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地区农业气候特征与烤烟栽培技术

湘东地区农业气候特征与烤烟栽培技术

一、湘东烟区农业气候特点与烤烟栽培应变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绘[1](2020)在《宜阳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紧紧围绕宜阳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基本要求和“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农业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分析了宜阳县在加大烟草种植业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巩固烟农的种植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与实践。本文对宜阳烟区自然条件、社会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系统研究,全面分析了该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现代烟草农业推广应用成果;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和烟叶化学成分研究,认为宜阳烟叶存在基础设施难以适应生产需要、烟农种烟投入大效益低、烟叶生产科技含量低、专业化服务体系待完善、组织保障体系不健全、烟叶化学成分不平衡等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投入,建立健全各项服务机制,创新烟叶生产管理体制,强化基层一线队伍建设,加强烟农队伍建设,研究烟叶可持续发展体系等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措施。

杨应娟[2](2013)在《优质烤烟栽培技术探讨》文中指出烤烟栽培技术直接关系到烟叶的种植和采摘质量,在烟叶种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烤烟栽培技术根据其技术的本身特点,主要包括移栽技术、施肥技术以及采摘技术等。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烤烟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烤烟栽培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并对烤烟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利于烟叶的更好种植,生产出高质量的优质烤烟。

李春梅,宾素芝,凡安清,何升福[3](2012)在《湖南浏阳烟区气候资源利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浏阳烟区烤烟适种的气候资源条件。[方法]利用浏阳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浏阳烟区生产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浏阳烟区的气候资源利弊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浏阳烟区日平均气温>20℃的天数约140~150 d,>10℃积温为5 123~5 447℃.d,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满足优质烤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候环境。[结论]烤烟全生育期除苗床期处在低温阴雨寡照的不良生长环境中,4~7月气候都适宜烤烟生长,但最适宜的气候是4月下旬~7月上旬。

宗浩[4](2012)在《云南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质差异化及区划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利用大理多年气候和土壤数据、多年产区烟叶生产和调拨相关数据和相关试验研究数据资料,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贡献率、建模分析等方法,对大理烟叶品质特色定位、品质差异化成因、烟区生态条件和烟区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大理烟区烟叶生长大田期各旬平均气温相对较稳定,变化较小,旬均温在20.52℃,适宜烤烟生长;大理州以南部坝区烟叶生态条件较好,其次为西部、中部和北部。影响大理烟区烤烟种植的气象条件为成熟期均温>大田期均温>成熟期月降雨量>大田期降雨量;经气候适宜性评价,将大理烟区分为三个,一是南部山区(巍山、弥渡、南涧),二是西部坝区(云龙、永平、漾濞),三是大理市及周边地区。红花大金元清香型风格特色已基本廓清:初烤烟叶颜色比K326等品种稍浅,多浅橘黄色(或金黄色);烟叶身份适中,烟碱含量适中;糖碱比值较高;多酚含量高;生育期组成不同;色素含量不同;需肥特性不同;烘烤特性不同。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对大理主栽品种间的PPO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红大品种适熟烟叶中Y12501表达量高于其它三个品种,验证了红大品种PPO活性较高的结论。外观质量中,对烟叶质量风格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着生部位>烟叶颜色>烟叶身份>叶片结构。化学成分中,对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影响排序为:糖碱比>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钾氯比;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排序为:烟碱>总氮>蛋白质>糖碱比>氮碱比;其它化学成分的印象较微。在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成熟期日均温和降雨量、成熟期水热适度系数均与清香型风格显着性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土壤pH值和不同茬口也有一定影响。就品种而言,以红花大金元的清香型风格的显着程度表现最为明显;施氮量是影响烟叶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最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其次是种植密度、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在大理州目前生产条件下,就对烟叶产量、产值指标和香型风格、糖碱比与烟碱含量的影响而言,生态环境(46.71%)>种植品种(30.55%)>栽培措施(22.72%);在栽培措施中,补偿措施的作用(13.43%)又明显大于调控措施(9.29%)。通过研究分析,将大理烟区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东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典型产区,区内分为最适宜首选区(南涧、巍山、弥渡和宾川)、适宜替代区(祥云)两个二级区;西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次典型产区,区内分为适宜首选区(永平、漾濞)、适宜替代区(云龙)两个二级区;中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一般产区,区内分为适宜替代区(大理市、洱源)、适宜候补区(鹤庆、剑川)两个二级区。经两年三地的品种(系)筛选比较试验,中烟104表现较好,有替代红大和K326的潜力。

尹峰[5](2011)在《烟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介绍烤烟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大田栽植、大田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烟农提供参考。

周贤君[6](2009)在《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及高效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物生产不仅受地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还受到地域农业生产技术、投入水平、市场经济、政策、生产习惯等社会及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因此,一种作物能否在一个地区发挥良好的产业功能,主要取决于作物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稳产目标所需要的自然及经济和生产等综合条件与该地域实际可提供的综合条件之间的吻合度,即作物生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为了探明湖南省主要作物生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并以此为丰体制定出湖南省主要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本研究在剖析湖南省主要作物生产资源状态和主要作物生产年际动态的基础上,通过集成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内涵和已有先进、实用、类似的评价方法与规程,构建出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评价模型,进而对湖南省10种主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和适宜布局区域进行了评价。同时,基于主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和适宜布局区域的评价结果,制定出了湖南省主要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三个方面审视,湖南省作物生产的关键资源状态能够较好地满足主要作物生产需求;但由于存在关键资源省域分布的异质性,主要作物生产必须实行差异性区域布局。2湖南省在1983~2006(2007)年期间,除早稻和晚稻外,其他主要作物种植规模和总产规模,总体上均在波动中呈现出上升趋势:除早稻外,其他主要作物的单产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从经济收益角度审视,湖南省在1983~2003年期间,主要作物经济收益率整体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从2003~2007年间,除苎麻和烤烟外,其他主要作物生产的经济收益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3在明确评价指标设置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既定指标设置原则,针对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内涵要求、湖南省农作物生产区域实际和已有的相关经验,并经主成分分析,构建出了湖南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指标因子的标准化和单因子隶属函数值进行了界定,最后提出作物生态经济适宜度和区域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综合表现率的计算公式。4湖南省10种主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平均为0.454,变幅在0.405~0.513。从生态经济适宜性的角度,并结合近年作物生产实际状态,明确了湖南省主要作物各自生产生态经济最适宜、次适宜、不适宜(最不适宜)区域。5根据区域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综合表现率评价结果,划分出了湖南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综合表现最佳区域、良好区域和一般区域。其中,最佳区域主要包括邵阳、株洲、常德和湘潭4个市;良好区域主要包括岳阳、永州、长沙、娄底、衡阳、张家界和益阳7个市;一般区域主要包括郴州、怀化和湘西3个市(州)。6在界定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区域布局内涵和论述推进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区域布局四方面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区域布局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生态适应性为基础、注重经济效益可行性的原则,进而重点探明了湖南省主要作物各自在湖南省域内生产的优势区域、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今后主攻的方向和发展目标。7在明确湖南省农作物生产发展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本着“鼓励经济增长、追求综合效益,强调资源节约、体现环境友好,全面实现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湖南省农作物高效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进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并结合现存作物生产系统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原则、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最后从操作层面明确提出了配套战略布局、战略路径和战略措施。

汪璇[7](2009)在《基于GIS和计算智能的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地对作物品质的形成和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良种的生物学性状,选择最适宜的地区进行区域化栽培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特征。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是认识和掌握一定地域内作物生长发育对各生态因子的需求与该地域实际可提供的生态条件相互吻合程度,从而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区域生态资源、优化种植总体布局的最有效方式。目前的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指标体系的选择和构建大多源自影响作物生长的光、温、水和土壤基本理化性状,而作物品质和产量是立地条件特别是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和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评价方法则大多是从线性角度建立作物品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较难反映出生态条件对作物品质的复杂影响。现有较成功的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也主要局限在一些试验点上,而在区域层面,较多的存在着“以点代面”或者在不同地形地貌区域方法泛化的现象。随着人为措施日益标准化,可以认为,作物的品质在一个足够小的地理栅格单元范围内是相似的;同一品种作物的品质在相似的环境要素组合下是相似的,环境因子组合越相似,作物的品质也越相似。因此本研究以50m栅格为基本单位,以重庆烤烟区烟叶品质和烟区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引入在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计算智能技术,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区域层面系统研究地理条件复杂的重庆烤烟区气候、54种土壤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地形地貌等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在GIS平台下对烤烟区气候适宜性、土壤地球化学适宜性、地形地貌适宜性和烤烟生态综合适宜性进行细网格定量评价,并通过烟叶等级指标和综合品质评分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烤烟种植适宜性区划。主要结果如下:1、重庆烤烟烟叶品质特征及综合评价(1)重庆烤烟烟叶品质特征分析。以重庆13个烤烟区县2004~2007年270件定点监测的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重庆烤烟烟叶化学成分的总体特征,发现重庆烤烟总糖、还原糖、钾含量较高,氯含量低,碱、氮含量均在适值范围内。在表征烤烟化学成分协调度指标方面,糖氮比、糖碱比、钾氯比偏高,氮碱比偏低。烟叶总体具有燃烧性好,气味清香的特点,但酸碱关系一般。(2)烤烟烟叶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烟叶化学成分作为评价烟叶品质的主要标准,采用不基于先验知识的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筛选出影响烤烟烟叶品质的主要指标:还原糖、总植物性碱、氯、钾、氮、钾氯比、糖碱比和氮碱比。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外公认的优质烟叶最适宜范围为满分,高或低于该最适宜范围依次降低分值,构建烤烟烟叶化学成分综合评价体系。(3)重庆烤烟烟叶品质综合评价。采用熵权法对重庆不同烤烟区县270件烟叶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利用层次聚类法将重庆烤烟品质分为4个类别。不同级别烤烟化学成分的统计结果表明:Ⅰ类烟叶具有总糖、还原糖、总植物性碱、总氮、钾含量充分、适宜,氯含量低,可燃烧性好的特点;烟叶化学成分中钾氯比、糖碱比、氮碱比均在优质烟叶最适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协调性。Ⅱ类烟叶具有总糖、还原糖、总植物性碱、总氮含量充分、适宜,氯含量低,可燃烧性好的特点;化学成分中糖氮比、钾氯比、氮碱比均在优质烟叶最适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但该类烟叶糖碱比偏高,钾含量偏低,酸碱平衡关系一般。Ⅲ类烟叶具有总植物性碱、总氮含量充分、适宜,可燃烧性好的特点;烟叶化学成分中糖氮比、钾氯比均在优质烟叶最适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但该类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偏低;糖碱比、氮碱比偏高,酸碱平衡关系较差。Ⅳ类烟叶具有总植物性碱、总氮含量充分、适宜,可燃烧性好的特点;钾氯比、氮碱比也均在优质烟叶最适范围内;但烟叶钾、氯含量低;糖氮比、糖碱比均偏高,酸碱平衡关系差。从不同区县烟叶样品的统计来看,渝东南黔江、武隆、酉阳、彭水样品中Ⅰ类最多;南川、巫山、巫溪、奉节、涪陵次之;而綦江、秀山样品中Ⅰ类较少,其中綦江所采集的3件样品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均为Ⅳ类,烟叶品质总体较差。2、气候要素对烟叶品质的影响针对重庆烤烟区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将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地形遮蔽度等地形因子引入到烟区气候空间模拟中,在GIS平台下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法和多因子日照模拟法分别对烟叶大田期的光、温、水分布进行区域化模拟,研究和分析了烤烟生长季内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深入分析区域气候条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细网格定量评价:(1)在大田生长期内,烤烟区均温的空间分布比较一致,呈现出中部偏北地区较高,向东南和东北地区逐渐降低,中部的石柱和东北巫溪部分区域热量最低的趋势;降水量总体十分丰富,但在不同生长期内时空分布差异较大;日照时数在435.9771h~912.596h之间,且不同地貌条件下的日照差异比较明显,在巫山、巫溪、奉节等海拔较高地区可以获得较长的日照,而在彭水、酉阳、黔江等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获得的日照时数则相对较短。(2)统计分析重庆大田期不同时间段及整个大田期热、水、光条件对烟叶化学成分及协调度影响,表明烤烟大田期气候条件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热、水、光总量基本满足烤烟经济种植要求的前提下,重庆烤烟区热、水、光在大田期的时段分布和匹配比其大田期总量对烟叶化学成分和协调度的影响显着。平均气温对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的影响显着,对总植物性碱、氮及其它化学成分和协调度的影响不显着;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烟叶中绝大部分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均达显着水平。(3)影响重庆烤烟生长的主要气候指标为还苗伸根期均温、旺长期均温、成熟期均温、还苗伸根期降水量、旺长期降水量、成熟期降水量、成熟期日照时数和大田期日照时数。(4)重庆市烤烟种植气候高度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尤其是黔江、酉阳、秀山、武隆、涪陵的大部分区域;石柱、丰都、南川、綦江一些区域的适宜度有所下降;渝东北烤烟区适宜度则总体相对偏低,其中部分地区适宜度值不足0.3,已不适宜烟叶的生长。3、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在母岩-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对农产品内在品质具有特殊影响,将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引入到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中,充分考虑到烤烟区地形地貌复杂的特性以及土壤类型差异对于土壤元素(指标)含量的影响,集成回归克里格法和普通克里格法在GIS平台下对烤烟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分布进行了区域化模拟,系统分析了区域土壤植物营养元素特征,探寻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进而对重庆烤烟区土壤地球化学适宜性进行了细网格评价,取得的结果如下:(1)研究区土壤养分分布具有富磷、富钾和氮适中的特点。除奉节北部、丰都、涪陵以东和綦江地区氮含量相对缺乏外,其它地区均处在适度和富足级。磷含量呈渝东南大于渝东北的趋势,总体含量均较富足。除酉阳以东,巫溪部分地区钾含量适中外,其它地区都呈较富足或很富足状。总体来看,烤烟区大量营养元素分布比较均匀。(2)烤烟区土壤Ca和Mg含量在区域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其整体呈现出渝东北高于渝东南的趋势,Ca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北奉节东部,而Mg主要集中在渝东北巫溪地区,此外在渝东南綦江、南川也有部分高值。土壤S则呈现出明显的渝东南高于渝东北的趋势,其中渝东南武隆、彭水、黔江含量最高。(3)烤烟区土壤微量营养元素Mn、Cu、Zn、Mo、B、Cl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其整体表现出渝东南大于渝东北的趋势,总体上高值区域具有较为明显的斑块状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武隆、彭水、黔江、酉阳一带;Fe的空间分布情况则不太规则,总的趋势并没有表现出带状的分布格局,东北部巫山,东南部彭水、武隆、南川部分地区具有高值,但总体含量与其它地区差异并不明显。(4)烤烟区54.83%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3%之间,且主要分布在石柱、南川、涪陵以东,丰都南部以及除秀山外渝东南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含量<1.5%的面积为18413.01km2,占整个烤烟区面积的45.16%;只有零星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3%,烤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5)整个烤烟区土壤总体呈弱酸性至中性,绝大部分土壤pH都能满足烟叶生长的要求。从空间分布来看,渝东南主要烤烟区武隆、丰都、石柱和南川的个别地区土壤出现较为明显的酸化特征;不同土壤类型植物营养元素含量丰、缺依次是: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6)影响烤烟区烟叶化学成分及协调度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指标)有: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N、P、K、Cl、Ca、Mn、Cu、Mg、Fe、B、Zn、REE。(7)重庆市烤烟种植土壤地球化学高度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南武隆、彭水、黔江、酉阳、南川以南地区;渝东北巫山、奉节以北地区适宜度逐渐下降;丰都、涪陵以西、奉节西部以及綦江大部分区域土壤地球化学的适宜度都较低。4、地形地貌对烟叶品质的影响采用曲线估计法研究和分析了研究区地形地貌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进而结合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对烤烟区地形地貌适宜性进行了细网格定量评价:重庆烤烟区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主要包括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8大类。海拔高程分布特征为,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拔1200m以内,其中海拔400m以下地区占总面积的10%;海拔400m~800m和800m~1200m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37.60%和30.57%;海拔1200m以上区域占总面积的21.83%;且总体呈现出渝东北普遍高于渝东南的趋势。从坡度组成来看,烤烟区适宜农业耕作的平地与缓坡地(坡度<15°)的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08%;可以部分用于农业生产的中坡地(15~25°)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1.85%;而不适宜农业生产的陡坡地(>25°)面积为12885.6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07%,其中有10.70%的土地坡度在35°以上,主要分布在巫溪以北的中低山区。烤烟区海拔高程和坡度对烟叶化学成分均有影响,以海拔900m~1200m范围内,<10°地区种植的烤烟品质较为优良。烤烟区地形地貌适宜度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尤其是酉阳中部、黔江东部、石柱中部、涪陵和南川西部等地区;秀山、酉阳东部、綦江地区适宜度逐渐下降;渝东北烤烟区适宜度总体相对偏低,巫溪部分地区适宜度值甚至不足0.1,已完全不适宜烟叶的种植。5、基于计算智能的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及烟叶种植区划(1)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以大生态系统观为指导,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地球化学因素和地形对烟草生长的影响,构建了重庆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大部分构成,涵盖了影响重庆烟叶生长最重要的20个生态因子:还苗伸根期均温、成熟期均温、旺长期降水、成熟期日照、大田期日照、海拔、坡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N元素、P元素、K元素、Cl元素、Ca元素、B元素、Ree稀土元素、Zn元素、Mn元素、Fe元素、Mg元素。(2)针对烟叶种植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具有典型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以及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模糊性和渐变性,将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优化技术相结合构建了烟叶种植生态适宜性智能评价模型。模型将专家知识定量化,充分利用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通过对已有样本的学习来探寻烟叶种植生态适宜性级别与生态指标之间的内在规律,在GIS平台下完成了重庆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了检验,符合率为82%,整个烤烟区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良好。(3)重庆市烤烟区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说明,最适宜级别5379.41km2,占整个烤烟区面积的13.15%,主要分布在石柱、丰都以东、武隆、彭水西北,黔江、酉阳中部等地区,南川、綦江、秀山和奉节等也有零星分布;适宜级别13022.89km2,占整个烤烟区面积的32.20%,主要分布在涪陵南部,南川、奉节北部,秀山东部地区,酉阳、彭水、黔江、巫山和巫溪也有零星分布;次适宜级10529.01km2,占整个烤烟区面积的22.62%,主要分布在酉阳以东,秀山北部,彭水中部,綦江南部等地区,奉节南部和巫山的部分地区也有零星分布,占整个烤烟区面积的26.03%;不适宜级别9148.48km2,,主要分布在丰都以西、南川东南、綦江北部,奉节、巫山南部,巫溪西北,此外渝东南石柱、武隆等个别地区也有零星分布;另有2430.15km2的土地为居民点、滩涂等,属于烤烟种植的屏蔽区域。(4)整个重庆烤烟区可以划分为渝东南重点发展区、渝东北重点发展区、渝东南稳定发展区、渝东北稳定发展区、渝东南限制种植区和渝东北限制种植区共6种类型。其中重点发展区包括黔江、酉阳、彭水、武隆、石柱、南川大部分地区以及丰都东部、涪陵、綦江和秀山个别地区和奉节北部、中部,巫溪南部和巫山的部分地区;稳定发展区包括秀山大部、酉阳东部、涪陵中西部和黔江、彭水、綦江、南川、武隆的零星地区以及巫山中部、巫溪、奉节的少部分地区,烤烟生产可在区域内规模化种植或者土地通过技术措施加以改良,作为烟草种植的扩大发展预留地;限制发展区包括丰都、涪陵以西,武隆北部,石柱西部和秀山、彭水、南川东南、綦江的个别地区以及奉节、巫山南部,巫溪西北,巫山东北部分地区,这些区域土地不适宜于烟草种植,应严格限制其烟草种植面积。综上所述,本文利用54种土壤地球化学元素(指标),结合气候、地形要素从区域层面系统研究重庆烤烟区生态环境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明确了影响和制约重庆烤烟烟叶品质的生态指标,并针对生态环境对作物品质非线性、非确定复杂影响的特点,集成不同计算智能技术,在GIS平台下对重庆烤烟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的体系和方法,也为有效利用区域生态资源,合理开展烟草布局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本次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农产品品质有主导影响的生态环境方面,但社会经济因素对作物品质仍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未来应进一步量化其对作物种植适宜度的影响,并与生态适宜性评价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应用到种植实践中。

焦璐[8](2008)在《烤烟新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试验及灰色关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10个烤烟新品种的主要特性的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农艺学性状,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等性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综合性状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明:1在大田生育期上,参试品种中“中烟90”和“NC82”的大田生育期较短,分别为115.0d和114.0d,“贵烟4号”生育期最长,为126.0d,其他品种的大田生育期与CK(118.0d)基本相近;在有效叶片数上“中烟201”和“V2”与CK(19.3片)相比无显着差异,其他各品种的有效叶片数在16.3~18.3片之间,显着少于CK。2在田间抗病性上,参试品种中云烟系列3个品种和“金海1号”等4个品种对普通花叶病的抗性表现为最强,发病率较低为0.13%~3.44%,明显低于CK(4.56%);“金海1号”和“云烟203”两个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比CK强,所有品种的“气候斑”和“黑茎病”的田间自然发病率低,均小于3.0%。3在产量和产值上,参试品种中“云烟203”和“贵烟4号”2个品种显着高于对照,金海1号和云烟202与对照之间无显着差异,其他品种均显着低于对照,在均价上“NC82”,“金海1号”,“中烟201”,“云烟202”等4个品种显着高于对照,V2显着低于对照,其他品种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在中上等烟比例上,除V2略低于对照外,其他品种优势较为明显,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加幅度为1.80%-8.30%。4在原烟品质上,参试品种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云烟202”、“中烟201”和“金海1号”等3个品种的原烟外观质量最佳,各部位叶片成熟均匀,颜色以桔黄为主,光泽度较好,油分较多,结构疏松,单叶重适中,而表现最差的是“豫烟3号”和“V2”;在内在化学成分上,所有品种的总糖,还原糖的含量适中,烟碱(2.05%~3.44%)的含量明显高于CK,总氮(1.14%~2.43%)的含量适宜,氯的含量差异较大,变幅为0.17%~0.59%,多数品种钾的含量在2.0%~3.0%之间,但均低于CK;其中“金海1号”,”“云烟201”和“云烟202”等3品种的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最为合理,协调。5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无论是等权关联度还是加权关联度,参试品种中“云烟203”与“参考品种”最为接近(r=0.8503),其次是“云烟202”和“金海1号”2个品种,其等权关联度分别为0.8405和0.8331;“云烟201”,“贵烟4号”和“K326”(CK)上述3个品种的排名的居中;表现最差的是“V2”和“豫烟3号”,其次是“中烟90”和“中烟201”。据此综合评价认为,“云烟202”、“云烟203”和“金海1号”等3个品种在湘东浏阳烟区最具推广前景,其次是“贵烟4号”和“云烟201”,而“豫烟3号”和“V2”2个品种因其表现较差,不宜在该地区推广。

肖林长[9](2008)在《赣南不同生态环境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农业产业的布局和规划对培植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烟草产业是赣州的重要产业之一,搞好赣南烟叶产业的布局和中长期规划对赣南烟草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寻找赣南最适宜烤烟生长的大田小气候,建立建设优质基本烟田,优化栽培技术,本文从不同海拔高度定点测量了烤烟生产的温度、日照、降雨量等环境条件并用统一的栽培技术测定烤烟生产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如下:1、海拔高度对大田气候的影响显着。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温度明显下降,特别是烤烟成熟期的极端高温出现的天数明显减少;光照更加和煦;大田气候更适宜烤烟生长。2、气候生态条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显着,大于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影响,烤烟品质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糖碱比、氮碱比更加合理,风味醇和,刺激性减少,化学成份比较协调;3、不同海拔高度植烟的栽培技术有较大差别,高海拔山区主要适时迟播迟栽防春寒,低海拔地区主要适时早播早栽尽量避免成熟期高温逼熟。4、通过基础研究和推广实践证明:为了提高赣南烤烟品质,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布局上尽量向高海拔山区发展,根据各地的大田气候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5、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赣南烟叶生产的区划。

李帆,李良勇[10](2008)在《浏阳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及相应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浏阳烟区烟叶生产的环境条件,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推行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改善烟区生态环境,优化种植区域,强化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加快培养新型职业烟农队伍和高素质的技术员队伍,加快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步伐,夯实烟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湘东烟区农业气候特点与烤烟栽培应变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湘东烟区农业气候特点与烤烟栽培应变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宜阳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1.1 现代农业的概念
        1.1.2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2 现代烟草农业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1.3 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4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
2 宜阳烟区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现状
    2.1 宜阳烟区的基本情况
        2.1.1 烟区自然条件
        2.1.2 烟区发展历史
        2.1.3 烟区生产基本情况
        2.1.4 烟区发展有利条件
        2.1.5 宜阳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要性
    2.2 宜阳烟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2.2.1 基本烟田
        2.2.2 烟水工程
        2.2.3 烟路工程
        2.2.4 育苗工场
        2.2.5 密集烤房
        2.2.6 农机具配置
        2.2.7 站点建设
        2.2.8 防灾减灾体系
    2.3 宜阳烟区“三大体系”的建设情况
        2.3.1 规模化种植情况
        2.3.2 专业化分工情况
        2.3.3 信息化管理情况
    2.4 宜阳烟区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2.4.1 示范面积逐年增加
        2.4.2 经济效益显着提高
        2.4.3 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2.5 宜阳烟区开展设施综合利用情况
    2.6 宜阳烟区现代烟草农业的推广成就
        2.6.1 石村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
        2.6.2 一体化走廊建设
        2.6.3 有机烟叶开发
        2.6.4 产业综合体培育
3 宜阳烟区烤烟质量特点的综合评价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设计
    3.3 取样方法
    3.4 测定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物理特性评价
        3.5.2 外观质量评价
        3.5.3 感官质量评价
        3.5.4 常规化学分析分析
4 宜阳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存在问题
    4.1 基础设施难以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4.2 烟农种烟投入大效益低
    4.3 烟叶生产科技含量低
    4.4 专业化服务体系待完善
    4.5 产业竞争优势被削弱
5 宜阳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5.1 加大政策投入,增强保障能力
        5.1.1 建议政府将涉农资金向重点烟区基础设施倾斜
        5.1.2 加大对示范区域资金投入和科研投入力度
        5.1.3 明确基础设施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5.2 健全服务机制,创新管理体制
    5.3 完善烟站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5.3.1 加强烟站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
        5.3.2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5.4 加强烟农队伍建设,提高生产力
        5.4.1 培养职业烟农
        5.4.2 提高烟农综合素质
    5.5 推行烟叶可持续发展体系研究
        5.5.1 特色优质新品种筛选试验与推广
        5.5.2 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烟叶体系
        5.5.3 加强工商合作,打造品牌导向型基地建设
6 结论与讨论
7 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2)优质烤烟栽培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烟叶栽培技术
2 优质烤烟栽培技术需要掌握的原则
    2.1 适应性品种筛选原则
    2.2 自然性原则
    2.3 保护性原则
    2.4 机动性原则
3 优质烤烟栽培技术
    3.1 整地技术
    3.1 移栽技术
    3.2 施肥技术
    3.3 成熟采摘技术
4 结束语

(3)湖南浏阳烟区气候资源利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2 烤烟生产的基本气象条件分析
    2.1 光照条件分析 烤烟是喜光作物, 充足而和煦的光照
    2.2 温度热量资源
        2.2.1 苗床期。
        2.2.2 大田期。
    2.3 降水资源分析
3 烤烟全生育期管理及灾害性天气应对措施
    3.1 冬季苗床保温, 增光及控苗
    3.2 选择合适的移栽期
    3.3 加强伸根、旺长期大田管理
    3.4 烤烟大田后期做好烟叶采摘和高温应对工作
4 小结

(4)云南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质差异化及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与综述
    1.1 差异化战略与大理特色烟叶
    1.2 中式卷烟与特色烟叶
    1.3 生态条件对烟叶质量影响的研究
        1.3.1 气侯因素
        1.3.2 土壤因素
        1.3.3 海拔
    1.4 烟叶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1 烟叶成熟度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2 烤后烟叶颜色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3 烤后烟叶的组织结构、身份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4 烤后烟叶油分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5 烤后烟叶色度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6 烟叶化学成分与风格特征的研究
    1.5 烤烟品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1.6 烟草种植区划与品质区划和研究进展
        1.6.1 国外研究进展
        1.6.2 国内烟草种植区划研究进展
    1.7 主要研究内容
    1.8 主要理论依据
第二章 大理烟区生态条件及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气象数据
        2.1.2 土壤数据
        2.1.3 数据分析
    2.2 大理烟区生态条件概述
        2.2.1 大理气候条件
        2.2.2 大理土壤资源
    2.3 大理基地生态因素的分析
        2.3.1 烟草种植主要气候限制因素分析
        2.3.2 主要气象影响要素的变化
        2.3.3 气候适宜性评价
        2.3.4 气候土壤聚类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大理州特色品种红花大金元清香型风格特色差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相关材料与数据
        3.1.2 相关试验设计
        3.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育期组成不同
        3.2.2 色素含量不同
        3.2.3 化学组分不同
        3.2.4 需肥特性不同
        3.2.5 烘烤特性不同
        3.2.6 大理红大与其它清香型产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3.3 小结
第四章 大理主栽品种间多酚氧化酶基因 Y12501 表达差异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总 RNA 质量检测分析
        4.2.2 不同品种间 Y12501 基因检测结果
        4.2.3 绘制 Y12501 基因和内参基因 Actin 的标准曲线
        4.2.4 不同品种中 Y12501 基因表达差异
    4.3 小结
第五章 大理特色烟叶质量因素间的关联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品种
        5.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5.1.4 烟叶外观质量因素与感官评价香型风格等指标的量化赋值
        5.1.5 统计软件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烟叶主要外观质量性状之间的关系
        5.2.2 烟叶外观质量性状与化学成分
        5.2.3 烟叶外观质量性状与感官质量
        5.2.4 特色烟叶感官质量与常规化学成分
        5.2.5 烟叶中的焦油释出量与烟叶化学成分
        5.2.6 烟叶的清香型风格显着性与多酚类物质
    5.3 小结
第六章 大理特色烟叶品质差异化的成因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数据
        6.1.2 相关试验设计
        6.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6.1.4 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影响大理烟叶清香型风格特色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
        6.2.2 不同品种基因型对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作用
        6.2.3 主要栽培措施因素对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影响
        6.2.4 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贡献率)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大理特色优质烟叶品质区划研究
    7.1 材料与研究方法
        7.1.1 基础数据
        7.1.2 大理烟区品质区划的科学分级
        7.1.3 构建分级因子指标验证体系
    7.2 品质区划的经验判断初步分级结果
        7.2.1 经验判断依据
        7.2.2 经验判断指标系统
        7.2.3 经验判断法的筛分流程
    7.3 品质区划经验判断分级结果
        7.3.1 大理州烟叶品质区划一级区域划分结果
        7.3.2 大理州烟叶品质区划二级选点划分结果
        7.3.3 大理州差异化烟叶品质区域划分
    7.4 差异化烟叶原料基地分区概述
        7.4.1 东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典型产区
        7.4.2 西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次典型产区
        7.4.3 中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一般产区
第八章 大理特色优质烟叶后备新品种筛选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品种
        8.1.2 试验地点
        8.1.3 试验方法
        8.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8.1.5 数据分析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主要农艺性状
        8.2.2 主要经济性状
        8.2.3 产量稳定性分析
        8.2.4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
        8.2.5 感官评吸质量
        8.2.6 致香物质含量
    8.3 小结
第九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烟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2 培育壮苗
    2.1 苗床准备
    2.2 播种
    2.3 苗床管理
3 大田栽植
    3.1 选地、施肥、整地
    3.2 适时移栽
4 大田管理
    4.1 补苗
    4.2 炼苗与培土
    4.3 肥水管理
    4.4 适时打顶,及时抹杈
    4.5 病虫害防治
5 及时采收

(6)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及高效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生态背景
        1.1.1 农业土地资源状态严重恶化
        1.1.2 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面源污染凸现
        1.1.3 水资源利用率与利用效率低下
        1.1.4 生物多样性显着降低
        1.2 经济背景
        1.2.1 种植成本不断增加
        1.2.2 种植效益依然外泄
        1.2.3 支农机制有待完善
        1.3 政策背景
        1.3.1 从思想层面看
        1.3.2 从目标层面看
        1.3.3 从措施层面看
        1.3.4 从主体层面看
    2 核心概念界定
        2.1 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
        2.2 区域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综合表现率
        2.3 农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
        2.3.1 总体性特征
        2.3.2 长远性特征
        2.3.3 指导性特征
        2.3.4 选择性特征
        2.3.5 差异性特征
        2.3.6 稳定性特征
        2.3.7 风险性特征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的意义
        3.2.1 有利于农业健康发展
        3.2.2 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3.2.3 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2.4 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3.2.5 有利于世界粮食安全及国际农产品市场稳定
    4 相关研究进展
        4.1 国内研究进展
        4.1.1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1.1.1 农业生态学派
        4.1.1.2 农业经济学派
        4.1.1.3 农业地理学派
        4.1.2 国内农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4.1.3 国内农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研究
        4.1.4 国内区域农作物生产优势布局研究
        4.2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2.1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
        4.2.2 发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2.3 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2.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比较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指导思想
    2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对象
        2.2 数据来源
    3 研究内容设置
        3.1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资源状态剖析
        3.2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年际动态剖析
        3.3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研究
        3.4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3.5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 技术路线
    5 理论假设
        5.1 复合生态系统假设
        5.2 理性经济人假设
        5.3 理性生态经济人假设
    6 理论依据
        6.1 生产力布局理论
        6.1.1 农业区位理论
        6.1.2 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6.1.3 梯度理论
        6.1.4 累积循环因果理论
        6.1.5 中心-外围理论
        6.2 农业经济理论
        6.2.1 绝对优理论势
        6.2.2 比较优势理论
        6.2.3 要素禀赋理论
        6.2.4 规模经济理论
        6.2.5 “国家钻石”理论
        6.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6.3.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6.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6.3.3 农业系统理论
        6.3.4 复合生态系统控制论
        6.3.5 要素组合理论
        6.3.6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6.4 农业生态经济理论
        6.4.1 生态农业论
        6.4.2 生态经济农业论
    7 研究方法
        7.1 层次分析法
        7.2 主成分分析法
        7.3 聚类分析法
    8 研究工具
        8.1 SAS 9.0
        8.2 Eviews 5.0
        8.3 Microsoft Excel 2003
        8.4 MapInfo V8.5
        8.5 ArcView 9.2
第三章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资源状态剖析
    1 作物生产关键资源界定
    2 湖南省作物生产自然资源分析
        2.1 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2 湖南省地势地貌特征
        2.3 湖南省气候资源特征
        2.4 湖南省土地资源特征
    3 湖南省作物生产生态资源分析
    4 湖南省作物生产社会经济资源分析
    5 小结
第四章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年际动态剖析
    1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种植规模年际动态剖析
    2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总产规模年际动态剖析
    3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单产水平年际动态剖析
    4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经济收益年际动态剖析
    5 小结
第五章 湖南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1 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1.1 完整性原则
        1.2 显着性原则
        1.3 主导性原则
        1.4 分异性原则
        1.5 稳定性原则
        1.6 可行性原则
        1.7 灵活性原则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气候条件准则指标
        2.2 生态效益准则指标
        2.3 经济效益准则指标
        2.4 社会效益准则指标
    3 评价指标计算程序
        3.1 指标因子的标准化
        3.2 单因子隶属函数值
        3.2.1 正态分布型单因子隶属函数计算
        3.2.2 逻辑斯谛(LOGISTIC)型单因子隶属函数计算
        3.2.3 离散型单因子隶属函数计算
        3.3 作物生态经济适宜度计算
        3.4 区域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综合表现率计算
    4 小结
第六章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1 早稻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1.1 早稻生产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1.2 早稻生产生态经济适宜区
        1.3 早稻生产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1.4 早稻生产生态经济欠适宜区
    2 中稻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2.1 中稻生产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2.2 中稻生产生态经济适宜区
        2.3 中稻生产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3 晚稻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3.1 晚稻生产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3.2 晚稻生产生态经济适宜区
        3.3 晚稻生产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3.4 晚稻生态经济欠适宜区
    4 棉花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4.1 棉花生产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4.2 棉花生产生态经济适宜区
        4.3 棉花生产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4 棉花生产生态经济最不宜区
    5 油菜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5.1 油菜生产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5.2 油菜生产生态经济适宜区
        5.3 油菜生产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6 苎麻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6.1 苎麻生产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6.2 苎麻生产生态经济适宜区
        6.3 苎麻生产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6.4 苎麻生产生态经济欠适宜区
    7 烤烟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7.1 烤烟生产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7.2 烟生态经济适宜区
        7.3 烟生产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8 玉米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8.1 玉米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8.2 玉米生态经济适宜区
        8.3 玉米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8.4 玉米生态经济欠适宜区
    9 大豆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9.1 大豆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9.2 大豆生态经济适宜区
        9.3 大豆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9.4 大豆生态经济欠适宜区
    10 甘薯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10.1 甘薯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10.2 甘薯生态经济适宜区
        10.3 甘薯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11 小结
第七章 湖南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综合表现区域分析
    1 湖南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综合表现区域归类
    2 湖南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综合表现最佳区域
    3 湖南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综合表现良好区域
    4 湖南省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综合表现一般区域
    5 小结
第八章 湖南省主要作物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1 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区域布局概念
    2 推进作物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的意义
        2.1 有利于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2.2 有利于构建区域主导产业
        2.3 有利于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
        2.4 有利于提高区域农业竞争力
    3 作物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原则
        3.1 以社会的需求为目标原则
        3.2 以生态适应性为基础原则
        3.3 注重经济效益可行性原则
    4 早稻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4.1 早稻优势区域
        4.2 早稻存在问题
        4.3 早稻主攻方向
        4.4 早稻发展目标
    5 中稻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5.1 中稻优势区域
        5.2 中稻存在问题
        5.3 中稻主攻方向
        5.4 中稻发展目标
    6 晚稻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6.1 晚稻优势区域
        6.2 晚稻存在问题
        6.3 晚稻主攻方向
        6.4 晚稻发展目标
    7 棉花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7.1 棉花优势区域
        7.2 棉花存在问题
        7.3 棉花主攻方向
        7.4 棉花发展目标
    8 油菜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8.1 油菜优势区域
        8.2 油菜存在问题
        8.3 油菜主攻方向
        8.4 油菜发展目标
    9 苎麻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9.1 苎麻优势区域
        9.2 苎麻存在问题
        9.3 苎麻主攻方向
        9.4 苎麻发展目标
    10 烤烟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10.1 烤烟优势区域
        10.2 烤烟存在问题
        10.3 烤烟主攻方向
        10.4 烤烟发展目标
    11 玉米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11.1 玉米优势区域
        11.2 玉米存在问题
        11.3 玉米主攻方向
        11.4 玉米发展目标
    12 大豆生态经济适宜区域布局研究
        12.1 大豆优势区域
        12.2 大豆存在问题
        12.3 大豆主攻方向
        12.4 大豆发展目标
    13 甘薯生态经济适宜性区域布局研究
        13.1 甘薯优势区域
        13.2 甘薯存在问题
        13.3 甘薯主攻方向
        13.4 甘薯发展目标
    14 小结
第九章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定位
        1.1 湖南省农作物生产的外部环境分析
        1.1.1 外部政策环境分析
        1.1.2 我国作物生产要素环境分析
        1.1.3 我国作物生产内需环境分析
        1.1.4 我国作物生产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分析
        1.1.5 我国农作物生产结构分析
        1.2 湖南省农作物生产发展战略定位
    2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2.1 鼓励经济增长,追求综合效益
        2.2 强调资源节约,体现环境友好
        2.3 全面实现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3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原则
        3.1 公平性原则
        3.2 持续性原则
        3.3 协调性原则
        3.4 效益性原则
        3.5 统筹性原则
        3.6 尊重农民意愿原则
        3.7 灵活性原则
    4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4.1 远期目标任务
        4.1.1 合理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4.1.2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环境资源持续高效利用
        4.1.3 形成高效可持续运行的区域作物产业化生产体系
        4.1.4 构筑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
        4.2 近期目标任务
        4.2.1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着提升
        4.2.2 产品质量水平和加工效益显着提升
        4.2.3 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显着提升
        4.2.4 公共服务能力显着提升
    5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重点
        5.1 基础性研究
        5.2 基础性工作
        5.3 机制的创新
        5.4 特色农产品生产
    6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布局
        6.1 作物生产布局
        6.2 产业职能布局
    7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路径
        7.1 生产技术路径
        7.2 组织形式路径
        7.3 发展驱动模式路径
        7.4 政府管理模式演进路径
        7.5 制度创新路径
        7.6 专业技能路径
    8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高效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8.1 深入细致地搞好宣传教育工作
        8.2 加强战略实施工作的领导
        8.3 优化相关政策环境
        8.3.1 大力发展绿箱政策
        8.3.2 积极调整黄箱政策
        8.3.3 谨慎对待蓝箱政策
        8.4 创新作物生产管理机制
        8.5 积极构筑作物生产的区域竞争优势
        8.5.1 改善生产要素结构
        8.5.2 改善对作物产品的内需条件
        8.5.3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资料工业
        8.5.4 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良性变迁
        8.6 推进作物生产产业化经营
        8.7 大力推动特色作物生产
        8.8 优化其它发展环境
        8.8.1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8.8.2 积极构建风险规避机制
        8.8.3 实施优势区域和原产地保护,强化资源基础
        8.8.4 积极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
        8.8.5 加强强化优势农产品进出口监管
    9 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 作物生产系统的复合性
    2 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
    3 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标体系构建
        3.1 建立起了科学的指标框架体系
        3.2 建构起了科学的项计算方法体系
        3.3 兼顾了气候因素常年平均与极端因素两个方面
        3.4 创新设计了一些新指标
    4 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分异及区域布局
    5 作物高效持续生产战略制定
        5.1 作出了战略抉择
        5.2 确立了战略方针
        5.3 指出了战略重点
        5.4 提出了战略目标
        5.5 规划了战略布局
        5.6 明确了战略路径
        5.7 制定了战略措施
第十一章 创新与展望
    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1 创建了生态课题研究范式
        1.2 构建了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体系
        1.3 确立了湖南省主要农作物高效持续生产战略
    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2.1 行政区划维度上有待进一步细化
        2.2 研究对象角度可向耕作制度层面提升
        2.3 研究方式上可进一步进行动态研究
        2.4 应用方面要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研究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基于GIS和计算智能的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
    1.2 烟草种植适宜性评价
    1.3 计算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1.4 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方案
第3章 烤烟烟叶品质特征及综合评价
    3.1 烤烟化学成分总体特征
    3.2 烤烟品质综合评价
    3.3 影响烟叶品质的多因子复合系统
    3.4 小结
第4章 气候要素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4.1 气候要素区域化模拟及分布特征
    4.2 气候要素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4.3 气候适宜性评价
    4.4 小结
第5章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1 烤烟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基本特征及区域化模拟
    5.2 植物营养元素(指标)空间分布特征
    5.3 基于因子分析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指标提取
    5.4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
    5.5 土壤地球化学适宜性评价
    5.6 小结
第6章 地形地貌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6.1 烤烟区地形地貌基本特征
    6.2 地形地貌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6.3 地形地貌适宜性评价
    6.4 小结
第7章 基于计算智能的重庆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及区划
    7.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7.2 智能评价模型
    7.3 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7.4 烤烟种植适宜性区划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
    8.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致谢

(8)烤烟新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试验及灰色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烤烟品种的引种和生态适应性评价
        2.2 生态条件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3 烤烟品种的综合评价方法
        2.3.1 直观分析和单指标方差分析法
        2.3.2 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
        2.3.3 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研究的主要内容
        4.1 烤烟新品种的主要性状的比较研究
        4.2 烤烟新品种的综合评价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材料
    2 试验设计
    3 项目测定与方法
        3.1 主要生育期记载
        3.2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3.3 主要植物学性状观察
        3.4 主要经济性状考查
        3.5 烤烟原烟质量分析
        3.6 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参试品种生育期表现
    2 参试品种主要植物学性状的差异
    3 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4 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分析
    5 参试品种田间自然发病率调查
    6 参试品种原烟品质的表现
        6.1 各品种原烟外观质量比较
        6.2 各品种原烟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分析
    7 参试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7.1 构造参考品种
        7.2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7.3 求关联系数
        7.4 求关联度及关联分析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1 小结
    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赣南不同生态环境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因子的区别
    2.3 生态环境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2.4 不同生态条件烤烟生产栽培技术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的差异
        3.1.1 不同海拔高度温度的差异
        3.1.2 不同海拔高度日照时间的差异
        3.1.3 不同海拔高度降雨量的差异
        3.1.4 各试验点土壤情况
    3.2 气候生态环境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3.2.1 烤烟生育期状况
        3.2.2 气温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3.2.3 日照时间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2.4 烤烟品质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3.2.5 初夏季高温气候保证率
    3.3 不同生态条件下烤烟生产栽培技术研究
        3.3.1 海拔高度对烤烟生育期的影响
        3.3.2 育苗
        3.3.3 大田管理
        3.3.4 采收与烘烤
        3.3.5 大力推广烤后烟叶的贮藏保管和科学的分级扎把技术
        3.3.6 不同生态条件下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4. 讨论
    4.1 不同海拔高度对生态条件的影响
    4.2 气候生态环境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4.3 针对赣南气候生态条件的应变栽培技术
    4.4 对赣南烤烟区划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期间的论着和成果

(10)浏阳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及相应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浏阳烟区环境条件分析
    1.1 浏阳烟区植烟基本条件
    1.2 气候条件
    1.3 土壤条件
2 浏阳烟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植烟生态环境退化
    2.2 种烟规模不适宜
    2.3 技术落实不到位
    2.4 技术员队伍素质面临新挑战
3 实现浏阳烟区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推行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 改善烟区生态环境
    3.2 加大种植布局调整力度, 进一步优化种植区域
    3.3 制订切实可行的烟叶生产技术方案, 强化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3.4 发展适度规模种植, 加快培养新型职业烟农队伍
    3.5 建立一支素质高和责任心强的技术员队伍
    3.6 加快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步伐
    3.7 因地制宜, 夯实烟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湘东烟区农业气候特点与烤烟栽培应变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宜阳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研究[D]. 王艺绘.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2]优质烤烟栽培技术探讨[J]. 杨应娟. 中国农业信息, 2013(21)
  • [3]湖南浏阳烟区气候资源利弊分析[J]. 李春梅,宾素芝,凡安清,何升福.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2)
  • [4]云南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质差异化及区划研究[D]. 宗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5]烟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尹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1(24)
  • [6]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及高效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周贤君. 湖南农业大学, 2009(10)
  • [7]基于GIS和计算智能的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D]. 汪璇. 西南大学, 2009(01)
  • [8]烤烟新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试验及灰色关联分析[D]. 焦璐.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 [9]赣南不同生态环境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D]. 肖林长.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10]浏阳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及相应对策分析[J]. 李帆,李良勇. 现代农业科学, 2008(04)

标签:;  ;  ;  ;  ;  

湘东地区农业气候特征与烤烟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