会国际广播中心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京2008奥运会数据中心
二平昌2018冬奥会数据中心
三东京2020奥运会IBC解决方案
四北京2022冬奥会国际广播中心集中技术区
五IBC集中技术区的设计难点
六IBC集中技术区的工作界面和职责划分
    1. 土木工程方面
    2. 电力电气方面
    3. 机电暖通方面
    4. 楼宇管控系统方面
七小结

(3)浅谈北京冬奥会国际广播中心功能分区和运行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广播中心和山地转播中心整体介绍
二场馆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
三场馆交付与二次装修
四场馆内净空高度和楼板地面荷载
五主转播商OBS空间的功能分区
    1. 汇聚、分发、单边和传输中心
    2. 评论交换中心
    3. 奥林匹克新闻频道制作区
    4. 多频道分发服务技术区
    5. 赛事档案室
    6. 转播运行中心
    7. 制作质量控制中心
    8. 有线闭路电视
    9. 场馆管理办公室
    1 0. 远程评论员工作间
    1 1. 通过互联网传输文件服务
    1 2. 多频道分发服务大厅
    1 3. 卫星场站
    1 4. OBS预定办公室和信息服务咨询台
六结束语

(4)规范、创新与体验:奥运会媒体运行溯源及2022冬奥媒体愿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念界定、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1.1 核心概念界定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确立媒体运行的两大体系研究思路
        1.3.2 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调查
        1.3.3 焦点小组讨论: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调研
2 媒体运行之:媒体后勤服务与奥林匹克信息服务体系
    2.1 后勤服务媒体体验目标与重点、难点
        2.1.1 后勤服务媒体体验目标:便捷、温暖
        2.1.2 媒体后勤服务重点、难点:交通服务高居榜首
        2.1.2. 1 受访记者对奥运会后勤服务重点、难点的认知
        2.1.2. 2 交通服务:举办奥运会“关键成功要素”之一
        2.1.2. 3 餐饮服务:热食、热饮最直接传递温暖
        2.1.2. 4 安保服务:安全与便捷的平衡
    2.2 奥林匹克信息服务体验目标:及时、准确、全面
3 媒体运行之:媒体场馆、设施及服务体系
    3.1 新闻中心:场馆空间、设施与服务
        3.1.1 奥运会新闻中心的创立与发展
        3.1.2 新闻中心服务体验目标:可持续、便捷、专业
    3.2 转播中心:奥运转播服务模式与媒体运行
        3.2.1 转播中心的创立与发展
        3.2.2 奥运转播服务体验目标:专业、合作
    3.3 媒体村体验目标:近便、舒适
    3.4 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场馆体验愿景
        3.4.1 对场馆设施和服务的体验愿景:便利
        3.4.2 对新闻发布会的体验愿景:信息
        3.4.3 对媒体包的体验愿景:实用
        3.4.4 对技术创新和文化特色的体验愿景:前沿、适度
4 结语

(5)冬奥会转播信号传输技术规范和界面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共信号汇聚传输网络
    1. 转播信号汇聚网络搭建
    2. 汇聚网络铺设的技术要求
    3. 音视频信号对于汇聚网络的技术要求
    4. 汇聚网络的接口要求和技术说明
二评论员与协调线路汇聚网络
    1. 场馆与国际广播中心之间的信号传输
    2. 评论员和协调线路传输音质和音频水平的要求
    3. 评论员和协调线路在竞赛场馆的扩展
    4. 评论员和协调线路在国际广播中心的扩展
三电视转播信号的国际传输服务
    1. 三种国际信号传输方式
    2. 传输服务责任界面划分
    3. 遍布全球的接入点线路
    4. 连接全球接入点传输线路的规格
    5. 持权转播商的工作职责
四结束语

(6)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节 理论依据
        一、系统论
        二、组织传播理论
    第五节 预期研究结果及创新点
        一、预期研究结果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理念的引入
    第一节 北京奥运会:从新闻管理到媒体运行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组织架构
    第三节 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特色
        一、媒体服务理念贯穿其中
        二、新闻运行体现高质量服务
        三、建立高效快捷的运行模式
第三章 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广州亚运会:“本土化”媒体运行应运而生
        一、广州亚运会媒体运行基本情况
        二、广州亚运会媒体运行组织架构
        三、广州亚运会媒体运行特色
    第二节 南京亚青会:专业与人文相并重的媒体运行
        一、南京亚青会媒体运行基本情况
        二、南京亚青会媒体运行组织架构
        三、南京亚青会媒体运行特色
    第三节 全国运动会:不均衡的媒体运行
        一、全运会媒体运行的演进
        二、第十一届全运会:首次将“媒体运行”运用于国内赛事
        三、辽宁全运会:不专业的媒体运行
第四章 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反馈渠道有待完善
        二、对混合区设置不合理
        三、注重方式,适度服务
        四、对待突发事件的联动性有待加强
    第二节 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专业性人才的缺乏
        二、对媒体的态度亟需转变
        三、媒体运行概念的模糊
第五章 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的改进对策
    一、形成固定、完善的媒体运行组织机制
    二、进一步发展国内赛会的媒体运行理念
    三、媒体服务范围的拓展及不断延伸
    四、建立高品质的媒体运行品牌机构
致谢
参考文献

(7)大型体育活动媒体运行机制研究 ——以广州亚运会为分析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亚运会媒体运行概述
    二、媒体运行发展历史
    三、媒体运行相关研究
第一章 广州亚运会媒体运行框架及形态
    第一节 广州亚运会媒体运行框架
        一、主要受众
        二、运行设施
        三、组织架构
    第二节 广州亚运会媒体运行形态
        一、媒体运行业务系统
        二、媒体运行支撑系统
第二章 广州亚运会媒体运行机制分析
    第一节 自我控制系统
        一、系统运行特点
        二、系统运行模式
    第二节 社会控制系统
        一、系统运行特点
        二、系统运行模式
    第三节 综合控制系统
        一、闭环型控制系统
        二、开环型控制系统
第三章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运行机制改良建议
    第一节 现存问题
        一、突发事件应对联动性有待加强
        二、信息反馈渠道全面性有待完善
        三、系统运行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一、集中化统筹应对突发事件
        二、全方位拓宽信息反馈渠道
        三、多角度加强人才培养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8)拟建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拟建项目的社会评价
    2.1 社会评价的内涵
    2.2 拟建项目的社会评价
    2.3 拟建项目社会评价的现实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拟建项目社会评价的基础准则和方法
    3.1 社会评价的价值观
    3.2 项目前期社会评价的准则
    3.3 拟建项目的社会评价分类
    3.4 拟建项目社会评价方法
        3.4.1 拟建项目社会评价的步骤
        3.4.2 拟建项目社会评价方法
    3.5 社会评价的通用指标
    3.6 社会评价的约束性指标
    3.7 基于特定项目的社会评价指标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通用指标使用实例
    4.2 约束指标使用实例
    4.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奥运会媒体服务
    2.2 奥运会与媒体的关系
    2.3 媒体服务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归纳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概念界定
        4.1.1 组织
        4.1.2 媒体
        4.1.3 媒体服务
        4.1.4 奥运会媒体服务
    4.2 本研究采用的相关理论
        4.2.1 系统论
        4.2.2 博弈论
    4.3 阶段划分
    4.4 平面媒体主导时期(1896年~1956年)
        4.4.1 服务接受者:平面媒体居于主导地位与广播、电视媒体博弈
        4.4.1.1 自奥运会诞生起 平面媒体就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4.4.1.2 奥组委为维护平面媒体利益放弃广播宣传(1924、1928年)
        4.4.1.3 奥组委为维持门票收入拒绝电视转播(1932年)
        4.4.1.4 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启电视转播奥运新时代
        4.4.1.5 三种媒体形态共存 平面媒体仍居主导地位(1936年~1956年)
        4.4.2 服务提供者:奥运会组委会重视媒体作用 自发自愿提供服务
        4.4.2.1 1896年雅典奥组委开启媒体服务先河
        4.4.2.2 1908年伦敦奥组委成立媒体委员会服务媒体
        4.4.2.3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组委确定媒体服务范围
        4.4.2.4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组委把媒体服务纳入奥运整体规划
        4.4.3 服务运行机制
        4.4.4 服务内容
        4.4.4.1 只为平面媒体提供服务阶段的服务内容(1896年~1928年)
        4.4.4.2 首次为广播提供服务阶段的服务内容(1932年)
        4.4.4.3 首次为电视提供服务阶段的服务内容(1936年)
        4.4.4.4 服务内容向广播电视倾斜(1948年~1956年)
        4.4.5 影响因素
        4.4.5.1 顾拜旦重视媒体宣传
        4.4.5.2 广播、电视受众的出现使得媒体服务向广播、电视倾斜
        4.4.5.3 举办国的政治宣传目的促进媒体服务发展
        4.4.5.4 科技发展使高技术支撑的媒体服务内容成为现实
        4.4.6 小结
    4.5 电视媒体主导时期(1960年~2004年)
        4.5.1 服务提供者:奥组委在国际奥委会控制下收取转播费提供服务
        4.5.2 服务接受者:电视媒体居于主导地位与平面媒体、广播博弈
        4.5.3 广告商投入巨资与电视媒体一起索要更多奥运回报
        4.5.4 服务运行机制
        4.5.5 服务内容
        4.5.5.1 信息服务
        4.5.5.2 信息传输渠道:用网络和电视传送信息
        4.5.5.3 工作条件
        4.5.5.4 生活条件:媒体村
        4.5.5.5 由工作、生活条件衍生的外围保障服务
        4.5.6 影响因素
        4.5.6.1 奥林匹克运动规范化发展 促进媒体服务逐步规范化
        4.5.6.2 受众的急剧增加及其需求增长促进媒体服务的发展
        4.5.6.3 经济势力与国际奥委会博弈 改变奥运赛程、项目和规则
        4.5.6.4 国家政治走向奥运舞台 政治宣传促进媒体服务发展
        4.5.6.5 奥运与科技互动发展 科技进步引发新的媒体服务
        4.5.7 小结
    4.6 电视主导—新媒体兴起(2008年)
        4.6.1 服务接受者:电视主导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
        4.6.2 服务提供者:国际奥委会监督和控制下的奥组委
        4.6.3 服务运行机制
        4.6.4 服务内容
        4.6.4.1 国际奥委会的媒体服务标准
        4.6.4.2 北京奥组委对国际奥委会标准的执行
        4.6.4.3 北京奥组委的创新:开创29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
        4.6.5 影响因素
        4.6.5.1 奥林匹克运动和谐独立发展促使媒体服务规范标准化
        4.6.5.2 新媒体受众的急剧增加及其需求增长催生新媒体服务内容
        4.6.5.3 转播商及其广告商与国际奥委会博弈 修改体操、游泳赛程
        4.6.5.4 科技奥运促成"数字化"信息传输服务
        4.6.5.5 举全国之力办奥运会 抬高媒体服务标准
        4.6.6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国际广播中心及主新闻中心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冬奥会转播汇聚网络的功能要求和搭建方案[J]. 周玉龙. 现代电视技术, 2021(09)
  • [2]浅谈集中技术区在北京冬奥会国际广播中心的应用[J]. 周玉龙. 现代电视技术, 2021(07)
  • [3]浅谈北京冬奥会国际广播中心功能分区和运行模式[J]. 周玉龙. 现代电视技术, 2021(04)
  • [4]规范、创新与体验:奥运会媒体运行溯源及2022冬奥媒体愿景研究[J]. 钟新,陈国韵,令倩. 体育科学, 2021(01)
  • [5]冬奥会转播信号传输技术规范和界面划分[J]. 周玉龙. 现代电视技术, 2020(09)
  • [6]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的历史、现状与发展[D]. 段梦婕. 武汉体育学院, 2014(04)
  • [7]大型体育活动媒体运行机制研究 ——以广州亚运会为分析个案[D]. 蒋祖峰. 华中师范大学, 2011(10)
  • [8]拟建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研究[D]. 孟骁.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2)
  • [9]国家会议中心及其临时设施IBC的设计要点浅析[J]. 俞志进. 建筑创作, 2010(04)
  • [10]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D]. 范帆. 北京体育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国际广播中心及主要新闻中心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