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十岁

“110”,十岁

一、“110 ”,十岁了(论文文献综述)

张乔娜[1](2021)在《张爱玲《传奇》修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奇》的初版由《杂志》社于1944年8月15日出版,其中收录10篇小说作品。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设计,都是非常精致的,封面设计无图案,采用一色的孔雀蓝,并由张爱玲亲手设计,仅标记了书名与作者名。同年9月25日,《传奇》再版,封面图案采用炎樱的绘画创作,犹如古绸缎上盘了深色的云头。在1946年11月时,上海山河图书公司正式出版了《传奇(增订本)》。在初版基础上,增订本新增了5篇内容,基本上汇聚了张爱玲的所有代表作。炎樱重新负责封面的设计,与之前不同的是,《传奇(增订本)》借鉴了晚清《点石斋画报》上的时装仕女图作底图,再加上比例不对称的现代人物形象,就如同是鬼魅一般,透过窗户观察仕女的生活。至此,《传奇》出现了初刊本、初版本、再版本、增订本这4个版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版本研究即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而随着版本的变迁,不但可以体现出作家的思想理念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包含着更加丰富全面的写作学、语言学、社会学、修辞学、心理学以及美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汇校,可以将不同版本流变过程中的历史和文学信息予以集中呈现,从而探究作者的创作思想、美学观念以及文化心态方面的变化。

付永军[2](2021)在《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世纪60年代末,日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了工业化浪潮。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州第一个走上了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是日本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改革中,文化领域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开始欧洲化,大力发展西化教育,将欧洲的美术教学体系移植到日本的现有教学体系中,由“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大量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洋绘画,推动了日本国内的改革运动。在这种浪潮风气下,日本传统绘画日渐式微,而西洋油画和新兴的日本画形式凸显出来。直至国粹运动的发起,传统的日本水墨绘画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落寞后重新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日本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丰富了日本近现代美术发展的新格局。而被日本称为最后的文人画家的富冈铁斋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孤寂的走上艺术创作之路。本论文以历史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立足于富冈铁斋在日本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美术作品及文化活动考查,通过对富冈铁斋的绘画作品、艺术思想、艺术交流、美术活动等为对象展开研究,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寻求这些绘画作品的创作成因以及影响,进而探求出这一历史时期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生成的内在原因,通过对富冈铁斋艺术风格进行类型学的分析以及图像学的研究,结合富冈铁斋的生活轨迹全面的分析富冈铁斋艺术风格中蕴含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意蕴,力图呈现富冈铁斋艺术风格,从而探求其生成的过程及特征。本研究以富冈铁斋绘画作品为主要的视觉媒介和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作为分析的具体方法。而对于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的研究旨在解决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谱系;分析富冈铁斋绘画的形态、特征以及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关联;显现出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及文化内涵;对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的变革以及对当下的价值意义进行探讨。通过对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的研究,可以说日本传统绘画源于中国绘画,是中国绘画同根共干的一枝琼花。而十九世纪60年代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前的日本古代绘画,主要受到中国绘画影响,近现代受到西方影响。近年来日本和中国面对西方文化应急反应,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日本美术是作为亚洲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十九世纪的日本美术发展历程是美术发展史中的独特典范,这也为我们了解日本美术的总体风貌打下了基础,确立了其在美术史中的位置。

李敏[3](2021)在《“末五子”与晚明文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末五子”是后七子派领袖王世贞命名的一个文学群体,成员包括赵用贤、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胡应麟。他们文学交游活动广泛,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的辐射面广,影响者众。“末五子”处在七子派与公安派的过渡地带,在晚明文坛由复古向新变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对七子复古派的文论主张多有矫偏救弊之举,同时不断调和“师古”与“师心”的矛盾,发挥了扭转文学流弊的作用。他们坚守文学有益于世用的原则进行创作,与晚明作家宣传人性解放的文风有根本性的差别,起到了对晚明世风振起的作用。本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末五子”命名的缘起及作为群体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一章探讨王世贞命名“末五子”的意图及二者的依违离合。通过对“末五子”排序问题的分析,探讨王世贞的排名意图。第二章分析晚明文学思潮嬗变下,“末五子”的文学观念及其对晚明文学思潮的纠偏和折衷。第三章讨论“末五子”对明代博学思潮的接受及推进,聚焦李维桢、胡应麟诗文创作的博学特性。第四章第一节讨论晚明儒释道思潮对“末五子”的影响,从李维桢《续藏书序》两个版本的文字差异入手,分析他对狂禅派代表李贽的真实态度;第二节着重阐述屠隆的“三教合一”思想,屠隆与李贽的差异性特质,指出屠隆不属于狂禅派,从所掌握的材料出发,论证屠隆纵欲之说不成立,屠隆在生活上克欲寡欲,在作品中宣扬情欲的危害性,他是晚明世风的振起者。第三节重点讨论儒释道思想影响下的屠隆诗文创作。第五章分析在晚明复古文学思潮下,赵用贤、魏允中诗文创作中复古与新变的特点。第六章从文学交游的角度讨论胡应麟、屠隆、李维桢的文坛地位及影响。重点围绕他们的诗社活动、文坛盟主地位及对公安派、竟陵派的影响展开分析。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陈楠[4](2021)在《袁淑、王微、王僧达研究》文中提出《袁淑、王微、王僧达研究》涉及的三位研究对象都是《诗品·中品》的同条诗人,诗风相近又有不同,比如语言风格清丽的一致性,王微代表作《杂诗》的女性化特点及袁淑、王僧达拟乐府的阳刚美,研究三人是研究锺嵘《诗品》品评的一部分;三人都出身於侨姓氏族的甲族门第,是堂表兄弟关系,袁淑是王微、王僧达的表哥,王微是王僧达的堂哥,袁淑比王微大七岁,王微比王僧达大七岁,王袁家族的姻亲关系让他们自幼年就有来往接触,这为将三人置於同谱提供了条件;三人都是元嘉文坛的代表人物,被时人称赞“文冠当时”的袁淑,诗文书画无不精善、闭门家中却美名传至北魏的王微,六七岁就传出美名,和颜延之成为忘年交,和鲍照诗文相和,被锺嵘赞为诗歌成就超过袁淑、王微的王僧达,研究他们给了解元嘉文学和锺嵘的品评准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侧面;《宋书》《南史》都给他们立传,正史的本传和其他资料为研究他们提供了可能,这也是三人放在一起研究的条件;唐以前最重要的文集《文选》收入了他们同类型的诗歌放在“杂拟”、“杂诗”篇,这更加体现了三人诗歌的相似性和为南朝人所认可的诗艺水准,同时也有了给三人诗歌做比较研究的基础。以上的五个理由是把三人放在一起做年谱和研究的原因,三人尽管不是後世认为的元嘉文学的大家,但在当时却个个都是享誉几代的人物,将三人放在一起研究既能进一步了解《诗品》的品评原则,元嘉文学在南朝文学身处的位置,又能从社会思想的层面了解世家大族在南朝的开端——刘宋的思想变化,对於了解当时的文学、社会思想都有莫大的好处。本篇论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人物思想和文学研究,下编年谱。上编主要运用文本细读,比较分析和文献索引的方法将三人所处时代、家族和思想、文学做系统的梳理研究;下编通过文献搜集、历史考证还原谱主一生的成长、仕宦和文学、政治交游经历。上编共有三个章节,第一章节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层面宏观梳理三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由於三人都是甲族子弟,故梳理经济环境时着重论述庄园经济对世家文化文学的影响;梳理政治环境时从中央皇帝的非正常继位与地方上的藩王出镇政策论述大政治环境与世家子弟仕进心态的关系;文化上主要论述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对元嘉文人的影响。第二章节论述三人的家族仕宦和作为逐渐没落的甲族子弟的处世心态、人生选择,兼及两者与三人文学的关系。第三章节是对三人文学的综合研究,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是三人作品流传情况和1佚,包括对学界有争议的作品归属问题进行讨论辨析;第二是对三人的拟古诗进行比较研究,这一部分以《文选》和《玉台新咏》收入的作品为基础,梳理三人拟古的渊源、文学新变与文学时代风尚的关系,也兼及其他作品的艺术分析;第三部分是各人的文章代表作研究,主要是袁淑的俳谐文、王微的书信和王僧达的《祭颜光禄文》。下编的年谱部分对三人的人生经历作了较为清晰的梳理,将现存的文学作品能准确系年的予以系年,并用了大量的按语说明这样系年的缘由以及作者对谱主人生经历变幻的思考、考证。在沿着谱主的人生轨迹重走的过程中也爲笔者理解谱主的思想,撰写上编的第二章节提供了诸多便利。

日本"秦代出土文字史料研究班",张奇玮[5](2020)在《岳麓书院所藏简《秦律令(壹)》译注一(上)》文中研究指明凡例释文本译注原则上遵从《岳麓书院藏秦简(肆)》(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本文简称"岳麓[肆]")的释文与编联,但部分释字依据图版做了修正。此外,对编联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一做了注释,部分竹简依据纪婷婷、张驰《<岳麓肆·亡律>编联刍议(精简版)》("简帛"网2016年9月12日,本文简称"纪·张案")调整了编联顺序。

李翊[6](2020)在《中医“驻颜”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驻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目前,中医对其理解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溯源不明,概念不清,医理模糊,方术混杂。这些现状限制了中医驻颜的.理论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化细化。因此,本文以“驻颜”为研究对象,通过诠释驻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解读古今驻颜理念的演变,从而构建中医驻颜理论体系,以期指导临证实践运用,促使中医驻颜理念的成熟与新学科的分化。本研究运用了文献学、诠释学、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再结合哲学、心理学、身体美学、现代医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集成,从概念界定、理念演变、机理发微、方术特色和意义探寻共五部分入手,逐层深入探讨“驻颜”内涵及其相关问题,进而形成中医“驻颜”特色理论。1.驻颜概念界定(1)“驻”“颜”最早见于南北朝江淹的《采石上菖蒲诗》“冀采石上草,得已驻馀颜”,此处作者从形与神两个方面,希望保持回转年轻显少以及神情愉悦之容貌。“驻颜”二字合用则见于唐朝张说的《钱本草》“(钱)偏能驻颜,采泽流润”。(2)通过对“驻”“颜”“驻颜术”的概念分论,以及与“美容”“抗衰老”相近概念进行辨析,总结“驻颜”内涵:驻颜是人到中老年时期,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得面部的气色、形态、功能和精神状态都相较于同龄人更有优势,从而保持在整体感观上显得年轻、和谐,且能维持长期效果而副作用少。总结“驻颜”外延:长久地改善面部由于衰老而展现出的各类不佳状态,又有狭义和广义二分:狭义驻颜,即是留驻面部气色光泽,仅是维持颜面肌肤表面气血充足的状态;广义驻颜,即是延驻面部的形神和功能,维持颜面整体的年轻、和谐状态。2.驻颜理念发展演变(1)商周秦汉时期,驻颜内涵开始萌芽,驻颜形象来源于神仙不老传说,贵族阶层进行了小范围的驻颜方法和机理探索。魏晋隋唐时期,各类美容和驻颜的方术层出不穷,美容和驻颜理念开始明确区分,也注重从心神来驻颜。宋金元时期则是驻颜方药最为流行的时期,以《圣济总录》为代表的方书强调从补益气血的角度服药驻颜,内服方剂一家独大。明清时期在继承前朝补益气血的基础上,驻颜更强调肾精的充足,且运用导引、房中、海外之法兴盛。纵观历史,驻颜方术层出不穷,但是理论阐述和创新并不多。(2)分析古人畏老驻颜的根源。首先,颜衰代表人逐渐接近、直面死亡,为古人内心深处最大的焦虑和恐惧;此外,颜衰意味着自身状态已不圆满,竞争力下降,实现理想价值的时间和机遇都变小;最后,容颜衰老难以隐藏。这类焦虑和恐惧驱使人们愿意尝试医学、佛教、道教等各种手段,寻找各类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求颜驻心安。(3)解读中医认为人体可以颜驻不衰的理念。普通人之一生划分为小、少、壮、老四个阶段,其颜面的形象由少入老,神转不回。因此,驻颜的核心理念是因衰而补,希望壮而不老、老而不衰,重视人的主观能动。驻颜有缓急之分,可在容颜未衰前预防服药,也可救其脏腑偏颇之根本以求驻颜。自《本经》开始就用“上品”之药多服久服的形制以求颜驻,流传至今。“多服”以提高量效,“久服”以保证时效,服“无毒”之药保障安全性。这些驻颜术一定程度上既能使得颜面形体返老还少,还能逆转人体处于衰老的身心状态,如同少年之时颜面状态生生不已。(4)现代中医研究中,驻颜词义缩小、范围自限,仅关注于改善面部皮肤的老化。究其原因,一是中医研究跟随现代医学的关注重点,落脚于皮肤层面;二是中医驻颜本身理论不足、内容泛化,没有评价标准,导致其理论难以指导实践,最终能达到如何效果也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急需创新驻颜理论,以指导驻颜方术运用于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打开思路,破除自我限制。3.驻颜医理发微(1)颜分形神。形由五体为根基,官窍为神使,毛发为附属。神又有元神和心神,心神通过面部形体引动元神,发出声音动作、形成表情仪态、感知外界并与他人元神互动。(2)颜之形神都束缚于天时(时间)和地势(空间)的维度下日月迁变,并受人情(社交)的长久改造。颜的衰老变化可总结为:五官七窍以功能衰退为主;五体表现为气色暗沉、形态衰变、轮廓塌坠;精神状态则是心神瞬时即变,元神久则昏沉。这些都是人体脏腑功能失常的外在表现。(3)形神共济才能驻而不衰。首先,五脏元精为颜面化生之根本,次第虚损而有定时;补养五脏元精使之充足、缓其虚衰,是颜面整体保持活力旺盛的根源。其次,元精通过经络上奉于头面;气道、经隧的瘀滞涩结与否,直接影响气血上达的程度与颜面状态。然后,元神引导与调控颜面部的生长发育,心神可加速或延缓进程;因此当养心调神、怡情养性,长久方能和缓仪容、延缓衰速。最后,通过精、气、神维持的是颜面部生生不己的状态,平抚风霜久侵之皮毛肌肤,托举弛软垂坠之皮筋肉脉骨,维系元神不至昏沉偏执。生生之气得以补充,失仪形态得以修复,才使颜面维持如初。(4)驻颜术强调驻通相参。补衰减耗,以驻神形;导滞化瘀,以通气机。驻而不通,难以盘活;通而不驻,难以为继。因此,驻颜不能千人一方,而是应当辨证施治,谨守其机、驻通相和,以保颜全,终臻寿域。4.驻颜方术特色各类驻颜方术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形体、气机和元神三个方面,因此需辨证分型,三因制宜,守机驻颜。(1)服药驻容形者,一是虚则补之,运用补法填补先后天之根本,本固枝荣;二是滞则通之,上通经脉,内消瘀滞,开达孔窍,周流全身气血;三是涩则润之,润其风、燥、寒、热等邪气结于面部造成的粗糙滞涩,恢复颜面润泽。三法既可单独应用而建功,又可联合施治而奏效,还可配合日常调护以综合驻颜。(2)导引通颜机者,一是疏通局部,通过按摩等手段开关利气,自外达内,疏通颜面气机;二是循流督任,元神存想随呼吸气机循行督任二脉路线通行小周天,水火相济,以保持头面不衰;三是遍行全身,通过大周天的圆满运动,交通全身上下之气机,间接带动颜面气血充盈饱满。(3)平和养心神者,清心火,使神静而火降,终而收敛心火回归本位;通过静坐凝神、意识引导,凝涣散之神,将涣散的注意力凝聚于丹田,随呼吸感知元神之机的流动;保和缓之态,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和,仪态端庄,语言轻柔,使气质更美好,容颜更有魅力。5.驻颜意义探寻中医驻颜理论跳出了“治病”的禁锢与定位,见微知着,从介入颜面衰老的逻辑体系出发,延缓整体的形神衰老,拔高到延长人的寿命、改善生活质量的层次,真正做到“上工治未病”。从治形、守神、维持功能三个方面构建驻颜理论,这一新的视角和侧重点,取法为上,取术为下,驻通相参,内外结合,守机驻颜为本,从而拓展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驻颜思路,指导临床实践。中医望颜也是一种审美观的体现,本质上是以善为美,通过望面部之形,司外揣内,以审心灵之态,追求外表的美和内心的善统一结合。本研究首次完整地诠释中医驻颜概念,构建中医驻颜理论体系,填补中医理论空白,以指导临证实践运用,促使中医驻颜理念的成熟与新学科的分化。对当代人正确对待颜面衰老,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倡导积极的生命观都具有积极意义。

楼特钦[7](2020)在《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学研究》文中指出吴兴沈氏家族作为十分重要的南朝吴姓世家,不仅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具备强大的实力,更在文学理论建构与诗文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以“文学世家”的身份在南朝文坛占据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家族文学研究视阈,对吴兴沈氏家族的宗脉发展、文学世家形态及沈氏文人们的文学创作情况进行观照,并从政治、经济、宗教等社会视角对沈氏文学进行深入考察,以期获取二者间的文学互动关系。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南朝吴兴沈氏家族的基本情况作出总述。首先,对吴兴沈氏家族的世系情况作出梳理与考释,并以此胪叙家族的发展历程。其次,明确家族在南朝时期进行的由武至文的家族文化转型情况,进而探究其产生的相关原因及其对沈氏家族文学发展的影响。最后,在与相近时期其他文学世家比较的前提下,对南朝吴兴沈氏家族的文学世家形态作出界定,研讨其家族形态特征对于家族文学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学的发展概况。整理沈氏家族文人在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情况,并从中归纳出沈氏家族文学的具体面貌及流传特点。同时,对沈氏文人们的文事活动、诗文创作及理论建构等文学实践活动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沈氏文学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所呈现出的共通性。第三部分是对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学的社会文化特征作出外部考察。从政治角度入手,以沈氏文人的仕宦情况与南朝独特的政治大环境为背景,探究沈氏文学中的政治信息。从经济角度入手,选取庄园经济与货币经济这两个维度,探讨南朝经济与沈氏文学之间的关系。从宗教角度入手,对吴兴沈氏家族性质的“奉道”、“事佛”行为进行探讨,进而探索相关宗教对沈氏文学的具体影响。从家学门风角度入手,分析家风及家族观念在沈氏文学创作中的具体反映。

吴巍[8](2020)在《时空间行为视角下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生活能耗关系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从空间扩张转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城镇化高速发展导致生活能耗加剧的背景下,生活能耗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其与城市建成环境的关系已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热点。充分认识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的机理和规律特征,并积极发挥建成环境在降低居民生活能耗方面的作用,对于构建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既有关于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研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影响生活能耗的因素众多,既有研究考虑影响因素存在片面性;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的途径、方向和程度结论模糊,建筑密度对住宅能耗的影响尚存在争议;缺乏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对建成环境各要素对生活能耗的影响程度排序;研究大多局限于欧美城市,主要关注的是低密度和扁平化程度较高的建成环境,我国城市建成环境特征与国外城市具有明显区别,国外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我国城市有待进一步验证。鉴于此,本文在时空间行为视角下,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搭建了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研究的理论架构,基于计量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包含城市建成环境、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居民个人生活方式和节能态度变量在内的生活能耗分析模型。以宁波市为例,基于9个社区样本、598个住宅样本和22112个交通出行样本,依托入户调研获取的数据,首先,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从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建成环境与生活能耗的关系,揭示了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的影响机理,通过将量化分析结果向规律性特征转述,提出了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存在的规律特征。其次,在生活能耗控制导向下,利用层次分析和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了建成环境各指标对生活能耗的影响程度。最后,基于量化分析结果,提出了有利于降低生活能耗的建成环境规划引导措施,通过将量化分析向规划响应的推导,实现量化结果的规划应用。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发现主要包括:第一,不同气候环境下建成环境对住宅能耗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宁波市而言,建筑密度对住宅能耗呈显着正相关影响,容积率呈显着负相关影响;第二,与欧美国家城市相比,住宅是否有树阴遮挡和临近水系对能耗影响并不显着;第三,开发强度较大的单元式住宅能耗更容易受到室外热岛效应、太阳能辐射等微环境的影响;第四,道路交叉口密度虽然对通勤出行能耗呈显着负相关影响,但其对高能耗方式出行能耗呈显着正相关影响;第五,土地混合利用程度对宁波市交通出行能耗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而道路交叉口密度对欧美国家城市交通出行能耗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第六,以通勤为目的的出行能耗更容易受到建成环境的影响;第七,开车等高能耗方式的出行能耗对建成环境的敏感性相对较高;第八,建成环境各指标对生活能耗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土地混合利用程度和与工作地点距离、住宅类型、建筑朝向、住宅面积、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服务设施可达性、道路交叉口密度、人口密度。研究认为,生活能耗控制导向下的建成环境规划设计引导,应该以城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从优化室内外微环境的视角提出住宅建筑规划布局引导措施,从提高目的地可达性的视角提出土地混合利用引导措施,从促进低碳方式出行的视角提出道路设计引导措施。因此,研究聚焦住宅建筑规划布局、土地混合利用和道路设计三方面,针对宁波市规划设计规范中空白和相对滞后的内容,借助能耗模拟分析,逐步探讨了住宅相对节能的“户—单元—单栋建筑—空间布局”,通过比较不同的方案,分别探讨了社区层面、街区层面和建筑层面不同功能用地的混合比例与布局方式,通过递推演算的方法,从居住区和商业区路网密度与道路交叉口密度、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设计以及居住区交通微循环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马玉莹[9](2020)在《贫困农户对精准扶贫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必胜的决心、坚定的信念和强有力的组织带领全国人民打响这场脱贫攻坚战,要在2020年取得全面胜利。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要继续毫不懈怠,持续加力,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那么我们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的效果如何?精准扶贫政策直接受众群体贫困户对于精准扶贫的真实感受如何?影响他们对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因素是什么?本研究从这几个问题出发,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整体了解贫困农户精准扶贫满意度,探究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现实依据。本研究立足于贫困理论、精准扶贫理论以及满意度理论三个理论基础,选取江西省十个县市为研究区域,以实地调查的1047户贫困农户为研究对象,从“家庭属性”、“外围支持”、“干群互动”及“心理感知”四个维度对江西省贫困农户精准扶贫满意度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交叉列联表分析法研究贫困农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在每个变量不同的取值情况下的分布情况,通过分布情况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性,再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确定变量对贫困农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影响程度及方向。结果表明,15个变量中,除“是否纳入危房改造”、“是否参加劳动力就业培训”、“是否从事公益性岗位”以及“是否借小额信贷”四个变量以外其余变量均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其中“六十岁以上老人数量”呈负相关,其余均呈正相关。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江西省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确保2020年有效脱贫;二是建立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村庄稳步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地方产业,实现农民稳步增收;四是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扶贫政策落实;五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证贫困户知情权、参与权及受益权。

高赟[10](2020)在《北周文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北周文学为研究对象,旨在整体、系统论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文学,还原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北周文学,呈现一个清晰的北周文坛,显示北周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学价值,改变人们对北周文学的认识。北周文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快速、密切大融合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发展中起着枢纽作用。北周文学因时代、地域、民族、文学演进规律呈现独特的阶段性文学特点。全文除绪论、结论、附录外,分上下编,共八章。上编五章整体、系统论述北周文学的繁荣、文学成果、文学特点,展现它的枢纽作用。下编三章重点研究北周文学独特的、最重要的作家。上编第一章宏观整体鸟瞰北周文学,从北周文学家、北周文学作品、北周文学活动三个方面论证北周文学的繁荣。第二章重点研究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大的周文帝宇文泰发起的西魏文体文风改革,论述西魏时期文学作品和西魏对北周文学的贡献。第三章从北周时期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和北周文学的关系论述北周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与北周文学的繁荣密切相关,起着促进作用。北周文、明、武三帝收集和整理中原典籍对华夏文化的绵延不断作出重大贡献。第四章通过北周时期两个文坛和民间文学的文学作品全面系统论述北周文学的繁荣、南北文学融合的文学成果、文学特色。第五章从出土西魏北周墓志视角考察这段时期墓志的演进和文学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北周文学的文学水平。下编第一章整体论述北周宇文氏文学作品,充分展现北周宇文氏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第二章综合研究王褒及其文学作品。本文考证王褒生年是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卒年是周武帝建德五年(576)。梁宫体诗是一种新体诗,诗人运用这种诗体可以创作任何题材的诗歌。王褒是梁宫体诗的代表诗人。王褒北朝大部分五言诗歌反映他因羁旅异国的现实而引发内心深处的亡国之悲、羁旅之痛、思乡之切、生命之短的各种复杂的沉重心情,呈现“悲”“沉郁”的特色和风格。王褒以边塞乐府诗为代表的诗歌带有“建安风骨”的气息,但与“建安风骨”不同。王褒在创作乐府诗时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创作宫体诗艺术技巧的影响。王褒五言八句、四句诗创作对唐律诗、绝句的形成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王褒入北文章是中国南北朝后期南北文学相融合的成果。第三章综合研究庾信及其文学作品。本文考证庾信在北周任司水下大夫、弘农郡守、司宪中大夫、洛州刺史、司宗中大夫的任期和北周部分交游。庾信入北前十年心态复杂,最终由排斥到感恩、接受,再到主动亲和北周朝廷。庾信在入北前十年,或者说在入北的二十八年中,对故国的悲伤、对故国故土的思归和思念从没有停止过,贯穿始终。这种乡关之思以公元557年十月陈代梁为界显示出细微区别。之前是他对梁朝故国的思归与思念,之后是他对南方故土的思归与思念。《哀江南赋》作于公元557年十二月,主旨是哀梁朝。《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枯树赋》《小园赋》《伤心赋》《竹杖赋》《邛竹杖赋》展现庾信入北初期的生活经历和心态,极具文学价值。五言组诗《拟咏怀二十七首》《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十首》展现庾信诗歌的文学魅力。庾信在北周创作的宫体艳情诗是他在梁朝创作的宫体艳情诗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显出新特点。《燕歌行》在王褒、庾信、高适手中继承并改变,最终使乐府旧题《燕歌行》的传统内容真正变成以边塞为内容的边塞乐府诗。《杨柳歌》是乐府诗,作于庾信入北初期,主旨是自悲身世。庾信创作的宫廷雅乐歌辞反映北周对中原儒家文化的崇拜。《道士步虚词十首》是庾信对道教步虚词的改造,文人步虚词成为表达个人情感的乐府诗体裁。庾信五言八句、四句诗歌创作对唐律诗和绝句的形成作出很大贡献,他创作出一首五言绝句。庾信入北前期部分诗赋文创作呈现“建安风骨”的风貌。《拟连珠》最大可能作于公元557年十月至十二月间,主旨是念王室、悲身世,它的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庾信墓碑传文、墓志铭传文、墓碑志铭辞都各具文学特色。庾信丧母是在西魏,丧母守孝时间是公元555至557年。庾信在北朝真正的隐居时期是公元554至563年。《移虏留使文》非庾信作品。

二、“110 ”,十岁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0 ”,十岁了(论文提纲范文)

(1)张爱玲《传奇》修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传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章 《传奇》前10 篇的版本流变与修改
    第一节 由“初刊本”到“再版本”
    第二节 由“再版本”到“增订本”
第二章 修改案例举隅
    第一节 技术性修改
    第二节 艺术性修改
第三章 特殊文学场域下的张爱玲小说
    第一节 《传奇》的原刊本与初版本阶段
    第二节 《传奇》的初版本与增订本阶段
第四章 从《传奇》前10 篇的修改看张爱玲的创作变化
    第一节 独特的现代观:“反”现代的现代性追求
    第二节 冷静的生命观:反戏剧化的叙述策略
    第三节 女性的破坏与男性的沉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传奇》前10 篇校勘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一)本选题的研究对象
        (二)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创新之处
        (一)建构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的发展脉络
        (二)以图像学为蓝本的富冈铁斋艺术风格新格局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况
        (二)国外研究现况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概念界定
        (一)“兰学”、“洋学”、“西洋学”的概念
        (二)“新日本画”、“南宗画”、“南画”、“文人画”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富冈铁斋艺术风格起源的考察
    一、富冈铁斋艺术风格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中日文化渊源与交流
        (二)日本传统绘画的变革
        (三)西洋绘画传入与发展
    二、富冈铁斋的艺术生涯
        (一)富冈铁斋的生活经历
        (二)富冈铁斋的艺术学习
第三章 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的演变——以富士山题材为例
    一、第一阶段:富士山题材的产生
        (一)读书旅行是画业的开端
        (二)富士山题材的初期实践
    二、第二阶段:富士山题材的发展
        (一)从山峰到峰顶的空间认知
        (二)虚构的风景《富士山图》
    三、第三阶段:理想世界的构建
        (一)从“富士山”到“蓬莱山”
        (二)神游“蓬莱山”的精神世界
第四章 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类型及特征
    一、人物题材的绘画风格及其特点
        (一)风俗题材
        (二)故事题材
        (三)神仙题材
    二、山水题材的绘画风格及其特点
        (一)真景题材
        (二)憧憬题材
        (三)仙境题材
    三、花卉鸟兽题材的绘画风格及其特点
        (一)花卉题材
        (二)鸟兽题材
第五章 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的价值探讨
    一、近代日本美术界对他的评价
    二、对日本美术发展的意义
    三、中日文化融合的典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富冈铁斋年谱
附录二:富冈铁斋相关文献
附录三:富冈铁斋主要作品年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末五子”与晚明文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末五子”命名缘起及其作为群体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王世贞命名“末五子”的意图及二者的依违离合
    第一节 王世贞命名“末五子”的继承与变革意图
    第二节 胡应麟、李维桢与王世贞的依合
    第三节 魏允中、赵用贤、屠隆与王世贞的依违离合
第二章 晚明文学思潮与“末五子”的文学观
    第一节 万历前后文学思潮的嬗变
    第二节 “末五子”的文学观念
    第三节 末五子对晚明文学思潮的纠偏和折衷
第三章 晚明博学思潮与李维桢、胡应麟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末五子”与明代博学思潮
    第二节 李维桢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 胡应麟的拟乐府诗创作
第四章 晚明儒释道思潮与屠隆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晚明儒释道思潮概说
    第二节 晚明儒释道思潮对“末五子”的影响
    第三节 屠隆的“三教合一”思想及践履
    第四节 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屠隆诗文创作
第五章 晚明政治复兴理想与赵用贤、魏允中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晚明政坛与“末五子”的政治复兴理想
    第二节 赵用贤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 魏允中的诗文创作
第六章 “末五子”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胡应麟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第二节 屠隆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第三节 李维桢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李维桢年谱简编(1547-1626)
附录 2:赵用贤年谱简编(1535~1596)
附录 3:魏允中年谱简编(1544——1586)
附录:4:屠隆《吉道人传》为“唐伯虎点秋香”故事源头考论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袁淑、王微、王僧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上编 袁淑、王微、王僧达研究
    第一章 三人生存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袁淑、王微、王僧达之主要活动时间界定
        第二节 袁淑、王微、王僧达之主要活动时间及当时的经济
        第三节 袁淑、王微、王僧达之主要活动时间及当时的政治
        第四节 袁淑、王微、王僧达主要活动时间以及文学风尚之变化
    第二章 三人的生平仕宦、个性思想和人生选择
        第一节 袁淑的生平仕宦、个性思想和文学创作以及人生选择
        第二节 王微、王僧达的生平仕宦、个性思想和人生选择
    第三章 三人的文学述评
        第一节 袁淑、王微、王僧达诗文概括和1佚
        第二节 袁淑、王微、王僧达诗歌比较研究
        第三节 袁淑、王微、王僧达文章研究
下编 年谱
    叙曰
    凡例
    袁淑、王僧达、王微年谱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类(列其主要如次)
    (二)专着类(列其主要如次)
    (三)国内外期刊论文(列其主要如次)
致谢

(6)中医“驻颜”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资料收集
        2.2 内容概说
        2.3 研究述评
        2.4 展望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方法
    5 研究意义
前言
1 驻颜概念界定
    1.1 驻颜最早出处
    1.2 后世模糊含义
    1.3 驻颜概念分论
        1.3.1 颜
        1.3.2 驻
        1.3.3 驻颜
        1.3.4 驻颜术
    1.4 相关概念辨析
        1.4.1 驻颜与美容
        1.4.2 驻颜与抗衰老
    1.5 驻颜概念总结
    小结
2 驻颜理念演变与解读
    2.1 古代驻颜观念回顾
        2.1.1 商周秦汉时期——神仙形象萌芽驻颜理念
        2.1.2 魏晋隋唐时期——驻颜与美容观念始分
        2.1.3 宋金元时期——驻颜之术大量流行
        2.1.4 明清时期——驻颜理法的继承与探索
    2.2 古人畏惧颜衰本质
        2.2.1 皓首苍颜,接近死亡
        2.2.2 形象衰老,社交不便
        2.2.3 渐衰容貌,难以隐藏
        2.2.4 既求形驻,亦使心安
    2.3 中医颜驻不衰理念
        2.3.1 老少各象,神转不回的颜衰规律
        2.3.2 见衰即补,老而不衰的补益观念
        2.3.3 《本经》开上药久服的驻颜形制
        2.3.4 逆转老态,不还少形的整体功效
    2.4 现代驻颜范围演变
        2.4.1 词义的缩小
        2.4.2 范围的自限
        2.4.3 现代演变原因
    小结
3 容颜留驻机理
    3.1 尺宅之地,形神俱殊
        3.1.1 颜之形
        3.1.2 颜之神
    3.2 时空维度,改造容颜
        3.2.1 天时改颜
        3.2.2 地势改颜
        3.2.3 人情改颜
    3.3 由壮入老,变化各异
        3.3.1 后天五体,形态衰变
        3.3.2 五官七窍,功能衰退
        3.3.3 心神瞬变,元神久昏
    3.4 形神共济,维持长久
        3.4.1 五脏元精,源头活水
        3.4.2 阴精上奉,通达有道
        3.4.3 精神引导,化气凝形
        3.4.4 生生不息,保颜如初
    3.5 驻通相参,守机护颜
        3.5.1 补衰减耗,以驻神形
        3.5.2 导滞化瘀,以通气机
        3.5.3 谨守其机,驻通相和
    小结
4 方术证治特色
    4.1 服药驻容形
        4.1.1 虚则补之
        4.1.2 滞则通之
        4.1.3 涩则润之
        4.1.4 综合施治
    4.2 导引通颜机
        4.2.1 疏通局部
        4.2.2 循流督任
        4.2.3 遍行全身
    4.3 平和养心神
        4.3.1 敛心气之火
        4.3.2 凝涣散之神
        4.3.3 保和缓之态
    4.4 其他方法
    小结
5 驻颜意义探寻
    5.1 理念启发
    5.2 实践运用
    5.3 审美探寻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查新报告

(7)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中古家族文学研究现状
        二、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学研究现状
    第三节 课题的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范围
        二、结构内容
第一章 南朝吴兴沈氏家族发展概述
    第一节 南朝吴兴沈氏家族的世系发展
        一、南朝吴兴沈氏家族世系考
        二、南朝吴兴沈氏家族发展史
    第二节 南朝吴兴沈氏家族的文化转型
        一、从尚武到崇文的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化转型
        二、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化转型的影响因素
        三、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化转型对其家族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作为文学世家的南朝吴兴沈氏家族
        一、平行比较下的南朝吴兴沈氏文学世家形态
        二、南朝吴兴沈氏家族形态对其家族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学的建设与交流
    第一节 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学概况
        一、南朝吴兴沈氏族人学术着述概貌
        二、南朝吴兴沈氏族人文学作品的分布及流传特点
    第二节 南朝吴兴沈氏家族的文学实践活动
        一、文化交流
        二、诗文创作
        三、理论建构
    第三节 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学的共性特征
        一、公共性
        二、适俗性
第三章 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学的社会文化考察
    第一节 南朝政治与吴兴沈氏家族文学
        一、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人的仕宦情况
        二、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人作品中的政治信息
    第二节 南朝经济与吴兴沈氏家族文学
        一、庄园经济
        二、货币经济
    第三节 南朝宗教与吴兴沈氏家族文学
        一、家族群体认同下的佛道世家问题
        二、道教与南朝吴兴沈氏文人的文学创作
        三、佛教与南朝吴兴沈氏文人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 家学门风与吴兴沈氏家族文学
        一、好尚经礼
        二、家族观念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南朝吴兴沈氏家族年表
附录3 :南朝吴兴沈氏家族世系考考释情况
附录4 :六朝吴兴沈氏家族姻亲表
附录5 :六朝吴兴沈氏家族成员学术作品情况表

(8)时空间行为视角下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生活能耗关系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镇化高速发展和能源消耗加剧的城市矛盾
        1.1.2 关注居民时空间行为的城市规划研究视角转型
        1.1.3 建成环境与生活能耗关系研究存在的不足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范围界定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建成环境与生活能耗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建成环境与生活能耗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时间地理学:揭示个人行为与客观制约因素的关系
        2.1.2 计量经济学:解释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实证关系
        2.1.3 城市生态学:以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人与城市的关系
    2.2 时空间行为视角下居民生活能耗梳理
        2.2.1 以人为本的时空间行为涵义及研究趋势
        2.2.2 基于生活行为界定与辨析生活能耗的概念
        2.2.3 生活行为诱发生活能耗的形成机理
        2.2.4 客观和主观因素对生活能耗的影响
    2.3 居民生活视角下建成环境辨识
        2.3.1 围绕居民生活界定与辨析建成环境的概念
        2.3.2 与居民生活联系密切的建成环境构成要素梳理
        2.3.3 与生活能耗相关的建成环境各要素构成模式辨析
        2.3.4 影响建成环境形成的多维度因素
    2.4 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2.4.1 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研究的变量选取综述
        2.4.2 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研究的数据获取综述
        2.4.3 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研究的分析方法综述
    2.5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对本研究的启示
        2.5.1 基于时间地理学搭建理论架构
        2.5.2 基于计量经济学构建分析模型
        2.5.3 基于城市生态学评价建成环境并提出规划引导措施
        2.5.4 明确变量选取视角为居民时空间行为
        2.5.5 明确数据获取途径为入户调研和指标测度
        2.5.6 将比较分析、统计分析、模拟分析有机结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的研究设计
    3.1 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研究的理论架构与思路框架
        3.1.1 基于“环境—行为—能耗”三者逻辑关系的理论架构搭建
        3.1.2 由比较分析向统计分析递进的思路框架确立
    3.2 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研究的分析模型与变量
        3.2.1 计量经济学下回归分析模型的构建
        3.2.2 时空间行为下多维度变量的选取
        3.2.3 由一般到特殊的回归分析模型表达与转化
        3.2.4 基于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内生性的回归分析模型基本假设
    3.3 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研究的样本选取
        3.3.1 案例城市气候特征典型性和建成环境代表性分析
        3.3.2 考虑类型多样、适于量化分析的社区样本选取
        3.3.3 考虑类型全面、时空间分布均匀的住宅样本选取
        3.3.4 考虑交通发生与吸引的出行样本选取
    3.4 建成环境对生活能耗影响研究的数据获取
        3.4.1 基于入户调研获取住宅能耗及相关数据
        3.4.2 基于入户调研和能源强度因子获取交通出行能耗及相关数据
        3.4.3 基于指标测度和入户调研获取建成环境数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成环境对住宅能耗的影响研究
    4.1 与住宅能耗相关的建成环境各要素特征辨析
        4.1.1 居住区空间布局形式
        4.1.2 土地开发强度分布规律
        4.1.3 住宅建筑类型、面积和高度
        4.1.4 社区和居住小区层面道路朝向类别
        4.1.5 开敞空间及地表覆盖物分布规律
    4.2 多层面住宅能耗特征分析
    4.3 建成环境各要素不同模式下住宅能耗差异性比较
    4.4 建成环境对住宅能耗影响研究的变量数据转化与统计
        4.4.1 住宅能耗数据转化与统计
        4.4.2 影响住宅能耗的建成环境变量选取及数据转化与统计
        4.4.3 其他影响住宅能耗的变量选取及数据转化与统计
    4.5 建成环境对总体住宅能耗影响的统计分析
        4.5.1 基于相关性分析预判总体住宅能耗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4.5.2 基于回归模型解析建成环境对总体住宅能耗的影响
    4.6 建成环境对不同类型住宅能耗影响的统计分析
        4.6.1 不同类型住宅能耗与各影响因素的数据统计
        4.6.2 不同类型住宅能耗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性预判
        4.6.3 建成环境对不同类型住宅能耗影响的回归结果比较与解析
    4.7 建成环境对不同时期住宅能耗影响的统计分析
        4.7.1 不同时期住宅能耗与各影响因素的数据统计
        4.7.2 不同时期住宅能耗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性预判
        4.7.3 建成环境对不同时期住宅能耗影响的回归结果比较与解析
    4.8 生活行为导向下建成环境对住宅能耗的影响解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成环境对交通出行能耗的影响研究
    5.1 与交通出行能耗相关的建成环境各要素特征辨析
        5.1.1 开发强度分布规律
        5.1.2 土地混合利用程度差异
        5.1.3 教育、医疗、商业设施可达性分布规律及职住距离差异
        5.1.4 路网密度分布规律及路网布局形式
        5.1.5 公交站点邻近度分布规律
    5.2 交通出行及能耗特征归纳
    5.3 建成环境各要素不同模式下交通出行能耗差异性比较
    5.4 建成环境对交通出行能耗影响研究的变量数据转化与统计
        5.4.1 交通出行能耗数据转化与统计
        5.4.2 影响交通出行能耗的建成环境变量选取及数据转化与统计
        5.4.3 其他影响交通出行能耗的变量选取及数据转化与统计
    5.5 建成环境对交通总出行能耗影响的统计分析
        5.5.1 基于相关性分析预判交通总出行能耗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5.5.2 基于回归模型解析建成环境对交通总出行能耗的影响
    5.6 建成环境对不同出行目的能耗影响的统计分析
        5.6.1 以通勤和非通勤出行为依据划分出行目的
        5.6.2 不同出行目的能耗与各影响因素的数据统计
        5.6.3 不同出行目的能耗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性预判
        5.6.4 建成环境对不同出行目的能耗影响的回归结果比较与解析
    5.7 建成环境对不同出行方式能耗影响的统计分析
        5.7.1 以交通工具使用为依据划分高能耗和低能耗出行方式
        5.7.2 不同出行方式能耗与各影响因素的数据统计
        5.7.3 不同出行方式能耗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性预判
        5.7.4 建成环境对不同出行方式能耗影响的回归结果比较与解析
    5.8 生活行为导向下建成环境对交通出行能耗的影响解析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活能耗控制导向下宁波市建成环境评价与规划引导
    6.1 建成环境各指标对生活能耗影响程度评价
        6.1.1 影响生活能耗的建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2 建成环境各评价指标对生活能耗影响权重计算
        6.1.3 建成环境各评价指标对生活能耗影响权重检验
    6.2 生活能耗控制导向下建成环境规划设计引导
        6.2.1 基于优化室内外微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布局引导
        6.2.2 基于提高目的地可达性的土地混合利用引导
        6.2.3 基于促进低碳方式出行的道路设计引导
        6.2.4 基于降低生活能耗的规划评估引导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宁波市住宅能耗入户调研问卷
附录B 宁波市交通出行能耗入户调研问卷
附录C 能耗取对数前后指定分布对比图
附录D 各类能耗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附录E 各回归模型解释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一览
附录F 各样本社区建成环境评分表
附录G 住宅建筑能耗模拟参数设置信息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贫困农户对精准扶贫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贫困
        1.4.2 精准扶贫
        1.4.3 满意度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贫困理论
        2.1.2 精准扶贫理论
        2.1.3 满意度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研究综述
        2.2.2 国外研究综述
        2.2.3 文献述评
3 江西省贫困概况
    3.1 江西省基本情况
    3.2 数据来源
    3.3 江西省贫困现状
    3.4 江西省精准扶贫措施
4 贫困农户对精准扶贫满意度分析
    4.1 满意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变量选取与定义
    4.3 贫困农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列联表分析
    4.4 小结
5 贫困农户对精准扶贫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研究方法选择
    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贫困退出核查问卷
作者简介

(10)北周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北周文学时段界定
    二 北周文学研究现状与综述
    三 论文框架、内容、方法和解决的问题
上编
    第一章 北周文学概况
        第一节 北周文学家
        一、北周文学家的构成
        二、北周文学家的特点
        第二节 北周文学作品
        一、北周文学家文集的存佚
        二、北周单篇文学作品的存佚
        第三节 北周文学活动
        一、北周文学活动的方式
        二、北周文学活动的成果
    第二章 北周文学的艰难发展——西魏时期文学研究
        第一节 西魏时期社会状况
        一、周文帝宇文泰西魏改革
        二、西魏时期社会思潮
        第二节 西魏时期文学政策——西魏文体文风改革
        一、文体文风革新的倡导者
        二、时代背景和改革起因
        三、改革内容和终止原因
        四、改革影响与评价
        五、西魏文体文风改革与北周文学
        第三节 西魏时期文学作品研究
        一、实用的文章创作
        二、托物言志的抒情小赋
        第四节 西魏对北周文学的贡献
        一、西魏为北周文学奠定稳定的政治环境
        二、西魏实际掌权者周文帝宇文泰培养爱好文学的北周接班人
        三、西魏时期文学特色影响北周文学
    第三章 北周文学的发展空间——政治、文化、社会环境
        第一节 北周时期文学的政治环境
        一、北周前期政治特点:主相斗争
        二、北周政治环境
        三、北周政治环境与北周文学
        第二节 北周时期文学的文化环境
        一、古籍整理
        二、露门学
        三、通道观
        第三节 北周时期文学的社会环境
        一、北周统治思想儒教与北周文学
        二、北周佛教的坎坷经历与北周文学
        三、北周道教的兴盛与北周文学
    第四章 繁荣的北周文坛——长安、江陵文坛
        第一节 北周文学中心:长安文坛
        一、北周本土文人文学作品研究
        二、北周南朝文人文学作品研究
        三、北周邺下文人文学作品研究
        第二节 北周江陵后梁文坛
        一、北周时期后梁萧氏政权
        二、北周江陵后梁萧氏文学集团
        第三节 北周民间文学研究
        一、谣谚及其特点、价值
        二、北周谣谚
    第五章 西魏北周出土文献——墓志“文学”研究
        第一节 出土西魏北周墓志概况
        第二节 出土西魏墓志及其文学研究
        第三节 出土北周墓志及其文学研究
下编
    第一章 北周宇文氏文学作品研究
        第一节 北周帝王文学作品研究
        一、孝闵帝宇文觉
        二、明帝宇文毓
        三、武帝宇文邕
        四、宣帝宇文赟
        第二节 北周宇文皇族文学作品研究
        一、周诸王
        二、宇文护
    第二章 王褒及其文学作品研究
        第一节 王褒生平和仕历
        一、王褒生卒年考
        二、王褒生平和仕历
        第二节 王褒诗歌研究
        一、王褒五言诗
        二、王褒乐府诗
        三、王褒对唐律诗和绝句的贡献
        第三节 王褒文研究
        一、书
        二、碑
        三、其他文章
    第三章 庾信及其文学作品研究
        第一节 庾信平生最萧瑟——庾信生平和仕历研究
        一、庾信梁朝重要仕历和事件
        二、庾信北朝仕历
        三、庾信北周交游考
        四、小结
        第二节 庾信北朝前期心态研究——入北前十年
        一、第一阶段:公元 554 年 —— 平和、担忧、悲伤、思归、隐逸、旷达
        二、第二阶段:公元 555 年至 557 年八月 —— 悲伤、自责、排斥、思归、隐逸、期待
        三、第三阶段:公元 557 年九月至 560 年 —— 感恩、悲伤、反思、思归、隐逸
        四、第四阶段:公元 561 年至 563 年 —— 接受、主动、悲伤、思归
        五、小结
        第三节 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北朝诗赋研究
        一、庾信北朝赋
        二、庾信北朝诗歌
        三、庾信入北前期诗赋“建安风骨”的再现
        第四节 庾信北朝文研究
        一、连珠
        二、碑志
        第五节 庾信及其文学作品相关问题考辨
        一、庾信丧母守孝考
        二、庾信北朝隐逸考
        三、庾信部分诗文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西魏北周史事、北周文学编年
    附录二 北周文学作品编年简表
    附录三 北周文学体裁与作品简表
    附录四 出土西魏北周墓志文献简表
    附录五 庾信部分五言诗平仄韵
后记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四、“110 ”,十岁了(论文参考文献)

  • [1]张爱玲《传奇》修改研究[D]. 张乔娜.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2]富冈铁斋艺术风格研究[D]. 付永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末五子”与晚明文坛研究[D]. 李敏. 兰州大学, 2021(09)
  • [4]袁淑、王微、王僧达研究[D]. 陈楠.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岳麓书院所藏简《秦律令(壹)》译注一(上)[J]. 日本"秦代出土文字史料研究班",张奇玮. 简牍学研究, 2020(01)
  • [6]中医“驻颜”理论研究[D]. 李翊.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南朝吴兴沈氏家族文学研究[D]. 楼特钦. 江南大学, 2020(01)
  • [8]时空间行为视角下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生活能耗关系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D]. 吴巍. 天津大学, 2020(01)
  • [9]贫困农户对精准扶贫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马玉莹. 江西农业大学, 2020
  • [10]北周文学研究[D]. 高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1)

标签:;  ;  ;  ;  ;  

“110”,十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