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

春节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

一、春节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晶[1](2010)在《基于EMD和高斯过程回归组合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电力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预测质量,对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以及供电质量均有积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短期负荷预测的智能方法大量涌现,预测准确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上看,短期负荷的准确预测仍是一个难题。如何在现有的方法上推陈出新,提高其预测精度,是研究人员面临的重点问题。短期电力负荷是一个非线性、非平稳的随机过程,负荷的变化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本文首先对短期负荷的特点、构成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现有的各种短期负荷预测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尝试将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斯过程回归理论引入短期负荷预测。针对短期负荷预测中负荷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充分考虑了历史负荷和气象因素的影响,将预测日前连续多日的历史最大负荷和预测日平均气温作为模型输入,建立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参数少、参数寻优容易,易收敛等优点。考虑到短期负荷是由不同频率的特征分量组成这一特点,将经验模态分解理论加入到短期负荷预测中的数据预处理环节,将短期负荷序列分解成若干周期分量和一个趋势分量,运用高斯过程回归理论对这些分量分别建模,最后通过重构得到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将经验模态分解和高斯过程回归理论应用于短期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是可行的,有着较高的预测准确度,能较好地反映负荷的变化趋势,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

杨瑜[2](2008)在《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危机严重影响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危机管理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对于在整个旅游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旅游景区而言,其危机管理研究却存在很大的空白点。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山岳型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景区的危机管理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本文通过文献参阅法和资料搜集法界定相关的基础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现状进行电话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山岳型景区的管理者都有危机意识,在景区管理中都有相关的危机管理规定和措施。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也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景区危机管理的概念不清晰,相关的规定不系统,相关的设备比较落后,反应不迅速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以往相关危机管理的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借鉴CMSS模型,结合山岳型景区的特点构建了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模型,并详细介绍了模型的运作。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模型继承了CMSS模型结构清晰,应变灵活,集中决策和扁平管理的优点,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山岳型景区的相关的特点,使信息系统的信息侦察员同时成为执行系统的执行人员。除此之外,模型将景区危机管理的保障系统列在与决策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系统、执行系统同等地位,强调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后备保障的重要性。

冯业荣[3](2006)在《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污染的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从事了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将CMAQ/MM5/SMOKE空气质量模式成功地移植到华南地区,并进行了本地化,使其成为研究空气污染物形成、迁移、扩散、转化和清除的一个科学工具;二、对华南地区各类排放源进行了较全面的估算,形成了可运用于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的网格排放数据;三、对珠江三角洲热带气旋产生的灰霾天气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热带气旋与灰霾之间的统计关系;四、对强热带风暴“茉莉”引起的珠江三角洲极端灰霾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热带气旋对灰霾天气的作用及其影响机理;五、对污染物扩散方程各项的作用进行了过程分析计算,揭示不同的过程对气溶胶组分浓度变化的作用。主要取得了以下几项研究成果:一、SMOKE/CMAQ/MM5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数值模式系统,它集中了排放源处理、中尺度气象模式和化学传输模式,各个系统间相互依赖,相互反馈,移植和运行相当复杂。首次成功地将该模式系统在华南本地化,并成功地用于研究和预报珠江三角洲灰霾。二、首次通过SMOKE模式估算了华南地区点源、面源、生物源和机动车排放源,得到了用于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和预报的源排放数据,排放源的分辨率较高,考虑的排放源比较全面,为开展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三、统计分析发现,热带气旋能够造成珠江三角洲一定数量的灰霾天气,但占灰霾总日数的比例不大。造成珠江三角洲灰霾天气的热带气旋主要以夏秋季的热带气旋为主,这些热带气旋的路径多数在菲律宾东部洋面转向。巴士海峡和南海东北部附近区域活动的热带气旋容易导致珠江三角洲的高PM10浓度。四、通过强热带风暴“茉莉”数值模拟发现,热带气旋通过热力和动力过程造成珠江三角洲严重灰霾天气。茉莉活动期间,珠江三角洲低层为高压脊控制,低空气流辐散明显,而在高空则存在明显的气流辐合,导致系统性下沉运动控制珠江三角洲。随着茉莉逐渐靠近,热带气旋中心上升运动所强迫的外围下沉作用进一步加强了珠江三角洲的下沉运动。下沉运动的动力作用直接降低了珠江三角洲行星边界层的高度,使地面气流停滞,抑制了气溶胶颗粒的扩散和输送;下沉气流在对流层低层产生明显的绝热增温和干燥效应,日增温幅度达2-4℃,大气对流层低层变得非常干燥,导致大气静力稳定度明显增大,如同一个干暖的盖子,把珠江三角洲边界层空气罩着,使得珠江三角洲局地源排放的颗粒物不断积聚,形成地面高PM10浓度。热带气旋导致天晴无雨,一方面气溶胶不能靠降水清除;另一方面,白天光化反应加强有利于光化学烟雾产生和二次气溶胶形成。热带气旋影响期间,夜间地表辐射加强,加上高空的下沉增温,使得边界层逆温强度明显增大,导致夜间气溶胶浓度显着增加。五、气溶胶浓度变化过程分析发现二次气溶胶浓度的变化趋势与PM10浓度一致,说明强热带风暴“茉莉”对二次气溶胶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次生有机碳气溶胶、硝酸盐和铵盐均在夜间出现浓度峰值,与地面湿度峰值比较一致,说明水汽条件在气粒转化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不同的气溶胶组分,影响其浓度变化的过程是不同的。但大体上,垂直扩散、水平输送和气粒转化是主要过程,说明大气层结、大尺度运动和气溶胶形成过程是影响气溶胶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黄文玲[4](2004)在《我国森林旅游服务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客户关系管理(CRM)代表了企业为了发展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性能而采用的一系列理论、方法、技术、能力和软件的总和。CRM体现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帮助企业完成客户资源的优化,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盈利目标。 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迅猛,催长了一大批为森林旅游提供服务的企业。但是,目前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服务质量差、品牌意识弱等问题,不能适应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步伐。 森林旅游服务业是服务业的一个分支,具有明显的服务特性。论文试图从客户关系的角度来审视森林旅游服务业中的服务问题,研究如何采用CRM的思想和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改善我国森林旅游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论文介绍了CRM的基本理论及研究和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CRM的关键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论文引入客户分析理论,并演示了一个基于决策树的旅游宣传响应率分析模型。 论文论证了CRM在森林旅游服务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构建一个适用于中小型森林旅游服务性企业的CRM模型。 论文最后介绍了一个森林旅行社CRM系统(FTACRM系统),该系统实现了CRM的某些功能。 森林旅游服务业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结合,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从加速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社会和经济意义。

赵垒[5](2004)在《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文中研究说明本报讯(记者 赵垒)昨天下午3:30,当记者走进设在国家旅游局六层的全国假日办统计预报中心时,室内一片繁忙。政策法规司统计处的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紧张地工作着,屏幕上来自各预报地区、景区的统计数据不停地闪动,一旁负责统计接收情况的同志正

陈静[6](2004)在《春节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讯(记者 陈静)为确保春节黄金周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系统的正常运转、及时准确发布信息,1月12日下午3点至5点,全国假日办统计预报中心对今年黄金周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北京、天津、长春、吉林、哈尔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广州、深圳、桂林、海

李剑峰[7](2004)在《旅游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文中提出旅游越来越成为我国的一大新兴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注意在旅游活动中的日益增加的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外对旅游安全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旅游活动中的犯罪研究,以一个社会问题去揭示它,研究它,使广大旅游者能识别罪犯的活动规律,这是很重要的旅游安全研究。但是对于旅游安全来说,这仅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应该是研究旅游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旅游伤亡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选择旅游中客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为研究的突破点,应用当今最新的安全研究理论对旅游安全进行系统研究,提高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能力,从而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控制,使旅游活动伤亡事故降低到社会所能接受的程度。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应用安全系统工程领域内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分析大量已经发生的案例,即分析旅游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伤亡事故,辨识旅游重大危险源;针对旅游重大危险源的特点,提出了分级控制的控制策略,即对于不同级别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集中有限的资源对危险源实施控制;对高级别的危险源,以“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人机工程”为基本理论,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进一步借助计算机工具,实现对旅游重大危险源定性和定量评价。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重大事故的不断发生,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已成为各国重大研究对象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国内外事故预防的实践经验证明:为了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为了系统地进行旅游业的安全管理,本文设计了旅游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同时,在新形势下,旅游安全管理必须与日常的旅游管理融合运行。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另一方面,在必要时,可以扩展系统功能实现旅游经营管理的信息化;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获取足够的资金用于改善旅游安全状况,即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本文要建立的旅游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最终定位在以行政监察、社会监督和救灾救援体系为主的宏观危险源管理系统。

叶友良[8](2003)在《旅游调查统计研究 ——旅游调查统计的理论、方法与案例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由旅游调查统计的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三部分组成。 由于当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投资少、见效快的无烟工业。从1992年开始,它就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又具有很强产业连锁发展效应,能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1998年我国确定要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具备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的条件;厦门市政府也把旅游业确定为厦门市的重点行业之一。所以,研究国内正在兴起的旅游问题,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本文从旅游的有关定义辨析和研究开始,期望有个科学、清晰的有关旅游概念,避免造成旅游调查统计范围和口径的不一致。主要是对“旅游、旅游者、国外游客、国内游客、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作了界定,为以后进行抽样调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旅游住宿设施”和“非旅游住宿设施”进行了区分,对调查中的时段(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进行了说明,以避免被误认为时间混乱。 要进行旅游调查统计研究,就必须先了解目前我国旅游统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明确地指出了国家进行的旅游统计方法,并不适合于地方的旅游统计。特别是全国的各边防站入境人员统计和全国的国内旅游调查(即居民出游率调查),就不适合地方接待游客的调查统计,否则会出现严重遗漏的问题。也指出旅游统计调查工作中存在全国性的普遍问题有:旅游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较差、调查方法落后、旅游统计调查数据滞后、人才短缺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估算困难等,并提出一些加强旅游调查统计的建议。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旅游统计调查工作的进展程度。重点分析了我国进行国内游客抽样调查存在的问题:即各地方抽样调查的结果差异很大,出现了地方与地方、国家与地方之间调查的结果不可比的现象。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国内旅游者的概念理解存在差异;抽样调查方法不统一;推算的总体不一致等。尽管国家旅游局和统计局下发了《地方接待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但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进一步完善。 《实施方案》对游客定义问题之一是:我们认为应把国内旅游者的概念定义改为“不在异地就业或工作,且获得报酬的,离开惯常居住环境,到国内其他地方从事参观、游览、度假等旅游活动的人。”是较科学、合理,可以避免遗 旅游调查统计研究漏到沿海地区求职或欲打工者,却未能找到工作(即未获得报酬)而又回去的人,排除在外,因为这些人具有旅游之实。 《实施方案》对游客定义问题之二:我们认为应把在地级市的行政辖区内区间和农村中在县内生活和工作的人的活动单独统计,可称之为“市辖区内的国内旅游者或县内的国内旅游者”。另外可以把在市辖区内以外、县辖区以外的进行国内旅游活动的旅游者称之为“国内旅游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实施方案》中的调查范围,并未覆盖国内游客住宿过夜的可能场所。我们认为对接待的过夜国内旅游者进行调查应覆盖国内游客住宿过夜的可能场所,即除了包括在旅游住宿设施和在亲友家过夜旅游者外,至少还应包括没有统计在城市居民住户内的,非厦门市户口的外来常住人员的租房户与自购住房户接待的过夜国内旅游者,以及非旅游住宿设施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住宿设施接待的过夜国内旅游者两部分,才能覆盖全部总体。 我们在具体的接待过夜海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中,增加了三资企业、境外驻厦代表处、办事处内部的公共住宿场所接待的过夜海外旅游者、非厦门市户口的外来常住人员租房户或自购房户国外游客和境外人员自购住房接待国外游客。 从一日游国内旅游者的调查结果表明:交通口岸接待一日游国内旅游者人数会比景点接待一日游国内旅游者人数多的多。主要原因是主要交通口岸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没有到旅游景点游览的一旧游游客,所以,我们认为以主要交通口岸抽样调查的结果较科学、合理。 在参加了多年的市场调查工作后,我们对如何保证调查质量,如何进行全过程的调查质量控制,有了深刻了解和体会,实际上它比调查方案设计更难、更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本论文探讨了设计抽样方案外,对市场调查程序、调查实施的规范运作过程,特别是调查事前的基础培训和专门培训进行深入的论述;对整个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事后的审查、复核和反馈工作进行了探讨;如何确保调查质量,减少调查误差的规范运作提出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建立了抽样调查实施的规范运作模式。总体看,在厦门市已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 鉴于抽样调查样本容量和样本分布的重要性,本文对旅游调查中主要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入户抽样调查、目录调查和旅游住宿设施调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且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对各种抽样方法产生误差进千J了分析,对抽样误差的控制和计算的方法进行探讨;特别强调了系统性误差的严重性,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沦文摘要 在案例研究部分:对厦门市接待国内游客、

二、春节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节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MD和高斯过程回归组合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电力负荷预测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1.2.1 电力负荷预测的特点
        1.2.2 电力负荷预测的研究现状及动向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短期电力负荷分析与预测方法
    2.1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原理
        2.1.1 短期电力负荷的特点
        2.1.2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原理
    2.2 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2.2.1 回归分析
        2.2.2 时间序列分析
        2.2.3 灰色系统理论
        2.2.4 人工神经网络
        2.2.5 专家系统
        2.2.6 模糊理论
        2.2.7 小波分析
        2.2.8 支持向量机
    2.3 短期负荷特性分析
        2.3.1 短期负荷的构成
        2.3.2 影响短期负荷的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斯过程回归理论及其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应用
    3.1 机器学习基本理论
    3.2 高斯过程基本理论
        3.2.1 高斯过程
        3.2.2 高斯回归
    3.3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3.3.1 训练样本的选取和输入向量的设计
        3.3.2 短期负荷预测的GP算法
    3.4 算例验证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EMD和高斯过程回归理论的短期电力负荷组合预测
    4.1 EMD基本原理
        4.1.1 本征模态函数
        4.1.2 EMD分解
        4.1.3 EMD重构
    4.2 EMD-高斯过程回归的短期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方法
        4.2.1 短期负荷序列的EMD分解
        4.2.2 基于EMD和高斯过程回归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组合算法
    4.3 算例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后续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2)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旅游危机管理研究
        二、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研究
        三、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山岳型景区的危机
        一、山岳型景区
        二、旅游危机的概念
        三、山岳型景区的危机
    第二节 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
        一、旅游危机管理
        二、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
第三章 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现状
    第一节 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现状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方式
        三、电话调研对象选择
        四、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二节 调研结果的分析
        一、一次统计数据分析
        二、交叉统计数据及分析
        三、开放性问题统计及分析
        四、小结
    第三节 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研究的实践需求
第四章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模型构建的背景
        一、旅游危机管理模型研究现状及特点
        二、我国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模式
    第二节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模型构建的指导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灵活性原则
        三、可操作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第三节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模型的功能设计
        一、信息搜集功能
        二、危机沟通功能
        三、危机创新功能
        四、危机学习功能
    第四节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模型的保障系统
        一、思想保障
        二、制度保障
        三、技术保障
        四、资源保障
第五章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模型的构成及其运作
    第一节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模型的构成
        一、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模型
        二、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团队
        三、信息系统
        四、决策系统
        五、咨询系统
        六、保障系统
        七、执行系统
    第二节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模型的运作
        一、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的预防阶段
        二、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的准备阶段
        三、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的反应阶段
        四、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的恢复阶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A级山岳型景区名单
    附录2: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情况调查表
    附录3: 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情况调查结果
后记

(3)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污染的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大气气溶胶的形成
    1.2 气溶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
    1.3 气溶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1.4 开展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数值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的内容
    1.7 方法和资料
第2章 建立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系统
    2.1 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的需求和现状
    2.2 大气化学输送模式MODELS-3/CMAQ
    2.3 中尺度模式MM5
    2.4 排放源处理程序SMOKE
    2.5 小结
第3章 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系统的排放源估算:点源、生物源和面源
    3.1 引言
    3.2 点源
    3.3 生物源
    3.4 面源
    3.5 小结
第4章 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系统的排放源估算:在路机动车排放源
    4.1 引言
    4.2 机动车资料分析
    4.3 在路机动车排放源计算方法
    4.4 在路机动车排放源估算结果
    4.5 在路机动车排放源水平分布
    4.6 小结
第5章 热带气旋对灰霾天气的影响:统计分析
    5.1 引言
    5.2 热带气旋与珠江三角洲灰霾关系的统计分析
    5.3 热带气旋路径与珠江三角洲灰霾天气的关系
    5.4 小结
第6章 热带气旋对灰霾天气的影响:数值模拟
    6.1 引言
    6.2 模式方案
    6.3 气象场模拟
    6.4 PM_(10)浓度模拟
    6.5 能见度模拟
    6.6 小结
第7章 热带气旋对灰霾天气的影响:气溶胶组分浓度的过程分析
    7.1 气溶胶浓度变化控制方程
    7.2 几种气溶胶成分的浓度变化
    7.3 地面气溶胶浓度变化过程的分析
    7.4 各个过程在边界层内的分布特征
    7.5 地面气溶胶浓度增减阶段的对比
    7.6 小结
第8章 总结与讨论
    8.1 总结
    8.2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论文
致谢

(4)我国森林旅游服务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1.1.2 世界旅游市场大趋势
        1.1.3 我国旅游市场新变化
        1.1.4 我国旅游服务业中供需错位问题
        1.1.5 CRM与旅游电子商务结合的优势
    1.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CRM基础理论
    2.1 CRM内涵
        2.1.1 CRM的定义
        2.1.2 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1.3 CRM管理流程
    2.2 CRM产生与发展
        2.2.1 CRM产生背景
        2.2.2 CRM发展历程
        2.2.3 CRM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2.4 CRM产品发展新动向
    2.3 国内外CRM研究情况
        2.3.1 国外CRM的研究
        2.3.2 国内CRM的研究
    2.4 我国CRM应用情况分析
        2.4.1 CRM在中国的成长之路
        2.4.2 CRM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2.4.3 CRM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2.5 实施CRM的关键技术
        2.5.1 从信息技术到关系技术
        2.5.2 数据仓库
        2.5.3 数据挖掘
3 CRM在森林旅游服务业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3.1 森林旅游服务业概述
        3.1.1 旅游服务的界定
        3.1.2 森林旅游服务业的界定
    3.2 必要性研究:森林旅游服务业特征分析
        3.2.1 森林旅游信息特征分析
        3.2.2 森林旅游产品消费特征分析
        3.2.3 森林旅游者特征分析
        3.2.4 森林旅游营销管理问题分析
    3.3 可行性研究:CRM在森林旅游服务业中应用的良机
        3.3.1 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
        3.3.2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3.4 小结:CRM将加速我国森林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4 森林旅游服务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4.1 森林旅游服务业的一对一营销技术
    4.2 森林旅游服务业CRM的管理目标
    4.3 森林旅游服务企业CRM软件系统构建
        4.3.1 软件系统功能
        4.3.2 软件系统模型
        4.3.3 数据流程
        4.3.4 客户数据库
5 数据挖掘在森林旅游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5.1 数据挖掘流程
    5.2 数据挖掘技术
    5.3 客户分析理论
        5.3.1 客户数据类型
        5.3.2 客户分析步骤
        5.3.3 客户分析功能
        5.3.4 客户分析内容
    5.4 森林旅游服务业的客户分析
        5.4.1 定义目标
        5.4.2 定位模型
        5.4.3 选择和清理数据
        5.4.4 选择和转换变量
        5.4.5 基于决策树的旅行社宣传响应率分析
6 森林旅行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FTACRM)的开发
    6.1 开发背景
        6.1.1 我国森林旅行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1.2 关于旅行社管理软件的选择
    6.2 开发环境
        6.2.1 开发平台
        6.2.2 数据库系统
        6.2.3 开发工具
    6.3 技术架构
        6.3.1 技术支持
        6.3.2 FTACRM系统结构
    6.4 需求分析
        6.4.1 系统需求
        6.4.2 系统流程
    6.5 系统设计
        6.5.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5.2 程序流程设计
        6.5.3 系统数据安全性考虑
    6.6 系统特点
7 研究结论与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旅游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1.1 旅游概述
        1.1.1 旅游
        1.1.2 旅游的概念
        1.1.3 旅游者
        1.1.3.1 旅游动机和旅游需要
        1.1.3.2 旅游者的概念
        1.1.4 旅游业的概念及组成结构
        1.1.4.1 旅游业的概念
        1.1.4.2 旅游业的组成结构
    1.2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世界旅游业现状
        1.2.2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旅游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3.1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沿革
        1.3.2 我国旅游业目前发展状况
        1.3.3 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1.3.4 我国旅游安全研究现状
第二章 旅游伤害事故对旅游业的影响
    2.1 旅游业的特点和产业效应
    2.2 旅游伤害事故对旅游业的冲击
        2.2.1 旅游安全现状
        2.2.2 旅游安全表现形态分析
    2.3 旅游安全科学的系统论模型及研究内容
第三章 旅游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3.1 旅游重大危险源辨识
        3.1.1 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发展
        3.1.2 旅游重大危险源概念的界定
        3.1.3 旅游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3.2 旅游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标准
        3.2.1 辨识思路
        3.2.2 旅游重大危险源辨识引用标准(参考体系
    3.3 旅游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3.3.1 旅游餐饮业
        3.3.1.1 系统分析
        3.3.1.2 安全分析
        3.3.1.3 宏观控制措施
        3.3.2 旅游住宿业
        3.3.2.1 系统分析
        3.3.2.2 安全分析
        3.3.2.3 宏观控制措施
        3.3.3 旅游交通业
        3.3.3.1 系统分析
        3.3.3.2 安全分析
        3.3.3.3 宏观控制措施
        3.3.4 旅游游览业
        3.3.4.1 系统分析
        3.3.4.2 安全分析
        3.3.4.3 宏观控制措施
        3.3.5 旅游购物业
        3.3.5.1 系统分析
        3.3.5.2 安全分析
        3.3.5.3 宏观控制措施
        3.3.6 旅游娱乐业
        3.3.6.1 系统分析
        3.3.6.2 安全分析
        3.3.6.3 宏观控制措施
第四章 旅游重大危险源普查技术
    4.1 旅游重大危险源分类
        4.1.1 旅游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进一步认识
        4.1.2 旅游重大危险源分类
    4.2 旅游重大危险源普查指标体系
        4.2.1 旅游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情况
        4.2.2 旅游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4.2.3 危险源周围环境的基本情况
    4.3 旅游重大危险源普查表及填表说明
    4.4 基于B/S模式的旅游重大危险源数据库软件
        4.4.1 B/S模式下的数据库系统
        4.4.2 VisualStudio.Net运行机制
        4.4.2.1 NetFramework简介
        4.4.2.2 基于.NETFramework编写应用程序
        4.4.3 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的结构
        4.4.4 软件主要功能
第五章 旅游重大危险源快速评价分级及软件
    5.1 旅游重大危险源快速评价分级方法
        5.1.1 原则与假设条件
        5.1.2 计算模型
        5.1.2.1 定性评价模型
        5.1.2.2 定量评价模型
        5.1.3 分级标准
    5.2 旅游重大危险源危险评价软件
        5.2.1 软件设计指导思想
        5.2.2 软件使用方法
        5.2.3 软件功能特点
第六章 旅游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
    6.1 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
    6.2 旅游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6.2.1 方法介绍
        6.2.1.1 旅游餐饮业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风险评价模型
        6.2.1.2 旅游业中火灾/爆炸事故风险评价模型
        6.2.1.3 旅游业相关人员可靠性模型
        6.2.1.4 旅游交通道路风险评价模型
        6.2.2 应用实例
    6.3 旅游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报告
        6.3.1 风险评价报告的目的
        6.3.2 风险评价报告的内容
        6.3.2.1 对设施和生产过程的描述
        6.3.2.2 对危险物质的描述
        6.3.2.3 危险辨识
        6.3.2.4 安全系统相关部分的描述
        6.3.2.5 风险评价
        6.3.2.6 组织与管理
        6.3.2.7 重大事故后果评价
        6.3.2.8 安全管理与应急计划
        6.3.3 风险评价报告的评审
第七章 应急计划(旅游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1 应急计划的目的
    7.2 危险辨识和评价
    7.3 旅游企业应急计划
        7.3.1 计划的制订
        7.3.2 报警和联络
        7.3.3 关键岗位人员的确定及其责任
        7.3.4 紧急情况控制中心
        7.3.5 现场措施
        7.3.6 制定封锁设施步骤
        7.3.7 应急计划的演习
        7.3.8 计划的评估和修订
    7.4 旅游主管部门应急计划
        7.4.1 旅游主管部门应急计划的内容
        7.4.2 紧急情况协调官员的职责
        7.4.3 旅游企业的职责
        7.4.4 地方政府的职责
        7.4.5 公安部门的职责
        7.4.6 消防机构的职责
        7.4.7 卫生部门的职责
        7.4.8 政府安全监察部门的职责
        7.4.9 旅游主管部门应急计划的演习和练习
    7.5 应急计划实例
第八章 旅游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
    8.1 旅游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
        8.1.1 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
        8.1.2 宏观监控的设计思想
    8.2 WebGIS支持下的宏观监控系统的网络设计方案
        8.2.1 WebGIS概论
        8.2.2 WebGIS的特点
        8.2.3 WebGIS技术分析
    8.3 基于ArcIMS的旅游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8.3.1 ArcIMS技术分析
        8.3.2 系统的目标、任务和性能要求
        8.3.3 系统设计方案-软件部分
        8.3.4 系统设计方案-硬件系统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8)旅游调查统计研究 ——旅游调查统计的理论、方法与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 论文选题的原由
    二、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论文的主要研究过程
    四、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五、 论文的基本结构
    六、 论文的主要内容
    七、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有关旅游的定义辨析与界定
    第一节 旅游和旅游者的定义辨析
        一、 旅游定义
        二、 “旅游者”的定义
    第二节 国外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一、 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外旅游分类
        二、 “国外旅游者”的定义
        三、 在国内旅游中“旅游者”的定义
    第三节 几个有异议的重要旅游指标说明
        一、 旅游住宿设施与非旅游住宿设施
        二、 出游总人次数与在外停留总夜数
        三、 调查时间的界定
        四、 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的统计界定
        五、 旅游业定义的争议
        六、 其他旅游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第二章 旅游调查统计研究进展情况
    第一节 市场调查业发展与本人的旅游调查统计渊源
        一、 市场调查发展概况
        二、 本人与旅游调查统计的渊源
    第二节 旅游业的重要性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一、 旅游业的重要性
        二、 近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三、 近年厦门市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旅游统计调查研究进展概况
        一、 我国目前旅游统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二、 地方国内旅游统计调查工作进展程度
        三、 地方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的测算公式
        四、 加强地方旅游统计调查工作建议
    第四节 国际上旅游统计与旅游对经济影响的计量方法的进展
第三章 旅游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理论
        一、 市场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 调查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三、 市场调查的项目进度和调查经费的控制
    第二节 地方旅游调查对国内旅游者的统计界定和处理
        一、 不以谋求职业,获取报酬为目的的争议
        二、 离开惯常居住环境的异议与解决办法
    第三节 地方接待过夜国内旅游者的调查对象范围的界定
    第四节 地方接待过夜海外旅游者的调查对象的界定
    第五节 地方接待一日游的游客的抽样调查方法探讨
        一、 地方接待一日游的国内游客的抽样调查方法
        二、 地方接待一日游的国外游客的抽样调查方法
    第六节 地方居民出游情况的抽样调查方法
    第七节 地方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的测算
        一、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
        二、 接待国外旅游者人数
        三、 调查质量控制
第四章 调查方案的案例(一):厦门市接待国内游客调查方案的探讨
    第一节 1995年厦门市国内旅游情况抽样调查方案与简要结果
        一、 1995年厦门市国内旅游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二、 1995年厦门市国内旅游情况抽样调查简要结果
        三、 厦门市接待国内游客的未来测算模式
        四、 调查方案实施结果评述
    第二节 1997年厦门市国内旅游情况抽样调查方案与简要结果
        一、 1997年厦门市国内旅游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二、 1997年厦门市国内旅游者情况抽样调查简要结果
        三、 厦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统计模型推算模式
        四、 调查方案实施结果评述
    第三节 2002年厦门市接待国内游客情况调查方案与简要结果
        一、 厦门市接待国内游客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二、 2002年厦门市接待国内游客的抽样调查简要结果
        三、 厦门市接待国内游客预测模式
        四、 调查方案实施结果评述
        附: 《200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住宿天数、花费的推算结果表》
第五章 调查方案案例(二):厦门市接待国外游客调查方案的探讨
    第一节 1995年厦门市海外旅游情况抽样调查方案与简要结果
        一、 1995年厦门市海外旅游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二、 1995年厦门市海外旅游情况抽样调查简要结果
        三、 厦门市接待的海外旅游者未来推算模式
        四、 调查方案实施结果评述
    第二节 1997年厦门市海外旅游者情况抽样调查方案与简要结果
        一、 1997年厦门市海外旅游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二、 1997年厦门市海外旅游情况抽样调查简要结果
        三、 厦门市接待海外游客的未来推算模式
        四、 调查方案实施结果评述
    第三节 2002年厦门市接待国外游客情况抽样调查方案与简要结果
        一、 2002年厦门市接待国外游客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二、 2002年厦门市接待国外游客的抽样调查简要结果
        三、 厦门市接待国外游客测算模式
        四、 调查方案实施结果评述
        附件: 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地方接待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实施方案》
第六章 案例研究:国内游客花费抽样调查结果的困惑与解释
    第一节 1998年厦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花费情况调查结果
        一、 花费调查主要结果
        二、 国内旅游者在厦门市花费总额的推算
    第二节 1999年厦门市国内游客花费抽样调查结果
        一、 抽样调查主要结果
        二、 国内游客在厦门市旅游的花费分类推算结果
        三、 平均花费水平增加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2000年厦门市国内游客花费抽样调查结果
        一、 抽样调查主要结果
        二、 国内游客旅游收入的测算
        三、 抽样调查结果评述
    第四节 2002年厦门市国内游客旅游花费抽样调查结果
        一、 厦门市国内游客旅游花费抽样调查方案
        二、 厦门市接待国内游客花费情况抽样调查结果
        三、 来厦门市旅游的国内游客花费情况抽样调查结果
        四、 厦门市旅游收入推算结果
        五、 国内游客每人每次在厦门市旅游的平均花费水平的探讨
第七章 旅游抽样调查方法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抽样调查方法
        一、 抽样调查理论基础
        二、 抽样调查的必然选择和存在的问题
        三、 抽样调查的优点与缺点
        四、 抽样调查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抽样样本量的设计与分配
        一、 抽样样本量设计
        二、 样本量的分配方法
    第三节 入户抽样调查方法
        一、 样本量的确定与分配
        二、 各区(子层)内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抽样方法
        三、 住户抽样确定
        四、 抽样一般原则
        五、 抽取调查样本地址的方式
    第四节 目录抽样方法
        一、 先最优分界点的确定
        二、 界定抽样总体,划分全面调查部分与抽样调查部分
        三、 抽样方法
    第五节 旅游住宿设施抽样调查方法
第八章 抽样调查误差的探讨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误差
        一、 统计误差分类
        二、 抽样误差
        三、 非抽样误差
    第二节 抽样误差计算方法
        一、 单随机抽样
        二、 等距抽样
        三、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四、 多阶段抽样
        五、 目录抽样的抽样误差
        六、 各种抽样方法效果分析
第九章 抽样调查实施的规范运作模式
    第一节 市场调查程序
        一、 了解客户需要问题和确定调查方法
        二、 调查方案、问卷的设计
        三、 调查实施
        四、 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
        五、 客户意见反馈
    第二节 市场调查实施的规范运作模式
        一、 访问员的招募、挑选和管理
        二、 基础培训
        三、 项目培训
    第三节 项目培训的案例:《厦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情况抽样调查》的项目培训
        一、 调查方案培训
        二、 调查指标解释
        三、 调查问卷培训
        附: 案例《厦门市游客情况抽样调查问卷》
    第四节 调查项目运作
        一、 调查运作
        二、 收卷、审卷
        三、 复核安排
    第五节 复核规则
        一、 复核目的
        二、 复核方法
        三、 复核员要求
        四、 复核原则
        五、 常见舞弊现象
        六、 质量评价标准与奖罚细则
        附: 调查项目运作流程图
第十章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测算方法探讨
    第一节 旅游部门的分类
    第二节 旅游业对社会经济贡献程度的衡量尺度
        一、 以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说明旅游产业地位
        二、 旅游业增加值剥离测算方法
        附: 1999年《厦门市旅游收入的增加值比例测算》课题研究方案
        三、 支出法计算旅游产业总值法
    第三节 《旅游卫星账户》评估旅游贡献率的新方法
        一、 旅游卫星账户的进展
        二、 建立旅游卫星帐户的基本步骤
        三、 旅游卫星账户的计算
        四、 实施TSA的国家组织的统计成果
        五、 世界旅游组织和旅游理事会的评估
        六、 APEC旅游工作组和世界旅游理事会对APEC区域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力分析
        七、 旅游业对厦门市GDP的贡献测算
        附表: 旅游业涉及的部门分类目录及代码
第十一章 “黄金周”的调查与经济分析
    第一节 “黄金周”旅游抽样调查方案
        一、 “黄金周”旅游期间旅游信息统计调查组织方式
        二、 “黄金周”旅游调查实施总体方案
    第二节 案例(一):厦门市“黄金周”旅游抽样调查实施方案
        一、 旅游住宿设施调查实施方案
        二、 “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花费和一日游比重抽样调查
        三、 厦门市国内旅游者补充抽样调查实施方案
        四、 厦门市海外旅游者情况补充抽样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节 案例(二):厦门市2000年十一“黄金周”调查结果
    第四节 案例(三):十一“黄金周”国内与国外游客推算结果
    第五节 厦门市2000年十一“黄金周”抽样调查的创新与特点
        一、 厦门市2000年十一“黄金周”游客情况抽样调查的创新与特点
        二、 调查活动前期准备情况
        三、 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
        四、 调查质量控制
    第六节 厦门市“黄金周”抽样调查推算结果对比
    第七节 “黄金周”旅游的经济分析
        一、 “假日经济”的特点
        二、 “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与模型
        三、 促进“假日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十二章 厦门市旅游住宿设施的普查和高档宾馆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厦门市旅游住宿设施普查方案
    第二节 厦门市旅游住宿设施普查的实施与结果
        一、 普查员培训
        二、 厦门市旅游住宿设施普查表
        三、 厦门市旅游住宿设施普查结果
    第三节 市高档酒店的投资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第四节 厦门市高档宾馆的经营业绩分析
        一、 1999年——2001年厦门市星级宾馆经营情况调查结果
        二、 2001年17家厦门市三星级以上宾馆的经营业绩分析
        三、 2001年厦门市四、五星级宾馆的经营业绩分析
    第五节 厦门市三星级以上宾馆的业绩调查结论
    第六节 厦门市旅游住宿设施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一、 厦门市旅游住宿设施的供给分析
        二、 厦门市旅游住宿设施的需求分析
        三、 厦门市旅游住宿设施的供求分析
        四、 厦门市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七节 对开发厦门市四星级以上宾馆的建议
        一、 厦门市高档宾馆的市场前景
        二、 厦门市高档宾馆的定位
        三、 厦门市高档宾馆的经营关键
        四、 厦门市高档宾馆的百年之计
        五、 厦门市高档宾馆的开门之匙
        六、 厦门市高档宾馆的发展壮大之路
        七、 厦门市高档宾馆建设的要求
    第七节 厦门高档宾馆的投资可行性评估(一)
        附: 厦门国际大酒店十年收入、费用和利润推算表
    第八节 厦门高档宾馆的投资可行性评估(二)
        一、 高档宾馆市场发展预测
        二、 高档宾馆市场发展预估假设
        三、 经济效益评估
        附表: 厦门国际大酒店十年损益预估分类表
    第九节 厦门国际大酒店有关财务报表的编制
        附表: 三大基本会计报表与现金流量表
结束语
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春节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MD和高斯过程回归组合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D]. 杨晓晶.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2)
  • [2]山岳型景区的危机管理研究[D]. 杨瑜. 浙江工商大学, 2008(02)
  • [3]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污染的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 冯业荣. 中山大学, 2006(01)
  • [4]我国森林旅游服务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黄文玲. 北京林业大学, 2004(04)
  • [5]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N]. 赵垒. 中国旅游报, 2004
  • [6]春节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N]. 陈静. 中国旅游报, 2004
  • [7]旅游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D]. 李剑峰. 福州大学, 2004(03)
  • [8]旅游调查统计研究 ——旅游调查统计的理论、方法与案例研究[D]. 叶友良. 厦门大学, 2003(02)

标签:;  ;  ;  ;  

春节黄金周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模拟测试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