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立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开设研究型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晏维龙,李曼[1](2022)在《研究型审计的人才效应研究》文中认为研究型审计思维的提出对审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才教育模式也要随之改变。基于审计业务人员和审计管理者两类审计人才分析了研究型审计人才的个体效应,从岗位前、岗位中两个阶段分析了研究型审计人才的教育效应,从国家政策、审计实务单位和审计教育机构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在研究型审计思维下,我国应该培养具有强烈问题意识、掌握哲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高效分析手段、拥有更强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审计人才,实现岗位前、岗位中的全过程人才教育,国家政策、审计实务单位、审计教育机构应该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研究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提高审计层次和水平,使审计能够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

陈建,朱鲁闯,王杰,伍剑波[2](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卓越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工程训练实践活动是新型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需对现有工程训练课程体系进行重构、融合和创新。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由工程实践-非技术教学-双创教育组成的"三位一体"新工科工程创新实践平台,探索"理论与技能-综合创新训练-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创新实践-研究探索-创新创业"6个层次递进式工程训练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和全过程评价标准,并进行6大模块的探索与实践,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实践能力、非技术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傅旭东,司马军,刘芙蓉,邹勇[3](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文中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正是对这一挑战和要求的积极回应,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以武汉大学为例,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理论和轻实践、不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探索土力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课堂外实践教学的"三课堂"协同育人体系,提出"三课堂"的具体建设内容,探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介绍具体保障措施和教学改革经验与效果。

潘玉寨,郭冠军,杨立见[4](2021)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专题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文中提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工科专业,课程改革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越来越深入,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实现学以致用是课程教学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型教学研究,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保证知识学习的延续性,充分结合实验教学,发挥仿真和实验操作的教学优势,注重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以及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改革与众多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对于新工科专业的课程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李永峰,余林,罗继业,何军,阳香华[5](2021)在《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在推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型、研究型和开放创新型实验教学逐渐成为培养和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面向化工行业清洁化和绿色环保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学校在催化技术方面的学术优势,重点探讨了学校在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先进催化技术在环境污染防治领域应用"特色专题实验群的背景、思路、实施措施和功能拓展,以期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方面提供有益探索经验。

冯志刚[6](2021)在《始终聚焦学术志趣:大学与中学深度合作育人模式探索》文中提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育需从基础教育抓起,大力推进大学与中学的实质性合作育人,建立贯穿人才成长各阶段的协同育人机制。上海中学自2008年开始推进"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立足于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与培育,构建了以"聚焦学术志趣、激发学术潜能"为导向的大学与中学合作育人模式,创设了专门课程、课题研究、创新实验室平台三大载体,形成了制度、资源、实施、评价四大贯通体系,为新时代高水平创新人才成长奠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姚明,姜志国[7](2021)在《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关联、整合,设计成具有可研性的综合性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施并完成实验;最后鼓励学生尝试将实验结果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替代传统的实验报告。实践表明,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教学效果较好。

田正山,白素贞,刘巧茹,秦德志,李伟利[8](2021)在《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科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及实践——以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学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发展从单纯教学转向科教并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从科教并重转向科教融合则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在科教融合育人方面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然而普通教学型大学,尤其是大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平台和资源的限制,如何开展好科教融合育人,更值得深入思考,急需探索行之有效的科教融合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的科教融合育人现状,结合科教融合理念,在化学化工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梁会青,李佳丽[9](2021)在《荷兰如何培养卓越人才——荷兰高校荣誉教育探究》文中研究指明荷兰高校荣誉教育是专为动机强烈、有天赋的优秀学生设计的更具挑战性的特色项目,旨在促进荷兰卓越人才的培养;是近年来荷兰高等教育在传统的平等主义理念下关注卓越,在大众化且平等的体系中寻求精英教育的体现,是荷兰政府专项资助项目的显性结果。荷兰高校荣誉教育发展迅速且颇具特色,项目类型涵盖本硕阶段、统筹专业纵深和跨学科拓展,明确定位培养方向,科学合理制定选拔方式,因地制宜系统设置多样化课程,贯彻以挑战、自由和支持为核心的教学策略。为我国完善高校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既要用发展的视角定义卓越,系统设计培养过程,注重平衡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张力,还要重视卓越教师培养,鼓励教学创新。

廖清云[10](2020)在《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钱学森之问”提出以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需求,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实践都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人才培养改革的趋势。为全面了解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开展状况,本研究开展了对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本研究将我国目前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划分为三种模式:置校入企模式,校企共建模式和引企入校模式。首先通过案例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各个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实践做法,探讨和分析了各个培养模式的典型特征及优缺点。接着通过对三大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五大共性特征:一是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统筹双方职责分工;二是面向行业需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要素制定培养目标;三是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分阶段分模块设置前沿的培养内容;四是重视科研实践,实施研究型教学;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学生主体。并且发现了这些模式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组织形式、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程度、培养内容的侧重点、各阶段的具体培养路径”这些方面存在差异。然后通过分析各个案例反映的实际问题以及对照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发现在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五大问题:联合培养的制度体系不健全、个性化培养计划执行不到位、过度重视科研项目实践培养、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足、政府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最后,针对上述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构建了一种新的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校企紧密互动型”模式。

二、开设研究型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设研究型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型审计的人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一)研究型审计
    (二)审计人才培养
    (三)文献述评
二、研究型审计人才个体效应分析
    (一)审计业务人员
    (三)审计管理者
三、研究型审计人才教育效应分析
    (一)岗位前审计人才教育效应
        1.政治素养教育。
        2.“审计+专业”素质教育。
        3.“研究+审计专业”能力教育。
    (二)岗位中审计人才教育效应
        1.培养研究型审计思维。
        2.培养研究型审计工作模式。
        3.培养审计人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4.持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体系。
四、提升研究型审计人才效应的建议
    (一)国家政策
        1.进一步提高国家审计的地位。
        2.国家审计人员分类管理。
        3.专业水平决定待遇。
    (二)审计实务单位
        1.单位领导重视研究型审计。
        2.改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实施挂职锻炼制度。
        4.定期职业培训制度。
    (三)审计教育机构
        1.专业建设:“专业+审计”。
        2.课程体系建设:“思政+专业+选修”。
        3.人才培养模式:“高学历教育+职业教育”。
        4.师资建设:“研究+专业”型师资队伍建设。
        5.校企、校政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五、结论

(3)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 第一课堂
    (二)第二课堂
        1.定期聘请企业导师开展专题讲座
        2.以学科竞赛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3.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三)课堂外实践教学
        1.现场教学与参观
        2.研究型学习
        3.课程设计
二、 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关键举措
    (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1.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和实践教育能力
        2.提高教师队伍的双语教学能力
        3.提高青年教师的高等教育教学技巧
三、改革成效
四、 结语

(5)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特色优势
二、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背景
三、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思路
四、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具体操作
五、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功能拓展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水平,提高创新实践活动等项目的申报数量
    (二)有利于提升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本专业服务社会和对外开放共享的能力
六、结论

(6)始终聚焦学术志趣:大学与中学深度合作育人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聚焦学术志趣,探索大学与中学合作育人的两种模式
二、营造创新环境,创设大学与中学合作育人的三大载体
    1. 以专门课程实施夯实学术基础
    2. 在课题研究指导中体悟研究方法
    3. 以创新实验室搭建创新平台
三、促进迭代发展,构建大学与中学合作育人的四大贯通体系
    1. 制度贯通体系
    2. 资源贯通体系
    3. 实施贯通体系
    4. 评价贯通体系
冯志刚:“简单”是一种幸福

(7)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工科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二、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理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一)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理工科专业实验中的实施
        1.整合实验内容,设计实验题目
        2.重视实验方案的讨论
        3.全程监督实验并实时指导
        4.科技论文替代实验报告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1.研究型实验确定
        2.研究型实验的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8)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科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及实践——以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科教融合理念写入相关国家政策
2.新建本科院校科教融合育人现状与问题
3.我校科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及实践
4.结论

(9)荷兰如何培养卓越人才——荷兰高校荣誉教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平等主义到“关注卓越”——荷兰高校荣誉教育发展
二、荷兰高校荣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涵盖本硕阶段,统筹专业纵深和跨学科拓展的项目类型
    (二)明确定位与培养目标,合理制定选拔方式
    (三)因地制宜系统设置多样化课程,融汇理论与实践
    (四)以挑战、自由和支持为特征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卓越潜能
        1. 提升学业能力
        2. 提供自由
        3. 构建共同体
三、荷兰高校荣誉教育对我国拔尖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用发展的视角定义卓越,系统设计培养过程
    (二)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平衡社会需求和个体成长张力
    (三)重视卓越教师培养,鼓励教学创新探索

(10)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相关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型大学
        (二)校企联合培养
        (三)拔尖创新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
        (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三、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分析框架构建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
    一、置校入企模式
        (一)典型案例分析
        (二)模式特征
        (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二、校企共建模式
        (一)典型案例分析
        (二)模式特征
        (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三、引企入校模式
        (一)典型案例分析
        (二)模式特征
        (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分析
    一、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共性特征
        (一)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统筹协调双方职责分工
        (二)面向行业需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要素制定培养目标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分阶段分模块设置前沿的培养内容
        (四)重视科研实践,实施研究型教学
        (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学生主体
    二、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差异分析
        (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组织形式不同
        (二)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程度不同
        (三)培养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四)各阶段的具体培养路径不同
    三、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联合培养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二)个性化培养计划执行不到位
        (三)过度重视科研项目实践培养
        (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足
        (五)政府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创新
    一、“校企紧密互动型”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
        (一)组织建设——校企合作联盟下设各类“校企联合培养创新班”
        (二)培养内容——“一对一”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三)培养方式——本硕博一体化递进式融合创新教育
        (四)培养评价——双环联动真实性综合评价体系
    二、“校企紧密互动型”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以完善运行机制为目标,构建健全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二)以提升培养质量为导向,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以发挥引领作用为核心,提高政府在联合培养中的参与力度
    三、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四、开设研究型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研究型审计的人才效应研究[J]. 晏维龙,李曼.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2(01)
  • [2]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研究[J]. 陈建,朱鲁闯,王杰,伍剑波.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1(06)
  • [3]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傅旭东,司马军,刘芙蓉,邹勇. 高等建筑教育, 2021(06)
  • [4]新工科人才培养专题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潘玉寨,郭冠军,杨立见. 大学教育, 2021(10)
  • [5]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李永峰,余林,罗继业,何军,阳香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1(38)
  • [6]始终聚焦学术志趣:大学与中学深度合作育人模式探索[J]. 冯志刚. 中小学管理, 2021(09)
  • [7]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姚明,姜志国. 化工高等教育, 2021(04)
  • [8]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科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及实践——以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J]. 田正山,白素贞,刘巧茹,秦德志,李伟利. 当代化工研究, 2021(16)
  • [9]荷兰如何培养卓越人才——荷兰高校荣誉教育探究[J]. 梁会青,李佳丽. 外国教育研究, 2021(08)
  • [10]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D]. 廖清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设立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