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邱瑞祯[1](2021)在《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表明
杨能群[2](2021)在《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线上教学”是指师生在一定教学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师、生、媒体等多边、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共享,以“录播+线上答疑”或“直播+线上答疑”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点。相较于线下语文教学来说,线上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打破时空、人数限制,易于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业评价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有利于推广研究性学习等。当然,当前的线上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线上教学中存在的实效性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改善高中语文线上教学有效性的建议。“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就是指以高中生为对象和主体来实施语文线上教学,以此实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的有效性”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此处的“有效”是针对“无效”、“低效”而言的,它包括三重含义:效果、效率、效益。对高中语文线上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有较深刻的学理意义和现实价值。不但能丰富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对高中语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而且还能创新高中语文教学的模式、手段、方式方法、教学内容等,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改善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高中语文线上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漳州三中语文线上教学中教师教学现状和高中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当前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针对当前高中语文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和各级各类教育管理部门三个层面,对高中语文线上教学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释了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是对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现实价值的阐述,包括对线上教学、有效性、有效性教学的概念界定,实施线上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这些理论对线上教学带来的启示,主要理论依据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还有就是通过三个教学实例来论证线上教学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为第二章,主要是对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现状分析,包括对高中生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概述,对线上教学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分析,优势主要有方便、快捷、不受时空和人数限制等。问题主要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学生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远离老师,其学习状态、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还有就是学生不能像线下教学一样及时和老师探讨学习中的困难和疑问。教师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对线上教学软件使用不熟悉、对线上教学环境不熟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掌控不熟悉;还有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不能及时获取。第四部分为第四章,主要是对提高当前高中语文线上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与策略研究。主要是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影响高中语文线上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在于他们线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和原因从学生、教师和各级各类教育管理部门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以及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探索。最后一部分为论文的结语,主要是从研究发现、研究反思、研究展望三个角度作出阐述,对全文进行总结。
周丹[3](2021)在《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践探究》文中提出问题化教学是基于课堂本身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可通过不断对学生提问的方式来推动教学整体进度的发展。问题化教学本身能给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问题化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对课堂的把握程度更深,能够及时了解教学的发展进度,并在此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本次研究聚焦于问题化教学,选取初中化学学科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因为初中化学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所有学生的基础基本相同,便于在学习开始对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加以了解,推动教学的全面发展;其次,初中化学仅仅学习一个学年,在实际进行研究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完整了解初中化学学科的问题化教学的全过程。基于这一认识,本研究充分了解问题化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了有关的教育理论,对问题化教学方式有全面的认识,如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终身教育理论等,为开展问题化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进行了学生与教师分开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与教师在问题化教学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次研究深入探讨了限制问题化教学开展的多方面因素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了针对学生与老师双层面的问题化教学策略,并设计了初中化学三个模块的教学案例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实践案例,更有效地帮助初中问题化教学的工作开展,进一步推动初中化学的问题化教学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以此作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向,进一步推动问题化教学的案例设计,为初中化学问题化教学提供一定的案例设计。
高倩[4](2021)在《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我国“高精尖”人才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对创新创造型人才的需求大幅扩增。“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关注儿童创新、创造能力发展,是实现教育变革、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探究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具有一定的时代紧迫性。图形化编程的认知负荷较小,倡导“用编程学”而非“学编程”,在启蒙儿童的编程思想、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等方面,具有较为显着优势。据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图形化编程为基点,探究了儿童创造思维的培养。具体如下:(1)从创造思维培养与图形化编程教育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的指导下,以尊重和信任儿童的多元化发展为前提,通过引导和促进创造思维的生成过程、明确和利用图形化编程的自身优势,构建的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模型,可以辅助一线教师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创造思维培养逻辑。(2)以“自主探究”、“案例教学”、“编程制作”、“综合探究”、“评价展示”等阶段的循环发展为主线,借助“问题引导→头脑风暴→概念形成”、“知识运用→素材选取→表现方法”等环节的迭代提升,构建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模型。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树立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继而实现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3)应用所建构的培养模型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设计不对等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进行实践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实践能够有效塑造儿童的创造性学习倾向、创造性自我效能和创造性思维信念,使儿童创造力表达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与精进性得到提升。上述研究及相关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图形化编程与创造思维的研究思路,为图形化编程教学和儿童创造思维培养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马敏[5](2021)在《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开启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我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步较晚,但是2013年“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这一项目的启动,对国内核心素养的研究影响颇深。此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2016年颁布,至此之后,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标的研究走势迅猛,各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了行动并为此修订课程标准,以期通过研究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精神的富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研究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采用文献研究法、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得到了有关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详细阐释了各理论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为后续教学设计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研究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以及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教学设计的各要素以及教学设计的原则;并以此支撑设计了教学环节和教学案例。再次,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展开了为期四个月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每两个月为一轮。每轮行动研究都采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访谈以及核心素养水平前后测分析等方法进行效果分析,第二轮还增加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分析。综合分析结果,反思并修正教学流程,得出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最后,得出研究的教学流程包括创设情境、问题引入——教师点拨、头脑风暴——任务驱动、合作解决——成果分享、交流评价——任务拓展、复习巩固五个环节。综合两轮的实践结果发现,研究同时从核心素养的整体视角和四个维度视角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有效。研究为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将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落到实处,使得教学研究能真正应用于课堂实践,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温缙云[6](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新高考制度“3+1+2”模式下,物理学科选考率大幅度下降,但从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看,物理的需求量只增不减,出现了明显的需大于供,物理选考率急需得到提高。物理学科对其它学科具有重要支撑地位,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物理。新时代要求学生具备核心素养,物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分析了在新高考制度“3+1+2”模式下物理学科所面临的挑战,从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它在新高考的选考率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是明显低于是教师们的期待值的,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从它对其它学科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看出,学习好物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兴趣则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以学习兴趣为主体,对国内外兴趣和物理兴趣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并总结其优点和不足。本文采取三种研究方法,分别是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在分析了国内外学习兴趣的研究历史、现状后,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主要对本文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首先对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物理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产生机制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别是物理学科本身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知识量、理论性、综合性、系统分析了高中物理的特点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并提出男生女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水平不同。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思政教育的缺失方面对学生本身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教师的自身形象、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语言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阐述了教师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从社会的陈旧观念、消极的社会现象以及不正确的价值观分析了社会因素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分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第三章主要呈现了笔者的调查研究。笔者从生活、实验、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物理历史等方面设计了高中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教师访谈题目和学生座谈题目,并对三个地方的三所学校分别进行了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和学生座谈,并进行了对应的数据分析。第四章提出六个提高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对策。分别是提升教师执教能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探索小组式合作学习方式、有效利用和开发现代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从教师、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资源、课外活动、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对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提升。第五章是对本研究的总结以及基于本研究的展望。总结六个提升对策的优点以及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侧重方向。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帮助学生制定人生规划、进一步融入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三点展望,以达到让更多学生拥有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
朱昌慧[7](2020)在《PBL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笔者承担一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后,进入高中化学教学部。工作中发现,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适应能力远远不如初三学生:不知道如何思考、不愿意表达想法、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也少,再加之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导致教学课堂“静悄悄”,教师无法接收到准确的信息反馈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寻找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来改变当前沉闷而低效的教学现状势在必行。并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一再强调: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理念也要求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总之,要求学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强调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团队合作—评价反思”的实践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现有研究表明,基于PBL教学模式搭建的“师生—生生”交流平台,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PBL教学模式可以作为一种选择,解决笔者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但是,目前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仍然不够全面,可供参考借鉴的教学案例针对性不强。在阅读、分析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执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论文探究了PBL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2021届高一年级两个整体水平一致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实验前,深刻理解PBL教学模式的内涵,并以分班考试成绩为前测成绩。实验中,根据教情、学情设计PBL模式教学案例,在实验班进行基于PBL模式的教学实践,而对照班仅仅以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后期,分别比较两个班的多次化学考试成绩、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实录,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模式课堂的感受和体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PBL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成绩;(2)学生课堂表现、问卷与访谈作答情况显示,PBL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会有很大帮助;(3)PBL教学模式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4)PBL教学模式更适宜于化学事实型内容与化学实验型内容的教学,而对于理论概念型内容的教学,PBL教学模式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但是,理论概念型的内容只要精心设计、打磨,仍然可以很好地应用PBL教学模式,并且收效良好。本研究成果力求更好地为教授与接纳知识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并希望能够推广到其他年级的化学教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实践教学中。
杨兰[8](2020)在《导学案在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湖北省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导学案是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编制的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计划方案,在课前阶段投入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农村高中的英语词汇教学,由于教学对象和环境的特殊性,面临着诸多困境。农村学生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往往具有认真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但是相比城市高中,学习经验、学习资源的缺失往往导致他们词汇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导学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深入的途径,能够有效改善农村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本文的研究,便从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探讨了导学案对于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的改善效果,并期望通过此次研究,提升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整体水平和学生成绩。此次研究以湖北省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为例,本文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词汇教学是否可以更好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词汇应用能力?第二,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否更能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英语词汇兴趣?首先通过测试为研究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学生访谈学生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当前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问题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选择了实验班和参照班两个班级,分别开展导学案教学和非导学案教学,通过两个班级学生最终的成绩对比,并应用问卷,测试和访谈三个工具,分析导学案对于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和实践效果,并由此探讨通过导学案改善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经过近4个月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词汇教学后,实验班学生在英语词汇运用能力测试中的成绩要好于对照班学生,在英语兴趣方面的表现也比对照班更好。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导学案模式下的词汇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英语兴趣。最后,本文通过对实施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词汇教学的教师访谈进行总结梳理,结合教学实践,对优化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词汇教学提出了建议,从而达到更好的词汇教学效果。
贺瑜[9](2020)在《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行各业都如饥似渴地寻找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作用在社会中也渐渐凸显出来。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以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指导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不受重视。中职数学课堂普遍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沉闷无趣,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不强,甚至部分学生排斥学习数学。因此,本文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但愿数学教师们通过对本文的参考,可以改变自己数学课堂沉闷无趣的状态,拥有师生都满意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同时促进中职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思路。其次,通过研究分析相关文献,概括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趣味教学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概念界定,以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去分析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探究实施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的原则及策略;并在本校会计专业、计算机专业各选取了两个班级进行实证研究,对四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课堂表现进行分析研究,验证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的有效性。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为本校数学区级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朱钰轲[10](2020)在《“灵动课堂”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托学生阶段性发展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具体到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方面,主要包括打好学生的语音、语调基础,锻炼学生日常交流能力,意在为后续的英语课程奠定基础。可见,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更新不仅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更是提升小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其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新课标要求为背景,运用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面向笔者所在学校——西安市东城第一小学的五年级一班、二班这两个平行班,共计130名学生开展研究,分别使用“灵动课堂”模式和组合课堂模式在两个班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来研究“灵动课堂”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否有效?是否合适?是否应该完全套用该模式?参考教育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教育实验后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以及教育实验前后,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评价等维度来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听写情况分析,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分析,学生习题准确以及学生访谈反馈等方面研究学生在教育实验前后英语学习情况变化。通过访谈活动研究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评价和感受。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课型里,“灵动课堂”模式和组合课堂模式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其中词汇课和复习课两种课堂模式教学效果差异不大,而会话课和语法课中,组合课堂模式呈现出较大优势,有更好的课堂效果。可见,“灵动课堂”模式在英语学科中的有效性不高,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应该像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一样完全套用该模式,而应该以“灵动课堂”模式为参考,以具体课型为指导,融合“灵动课堂”模式的互动性和传统课堂的讲授性进行组合模式授课。
二、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现状 |
三、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现实价值 |
第一节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基本理论依据 |
三、学习理论对语文线上教学的启示 |
第二节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案例分析 |
一、线上教学实例分析 |
二、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比较分析 |
三、线上与线下教学评价比较分析 |
四、线上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
第二章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语文线上教学中高中生学习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二节 语文线上教学中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三节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
一、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优势 |
二、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问题 |
第三章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实施建议 |
第一节 影响高中语文线上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教学环境 |
第二节 提高高中语文线上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
一、对高中生的建议 |
二、对语文教师的建议 |
三、对教学管理部门的建议 |
四、线上-线下的融合式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实践探究概念的理论依据与研究现状 |
2.1 相关理论 |
2.2 研究现状总结及分析 |
第3章 初中化学问题化教学现状分析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4 学生调查结果的分析 |
3.5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3.6 问题化教学的实施受多种因素影响 |
3.7 结果分析 |
第4章 基于问题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
4.1 问题化教学策略——学生层面 |
4.2 问题化教学策略——教师层面 |
4.3 策略总结 |
第5章 问题化教学应用实践 |
5.1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
5.2《奇妙的二氧化碳》问题化教学实验及分析 |
5.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
5.4《燃烧的条件》问题化教学实验及分析 |
5.5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三化学问题化教学设计研究 |
5.6 教学实践反思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致谢 |
(4)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造型人才培养是AI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
1.1.2 我国儿童编程教育从“非刚需”转为“刚需” |
1.1.3 图形化编程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思维的重要载体 |
1.2 研究现状 |
1.2.1 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研究现状 |
1.2.2 儿童图形化编程教育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创造思维 |
2.1.2 图形化编程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2.2.4 合作教育学理论 |
2.2.5 技术批判理论 |
第3章 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现状 |
3.1 问卷调查 |
3.1.1 问卷的设计与修正 |
3.1.2 调查实施 |
3.1.3 数据分析 |
3.2 访谈调查 |
3.2.1 访谈提纲的设计与修正 |
3.2.2 调查实施 |
3.2.3 数据分析 |
3.3 调查分析与小结 |
3.3.1 调查分析 |
3.3.2 调查小结 |
第4章 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模型构建 |
4.1 构建目标 |
4.2 构建原则 |
4.2.1 引导和促进创造思维的生成过程 |
4.2.2 明确和利用图形化编程的自身优势 |
4.2.3 拓展和深入多重教学理论的综合应用 |
4.2.4 尊重和信任儿童的多元化发展潜力 |
4.2.5 辅助和指导一线教师的培养逻辑构建 |
4.3 构建过程 |
4.3.1 创造思维的相关分析 |
4.3.2 图形化编程的相关分析 |
4.3.3 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过程分析 |
4.3.4 模型的初步构建 |
4.3.5 模型修正 |
第5章 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实践 |
5.1 实践方案设计 |
5.1.1 研究对象 |
5.1.2 研究假设 |
5.1.3 实验工具 |
5.1.4 实验过程 |
5.2 具体实施过程 |
5.2.1 教学前测 |
5.2.2 教学方案 |
5.2.3 教学过程 |
5.2.4 教学后测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5.3.1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对比分析 |
5.3.2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的对比分析 |
5.3.3 教师教学体验反馈分析 |
5.4 实践总结与反思 |
5.4.1 实践总结 |
5.4.2 实践反思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研究成果 |
6.1.2 研究结论 |
6.1.3 研究创新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
二、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支持 |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改革的需要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小结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学科核心素养 |
三、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
四、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第三章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
第一节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
一、认知负荷合理性原则 |
二、整体性原则 |
三、适应性原则 |
第二节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素分析 |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四、教学策略分析 |
五、教学活动分析 |
六、教学评价分析 |
第三节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环节设计 |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
二、教师点拨,头脑风暴 |
三、任务驱动,合作解决 |
四、成果分享,交流评价 |
五、任务拓展,复习巩固 |
第四章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实施及效果分析 |
第一节 行动研究前期准备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研究方案 |
四、研究实施流程 |
第二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数据分析》 |
一、教学案例设计 |
二、教学案例实施 |
三、实施效果分析 |
四、反思与改进 |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综合问题的解决》 |
一、教学案例设计 |
二、教学案例实施 |
三、实施效果分析 |
四、反思与总结 |
第四节 行动研究小结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素养 |
2.1.1 核心素养定义 |
2.1.2 物理核心素养 |
2.2 学习兴趣 |
2.2.1 物理学习兴趣 |
2.2.2 学习兴趣发生机制 |
2.3 兴趣影响因素 |
2.3.1 学科因素 |
2.3.2 学生因素 |
2.3.3 教师因素 |
2.3.4 社会因素 |
2.4 理论基础 |
2.4.1 以建构主义探索情境化教学模式 |
2.4.2 以行为主义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
2.4.3 以人本主义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热情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中物理学习兴趣调查及结果分析 |
3.1 问卷调查 |
3.1.1 问卷的设计 |
3.1.2 问卷的发放 |
3.1.3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3.1.4 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3.3 学生座谈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
4.1 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
4.2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
4.3 探索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 |
4.4 有效利用和开发现代教学资源 |
4.5 丰富第二课堂 |
4.6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的总结 |
5.2 基于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致谢 |
(7)PBL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社会背景 |
1.1.2 个人工作感悟 |
1.1.3 源于PBL教学模式的启示 |
1.2 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
1.2.1 PBL教学模式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
1.2.2 PBL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
1.2.3 PBL教学模式符合化学学科的发展需要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3.2 国内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3.3 PBL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实施步骤 |
2 PBL教学模式概述与理论基础 |
2.1 PBL教学模式的定义 |
2.1.1 国外研究者对PBL教学模式的定义 |
2.1.2 国内研究者对PBL教学模式的定义 |
2.1.3 笔者观点 |
2.2 PBL教学模式的特征 |
2.3 PBL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
2.3.1 问题 |
2.3.2 师生角色 |
2.3.3 内容 |
2.4 PBL教学模式的一般环节 |
2.4.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2.4.2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
2.4.3 问题驱动促进引导 |
2.4.4 成果展示互评自评 |
2.4.5 总结归纳反思升华 |
2.5 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 |
2.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5.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5.3 情景教学理论 |
2.5.4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 |
2.5.5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3 PBL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及实施效果评价 |
3.1 教学实践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
3.1.1 学校概况 |
3.1.2 实践对象的选择 |
3.1.3 学习小组的划分 |
3.1.4 教材分析 |
3.1.5 学情分析 |
3.2 PBL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 |
3.2.1 教学实例一:物质的量 |
3.2.2 教学实例二:氧化还原反应 |
3.2.3 教学实例三:铁盐的相互转化 |
3.2.4 教学实例四:数字化手持传感器教学实例钠盐的相互转化 |
3.3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3.3.1 学生成绩分析 |
3.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3 访谈结果分析 |
3.3.4 教师课堂跟踪评价 |
3.4 结论 |
4 PBL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反思与展望 |
4.1 反思 |
4.1.1 PBL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
4.1.2 可采取的改善措施 |
4.2 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前测考试试卷 |
附录三 物质的量随堂测验试卷 |
附录四 氧化还原反应随堂测验试卷 |
附录五 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随堂测验试卷 |
附录六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随堂测验试卷 |
致谢 |
(8)导学案在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湖北省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 |
1.1.2 词汇学习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1.3 高中英语教学的转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导学案的研究 |
2.2 词汇教学的研究 |
2.3 导学案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理论 |
3.2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3.3 自主学习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问卷调查 |
4.3.2 测试 |
4.3.3 学生访谈 |
4.4 研究过程 |
4.4.1 实验前英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
4.4.2 实验前英语词汇综合测试 |
4.4.3 实验中教学过程 |
4.4.4 实验后问卷调查 |
4.4.5 实验后词汇应用能力测试 |
4.4.6 实验后学生访谈 |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5.1 导学案教学模式与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关系 |
5.1.1 实验前学生词汇运用能力测试结果与讨论 |
5.1.2 实验后学生词汇运用能力测试结果与讨论 |
5.1.3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词汇运用能力对比 |
5.2 导学案与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关系 |
5.2.1 问卷数据分析与讨论 |
5.2.2 访谈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1.1 导学案对高中生词汇应用能力的影响 |
6.1.2 导学案对高中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兴趣的影响 |
6.2 教学启示 |
6.2.1 增加导学案的实践引导性 |
6.2.2 进一步提升导学案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调查问卷 |
附录2 :实验前学生词汇考核测试题 |
附录3 :实验后学生词汇考核测试题 |
附录4 :BOOK5 Unit1 词汇导学案 |
致谢 |
(9)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诸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2.文献综述 |
2.1 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趣味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3.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研究 |
3.1 基于学生问卷分析 |
3.2 基于课堂观摩分析 |
3.3 小结 |
4.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的实施原则及策略 |
4.1 趣味教学的实施原则 |
4.2 趣味教学的实施策略 |
5.中职数学趣味教学实证研究 |
5.1 实证研究目的 |
5.2 实证研究对象及方法 |
5.3 实证研究效果分析 |
6.结论与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2 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数学课堂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班级成绩表 |
致谢 |
(10)“灵动课堂”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
1.1.2 “灵动课堂”模式在各学科中的应用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用价值 |
1.3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传统课堂模式的局限 |
2.2 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2.2.1 微课模式 |
2.2.2 翻转课堂模式 |
2.2.3 合作探索课堂模式 |
2.3 “灵动课堂”模式相关研究 |
2.3.1 “灵动课堂”模式的定义 |
2.3.2 国外相关研究 |
2.3.3 国内相关研究 |
2.4 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2 生本教育理念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4章 “灵动课堂”教学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灵动课堂”模式教学设计 |
4.4 教学效果研究方法 |
4.5 研究过程 |
第5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2 访谈结果与分析 |
5.2.1 家长访谈结果分析 |
5.2.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5.3 教育实验前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分析 |
5.3.1 学生听写情况 |
5.3.2 学生背诵课文情况 |
5.3.3 学生习题准确率 |
5.4 教育实验后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分析 |
5.4.1 学生听写单词情况及比较 |
5.4.2 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及比较 |
5.4.3 学生习题准确率及比较 |
5.5 实验结果分析总结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研究发现 |
6.2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
6.2.1 基于“灵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结论 |
6.2.2 基于“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灵动课堂”模式下语文学科导学案示例 |
附录3 “灵动课堂”模式下数学学科导学案示例 |
附录4 “灵动课堂”模式下英语学科导学案示例 |
附录5 家长访谈话题 |
附录6 学生访谈话题 |
致谢 |
四、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D]. 邱瑞祯. 鲁东大学, 2021
- [2]高中语文线上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 杨能群.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3]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践探究[D]. 周丹. 西南大学, 2021(01)
- [4]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研究[D]. 高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马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对策研究[D]. 温缙云.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
- [7]PBL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朱昌慧. 西南大学, 2020(05)
- [8]导学案在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湖北省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为例[D]. 杨兰. 西南大学, 2020(05)
- [9]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研究[D]. 贺瑜. 西南大学, 2020(05)
- [10]“灵动课堂”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D]. 朱钰轲. 西南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