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纪展望:电子商务时代的金融电子化(论文文献综述)
龙传[1](2020)在《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案例分析,结合金融共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度理论,对G银行场景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当前G银行在发展场景金融上采取了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但是G银行在发展场景金融上存在场景和产品的连接度不紧密;创新速度慢,运营成本高;支付功能边缘化,客户体验感不足;场景金融绩效有待提高四个问题。结合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的经验,就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的紧迫性进行分析,主要是市场环境的冲击、行内战略转型发展、金融科技发展加速;并对其发展场景金融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当前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要以商业银行系统和平台为支撑,通过整合场景渠道入口,实现多渠道金融服务、创新场景应用产品及引入外部数据、技术等资源,提供金融场景服务,通过“自建”、“共建”、“嵌入”等实施路径,实现场景入口、场景平台、场景产品、目标客户和第三方合作方等场景要素的整合,达到“场景+金融”的深度融合,完成客户需求和金融服务的无缝衔接,并为其提供智能化、无感化金融服务。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规划,主要是打造“四位一体”线上场景布局,打造“行业+场景+金融”建设,实现对公与对私条线联合发展,要想顺利实施此规划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引进复合型人才,改善科研水平;二是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运营机制;三是要构建开放包容的“互联网+”场景金融平台;四是要加强科技运用,做到“业务”未动“数据”先行,五是要提升客户体验,做好场景化精准营销。
董昀,李鑫[2](2019)在《中国金融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前沿动态:文献述评》文中研究说明金融科技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但学界对中国金融科技思想的发展历程尚缺乏系统梳理。本文力图以国内外学术文献和政策文献为素材,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科技思想的演进脉络及前沿动态,弥补上述不足。本文以"时间序列"为基本线索,将中国金融科技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金融科技思想的萌芽与成长(1993~2011);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兴衰(2012~2016);中国金融科技研究新时代(2017~2019)。随后,重点围绕智能投顾、机器学习模型在金融中的应用、智慧银行和大数据在监管科技的应用等四个方面对中国金融科技研究的前沿动态进行了述评。展望未来,本文认为应当认真总结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实践经验,综合运用创新经济学和金融学提供的分析工具,刻画作为一种创新活动的"金融科技"的发展机理和经济效应。
朱洪强[3](2019)在《当前我国实施金融电子化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而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金融业传统运转方式也随之改变,金融服务业在内容、技术、手段等方面面临着变革,需要走在信息化的前沿,金融电子化信息系统更加需要现代先进高效的互联网技术来做支撑,从而才能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加强金融信息的监管及决策。目前,我国的金融电子化战略正迅速发展,同时不断开发和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金融电子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针对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展望金融电子化发展前景,提出适宜我国金融电子化深层次发展的策略。
张炜路[4](2019)在《互联网金融下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风险体系研究 ——以T城市商业银行为例》文中指出2013年被誉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各种各样互联网金融模式框架基本确立,互联网思维成为影响并改变传统金融行业发展业态的一股强大的冲击力量,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跟随互联网思维正在变革,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弄潮儿,成为传统金融行业的搅局者。传统商业银行也不得不引入互联网思维,纷纷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学习,相继推出如中国农业银行的“快溢宝”,招商银行的“朝朝盈”等各种货币基金。此外,商业银行也开展互联网借贷业务,如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的“现金贷”等。传统商业银行正在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谋篇布局,蓬勃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在新环境下出现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传统商业银行不仅仅需要应对传统银行风险,而且还要面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风险,如何识别和管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风险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支付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采用的新的互联网结算技术,不仅加快了资金周转效率,而且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就目前支付结算实践而言,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本文以T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从组织架构、运行管理机制、规章制度以及支付结算业务种类等方面对T城市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体系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并以T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产品之一——随心E码付业务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随心E码付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基于以上分析,对T城市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甄别,并从风险管理体系、风险传导、员工素质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T城市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体系改善的建议。
董昀,李鑫[5](2014)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文中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金融领域备受瞩目的重要现象,国内学术界讨论互联网金融的文献数量也急速膨胀,但目前尚缺少对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各类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综述类论文。本文力图在这方面进行初步尝试,对国内外文献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评述对基于互联网的各种金融创新进行分析的主要文献,并讨论已有文献对互联网金融的产业与政策效应的分析。本文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含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解晨光,李文媛[6](2013)在《金融电子化——电子商务的核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电子化的概念、进程及金融信息安全的一些内容,强调在发展金融电子化的同时要重视金融信息安全。
孟干[7](2012)在《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之我见》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融电子化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业在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金融电子化趋势愈加明显。从金融电子化建设的背景和内涵着手,分析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对我国金融电子化的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梁春丽[8](2012)在《创办一流期刊 助力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时代》创刊20周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2年,《金融科技时代》在国内金融业电子化勃兴之际诞生从那一刻起,《金融科技时代》始终不坠青云之志。从创刊时使用的《广东金融电子化》、《广东金融电脑》,到2000年更名为《华南金融电脑》,再到2011年启用的新刊名——《金融科技时代》,每一次更名都铭刻着.我们与时俱进、变革求新的抱负与成果。创刊伊始,《金融科技时代》确立了"为金融电子化服务"的办刊宗旨,致力于为广大金融科技工作者打造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变革与坚守,是《金融科技时代》的气质与理
孙宇慧[9](2011)在《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金融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电子货币作为新一代的支付媒介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传统的经营消费模式正逐步发生改变,电子消费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电子货币因其在成本、快捷、方便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将部分或全部取代流通中的现金,对传统的货币供给产生较大影响,进而通过宏观传导机制影响整体的宏观经济运行与发展。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研究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并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应用平台,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及金融电子化的进程。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首先从整体出发,借鉴系统动力学等相关方法,建立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动态模型,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宏观统计数据,使用vensim、spss等应用软件来计算和检验模型参数,模拟电子货币发展情景,分析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电子货币的发行对货币供给、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指标已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金融电子化到来之际,应大力发展电子货币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中的发展。在此分析基础上,以我国电子货币在银行业、证券业、电子商务等领域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总结及比较等分析方法,分析各应用方案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阐述建立新型连接方案的必要,进而提出构建综合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构想,以促进经济发展,加快金融电子化的步伐。
裴立公[10](2009)在《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和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金融电子化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金融信息进行采集、传送、处理、记录和管理、分析和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
二、世纪展望:电子商务时代的金融电子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纪展望:电子商务时代的金融电子化(论文提纲范文)
(1)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2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场景金融的含义 |
2.1.2 场景金融的模式 |
2.1.3 场景金融的特征 |
2.2 场景金融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
2.3 理论基础 |
2.3.1 金融共生理论 |
2.3.2 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度理论 |
2.3.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3章 场景金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
3.1 场景金融在我国发展的三个阶段 |
3.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的案例分析 |
3.2.1 招商银行场景金融:消费场景 |
3.2.2 农业银行场景金融:消费场景与支付场景同步发展 |
3.2.3 平安银行场景金融:C端商业和B端商业模式并举 |
3.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的启示 |
第4章 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G银行简介 |
4.2 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的紧迫性 |
4.3 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现状 |
4.3.1 线上平台场景建设 |
4.3.2 线下平台场景建设 |
4.4 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存在的问题 |
4.4.1 场景和产品的连接度不紧密 |
4.4.2 创新速度慢,运营成本高 |
4.4.3 支付功能边缘化,客户体验感不足 |
4.4.4 场景金融绩效有待提高 |
第5章 G银行场景金融的发展环境与构想 |
5.1 G银行场景金融的发展环境分析 |
5.1.1 G银行场景发展场景金融的优势 |
5.1.2 G银行场景发展场景金融的劣势 |
5.2 G银行场景金融的框架构想 |
5.3 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的发展思路 |
5.3.1 打造“四位一体”线上场景布局 |
5.3.2 打造“行业+场景+金融”建设 |
5.3.3 实现对公与对私条线联合发展 |
第6章 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的保障措施 |
6.1 引进复合型人才,改善科研水平 |
6.2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运营机制 |
6.3 构建开放包容的“互联网+”场景金融平台 |
6.4 加强科技运用,做到“业务”未动“数据”先行 |
6.5 提升客户体验,做好场景化精准营销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中国金融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前沿动态:文献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讲述金融科技研究的“中国故事” |
二、中国金融科技思想的萌芽与成长:1993~2011 |
(一)中国金融电子化进程的开启:事实与文献 |
(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金融科技研究悄然兴起 |
(三)21世纪初:金融科技热潮退去 |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兴衰:2012~2016 |
四、中国金融科技研究开启新时代:2017~2019 |
五、中国金融科技研究若干前沿领域概览 |
(一)智能投顾 |
(二)机器学习模型在金融中的应用 |
(三)智慧银行 |
(四)大数据在监管科技的应用 |
六、结语:提炼中国事实发展中国理论 |
(3)当前我国实施金融电子化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总体规划不足, 欠缺标准化的约束机制 |
(二) 金融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技术指标较低, 规模小, 整体效能较差 |
(三) 缺乏大量的复合型的高级金融电子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
(四) 金融电子化领域的法律法规存在相当大的空白 |
二、改善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对策分析 |
(一) 进一步全面规划金融电子化, 全面完善金融电子化总体框架 |
(二) 积极推动网络安全技术, 提高金融业的网络安全 |
(三) 建立兼备金融业务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积极培育优秀的金融科技、管理人才 |
(四) 加强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监督系统, 建立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法 |
(4)互联网金融下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风险体系研究 ——以T城市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基础理论 |
2.1.1 风险管理理论 |
2.1.2 互联网金融理论 |
2.1.3 金融中介理论 |
2.1.4 金融抑制及金融深化理论 |
2.1.5 层次分析法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2 国外文献综述 |
2.2.3 国内外文献评价 |
3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影响 |
3.1 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
3.1.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
3.1.2 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
3.1.3 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
3.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体系的冲击 |
3.2.1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技术风险 |
3.2.2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声誉风险 |
3.2.3 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法规风险 |
3.2.4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
4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T城市商业银行风险体系现状及问题 |
4.1 T城市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体系现状 |
4.1.1 业务体系 |
4.1.2 组织架构 |
4.1.3 运行管理机制 |
4.1.4 规章制度 |
4.2 T城市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 |
4.2.1 随心E码付业务开展现状 |
4.2.2 随心E码付业务开展效果分析 |
4.2.3 随心E码付业务支付结算风险识别 |
4.2.4 随心E码付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分析 |
4.3 T城市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体系存在的问题 |
4.3.1 风险管理思想贯彻不到位 |
4.3.2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漏洞较多 |
4.3.3 风险管理选人用才制度不当 |
5 T城市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体系改善建议 |
5.1 强化风险管理思想贯彻力度 |
5.2 优化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体系 |
5.3 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
5.4 完善风险管理选人用材制度 |
5.5 防范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传导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概念探究:“互联网金融”的演进脉络 |
三、文献综述Ⅰ: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 |
(一)互联网货币 |
1. 有关电子货币概念的讨论 |
2. 有发行中心的虚拟电子货币 |
3. 去中心化的虚拟电子货币 |
(二)新的金融中介 |
1. P2P网络借贷 |
2. 众筹融资 |
(三)新的金融组织形式 |
1. 网络银行 |
2. 网络保险与网络证券 |
3. 移动金融 |
(四)新的支付手段 |
(五)新的与实体经济结合方式 |
四、文献综述Ⅱ:互联网金融的产业与政策影响 |
(一)对金融市场与金融制度的影响 |
(二)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
(三)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
五、结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与理论含义 |
(6)金融电子化——电子商务的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商务 |
二、金融电子化 |
(一)金融电子化 |
(二)金融电子化发展进程 |
(三)国内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阶段 |
三、金融信息安全 |
四、结束语 |
(7)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 金融电子化的背景和内涵分析 |
2 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阶段分析 |
2.1 银行传统业务处理的电子化阶段 |
2.2 自助银行大量开发阶段 |
2.3 为客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阶段 |
2.4 网上银行阶段 |
3 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
3.1 金融电子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金融信息的通信网络水平低、规模小 |
3.2 金融电子化系统整体效能较差, 全国性支付清算体系存在着很多困难 |
3.3 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比较缺乏 |
3.4 监管手段和技术落后, 电子金融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 |
4 我国金融电子化未来发展的展望 |
5 结束语 |
(9)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写作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电子货币概述与网络支付 |
2.1 电子货币的概述 |
2.1.1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
2.1.2 电子货币的定义 |
2.1.3 电子货币的主要类型 |
2.2 网络支付 |
2.2.1 网络支付的含义 |
2.2.2 常见的网络支付方式 |
2.2.3 使用电子货币进行网络支付的特点 |
第三章 电子货币在国内外发展动态 |
3.1 电子货币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
3.1.1 各国正在进行的电子货币项目 |
3.1.2 各国(地区)电子货币发行量 |
3.2 电子货币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
3.2.1 金卡工程发展现状 |
3.2.2 “超级网银”——网银互联应用系统 |
第四章 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4.1 电子货币影响宏观经济模型的系统分析 |
4.1.1 模型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4.1.2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4.1.3 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4.2 电子货币发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 |
4.2.1 参数计算与检验 |
4.2.2 模拟结果 |
第五章 电子货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应用研究 |
5.1 在电子银行中的应用 |
5.1.1 电子银行简介 |
5.1.2 电子银行金融综合业务服务体系结构 |
5.1.3 电子货币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
5.2 在证券中的应用 |
5.2.1 银证合作在国外的发展 |
5.2.2 银证合作在我国的发展 |
5.3 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
5.4 电子货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新型应用方案探索——构建综合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研究 |
6.1 “一站式网络金融服务”理念的提出 |
6.2 综合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定位 |
6.2.1 建设综合金融电子商务平台的总体目标 |
6.2.2 综合金融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的总体思路 |
6.3 综合金融电子商务平台总体框架 |
6.3.1 综合金融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分析 |
6.3.2 前端客户服务系统的系统构成 |
6.3.3 后端业务处理系统 |
6.3.4 商务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10)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 |
(一) 国有商业银行具备完善业务处理软件系统和数据集中存储系统 |
(二) 外汇管理、证券交易、国债登记和国库等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处理 |
(三) 金融电子化产品不断推出, 各种特色服务进一步提高 |
(四) 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的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
(五) 初步建立了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
(六) 金融电子化法律保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七) 金融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
二、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三、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展望 |
(一) 金融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与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 |
(二) 金融电子化将从“支持金融业务”发展到“改变金融业务” |
(三) 金融电子化服务将以网络银行为中心走向多元化 |
(四) 金融电子化将由自行开发为主走向业务外包 |
(五) 金融电子化将进一步深化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
四、小结 |
四、世纪展望:电子商务时代的金融电子化(论文参考文献)
- [1]G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研究[D]. 龙传. 南昌大学, 2020(01)
- [2]中国金融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前沿动态:文献述评[J]. 董昀,李鑫.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9(05)
- [3]当前我国实施金融电子化的问题与对策[J]. 朱洪强.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9(03)
- [4]互联网金融下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风险体系研究 ——以T城市商业银行为例[D]. 张炜路.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J]. 董昀,李鑫. 金融评论, 2014(05)
- [6]金融电子化——电子商务的核心[J]. 解晨光,李文媛. 时代金融, 2013(30)
- [7]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之我见[J]. 孟干. 硅谷, 2012(24)
- [8]创办一流期刊 助力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时代》创刊20周年[J]. 梁春丽. 金融科技时代, 2012(05)
- [9]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及其应用研究[D]. 孙宇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8)
- [10]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和展望[J]. 裴立公. 华南金融电脑,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