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型器械—黄瓜形乳头导管(论文文献综述)
张琳[1](2019)在《黄芩茎叶抑菌抗炎活性及抗小鼠乳腺炎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药产业的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及深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巨量的固体废弃物,在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及生态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中药材黄苓在生产过程中,其非药用部位黄芩茎叶被大量丢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开展黄芩茎叶资源价值发现研究可为其有效资源利用提供可行途径。本课题以黄芩茎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抑菌抗炎方面的作用,并探究其与忍冬藤配伍对小鼠乳腺炎的调节作用,以期为黄芩茎叶的资源开发、提升黄芩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内容第一章 文献研究本部分归纳总结了黄芩茎叶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及黄芩茎叶资源利用现状。同时,依据中药废弃物资源化的模式体系对黄芩茎叶进行了多途径、多层次资源价值发现与资源化利用模式探讨,以期为黄芩茎叶资源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现代研究,对牛乳腺炎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危害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黄芩茎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上提供参考。第二章 黄芩茎叶资源性化学物质提取工艺优化及分析1.采用正交工艺考察法,以黄芩茎叶中总黄酮的总含量为指标,对黄芩茎叶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究;实验证明,黄芩茎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热回流,料液比1:15,提提取2次,每次2 h。2.采用液质联用法对黄芩茎叶中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检测出黄芩茎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高于酚酸类成分。其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最高,为19.71 mg/g。第三章 黄芩茎叶抑菌抗炎活性资源价值评价1.釆用药敏纸片法、微量肉汤稀释法,以抑菌圈和最小抑菌浓度(MIC)为指标,评价黄芩茎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芩茎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2.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及时间-杀菌曲线法,以FIC指数为评价标准,评价黄芩茎叶同藤茶配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黄芩茎叶同藤茶配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为0.625,具有加和作用;对痢疾杆菌的FIC指数为0.75,具有加和作用。实验证明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抑菌效力,促进黄芩茎叶资源的有效应用。3.基于三种炎症模型,以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变化、炎症因子等为指标,评价黄芩茎叶的抑菌、抗炎等作用。1)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模型,以多脏器组织切片、细胞因子变化等为指标,评价黄芩茎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的调节作用。实验表明,黄芩茎叶高剂量组肝细胞形态结构清晰可见,大小较均匀,排列层次较规则,肝细胞水肿、脂肪细胞基本消失,个别部位偶见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脾形态、结构恢复较好,白髓、红髓界限分明,可见少量浸润的炎性细胞;肺泡壁略有增厚,个别部位有浸润的炎性细胞,少数部位出现充血。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茎叶可显着降低血浆中的TNF-α和IL-6(P<0.05),下调肝、肺、肾中TNF-α、IL-6的基因表达量(P<0.05)。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茎叶可通过改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多脏器损伤,调节脏器的炎症因子基因水平,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起到调节细菌感染性炎症的作用。2)建立LPS感染小鼠全身性炎症模型,以死亡率、脏器指数、细胞因子变化为指标,评价黄芩茎叶的提取物对全身性炎症的调节作用。实验表明黄芩茎叶可以降低小鼠的死亡率;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茎叶组的心脏、脾脏指数均具有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茎叶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P<0.05)。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茎叶可以通过改善脏器指数,降低细胞致炎因子表达等,起到对LPS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3)建立DSS感染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以小鼠DAI评分、病理切片变化、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变化为指标,评价黄芩茎叶的提取物对炎症性肠病的调节作用。实验表明:黄岑茎叶显着缓解DSS诱导的炎症反应,以及体重下降、肠道损伤、结肠缩短等肠炎症状;HE切片染色结果显示,黄芩茎叶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病变面积减少;黄芩茎叶能够调节过氧化反应、结肠炎症因子水平;此外,黄芩茎叶能够上调有益肠道菌的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促进肠道中益生菌属的生长,抑制病原菌的定植,进而恢复了肠道内稳态。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茎叶可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腹泻、血便等症状,通过改善结肠组织的损伤、调控结肠炎症因子的表达,起到调节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的作用。第四章 黄芩茎叶及其配伍抗小鼠乳腺炎的作用评价1.利用纸片法,以抑菌圈直径为评价指标,评价黄芩茎叶、苦参种子、忍冬藤、忍冬叶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各供试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在100 mg/mL工作浓度下,黄芩茎叶及忍冬藤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各供试药物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中,仅有黄芩茎叶和苦参种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利用乳腺注射感染方法,成功建立了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感染模型。根据切片结果分析,建立模型感染的菌浓度选用107 CFU/mL。3.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乳腺炎为模型,以小鼠乳腺病理切片变化、脏器指数、细胞因子变化为指标,评价黄芩茎叶、忍冬藤及其配伍应用对小鼠乳腺炎的调节作用。实验表明,分别给予黄芩茎叶、忍冬藤干预后,可部分降低炎症细胞浸润,但仍存在部分腺泡坏死、上皮细胞脱落等现象;黄芩茎叶同忍冬藤联合用药后,乳腺中腺泡呈轻度或无增生,腺腔完整,间质有极少量或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说明黄芩茎叶同忍冬藤联合用药对小鼠乳腺组织的保护作用优于黄芩茎叶或忍冬藤单独使用。小鼠乳腺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检测分析发现,黄芩茎叶、忍冬藤单用及合用均对小鼠乳腺中IL-6的水平起到降低作用,合用的效果优于单用;而对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仅合用组同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且合用组与单用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茎叶、忍冬藤可改善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的乳腺炎小鼠的乳腺组织损伤,下调乳腺组织炎症因子IL-6的水平;黄芩茎叶同忍冬藤配伍可明显改善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的乳腺炎小鼠的乳腺组织损伤,对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均具有下调作用,对乳腺组织的保护作用优于两药单用。
汤法银[2](2018)在《土木香提取物对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常可寄生于健康人类的鼻腔、皮肤表面,或粘附于医疗器械表面,是引起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及继发感染的重要革兰氏阳性微球菌。金葡菌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每年仅在美国便可引起近20,000人死亡,并产生145亿医疗保险费用,感染引起的死亡人数甚至高于同期艾滋病引起的死亡人数。金葡菌感染主要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皮肤软组织损伤和肺炎等,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除此外,金葡菌还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奶牛乳房炎常由饲养管理不良、微生物感染、环境变化等原因引起,是危害乳制品行业迅猛发展的世界性难疾。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淘汰率增加,产奶量降低,牛奶品质改变;微生物代谢产物和分泌的毒素积累在乳汁中,危害人类健康。由于乳区组织的结构特殊性,奶牛乳房炎多局限在一个或几个乳区内,严重时可引起全身症状或菌血症,也为治疗带来了难度。金葡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是常见几种细菌感染中较难治疗的一种,随着感染时间的增长治愈难度也不断增大,故早期对乳房炎的检查和早期预防格外重要。饲养管理过程中添加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的做法常会促进细菌的进化过程,促使耐药性的产生和在细菌间的传播,而金葡菌由于自身特性极易产生耐药性。可开发对细菌生存压力较轻的抗感染方式对金葡菌性乳房炎进行治疗,抗毒力策略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金葡菌能够分泌 α-溶血素(Hla),为成孔毒素(Pore-forming toxins,PFTs)之一,能够破坏宿主免疫屏障、激活宿主炎性反应、产生细胞毒性,在皮肤坏死和致死性感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决定金葡菌致病力的重要毒力因子和抗毒力策略的关键靶标。土木香是旋覆花属的高大植物土木香的晒干根部,为呈圆柱形或圆锥形的质硬弯曲状,一般长为5至20cm的饮片。其气微香,味辛苦、性温平,归肝、脾肺三经,能健脾和肺,行气止痛、解郁安胎,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广泛替代青木香(含有马兜铃酸,已取消药用标准)后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冠心苏合丸等成药处方中得以使用。针对抗毒力策略的原则,本研究采用水提法制备土木香提取物,通过MIC、MBC检测、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的绘制等药敏实验可以确定,土木香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株USA300几乎不产生抑菌活性,MIC值大于1024μg/mL。以金葡菌α-溶血素为靶标建立抗毒力检测平台,经检测32μg/mL的土木香提取物即可显着抑制金葡菌-药物共培养体系上清的溶血活性(p<0.01),而当土木香提取物仅与金葡菌上清孵育则不会减弱上清的溶血活性。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明土木香提取物孵育不会直接造成上清中Hla的降解,而与金葡菌共培养时则会显着抑制上清中Hla的含量。提取不同浓度药物共培养细菌的菌体总RNA并进行反转录和荧光定量PCR,证明土木香提取物可以作用于金葡菌二元调控系统Agr和hla基因的转录过程,从而发挥对Hla的抑制作用。作为金葡菌分泌的侵袭性毒力因子,Hla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肺上皮细胞和表皮屏障损伤。在人类肺癌上皮细胞A549建立的细胞感染模型中,土木香提取物的加入可以显着抑制MRSA菌株USA300引起的细胞死亡(p<0.01),而不影响金葡菌在上清液中的存活。通过对金葡菌感染小鼠的肺炎模型的实验治疗学实验证明,200mg/mL的土木香提取物能够显着提高致死剂量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并显着抑制亚致死剂量感染小鼠肺部组织的湿重/干重比率和肺脏TNF-α IL-1β和IL-6三种促炎因子的释放(p<0.01),并显着抑制肺组织内金葡菌的定植数,证明了土木香提取物对金葡菌毒力因子Hla的抑制活性在动物机体内仍能得到发挥。在对临床金葡菌感染乳房炎奶牛的治疗实验中,每日2次、连续5天的土木香提取物乳区灌注治疗能够显着改善乳房炎奶牛的感染状况,治愈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与治疗前相比,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降低、乳汁中检测出的细菌数减少,乳清和血清中对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主要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酶活都有着显着的提升,并且炎性介质一氧化氮(NO)的含量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土木香提取物能够在不抑制金葡菌生长的情况下,通过抑制转录过程抑制溶血素的产生和金葡菌感染引起的细胞毒性,并在体内实验中抑制金葡菌引起的肺炎,缓解奶牛乳房炎的症状和炎性指标。上述结果证明了土木香提取物作为金葡菌毒力因子抑制剂在金葡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上的潜力,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候选药物,也为抗Hla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樊杰[3](2014)在《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性及无乳链球菌抗原基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奶牛乳房炎是损害奶业生产的重大疾病之一。虽然乳房炎的病原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但主要以细菌为主。本研究通过对甘肃地区奶牛乳房炎组织病理学观察、主要病原菌耐药性调查及无乳链球菌病致病基因分析,筛选具有疫苗价值的抗原基因,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奠定一定基础性。从屠宰场采取的健康奶牛乳腺组织和患牛乳腺组织样品,经HE染色常规病理诊断。结果表明:光镜下因奶牛乳房炎的病程不同,表现出病理组织学形态各有差异。从甘肃部分奶牛场采集的奶牛乳房炎病乳中分离出无乳链球菌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大肠杆菌13株、停乳链球菌4株,采用K-B纸片法,测定这些菌株对临床应用主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显示,四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头孢菌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先锋必/舒巴坦是对四种细菌起抑制作用的主要药物,敏感度为60%~100%;四种细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甲基异恶唑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利用THB固体培养基、色素试验培养基选择培养无乳链球菌,参照GenBank中无乳链球菌16SrRNA序列设计引物,对奶样中分离的12株疑似无乳链球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2株细菌均可扩增出预期大小的单一条带。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报道的序列高度同源(>99.0%),各分离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也高度同源(99.0%~100%)。Sip基因是无乳链球菌重要的黏附定植因子,具有高度保守核酸序列和很强的免疫原性,是重要的候选抗原。通过常规PCR扩增Sip基因,它包含1305bp碱基,编码434个核酸,推导氨基酸的分子质量为56Ku。BLAST分析它与其他在GenBank上注册的基因序列有很高同源性(91.0%~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0.2%~98.8%。无乳链球菌甘肃株Sip基因与中国其他地区奶牛分离B族链球菌基本相似。将Sip基因与pET-28a连接,成功构建了原核重组质粒pET-28a-sip。用IPTG对BL21(pET-28a-sip)阳性重组菌诱导表达,当IPTG终浓度为1mmol/L时,可有较高的诱导表达量。Wester-blot结果显示,表达目的蛋白56ku为特异性表达产物。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CAMP基因序列,经ORF分析和B细胞表位预测,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CAMP因子引物,添加酶切位点和真核表达元件,连接pcDNA3.1V5-HisA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cfb),为进一步研究无乳链球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刘佳龙[4](2014)在《预防奶牛乳房炎地榆膜剂的研制及其家兔模型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对采自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病牛的乳样进行了细菌的分离与鉴定。首先将乳样分别用麦康凯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和绵羊鲜血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取典型特征的菌落镜检观察,将疑似大肠杆菌菌落接种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将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菌落接种在绵羊鲜血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纯培养。最后,通过生化试验对分离的疑似菌株进行鉴定,最终确定该乳样中含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3种主要致病菌。采用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进一步研究了地榆、金银花、山银花和黄芩4味中药对3种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抑菌情况。经试验发现,4种中药水煎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依次为:黄芩>地榆>山银花>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地榆>黄芩>山银花>金银花;对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为:地榆=黄芩>金银花>山银花。根据体外抑菌试验结果,结合药物价格以及是否便于制剂,最终确定以单味中药地榆为入方中药。然后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地榆水煎液对3种乳房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确定了地榆最佳入方浓度为0.25g/ml,最后按照一定的制膜工艺制成膜剂。为评价该中药膜剂乳头外用的安全性,用家兔进行了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过敏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受试中药膜剂,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没有刺激性和致敏性,刺激性指数<0.5,过敏指数为0。说明该中药膜剂是安全无毒无刺激性的。为了评价受试膜剂一旦进入奶中被食用的安全性,用昆明小鼠分别进行了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研究。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给小鼠最大灌服100mL/kg原药液,小鼠仍未见异常。根据《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中规定的急性毒性分级来看,受试中药膜剂的LD50远远大于21.50g/kgBW,应属于无毒物。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在长达90d的试验过程中,受试中药膜剂的三个剂量组小鼠的临床表现、脏器指数、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该制剂即使长期大剂量进入奶中被食用也是安全的。为了进一步评价该中药膜剂预防乳房炎的效果,将泌乳家兔随机分为试验组、不用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组家兔挤乳后,乳头先蘸取中药膜剂,再接触菌液;不用药对照组家兔挤乳后乳头直接接触菌液;空白组挤乳后直接接触生理盐水。一周后发现不用药对照组家兔精神萎靡,背毛杂乱,乳头红肿程度显着,乳汁明显变黄、变稠,伴有絮状脓物出现。而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家兔的乳头表现未见异常。表明该中药膜剂对家兔的乳房炎具有较好的预防保护作用。本论文对上述试验结束时各组家兔的血液抗氧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不用药对照组家兔血中的SOD、GSH-Px的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显着降低,NO、MDA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显着增加。中药膜剂组家兔血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则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受试中药膜剂正是通过对家兔乳房炎的预防,进而保护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刘凤,谢忠清,王尧[5](2004)在《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器械—黄瓜形乳头管》文中认为
刘凤,谢忠清,王尧[6](2003)在《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器械——黄瓜形乳头管》文中研究表明
张秉英,王学斌,王尧[7](2003)在《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型器械—黄瓜形乳头导管》文中认为 当前在治疗母牛乳房炎、乳房创伤、乳头创伤、乳房蜂窝织炎、乳房疖肿、母牛产后轻瘫等病,还在使用老的器械—奥杰斯脉冲导管。而今我们介绍的新型器械-黄瓜形乳头导管,治疗效果要比奥杰斯脉冲导管好得多。 该导管是用铜煅制的,导管的内外表面都用电镀镀成银色。导管的下部呈锥形,由于插入乳头的导管未
二、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型器械—黄瓜形乳头导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型器械—黄瓜形乳头导管(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芩茎叶抑菌抗炎活性及抗小鼠乳腺炎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黄芩茎叶资源性化学成分研究及资源利用现状 |
一、黄芩茎叶资源性化学成分 |
二、黄芩茎叶药理作用 |
三、黄芩茎叶资源利用现状 |
四、黄芩茎叶资源潜在价值分析 |
第二节 食源性动物养殖中牛隐性乳腺炎的研究现状 |
一、乳腺炎的致病原因 |
二、乳腺炎造成的危害 |
三、乳腺炎的防治措施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黄芩茎叶资源性化学物质提取工艺优化及分析 |
第一节 黄芩茎叶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提取工艺优化 |
第二节 黄芩茎叶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 |
第三章 黄芩茎叶抑菌抗炎活性资源价值评价 |
第一节 黄芩茎叶抑菌活性评价 |
一、黄芩茎叶抑菌活性评价 |
二、黄芩茎叶抑菌配伍增效初步研究 |
三、本节小结 |
第二节 黄芩茎叶对不同炎症调节作用的资源价值评价 |
一、黄芩茎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炎症的调节作用研究 |
二、黄芩茎叶对LPS诱导的全身性炎症的调节作用研究 |
三、黄芩茎叶对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的调节作用研究 |
四、本节小结 |
第四章 黄芩茎叶及其配伍抗小鼠乳腺炎的作用评价 |
第一节 几种药用植物资源抑菌活性筛选 |
第二节 黄芩茎叶同忍冬藤配伍抗小鼠乳腺炎的作用 |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小鼠乳腺炎的模型建立 |
二、黄芩茎叶同忍冬藤配伍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小鼠乳腺炎的作用 |
三、本节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土木香提取物对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
1.1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微生物与耐药性概述 |
1.2 奶牛乳房炎的检测与诊断 |
1.3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 |
第二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进展 |
2.1 金葡菌耐药性概述 |
2.2 金葡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
第三章 抗感染与抗毒力策略 |
3.1 天然抗生素 |
3.2 三价金属镓的抗菌作用 |
3.3 光线的抗感染作用 |
3.4 纳米颗粒的抗菌特性 |
3.5 生物表面活性物质抑制生物被膜的作用 |
3.6 非杀伤性抗菌方法 |
第四章 土木香研究进展 |
4.1 土木香概况介绍 |
4.2 土木香中所含的主要成分 |
4.3 土木香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土木香提取物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土木香提取物对金葡菌溶血素抑制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土木香提取物对金葡菌介导细胞毒性的缓解作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土木香提取物对金葡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土木香提取物对金葡菌感染奶牛的治疗作用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性及无乳链球菌抗原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
1.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
1.1 对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危害 |
1.2 牛奶及乳制品的品质降低 |
1.3 奶牛的产奶年限缩短 |
1.4 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
2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
2.1 病原微生物感染 |
2.2 自身因素 |
2.3 营养因素 |
2.4 环境因素 |
2.5 管理因素 |
3 乳房炎的分类和特征 |
3.1 非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 |
3.2 临床型乳房炎 |
3.3 传染性乳房炎和环境性乳房炎 |
4 乳房炎的诊断和检测方法 |
4.1 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 |
4.1.1 病原菌分离鉴定法 |
4.1.2 核酸检测技术 |
4.1.3 生物标记物检测技术 |
4.2 乳汁体细胞计数 |
4.3 乳汁导电性检测 |
4.4 乳汁 pH 值检测 |
4.5 乳成分检测法 |
4.6 PCR 检测法 |
5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 |
5.1 加强饲养管理 |
5.1.1 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 |
5.1.2 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 |
5.1.3 使用正确的挤奶程序 |
5.1.4 配制全价优质奶牛日粮 |
5.2 乳房炎的治疗方法 |
5.3 疫苗防治 |
5.4 中草药防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链球菌性乳房炎研究进展 |
1 链球菌性乳房炎的特性 |
1.1 链球菌的基本特征 |
1.2 链球菌性乳房炎的分类 |
1.3 链球菌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 |
1.4 链球菌致病机理 |
1.4.1 溶血素 |
1.4.2 致热外毒素 |
1.4.3 CAMP 因子 |
1.4.4 M 蛋白 |
1.4.5 透明质酸酶 |
1.4.6 溶纤维蛋白酶 |
1.4.7 细胞壁 |
2 链球菌性疫苗的研究现状 |
2.1 传统疫苗 |
2.2 基因工程疫苗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三章 乳房炎患牛乳腺组织病理学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设备 |
1.2 试剂 |
1.3 试验材料 |
1.4 组织切片制备 |
2 结果 |
2.1 正常组织切片观察 |
2.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
3 讨论 |
第四章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1.3.1 形态学检查 |
1.3.2 生化鉴定 |
1.3.3 药敏试验 |
2 结果 |
2.1 形态学染色结果 |
2.2 生化试验结果 |
2.3 药敏试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牛源无乳链球菌的分离及 PCR 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待检材料 |
1.2 主要试剂及菌株 |
2. 方法 |
2.1 无乳链球菌的分离 |
2.2 细菌分子鉴定 |
2.3 PCR 扩增片段的琼脂糖凝胶回收 |
2.4 PCR 产物连接 T 载体 |
2.5 转化大肠杆菌 DH5a 感受态细胞 |
3. 结果 |
3.1 无乳链球菌分离结果 |
3.2 无乳链球菌 DNA 提取结果 |
3.3 16SrRNA 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无乳链球菌甘肃株 Sip 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株和载体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3 细菌总 DNA 提取 |
1.4 引物设计与基因扩增 |
1.5 目的基因的克隆 |
1.6 sip 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的预测分析 |
1.7 系统进化分析 |
2 结果 |
2.1 PCR 扩增 |
2.2 B 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
2.3 遗传进化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无乳链球菌 Sip 基因的原核表达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株与质粒 |
1.2 实验仪器 |
1.3 试剂 |
1.4 方法 |
1.4.1 设计引物 |
1.4.2 基因扩增 |
1.4.3 基因扩增产物的回收 |
1.4.4 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连接转化 |
1.4.5 质粒的小量制备 |
1.4.6 酶切鉴定 |
1.4.7 无乳链球菌 sip 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及融合质粒的构建 |
1.4.7.1 重组质粒 pGEM-T-sip 及表达载体质粒 pET-28a 的小量制备 |
1.4.7.2 目的片段及表达载体质粒的酶切 |
1.4.7.3 酶切目的片段及载体的回收、连接和转化 |
1.4.8 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 |
1.4.9 蛋白样的制备及蛋白电泳 |
2 结果 |
2.1 Sip 基因重组质粒酶切结果 |
2.2 SDS-PAGE 分析 |
2.3 Western- blot 检测表达产物结果 |
3 讨论 |
第八章 牛源性无乳链球菌 CAMP 因子的克隆及真核载体的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待检材料 |
1.2 菌株 |
1.3 主要试剂和设备 |
1.4 引物设计 |
2 方法 |
2.1 无乳链球菌的快速分离 |
2.2 无乳链球菌 cfb 基因的克隆测序 |
2.3 无乳链球菌 cfb 基因序列分析 |
2.4 无乳链球 CAMP 因子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3 结果 |
3.1 cfb 基因 PCR 鉴定 |
3.2 无乳链球菌 cfb 基因克隆和测序结果 |
3.3 分离株无乳链球菌 cfb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
3.4 无乳链球菌 cfb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4)预防奶牛乳房炎地榆膜剂的研制及其家兔模型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1 引言 |
1.1 奶牛乳房炎的概念 |
1.2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
1.3 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 |
1.3.1 乳房炎常见致病菌 |
1.3.2 奶牛乳房炎的诱发因素 |
1.4 乳房炎的症状 |
1.4.1 隐性乳房炎 |
1.4.2 临床型乳房炎 |
1.4.3 最急性乳房炎 |
1.4.4 急性乳房炎 |
1.4.5 亚急性乳房炎 |
1.4.6 慢性乳房炎 |
1.4.7 浆液性乳房炎 |
1.4.8 卡他性乳房炎 |
1.4.9 纤维蛋白性乳房炎 |
1.4.10 化脓性乳房炎 |
1.4.11 出血性乳房炎 |
1.5 奶牛乳房炎的传播途径 |
1.5.1 环境卫生 |
1.5.2 挤奶卫生 |
1.5.3 外伤 |
1.5.4 挤奶器 |
1.6 乳房炎的诊断 |
1.6.1 临床型乳房炎 |
1.6.2 隐性乳房炎的诊断 |
1.7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措施 |
1.7.1 环境因素 |
1.7.2 管理因素 |
1.8 乳房炎的治疗 |
1.8.1 抗生素治疗 |
1.8.2 中药治疗 |
1.8.3 其它疗法 |
1.9 中药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
1.9.1 中兽医防治奶牛乳房炎的认识 |
1.9.2 研究防治乳房炎新方法的必要性 |
1.9.3 中药预防和治疗乳房炎的特点 |
1.9.4 中药剂型的种类 |
1.9.5 中药膜剂的研究进展 |
1.10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
2.1.3 试验药品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2.2.2 不同中药对三种致病菌 MIC 值的测定 |
2.2.3 入方药物浓度的筛选 |
2.2.4 中药膜剂的制备 |
2.2.5 中药膜剂安全性试验研究 |
2.2.6 中药膜剂对家兔乳房炎的预防保护效果观察 |
2.2.7 数据处理 |
3 试验结果 |
3.1 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
3.1.1 病原菌分离结果 |
3.1.2 细菌生化鉴定结果 |
3.2 不同中药对 3 种致病菌 MIC 值的测定结果 |
3.3 膜剂的中药浓度筛选结果 |
3.4 中药膜剂的制备 |
3.5 中药膜剂安全性试验结果 |
3.5.1 中药膜剂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
3.5.2 中药膜剂皮肤过敏性试验 |
3.5.3 中药膜剂急性毒性试验 |
3.5.4 中药膜剂亚慢性毒性试验 |
3.6 中药膜剂对家兔乳房炎预防保护效果结果 |
3.7 各组家兔血液中抗氧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体外抑菌试验中药的筛选与入药浓度的确定 |
4.2 中药膜剂成膜材料分析 |
4.3 中药膜剂的安全性分析 |
4.4 中药膜剂对家兔乳房模型保护试验的分析 |
4.5 乳房炎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四、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型器械—黄瓜形乳头导管(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芩茎叶抑菌抗炎活性及抗小鼠乳腺炎作用的研究[D]. 张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土木香提取物对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治疗作用的研究[D]. 汤法银. 吉林大学, 2018(01)
- [3]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性及无乳链球菌抗原基因研究[D]. 樊杰.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4]预防奶牛乳房炎地榆膜剂的研制及其家兔模型效果研究[D]. 刘佳龙.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 [5]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器械—黄瓜形乳头管[J]. 刘凤,谢忠清,王尧. 养殖技术顾问, 2004(12)
- [6]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器械——黄瓜形乳头管[J]. 刘凤,谢忠清,王尧.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01)
- [7]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型器械—黄瓜形乳头导管[J]. 张秉英,王学斌,王尧. 农村科技开发,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