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35例(论文文献综述)
穆春宇[1](2021)在《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快速康复理念(ERAS)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09月期间因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的住院患者58例,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将58位患者分成ERAS组及对照组,ERAS组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脊柱损伤分级(ASIA)、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患者JOA评分、门轴愈合率、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结果:本文共完整随访了ERAS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8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术前JOA评分、脊柱损伤分级(ASIA)得分、门轴愈合率、手术时间、术后第7天VAS评分及术后第6个月JOA评分及改善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1、2、3天VAS评分、术后1、3月JOA评分及改善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快速患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且并未提高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风险。
赵伟,杨子斌,杨鹏彪,李林,杨荣新,董锡亮,王正祥[2](2020)在《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3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年ASIA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手术时间为100~130(109.03±8.6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600 (310.15±79.65) ml。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例出现伤口并发症,1例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年无颈椎后凸畸形形成。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后1年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结论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临床效果满意,利于颈脊髓功能恢复。
李洪[3](2019)在《影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影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2007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并且接受手术治疗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年龄、性别、脊髓损伤ASIA分级、MRI中脊髓损伤长度、Pavlov比值、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MRI中脊髓损伤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12个可能对手术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手术疗效的各因素,最终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脊髓损伤ASIA分级、MRI中脊髓损伤长度、Pavlov比值、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MRI中脊髓损伤类型均与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相关(P<0.05)。对筛选出来的因素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按照作用强度,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依次为:MRI中脊髓损伤类型、MRI中脊髓损伤长度、Pavlov比值、脊髓损伤ASIA分级(P<0.05)。结论:影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疗效的因素为MRI中脊髓损伤类型、MRI中脊髓损伤长度、Pavlov比值、脊髓损伤ASIA分级(P<0.05),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为MRI中脊髓损伤类型和长度。
鲍卫国[4](2018)在《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加融合器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与钢板加融合器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疗效,探讨ROI-C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入我院的9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资料,全部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我们依据所植入内固定物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38例采用ROI-C行融合术治疗,B组57例采用传统钢板固定+cage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手术。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着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相同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时,A组手术节段融合率为88%,B组为90%;末次随访时,A、B组手术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在术后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内植物移位、断裂、神经症状加重、邻近节段严重退变等并发症。在术后1月和3月随访时,A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3%和0,B组分别为32%和14%,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A、B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0和2%,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I-C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安全、有效;与传统钢板固定加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相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
程道林,韩爽,毕郑刚[5](2018)在《ABCD分类在指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诊疗中的优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评分和ABCD分类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的指导效果,进而证明ABCD分类在指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方面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资料,男98例,女20例;年龄18~78岁,平均50.1岁。其中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根据SLIC评分指导治疗,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采用ABCD分类指导治疗。对118例患者运用SLIC评分和ABCD分类重新评估,筛选出两种分型系统在指导意见上存在分歧的患者30例,也就是SLIC评分建议保守而ABCD分类建议手术的病例,依据当时实际采取的治疗方案分为保守组16例和手术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获12~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治疗后1年有10例患者ASIA分级提高了1级,其中保守组4例,手术组6例。保守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40.58%±23.02%)差于手术组(61.44%±2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5,P=0.037)。性别、年龄、术式与治疗结果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或保守治疗与治疗效果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结论相比SLIC评分,ABCD分类在指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疗方面存在显着优势,运用ABCD分类指导该类损伤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可以为该类损伤的诊疗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刘新阁,李涛,陈方民,韩敦富,时明[6](2017)在《MRI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诊断和预后分析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中老年人的颈椎可因不同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在受伤时发生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概率也相对较高,有文献报道可占颈段脊髓损伤的3%-16%。目的:探讨MRI在诊断和预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预后中的作用,并分析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淄博市中心医院的51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资料,分别采取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将术中所见颈椎骨韧带损伤与MRI表现对比。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外伤类别、脊髓损伤MRI类型、受伤到就诊时间、脊髓损伤信号长度、脊髓损伤ASIA分级、颈椎管狭窄程度、伤后8 h内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方式等10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颈椎MRI较术中所见更全面显示了脊髓及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χ2=5.966,P<0.05),且颈脊髓损伤与相应椎间隙平面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有关(χ2=1.53,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脊髓损伤MRI类型、脊髓损伤信号长度、脊髓损伤ASIA分级、颈椎管狭窄程度、伤后8 h内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相关(P<0.1);(3)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髓损伤MRI类型、脊髓损伤信号长度、颈椎管狭窄程度、受伤至手术时间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相关性(P<0.05);(4)结果提示,颈椎MRI因其组织分辨优势,在诊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预测其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脊髓损伤程度、颈椎管狭窄程度及手术时机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张猛[7](2017)在《探讨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与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CSCIWFD)的临床特征、MRI表现、手术时机、方法和结果。从而得出治疗CSCIWFD的治疗策略尤其是预后和不同手术时机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20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3.28±10.67)岁;损伤原因:机动车事故20例,意外跌倒15例,自行车事故11例,物体砸到5例,体育活动1例;脊髓损伤程度:完全性颈髓损伤5例,不全颈髓损伤47例。治疗前给与JOA及ASIA评分。损伤后8小时内接受治疗患者使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然后根据CSCIWFD患者损伤类型进行不同术式,根据手术治疗的时机不同分为3组:早期手术组(伤后72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17例、晚期手术组(伤后在72小时3周内进行手术治疗)22例和延迟手术组(在3周3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13例。末次随访使用日本骨科学会颈脊髓功能(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法再次对各组治疗后的颈脊髓功能、运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52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随访时间533月,平均随访时间(15.03±6.39)月。JOA评分为011分,平均为5.52分;与治疗前相比,早、晚及延迟手术组末次随访JOA改善率达到57.47±10.91%、58.13±8.06%、61.18±7.42%。早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在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和ASIA运动评分均显着提高(P<0.05),ASIA运动评分改善率分别:70.72±7.39%、67.92±7.42%、66.45±9.65%,而三组间的JOA改善率和ASIA运动改善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颈椎管减压手术能明显改善CSCIWFD患者的脊髓功能。2.根据颈椎MRI诊断结果选择合适手术能够帮助CSCIWFD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并且手术时机(3个月内)与神经恢复没有明显关联。
王玉庭[8](2017)在《手术方法与保守方法治疗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3例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57例给予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脊髓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提高患者的JOY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手术方法通过去除脊髓的压迫,改善血液循环,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曲度及重建稳定,治疗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效果确切,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谭建基,唐灿锐,欧锐金,温锐灿,李世渊[9](2017)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颈髓前方受压,单节段或双节段致压的19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组),对颈髓后方受压,多节段受累伴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的16例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路组)。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836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可见前路组均获骨性融合,后路组无再关门、断轴现象。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前路组及后路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8.9%和54.5%;ASIA分级由术前B级3例、C级17例、D级15例恢复至术后C级2例、D级18例、E级15例,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根据颈髓受压来源、受累节段及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严凤翔[10](2017)在《成人CSCIWORA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 cation)即国际上统一命名的无放射影像学异常的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 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CSCIWOR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颈脊髓损伤,特指颈部受到外伤后,经X线、CT等检查手段,颈椎未发现明显骨折或脱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占颈髓损伤的37%52%。此病对于成人而言,由于既往颈椎存在基础病变,如椎管狭窄致储备空间减小、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以及后纵韧带钙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等病变,即使轻微的外力也可致颈髓损伤,尤其是颈椎过度后伸及屈曲时,椎管矢状径变窄、椎间盘突出加重以及黄韧带皱褶向椎管内突出都可致脊髓受压,产生临床症状。由于CSCIWORA的隐匿性以及症状滞后性的特点,漏诊率较高,且X线、CT无阳性表现,只有通过MRI才能发现颈髓损伤,因此对临床医师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如果不及时诊断或者治疗方法不得当,都会产生严重后果。CSCIWORA的病因仍然没有研究透彻,多数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最直接的致伤因素多为摔伤、坠落伤以及事故伤等,其共同点是头颈部受到外力均不大。目前其治疗方法多数学者也各抒己见,缺乏理论性依据,本文应用相关评分标准及统计学方法对其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临床上CSCIWORA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目的: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对已经实施手术CSCIWORA患者根据MRI椎前信号进行分组,在入院时、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和十二个月的功能评分对比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出MRI椎前信号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病例资料80例,根据MRIT2序列有无椎前高信号分为椎前高信号组和无椎前高信号组,其中椎前高信号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2183岁,平均(58.10±14.78)岁;无椎前高信号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3277岁,平均(55.05±10.36)岁。通过MRI正中矢状面测量下颈椎各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并记录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及椎管狭窄节段数;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和神经功能分级及JOA运动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对所有入选病例在入院、出院、三个月、六个月和十二个月时评分并分别计算出其JOA增加幅度,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比其结果;然后应用国际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分级标准在入院时、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和十二个月随访时进行功能评价,应用秩和检验,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所得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对椎前高信号组与无椎前高信号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别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入院P>0.05(无显着性差异),出院P<0.1;三个月P<0.05;六个月P<0.05(有显着性差异)。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椎前高信号组入院时、出院时、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时的JOA评分增加幅度与无椎前高信号组入院时、出院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时JOA评分增加幅度相对比,结果P<0.05(有显着性差异)。运用ASIA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在入院及出院六个月随访,并对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等级划分,并应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出院后六个月时P<0.05,有统计学意义。ASIA运动评分椎前高信号组为52.56±31.97,无椎前高信号组为67.70±22.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椎前高信号组患者的髓内高信号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椎前高信号组(P=0.006);两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与损伤节段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存在正相关(P=0.003),且椎管狭窄节段越多,ASIA分级越差。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均与伤后神经功能相关,而存在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患者更易遭受严重的颈髓损伤。
二、综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3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35例(论文提纲范文)
(1)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诊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术前处理 |
1.3 手术方法 |
1.4 术后处理 |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机制 |
3.2 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的优势 |
(3)影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疗效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加融合器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观察及评价指标 |
2.4 统计学处理 |
三、结果 |
3.1 整体疗效 |
3.2 术后评价与并发症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七、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接收的论文 |
致谢 |
(6)MRI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诊断和预后分析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材料 |
1.4 对象 |
1.5 方法 |
1.5.1 资料收集方法 |
1.5.2 术前处理 |
1.5.3 手术方式选择 |
1.5.4 术后处理及随访 |
1.6 主要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MRI表现与术中所见比较 |
2.3 疗效判断及统计学处理 |
3 讨论Discussion |
3.1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发病机制与MRI表现特点 |
3.2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的必要性 |
3.3 手术治疗颈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
(7)探讨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与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根据颈脊髓MRI的CSCIWFD分型 |
(3)治疗方法 |
(4)术后治疗和康复 |
(5)疗效评价标准 |
(6)数据收集及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1.脊髓功能评价 |
2 典型病例资料 |
符号说明 |
(四)讨论 |
(五)结论 |
课题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手术方法与保守方法治疗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脊髓功能改善效果 |
3 讨论 |
(9)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影像学检查 |
1.3 治疗方法 |
1.3.1 术前准备及常规治疗 |
1.3.2 手术治疗 |
1.3.2. 1 前路手术 |
1.3.2. 2 后路手术 |
1.3.3 术后处理 |
1.4 疗效评估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治疗现状 |
3.2 手术方案选择 |
3.3 手术注意事项 |
(10)成人CSCIWORA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手术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一般资料研究法 |
2.3 手术治疗方法 |
2.4 随访 |
2.5 统计学分析 |
2.6 研究方案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技术对比 |
3.2 成人SCIWOR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
3.3 椎前高信号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
3.4 椎管矢状径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
第4章 讨论 |
4.1 椎前高信号与颈髓损伤程度的关系 |
4.2 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与颈髓损伤程度的关系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缩略词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综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3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D]. 穆春宇. 河北医科大学, 2021
- [2]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J]. 赵伟,杨子斌,杨鹏彪,李林,杨荣新,董锡亮,王正祥. 临床骨科杂志, 2020(05)
- [3]影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疗效的多因素分析[D]. 李洪. 川北医学院, 2019(03)
- [4]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加融合器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疗效比较[D]. 鲍卫国. 苏州大学, 2018(01)
- [5]ABCD分类在指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诊疗中的优势[J]. 程道林,韩爽,毕郑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8(04)
- [6]MRI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诊断和预后分析中的作用[J]. 刘新阁,李涛,陈方民,韩敦富,时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31)
- [7]探讨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与临床疗效[D]. 张猛.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5)
- [8]手术方法与保守方法治疗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J]. 王玉庭.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15)
- [9]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J]. 谭建基,唐灿锐,欧锐金,温锐灿,李世渊.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02)
- [10]成人CSCIWORA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手术预后的关系[D]. 严凤翔. 长江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