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毂气孔缺陷的预防

后轮毂气孔缺陷的预防

一、后轮毂气孔缺陷的防止(论文文献综述)

胡强[1](2021)在《水冷压铸A356铝合金轮毂两旋轮旋压成形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铝合金轮毂的应用对汽车轻量化有重要意义。A356铝合金以其较高的强度、优良的抗腐蚀性能以及良好的流动性,成为铝合金轮毂的常用材料,目前A356铝合金轮毂的主要生产工艺为铸-旋工艺。已有大量学者对A356铝合金轮毂进行研究,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三旋轮旋压工艺成形风冷压铸的A356铝合金轮毂铸坯上,而对水冷压铸A356铝合金进行两旋轮旋压成形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水冷压铸的A356合金组织更致密、缺陷更少、力学性能也更好;两旋轮旋压工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两旋轮旋压成形时每一旋轮的压下量都比三旋轮旋压时各旋轮的压下量要大,因此对水冷压铸的A356铝合金轮毂铸坯进行两旋轮旋压成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通过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水冷压铸A356铝合金进行了热变形行为研究,得到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构建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确定了该合金的加工工艺参数范围:变形温度为340℃~380℃,应变速率为1s-1~10s-1。在确定旋压工艺参数后,采用MSC.Marc软件对水冷压铸A356铝合金轮毂旋压成形进行数值模拟。采用企业使用的三旋轮旋压工艺分析了不同高径比的轮毂坯料对旋压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径比为3.6的轮毂坯料成形效果较好;随后采用两旋轮旋压工艺分析了高径比为3.6的轮毂铸坯在旋压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对比了两旋轮旋压与三旋轮旋压后工件的等效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两旋轮旋压后轮毂的等效应变较大且沿轮辋径向等效应变的分布更加深入。基于两旋轮旋压工艺,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旋轮压下率、旋轮圆角半径、芯轴转速等工艺参数对工件成形质量的影响,得到了两旋轮旋压工艺的最优工艺参数:1号轮压下率40%、1号轮圆角半径13mm、旋轮进给比1.2mm/r、芯轴转速450r/min、旋压温度360℃、摩擦系数0.1。根据选取的最优工艺参数,采用两旋轮旋压工艺进行了轮毂旋压实验,并将旋压后的轮毂与现有三旋轮旋压的轮毂进行了组织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两旋轮旋压后的轮毂各部位组织比较均匀,力学性能也优于三旋轮旋压的轮毂。

徐浩[2](2021)在《车身制造冲压车间规划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汽车作为如今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在人们日常出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从2020年初的疫情也让人深刻的感受到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在安全性、隐私性存在的巨大差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了积极响应节能、环保的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势所趋,车身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乘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乘坐环境,同时也是各类零件的装配载体,高品质的车身觉得了产品的定位,车身由冲压出来的单件通过焊接工艺组成的,冲压作为汽车制造四大工艺之首,在车身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充分考虑投资、质量、效率等多方面因素规划一个高品质、自动化、柔性化的冲压车间,是每个冲压工程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恒天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打造的高端智能移动空间REDS产品开发、工厂建设为背景,通过先进的工艺设计,合理的工厂规划、精准的设备选型,充分考虑人、机、料、法、环等多个维度对冲压车间的影响进行规划,从而最终打造智能移动空间REDS的冲压工厂。首先,从工艺设计入手,明确工厂的生产内容,规划出准确的车间工艺流程,对冲压工厂的生产内容产品输入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并根据产品和工艺要求选择所需的冲压设备资源。同时核算出冲压车间各个功能区域的面积,形成冲压车间工艺布局方案,最后,结合产品输入、质量标准、建筑要求,设备明细,完成厂房工艺基础提资、设备能源提资,最终完成工厂方案规划,建设成一流的冲压工厂。通过方案规划及分析对比验证,有效减少了设备投资、精准的完成设备的规划选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为智能移动空间REDS产品的量产上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提升终端客户满意度。

张骞[3](2021)在《基于爆胎气囊的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爆胎而引起的交通事件不断增加,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车辆发生爆胎后,会导致车身会出现明显的侧偏、侧倾和横摆等现象。此外,驾驶员由于经验的缺乏和心理素质的原因,往往会采取错误的操作进而加剧爆胎事故的后果。因此,爆胎车辆方面的研究变得尤为十分重要。本文将围绕紧急充气-差动制动联合控制对汽车爆胎后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爆胎汽车的建模与仿真。基于Dugoff轮胎建立了8-DOF整车动力学模型;根据开放的爆胎实验数据结论对轮胎模型进行改写,同时根据车辆的总载荷是不变的理论对整车模型进行改写,以此完成爆胎整车动力学模型的搭建;分别在直行和转弯这两个工况下进行前轴两个轮胎爆胎仿真,然后分析了汽车爆胎之后的运动状态和轮胎受力的变化的趋势。爆胎汽车差动制动控制策略研究分析。首先根据理想二自由车辆模型,计算出质心侧偏角以及横摆角速度并对其进行修正;之后进行失稳判断,当判断出失稳就以上述这两个参数与实际的偏差为基于PID算法设计的控制器为输入计算出附加横摆力矩;再根据每个轮在制动时能产生的制动力矩是有限制的,推导出爆胎汽车制动轮的决策表;最后对该控制器与已搭建的爆胎整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该控制器可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改善汽车的行驶轨迹。紧急充气系统的研究。为了进一步解决汽车爆胎时产生的路径偏移和车身侧倾的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个基于安全气囊紧急充气原理的紧急充气系统的设计思想,并对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相关设计要求分析,最后重点论述了气体发生剂的配比和药量的确定。差动制动和紧急充气系统联合控制策略对爆胎汽车的影响分析。根据上述研究提出差动制动和紧急充气系统联合控制以避免爆胎汽车失稳的策略,并且采用Simulink搭建了整车仿真模型,最后针对爆胎之后的差动制动和紧急充气系统联合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联合控制策略表明能很好确保车身侧倾角和行车轨迹,控制了爆胎车辆的稳定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孝成美[4](2020)在《汽车轮毂的结构分析及轻量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汽车的保有量急剧增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虽然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能源等问题。汽车轮毂作为汽车上的重要部件,在满足车辆对轮毂性能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制造轮毂的材料消耗最小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小环境污染,还能显着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对此,本文对汽车轮毂的结构分析和轻量化设计展开研究。首先,按照GB/T3487-2005对汽车轮辋的规定和相关行业规范,利用SolidWorks建立15×61/2J轮毂物理模型,通过对直辐无掏料轮毂模型进行形状拓扑优化分析,确定了既能够承受较大载荷,又能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的曲辐有掏料的轮毂进行分析。其次,基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建立轮毂的疲劳寿命数学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与CAD建模软件的无缝集成,对汽车轮毂进行了弯曲疲劳、径向疲劳以及冲击仿真试验的有限元分析,最终结果表明了弯曲工况对轮辐和与之相连接的轮辋边缘影响最大,径向工况对轮辋的影响最大,冲击工况对轮毂轮缘和轮辐有掏料的位置处破坏最大,但三种工况下的应力值都小于铝合金材料的屈服强度,满足了正常工况下的使用要求。再次,通过对轮毂的有无约束进行约束模态分析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了轮毂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图,最终对模态分析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路面激励、车轮不平衡激励以及传动轴激励的激励源频率值都远小于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下的频率值,符合设计要求。然后,根据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结果和模态分析结果,对铝合金轮毂进行了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替换,对其进行强度校核,结果显示,镁合金轮毂和碳纤维轮毂符合设计要求;对铝合金轮毂进行结构优化,以轮辋的厚度、轮辐的厚度以及安装盘的厚度为主要设计变量进行了尺寸优化,优化结果显示轮辋的厚度较优化前降低了 4.26%,轮辐的厚度较优化前降低了 30.08%,安装盘的厚度较优化前降低了 24.67%;对优化后的轮毂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显示优化后三种轮毂的应力应变较优化前有所增大,但仍然满足设计要求。最终优化后的铝合金轮毂单个轮毂减重了 2.13kg,镁合金轮毂单个轮毂减重了 1.31kg,碳纤维轮毂单个轮毂减重了 1.26kg,通过对三种轮毂进行比较发现,铝合金轮毂更能兼顾轻量化要求和成本要求。最后,基于A356铝合金轮毂结构设计和轻量化优化的结果,通过对轻量化铝合金轮毂的铸造成型仿真,进一步明确了所设计的轻量化铝合金轮毂的工艺可行性和有限元仿真的准确性,从而为轻量化铝合金轮毂的低压铸造成型奠定了基础。

张国胜[5](202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轮毂智能识别及质量检测研究》文中认为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推动轮毂生产发展。轮毂在铸造后的精加工、质量缺陷检测等工艺都是基于实际型号进行相应操作,因此需识别实际轮毂型号。因轮毂在铸造及精加工过程易受到各因素影响产生质量缺陷,故需进行质量缺陷检测以判断是否合格。然而目前轮毂的型号识别及质量缺陷检测方式多为人工目检,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识别检测任务。如今机器视觉系统能克服因人工识别带来的问题影响,提高生产系统柔性化及自动化程度。因此本文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轮毂智能识别及质量检测系统,用于实现轮毂的型号智能识别及质量缺陷检测。首先,在机器视觉的应用基础上研究开发整套基于机器视觉的轮毂智能识别及质量检测系统。在轮毂型号智能识别和质量缺陷检测的硬件基础上对软件部分及检测流程进行设计研究。其次,对轮毂型号智能识别系统的实现基础进行研究。对型号识别硬件系统采集的轮毂图像进行灰度化、滤波去噪、二值形态学及边缘检测预处理操作。在预处理后的图像上提取轮毂半径、辐条数、辐条类型、圆心至轮辐窗口下沿距离、窗口面积与轮毂面积比和宽度六种特征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及主成分处理。在常规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识别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结合KNN及SVM的KNN-SVM算法和用灰狼算法(GWO)改进SVM惩罚系数c和核函数半径?的GWO-SVM算法。通过应用四种算法进行轮毂型号识别实验,结果显示GWO-SVM算法具备最优的识别效果,正确识别率可达95.83%相比于传统SVM提升约6.48%满足型号识别要求。再次,对轮毂质量缺陷检测系统的实现基础进行研究。在研究轮毂气孔、缩松、缩孔、裂纹和夹杂缺陷的基础上对硬件系统采集的缺陷图像进行多帧叠加去噪、反锐化掩模处理。基于缺陷对比模板得到去除背景缺陷图,运用布谷鸟算法(CS)结合大津法(Otsu)的CS-Otsu算法寻找最优阈值T获取缺陷部分图像。通过ROI选取待检测缺陷区域及去伪操作后,提取缺陷面积、灰度均值、长径、尖锐度、周长与面积比、长宽比和矩形度七种缺陷特征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及主成分处理。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基础上研究萤火虫算法(GSO)改进BP隐含层至输出层及输入层至隐含层的权值wji、vkj及阙值?j、?k的GSO-BP算法对轮毂缺陷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GSO-BP算法的缺陷检测识别率达95%,相较于常规BP算法的检测提升约6.74%能满足缺陷检测要求,并依据ASTM标准及实际情况对缺陷进行等级及质量合格判断。最后基于Visual Studio编译环境搭建Open CV开源计算机图像库及Qt可视化程序界面,实现型号智能识别及质量缺陷检测系统的软件模块功能。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系统能够满足对轮毂的型号智能识别及质量缺陷检测要求。

任声泰[6](2019)在《基于Archard轮轨磨耗模型的轮缘表面喷钼对轮缘磨耗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轮轨磨耗是我国铁路运输的核心问题。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载重量和列车编组数量的增加,轮轨侧压力增大,轮缘磨耗严重,车辆维修效率及合理性要求提高,仅采用当前的轮缘润滑技术已不能满足铁路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的轮缘表面喷钼技术是对传统轮轨润滑方法的一种全新改进。采用热喷涂技术在轮缘表面制备钼涂层,利用钼涂层硬度高、耐磨损、耐腐蚀、高温性能稳定等诸多特点,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轮缘磨耗,同时提高车辆的脱轨安全性能。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轮缘表面喷钼对轮缘磨耗的影响做出了研究:1、进行了钼涂层粉末的研制以及其喷涂方法的研究,获得了结合强度较高的钼涂层种类以及其喷涂方法。同时,还对不同种类的涂层进行了机械性能测试,包括结合强的测试,摩擦磨损性能测试以及冲击性能测试等,最终确定了综合性能最为优异的金属钼涂层,并证明了该种涂层在试验条件下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和降低磨耗的作用,并为仿真研究提供该种涂层的材料性能参数。2、进行了轮缘钢轨接触表面摩擦系数的近似计算,利用试验所得的材料性能参数以及摩擦系数模型进行了钼对钢以及钢对钢的摩擦系数计算,所得计算结果基本符合试验研究所得结果,从而验证了该钼涂层具有较小摩擦系数。3、对转K6型转向架悬挂参数进行了计算,建立了转K6-C70货车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了了三种不同曲线半径工况下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动力学参数。4、建立了转K6型转向架所使用的E型轮对与CHN60kg/m钢轨匹配的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结合动力学参数以及试验所得到的钼涂层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喷钼前后三种不同轮缘钢轨接触位置下的轮缘表面接触应力的分布。5、利用Archard轮轨磨耗模型的变形形式,结合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接触斑内的应力分布以及动力学计算结果,对喷钼前后接触斑内的磨耗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Archard模型的基本形式结合试验所得喷钼前后轮缘表面硬度参数以及轮轨滑动距离、轮缘钢轨法向接触压力计算了假设线路条件下喷钼前后轮缘的磨耗体积。研究表明:在普通车辆轮缘处喷涂合适的钼涂层,能有效降低车辆通过曲线时轮缘与轨侧面接触的摩擦系数,显着降低轮缘和轨侧面磨耗,同时提高车辆的脱轨安全性能。也就是说,采用轮缘表面喷钼既能够达到传统轮缘润滑的效果,也能够克服传统轮缘润滑的缺点。

陈建明[7](2019)在《一种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及冷却工艺的模拟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铝合金轮毂质量轻、散热快、减振性能好、寿命长,安全可靠,外形美观,在汽车制造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铝合金轮毂制造方法主要有金属型重力铸造和低压铸造。低压铸造的生产方式效率高,更适合大批量生产。为了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需要生产出各种空间曲面形状的铝合金轮毂,但是,如果铸件形状和铸造工艺等不合理,就会导致轮毂在铸造生产过程中无法实现“顺序凝固”,造成铸件不良品增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开展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及冷却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低压铸造缺陷难于用解析方法预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开始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指导铝合金轮毂铸造工艺和模具的设计。本课题通过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工艺和冷却工艺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使用华铸CAE软件,建立了A356.2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FDM模型,对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改进铸件结构和冷却工艺参数,并对铝合金轮毂样品进行试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进行了铝合金轮毂性能的实验研究,检验了试制产品的性能。本研究对提高铝合金轮毂制造成品率,提高公司利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闫龙龙[8](2019)在《基于拓扑优化的轮毂轻量化造型设计》文中提出轮毂轻量化是汽车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现有轮毂轻量化方法大部分是从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成本投入较大,本文从造型出发将拓扑优化的轻量化方法运用到轮毂的造型设计中,研究轮毂的轻量化造型。本文首先对轮毂结构和重要参数进行分析,根据轮毂设计标准建立了轮毂基础形态三维模型,并将轮辐作为设计及优化对象,其次对轮毂进行受力分析,依据轮毂弯曲疲劳等试验,对轮毂的受力大小进行计算,得出了轮毂所要承受的径向载荷和弯矩载荷,将建好的轮毂基础形态模型导入到SolidThinking软件中,对构造的轮毂基础形态施加载荷,设置位移约束,设置对称周期及拔模方向,定义设计空间和材料属性及设置优化目标等一系列操作,得到轮毂的拓扑优化结构图,最后根据轮毂的拓扑优化结构图,对轮毂进行可制造处理并完善轮毂的造型设计,并根据轮毂的疲劳试验,对设计完成的轮毂做仿真分析,以验证轮毂结构的合理性。本文将拓扑优化方法引入到轮毂的轻量化造型设计中,以结构刚度最大为设计目标,完成了轮毂轻量化造方案的设计,并通过改变设计变量探索轮毂造型,得到了不同的轮毂轻量化造型方案,指出了基于拓扑优化轻量化轮毂的应用方向。

张永波,辛国升[9](2018)在《后轮罩外板成形工艺分析与拉深模设计》文中认为通过对零件结构及形状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验证,确定左、右后轮罩外板的冲压工艺,运用AutoForm R6.0软件数值模拟优化,设计并制造了拉深模,左、右对称件采用合模生产,能减少模具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对同类零件的冲压工艺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10](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认为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二、后轮毂气孔缺陷的防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轮毂气孔缺陷的防止(论文提纲范文)

(1)水冷压铸A356铝合金轮毂两旋轮旋压成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汽车轻量化
        1.1.2 A356铝合金轮毂
        1.1.3 A356铝合金轮毂强化手段
    1.2 A356铝合金轮毂铸造-旋压成形工艺
        1.2.1 旋压工艺介绍
        1.2.2 A356铝合金轮毂铸-旋工艺
    1.3 有限元理论在轮毂旋压成形中的应用
        1.3.1 有限元法简介
        1.3.2 铝合金轮毂旋压成形有限元分析
    1.4 轮毂旋压成形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内相关研究
        1.4.2 国外相关研究
    1.5 铝合金轮毂目前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5.1 铝合金轮毂目前存在的问题
        1.5.2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冷压铸A356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与参数
        2.1.3 实验设备
    2.2 材料热变形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2.3 水冷压铸A356铝合金热变形组织分析
    2.4 水冷压铸A356铝合金本构方程的建立
        2.4.1 本构方程的选取
        2.4.2 本构方程的建立
    2.5 热加工图的建立与分析
        2.5.1 热加工图理论基础
        2.5.2 热加工图的绘制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轮毂旋压工艺参数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轮毂旋压工艺参数的选择
        3.1.1 减薄率的选择
        3.1.2 旋轮形状的选择
        3.1.3 旋轮进给比的选择
        3.1.4 芯轴转速的选择
        3.1.5 摩擦系数的选择
        3.1.6 旋轮进给时间间隔的选择
        3.1.7 工艺参数的确定
    3.2 MSC.Marc软件及轮毂旋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MSC.Marc软件介绍
        3.2.2 模型的建立
        3.2.3 网格的划分
        3.2.4 局部坐标系的建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轮毂旋压成形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
    4.1 旋压坯料的选择
    4.2 轮毂两旋轮旋压成形数值模拟
        4.2.1 轮毂两旋轮旋压工艺参数
        4.2.2 两旋轮旋压模拟结果分析
    4.3 两旋轮旋压与三旋轮旋压模拟结果对比
    4.4 两旋轮旋压时工艺参数对轮毂成形的影响
        4.4.1 1号轮压下率对旋压成形的影响
        4.4.2 1号轮圆角半径对旋压成形的影响
        4.4.3 旋轮进给比对旋压成形的影响
        4.4.4 芯轴转速对旋压成形的影响
        4.4.5 旋压温度对旋压成形的影响
        4.4.6 摩擦系数对旋压成形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轮毂组织性能分析
    5.1 旋压实验
        5.1.1 旋压设备
        5.1.2 旋压实验参数
    5.2 轮毂显微组织分析
    5.3 轮毂拉伸性能分析
        5.3.1 拉伸测试
        5.3.2 轮辋力学性能
        5.3.3 轮辋拉伸断口形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介

(2)车身制造冲压车间规划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车身选材现状及趋势
    1.3 冲压模具
        1.3.1 铝冲压拉延模具
        1.3.2 铝冲压修冲模具
        1.3.3 铝冲压翻边整形模具
    1.4 冲压压机
    1.5 机器人自动化
    1.6 返修打磨
    1.7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工艺设计及设备规划
    2.1 产品输入
        2.1.1 投产车型
        2.1.2 自制件种类及数量
    2.2 工艺设计
        2.2.1 侧围外板拉延模面设计
    2.3 节拍核算
    2.4 车间任务
        2.4.1 设计原则
        2.4.2 规划原则
        2.4.3 工艺方案
    2.5 设备规划选型
        2.5.1 压力机规划
        2.5.2 机器人规划
        2.5.3 板料清洗机规划
        2.5.4 板料涂油机规划
        2.5.5 端拾器规划
        2.5.6 废料线规划
        2.5.7 线尾检测装箱
        2.5.8 行车规划
        2.5.9 模具清洗房规划
        2.5.10 返修打磨房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厂规划与设计
    3.1 车间组成
    3.2 厂房规划原则
        3.2.1 车间面积及核算
        3.2.2 车间布局图
    3.3 信息化管理
    3.4 土建公用动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基于爆胎气囊的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爆胎的主要原因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防爆胎方面的研究现状
        1.3.2 爆胎汽车的动力学及控制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爆胎汽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2.1 八自由度整车动力学建模
    2.2 轮胎模型建模
        2.2.1 Dugoff轮胎模型
        2.2.2 轮胎模型的相关参数
    2.3 整车动力学模型搭建及其验证
        2.3.1 Matlab/Simulink简介
        2.3.2 仿真模型搭建及其验证
    2.4 爆胎轮胎参数变化及其力学变化
        2.4.1 爆胎后关键参数的变化分析
        2.4.2 爆胎后垂直载荷的变化
    2.5 爆胎车辆动力学分析
        2.5.1 直行爆胎工况汽车动力学分析
        2.5.2 转弯爆胎工况汽车动力学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爆胎汽车差动制动控制研究
    3.1 爆胎汽车差动制动控制策略总体思路
    3.2 爆胎车辆控制目标的确定
        3.2.1 理想横摆角速度确定
        3.2.2 理想质心侧偏角确定
    3.3 车辆失稳状态判定条件
    3.4 附加横摆力矩的计算分析
    3.5 差动制动附加横摆力矩的实施
    3.6 仿真分析
        3.6.1 直行爆胎工况仿真分析
        3.6.2 转弯爆胎工况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紧急充气系统的研究
    4.1 充气系统的工作原理简述
    4.2 紧急充气系统的主要构成分析
        4.2.1 判断模块
        4.2.2 执行模块
    4.3 气体发生剂设计分析
        4.3.1 气体发生剂的配比与反应机理
        4.3.2 气体发生剂的产气性能
        4.3.3 点火药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差动制动控制-紧急充气系统联合控制研究
    5.1 联合控制系统原理
    5.2 Matlab/Simulink模型建立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直行爆胎工况仿真分析
        5.3.2 转弯爆胎工况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汽车轮毂的结构分析及轻量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2 汽车轮毂轻量化材料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轮毂的结构设计
    2.1 汽车轮毂结构
    2.2 汽车轮毂的模型建立
    2.3 轮毂模型的确定
    2.4 轮毂模型的检验
    2.5 本章小结
3 轮毂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3.1 有限元方法
    3.2 汽车轮毂的疲劳寿命分析
    3.3 轮毂的弯曲疲劳分析
    3.4 轮毂的径向疲劳分析
    3.5 轮毂的冲击试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轮毂模态分析
    4.1 理论基础
    4.2 模型建立
    4.3 边界条件
    4.4 分析结果
    4.5 结果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轮毂的轻量化设计
    5.1 镁合金材料轻量化设计
    5.2 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
    5.3 轮毂的结构尺寸优化
    5.4 本章小结
6 轮毂的制造工艺分析
    6.1 铝合金轮毂的制造工艺
    6.2 铝合金轮毂的铸造成型仿真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机器视觉的轮毂智能识别及质量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设计
    2.1 总体系统简介
    2.2 机器视觉系统基础
    2.3 基于机器视觉的轮毂智能识别系统设计
        2.3.1 硬件简介
        2.3.2 软件设计
        2.3.3 检测流程
    2.4 基于机器视觉的轮毂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2.4.1 硬件简介
        2.4.2 软件设计
        2.4.3 检测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轮毂型号智能识别系统
    3.1 轮毂识别预处理
        3.1.1 图像灰度化
        3.1.2 图像滤波
        3.1.3 二值形态学处理
        3.1.4 边缘检测
    3.2 轮毂特征提取
        3.2.1 提取特征类型
        3.2.2 特征数据处理
    3.3 型号识别算法及结果
        3.3.1 经典识别算法
        3.3.2 KNN-SVM算法
        3.3.3 GWO-SVM算法
        3.3.4 识别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轮毂质量缺陷检测系统
    4.1 五种轮毂常见陷缺
        4.1.1 气孔
        4.1.2 缩孔
        4.1.3 缩松
        4.1.4 裂纹
        4.1.5 夹杂
    4.2 轮毂缺陷图像预处理
        4.2.1 多帧叠加平均法去噪
        4.2.2 反锐化掩膜算法
    4.3 轮毂缺陷分割提取
        4.3.1 Otsu分割
        4.3.2 CS-Oust阈值分割
        4.3.3 ROI的应用
    4.4 缺陷特征提取
    4.5 缺陷类型判断
        4.5.1 BP神经网络算法
        4.5.2 GSO-BP算法
        4.5.3 缺陷识别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验及结果
    5.1 轮毂智能识别系统实验及结果
    5.2 轮毂质量缺陷检测实验及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Archard轮轨磨耗模型的轮缘表面喷钼对轮缘磨耗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
        1.1.1 轮缘钢轨润滑技术
        1.1.2 表面喷钼技术
    1.2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轮轨磨耗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轮缘喷钼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基体材料
        2.1.2 粉末材料
        2.1.3 等离子喷涂工艺流程
    2.2 涂层组织
        2.2.1 金相组织
        2.2.2 涂层扫描电镜组织
        2.2.3 涂层元素
    2.3 涂层机械性能
        2.3.1 显微硬度
        2.3.2 弹性模量测量
        2.3.3 涂层结合强度
        2.3.4 涂层摩擦磨损性能
        2.3.5 图层冲击性能
    2.4 涂层可靠性分析
        2.4.1 喷钼车轮实物
        2.4.2 残余应力的测定
        2.4.3 理化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货车通过曲线动力学参数计算
    3.1 轮缘表面摩擦系数研究
        3.1.1 滑动摩擦系数理论推导
        3.1.2 模型验证与计算
    3.2 多体动力学仿真
        3.2.1 多体动力学仿真简介
        3.2.2 Simpack软件简介
    3.3 货车转向架和车体
        3.3.1 货车转向架
        3.3.2 货车车体
    3.4 货车通过曲线动力学建模
        3.4.1 轮轨滚动接触理论
        3.4.2 悬挂参数计算与货车动力学模型
        3.4.3 轨道模型与通过曲线速度
        3.4.4 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计算
    4.1 有限元基本原理与仿真流程
        4.1.1 有限元基本原理
        4.1.2 仿真流程
    4.2 轮轨三维模型
        4.2.1 E型滑动轴承车轴模型
        4.2.2 HESA车轮模型
        4.2.3 60kg/m钢轨模型
    4.3 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及计算
        4.3.1 轮轨有限元模型
        4.3.2 接触对和接触参数设置
        4.3.3 定义单元实常数以及边界条件
        4.3.4 三种工况计算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轮缘表面磨耗计算
    5.1 材料磨耗理论模型
        5.1.1 摩擦功磨耗理论模型
        5.1.2 Archard材料磨损理论模型
    5.2 基于ARCHARD磨耗模型的磨耗计算
        5.2.1 轮缘表面磨耗
        5.2.2 磨耗体积计算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一种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及冷却工艺的模拟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铝合金轮毂的铸造方法
    1.3 低压铸造工艺简介
        1.3.1 低压铸造的原理
        1.3.2 低压铸造技术特点
    1.4 低压铸造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理论及模具和工艺设计
    2.1 引言
    2.2 低压铸造理论
        2.2.1 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的缺陷
        2.2.2 金属的凝固传热
        2.2.3 金属的凝固传热的有限差分法
    2.3 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工艺参数设计
        2.3.1 升液工艺参数设计
        2.3.2 充型工艺参数设计
        2.3.3 增压压力
        2.3.4 浇注温度的确定
        2.3.5 铸件温度确定
    2.4 铝合金轮毂三维造型
        2.4.1 UG软件简介
        2.4.2 铝合金轮毂设计
    2.5 模具设计
        2.5.1 模具设计概述
        2.5.2 模具设计守则
        2.5.3 分型面设计
        2.5.4 浇注系统设计
        2.5.5 直流道设计:
        2.5.6 排气与冷却系统设计
        2.5.7 推出机构设计
        2.5.8 铝合金轮毂模具的三维造型
        2.5.9 铝合金轮毂模具涂料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FDM模拟
    3.1 数值模拟软件华铸CAE简介
    3.2 低压铸造过程FDM模拟概述
    3.3 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FDM模型的建立
        3.3.1 几何建模
        3.3.2 材料
        3.3.3 界面参数
        3.3.4 边界条件
        3.3.5 初始条件
    3.4 充型分析
    3.5 凝固分析
    3.6 轮毂的结构和工艺的改进
        3.6.1 轮毂和铸件造型的改进
        3.6.2 工艺改进
        3.6.3 凝固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铝合金轮毂的试制
    4.1 铝合金轮毂的试制条件
    4.2 两种铸型和冷却系统设计方案的试制验证
        4.2.1 方案一的冷却系统、模具和工艺参数的验证
        4.2.2 方案二的冷却系统、模具和工艺参数的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轮毂性能实验研究
    5.1 影响性能的内、外部缺陷识别
        5.1.1 内部质量检查:X光
        5.1.2 机械性能试验
        5.1.3 金相试验
    5.2 化学成分试验
        5.2.1 各种元素在铝硅合金中的作用
        5.2.2 化学成分检测
    5.3 渗透检测
    5.4 13°冲击试验
    5.5 径向疲劳试验
    5.6 弯曲疲劳试验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拓扑优化的轮毂轻量化造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车配件产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2 轮毂轻量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3 轮毂造型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标及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轮毂轻量化方法解析
    2.1 轮毂材质轻量化
    2.2 轮毂结构优化轻量化
    2.3 拓扑优化造型设计轻量化
        2.3.1 拓扑优化的概述
        2.3.2 拓扑优化方法分析
        2.3.3 基于拓扑优化轮毂轻量化造型设计方法提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轮毂拓扑优化基础形态构建及受力分析
    3.1 汽车轮毂基础形态构建
        3.1.1 汽车轮毂结构分析
        3.1.2 轮毂的设计要求
        3.1.3 拓扑优化轻量化轮毂基础形态模型建立
    3.2 轮毂受力分析
    3.3 轮毂载荷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olidThinking软件轮毂轻量化造型设计
    4.1 轻量化轮毂拓扑优化模型的建立
        4.2.1 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4.2.2 拓扑优化设计空间定义
        4.2.3 拓扑优化材料定义
        4.2.4 轮毂自由度约束设置
        4.2.5 工况的选取及载荷处理
        4.2.6 拓扑优化目标设置
    4.2 轻量化轮毂拓扑优化结果及分析
    4.3 轻量化轮毂可制造化处理
    4.4 拓扑优化轻量化轮毂可靠性分析及验证
        4.4.1 轮毂弯曲疲劳试验仿真分析
        4.4.2 轮毂径向疲劳试验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轻量化轮毂造型设计及应用
    5.1 面向不同车型匹配问题轮毂造型设计
        5.1.1 不同车型轮毂尺寸分类
        5.1.2 不同汽车载荷计算及施加
        5.1.3 不同车型的轮毂轻量化造型方案设计
    5.2 面向轻量化减重轮毂设计
        5.2.1 奔驰S350载荷计算及施加
        5.2.2 轮毂的不同程度轻量化造型方案设计
    5.3 面向改装车个性化轮毂设计
        5.3.1 不同参数下拓扑优化轮毂造型探索
        5.3.2 改装车轮毂造型方案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轮辋设计标准
附录2 设计方案效果图展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9)后轮罩外板成形工艺分析与拉深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冲压工艺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
    1.1 冲压工艺分析
    1.2 工艺方案确定
2 模具结构与试模结果
3 品质提升
4 结束语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 土石方机械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1.1.3 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发展趋势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1.2.1. 2 新能源技术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1.2.2. 5 问题与展望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1.3.2. 2 技术优点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1.3.2. 5 发展趋势
        1.3.2. 6 展望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1.4.2. 7 其他技术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1.4.4 存在问题
        1.4.5 展望
2压实机械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热点研究方向
        2.2.3 存在的问题
        2.2.4 研究发展趋势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2 热点问题
        2.3.3 存在问题
        2.3.4 发展趋势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热点研究方向
        2.4.4 研究发展趋势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2.5.2 热点研究方向
        2.5.2. 1 控制技术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2.5.3 存在问题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2.5.4 研究发展方向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 研究热点
        2.6.3 主要问题
        2.6.4 发展趋势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7.2 热点研究方向
        2.7.3 存在的问题
        2.7.4 研究发展趋势
3路面机械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3.1.1. 1 烘干筒
        3.1.1. 2 搅拌缸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3.1.2. 2 沥青烟
        3.1.2. 3 排放因子
        3.1.3 存在的问题
        3.1.4 未来研究趋势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 1 搅拌机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3.3.1. 3 搅拌工艺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3.3.2 存在问题
        3.3.3 总结与展望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4.1. 1 作业机理
        3.4.1. 2 设计计算
        3.4.1. 3 控制系统
        3.4.1. 4 施工技术
        3.4.2 热点研究方向
        3.4.3 存在的问题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3.5.2 存在问题
        3.5.3 总结与展望
4桥梁机械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4.1.4 发展趋势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5隧道机械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5.1.1. 2 锚杆钻机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5.2.1 盾构机类型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5.2.2 盾构刀盘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5.2.2. 3 存在的问题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5.2.3 盾构刀具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5.2.3. 3 存在的问题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5.2.4 盾构出渣系统
        5.2.4. 1 螺旋输送机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5.2.6 壁后注浆系统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5.2.6. 3 存在的问题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5.2.7 盾构检测系统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5.2.7. 3 存在的问题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5.2.8 盾构推进系统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5.2.8. 3 存在的问题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5.2.9 盾构驱动系统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5.2.9. 3 存在的问题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6养护机械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6.1.1 国外研究现状
        6.1.2 热点研究方向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6.1.3 存在的问题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6.1.3. 2 作业效率低
        6.1.3. 3 除尘效率低
        6.1.3. 4 静音水平低
        6.1.4 研究发展趋势
        6.1.4. 1 节能环保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6.4.2 热点研究方向
        6.4.3 存在的问题
        6.4.4 研究发展趋势
        6.4.4. 1 整机技术
        6.4.4. 2 动力技术
        6.4.4. 3 传动技术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6.4.4. 5 智能化技术
        6.4.4. 6 环保技术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6.5.1. 3 存在的问题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6.5.2. 3 存在的问题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6.5.3 冷再生设备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6.6.1 前言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6.6.2. 4 研究方向
        6.6.2. 5 存在的问题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6.6.3. 5 存在的问题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6.6.4. 5 存在的问题
        6.6.5 研究发展趋势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6.7.1 技术简介
        6.7.1. 1 施工技术
        6.7.1. 2 施工机械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7.3. 1 研究热点
        6.7.3. 2 发展趋势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四、后轮毂气孔缺陷的防止(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冷压铸A356铝合金轮毂两旋轮旋压成形的研究[D]. 胡强.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2]车身制造冲压车间规划策略[D]. 徐浩.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3]基于爆胎气囊的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D]. 张骞. 辽宁工业大学, 2021(02)
  • [4]汽车轮毂的结构分析及轻量化设计[D]. 孝成美.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基于机器视觉的轮毂智能识别及质量检测研究[D]. 张国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6]基于Archard轮轨磨耗模型的轮缘表面喷钼对轮缘磨耗影响的研究[D]. 任声泰.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7]一种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及冷却工艺的模拟和实验研究[D]. 陈建明. 燕山大学, 2019(03)
  • [8]基于拓扑优化的轮毂轻量化造型设计[D]. 闫龙龙. 燕山大学, 2019(01)
  • [9]后轮罩外板成形工艺分析与拉深模设计[J]. 张永波,辛国升. 模具工业, 2018(12)
  •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标签:;  ;  ;  ;  ;  

后轮毂气孔缺陷的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