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比数字与高清晰度电视的音频(论文文献综述)
王姗[1](2015)在《环绕声在高清电视节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清时代的到来,我国在高清电视方面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标准和规定,电视画面图像的分辨率和画幅大小成倍数的提高,实现了真正视觉的高清,但是听觉的高清又在哪里呢?国际上对高清电视的音频有明确的界定,即环绕声就是高清电视的音频标准,但是我国一直迟迟未把环绕声纳入到高清电视的音频标准,导致高清电视声画发展不平衡的局面,阻碍了国内高清电视的发展进程。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将从环绕声应用在高清电视节目中带来声画关系、声音设计和应用美学的变革,分析环绕声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制作者对高清电视内涵的理解,改变高清电视节目的声音制作理念,提升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品质,为我国制定高清电视环绕声音频标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曹伟炯,孙俊岭,陶伟,胡军,吉宁,张锐[2](2015)在《江苏有线数字电视“超清”产品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清电视、3D电视和智能电视之后,4K电视又成为广电行业发展的热点。江苏有线凭借有线数字电视DVB网络下行带宽的独有优势,在现有网络和硬件基础平台不做大规模升级的情况下,于2014年7月18日率先在全国推出了数字电视超清"4K体验"专区,包含超清、4K、3D、杜比等专区,丰富了江苏有线高清互动用户的产品选择,抢占了4K市场,巩固了广电视音频专家的品牌地位。同时,江苏有线积极与4K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成为推动国内4K节目发展的中坚力量。
刘岩,杨琳[3](2014)在《高清时代下电视节目音频的发展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自电视在世界上出现后,改变了人们的视听习惯和生活习惯,人们可以在家里观看电影,欣赏音乐和接受新闻资讯。随着高清时代的来临,更清晰的画面和更好听的声音,观众的视听感再一次发生变革,本文讨论了高清电视节目音频的新发展及其应用。
姚银壮,余勇平,赵宏伟[4](2014)在《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文中研究表明电视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由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再到高清时代,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视频实现了高清晰度的播出,音频实现了立体声和环绕立体声的播出。本论文从播出环绕立体声的必要性、如何播出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以北京电视台的实际,从高清、高标清同播频道的制作、播出、接收等方面,对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进行了阐述。
姚银壮,余勇平[5](2014)在《北京电视台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研究之高清录播》文中认为北京电视台的《2013环球春晚》获得了2013年度"金帆奖"音频制作技术质量奖三等奖。本论文从播出环绕立体声的必要性、如何播出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以北京电视台的实际,从高清频道的制作、播出、接收等方面,对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进行了阐述。制作与播出环绕立体声节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的要求,更是电视观众的需求。
王建林[6](2013)在《电视节目环绕立体声制播方案探讨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主要对电视台如何实现多声道环绕立体声电视节目的制播进行了探讨,并就多声道环绕声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播控与编码传输、用户接收等主要环节如何实现多声道环绕立体声技术改造提出了具体方案,能够为多声道环绕立体声电视播出的普及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陈争辉[7](2013)在《HDTV多声道音频制作技术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快速发展的广播电视技术,HDTV(高清晰度电视)逐渐进入日常生活。观众不但期待能够看到色彩丰富和高清晰度图片,而且期待听见更真实的身临其境的音乐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HDTV多声道音频技术,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黄苇[8](2011)在《基于杜比的LossyMLP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形式的音频存储(主要是CD)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黑胶唱片和磁带。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新的音频压缩技术的发展,以感知编码技术为基础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成为数字影音时代的主流。杜比实验室的杜比数字技术即为感知编码技术的代表之一。随着感知编码技术的普及,它固有的有损特性已不符合消费者对更高音乐品质的追求。更由于硬盘,光存储等数字存储设备的存储能力大幅增加和成本的下降,无损音频编码逐渐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然而现代音乐的主流形式如Pop、Meta、R&B等,因其宽频和瞬态特性,信息熵很大而难于压缩。本文结合本人杜比实验室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和对音频压缩编码技术的研究,基于音频压缩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杜比实验室的杜比数字技术深入分析,研究和剖析比较了有损压缩编码技术和无损压缩编码技术,并用C++自行开发了lossyMLP/lossyTrueHD应用程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有损与无损两大类算法有效结合的杜比lossyMLP技术,且可将其用于对带宽与存储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制作、存储和分发系统中。其中,包括提出一种接近无损的lossyWAV前处理方法,配合杜比实验室的无损压缩技术MLP,生成的lossyMLP文件压缩率较原始的MLP文件压缩率高。前处理仅相当于加大了背景噪声,因加入的噪声与实际音频大小相关,从而被实际编码的信号所掩盖;数字音频处理过程中未用到人耳感知模型技术,故亦用作其它有损编码的可靠的信号源。lossyMLP技术的研究应用结果证明:lossyMLP技术作为内容供应商的音源存储格式可以为其节省大量的存储成本,因不存在格式兼容性的问题,lossyMLP可直接嵌入已有系统进行运作。而且,若将声学模型引入lossyMLP控制加入噪声的频谱形状,将会进一步增加压缩效率,进而对高码率的有损压缩格式形成竞争压力;因此,论文工作对进一步提高数字存储设备的存储能力、大幅降低其成本具有一定的应用研究价值。
王国栋[9](2008)在《山东电视台高清数字转播系统项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取代标准清晰度电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作为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清电视转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近年来国际大型转播中,高清转播已成为主流,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全部采用高清转播,如何利用这一契机,提高我国的高清转播系统技术制作水平,研究相关关键技术,已经成为摆在电视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根据本台的实际情况和2009年在山东举办的全国运动会电视转播,以及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的要求,设计出了一套高清转播系统(包括一辆高清电视转播车和一辆数字音频车)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清测试方案,并给出了系统分析与测试的结果。本人参与了整个项目的全过程,丰要负责系统总体设计、高清数字视频制作系统、杜比5.1音频制作系统及系统测试等。其中本人设计和实施了高标清兼容的数字视频制作系统,采用高标清混切方案,首次在国内大型转播车上采用高标清自适应数字切换和格式融合技术,可实现高标清同时输入、高标清同时输出和高标清同步切换的功能,省去了上下变换,解决了系统延时问题,实现了高标清兼容。国内首创,在转播车上应用纯高清多画面大屏显示系统,率先采用了3台EVS高清慢动作服务器和IP工作站组成的大型慢动作服务器网络。论文设计和实施了完全的5.1环绕声音频制作和监听系统,采用Dolby E(杜比E音频编码)编码传输,高清电视转播车和5.1(5.1环绕声)数字音频车可实现级联使用,该系统的建成,在技术层面上使山东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适应了山东电视台大型电视转播的需要。在这其中高清电视转播系统设计、高清数字视频技术、5.1音频制作和传输技术、高清视频测量技术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也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的高清电视转播系统设计适于在我国目前的转播系统中推广,可以完成国际大型节目的电视转播任务。该系统通用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各方面完全符合有关技术标准,便于维护和升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翟南[10](2008)在《以不断创新的技术和服务带给用户高品质声音娱乐享受——访杜比实验室广播部国际销售副总裁Tony Spath先生》文中提出3月21日,第16届CCBN展览会在2008年的第一场翩翩春雨中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展会以"推动2008北京奥运高清转播,推进中国广电数字化全面发展"为主题,荟萃了高清晰度电视和数字新媒体技术的最新
二、杜比数字与高清晰度电视的音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杜比数字与高清晰度电视的音频(论文提纲范文)
(1)环绕声在高清电视节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问题的来源及意义 |
二、 论文研究的背景 |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
四、 国外高清电视环绕声的发展及研究动态 |
第二章 高清电视的概述 |
一、 国外对高清电视的界定 |
二、 制作者对高清电视节目声音的理解 |
三、 国内高清电视音频标准存在的问题 |
(一) 高清电视音频标准滞后 |
(二) 高清电视音频标准理解混乱 |
第三章 环绕声纳入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
一、 高清电视的内涵 |
二、 对高清电视节目品质的提升带来质的飞跃 |
(一) 强化满足观众听觉感知经验的逼真性需求 |
(二) 拓展银幕视觉空间强化时空视听完整体验 |
(三) 灵变的声源方向丰富听觉的动态和层次 |
(四) 扩大观众的聆听区域呈现更多声音细节 |
三、 为我国高清电视的环绕声制作提供指导依据 |
四、 规范我国高清电视的音频制作格式和终端设备市场 |
五、 完善制作单位音频系统的结构 |
六、 高清电视节目带来制作工艺和理念上的变革 |
(一) 声音设计 |
(二) 声场建构 |
第四章 环绕声在高清电视节目中的具体应用 |
一、 体育赛事 |
二、 音乐节目 |
三、 大型晚会 |
四、 电视纪录片 |
五、 影视频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不同应用领域中不同组织制定的多声道格式的规格 |
附录 2 数字广播应用领域中各国常用的多声道格式标准的详细技术规格 |
附录 3 2000 年-2012 年主要国家开通高清频道的数量 |
(2)江苏有线数字电视“超清”产品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背景介绍 |
1.1 4K技术 |
1.2 杜比数字+ |
2 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超清的优势 |
2.1 内容方面 |
2.2 网络传输 |
2.3 大屏用户 |
3 江苏有线“超清专区”实践 |
3.1 4K生产线 |
3.2 编码规范 |
3.2.1 视频格式标准 |
3.2.2 Dolby Digital Plus在机顶盒的实现 |
3.2.3 高清电视机顶盒音频规范 |
3.2.4 机顶盒杜比数字+音频解码功能及数字音频输出接口测试 |
(3)高清时代下电视节目音频的发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清时代的电视节目 |
1.1 高清电视的基本概念 |
1.2 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概况 |
2 高清电视节目的音频技术 |
2.1 高清音频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2.2 几种主流的环绕声编码方式及应用 |
3结论 |
(4)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论文提纲范文)
1播出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必要性 |
2环绕立体声节目如何播出 |
2.1杜比E的引入 |
2.2什么是杜比E |
2.3北京电视台环绕立体声节目制作播出流程 |
2.3.1高清-录播 |
1.前期采录域 |
2.后期制作域 |
3.播出域 |
4.传输域 |
5.接收域 |
2.3.2高标清同播-录播 |
1.前期采录域 |
2.后期制作域 |
3.播出域 |
4.传输域 |
5.接收域 |
3制作环绕立体声节目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
4结束语 |
(5)北京电视台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研究之高清录播(论文提纲范文)
一播出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必要性 |
1. 视频实现了高清晰度的播出 |
2. 音频实现了立体声和环绕立体声的播出 |
3. 在国外, 对于那些开展了高清业务的广播商和电视台来说, 环绕立体声的音响效果, 更是他们吸引观众的手段 |
4. 播出环绕立体声节目是国家的要求 |
二环绕立体声如何播出 |
1. 杜比E的引入 |
2. 杜比E简介 |
3. 北京电视台环绕立体声节目制作播出流程 |
三制作环绕立体声节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
四结束语 |
(6)电视节目环绕立体声制播方案探讨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声道环绕立体声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系统 |
2 全面兼容各种不同声道节目的播控系统 |
2.1 播控系统基本改造思路 |
2.2 播出系统各个环节的技术改造方案 |
1) 节目上载环节 |
2) 播出切换环节 |
3) 编码传输环节 |
3 环绕立体声电视节目的用户接收 |
4 总结 |
(7)HDTV多声道音频制作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声道电视节目的优势及制作 |
1.1 多声道电视节目的优势 |
1.2 多声道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 |
2 高清电视制作中的5.1声道环绕声技术——杜比E |
2.1 杜比E的技术特点 |
2.2 杜比E的制作特点 |
3 结束语 |
(8)基于杜比的LossyMLP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音频压缩技术的历史回顾 |
1.2 音频压缩算法的主要分类及典型代表 |
1.2.1 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概述 |
1.2.2 时域压缩 |
1.2.3 子带压缩 |
1.2.4 变换压缩 |
1.3 国内外音频压缩技术最新进展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有损压缩编码技术 |
2.1 心理声学原理 |
2.1.1 绝对听觉阂值 |
2.1.2 听觉系统的临界频带 |
2.1.3 音频信号的掩蔽效应 |
2.1.4 感知熵 |
2.2 心理声学模型的应用 |
2.2.1 MP3编码架构 |
2.2.2 心理声学模型Ⅱ的计算流程 |
2.2.3 MP3预回声控制技术 |
2.3 杜比数字(AC-3)编解码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损压缩编码技术 |
3.1 香农-范诺与霍夫曼编码 |
3.1.1 香农-范诺编码 |
3.1.2 霍夫曼编码 |
3.2 算术编码 |
3.3 RLE编码 |
3.4 词典编码 |
3.4.1 词典编码的思想 |
3.4.2 LZ77算法 |
3.4.3 LZ78算法 |
3.5 无损音频编码基本原理 |
3.6 无损音频编码器的实现 |
3.6.1 分帧 |
3.6.2 帧内去相关 |
3.6.3 熵编码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杜比专利技术 |
4.1 杜比实验室(Dolby Laboratory) |
4.2 Dolby专利技术 |
4.2.1 杜比数字技术(Dolby Digital) |
4.2.2 MLP Lossless无损压缩技术 |
4.2.3 AAC(先进音频编码) |
4.2.4 杜比数字+技术(Dolby Digital Plus) |
4.2.5 杜比TrueHD技术(Dolby TrueHD)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lossyMLP技术的研发 |
5.1 MLP无损压缩技术 |
5.2 有损及无损压缩的缺点 |
5.3 LossyWAV信号处理流程 |
5.4 LossyMLP/LossyTrueHD应用程序的开发 |
5.4.1 LossyMLP/LossyTrueHD应用程序构架设计 |
5.4.2 LossyMLP/LossyTrueHD应用程序实现与分析 |
5.4.3 LossyMLP/LossyTrueHD应用程序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lossyMLP技术的应用 |
6.1 LossyMLP可行性的实验验证 |
6.2 LossyMLP技术的优势 |
6.3 LossyMLP技术应用 |
6.3.1 基于LossyMLP的节目制作、存储和分发系统 |
6.3.2 基于LossyMLP的高保真节目直播系统 |
6.3.3 基于LossyMLP的多受体实时点播系统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lossyMLP应用程序部分源代码 |
致谢 |
(9)山东电视台高清数字转播系统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高清晰度电视转播的发展现状 |
1.2 项目背景及说明 |
1.3 高清电视转播系统及其组成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高清数字视频和5.1数字音频技术 |
2.1 高清电视信号技术的特点与标准 |
2.2 AES/EBU数字音频技术 |
2.2.1 AES/EBU数字音频取样、量化与编码 |
2.2.2 AES/EBU数字音频的结构 |
2.3 5.1数字音频制作和传输技术 |
2.3.1 5.1数字音频制作和传输在转播领域的发展和现状 |
2.3.2 有关5.1声道的记录 |
2.3.3 杜比E编解码技术和数字电视音频解决方案 |
第3章 高标清兼容的数字视频制作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高标清兼容系统的设计 |
3.1.1 普通切换台的高标清兼容解决方案 |
3.1.2 普通多格式输入切换台方案 |
3.1.3 我们设计的新的高标清混切解决方案 |
3.2 视频系统主要组成及其他分系统的设计 |
3.3 系统信号流程及设计思路 |
3.4 该系统我们解决的主要问题 |
3.4.1 高标清混切的问题 |
3.4.2 高标清兼容系统的监看问题 |
3.4.3 视音频的延时问题 |
3.4.4 显示画面宽高比转换对画面的影响 |
3.4.5 矩阵切换输出的图像抖动问题 |
第4章 杜比环绕5.1数字音频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项目简介 |
4.2 音频系统设计 |
4.3 设备选型及配置 |
4.3.1 音频系统的核心-数字调音台 |
4.3.2 设备配置 |
4.4 Dolby E系统 |
4.5 系统同步 |
4.6 音频系统测试 |
第5章 高清系统测试 |
5.1 HD-SDI信号的特征及检测方法 |
5.1.1 HD-SDI的构成、传输及接收 |
5.1.2 HD-SDI监测方法 |
5.2 本系统检测方法与结果 |
5.2.1 检测的依据 |
5.2.2 检测的方法 |
5.2.3 高清数字接口特性 |
5.2.4 标清数字接口特性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杜比数字与高清晰度电视的音频(论文参考文献)
- [1]环绕声在高清电视节目中的应用研究[D]. 王姗. 云南艺术学院, 2015(07)
- [2]江苏有线数字电视“超清”产品实践[J]. 曹伟炯,孙俊岭,陶伟,胡军,吉宁,张锐. 有线电视技术, 2015(04)
- [3]高清时代下电视节目音频的发展及应用[J]. 刘岩,杨琳. 科技传播, 2014(22)
- [4]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作与播出[J]. 姚银壮,余勇平,赵宏伟.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03)
- [5]北京电视台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研究之高清录播[J]. 姚银壮,余勇平. 现代电视技术, 2014(03)
- [6]电视节目环绕立体声制播方案探讨与实现[J]. 王建林. 电视技术, 2013(14)
- [7]HDTV多声道音频制作技术探讨[J]. 陈争辉. 硅谷, 2013(08)
- [8]基于杜比的LossyMLP技术应用研究[D]. 黄苇. 华东理工大学, 2011(12)
- [9]山东电视台高清数字转播系统项目研究[D]. 王国栋. 山东大学, 2008(05)
- [10]以不断创新的技术和服务带给用户高品质声音娱乐享受——访杜比实验室广播部国际销售副总裁Tony Spath先生[J]. 翟南. 现代电视技术,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