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争急性放射病阶梯治疗护理方案

未来战争急性放射病阶梯治疗护理方案

一、未来战争中急性放射病阶梯救治的护理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马悦[1](2020)在《战时护理信息系统中文书内容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研制适用于战时环境下具有野战特色的电子护理文书,在依据前期课题小组已构建野战救治机构护理工作体系基础上,构建战时护理文书体系内容构架,并根据该体系编制表格式电子护理文书模板,为实现战时护理文书信息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战时护理文书信息系统适用于野战医疗所、野战医院、医院船医疗队等相当独立展开的救治机构,与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相连,并接收前线传递信息的电子伤票信息系统,在救治机构间无纸化传递伤病员信息,将信息传输给后方医院。以期达到提高文书书写效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加快各级救治机构间伤病员医疗救治信息传递,提高救治率,快速恢复军队战斗力的目的。方法:运用文献回顾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初拟战时护理文书体系内容构架和编制文书内容。在数据库中尽可能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及有关书籍,并对有一线经验的10名机动卫勤分队人员进行访谈,在收集和整理资料后,在已构建的野战救治机构护理工作体系基础上,经小组讨论初步形成专家函询表。为保证问卷科学性,随机选取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专家进行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最终,根据纳入标准遴选出15名分别来自安徽、江苏、福建、浙江4个省份的专家,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战时护理文书体系。通过对专家一般资料的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描述专家积极性及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协调系数和一致性系数判定;以上指标用于验证所构建体系的科学性。根据构建的体系、专家意见及小组讨论,并依据战时文书简便、快速记录原则,将文书体系进行删减、整合,编制野战救治机构战时护理文书模板及处置措施字典。结果:1.构建了战时护理文书体系,最终确立的指标体系共包括医疗后送文书、护理病历、护理执行单、登统计表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专家在两轮函询中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0%,表明专家积极性高;专家权威系数为0.81,代表专家具有高度权威性;第二轮函询指标重要程度评分的协调系数为0.2720.428,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编制8张战时野战救治机构护理文书模板,包括:危重伤病员护理记录单,轻伤病员护理记录单,疼痛护理评估单,伤病员分类登记薄,伤员流动日报表,输血输液反应登记薄,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薄,战救物资清点单。结论:1.运用文献回顾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构建的战时护理文书体系,是科学可靠的。2.构建完善的战时护理文书体系可以为编制护理文书及实现文书信息化提供理论依据。

刁天喜,王磊,楼铁柱,刘术,苏文娜,张音,赵晓宇,高云华,吴曙霞,李丽娟[2](2012)在《2011年度美军卫生勤务进展概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了2011年度美军卫勤发展的重要动态,概述了美军卫勤发展的总体态势,总结归纳了美军卫勤转型中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主要内容包括:卫勤组织管理、战时医疗保障、平时医疗保障、医学教育训练和军事医学科研。

李丽娟[3](2010)在《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及借鉴研究》文中指出当今时代,海啸、飓风、地震、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损失,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迫使军队职能不断向新的方向延伸和拓展。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军队作为国家安全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利用其力量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有利于军队在和平时期提升安全价值、彰显军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和常态化课题。军队卫勤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军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形成了较完善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继美军之后,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军队也提出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并将其写入作战条令,作为军队的一项重要职能。相比之下,我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理论和实践都不够成熟。因此,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对我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课题采用情报调研、专家咨询、综合归纳等情报学研究方法,以非战争军事行动为背景,梳理了外军和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从组织指挥、医疗后送、卫生防疫、心理救援和卫生物资保障五个方面探讨了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的现状;分析评价了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的特点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建设的启示。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发展及卫勤保障特点探讨。采用情报调研和综合归纳的方法回顾了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演化与发展,其他国家军队和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析评价了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提出了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对我军的借鉴;探讨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特点。研究发现,“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最早由美军提出。美军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较成熟的理论。美军通过条令条例详细阐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内容、类型、行动原则。除美军外,俄罗斯、印度、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军队也提出了相似的概念和理论。由于国家政治外交政策不同、军事文化背景不同、军队性质、宗旨、传统不同,在同一个概念之下,不同军队之间存在巨大差别,对待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研究应从我国国情出发,辩证分析,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我军特色的理论体系。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特点有:事件发生突然,要求卫勤应急响应快速;行动形式多样,卫勤保障任务繁重;保障对象复杂,卫勤组织指挥靠前;参与力量多元,卫勤组织协调复杂;精神创伤严重,心理应激问题突出。第二部分是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现状研究。采用情报调研、综合归纳、专家咨询的方法分别从卫勤组织指挥、医疗后送、卫生防疫、心理救援和卫生物资保障五个方面对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的特点、内容及组织实施几个方面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表明,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组织指挥纳入国家应急指挥系统,卫勤组织指挥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医疗后送主要采用空运后送方式,后送阶梯较少;卫生防疫机构健全,军队流行病纳入国家系统统一监控;心理救援也纳入国家层面管理,以法律形式明确军队心理救援的地位,并设有专门的心理救援机构和专业人员;将血液保障独立于药材保障,属卫生物资保障范畴。第三部分是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分析与评价。对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对象、地位、作用、保障模式及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讨了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的演化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对象包括军队人员、盟军部队、联合国工作人员、文职雇员、预备役人员及本国和外国平民。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行动政治性强,保障地位突出;行动任务繁重,具有战斗保障双重职能;并通过法规制度明确卫勤保障的地位。卫勤保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纳入国家体系统一管理,军队协助地方开展医学救援,高度协同的医学救援及主要依托军队卫勤力量。通过对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救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中毒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和印度洋海啸灾难等外军参与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实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外军近年来注重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实践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调整改革军队卫勤保障体制,如设立新的职能机构,建立专业救援分队和重视演习等。第四部分是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借鉴研究。综合分析了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的现状、实践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对我军的借鉴和启示。研究发现,我军近年来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是在卫勤保障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卫勤组织指挥协调性不够、空运后送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卫生防疫组织体制不完善、应急药材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健全的心理干预系统和心理干预机制、卫生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在综合分析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对我军的启示:①针对我军实际,健全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系。②着眼快速反应,建设适应多元任务的应急卫勤力量。③采取相应对策,完善相关卫生法规制度建设。④结合实践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和教育训练。第五部分是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简要概括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

魏星[4](2009)在《我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军队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明确提出我军院校要建立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新型院校教育体系。本课题立足于提高卫勤人员综合素质,顺应新时期军队院校教育转型方向,就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旨在针对卫勤人员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任职教育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卫勤人才,满足岗位任职需要和现代战争卫勤保障的需求。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和预测了未来战争中医疗救治能力需求的动态变化,卫勤人员在野战救治,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核化生和新概念武器损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等方面所需的能力,并介绍了外军卫勤人员培训的相关内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部队任职教育开展情况,卫勤人员任职培训需求和对现有课程的评价。运用专家咨询法与多名长期从事军事医学教育和管理,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交流。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等六个方面初步构建了一套以能力为本位的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

胡明冬[5](2008)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病员和伤员内科疾病特点及救护组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俄罗斯第二次车臣战争在1999年8月8日打响,到2002年4月军事行动基本结束,期间俄军共投入兵力15万(其中包括大规模作战后为了布防增加的3万兵力)。战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伤病员,总数42848人:内科病员24852人,占总兵力的16.6%;外科伤员17996人,占总兵力的12.0%。内科疾病造成了大量的卫生减员,占总减员数的58%。第二次车臣战争是一次现代化的战争,对这次战争内科疾病特点和救护组织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对俄军在第二次车臣战争过程中内科疾病发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内科救护组织的特殊性的回顾性分析,为我军现代战争情况下的野战内科学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客观参考和理论依据;为我军在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条件下出现的内科疾病病员、并发内科疾病的伤员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内科救护的后勤保障等提供参考,最终为我军及未来战争内科救护组织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俄军内科疾病、后送治疗以及救护组织特点,用回顾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1.第二次车臣战争内科疾病种类和数量的统计分析。2.第二次车臣战争最常见内科疾病病程特点的研究。3.第二次车臣战争不同伤部伤势伤员的内科疾病发生特点的研究。4.第二次车臣战争内科疾病病员和伤员的强化治疗措施的研究。结果一、俄军常见内科疾病的种类和数量对参加第二次车臣战争军事行动的俄罗斯各类军人的内科疾病的分析表明,发病率最高的是义务兵,占内科病人总数的66.1%(16427人),其中第一年兵占35.6%(8848人),第二年兵占30.5%(7579人)。最常患三大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内科疾病发病总数的66.8%(16596人);消化系统疾病,占16.9%(4200人);心血管疾病,占8%(1992人);其它系统内科病均少于10%(共2064人)。二、最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病程的统计分析1.呼吸系统疾病: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总数的30.5%(5062人)和68.2%(11534人),其中第一、二年兵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数分别占其中的23.8%(3950人)和49.9%(8281人)。第一、二年兵平均就医时间分别为患病后3.4±0.2和3.4±0.3天,平均入院时间分别为患病后3.6±0.2和4.0±0.3天,约8.7%义务兵出现不适症状一周后才就医住院。第一、二年兵秋冬季肺炎发病数占各自年发病数的81%和85%,急性支气管炎占各自年发病数的88%和89%。此类病人90-94%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第一、二年兵肺炎患者经过三个医疗后送阶梯治疗的比例分别为58%和66%;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经过三个医疗后送阶梯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9%和67%。2.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占消化系统疾病的46.1%(1936人)。第一、二年兵平均就医时间分别为患病后9.4±4.0和15.1±5.9天,入院时间与就医时间基本一致,但其中少数患病2-3个月后才就医。第一、二年兵秋冬季发病率占各自年发病数的79%和73.7%;此类病人通常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3.循环系统疾病:神经反应性循环功能障碍占循环系统疾病的40.2%(801人)。第一、二年兵平均就医时间3.1±0.3和3.7±0.4天,大多数军人在就医当天住院,但也有出现不适1个半月之后才就医的。各季节发病率相当;此类病人也通常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三、战伤伤员并发的常见内科疾病1.第二次车臣战争伤员伤部伤势特点(根据3200名伤员的调查结果):按伤部特点,头部28.2% (902人)、颈部0.8% (29人)、胸部8.6% (275人)、腹部6.3% (202人)、骨盆6.7% (214人)、脊椎1.5% (48人)、四肢47.8% (1530人);按伤势特点,轻伤40.5%,中等度伤33.3%,重伤24.4%,特重伤1.8%;按各受伤部位伤势特点,四肢伤和颈部伤多为轻伤;头部伤多为中等度伤;胸腹部、脊柱伤多为重度及特重度伤。2.外伤并发的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失血性贫血。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4.5%;循环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6.5%;肾脏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16.6%;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8.3%;失血性贫血的发生率占总伤员数的14.3%。四、内科疾病病员和并发内科疾病伤员的强化治疗措施1.在对体重不正常的肺炎患者用标准方案治疗过程中,增加强化治疗措施后,其临床表现消失早,住院时间大大缩短(轻症肺炎平均缩短7.5天,中度肺炎治疗时间为9.3天),并且病程中没有出现其它并发症,其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2.在对伤员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强化治疗措施后,其并发各种内科疾病相对较晚,并发率大大下降,并且其外伤愈合时间也显着缩短了。结论一、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内科疾病的特点1.内科疾病发病率高于外科疾病。2.常见的内科疾病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3.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秋冬季节高发;心血管系统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体征。4.车臣地区因寒冷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极高。5.呼吸系统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高;消化系统急性胃肠炎发病率高;循环系统神经反应性循环功能障碍发病率高。6.士兵发病率远高于军官、士官和合同兵;低年制士兵发病率高于高年制士兵;士兵以功能性疾病为主,军官以器质性疾病为主。7.大规模轰炸、游击战、地雷战导致创伤性内科疾病发病率也较高。8.重伤、特重伤伤员内科疾病并发率特别高。9.伤病员通常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二、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内科救护组织有不足之处1.相当一部治疗时间不超过30天的患者后送到后方军区医院和卫戍医院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也没有是否分回部队服役的记录。2.有一部分病员就医时间晚、住院时间晚,针对性的治疗也晚。3.疾病诊断时出现一些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或不当。4.对病人针对性实验室-器械检查措施不全。5.内科医生缺乏一些新型高效药物。6.物理疗法的应用不够广泛。7.存在不遵守统一病历的情况,使得对其研究有一定困难。8.战时第一梯次医疗机构内科医生编制不足。三、对未来战争和我军的启示和建议1.未来战争内科疾病的发病规律:①在卫生减员中,内科疾病减员占的比例将可能更大。②传统疾病可能仍是以呼吸、消化和循环系统疾病为主。③生物武器、基因武器等新型武器引起的内科疾病将增多。④高新技术武器的心理威慑导致的应激性心理疾病数将大大增加。⑤随着作战空间的延伸,太空病、深海病等一些不常见,甚至未知的疾病将出现。2.野战内科疾病防治要加强:①战前阶段,军校学员、医院医务人员以及部队指战员均应接受野战内科学中一些特殊疾病防治的训练,特别要针对年轻战士和军官。②作战阶段,强调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强化心理护理有助于克服战争恐惧,便于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慢性疾病病人应避免诱发因素;防止水源污染及战时传染病;要优先保障一线部队高效、快速、使用和携带方便的药品供应。③休整阶段,加强卫生整改和疾病普查。组织医疗机构对参战人员进行全面疾病普查及健康体检,发现异常及时报告。3.野战内科救治组织能力要加强:①加强人员技术力量编配,提高救治能力:a.根据不同战争特点(大规模轰炸、地面巷战、游击战)、气候地理特点、战争持续时间,估计不同内科疾病发生率,确定不同医疗机构各专业内科医疗人员的编制数。b.现代战争大规模杀伤武器应用的极大心理威慑,致使参战军人心理疾病发生率远高于过去,因此各医疗机构应编制心理咨询师。c.战时基层医疗机构必须临时编制上级医疗机构专家作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尽可能消除对疾病的误诊。②提高军队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军人疾病做到尽早发现、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③各级军事医疗工作者应该消除医疗文件和病历的编制填写方面的不规范,严格遵守统一的原则。④努力减少救治阶梯,因为救治阶梯数越多并发症越多。因此需尽量限制后送到远离第一梯次医院的病人数量,确保治疗时间在15天以内的病人在战区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时间在30天以内的病人在第一梯次医疗机构接受治疗。⑤提高我军后送交通工具的保障能力,如装备装甲救护车、卫生列车、医院船等装备。⑥提供一些野战情况下,使用方便的医疗设备、药品和器材。⑦在战前战后,军队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我军正式文件规定的卫生防疫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骈涛[6](2007)在《战伤5要素诊断谱及编码标准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社会,战争形态也随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要求军事及军事后勤诸方面,必须以标准化为基础、数字化为手段、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实现战争的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卫勤保障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战伤救治所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在卫勤信息化过程中,战伤诊断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是整个信息化进程中最基本且必然经历的一项研究工作。战伤诊断源于对战伤信息的归纳和总结,其直接的目的是为战伤救治提供指导依据。随着战争的形态不断变化,战争中战伤发生的形态也随之不断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所发生的战伤信息进行系统的研究。任何战伤诊断都有其时效性,同时由于战场环境的特殊性,战伤分级救治的客观性,在构建战伤诊断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战伤诊断的实用性、适需性,即战伤诊断的构建应符合时效救治、分级救治、模糊救治的客观救治需求。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及专家咨询的方法,对战伤诊断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战伤诊断体系包括:战伤要素诊断、战伤并发症诊断、战伤疾病诊断。将由伤部、解剖结构、伤类、伤型、损伤程度所构成的战伤诊断方法定义为:战伤5要素诊断方法,并对上述5个要素中的子要素进行了分类及标准化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战伤5要素诊断的诊断编码谱。

李延鹏[7](2006)在《战伤伤员信息数字化研究》文中指出以往对战伤伤员状态(伤部、伤类、伤势等)、运动特征(分类、去向等)以及与战伤伤员有关的卫勤信息(救治措施、后送工具等)的描述多是定性的,难以对伤员状态定量评价,影响了战时卫勤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研究基于信息论和数字编码技术,将战伤伤员及其相关信息数字化,使伤员状态定量评价成为现实,不仅为实现伤员的精确化医疗后送提供了可能,同时,亦为战时卫勤C4I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战伤伤员信息数字化研究是战时卫勤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性研究课题。战伤伤员信息描述的是战伤伤员状态及其运动变化的属性。战伤、战伤伤员以及伤员医疗后送产生的信息,构成了战伤伤员信息系统。基于信息系统是构建战时卫勤C4I和救治机构伤病员管理系统,其前提是伤员信息数字化。本研究基于信息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战伤信息源头上,对战伤、战伤伤员的发生及其相关信息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分析了战伤伤员信息系统,构建了信息系统模型;基于通讯领域数字化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定义了伤员信息数字化的概念、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数字化伤员概念,构建了数字化伤员模型。特别是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参战人员心理精神创伤具有不同于一般战伤的特点,本研究又重点对战时心理损伤伤员及其信息数字化编码进行了研究。伤员数字化实质就是对伤员及其医疗后送要素信息的数字化,包括反映战伤状态的伤部、伤类、伤势信息和战时伤病员分类、救治和后送等信息的数字化,其基本方法是运用数字编码技术对上述信息进行编码。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化伤员概念进行了探索,认为数字化伤员是基于伤员信息要素的数字化,采用计算机对伤员信息进行描述、控制与管理,通过数字通讯技术联网和后勤指挥一体化系统,实现伤员信息实时化感知、网络化传输、智能化管理的数字化信息虚拟伤员。该理论的提出为战时卫勤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伤员救护、后送等信息管理理论上的参考。针对高技术战争,参战人员心理损伤,提出应将心理损伤纳入战伤范围,并对其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

刘彦[8](2006)在《构建野战内科学任职教育课程方案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战争对军事医学研究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为军事医学研究提出了众多新的课题,赋予军事医学更多新的任务。野战内科学的建设和研究,是当前军事变革的迫切需要,为了适应军事斗争的复杂情况,必须加强野战内科学教学的研究,更新和拓展思路,把野战内科学课程建设与部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本课题立足我军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卫勤保障人才需求和军医大学教育职能转型的实际,通过文献和实践调研了解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部队野战内科学的实际需求;以需求为牵引,科学地确立了课程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采用文献调研、现场调研、专题组讨论、比较分析等方法,设计野战内科学课程方案,提出了一套较为合理、可行的课程设计方案。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本研究的立题背景,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内涵,根据对课程设计基本理论现代教育理论的收集整理,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和研究流程。第二部分:野战内科学发展状况及教学实践。通过文献分析充分了解野战内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教学实践等。第三部分:研究方法、结果及分析。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和实践调研,明确了我军部队军医野战内科学的基本需求。第四部分:构建野战内科学课程方案。在国内外现状和我军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改革指导思想和原则,准确定位野战内科学的课程目标,运用专家咨询、项目分析,初步构建了军医大学野战内科学课程方案。并将改革后的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咨询和补充、完善。本研究旨在为我军军医大学野战内科学任职教育提供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为军医大学野战内科学课程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模式,并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吕军[9](2006)在《新时期跃升南方地区武警医院卫勤保障一体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武警力量。主要担负执勤、处突和反恐三大任务。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出发,着眼于“打得赢”、“不变质”。确保一声令下,拉得出,展得开,救得下。我武警部队目前在实施快速机动卫勤保障;标准化、系列化、制式化快速机动的医疗救护装备方面;对核、化、生武器损伤的防护与救治知识的教育和训练方面;对应激医学的研究和心理健康维护方面有不足,在卫勤机构的高素质人员建设;网络化建设尤其是软件建设;实现信息数字化;流行病学侦察;卫生防病工作工作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作为全省的唯一的一家武警部队医疗保障单位已经在上述一些方面进行研究和相关的探讨,因此摸索和探讨新时期驻南方区域卫勤保障的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为我军卫勤保障提供借鉴。南方城市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战略位置重要。探讨新时期南方武警医院卫勤保障的新任务、新标准、新要求,加强卫勤力量建设是部队履行为兵服务的根本职能之一,是实现医院发展,适应未来新军事变革和高技术战争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也是全面加强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新时期卫勤保障应迅速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思维定势和传统做法中解放出来,树立超前意识、创新意思、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努力建造保障方式灵活,完成任务有力的保障模式。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卫勤保障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按照应急保障预案的要求抓好演练,贴近实战抓训练,贴近任务抓训练,贴近合成抓训练,提高综合卫勤保障的效能。在保障理论方面,要从沿袭军事战争的卫勤保障的方式转变到更具针对性的处置突发事件的卫勤保障上来。在保障分队建设方面,要从和平时期备训为主,转变到训用一体,便于机动实用。在保障方式方面,要从自行一体转变到警军民联合,提高警军地协同能力,合力搞好保障上来。在战斗减员统计和保障力量使用方面,要从传统预防方法上转变到根据参战人员数量,一次保障力量用足上来。经过多年努力,武警部队医院的规模、内涵建设、辐射能力明显提高,有着政策、品牌、素质、规模等多方面的优势。本研究采用专家沟通交流法、文献研究法、分析比较等方法深入武警医院卫勤保障系统,对其建设的目标要素进行系统分析(见附表1.2)。通过现场调查,与经验人士、领导交流以及资料的查询、回顾,并借鉴外军卫勤保障的经验,对南方武警医院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找准适应自身的医疗市场和经营策略;完善人事及分配制度;加快部队急需的全科医生培养;完善卫勤保障医疗设备,确保经费投入到位;加强各种事故的化学、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加强战伤救护能力的应急培训;探讨新时期医院卫勤保障平战结合的模式;把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平时训练演习并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分队,每次随队出发;开展自救互救、逃生能力等教育与训练。同时对南方武警医院卫勤保障发展提出初步设想,提高综合素质训练,军事技能体能训练;落实勤务准备,制定一套能善于调整能力的处突预案;建立科学系统的卫勤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战时军事医学模拟装备开发和应用研究;加强指挥自动化,实现信息数字化,增强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探讨卫生战备平战结合的需要;重点解决如何完善卫勤保障体系,增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卫勤保障的能力;提高遂行部队处置卫勤保障能力。本文是作者在基层、机关、医院工作十几年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针对性比较强,适用性比较广,同时把理论和实际的操作紧密相连。尤其是对未来新时期武警医院卫勤保障发展意义重大,可作为武警医院领导参考、决策。

霍丽杰,金贞顺,李莉,何梅芳,孙冰[10](2005)在《边境地区未来核袭击条件下的伤员护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局部核战争的发生将是以快速、短暂、突袭的方式发生,地处边境地区的军队医院,位于军事斗争最前沿,为提高未来核袭击条件下的保障能力,要求医院制订护理工作预案,配备有护理核伤员的人力和物力,护士具有核伤员护理技术、洗消放射性污染和自我防护的能力。根据未来核战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制订了相应的对策:(1)强化战斗队意识,加强战备工作教育;(2)建立护理工作预案;(3)编写《核伤员护理技术指导手册;》(4)根据核战要求制定核伤员护理训练计划,并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二、未来战争中急性放射病阶梯救治的护理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来战争中急性放射病阶梯救治的护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战时护理信息系统中文书内容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战时医疗文书研究现状
        1.2.2 战时卫勤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
        1.3.1 医疗后送
        1.3.2 战时医疗救治机构
        1.3.3 战时医疗文书
        1.3.4 指标体系
    1.4 具体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成立课题小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初步构建战时医疗文书体系
        2.3.2 条目和体系的初步确立
        2.3.3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2.3.4 质量控制
        2.3.5 统计学分析
        2.3.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战时医疗文书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3.1.1 专家基本情况
        3.1.2 专家积极性
        3.1.3 专家权威程度
        3.1.4 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
        3.1.5 指标筛选
        3.1.6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3.1.7 最终专家函询结果
    3.2 表格式战时护理文书编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分析
    4.2 专家构成分析
    4.3 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4.4 修改指标分析
    4.5 两轮专家函询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存在的不足
    5.4 展望
第六章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致谢
第八章 附录
    附录A 野战救治机构护理工作体系
    附录B 德尔菲专家咨询调查表(第一轮)
    附录C 德尔菲专家咨询调查表(第二轮)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E 综述
        参考文献

(2)2011年度美军卫生勤务进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卫勤组织管理
    1.1 卫生机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2 探索和践行“部队全面强健”新理念
    1.3 酝酿调整化生防护科技发展策略
    1.4 日益突出生命科学和技术的战略地位
2 战时医疗保障
    2.1 战时医疗保障方向和重点出现新变化
        2.1.1 战场伤类和伤部发生重大变化
        2.1.2 减少医疗救治阶梯以提高救治效率
        2.1.3 将止血和早期复苏作为减少死亡率的优先策略[2]
        2.1.4 强化空运医疗后送的重要地位
        2.1.5 加强后送途中救治
    2.2 战后伤病防治成为医疗保障的重要内容
3 平时医疗保障
    3.1 卫生机构调整完成, 划区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3.2 军队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 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3.3药品费用控制初见成效, 医疗成本总体仍处上升趋势
4 医学教育训练
    4.1 实现联合式医学教育训练, 体系的层次更加分明
    4.2 密切结合实战需求, 卫生人员培训系统规范
    4.3 模拟训练和远程医学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5 军事医学科研
    5.1 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瞄准重大需求
    5.2 疫苗开发新技术应用不断增加
    5.3 药物研究重点是核化生防护领域
6 思考与建议
    6.1 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学习卫勤新理念
    6.2 从战略高度突出生命科技的引领作用

(3)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及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现状分析
    三、目的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发展及卫勤保障特点探讨
    一、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一) 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提出
        (二)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三) 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
        (四) 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原则
        (五) 美军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历史
        (六) 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军事行动的关系
        (七) 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原则
    二、其他国家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分析评价及借鉴
        (一) 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分析与评价
        (二)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对我军的借鉴
    五、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特点
        (一) 事件发生突然,卫勤应急响应快速
        (二) 行动样式多样,卫勤保障任务繁重
        (三) 保障对象复杂,卫勤组织指挥凸显
        (四) 参与力量多元,卫勤组织协调复杂
        (五) 精神创伤严重,心理应激问题突出
第二部分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现状研究
    一、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组织指挥
        (一)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组织指挥特点
        (二)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组织指挥体制
        (三)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组织指挥模式
    二、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后送
        (一)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后送特点
        (二)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后送体制
        (三)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后送的组织实施
    三、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防疫
        (一)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防疫的特点
        (二)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防疫体制
        (三)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防疫组织实施
    四、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救援
        (一)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救援的特点
        (二)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救援组织体制
        (三)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救援的内容
        (四)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救援的实施及效果
    五、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物资保障
        (一)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物资保障的特点
        (二)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物资保障体制
        (三)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物资保障的内容
第三部分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分析与评价
    一、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对象
    二、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地位和作用
        (一) 行动政治性强,卫勤保障地位突出
        (二) 行动任务繁重,战斗保障双重职能
        (三) 通过法规制度,明确卫勤保障地位
    三、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模式
        (一) 军地联合型非战争军事行动纳入国家体系统一管理模式
        (二) 军队协助地方开展医学救援的模式
        (三) 高度协同的应急医学救援模式
        (四) 主要依托军队卫勤力量的模式
    四、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救援
        (二) 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中毒事件
        (三)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四) 印度洋海啸灾难
    五、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的调整改革
        (一) 设立新的职能机构
        (二) 建立专业救援分队
        (三) 加强联合训练演习
第四部分 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借鉴研究
    一、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现状
        (一) 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背景
        (二) 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特点
        (三) 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内容
        (四) 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实践
    二、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经验及存在的体制问题
        (一) 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经验
        (二) 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
    三、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的借鉴和启示
        (一) 针对我军实际,健全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系
        (二) 着眼快速反应,建设适应多元任务的应急卫勤力量
        (三) 采取相应对策,完善相关卫生法规制度建设
        (四) 结合实践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和教育训练
第五部分 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一) 探讨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发展
        (二) 研究了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现状
        (三) 分析评价了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
        (四) 提出了对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的借鉴
    二、主要创新点
    三、分析讨论
        (一) 研究内容和范围尚需进一步探讨
        (二) 对我军的借鉴和启示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论文研究综述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4)我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第一部分 概述与文献回顾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现状
        五、基本概念
        六、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外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与特点
        一、美军卫勤人员教育情况
        二、其他国家卫勤人员任职教育开展情况
        三、外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特点
    第三部分 国内卫勤人员任职教育现况
        一、总体情况
        二、调查分析情况
        三、当前我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 能力本位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
        二、构建任职教育模式的原则
        三、构建任职教育模式的途径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卫生勤务管理干部培训班学员调查表
    附录2 任职教育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访谈专家资料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5)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病员和伤员内科疾病特点及救护组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病员和伤员内科疾病特点及救护组织的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内科疾病的种类和数量统计分析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第二次车臣战争常见内科疾病临床病程特点的研究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第二次车臣战争不同伤部伤势伤员的内科疾病发生特点的研究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第二次车臣战争内科疾病病员和伤员的强化治疗措施的研究
        第一节 使用强化治疗措施后对体重不正常肺炎患者的疗效评估
        对象和方法
        结果
        第二节 使用强化治疗措施后对并发内科疾病伤员的疗效评估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启示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俄罗斯联邦野战内科学的发展概况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6)战伤5要素诊断谱及编码标准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战伤5要素诊断谱及编码标准化的研究
    前言
    资料来源
    第一部分 战伤诊断的信息化需求分析
        一、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战争军事后勤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三、信息化战争卫勤保障信息化的建设要求
        四、信息化战争战伤诊断信息化需求分析
    第二部分 战伤诊断体系的系统分析
        一、医学诊断体系研究
        二、战伤诊断的系统分析
    第三部分 战伤要素诊断的标准化构建
        一、战伤要素诊断的回顾分析
        二、战伤要素诊断的应用研究
        三、战伤要素诊断中的要素及诊断方法
        四、战伤5要素诊断中的子要素研究
    第四部分 战伤要素诊断编码方法研究
        一、战伤诊断要素编码概述
        二、战伤诊断要素编码原则
        三、战伤诊断要素编码方法
        四、战伤诊断要素编码
        五、战伤5要素诊断编码
    第五部分 战伤5要素诊断及编码谱
    讨论
        一、战伤诊断标准化的目的
        二、战伤诊断编码方法选择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1 专家咨询函
附录 2 战伤伤部代码表
附录 3 解剖结构类别代码表
附录 4 伤型代码表
附录 5 伤类(致伤因素)代码表
附录 6 损伤程度代码表
附录 7 战伤5要素诊断谱代码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新概念及核、化、生武器的致伤特点分析
    一、战伤概念
    二、导致战伤发生的因素分析
    三、新概念武器所致的战伤特点
    四、核、化、生武器所致战伤特点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战伤伤员信息数字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战伤伤员信息数字化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立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主要方法和内容
        四、研究结果
        五、研究思路系统框图
    资料来源
        一、手工检索
        二、数据检索
    第二部分 战伤、战伤伤员及其信息系统
        一、战伤伤员信息概念
        二、战伤发生及其信息
        三、战伤伤员及其信息
        四、战伤、战伤伤员信息系统
    第三部分 战时心理损伤伤员及其信息数字化研究
        一、战伤伤员信息数字化研究及其进展
        二、战时心理损伤伤员及其信息数字化研究
    第四部分 战伤伤员数字化与数字化伤员概念研究
        一、数字化相关概念
        二、数字化伤员概念及其模型
        三、战伤伤员数字化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部分 战时卫勤中战伤伤员信息数字化地位和作用
        一、对战时伤员时效救治的影响
        二、对战时伤员后送的影响
        三、对战时卫勤组织指挥的影响
        四、对战时医疗救治机构的影响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1 专家咨询表
    附录2 战时心理损伤伤类构成专家咨询表
    附录3 战时心理损伤伤类构成专家咨询表续-1
    附录4 心理损伤伤类代码表
    附录5 心理损伤伤势编码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外军队数字化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构建野战内科学任职教育课程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构建野战内科学任职教育课程方案的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一、立题依据
        二、课程设计概念及及相关理论
        三、相关概念和内涵的界定
    第二部分 野战内科学发展状况及教学实践
        一、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医学任务的变化
        二、野战内科学的历史沿革
        三、现代野战内科学的特点
        四、野战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五、军事变革对野战内科学发展的要求
        六、野战内科学教学实践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结果及分析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部队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四、部队野战内科学实地调研和疾病谱分析
    第四部分 野战内科学任职教育课程方案构建研究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野战内科学课程方案的设计
        三、课程内容的筛选
        四、野战内科学课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咨询和完善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军队任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附件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新时期跃升南方地区武警医院卫勤保障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 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 思路
    二 内容
    三 方法
    四 研究意义
    五 研究方案设计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四、未来战争中急性放射病阶梯救治的护理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战时护理信息系统中文书内容的构建[D]. 马悦. 蚌埠医学院, 2020(11)
  • [2]2011年度美军卫生勤务进展概述[J]. 刁天喜,王磊,楼铁柱,刘术,苏文娜,张音,赵晓宇,高云华,吴曙霞,李丽娟. 军事医学, 2012(01)
  • [3]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体制及借鉴研究[D]. 李丽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0(12)
  • [4]我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研究[D]. 魏星.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5]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病员和伤员内科疾病特点及救护组织的研究[D]. 胡明冬.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5)
  • [6]战伤5要素诊断谱及编码标准化的研究[D]. 骈涛.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3)
  • [7]战伤伤员信息数字化研究[D]. 李延鹏. 第三军医大学, 2006(04)
  • [8]构建野战内科学任职教育课程方案的研究[D]. 刘彦. 第三军医大学, 2006(04)
  • [9]新时期跃升南方地区武警医院卫勤保障一体化研究[D]. 吕军.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8)
  • [10]边境地区未来核袭击条件下的伤员护理对策研究[J]. 霍丽杰,金贞顺,李莉,何梅芳,孙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11)

标签:;  ;  ;  ;  ;  

未来战争急性放射病阶梯治疗护理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