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部负责人透露经济房不降价(论文文献综述)
齐锡晶[1](2007)在《空置商品房的危机与防范》文中指出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等紧密关联,而且商品房的消费(使用)与.投资双重属性又使得其在保障基本人权(居住权)以及提高社会经济运行安全度等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空置商品房的危机与防范”研究旨在基于空置机理、危机识别、综合监控、内部控制外部保障等的交互作用,建立空置商品房综合管理系统,并通过其高效运转,调节商品房空置数量、稳固资金链条,降低综合风险,促进房地产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由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导致我们不能直接采用国外侧重于某一局部(行业)的房地产及空置商品房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房地产业的经验不丰富、信息披露不充分,对于空置商品房的认知有限,当前又面临着商品房空置总量和商品房价格的同时上涨,并造成一定的社会隐患。因此,整合全社会资源,健全跨行业的空置商品房综合管理系统,对于保持适宜规模、预防空置危机、改进宏观调控等,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在界定概念、明确特征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后向关联、前向关联、环向关联及其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引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生产函数模型,定量地描述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修正后的“产业贡献率”,测算出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经济拉动效果,得出2005年房地产业对沈阳经济增长的贡献为9.07%。从而,为推进空置商品房综合管理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房产信息法”,并与统计数据、市场调查法对比分析,确认空置商品房的总量,并进行了空置结构分析;通过辨析空置商品房的形成机理,论证商品房空置的必然性,分析其超量的危机和不足的危害;明确界定“空关房”,并研讨其后续的利弊效应;在与国家现行商品房空置率指标相衔接的基础上,谦顾年度波动以及存量房的存在与增长,建立起包括商品房空置率V1、年度商品房空置率V2和全部商品房空置率V3在内的商品房空置率指标体系;结合沈阳市场情况,以V1为15%~30%、V2为10%~40%和V3为5%~10%,确立了各项指标的合理波动范围,并完成了实例验算,效果良好。从而,确立了空置商品房综合管理系统的核心。通过优选出11项监测指标、组合出9项评价指标,明确了评价标准(正常浮动区间),确定出5个预警界限,实现科学预警,构建出各个过程互动的房地产市场监控系统,并运用“综合警值法”、“信号灯法”实现了预警;以沈阳市近年连续、同质的数据完成了有关验证,结果表明1998年沈阳房地产市场偏冷,2005年市场偏热;建立了适用于沈阳房地产市场预警的BP网络模型,编制出分析优化程序,以实现监控工作的系统、连续与动态优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空置商品房综合管理系统。在优化土地收购与供应的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以完善商品住房市场供应结构,强化房地产开发全面项目管理,丰富包括住房质量保证保险、执业责任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体系以及健全企业信用体系等,从房地产行业内部的控制机制入手,强化空置商品房的综合管理系统,形成其运转的推动力;在积极引导住房需求与完善住房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同时,通过施行物业税而优化税收设计,借助施行期房限售、规范政府部门角色等探索政策与机制创新,积极试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等,从房地产行业外部的保障机制入手,优化空置商品房的综合管理系统,形成其运转的平衡力;进而,追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耦合作用、动态优化。
郭玉坤[2](2006)在《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在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和提高住房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中低收入家庭在居住方面往往表现为支付能力不足,仅靠其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基本居住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城镇商品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住房价格已远远超出了中低收入居民的正常经济承受能力,要解决这部分居民的居住问题,政府必须建立和实施住房保障制度。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特别是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共同构成了我国目前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三项政策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三项住房保障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均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现有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很不明显,难以令人满意。这要求我们对现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根据我国城镇社会经济和住房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高效、公平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以更好地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目前,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研究多集中在如何对现有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方面,对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探索全新住房保障模式的成果很少。本论文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国内外住房保障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住房保障方式进行经济效应比较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住房保障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变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以满足住房困难的城
侯新元[3](2005)在《凯帝克建筑设计公司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凯帝克建筑设计公司成立于1993年10月,是全国首批股份制甲级设计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历程,公司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报告试图通过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提出公司的发展策略。首先,报告对公司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竞争分析和客户群分析,结合波特的五种力量分析模型,总结出外部存在的主要机遇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较好的市场空间、政府继续深化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威胁为设计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顾客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国外专业事务所的强势和国内小事务所的发展;内部环境分析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理念,得出公司现有的主要优势包括产权结构明晰、品牌意识强、职业化管理、市场营销等,存在的主要劣势为内部结构松散、专业技术优势不强、无核心业务。接着,通过SWOT分析,借鉴国外事务所的经验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认为公司面临的外部条件不错,要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削减内部劣势,结合当今设计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公司应采用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专业化发展包括组织结构的专业化和设计领域的专业化。最后,为配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提出了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企业文化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市场开拓几方面的举措。同时,对公司实施专业化发展策略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唐新钧[4](2004)在《衡阳市房地产市场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本文的内容是对衡阳市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本文旨在为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市场、制定相关政策以及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项目时提供决策性参考依据。本调查报告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搜集相关资料,使用的方法包括科学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等。并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所取得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房地产发展历史回顾、综合经济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调查、房地产消费者调查、当前影响衡阳房地产的政策及其他因素调查等,本文对衡阳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现状以及影响房地产市场当前存在的主要政策问题及其他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当前的突出问题与相关建议,并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简单数学模型对衡阳市房地产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预测,并得出结论。
罗新宇,王军,周放,包永辉,黄玫,熊艳,杨立新,方益波,吴晓东,孙玉波[5](2003)在《透析房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睹中国楼市之五大怪现状 中国房地产历经10年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然而,由于法制不完善,市场不规范,有一些怪现状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怪现状之一:有房卖不出,有人没房住 在很多大中城市,?
陈志平[6](2000)在《房地产资料索引(1999年10—12月)》文中研究表明
二、建设部负责人透露经济房不降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部负责人透露经济房不降价(论文提纲范文)
(1)空置商品房的危机与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选题背景 |
1.1.3 课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研究的构思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主要结构 |
第二章 我国房地产业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2.1 房地产业及其发展 |
2.1.1 房地产业的基本界定 |
2.1.2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
2.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2.2.1 经济增长 |
2.2.2 经济发展 |
2.2.3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评价 |
2.3 沈阳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性分析 |
2.3.1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后向关联分析 |
2.3.2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前向关联分析 |
2.3.3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旁侧关联效应分析 |
2.3.4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
2.4 沈阳房地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 |
2.4.1 分析房地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投入产出技术 |
2.4.2 分析房地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生产函数模型 |
2.4.3 定量分析的综合结论 |
2.5 房地产业对沈阳经济的贡献与拉动研究 |
2.5.1 通常的算法 |
2.5.2 国家统计局的现行算法 |
2.5.3 国家统计局现行算法的问题与修正 |
2.5.4 基本结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空置商品房及其调查分析 |
3.1 空置商品房的界定 |
3.1.1 国外的空置商品房 |
3.1.2 国内的空置商品房 |
3.1.3 本文对于空置商品房的理解 |
3.2 沈阳市空置商品房的基本情况 |
3.2.1 沈阳市近年来的空置商品房趋势 |
3.2.2 2004年的空置商品房状况 |
3.2.3 2005年(1~9月)沈阳市空置商品房的情况 |
3.3 关于当前沈阳市空置商品房的分析判断 |
3.3.1 空置总量的分析判断 |
3.3.2 用途结构分析 |
3.3.3 面积结构分析 |
3.3.4 价格结构分析 |
3.3.5 区域结构分析 |
3.4 沈阳市空置商品房的成因分析 |
3.4.2 造成商品房空置的外部原因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空置商品房的形成、危机与识别 |
4.1 空置商品房的形成机理 |
4.1.1 房地产开发(程序)原理 |
4.1.2 商品供求(均衡)原理 |
4.1.3 商品(合理)库存原理 |
4.1.4 房地产(资产)的虚拟性原理 |
4.1.5 系统工程原理 |
4.1.6 可持续发展原理 |
4.2 空置商品房的危机 |
4.2.1 空置商品房与房地产泡沫 |
4.2.2 超量空置商品房的危机 |
4.2.3 商品房空置量不足的危害 |
4.2.4 空关房相关效应的辨析 |
4.3 商品房空置水平的识别 |
4.3.1 商品房空置率的计算现状 |
4.3.2 关于商品房空置率计算的改进设想 |
4.3.3 商品房空置率适宜区间的划分 |
4.4 商品房空置率适宜区间标准的应用示例 |
4.4.1 我国的商品房空置水平 |
4.4.2 沈阳市的商品房空置水平 |
4.4.3 我国其他城市的商品房空置水平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健全空置商品房危机防范的基础 |
5.1 我国房地产市场监控的现状及改进 |
5.1.1 房地产市场监控的概念及界定 |
5.1.2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监控 |
5.1.3 我国房地产市场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 |
5.2 优化房地产市场的监测指标体系 |
5.2.1 房地产市场监测的要求 |
5.2.2 房地产市场监测指标的选择原则 |
5.2.3 房地产市场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5.3 完善房地产市场监控结果的评价 |
5.3.1 监控结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5.3.2 监控结果判断标准的划定 |
5.3.3 层次分析法(AHP)在监控结果评价中的应用 |
5.3.4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监控结果评价中的应用 |
5.4 健全房地产市场的预警机制 |
5.4.1 选择预警指标 |
5.4.2 确定预警界限 |
5.4.3 警情的预报与排除 |
5.4.4 基于BP网络的房地产市场预警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强化空置商品房综合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 |
6.1 优化城市土地收购与供应 |
6.1.1 改进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 |
6.1.2 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
6.1.3 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
6.1.4 优化城市土地供应计划 |
6.2 完善商品住房的市场供给结构 |
6.2.1 建立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标准线 |
6.2.2 健全经济适用住房模式 |
6.2.3 探索住房合作社模式 |
6.2.4 发展廉租住房模式 |
6.3 强化房地产开发的全面项目管理 |
6.3.1 施行开发项目全部过程的综合管理 |
6.3.2 开展开发项目全体人员的综合管理 |
6.3.3 实现开发项目全面目标的综合管理 |
6.4 丰富商品房的社会保险体系 |
6.4.1 规范个人住房贷款保险 |
6.4.2 积极推进住宅质量保证保险 |
6.4.3 全面发展工程监理执业责任保险 |
6.5 健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用体系 |
6.5.1 企业信用综述 |
6.5.2 关于开发企业信用体系现状的评价 |
6.5.3 开发企业的信用要素 |
6.5.4 信用机构及其组织模式选择 |
6.5.5 积极培植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优化空置商品房综合管理的外部保障机制 |
7.1 积极引导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的有效需求 |
7.1.1 住房需求的形成机理 |
7.1.2 消费性住房需求的识别 |
7.1.3 投资性住房需求的识别 |
7.1.4 消费性住房需求与投资性住房需求的关系 |
7.2 完善住房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
7.2.1 风险管理理论简述 |
7.2.3 住房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 |
7.3 优化房地产税收设计 |
7.3.1 税收及房地产税收 |
7.3.2 沈阳房地产税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7.3.3 改进房地产税收的设想 |
7.4 探索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与机制创新 |
7.4.1 努力稳定住房价格 |
7.4.2 淡化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
7.4.3 限制期房预售的思考 |
7.4.4 转化政府部门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角色 |
7.5 试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 |
7.5.1 房地产抵押证券化及其必然性 |
7.5.2 房地产抵押证券化的实施方案设想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获奖情况 |
附录1:楼盘调查作业表(节选) |
附录2: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专家调查表 |
附录3:各指标合理浮动区间的制定 |
附录4:房价地价构成比典型案例调查表 |
(2)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总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基本概念 |
第四节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一章 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概述 |
第一节 住房保障制度的内涵 |
第二节 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 |
第三节 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住房保障措施的经济分析 |
第一节 供给政策的经济分析 |
第二节 需求政策的经济分析 |
第三节 租金管制的经济分析 |
第三章 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 |
第一节 住房保障制度典型模式分析 |
第二节 住房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及启示 |
第四章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分析 |
第一节 传统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分析 |
第二节 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分析 |
第三节 现行住房保障政策具体分析 |
第四节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创新个案分析 |
第五章 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的总体构想 |
第一节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的基础 |
第二节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第三节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框架 |
第六章 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方案 |
第一节 住房保障对象的识别 |
第二节 住房保障水平的确定 |
第三节 住房保障方式的选择 |
第四节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实施模型 |
第五节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管理运行机制 |
第七章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 |
第二节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 |
第三节 加强商品房市场价格的宏观调控 |
第五节 其他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博士学习期间科研学术情况 |
致谢 |
(3)凯帝克建筑设计公司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 篇 凯帝克建筑设计公司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
1.1 凯帝克公司发展状况 |
1.1.1 1993-1998 年的初期阶段 |
1.1.2 1999 年后的发展阶段 |
1.1.3 十年庆典后的展望 |
1.2 凯帝克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1.2.1 外部环境分析 |
1.2.1.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1.2.1.2 波特的五种力量分析 |
1.2.1.3 行业竞争分析 |
1.2.1.4 客户群分析 |
1.2.1.5 外部环境分析小结 |
1.2.2 内部环境分析 |
1.2.2.1 组织结构 |
1.2.2.2 业务流程 |
1.2.2.3 管理理念 |
1.2.2.4 内部环境分析小结 |
1.3 凯帝克公司专业化发展策略 |
1.3.1 SWOT 分析 |
1.3.2 公司的愿景、使命和发展目标 |
1.3.3 发展策略 |
1.3.3.1 总体思路 |
1.3.3.2 组织结构的专业化 |
1.3.3.3 业务领域的专业化 |
1.3.4 专业化发展的理由 |
1.3.4.1 专业化概念的演变 |
1.3.4.2 国外公司的借鉴 |
1.3.4.3 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
1.4 凯帝克公司专业化发展的实施 |
1.4.1 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 |
1.4.2 企业文化建设 |
1.4.3 信息系统建设 |
1.4.4 市场开拓 |
1.5 凯帝克公司专业化发展的风险控制 |
1.5.1 内部风险 |
1.5.2 外部风险 |
1.5.3 风险控制流程 |
1.6 全文总结 |
1.7 附录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 |
第2 篇 电信企业市场化后,如何解决农村通信问题 |
2.1 背景描述 |
2.1.1 中国通讯产业的发展 |
2.1.2 中国电话普及率和程控交换机发展状况 |
2.1.3 农村电信市场的巨大空缺 |
2.2 农村通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2.1 农村通信发展的一般概况 |
2.2.1.1 开展调查的原因和目的 |
2.2.1.2 调查方法和程序 |
2.2.1.3 回收样本归纳 |
2.2.2 农村通信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2.2.1 技术发展及接入方法 |
2.2.2.2 在目前市场需求状况下农话是否有利可图 |
2.2.2.3 运营商对农话发展的态度 |
2.2.3 农村市场当前的需求状况 |
2.2.3.1 目前影响发展农话的因素分析 |
2.2.3.2 农话选用现有解决方案的主要原因 |
2.2.3.3 农话选用现有解决方案的主要缺点 |
2.3 农村市场发展的前景预测 |
2.3.1 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
2.3.2 西部大开发将极大的改善西部农村的通信条件 |
2.3.3 普遍服务要求 |
2.4 解决方法和对策 |
2.4.1 技术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
2.4.2 国家政策 |
2.4.2.1 目前国外的解决办法 |
2.4.2.2 国内解决办法 |
2.5 结束语 |
第3 篇 A 公司手机代理业务的营销策略研究 |
3.1 手机市场分销渠道的发展 |
3.1.1 手机市场的现状及展望 |
3.1.2 手机营销渠道的演变及现状 |
3.1.3 手机渠道发展趋势 |
3.2 A 公司的手机代理业务发展情况 |
3.2.1 公司简介 |
3.2.2 公司的销售业绩 |
3.2.3 公司的组织结构与销售网络 |
3.2.3.1 公司的组织结构 |
3.2.3.2 公司的销售网络架构 |
3.2.3.3 公司的售后服务网络 |
3.2.4 产品简介 |
3.2.4.1 所代理的品牌及各品牌的比重 |
3.2.4.2 国产手机 |
3.2.4.3 CDMA 手机和小灵通手机 |
3.2.5 竞争与合作 |
3.2.5.1 与手机厂商的合作关系 |
3.2.5.2 与二级经销商的关系 |
3.3 A 公司手机代理业务的SWOT 分析 |
3.3.1 公司A 的优势分析 |
3.3.2 公司A 的劣势分析 |
3.3.3 公司A 的机会分析 |
3.3.4 公司A 的威胁分析 |
3.3.5 SWOT 分析小结 |
3.4 A 公司手机代理业务的营销策略建议 |
3.4.1 公司A 的营销策略 |
3.4.2 公司A 的营销策略建议 |
第4 篇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
4.1 邯郸钢铁 |
4.1.1 公司概况 |
4.1.2 公司治理结构 |
4.1.3 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
4.1.4 公司风险收益分析 |
4.1.5 公司投资收益测算 |
4.1.6 资本结构选择 |
4.1.7 红利政策 |
4.2 武钢股份 |
4.2.1 公司概况 |
4.2.2 股本结构 |
4.2.3 风险与收益 |
4.3 宝钢股份 |
4.3.1 公司基本概况 |
4.3.2 公司股本结构的分析 |
4.3.3 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分析(高管持股) |
4.3.4 风险与收益的分析 |
4.3.5 公司投资收益测算 |
4.3.6 公司资本结构选择 |
4.3.7 公司的红利政策 |
4.3.8 现金流量折现法测算公司价值 |
4.4 抚顺特钢 |
4.4.1 公司结构分析 |
4.4.2 股权结构分析 |
4.4.3 风险与收益 |
4.4.4 投资回报 |
4.4.5 资本结构 |
4.4.6 股利政策 |
4.4.7 公司价值分析 |
4.5 凌钢股份 |
4.5.1 公司概况 |
4.5.2 公司治理结构 |
4.5.3 股权结构分析 |
4.5.4 公司风险收益分析 |
4.5.5 公司投资收益测算 |
4.5.6 资本结构选择 |
4.5.7 红利政策 |
4.5.8 现金流量折现法测算公司价值 |
4.6 钢铁行业分析 |
4.6.1 钢铁行业基本情况 |
4.6.2 应注意的问题 |
4.6.3 行业前景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衡阳市房地产市场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 |
第二章 调查设计 |
2.1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
2.2 调查规模与调查程序 |
2.3 调查内容设计 |
第三章 衡阳市房地产市场现状 |
3.1 衡阳房地产发展历史回顾 |
3.2 衡阳房地产的社会综合经济环境 |
3.3 衡阳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调查 |
3.4 衡阳房地产消费者调查 |
3.5 衡阳房地产市场趋势调查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当前影响衡阳房地产的政策及其他因素调查 |
4.1 房贷新政策的影响 |
4.2 拆迁新政策对衡阳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4.3 土地新政策对衡阳房地产的影响 |
4.4 “11·3”大火对衡阳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4.5 衡阳市二手房市场发展现状 |
4.6 完善衡阳市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性建议 |
4.7 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表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四、建设部负责人透露经济房不降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空置商品房的危机与防范[D]. 齐锡晶. 东北大学, 2007(06)
- [2]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D]. 郭玉坤.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
- [3]凯帝克建筑设计公司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 侯新元. 清华大学, 2005(08)
- [4]衡阳市房地产市场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D]. 唐新钧.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03)
- [5]透析房价[N]. 罗新宇,王军,周放,包永辉,黄玫,熊艳,杨立新,方益波,吴晓东,孙玉波. 新华每日电讯, 2003
- [6]房地产资料索引(1999年10—12月)[J]. 陈志平. 中国房地产,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