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itochondrial mechanism of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duced by stress(论文文献综述)
宋欣丽[1](2021)在《龙牙楤木总皂苷抗MIRI机制研究及中成药防治MIRI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龙牙楤木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保护作用是否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内质网应激有关。2.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中成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使用中成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通过结扎左前降支30min后复灌,构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组分别按50、100、200mg/(kg·d)灌胃处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中线粒体结构和形态变化,提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线粒体,活性氧荧光(DCFH-DA)探针法观察线粒体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变化、JC-1荧光探针法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比色法观察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形成及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经典信号通路PERK-eIF2α通路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kinase R-like ER kinase,PERK)、p-蛋白激酶R 样内质网激酶(p-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p-PERK)、真核起始因子 2(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eIF2α)、p-真核起始因子 2(p-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p-eIF2α)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PERK、eIF2α中mRNA的含量。2.临床研究:通过全面搜索并筛选数据库中自建库到2021年1月1日以来发表的关于中成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相关结局指标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等。研究结果实验研究:实验一:TTC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占总心肌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72%、56%、52%、31%。其中,与sham组相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组心肌梗死面积所占比例明显增加,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提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各剂量组和I/R组相比较,从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所占百分比可见,龙牙楤木总皂苷各组梗死面积比值均低于I/R组,并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加,心肌梗死面积所占比值逐渐降低,统计学分析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剂量组统计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中剂量组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龙牙楤木总皂苷高剂量组结果提示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从颜色上看,sham组:大部分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呈现为蓝色;I/R组:大部分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呈现为黄褐色;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黄褐色细胞核所占比例介于sham组和I/R组之间,但呈逐渐减少的趋势。sham组细胞凋亡很不明显,可见存在少量散在凋亡细胞;具体的凋亡细胞百分比见下表。与sham组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百分比则明显增加,阳性凋亡细胞数明显升高,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提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龙牙楤木总皂苷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酶联免疫法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CK-MB、cTnT含量,均有所显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龙牙楤木总皂苷低剂量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高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实验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sham组心肌细胞大小及形态基本规则,肌原纤维排列规则;肌细胞内线粒体丰富,线粒体结构完整、形态规则,线粒体内脊排列密集、结构清晰。I/R组心肌细胞大小及形态有较大差异,可见萎缩及坏死肌细胞,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细胞内线粒体分布不均,部分聚集,线粒体大小及形态有较大差异,内脊大多模糊。龙牙楤木总皂苷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形态有一定差异,肌原纤维排列不规则;肌细胞内线粒体丰富,线粒体肿胀,内脊扩张、大多结构模糊;中剂量组心肌细胞大小及形态稍不规则,细胞核呈长梭形,肌原纤维排列稍不规则;肌细胞内线粒体丰富,线粒体结构完整、形态规则,线粒体内脊部分结构清晰、部分模糊;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大小及形态基本规则,肌原纤维排列规则;肌细胞内线粒体丰富,线粒体结构完整、形态规则,线粒体内脊排列密集、结构清晰。DCFH-DA探针法检测ROS水平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ROS水平均显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ROS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比色法观察ATP水平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ATP水平均有所降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ATP水平呈现出逐步增高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JC-1荧光探针法观察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水平均有所降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水平呈现出逐步增高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比色法观察SDH活性水平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SDH活性水平均有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SDH活性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实验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ERK、eIF2α的表达。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PERK、eIF2α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而与I/R组相比较,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PERK的表达也没有明显改变,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PERK、p-eIF2α的表达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p-PERK、p-eIF2α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p-PERK、p-eIF2α表达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P<0.01,P<0.01)。qRT-PCR 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ERK、eIF2α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PERK、eIF2α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PERK、eIF2α表达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P<0.01,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 sham组相比,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PERK、eIF2α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而与I/R组相比较,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PERK、eIF2α的表达也没有太大差异,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PERK的表达。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p-PERK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p-PERK表达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eIF2α的表达。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p-eIF2α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p-eIF2α表达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低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最终纳入研究96项,中文文献92篇,英文文献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CK-MB(SMD:-1.86,95%CI:[-2.33,-1.38],I2=95%,P<0.00001);CK(SMD:-102.21,95%CI:[-129.34,-75.09],I2=100%,P<0.00001);cTnI(SMD:-0.80,95%CI:[-0.97,-0.62],I2=99%,P<0.00001),cTnT(SMD:-1.55,95%CI:[-1.8,-1.3],I2=100%,P<0.0000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MD:-0.42,95%CI:[-0.34,-0.51],I2=45%,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MD:-0.28,95%CI:[-0.22,-0.36],I2=12%,P<0.00001);LVEF(SMD:-4.89,95%CI:[-3.9,-5.87],I2=86%,P<0.00001);HsCRP(SMD:-5.04,95%CI:[-6.92,-3.16],I2=99%,P<0.00001);MDA(SMD:-4.25,95%CI:[-5.22,-3.28],I2=99%,P<0.00001);SOD(SMD:-15.26,95%CI:[-10.74,-19.78],I2=99%,P<0.00001);NO(SMD:-15.26,95%CI:[-5.29,-7.51],I2=97%,P<0.00001);LDH(MD:-13.83,95%CI:[-20.31,-7.35],I2=0%,P<0.00001)。研究结论1.龙牙楤木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肌酶漏出,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损伤心肌组织和线粒体结构,抑制SDH活性,同时降低ROS生成,减缓蛋白磷酸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线粒体功能障碍、抑制内质网应激的过度激活有关。龙牙楤木总皂苷的保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发挥大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最适有效剂量在200mg/(kg·d)左右。2.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肯定,尤其在降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效果显着,但鉴于纳入研究数量偏少、样本量较小、方法学质量偏低,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赵卓[2](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XIST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心肌肥厚是心脏在生理和病理超负荷状态下最初为了维持心脏功能而发生的适应性反应,以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和心肌质量增加为特征,此时心肌细胞总量增加,收缩力增强,使得心脏得以维持正常的收缩功能。然而,当心脏长期处于病理性应激状态下,将会诱发病理性心肌肥厚,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间质和血管周围纤维化、心肌细胞丢失、胶原蛋白增多和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如果这一系列改变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将会导致适应性不良的心室重塑,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和猝死。因此,全面深入地研究心肌细胞肥大的发生机制,将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控制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对于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缺乏显着开放阅读框、不具备编码蛋白质能力的RNA。大量的研究显示,LncRNAs参与调控心脏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LncRNAs通过顺式调控、反式调控等多种方式参与调节基因转录、mRNA拼接、组蛋白修饰,促进转录因子激活,抑制下游基因表达。其中,LncRNAs作为竞争内源性RNA(CeRNA),通过miRNA反应原件(MREs)竞争与miRNA结合,抑制miRNA的表达和活性,进而减少目的mRNA的降解,是LncRNAs调控的主要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LncRNA-miRNA-mRNA之间的形成调控网络参与了心肌肥厚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LncRNA XIST是哺乳动物X染色体转录沉默的主要调节因子,且LncRNA XIST表达上调是心肌肥厚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种特征性分子改变,但LncRNA XIST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LncRNA XIST能促进心肌肥厚,但也有研究报道LncRNA XIST能够抑制心肌肥厚。因此,LncRNA XIST对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LncRNAs主要通过调控miRNA对目的蛋白发挥调控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筛选出与LncRNA XIST结合的miRNAs及相关的信号通路是研究其机制的技术手段。MiR-126a是LncRNA XIST的靶基因,而miR-126与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MiR-126a调控心肌肥厚的机制可能与靶向抑制IGF-1有关,已有研究发现IGF-1是miR-126a的靶基因并在调控心肌肥厚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IGF-1的过度表达则可导致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因此,我们推测,LncRNA XIST可能通过影响miR-126a/IGF-1调控心肌肥厚,研究上述机制,可为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寻找相应的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研究目的:我们在通过主动脉缩窄(TAC)建立的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建立的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探索XIST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潜在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主动脉缩窄(TAC)的方法建立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动物模型;通过心肌组织病理组织学H&E染色、测量小鼠HW/BW比值、心脏超声检查、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心肌肥厚相关基因和蛋白(ANP、BNP、β-MHC)的表达水平评价是否建模成功,同时检测心肌组织中XIST、miR-126a、IGF-1表达水平。(2)应用Ang Ⅱ处理HL-1细胞建立心肌肥大的细胞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测量细胞表面积、测量Protein/DNA比值、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水平作为评价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同时检测细胞中XIST、miR-126a、IGF-1表达水平。(3)应用si-XIST转染HL-1细胞建立XIST低表达细胞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测量细胞表面积、测量Protein/DNA比值、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水平评价XIST低表达对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同时检测IGF-1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XIST与miR-126a之间存在潜在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XIST与miR-126a之间是否能够结合。(4)应用miR-126a mimics转染HL-1细胞建立miR-126a高表达细胞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测量细胞表面积、测量Protein/DNA比值、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水平评价miR-126a高表达对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同时检测IGF-1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IGF-1与miR-126a之间存在潜在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IGF-1与miR-126a之间是否能够结合。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XIST低表达对Akt、p-Akt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1)TAC组小鼠的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心肌组织H&E染色心脏横截面积增大,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明显增宽;HW/BW比值增加;心脏彩超显示TAC组小鼠表现出典型的心肌肥厚特征;TAC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心肌肥厚相关基因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表达水平也显着上调;上述结果表明,通过TAC的方法成功建立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动物模型。(2)在Ang Ⅱ的作用下,HL-1细胞表面积明显增大,Protein/DNA比值增加,心肌肥厚相关基因ANP、BNP和β-MHC的表达水平也显着上调,提示利用Ang Ⅱ成功诱导心肌肥大的细胞模型。(3)在病理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和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XIST表达显着上调;在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沉默XIST,能够减小细胞表面积、降低Protein/DNA比值,抑制心肌肥厚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沉默XIST能够抑制Ang Ⅱ促心肌肥大的作用。(4)miR-126a在病理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心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且在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miR-126a的表达与XIST之间呈负性相关;当沉默XIST后miR-126a的表达上调,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明确证实了XIST能够直接与miR-126a结合。(5)在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过表达miR-126a,能够减小细胞表面积、降低Protein/DNA比值,抑制心肌肥厚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miR-126a具有抑制心肌肥大发生发展的作用。(6)在病理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和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IGF-1表达显着上调,在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过表达miR-126a或沉默XIST,均能够抑制IGF-1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的结果证实IGF-1与miR-126a能够直接结合,提示在心肌细胞中XIST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26a从而促进IGF-1的表达。(7)在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沉默XIST则能够降低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在病理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中,LncRNA XIST和IGF-1表达上调,而miR-126a表达下调,表明LncRNA XIST、IGF-1、miR-126a可能与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有关;沉默XIST或高表达miR-126a能够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大,提示XIST通过miR-126a发挥作用;LncRNA XIST通过靶向抑制miR-126a的表达激活IGF-1/Akt信号通路促进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创新点及研究意义本研究发现了LncRNA XIST在病理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和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高表达并具有促进心肌肥厚的作用;并进一步阐明XIST促进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与竞争性结合miR-126a激活IGF-1/Akt信号通路有关。抑制LncRNA XIST表达或高表达miR-126a可以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大,有望成为预防或治疗心肌肥厚的新策略。
张京[3](2021)在《ARC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高至10.4%,长期存在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揭示其具体的分子机制有利于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各种损伤因素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进而造成心肌梗死、心率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许多研究表明高糖可诱导心肌细胞发生死亡,而高血糖被认为是糖尿病心肌病发生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其过程有大量的炎症因子、介质的参与。相关研究证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焦亡相关,涉及到焦亡过程中的炎性小体的激活以及细胞因子的释放,深入研究糖尿病心肌病中心肌细胞焦亡发生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ARC(Apoptosis repressor with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是一种在心脏和骨骼肌中高表达的内源性凋亡抑制蛋白,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ARC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ARC也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有很多研究证明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ARC发挥着重要作用。ARC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研究很少,在糖尿病心肌病中ARC是否可以抑制焦亡尚不清楚。本论文拟揭示了ARC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含50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H9c2大鼠细胞系,在细胞水平构建高糖诱导细胞焦亡模型;Western blot检测gasdermin D(GSDMD)-N、caspase-1、cleaved-caspase-1、IL-1β、cleaved-IL-1β、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ARC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ARC的过表达和si RNA敲低的腺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对ARC进行过表达和敲低;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ARC与ASC是否相互结合;PI染色检测细胞死亡;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DCFH-DA标记,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ROS水平。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RC在糖尿病小鼠的心脏组织中和高糖处理的H9c2细胞中的表达量都明显下降,说明ARC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高糖处理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不断增加,GSDMD-N、cleaved-caspase-1、cleaved-IL-1β的表达不断增加,表明高糖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发生焦亡;内源性抑制ARC可以促进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发生,而过表达ARC可以抑制细胞焦亡,表明ARC参与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敲低ASC后,细胞焦亡增加,表明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依赖于炎性小体的激活;过表达ARC可以抑制高糖诱导引起的ROS增加;机制上,ARC通过和ASC相互结合抑制炎性小体的激活,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焦亡。进一步验证了在高糖诱导条件下,p53可以调控ARC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小鼠的心功能有一定程度损伤,过表达ARC可以缓解糖尿病小鼠受损的心功能。结论:ARC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并抑制糖尿病心肌病的发展;ARC通过与ASC结合抑制炎性小体的激活,进而抑制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焦亡;在高糖诱导条件下,p53可以抑制ARC的表达。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糖尿病心肌损伤的新的分子机制,可能为防治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李晓文[4](2021)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指在高糖状态下出现的以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相关心脏并发症之一。糖心平胶囊(tangxinping capsule,TXPC)是用于治疗和改善糖尿病心脏病的中药制剂,但其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基于北京市科委课题“十病十药研发-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新药糖心平胶囊成药性研究”,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和验证TXPC药效及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并评价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究。研究方法1、方法一:本研究通过TCMSP、ETCM、TCMID、BATMAN中药材化学信息数据库挖掘TXPC组方中的活性成分化合物;通过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筛选出组方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TXPC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Network Analyze插件分析筛选出TXPC组方中的核心成分;通过OMIM、Disgenet和Genecards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DCM靶点合集;通过R Studio软件映射出TXPC靶点及DCM靶点交集;利用String在线蛋白功能分析网站构建TXPC-DCM-靶点网络,并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构建PPI网络,通过Network Analyze分析筛选出PPI网络的核心靶点;通过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模块分析;最后通过Matescape在线富集分析平台对PPI网络进行GO及KEGG分析,得到核心靶点的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细胞组成(CC)及富集通路分析结果。2、方法二:本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DCM大鼠模型。在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予35mg/kg STZ腹腔注射,STZ注射6周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高脂喂养大鼠分为模型组(Model)、糖心平高(TXPG)、中(TXPZ)、低剂量(TXPD)组及二甲双胍组(Met),正常饮食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分组后连续给药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0.9%NaCl溶液1ml/100g灌胃;糖心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使用0.21g/kg、0.42g/kg、0.84g/kg TXPC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二甲双胍组采用每日0.15g/kg二甲双胍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给药时于第2、4、6周测大鼠空腹血糖;给药结束后,生化测大鼠TC、TG、LDL-C、HDL-C、INs水平,计算HOMA-IR 值;ELISA 检测大鼠血清 CKMB、CRP、BNP、6-KPG、ET-1、TXB2、MDA水平,并通过心脏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以明确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利用舌下注射垂体后叶加压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TXPC治疗后大鼠心电图ST-T段位移;进一步组织学检测DCM大鼠心肌组织 TNF-α、IL-1β、SOD、ATP、ADP、ATP/ADP 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 NF-κBp65、GLUT4、TGF-β1、PI3KP85、P-AKT、P-GSK3 β 蛋白及 PI3KP85mRNA、P-AKT mRNA、P-GSK3βmRNA、NF-κBp65 mRNA、GLUT4 mRNA转录水平,以探究TXPC药效机制。研究结果1、方法一结果:糖心平组方中活性有效成分共107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共得到对应靶点192个,关键靶点主要包括:AKT1、EGFR、SRC等;通过模块分析共聚类出4个功能模块,其中模块1和模块2所包含靶点数目较多,对糖心平胶囊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共富集到生物过程961个;分子功能75个;细胞组成60个;信号通路218条,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等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方法二结果:①TXPC能够改善DCM大鼠的FPG,降低大鼠TG、TC、LDL-C水平,同时升高HDL-C水平,减轻心肌组织中的脂质沉积,发挥调节糖脂代谢得作用;②TXPC能够降低心肌损伤指标CRP、BNP、CKMB水平,改善心肌纤维断裂、损伤等,可能通过降低炎症水平,发挥心肌保护效应;③TXPC能够降低血清ET-I及TXB2,同时升高6-KPG水平,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预防心肌微血管病变;④TXPC能够降低血清MDA水平,缓解氧化应激损伤;⑤TXPC能降低DCM大鼠LVIDs水平,升高LVIDD、SV、FS及EF水平,维持心脏结构及形态的稳定,从而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⑥TXPC能抵抗加压素所引起的ST-T抬高,提高心肌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抵抗能力,从而发挥心脏保护的作用。⑦TXPC能提高DCM大鼠的ATP及ATP/ADP水平,促进GLUT4蛋白及GLUT4 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GLUT4信号通路,调节DCM大鼠能量代谢;⑧TXPC能降低DCM大鼠TNF-α水平,同时降低促炎因子IL-1β水平,抑制NF-κB蛋白表达及NF-κBmRNA转录,通过激活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⑨TXPC能降低DCM大鼠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降低大鼠大TGF-β1及SOD水平,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抑制GSK-3β蛋白及GSK-3βmRNA转录表达,发挥抗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TXPC能促进PI3K/AKT通路上靶蛋白PI3K、AKT的磷酸化及表达,同时能促进PI3KP85mRNA、p-AKT mRNA的转录水平的提高,提示TXPC对DCM治疗效应的发挥,与PI3K/AKT通路有关。研究结论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TXPC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TXPC能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炎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作用;保护心功能、抗心肌缺血,具有心脏保护的作用;3、TXPC药效的发挥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PI3K/AKT/GLUT4、PI3K/AKT/GSK-3β及PI3K/AKT/NF-κB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
谭宇[5](2021)在《灵宝护心丹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围绕在梗死核心区周围的部分心肌组织尚存部分侧支血管的血流供应,这片区域称为梗死边缘区。虽然梗死边缘区内的心肌细胞不会因最初的缺血损伤而迅速发生死亡,但缺血引起的氧化应激能够激活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同时由于梗死核心区心肌组织坏死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进而对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仍然保留着部分功能性,可以对抗急性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因此,挽救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对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灵宝护心丹治疗冠心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前期药理研究证明,灵宝护心丹具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张力-时间指数和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并且在临床中能显着减轻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等。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我们提出了“灵宝护心丹能够保护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的假说,并围绕假说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灵宝护心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研究;(2)灵宝护心丹通过Sirt1介导的FoxO1/NF-κ B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研究一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灵宝护心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模拟对接的方法探究灵宝护心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医综合数据库(TCMID)获得灵宝护心丹所含9味中药相关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得AMI相关基因,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目标基因;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标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灵宝护心丹治疗AMI的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插件ClueGO+Cluepedia对疾病和药物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灵宝护心丹化合物-AMI靶点网络包含57个疾病靶点和104个活性化合物,核心靶点包括 FOXO1、SIRT1、CASP3、IL-6、AKT1、SOD2、BCL2等。GO功能富集得到73个条目;KEGG富集到111个通路,并且被分类为16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亚组,主要涉及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使用GeneMANIA数据库构建核心靶标PPI网络,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模拟软件Autodock Vina 1.1.2,对关键药效分子与核心靶标进行配体-受体对接模拟计算。结论:本研究预测了灵宝护心丹治疗AMI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灵宝护心丹可能通过Fox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作用诱导的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过NF-κB信号通路减少心肌梗死后急性炎症反应,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研究二灵宝护心丹通过Sirt1介导的FoxO1/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目的:观察灵宝护心丹通过Sirt1介导的FoxO1/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91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倍他乐克组(Betaloc),灵宝护心丹低剂量组(LBHX-L),灵宝护心丹中剂量组(LBHX-M),灵宝护心丹高剂量组(LBHX-H),灵宝护心丹中剂量组+EX527组(LBHX+EX527),每组13只。Sham组和Model组大鼠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Betaloc组大鼠每天给予0.9mg/kg倍他乐克灌胃,LBHX-L、LBHX-M、LBHX-H组大鼠每天分别给予灵宝护心丹0.45mg/kg、0.9mg/kg、1.8mg/kg灌胃,LBHX+EX527组大鼠每天给予灵宝护心丹0.9mg/kg灌胃,连续干预3周后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灵宝护心丹灌胃的基础上,LBHX+EX527组大鼠在造模前7天、5天、3天和1小时腹腔注射EX527 5 mg/kg。造模24小时后,通过心肌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法观察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凋亡情况;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和炎性浸润;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RT-qPCR检测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内Sirt1及FoxO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中Sirt1、FoxO1、SOD2、Bax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显着增加(P<0.01);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P<0.01);IL-1 β、IL-6、TNF-α和ICAM-1水平均显着上升(P<0.01);此外Model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Sirt1 mRNA和FoxO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的Sirt1、FoxO1和SOD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Bax、NF-κB p65蛋白水平显着上升(P<0.01)。与Model组相比,LBHX-H组心梗面积明显减少(P<0.01),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1),其他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P<0.01或P<0.05),心肌组织Sirt1 mRNA和FoxO1 mRNA表达有所上升(P<0.05,P<0.01),此外心肌组织中的Sirt1、FoxO1和SOD2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上升(P<0.01或P<0.05),同时Bax蛋白水平有所下降(P<0.01);与Model组相比,LBHX-M组心梗面积明显减少(P<0.01),细胞凋亡数目有所减少(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有所下降(P<0.05,P<0.05),心肌组织Sirt1 mRNA和FoxO1 mRNA表达有所上升(P<0.05,P<0.05),而心肌组织中Sirt1、FoxO1和SOD2蛋白水平亦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P<0.05,P<0.01),NF-κB p65蛋白水平有所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LBHX-L组心梗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凋亡比例未见下降(P>0.05),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无明显(P>0.05),同时心肌Sirt1 mRNA和FoxO1 mRNA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在使用灵宝护心丹基础上应用EX527抑制大鼠体内Sirt1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灵宝护心丹对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的凋亡、炎症的干预效应,与LBHX-M组相比,LBHX+EX527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比例有所回升(P<0.05),血清TNF-α和ICAM-1水平有所回升(P<0.05),FoxO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Bax的表达有所下降(P<0.01),NF-κB p65蛋白水平回升(P<0.05)。结论:灵宝护心丹能够抑制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降低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其保护机制与Sirtl介导的FoxO1/NF-κB信号通路有关。
陈慧[6](2021)在《饮食黄酮漆黄素改善病理性心肌重构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漆黄素为一种天然的饮食类黄酮,主要存在于苹果、柿子、葡萄、草莓、黄瓜等各种水果和蔬菜中,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以及保护心肌和脑缺血性损伤等作用。近年来,漆黄素因与靶向清除衰老细胞的药物槲皮素结构类似而备受关注,可作为饮食限制的模拟药物延缓大鼠多种器官的衰老。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心脏衰老以及病理性心肌重构的重要因素,而漆黄素能否通过调控线粒体质量改善病理性心肌重构,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饮食黄酮漆黄素在病理性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漆黄素治疗心肌肥厚及纤维化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的建立。将H9c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ISO)组、漆黄素组、漆黄素+ISO组、漆黄素+ISO+Compound C组以及漆黄素+ISO+Ex-527组。模型组用30μM ISO刺激细胞48 h;漆黄素组于ISO刺激前30 min给予20μM漆黄素预处理;AMPK抑制剂组于漆黄素干预的同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μM Compound C;Sirt1抑制剂组于漆黄素干预的同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μM Ex-527;对照组给予不含药物的溶剂处理。CCK-8试剂盒检测漆黄素和ISO对心肌细胞的毒性,确定最佳的漆黄素治疗浓度与ISO造模浓度;FITC鬼笔环肽/DAPI复合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的表面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ROS生产;JC-1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ito Tracker?Red标记线粒体,观察线粒体形态与数量;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标志物ANP、BNP和β-MHC m RNA表达水平与线粒体拷贝数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蛋白、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蛋白、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Saline组、ISO组(20 mg/kg/d)、漆黄素对照组和漆黄素治疗组(25 mg/kg/d),每组10只。ISO采用皮下注射,每天一次,共28 d,诱导病理性心肌重构模型。另取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am+漆黄素组、胸主动脉缩窄(Thoracic aortic constriction,TAC)组、漆黄素治疗组(TAC+漆黄素)。术后28 d采用小动物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HE、WGA、天狼星红或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脏大体病理、心肌细胞肥大以及心肌纤维化表型;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标志物ANP、BNP、β-MHC m RNA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相关蛋白变化。结果:漆黄素浓度在5~40μM范围内对离体培养H9c2心肌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而当漆黄素浓度为50μM时H9c2细胞活力开始出现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30μM ISO处理48 h可明显诱导心肌细胞肥大,ANP、BNP和β-MHC m RNA表达水平、心肌细胞表面积以及线粒体ROS水平明显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着降低。Mito Tracker?Red染色、PCR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提示模型组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明显增加,线粒体分裂呈碎片状,拷贝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漆黄素能够显着降低ISO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标志物ANP、BNP、β-MHC m RNA水平和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以及线粒体ROS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P<0.05或P<0.01)。此外,漆黄素干预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拷贝数明显增加,碎片状线粒体数量减少,网状线粒体明显增多(P<0.01)。漆黄素干预能明显逆转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增加,增加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Mfn2、UPRmt相关蛋白Lon P1及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Parkin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MPK抑制剂Compound C和Sirt1抑制剂Ex-527能明显拮抗饮食黄酮漆黄素对ISO诱导离体培养心肌肥大的保护,增加ANP、BNP和β-MHC m RNA水平和心肌细胞表面积,激活ER应激并抑制UPRmt(P<0.05或P<0.01)。动物实验结果:ISO皮下注射和TAC术后28 d可明显诱导小鼠心脏病理性重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HW/BW以及HW/TL较假手术相比均明显增加,心肌纤维化增多(P<0.05)。小动物超声显示模型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着下降(P<0.05),左室收缩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期容积(LVOLs)和左室舒张期容积(LVOLd)明显增大(P<0.05)。与模型组相比,漆黄素处理组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LVEF%和LVFS%明显升高(P<0.05),LVIDs、LVIDd、LVOLs、LVOLd、HW/BW值和HW/TL值均显着降低(P<0.05)。病理染色结果提示,漆黄素处理可显着改善ISO皮下注射和TAC手术诱导小鼠心肌肥厚及纤维化,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P<0.05)。心肌肥大标志物ANP、BNP、β-MHC m 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此外,漆黄素还可明显抑制肥厚心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lreticulin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表达,上调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OPA1、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Parkin及UPRmt相关蛋白Lon P1,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饮食黄酮漆黄素能明显减轻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心肌损伤,增强线粒体融合、线粒体自噬和UPRmt,抑制病理性心肌重构。漆黄素通过AMPK/Sirt1信号通路调节UPRmt和内质网应激等,从而控制线粒体质量,逆转小鼠病理性心肌重构。
娄田田[7](2021)在《暖心胶囊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能量代谢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明确暖心胶囊是否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2.明确暖心胶囊是否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功能障碍。3.明确暖心胶囊是否通过激活AMPK/PGC-1 α信号通路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而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4.明确暖心胶囊是否通过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而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方法:第一部分临床观察:暖心胶囊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因处于疫情持续期间,人员流动受限,最初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35例,通过严格的病例筛查流程,最后完成临床观察20例。采用随机号码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化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暖心胶囊(NX,由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组成,广东省中医院制剂室制备,粤药制字Z20080138,每粒装0.5g,每次3粒,每天3次,口服),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EE、cESS、LVM、LVMI、NT-proBNP、LVEF、中医证候积分和安全性指标变化。第二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研究1.选取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采用TAC建立构建HFpEF模型。术后3天将造模后存活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Sham组,②TAC组,③TAC+NXL组,④TAC+NXH组。TAC+NXL组和TAC+NXH分别给予灌胃NX剂量0.64g/kg/d和1.72g/kg/d,余下2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各项功能指标。2.选取来源于大鼠胚胎的H9c2心肌细胞,通过3%H2O2刺激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先用不同浓度的NX孵育4h,然后让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3%H2O2中行氧化应激诱导损伤,根据细胞活力检测筛选出NX和3%H2O2作用于心肌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时间。3.小鼠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检测指标包括LVIDd、LVIDs、EF、FS;检测血清BNP水平评估HFpEF的程度。4.采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和LDH法行细胞损伤检测。5.应用DCFH-DA探针法,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心肌细胞内ROS的水平。6.采用Seahorse XFe24分析仪,通过OCR值评估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第三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研究1.选取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采用TAC建立构建HFpEF模型。术后3天将造模后存活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Sham组,②TAC组,③TAC+NX组,④TAC+NX+Compound C(Comp C)组。TAC+NX 组给予灌胃 NX剂量 0.64g/kg/d,TAC+NX+Comp C组灌胃暖心胶囊剂量同时给予腹腔注射Compound C(一种选择性ATP竞争性AMPK抑制剂),余下2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各项功能指标。2.选取来源于大鼠胚胎的H9c2心肌细胞,采用3%H2O2刺激大鼠H9c2心肌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先用4mg/ml的NX孵育心肌细胞4h,然后再加入5 μ m的Compound C孵育2h,最后让细胞暴露于600 μ m的3%H2O2下1.5h行氧化应激诱导损伤。细胞实验分为4组;①Control(Con)组,②H2O2组,③H2O2+NX组,④H2O2+NX+Comp C组。3.小鼠超声心动图和血清BNP水平检测方法同第二部分基础实验。4.心肌细胞MTT和LDH检测同第二部分基础实验。5.心肌细胞内ROS检测同第二部分基础实验。6.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和心肌细胞内ATP浓度。7.采用Seahorse XFe24分析仪,通过OCR值评估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心肌细胞内应用葡萄糖、脂肪酸和谷氨酰胺三大通路抑制剂,测定OCR值评估H9c2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底物。8.提取小鼠组织心室蛋白、心肌细胞全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和心肌细胞内p-AMPK、AMPK和PGC-1 α的蛋白表达水平。第四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的研究1.动物和细胞实验对象和分组情况同第三部分基础实验。2.应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3.采用JC-1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情况。4.提取小鼠组织心室蛋白、心肌细胞全蛋白及细胞质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和心肌细胞内 Bcl-2、BAX、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p-AMPK、AMPK、p-JNK和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临床观察:暖心胶囊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1.治疗后治疗组MEE的数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MEE的数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EE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MEE数值(P<0.05)。2.治疗后治疗组cESS的数值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cESS的数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ESS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 cESS 数值(P<0.05)。3.治疗后治疗组LVM和LVMI的数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LVM和LVMI的数值较前无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M和LVMI数值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LVM数值(P>0.05)。4.治疗后治疗组NT-proBNP的数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NT-proBNP的数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T-proBNP数值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NT-proBNP数值(P>0.05)。5.治疗后治疗组LVEF的数值较治疗前稍升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LVEF的数值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数值高于治疗后对照组的LVEF 数值(P<0.05)。6.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P<0.05)。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及试验过程中的病情恶化。第二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研究1.小鼠经TAC术后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LVIDd稍增加(P>0.05),LVIDs明显增加(P<0.05),心室明显扩张;与TAC组相比,NXL组的LVIDd 明显降低(P<0.05),NXH 组的 LVIDd 降低(P>0.05),NXL 和 NXH 组的 LVIDs均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的EF和FS值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相比,NXL和NXH组的EF和FS值明显增加(P<0.05)。2.小鼠经TAC术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的血清BNP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TAC相比,NXL组和NXH血清BN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3.MTT法结果显示,与0μM的H2O2相比,随着H2O2浓度的逐渐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P<0.05),其中600μMH2O2的心肌细胞活力显着降低0.48±0.04(P<0.05,);与Oh的H2O2相比,随着H2O2孵育心肌细胞的时间逐渐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P<0.05),其中1.5h H2O2的心肌细胞活力显着降低0.40±0.01(P<0.05);与0mg/ml的NX组相比,NX 4mg/ml和NX 6mg/ml的细胞活力由0.42±0.01明显升高至0.73±0.02和0.68±0.01(P<0.05),最终选择NX的保护浓度是4mg/ml和6mg/ml,其中4mg/ml的保护作用最强。4.MTT和LDH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细胞损伤明显升高(P<0.05);与H2O2组相比,NXL和NXH组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P<0.05),细胞损伤明显降低(P<0.05)。5.细胞内ROS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ROS产生量明显升高(P<0.05);与H2O2组相比,NXL和NXH组的ROS产生量明显降低(P<0.05)。6.Seahorse XFe系统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和ATP产生的OCR值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NX组的基础呼吸和ATP产生的OCR值明显升高(P<0.05),最大呼吸OCR值明显升高(P>0.05)。第三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研究1.小鼠经TAC术后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LVIDd稍增加(P>0.05),LVIDs明显增加(P<0.05),心室明显扩张;与TAC组相比,NX组的LVIDd和LVIDs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的EF和FS值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相比,N组的EF和FS值明显增加(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LVIDd和LVIDs均较NX组明显升高(P<0.05),EF和FS均较NX组明显降低(P<0.05)。2.小鼠经TAC术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的血清BNP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TAC相比,NX组血清BN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较NX组显着升高血清BNP的水平(P<0.05)。3.小鼠经TAC术后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中的ATP浓度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相比,NX组ATP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ATP浓度较NX组明显降低(P<0.05)。4.H9c2细胞内,与Con组相比,H2O2组中的ATP浓度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NX组的ATP浓度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ATP浓度较NX组明显降低(P<0.05)。5.H9c2细胞内,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细胞损伤显着升高(P<0.05),ROS的产生量显着升高(P<0.05);与H2O2组相比,NX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P<0.05),细胞损伤明显降低(P<0.05),ROS的产生量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与NX组相比,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细胞损伤显着升高(P<0.05),ROS的产生量显着升高(P<0.05)。6.H9c2细胞内,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备用呼吸能力和ATP产生的OCR值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备用呼吸能力和ATP产生的OCR值均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的预处理后,基础呼吸和ATP产生的OCR值降低(P>0.05),最大呼吸和备用呼吸能力的OCR值降低(P<0.05)。7.H9c2 细胞内,基础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 组、Etomoxir-Con 组、Media-H202组、Etomoxir-H2O2组、Media-NX组和Etomoxir-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最大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和Etomoxir-Con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H2O2组和Etomoxir-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NX 组和 Etomoxir-NX 组的线粒体 OCR 值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前下降(P<0.05),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H2O2组升高(P<0.05)。8.H9c2细胞内,基础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BPTES-Con组、Media-H2O2组、BPTES-H2O2组、Media-NX组和BPTES-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最大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和BPTES-Con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H2O2组和BPTES-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NX组和BPTES-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前下降(P<0.05),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H2O2组升高(P<0.05)。9.H9c2细胞内,基础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UK5099-Con 组、Media-H2O2组、UK5099-H2O2组、Media-NX组和UK5099-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最大呼吸的情况下,UK5099-Con组的线粒体OCR值较Media-Con组下降(P<0.05),UK5099-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Media-H2O2组下降(P<0.05),UK5099-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Media-NX组下降(P<0.05),同时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前下降(P<O.05),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H2O2组升高(P<O.05)。10.HFpEF小鼠和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Con组相比,TAC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2O2刺激心肌细胞的p-AMPK/AMPK和PGC-1α/GAPDH的比值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和H2O2组相比,NX组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和PGC-1α/GAPDH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CompoundC预处理后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和PGC-1α/GAPDH的比值较NX组明显降低(P<0.05)。第四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的研究1.HFpEF小鼠和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Con组相比,TAC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2O2刺激心肌细胞的Bcl-2/BAX的比值显着降低和cleaved caspase-3/GAPDH的比值显着升高(P<0.05);与TAC组相比和H2O2组相比,NX组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Bcl-2/BAX的比值明显升高和cleaved caspase-3/GAPDH的比值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与NX组相比,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和cleaved caspase-3/GAPDH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2.HFpEF小鼠和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Con组相比,TAC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2O2刺激心肌细胞的p-AMPK/AMPK的比值显着降低和p-JNK/JNK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TAC组相比和H2O2组相比,NX组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的比值明显升高和p-JNK/JNK的比值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与NX组相比,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和p-JNK/JNK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3.H9c2细胞内,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早期(Annexin V-FITC+/PI-象限)加上晚期(Annexin V-FITC+/PI+象限)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与 H2O2组相比,NX 组早期(Annexin V-FITC+/PI-象限)加上晚期(Annexin V-FITC+/PI+象限)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的预处理后早期(Annexin V-FITC+/PI-象限)加上晚期(Annexin V-FITC+/PI+象限)细胞凋亡率较NX组明显升高(P<0.05)。4.H9c2细胞内,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高膜电位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线粒体高膜电位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的预处理后减线粒体高膜电位较NX组明显降低(P<0.05)。5.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cytochrome c/GAPDH 比值显着升高(P<0.05);与 H2O2组相比,NX 组的 cytochrome c/GAPDH 比值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 的预处理后 cytochrome c/GAPDH比值较NX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第一部分临床观察研究显示暖心胶囊可降低HFpEF患者的左室心肌能量消耗,改善左室扩张,降低NT-proBNP,升高LVEF,改善心阳虚型心衰病的临床症状。2.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以线粒体功能障碍为切入点,发现暖心胶囊直接降低细胞内ROS的产生而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心肌细胞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3.第三部分实验研究以线粒体能量代谢为切入点,发现暖心胶囊可通过激活AMPK/PGC-1 α信号通路提升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葡萄糖氧化磷酸化能力从而增加ATP生成,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下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能量代谢障碍。4.第四部分实验研究以线粒体凋亡为切入点,发现暖心胶囊可通过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凋亡。
张洋[8](2021)在《罗布麻叶总黄酮及异槲皮苷对吡柔比星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蒽环类药物,包括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等,广泛用于实体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但是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右雷佐生(Dexrazoxane,DZR)是目前FDA唯一批准使用的心脏保护药,但有报道发现DZR可能会加重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并诱发第二癌的发生。因此,寻求一种减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损伤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罗布麻叶总黄酮(AVLE)为罗布麻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高血压、抗焦虑、抗抑郁和保护心脏等药理作用,随着对AVLE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异槲皮苷,又称槲皮素-3-O-葡萄糖苷(Isoquercitrin,IQC)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AVLE中有效成份之一,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物和多种饮品中,具有抗氧化应激、抗肿瘤、保护心血管、降血糖及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许多重要生命活动中发挥功能,随着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深化miRNA的研究对于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IQC和AVLE对THP诱导的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miR-190a-5p/Phlpp1/AKT/Bcl-2信号通路,以此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利用AKT阻断剂及miRNA过表达/沉默瞬转细胞,从细胞水平加以验证,以期为开发和利用以IQC和AVLE为药效成分的中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分为5部分:(1)AVLE对THP诱导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首先预防性灌胃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AVLE 1w,然后尾静脉注射THP(3mg/kg/w,6w)建立大鼠慢性心脏损伤模型,同时继续灌胃给予大鼠AVLE。观察大鼠心电图和大鼠心脏组织形态变化,并对血液动力学、血清BNP、CK-MB、CTn T和LDH水平、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心肌线粒体膜m RNA水平及AKT/Bcl-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进行检测,探讨AVLE对THP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如下:(1)AVLE中、高剂量组可提高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的心率,减轻QRS波群改变,降低LVEDP,提高LVSP和±dp/dtmax水平;降低血清BNP、CK-MB、CTn T和LDH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THP所致的心肌病理学改变;降低心脏组织内线粒体膜VDAC1、ANT1和CYPD m RNA的表达,改善线粒体膜通透性。AVLE低剂量组对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2)AVLE抑制Cyt c由线粒体向胞浆的释放;提高pro-caspase-9、pro-caspase-3、p-AKT和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cleaved-caspase-3的蛋白水平,减轻THP诱导心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2)AVLE的制备及成份分析采用醇提法制备AVL提取物,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富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利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HPLC-ESI-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技术对AVLE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如下:AVLE中含有7个黄酮类化合物,随后对其中4个主要单体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确定IQC为AVLE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3)AKT在AVLE和IQC保护THP诱导H9c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THP诱导H9c2细胞损伤,加入IQC/AVLE及AKT inhibitor,应用MTT、DCFH-DA荧光探针、ELISA、Mito-Tracker Red CMXRos探针、JC-1探针、TUNEL、RT-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AKT在AVLE和IQC保护THP诱导H9c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如下:(1)IQC(5~500μM)和AVLE(5~400μg/ml)在不同时间点(6、12、24及36h)对H9c2细胞无毒性作用;以5μM THP处理H9c2细胞24h,可使细胞发生凋亡,存活率降低;而IQC和AVLE均可抑制THP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最佳给药浓度及时间为70μM及70μg/ml,24h。IQC或AVLE均可降低THP处理H9c2细胞内ROS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H9c2细胞内线粒体活力,改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相关基因的表达。(2)IQC和AVLE提高H9c2细胞内pAKT的蛋白表达,抑制Cyt c由细胞线粒体向胞浆释放,降低细胞凋亡率,同时降低胞浆内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提高pro-caspase-9和procaspase-3的蛋白水平和Bcl-2/Bax的蛋白比值;应用AKT inhibitor可阻断IQC或AVLE对THP诱导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说明AKT为IQC或AVLE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节点分子。(4)THP诱导大鼠心脏损伤miRNA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iR-190a-5p/Phlpp1/AKT/Bcl-2信号通路的构建和验证对课题组前期构建THP所致大鼠心脏损伤的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最终确定miR-190a-5p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miR-190a-5p靶基因预测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在Phlpp1 m RNA的3’UTR处有miR-190a-5p的潜在结合位点,靶向性较好,且Phlpp1位于AKT上游调控分子中;同时搜索AVL靶基因并对其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发现AVL可参与调控AKT及其下游Bcl-2家族蛋白。因此,构建出miR-190a-5p/Phlpp1/AKT/Bcl-2信号通路。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对预测得到的miR-190a-5p及其靶基因Phlpp1在THP所致大鼠心脏损伤组织/H9c2细胞中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发现IQC和AVLE可提高miR-190a-5p的表达,抑制Phlpp1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90-5p可直接调控Phlpp1,且只有唯一一个结合位点。(5)miR-190a-5p在THP诱导H9c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通过构建miR-190a-5p过表达/沉默瞬转H9c2细胞,采用DCFH-DA探针、ELISA、Mito-Tracker Red CMXRos探针、JC-1探针、RT-qPCR、TUNEL和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探讨miR-190a-5p在THP处理H9c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如下:(1)miR-190a-5p mimics降低H9c2细胞内ROS的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同时提高H9c2细胞线粒体活力和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基因的表达;而转染miR-190a-5p inhibitor对THP处理H9c2细胞无改善作用。(2)miR-190a-5p mimics升高H9c2细胞内miR-190a-5p的表达,抑制Phlpp1基因及蛋白,升高p-AKT蛋白表达,并抑制Cyt c由线粒体向胞浆释放,降低细胞凋亡率,同时降低胞浆内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提高procaspase-9和pro-caspase-3的蛋白水平和Bcl-2/Bax蛋白比值;而转染miR-190a-5p inhibitor对THP处理的H9c2细胞中上述基因及蛋白无改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分别从整体动物水平和细胞水平探讨IQC和AVLE对THP诱导大鼠心脏组织/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所得结论如下:1.在体内研究中,AVLE对THP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通过对AVLE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推测出7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IQC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16.7%。3.在体外研究中,IQC和AVLE对THP诱导的H9c2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二者的保护作用相等。4.IQC和AVLE对THP诱导心脏/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调控miR-190a-5p/Phlpp1/AKT/Bcl-2信号通路实现的,且AKT为二者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节点分子。
史睿[9](2021)在《丹皮酚对阿霉素心肌病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盐酸阿霉素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的蒽环类药物,疗效显着,当达到一定累积量后,易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最终导致严重的心脏毒性。临床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而限制了阿霉素的临床应用。虽然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最终导致的心肌细胞受损是阿霉素心肌病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是当前肿瘤心肌病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丹皮酚是中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清热和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镇痛抗炎,然而,丹皮酚在阿霉素心肌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阿霉素心脏病模型,探讨丹皮酚对阿霉素心肌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1.探究丹皮酚能否减轻阿霉素心肌病;2.如果能,阐明丹皮酚减轻阿霉素心肌病的机制。研究方法:1.将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丹皮酚对照组(Control+Pae),阿霉素模型组(Dox),阿霉素处理加丹皮酚给药组(Dox+Pae)。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进行造模(15 mg/kg),丹皮酚给药组全程给予灌胃(75,150,300 mg/kg/d)。造模完成后进行如下检测: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各组大鼠心脏功能;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左心室压力;取材后,用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用麦胚凝集素(WGA)染色评估大鼠心肌肥厚指标;采集SD大鼠血清,通过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用TUNEL染色检测组织心肌细胞凋亡;用二氢乙锭(DHE)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线粒体呼吸以及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2.C57BL/6小鼠皮下接种携带荧光素酶B16细胞造黑色素瘤模型,在模型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丹皮酚对照组(Control+Pae),阿霉素模型组(Dox),阿霉素处理加丹皮酚给药组(Dox+Pae)。按上述相同方法造模,采用小鼠活体成像分析评估肿瘤大小。3.提取原代心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丹皮酚对照组(Control+Pae,50μM),阿霉素模型组(Dox,3μM),阿霉素处理加丹皮酚给药组(Dox+Pae,3μM+50μM)。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并培养24 h后进行后续检测: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用LDH含量反映心肌细胞受损程度;用TUNEL染色检测原代心肌细胞凋亡;用Mito-SOX荧光强度反映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含量;用Mito-Tracker Red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4.提取原代心肌细胞,在阿霉素处理前转染腺病毒,分别敲低和过表达Mfn2,然后给予丹皮酚处理,并进行后续检测: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用LDH含量反映心肌细胞受损程度;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Mito-SOX荧光强度反映心肌细胞线粒体ROS含量;用Mito-Tracker Red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fn2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在整体动物水平,阿霉素可诱导大鼠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增多和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以及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MB增多;同时,心肌线粒体分裂增多,伴随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表达显着下调,但融合蛋白Mfn1、Opa1和分裂蛋白Drp1、Fis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蛋白部分表达下调;然而上述作用均可被丹皮酚所抑制。2.小鼠活体成像结果表明,丹皮酚在减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同时不影响其抗肿瘤活性。3.在离体细胞水平,丹皮酚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恢复细胞内融合蛋白Mfn2的表达,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4.在离体细胞水平,敲低Mfn2可阻断丹皮酚的心肌细胞保护效应,过表达Mfn2可抑制阿霉素引起的线粒体分裂,直接减轻细胞损伤和凋亡。研究结论:1.丹皮酚可改善阿霉素心肌病大鼠的心脏功能和结构,减轻心肌损伤,抑制阿霉素引起的线粒体分裂;2.丹皮酚通过上调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发挥抑制线粒体分裂和减轻心肌损伤的效应。
柴晶美[10](2021)在《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体内、外实验,利用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析方法,主要从氧化应激、凋亡、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生物发生等方面证实二参颗粒的作用机制。探讨二参颗粒靶向调节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机制,为二参颗粒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1.参照《中国药典》2020版各药材含量测定方法、《香港药典》各药材液相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二参颗粒进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实验,同时利用标准对照品确认有效成分的特征峰。再利用网络药理学通过TCMSP平台探索二参颗粒有效化学成分,在Genen Card数据库中搜索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相关基因,构建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PPI网络图;借助DAVID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利用Schrodinger Maestro软件和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预测核心靶点。2.采用氯化钴建立心肌细胞缺氧缺血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LDH,CK含量,SOD、MDA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活性氧含量和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细胞内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cl-2/Bax的表达水平。3.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Ⅴ活性,应用Cytation5检测AT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胞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细胞内PGC-1α、PPARα、SIRT1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法检测SIRT1、PPARα、PGC-1α基因表达水平。4.通过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形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检测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采用HE染色检测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Masson染色检测法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PGC-1α、PPAR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采用《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版》对10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计算,相似度达0.997以上,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成分稳定。网络药理学结果,共筛选出221个化合物与264个靶点蛋白参与网络构建,基因富集分析显示,涉及960个GO条目,涉及KEGG信号通路共726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靶点与化学成分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推断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可能是二参颗粒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核心潜在靶点。2.二参颗粒能有效降低细胞LDH、MDA、CK水平(P<0.05),升高SOD水平(P<0.01或P<0.001),明显降低胞内ROS含量(P<0.01或P<0.001),减少凋亡细胞的表达(P<0.01或P<0.001),下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PARP的表达,增加Bcl-2/Bax的表达(P<0.01或P<0.001)。3.二参颗粒能有效增加线粒ComplexⅠ、Ⅱ、Ⅲ、Ⅴ活性(P<0.05),增加ATP含量(P<0.001),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增加心肌细胞中目的蛋白PGC-1α、PPARα的表达(P<0.01或P<0.001),增加心肌细胞中目的基因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P<0.05、P<0.01或P<0.001)。4.二参颗粒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改变。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可见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心肌纤维水肿,着色变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点状浸润,多处心肌纤维溶解出现增生的结缔组织;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可见心肌细胞脂肪变性,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点状浸润,多处心肌纤维溶解出现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剂量组心肌纤维分解清晰,染色均匀,少量水肿和淋巴细胞。高剂量组组织染色均匀,心肌纤维形态结构分界清晰,间质未见明显异常。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组织局部可见胶原纤维增加,心肌纤维形态结构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多、增粗,心肌纤维化明显。通过不同剂量二参颗粒干预后,二参颗粒低剂量组肌仍可见胶原纤维增多、增粗,心肌纤维化明显。二参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仅见轻度胶原纤维增生,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二参颗粒能明显增加目的蛋白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P<0.01或P<0.001),增加目的基因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1.初步明确了二参颗粒可以抑制Co Cl2诱导的心肌细胞ROS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氧化应激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2.二参颗粒通过促进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组织形态变化以及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促进ATP的合成,从而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二、Mitochondrial mechanism of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duced by stres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itochondrial mechanism of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duced by stress(论文提纲范文)
(1)龙牙楤木总皂苷抗MIRI机制研究及中成药防治MIRI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内质网应激 |
(一) 内质网应激的主要路径 |
(二) 内质网应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
(一) 线粒体形态动力学异常 |
(二) 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 |
(三) 活性氧产生过量 |
(四) 钙稳态异常 |
(五) 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
1.中药复方汤剂 |
2.中成药 |
3.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 |
4.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下篇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龙牙楤木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器材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二 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探讨龙牙楤木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主要仪器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三 基于内质网应激探讨龙牙楤木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讨论 |
1 研究的临床意义 |
2 龙牙楤木总皂苷抗MIRI的研究基础 |
3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选择 |
4 研究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中成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系统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长链非编码RNA XIST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
1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1.1 心力衰竭与心肌肥厚 |
1.1.1 生理性心肌肥厚 |
1.1.2 病理性心肌肥厚 |
1.1.3 生理性心肌肥厚和病理性心肌肥厚之间的相互关系 |
1.2 心力衰竭与心肌纤维化 |
1.3 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凋亡 |
2 长链非编码RNA |
2.1 LncRNAs的分类 |
2.2 LncRNAs的分子功能 |
3 LncRNAs与心力衰竭 |
3.1 LncRNAs与心肌肥厚 |
3.2 LncRNAs与心肌纤维化 |
3.3 LncRNAs与心肌细胞凋亡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LncRNA XIST对心肌肥大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与器材 |
1.3 实验试剂 |
1.4 溶液的配制 |
1.5 实验方法 |
1.6 统计学处理 |
1.7 实验结果 |
1.8 讨论 |
2 LncRNA XIST通过miR-126a调控心肌肥大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与器材 |
2.3 实验试剂 |
2.4 溶液的配制 |
2.5 实验方法 |
2.6 统计学处理 |
2.7 实验结果 |
2.8 讨论 |
3 XIST通过miR-126a/IGF-1/Akt信号通路调控心肌细胞肥大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仪器与器材 |
3.3 实验试剂 |
3.4 溶液的配制 |
3.5 实验方法 |
3.6 统计学处理 |
3.7 实验结果 |
3.8 讨论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ARC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细胞培养 |
2.实验仪器与设备 |
3.实验耗材与试剂 |
4.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
5.腺病毒构建和扩增 |
6.ASC的siRNA和过表达质粒的合成 |
7.转染 |
8.细胞处理 |
9.细胞分组 |
10.线粒体膜电位检测(JC-1) |
11.ROS检测 |
12.蛋白质的提取 |
13.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
14.免疫共沉淀 |
15.PI染色 |
16.动物实验 |
17.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ARC在糖尿病小鼠心脏中以及高糖诱导的H9c2中的表达 |
2.高糖诱导心肌细胞焦亡 |
3.ARC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 |
4.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依赖于炎性小体的激活 |
5.ARC通过与ASC相互作用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 |
6.ARC抑制高糖诱导产生的ROS |
7.ARC抑制线粒体膜电位 |
8.高糖可以通过诱导心肌细胞中p53的表达下调ARC |
9.ARC可以改善糖尿病小鼠的心功能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ARC在细胞死亡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认识 |
1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名 |
2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因 |
3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机 |
4 糖尿病心肌病治则 |
5 糖尿病心肌病论治 |
6 小结与展望 |
综述二 糖尿病心肌病现代研究进展 |
1 糖尿病心肌病流行现状 |
2 糖尿病心肌病病程特征 |
3 糖尿病心肌病病理机制 |
4 糖尿病心肌病诊断策略 |
5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干预策略 |
6 小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糖心平胶囊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糖心平胶囊对DCM的保护作用探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糖心平干预后大鼠心功能及对抗急性心肌缺血能力评价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实验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糖心平胶囊药效机制探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5)灵宝护心丹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对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不同心肌细胞死亡方式的干预作用 |
1 心肌细胞凋亡 |
2 心肌细胞坏死 |
3 心肌细胞调节性坏死 |
3.1 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 |
3.2 心肌细胞焦亡 |
3.3 心肌细胞铁死亡 |
4 小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保护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的研究进展 |
1 抗氧化应激 |
2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
3 减轻急性无菌性炎症 |
4 调控心肌细胞自噬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灵宝护心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活性化合物的收集 |
1.2 药物靶标的识别 |
1.3 化合物-靶标(C-T)网络的构建与拓扑分析 |
1.4 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 |
1.5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
1.6 化合物-靶标蛋白的分子模拟对接 |
2 结果 |
2.1 灵宝护心丹化合物-靶点网络的构建及拓扑分析 |
2.2 靶点生物功能及靶点-通路分析 |
2.3 PPI网络的构建和分析 |
2.4 分子对接模拟 |
3 讨论 |
3.1 灵宝护心丹治疗AMI的关键蛋白靶点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 |
3.2 灵宝护心丹治疗AMI的关键信号转导通路 |
3.3 灵宝护心丹所含关键活性化合物及其药理学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灵宝护心丹通过Sirt1介导的FoxO1/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 |
2.2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
2.3 心肌TTC染色 |
2.4 组织病理形态观察 |
2.5 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 |
2.6 ELISA检测 |
2.7 RT-qPCR检测 |
2.8 Western blotting检测 |
2.9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大鼠存活率 |
2 大鼠心电图 |
3 大鼠心肌梗死面积 |
4 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 |
5 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 |
6 大鼠血清相关炎症因子 |
7 大鼠心肌Sirt1和FoxO1 mRNA表达 |
8 大鼠Sirt1和下游蛋白表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饮食黄酮漆黄素改善病理性心肌重构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细胞与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仪器与设备 |
1.4 药物和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H9c2心肌细胞培养和传代 |
2.3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2.4 CCK-8检测细胞活性 |
2.5 FITC鬼笔环肽/DAPI荧光染色 |
2.6 ROS检测 |
2.7 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 |
2.8 Mito Tranker观察线粒体 |
2.9 荧光定量PCR |
2.10 流式细胞仪检测 |
2.11 蛋白质免疫印迹 |
2.12 ISO诱导心肌重构模型建立 |
2.13 压力超负荷诱导心肌重构模型建立 |
2.14 超声心动图检测 |
2.15 组织染色 |
2.1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漆黄素改善ISO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 |
1.1 漆黄素与ISO给药浓度确定 |
1.2 漆黄素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 |
1.3 漆黄素改善肥大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 |
1.4 漆黄素减弱肥大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 |
1.5 漆黄素减弱ISO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
2 漆黄素改善ISO诱导病理性心肌重构 |
2.1 漆黄素改善ISO诱导心肌重构小鼠心功能 |
2.2 漆黄素降低ISO诱导心肌肥厚标志物与心肌表面积 |
2.3 漆黄素抑制ISO诱导心肌纤维化 |
2.4 漆黄素改善ISO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
2.5 漆黄素减轻ISO诱导内质网应激 |
2.6 漆黄素调控线粒体动力学、UPR~(mt)和线粒体自噬 |
3 漆黄素改善TAC诱导的病理性心肌重构 |
3.1 漆黄素改善TAC诱导病理性心肌重构小鼠心功能 |
3.2 漆黄素降低TAC诱导的心肌肥厚标志物与心肌表面积 |
3.3 漆黄素抑制TAC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
3.4 漆黄素改善TAC诱导的心肌凋亡 |
3.5 漆黄素调控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质量控制减轻TAC诱导的心肌损伤 |
4 AMPK/Sirt1介导漆黄素的心肌保护作用 |
4.1 漆黄素增加磷酸化AMPK和Sirt1表达 |
4.2 漆黄素通过激活AMPK/Sirt1逆转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
4.3 漆黄素通过激活AMPK调控心肌细胞ERs |
4.4 漆黄素通过AMPK/Sirt1调控心肌细胞UPR~(mt) |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线粒体质量控制参与病理性心肌肥厚的生物学机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7)暖心胶囊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能量代谢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认识 |
1.1.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征 |
1.1.2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 |
1.1.3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
1.2 氧化应激损伤的认识 |
1.2.1 氧化应激损伤和活性氧 |
1.2.2 线粒体中内源性ROS的产生 |
1.2.3 氧化应激损伤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
1.3 细胞凋亡的认识 |
1.3.1 细胞凋亡概览 |
1.3.2 细胞凋亡的类型 |
1.3.3 线粒体介导凋亡途径在心力衰竭的作用 |
1.4 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认识 |
1.4.1 成年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和心力衰竭 |
1.4.2 胚胎期心肌细胞底物能量代谢 |
1.4.3 临床上心肌能量代谢的评价 |
1.5 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能量代谢 |
1.6 AMPK和心力衰竭 |
1.6.1 AMPK概览 |
1.6.2 心力衰竭中的AMPK和细胞凋亡 |
1.6.3 心力衰竭中的AMPK/PGC-1 α和能量代谢 |
1.7 中医药对防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认识 |
1.7.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认识 |
1.7.2 中医药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
1.7.3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
1.8 暖心胶囊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1.8.1 暖心胶囊临床研究进展 |
1.8.2 暖心胶囊基础研究进展 |
1.8.3 暖心胶囊防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
第二章 暖心胶囊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脱落规定 |
2.1.7 受试者退出试验条件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盲法实施 |
2.2.3 治疗方案 |
2.2.4 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及指标 |
2.2.5 观测指标 |
2.2.6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3.1 一般资料 |
2.3.2 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
2.3.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2.4 讨论 |
第三章 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
3.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
3.2.实验方法 |
3.2.1 暖心胶囊试剂制备 |
3.2.2 小鼠TAC模型制备 |
3.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
3.2.4 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检测 |
3.2.5 血清BNP水平检测 |
3.2.6 细胞培养与处理 |
3.2.7 细胞活力检测 |
3.2.8 细胞LDH检测 |
3.2.9 细胞内ROS检测 |
3.2.10 耗氧率(OCR)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 |
3.2.11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 |
3.3.1 NX改善TAC诱导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 |
3.3.2 NX降低TAC诱导的HFpEF小鼠血清BNP水平 |
3.3.3 H2O2对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
3.3.4 NX对H2O2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活力影响 |
3.3.5 NX通过减少ROS产生改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3.3.6 NX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H9c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
3.4 讨论 |
第四章 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
4.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暖心胶囊试剂制备 |
4.2.2 小鼠TAC模型制备 |
4.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
4.2.4 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检测 |
4.2.5 血清BNP水平检测 |
4.2.6 细胞培养与处理 |
4.2.7 细胞活力检测 |
4.2.8 细胞LDH检测 |
4.2.9 细胞内ROS检测 |
4.2.10 增强型ATP检测 |
4.2.11 耗氧率(OCR)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 |
4.2.12 耗氧率(OCR)法测定细胞底物氧化压力 |
4.2.13 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
4.2.14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 |
4.3.1 NX通过激活AMPK改善TAC诱导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 |
4.3.2 NX通过激活AMPK降低TAC诱导的HFpEF小鼠血清BNP水平 |
4.3.3 NX通过激活AMPK增加HFpEF小鼠线粒体ATP的生成 |
4.3.4 NX在HFpEF小鼠内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 |
4.3.5 NX通过激活AMPK增加H9c2细胞线粒体ATP的生成 |
4.3.6 NX通过激活AMPK改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4.3.7 NX通过激活AMPK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H9c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
4.3.8 H9c2细胞不依赖脂肪酸底物氧化 |
4.3.9 H9c2细胞不依赖谷氨酰胺底物氧化 |
4.3.10 H9c2细胞依赖葡萄糖底物氧化 |
4.3.11 NX在H9c2细胞内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 |
4.4 讨论 |
第五章 暖心胶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的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
5.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
5.1.3 主要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暖心胶囊试剂制备 |
5.2.2 小鼠TAC模型制备 |
5.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
5.2.4 细胞培养与处理 |
5.2.5 细胞凋亡检测 |
5.2.6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检测 |
5.2.7 Cytochrome c检测 |
5.2.8 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
5.2.9 统计学分析 |
5.3 结果 |
5.3.1 NX通过激活AMPK抑制TAC诱导的HFpEF小鼠线粒体凋亡途径 |
5.3.2 NX在HFpEF小鼠内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 |
5.3.3 NX通过激活AMPK抑制H9c2细胞凋亡 |
5.3.4 NX通过激活AMPK增强H9c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
5.3.5 NX通过激活AMPK抑制H9c2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 |
5.3.6 NX在H9c2细胞内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 |
5.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罗布麻叶总黄酮及异槲皮苷对吡柔比星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1篇 前言 |
第2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概述 |
1.1 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损伤的类型 |
1.2 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损伤的分子机制 |
1.2.1 拓扑异构酶抑制 |
1.2.2 铁离子代谢紊乱 |
1.2.3 线粒体功能障碍 |
1.2.4 肌纤维降解和肌浆网钙稳态失衡 |
1.2.5 氧化应激 |
1.2.6 细胞凋亡 |
第2章 罗布麻叶和异槲皮苷研究概述 |
2.1 罗布麻叶研究概述 |
2.1.1 罗布麻植物学特征和传统医学应用 |
2.1.2 罗布麻叶提取物药理学作用 |
2.1.3 罗布麻叶提取物安全性 |
2.2 异槲皮苷研究概述 |
2.2.1 异槲皮苷的制备 |
2.2.2 异槲皮苷药理作用 |
2.2.3 异槲皮苷的体内吸收过程 |
第3章 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损伤与miRNAs概述 |
3.1 miRNAs简介 |
3.2 蒽环类药物心脏损伤心肌组织中miRNAs表达变化 |
3.3 蒽环类药物心脏损伤血液miRNAs表达的变化 |
3.4 miRNAs在蒽环类药物心脏损伤中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
第3篇 实验研究 |
第1章 罗布麻叶总黄酮对THP诱导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1.1 药品及试剂 |
1.1.2 实验仪器 |
1.1.3 主要溶液配制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1.2.2 各组大鼠心电图和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 |
1.2.3 各组大鼠血清心肌酶水平 |
1.2.4 各组大鼠SOD和 MDA含量测定 |
1.2.5 各组大鼠心脏取材 |
1.2.6 各组大鼠心脏组织HE染色 |
1.2.7 各组大鼠心脏组织中线粒体膜基因的表达 |
1.2.8 各组大鼠心脏线粒体蛋白制备 |
1.2.9 各组大鼠心脏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
1.2.10 统计学分析 |
1.3 实验结果 |
1.3.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1.3.2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
1.3.3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1.3.4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肌酶的影响 |
1.3.5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1.3.6 AVLE对 THP诱导的心脏损伤大鼠血清SOD和 MDA的影响 |
1.3.7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线粒体膜m RNA表达的影响 |
1.3.8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AKT和 p-AKT表达的影响 |
1.3.9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Cyt c表达的影响 |
1.3.10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胞浆Caspase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 |
1.3.11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制备及成份分析 |
2.1 实验材料 |
2.1.1 药品及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1.3 主要溶液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AVL生药学鉴定 |
2.2.2 AVLE提取和纯化 |
2.2.3 仪器分析条件 |
2.3 实验结果 |
2.3.1 AVL性状鉴定 |
2.3.2 AVL横切面显微鉴定 |
2.3.3 HPLC-ESI-MS/MS法对AVLE进行定性分析 |
2.3.4 HPLC法对AVLE部分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AKT在罗布麻叶总黄酮和异槲皮苷保护THP诱导H9c2 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
3.1 实验材料 |
3.1.1 药品及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1.3 主要溶液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培养 |
3.2.2 细胞传代 |
3.2.3 细胞冻存 |
3.2.4 MTT检测细胞毒性和存活率 |
3.2.5 DCFH-DA探针检测H9c2 细胞ROS水平 |
3.2.6 ELISA法检测H9c2 细胞SOD和 MDA的含量 |
3.2.7 Mito-Tracker Red CMXRos探针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活性 |
3.2.8 JC-1 探针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
3.2.9 RT-qPCR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膜基因的表达 |
3.2.10 TUNEL检测H9c2 细胞凋亡率 |
3.2.11 H9c2 细胞线粒体提取 |
3.2.12 Western blot检测H9c2 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 |
3.2.13 统计学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IQC、AVLE和 THP对 H9c2 细胞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确定 |
3.3.2 IQC和 AVLE对 THP处理H9c2 细胞的保护作用 |
3.3.3 AKT在 IQC和 AVLE改善THP处理H9c2 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THP诱导大鼠心脏损伤miRNA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iR-190a-5p/Phlpp1/AKT/Bcl-2 信号通路的构建和验证 |
4.1 实验材料 |
4.1.1 药品及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1.3 主要溶液配制 |
4.2 实验方法 |
4.2.1 差异miRNA筛选 |
4.2.2 miR-190a-5p和 AVL靶基因预测及通路富集 |
4.2.3 大鼠心脏组织miR-190a-5p、Phlpp1 基因及蛋白的表达 |
4.2.4 H9c2 细胞miR-190a-5p、Phlpp1 基因及蛋白的表达 |
4.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4.2.6 统计学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差异miRNA筛选结果 |
4.3.2 miR-190a-5p/Phlpp1/AKT/Bcl-2 信号通路的构建 |
4.3.3 AVLE对 THP诱导的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miR-190a-5p和 Phlpp1 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4 IQC和 AVLE对 THP处理H9c2 细胞miR-190a-5p和Phlpp1 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miR-190a-5p在 THP诱导H9c2 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
5.1 实验材料 |
5.1.1 药品及试剂 |
5.1.2 实验仪器 |
5.1.3 主要溶液配制 |
5.2 实验方法 |
5.2.1 荧光显微镜检测miR-190a-5p转染H9c2 细胞效率 |
5.2.2 RT-qPCR检测H9c2 细胞miR-190a-5p和 Phlpp1 m RNA的表达 |
5.2.3 DCFH-DA探针检测H9c2 细胞ROS含量 |
5.2.4 ELISA法检测H9c2 细胞SOD和 MDA含量 |
5.2.5 Mito-Tracker Red CMXRos探针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活性 |
5.2.6 JC-1 探针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
5.2.7 RT-qPCR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膜基因的表达 |
5.2.8 TUNEL检测H9c2 细胞凋亡率 |
5.2.9 H9c2 细胞线粒体提取 |
5.2.10 Western blot检测H9c2 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 |
5.2.11 统计学分析 |
5.3 实验结果 |
5.3.1 转染miR-190a-5p对 miR-190a-5p和 Phlpp1 m RNA表达的影响 |
5.3.2 miR-190a-5p对 THP处理H9c2 细胞的保护作用 |
5.3.3 miR-190a-5p对 THP处理H9c2 细胞miR-190a-5p/Phlpp1/AKT/Bcl-2 信号通路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4篇 讨论 |
1.1 THP所致大鼠心脏组织/H9c2 细胞损伤模型复制 |
1.1.1 动物模型 |
1.1.2 细胞模型 |
1.2 AVLE制备及成份分析 |
1.3 IQC和 AVLE改善THP处理大鼠心脏组织/H9c2 细胞的作用 |
1.3.1 AVLE改善THP处理大鼠心脏组织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心肌酶及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
1.3.2 IQC和 AVLE改善THP处理大鼠心脏组织/H9c2 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
1.4 IQC和 AVLE对 THP所致大鼠心脏组织/H9c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
1.4.1 THP诱导大鼠心脏损伤miRNA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iR-190a-5p/Phlpp1/AKT/Bcl-2 信号通路的构建 |
1.4.2 miR-190a-5p/Phlpp1 生物学作用及IQC、AVLE和 DZR对miR-190a-5p/Phlpp1 调控作用的验证 |
1.4.3 AKT作为IQC和 AVLE保护THP诱导大鼠心脏组织/H9c2 细胞损伤作用节点的探讨 |
1.4.4 miR-190a-5p减轻THP处理H9c2 细胞氧化应激及对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
1.4.5 miR-190a-5p在 IQC和 AVLE保护THP诱导H9c2 细胞损伤机制中的探讨 |
1.5 IQC与 AVLE药效对比分析 |
第5篇 结论 |
创新点 |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丹皮酚对阿霉素心肌病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阿霉素心肌病的研究现状 |
1.1.1 阿霉素心脏毒性 |
1.1.2 阿霉素心肌病的发生机制 |
1.1.2.1 活性氧自由基 |
1.1.2.2 一氧化氮合酶来源的ROS |
1.1.2.3 铁代谢 |
1.1.2.4 Ca~(2+)代谢异常 |
1.1.2.5 凋亡 |
1.1.2.6 其它机制 |
1.1.3 中医中药对阿霉素心肌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
1.2 丹皮酚研究现状 |
1.2.1 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
1.2.2 心血管保护效应 |
1.2.2.1 降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
1.2.2.2 减轻心肌缺血损伤 |
1.2.2.3 抗心律失常 |
1.2.2.4 扩张血管 |
1.2.3 其他作用 |
第二章 丹皮酚减轻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肌损伤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方法 |
2.2.1 H9c2/B16 的复苏,培养与冻存 |
2.2.2 细胞分组及给药 |
2.2.3 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 |
2.2.4 模型构建 |
2.2.5 心脏功能检测 |
2.2.6 血流动力学 |
2.2.7 取材 |
2.2.8 WGA染色 |
2.2.9 Masson染色 |
2.2.10 TUNEL染色 |
2.2.11 DHE染色 |
2.2.12 电镜观察 |
2.2.13 血清检测 |
2.2.14 MDA检测 |
2.2.15 GPx活性检测 |
2.2.16 蛋白提取及定量 |
2.2.17 蛋白电泳 |
2.2.18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3.1 防治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的潜在中药单体的筛选 |
2.3.2 丹皮酚改善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脏功能障碍 |
2.3.3 丹皮酚抑制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
2.3.4 大鼠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 |
2.3.5 丹皮酚抑制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
2.3.6 丹皮酚降低阿霉素心肌病大鼠氧化应激水平 |
2.3.7 丹皮酚抑制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肌线粒体分裂 |
2.3.8 大鼠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呼吸链复合体相关蛋白变化情况 |
2.3.9 丹皮酚上调阿霉素大鼠心肌细胞Mfn2 表达水平 |
2.3.10 丹皮酚不影响阿霉素的抗肿瘤活性 |
2.4 小结和讨论 |
第三章 丹皮酚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
3.1 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方法 |
3.2.1 原代心肌细胞的提取 |
3.2.2 分组及给药方式 |
3.2.3 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 |
3.2.4 LDH试剂盒检测细胞LDH |
3.2.5 Mito-Tracker Red检测线粒体形态 |
3.2.6 Mito-SOX检测线粒体氧化应激 |
3.2.7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
3.2.8 蛋白提取及定量 |
3.2.9 蛋白电泳 |
3.2.10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 |
3.3.1 丹皮酚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活力下降和损伤 |
3.3.2 丹皮酚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
3.3.3 丹皮酚减轻阿霉素诱导的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 |
3.3.4 丹皮酚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 |
3.3.5 丹皮酚上调阿霉素处理心肌细胞Mfn2 的表达水平 |
3.4 小结和讨论 |
第四章 Mfn2 在丹皮酚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
4.1 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实验仪器 |
4.2 方法 |
4.2.1 原代心肌细胞的提取 |
4.2.2 腺病毒转染原代心肌细胞 |
4.2.3 分组及给药方式 |
4.2.4 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 |
4.2.5 LDH试剂盒检测细胞LDH |
4.2.6 Mito-Tracker Red检测线粒体形态 |
4.2.7 Mito-SOX检测线粒体氧化应激 |
4.2.8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
4.2.9 蛋白提取及定量 |
4.2.10 蛋白电泳 |
4.2.11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 |
4.3.1 敲低Mfn2 阻断丹皮酚减轻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作用 |
4.3.1.1 敲低Mfn2 阻断丹皮酚抑制线粒体分裂的作用 |
4.3.1.2 敲低Mfn2 阻断丹皮酚抑制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
4.3.1.3 敲低Mfn2 阻断丹皮酚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 |
4.3.2 过表达Mfn2 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
4.3.2.1 过表达Mfn2 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线粒体分裂 |
4.3.2.2 过表达Mfn2 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
4.3.2.3 过表达Mfn2 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线粒体氧化应激 |
4.4 小结和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二参颗粒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及网络药理学靶点预测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二参颗粒对CoCl_2诱导的H9C2 心肌细胞模型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二参颗粒对CoCl_2诱导的H9C2 心肌细胞模型线粒体功能和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线粒体功能和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Mitochondrial mechanism of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duced by stress(论文参考文献)
- [1]龙牙楤木总皂苷抗MIRI机制研究及中成药防治MIRI的系统评价[D]. 宋欣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长链非编码RNA XIST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赵卓. 吉林大学, 2021(01)
- [3]ARC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张京. 青岛大学, 2021(02)
- [4]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D]. 李晓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5]灵宝护心丹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D]. 谭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6]饮食黄酮漆黄素改善病理性心肌重构的机制研究[D]. 陈慧. 湖北科技学院, 2021(07)
- [7]暖心胶囊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能量代谢的作用研究[D]. 娄田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罗布麻叶总黄酮及异槲皮苷对吡柔比星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D]. 张洋. 吉林大学, 2021(01)
- [9]丹皮酚对阿霉素心肌病的作用及机制[D]. 史睿. 西北大学, 2021(12)
- [10]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柴晶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