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粘土矿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柱状粘土矿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一、柱撑粘土矿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卢鹏澄,魏燕富,吴宏海,张璇,陈静[1](2021)在《铁柱撑蒙脱石表面介导的Fe(Ⅱ)还原体系对邻硝基苯酚的高效去除》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引入铁氧化物并煅烧处理对蒙脱石进行优化设计,成功合成了铁柱撑蒙脱石复合催化剂(FPMt).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BET)等分析方法对FPMt样品结构与表面性质进行表征,以邻硝基苯酚(2-NP,22μmol/L)作为代表性污染物研究FPMt的还原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蒙脱石相比,FPMt表面电子传输活性得到明显提高,原因是引入赤铁矿的FPMt吸附位点增多同时酸位减少,从而显着增强材料表面的还原催化活性.除溶液p H和Fe(Ⅱ)浓度外,催化剂的结构完整性、赤铁矿的结晶度等均为影响催化剂还原活性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FPMt表面络合态Fe(Ⅱ)的还原催化活性显着提高的介导机制.

朱红龙,帅欢,刘莉,冯文祥,杜高翔[2](2021)在《多孔矿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非金属矿物材料来源广泛,离子交换性和吸附性能良好,在吸附处理废水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介绍了膨润土、凹凸棒石、沸石、海泡石、硅藻土五种多孔矿物材料在矿山废水、重金属、TNT废水、染料废水等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特性及研究进展,对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

王延华[3](2021)在《功能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含油废水具有排放量大、COD值高、难处理等特点,释放到环境中会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威胁人身健康,油水分离已经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共性难题。本文针对不同油水体系,制备了多孔聚碳酸酯整体式吸附剂和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通过吸附结合破乳的方法,实现了对浮油废水和水包油型乳化液的油水分离。通过非溶剂诱导-热致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 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体式复合吸附剂(Z8/PC整料),实现对浮油废水的分离;通过柱撑-有机接枝的方法制备了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QATMt),实现对水包油型乳化液的油水分离。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油水体系特征研究。对不同油水体系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油水状态、油滴粒径、形成过程、表面电位和分离方法等。研究发现,浮油适合采用富集回收的方法,而乳化液更适合采用化学破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配制了具有代表性的模拟浮油废水、油包水型乳化液和水包油型乳化液,对吸附和破乳复合材料的制备奠定了基础。(2)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采用非溶剂诱导-热致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超疏水/超亲油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体式材料,对Z8/PC整料的疏水性、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测试,同时研究了其对模拟浮油、油包水型乳化液吸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Z8/PC整料具有微纳米分级结构和超疏水性表面(154.25°),ZIF-8的改性显着优化了纯聚碳酸酯多孔材料的内部结构和表面浸润性。当ZIF-8添加量为2 wt%时,对柴油的平衡吸附容量可达8.10 g·g-1,吸附机理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羧甲基纤维素钠可显着提高Z8/PC整料的抗压强度,但吸附容量随其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此外,Z8/PC多孔整料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和机械强度,可通过离心或蒸发的方法实现循环再生。(3)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采用TiO2对蒙脱石层间进行柱撑,增大其比表面积;进而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TiO2柱撑的蒙脱石进行有机改性,提高复合材料在水包油型乳化液中的分散性;最后,利用席夫碱反应,使用戊二醛将季铵化壳聚糖接枝APTES,大幅增加复合破乳剂的表面电位。对复合破乳剂的热稳定性、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测试,同时研究了 QATMt对水包油型乳化液破乳的影响因素和破乳机制。结果表明,破乳率随季铵化壳聚糖负载量、破乳剂添加量、破乳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中性条件下破乳性能最佳。当破乳剂的RQ/M=0.15,添加量为1.50 g·L-1,中性条件下破乳2 h,可实现96%以上破乳率,破乳机理主要包括静电絮凝作用和吸附作用。此外,可通过1.0 mol·L-1的NaOH溶液实现复合破乳剂的循环再生。

郝梦亚[4](2021)在《超声促进改性锆柱撑膨润土吸附阴离子染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一大难题。吸附法是常用的去除途径,但是吸附过程较为缓慢。锆柱撑膨润土(Zirconium Pillar Bentonite,Zr-Bent)对酸/碱有很好的耐受性,常用来吸附阴离子污染物,但存在制备时间长、耗能高的问题。本文以阴离子偶氮染料刚果红(Congo red,CR)为研究对象,通过Zr-Bent的改性制备,利用超声空化效应,探讨了CR吸附性能的改善。研究如下:(1)利用超声辅助吸附,相较于Zr-Bent单独吸附,可使吸附速率提高11倍,去除率提高10%。探究了超声促进吸附的原因,根据电镜和BET分析,超声可改变Zr-Bent的结构,增大Zr-Bent比表面积与孔体积,增加活性位点,有利于提高吸附性能。在吸附传质过程中,超声可加快CR分子通过水膜层,占据活性位点,促进化学吸附。因此,在吸附过程中加入超声,可改变Zr-Bent结构的同时也可促进液-固相传质过程和化学吸附速率。(2)对比了四种Zr-Bent制备方法(水热合成、微波、超声、微波联合超声),结果发现,在微波联合超声条件下,Zr-Bent制备时间最短。根据表征,p H不同,制备的Zr-Bent结构不同。随着p H由2上升到10,Zr-Bent的层间距,比表面积以及孔体积增加,活性位点增多,提升了与CR接触的几率,对CR的吸附容量也逐渐增大。(3)对Zr-Bent吸附CR的过程进行优化和分析。根据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在改性后的Zr-Bent吸附CR过程中,投加量对CR去除率的影响最显着。优化反应条件为:p H=6、吸附时间为10min、吸附剂投加量为0.4g·L-1,此时CR去除率为96.57%,吸附容量为240mg·g-1,与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接近(CR去除率为98.7%,吸附容量为246mg·g-1),说明该响应面模型能够较好预测Zr-Bent吸附CR效果。根据相关性系数R2,Zr-Bent吸附CR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说明此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最大理论吸附容量为537.3mg·g-1。结合FTIR谱图,Zr-Bent的羟基官能团能够与CR进行配体交换和静电吸附。用0.2mol·L-1的Na OH溶液在超声条件下再生Zr-Bent,经五次循环后,CR染料的去除率仍超过80%,说明Zr-Bent较稳定,再生能力强,可用于吸附阴离子染料废水。

张欣宇[5](2021)在《粘土双金属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有机废水是目前工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污染源,具有TOC高、COD高等特点,并且有机物结构稳定,未处理或处理不完全排入水体中,对水生动植物和人类健康存在隐患。目前,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吸附法、膜过滤法、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等。与上述处理方法相比,Fenton催化法具有显着的优势,它不仅能实现有机物的完全矿化,而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均相Fenton体系的一些缺点如反应p H范围窄、易产生铁泥、催化剂回收困难等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而非均相Fenton催化能有效克服以上缺点,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催化剂相对稳定、有良好的可重用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本文以蒙脱土为载体,通过浸渍-煅烧两步法将铁铜负载到蒙脱土制备得到铁铜蒙脱土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并对催化剂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化学组分等进行了表征。通过微观形貌表征发现铁铜金属负载后的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仍基本保持蒙脱土的形貌结构,氧化物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蒙脱土表面。FT-IR、XPS谱图表明铁铜已成功引入蒙脱土结构中,热分析结果显示,铁铜负载后热稳定性显着提高。根据氮气吸附-脱附结果可知,铁铜负载后比表面积略有减小,这是由于铁铜氧化物纳米粒子进入微孔结构并占据了蒙脱土表面的活性位点,并且由于铁铜氧化物柱撑剂的引入,增大了蒙脱土的层间距离,从而扩大了平均孔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吸附能力。通过去除溶液中罗丹明B(RhB)研究了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5 g·L-1 Fe/Cu-MMT,5 mmol·L-1 H2O2和p H 7.0的优化条件下,RhB在90分钟内的脱色效率和TOC去除率达到98.4%和87.9%。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10个循环后,RhB的脱色效率和TOC去除率仍能够达到87.9%和66.5%,表明该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此外,还研究了活性自由基在RhB的矿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本研究制得的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可重复使用性好、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为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提供了新材料,为双金属粘土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王雨昕[6](2021)在《磁性蒙脱石的制备及其去除苯酚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酚类污染物具有芳香环,结构稳定、生物毒性大,其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环境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价廉效优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目前吸附法和类芬顿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含酚废水治理中。但价廉效优的吸附材料和芬顿催化材料的开发是个难题。所以,本文分别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和一步层间模板法通过有机改性和硅柱撑优化钙基蒙脱石(Ca-MMT)制备出四氧化三铁@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芥酸酰胺-蒙脱石(Fe3O4@C/E-MMT)和四氧化三铁@硅柱撑蒙脱石(Fe3O4@SPC),并对两种材料对苯酚的吸附效果和非均相类芬顿催化氧化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探究了其吸附和氧化反应机理。论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一步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Fe3O4@C/E-MMT,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芥酸酰胺(EA)成功插层至Ca-MMT层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芥酸酰胺-蒙脱石(C/E-MMT)的层间距由1.51 nm增大至4.26 nm,Fe3O4@C/E-MMT的层间距降为3.78 nm,说明有少部分Fe3O4进入层间。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发现Fe3O4@C/E-MMT保留了Ca-MMT的片层结构,大多Fe3O4负载于Ca-MMT表面。N2吸附-脱附法(BET)表明Ca-MMT和Fe3O4@C/E-MMT均为Ⅳ型N2吸附-脱附等温线,存在H3型滞后环,Fe3O4@C/E-MMT孔容的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吸附性能。Fe3O4@C/E-MMT对苯酚最佳的吸附条件是:反应温度为25℃,p H值为7,反应时间为120 min,0.08 g Fe3O4@C/E-MMT,此时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废水中苯酚的去除率为85.46%,吸附量为31.45 mg·g-1。Fe3O4@C/E-MMT吸附苯酚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由表面化学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进行;该吸附反应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苯酚的最大吸附量为42.39 mg·g-1。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和FTIR得到Fe3O4@C/E-MMT对苯酚的吸附机理主要是材料上的氮原子与苯酚上的羟基氢原子之间形成的氢键而产生化学吸附。(2)采用一步层间模板法将Fe3O4负载于硅柱撑蒙脱石(SPC)制备了Fe3O4@SPC,通过XRD和FTIR发现SPC的层间距由1.51 nm增加至3.56 nm,Fe3O4@SPC的层间距降为3.30 nm,结合SEM表明大多数Fe3O4分散在SPC的外表面。通过BET表明Fe3O4@SPC属于I型和Ⅳ型的混合型N2吸附-脱附等温线,孔容的增大有效增强了Fe3O4@SPC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进而提高催化效率。叔丁醇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了在Fe3O4@SPC非均相类芬顿催化降解苯酚的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羟基自由基(·OH),最佳催化条件是:初始p H值为3.5,Fe3O4@SPC的投加量为0.5 g·L-1,过氧化氢的投加量为20 mmol·L-1,反应时间为120 min,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苯酚废水降解率为10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推测出苯酚的降解历程:·OH首先进攻苯酚的邻对位生成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接着经氧化脱氢反应分别生成对苯醌和邻苯醌,而后·OH的进攻使苯环断裂生成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经脱羧反应生成部分小分子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通过5次重复实验,Fe3O4@SPC对苯酚的去除率仍可达90%,表明Fe3O4@SPC的重复使用性良好。通过铁离子溶出实验,并结合XPS分析得到Fe3O4@SPC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孙丽[7](2021)在《Fe-La-Al/MMT的制备及CWPO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据统计世界上约40%的纺织品由中国生产和供应,随之产生大量的印染废水。染料废水成分复杂、毒害性大,传统技术对其处理难以达到理想的降解效果。本文通过阳离子交换法制备铁-镧-铝/柱撑蒙脱土(Fe-La-Al/MMT)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技术(CWPO)处理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目的是开发一种新型的非均相催化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论文研究了制备方法、Fe/La摩尔比、活性金属负载量(AML)、超声时间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Fe-La-Al/MMT催化剂的影响,采用SEM、XRD、N2吸附/脱附、FT-IR、DR UV-Vis、TG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CWPO处理亚甲基蓝废水的降解率、COD去除率以及Fe离子溶出量等评价了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当Fe/La摩尔比为7/3、AML值为6%、超声时间为60 min,500℃下焙烧2 h时,超声辅助法制备的Fe-La-Al/MMT(U)催化剂结晶度高,晶型规整,比表面积(148 m2/g)和层间距(1.759nm)都较大。该催化剂用于CWPO处理亚甲基蓝时效果最佳,反应120 min后,降解率达到99.85%,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4.48%,比传统法提高了4.37%。此外,采用超声辅助法可使催化剂制备周期缩短75%,且用水量也减少了50%。将制备的催化剂用于CWPO处理亚甲基蓝废水以筛选出较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初始p H为4.07,H2O2的用量为28 mmol/L,反应温度为60℃时,亚甲基蓝的COD去除率达到74.48%,Fe离子溶出量仅为0.6815 mg/L。另外,Fe-La-Al/MMT(U)催化剂在五次循环实验后亚甲基蓝的COD去除率仅降低了11.3%,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及稳定性。探讨了CWPO降解亚甲基蓝的机理,证实了反应体系中主要的活性基团为HO·。以伪一级及半经验Fermi方程为模型研究CWPO降解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对不同温度下反应中的亚甲基蓝浓度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Fermi方程吻合度较高,能更准确地描述亚甲基蓝的降解历程。

韩松[8](2021)在《树脂基黑色页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因其资源合理利用性、环保性和功能性而倍受青睐。广西拥有丰富的黑色页岩资源,温湿气候条件下易形成具有较强腐蚀性的酸性环境,对黑色页岩合理开发,有望代替或部分代替碳酸钙、滑石粉等填料,可以显着降低橡塑制品的成本和减少环境灾害。国外内对黑色页岩的开发利用却鲜有报导,改性黑色页岩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实践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发掘。本文通过TG、SEM、EDS、XRD等全面研究了黑色页岩的形貌及组成,首次研究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偶联剂同时改性页岩并制备的黑色页岩/HDPE、黑色页岩/PP复合材料的性能,并对黑色页岩煅烧处理后成分和形貌的改变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黑色页岩进行微观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地区黑色页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1%,黏土约占39%,有机碳占8%左右,并含有少量硫铁矿。页岩粉末片层厚度平均为10.75 nm,体现了黑色页岩为沉积岩的纳米堆叠特征。亚甲基蓝法测得其阳离子交换容为8.53 mmol/100g,有一定的塑料用无机纳米填料应用空间。2、采用不同质量份的黑色页岩填充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同时采用不同电荷属性(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偶联剂复配的方式进行增容。研究表明,即使填充量为50份时,拉伸强度仍高于22MPa;偶联剂相同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复合材料性能优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烷基链相对长度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影响不同;黑色页岩的加入对材料体系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热分解动力学数据表明复合材料热分解为一级热分解反应。3、采用不同黑色页岩填充量和复配增容剂制备聚丙烯基复合材料。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在性能上表现为冲击强度的提升和拉伸强度的严重下降;材料热稳定性依然无明显变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规律和高密度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相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取决于官能团的不同;复合材料热分解同样为一级热分解反应。4、黑色页岩中的小分子油脂严重阻碍了页岩与偶联剂之间的有效结合,而硫铁矿在加工的分解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本文首次采用热裂解对黑色页岩进行了加工,利用XPS、FTIR、SEM等研究了煅烧对页岩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并制备了热裂解页岩/HDPE复合材料。研究表明煅烧去除了黑色页岩中的有机质和硫铁矿,煅烧后页岩的碳元素含量由35.95%下降到了6.98%,而硫原子浓度已经不可测出,页岩保持层状结构并有片层裂碎现象,XRD显示页岩层间距略有缩小。煅烧页岩/HDPE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得到了显着提升,复合材料断面的微观形貌研究表明煅烧后的页岩与HDPE之间存在大量的界面粘接,而天然页岩与HDPE之间是完全相分离的状态。黑色页岩的热裂解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为提升黑色页岩的利用价值提供了新思路,对黑色页岩的开采和矿山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李雨航[9](2021)在《以皂土为载体的非均相芬顿催化剂的制备及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迄今为止,偶氮染料已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于纺织业。有些染料污染物从纺织废水中释放到自然界,由于其毒性和致癌性,毫无疑问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有害影响。在现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染料处理技术中,先进氧化工艺(如芬顿工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很有前景的染料处理方式。芬顿工艺由于其p H适应范围狭窄和反应过程中伴随大量铁污泥生成的缺陷而被不断改良。为了克服均相芬顿工艺的缺陷,近年来的研究着重于非均相芬顿工艺,其中固相催化剂在芬顿过程中用作活性组分的来源,并且很大程度规避均相芬顿工艺的缺陷。在非均相芬顿工艺中,以粘土作为载体的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染料吸附性能和低成本,易获取等特性而被广泛研究。在本文研究中以皂土为载体,以Fe2O3搭配Ce O2和Fe2O3搭配La2O3作为活性组分,采用简单的浸渍法制备了两种新型的非均相芬顿催化剂(Fe-Al-Ce/B和Fe-Al-La/B)。在黑暗条件下,分别对两种复合材料进行水中有机染料(甲基橙和罗丹明B)的芬顿活性测试。测试表明:在染料吸附30 min,加入过氧化氢90 min后,Fe-Al-Ce/B复合材料芬顿催化降解甲基橙(MO)溶液的去除率达到96.95%;在染料吸附40 min,加入过氧化氢40 min后,Fe-Al-La/B复合材料芬顿催化降解罗丹明B(Rh B)溶液的去除率达到99.68%。初步研究了Fe-Al-Ce/B和Fe-Al-La/B两种非均相芬顿催化剂去除有机染料的反应机理。首先,两种非均相催化剂的高吸附能力可以归因于它们的高比表面积;其次,在非均相芬顿反应过程中,主要活性物质是·OH和·O2-,当过氧化氢加入到反应体系中,经过一系列反应循环,两种自由基大量存在于有机染料溶液中,有机染料分子会不断被它们攻击并降解。最后,有机染料分子被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副产物。

李可心[10](2021)在《海泡石和蒙脱土对四环素的吸附及微波再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体中的抗生素不易被降解,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严重危害了生物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吸附法是去除水中抗生素的有效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天然矿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是优良的吸附剂。该类矿物具有非均质化学成分、较大的络合能力、特殊的层间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强化学稳定性。但吸附饱和抗生素的天然矿物材料,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吸附材料的再生技术主要有光催化再生、Fenton再生、电化学再生和微波再生技术等。其中微波再生技术具有再生速率快、耗时短且节能的优势。因此,本论文采用天然粘土矿物海泡石和蒙脱土对四环素进行吸附并利用微波对饱和吸附四环素的海泡石和蒙脱土进行再生。本研究的第一部分以四环素为目标污染物,两种天然粘土矿物海泡石和蒙脱土作为吸附剂,考察了时间变化对海泡石和蒙脱土吸附量的影响,并对矿物吸附四环素的过程进行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海泡石和蒙脱土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辅助发生物理吸附,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四环素的吸附速率不仅是由颗粒之间的内部扩散决定,还会受表面扩散和膜扩散影响;海泡石和蒙脱土对四环素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二者吸附热力学结果为△G<0,△S>0,△H>0,表示该过程为自发吸热的过程,反应过程中体系的紊乱度增加。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利用微波再生法对饱和吸附四环素的海泡石和蒙脱土进行微波再生,以再生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再生时间、矿物投加量和再生次数对海泡石和蒙脱土的再生率的影响,并对吸附及微波再生后的矿物材料进行XRD、SEM、FT-IR和BET表征。结果表明,微波再生技术能有效再生海泡石和蒙脱土;当再生时间相同,矿物投加量为1.0 g/L,蒙脱土的再生效果均优于海泡石;在研究范围内,海泡石再生4次时再生率达最大值为88.90%。而蒙脱土再生1次时再生率达最大值为114.06%;吸附及微波再生后海泡石和蒙脱土的基本晶型及微观形貌并未改变,而孔径结构和比表面积发生改变。

二、柱撑粘土矿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柱撑粘土矿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铁柱撑蒙脱石表面介导的Fe(Ⅱ)还原体系对邻硝基苯酚的高效去除(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1.2 铁柱撑蒙脱石的制备方法
    1.3 表征及分析方法
    1.4 亚铁还原2-NP的动力学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铁柱撑蒙脱石材料表征
        2.1.1 XRD分析
        2.1.2 热重分析
        2.1.3 FT-IR分析
        2.1.4 TEM分析
        2.1.5 N2吸脱附等温线分析
    2.2 还原催化动力学实验
    2.3 FPMt还原催化活性的增强机理
        2.3.1 CEC和Fe (Ⅱ)吸附量分析
        2.3.2 表面酸位分析
3 结论

(2)多孔矿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孔矿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1 膨润土
    1.2 凹凸棒石
    1.3 沸石
    1.4 海泡石
    1.5 硅藻土
2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3)功能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前言
    1.2 含油废水
        1.2.1 含油废水的分类
        1.2.2 含油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3 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1.3.1 重力法
        1.3.2 离心法
        1.3.3 膜分离法
        1.3.4 高级氧化法
        1.3.5 生物法
        1.3.6 化学破乳
        1.3.7 吸附法
    1.4 聚合物多孔吸附材料及其应用
        1.4.1 聚合物多孔吸附材料
        1.4.2 聚合物多孔吸附材料的应用
        1.4.3 聚碳酸酯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1.5 层状硅酸盐材料及其应用
        1.5.1 层状硅酸盐材料
        1.5.2 层状硅酸盐材料的应用
        1.5.3 蒙脱石及其复合材料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5 比表面积和微孔分析
        2.3.6 表面电位分析
        2.3.7 热学性质分析
        2.3.8 接触角分析
        2.3.9 抗压强度分析
        2.3.10 乳化液形貌分析
        2.3.1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4 样品性能测试方法
        2.4.1 多孔整料的吸附性能测试
        2.4.2 破乳剂的破乳性能测试
第3章 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料的制备
        3.2.1 ZIF-8的制备
        3.2.2 ZIF-8改性多孔聚碳酸酯整料的制备
    3.3 样品的物相、结构与形貌
        3.3.1 热重分析
        3.3.2 红外分析
        3.3.3 表面形貌分析
        3.3.4 物相分析
        3.3.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3.4 多孔整料的油水分离性能及影响因素
        3.4.1 对油包水型乳化液的破乳性能
        3.4.2 对模拟浮油的分离性能
        3.4.3 机械强度的提高及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3.4.4 ZIF-8含量对平衡吸附容量的影响
    3.5 吸附机理分析
    3.6 Z8/PC在有机污染物分离中的扩展应用
        3.6.1 平衡吸附容量
        3.6.2 循环性能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的制备
        4.2.1 蒙脱石的钠化
        4.2.2 TiO_2柱撑蒙脱石的制备
        4.2.3 硅烷偶联剂改性-TiO_2柱撑蒙脱石的制备
        4.2.4 壳聚糖接枝硅烷偶联剂-TiO_2柱撑蒙脱石的制备
    4.3 样品的物相、结构与形貌
        4.3.1 物相分析
        4.3.2 红外分析
        4.3.3 热重分析
        4.3.4 表面形貌分析
        4.3.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4.4 破乳剂的油水分离性能及影响因素
        4.4.1 油水分离性能
        4.4.2 破乳剂添加量和壳聚糖负载量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4.4.3 时间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4.4.4 pH值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4.5 破乳机理分析
    4.6 在油泥分离中的扩展应用
        4.6.1 油泥分离处理方案
        4.6.2 油泥分离处理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超声促进改性锆柱撑膨润土吸附阴离子染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染料废水概述
        1.1.1 染料废水的来源
        1.1.2 染料废水的危害
    1.2 CR处理现状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3 锆柱撑膨润土
        1.3.1 膨润土的性能与研究现状
        1.3.2 无机柱撑膨润土
        1.3.3 Zr-Bent的研究现状
    1.4 吸附剂的再生
        1.4.1 热再生法
        1.4.2 溶剂再生法
        1.4.3 微波辐射再生
        1.4.4 超声波再生法
    1.5 超声波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1.5.1 超声波技术的发展
        1.5.2 超声波的降解作用
        1.5.3 超声波的辅助吸附作用
    1.6 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1.6.4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吸附剂的制备
        2.2.1 Zr-Bent的制备
        2.2.2 改性Zr-Bent的制备
    2.3 吸附剂的表征
        2.3.1 SEM-EDS
        2.3.2 FTIR
        2.3.3 BET
        2.3.4 XRF
        2.3.5 pH_(pzc)
    2.4 CR标准曲线
    2.5 吸附实验
第3章 超声促进锆柱撑膨润土吸附刚果红
    3.1 引言
    3.2 超声和搅拌条件下吸附实验
    3.3 超声对Zr-Bent结构的影响
        3.3.1 SEM
        3.3.2 BET
        3.3.3 超声处理Zr-Bent对吸附CR的影响
    3.4 超声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锆柱撑膨润土的改性
    4.1 引言
    4.2 微波联合超声辅助制备Zr-Bent
        4.2.1 微波加热时间对Zr-Bent吸附CR的影响
        4.2.2 不同方法制备的Zr-Bent对 CR的吸附
    4.3 制备pH对 Zr-Bent的影响
        4.3.1 制备pH对 Zr-Bent吸附CR的影响
        4.3.2 吸附剂的表征
    4.4 小结
第5章 改性锆柱撑膨润土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吸附过程中影响因素
        5.2.1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5.2.2 吸附温度的影响
        5.2.3 吸附pH的影响
    5.3 响应面分析
        5.3.1 响应面模型建立
        5.3.2 模型方程的建立
        5.3.3 模型方差分析
        5.3.4 响应面图分析
        5.3.5 模型的优化与验证
    5.4 吸附机理
        5.4.1 吸附动力学
        5.4.2 吸附等温线
        5.4.3 FTIR
    5.5 吸附剂的再生
        5.5.1 再生方式的选择
        5.5.2 吸附剂的再生循环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粘土双金属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资源现状
    1.2 有机废水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1.2.1 有机废水的类型及危害
        1.2.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3 非均相Fenton催化剂
        1.3.1 Fenton氧化技术
        1.3.2 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类型
        1.3.3 提高非均相Fenton催化剂活性的策略
        1.3.4 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选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的制备
    2.4 Fe/Cu-MMT对罗丹明B的脱色降解
    2.5 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性和稳定性实验
    2.6 反应动力学研究
    2.7 Fe/Cu-MMT对实际制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2.8 机理探究实验
第3章 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的制备及表征
    3.1 前言
    3.2 双金属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的制备
    3.3 双金属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的表征
第4章 双金属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对有机物的脱色降解性能研究
    4.1 RhB脱色的影响因素
        4.1.1 不同双金属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对比
        4.1.2 单/双金属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对RhB脱色效率的影响
        4.1.3 不同金属负载量对RhB脱色效率的影响
        4.1.4 pH值对RhB脱色效率的影响
        4.1.5 催化剂用量对RhB脱色效率的影响
        4.1.6 H_2O_2浓度对RhB脱色效率的影响
        4.1.7 温度对RhB脱色效率的影响
        4.1.8 催化剂的稳定性
    4.2 双金属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对实际废水降解性能研究
        4.2.1 前言
        4.2.2 Fe/Cu-MMT对制药废水的去除
        4.2.3 对制药废水的循环稳定性
    4.3 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对其它染料的降解情况
    4.4 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Cu-MMT对 RhB脱色降解的机理研究.
        4.4.1 自由基的影响
        4.4.2 Fe/Cu-MMT降解RhB的机理分析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磁性蒙脱石的制备及其去除苯酚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生物法
        1.2.2 物理法
        1.2.3 化学法
    1.3 蒙脱石的性质与研究进展
        1.3.1 蒙脱石的结构与性质
        1.3.2 蒙脱石的改性研究进展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内容
    2.1 原料和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材料的表征方法
    2.3 评价实验
        2.3.1 苯酚测定方法
        2.3.2 GC-MS测定催化过程的中间产物
        2.3.3 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铁
第3章 Fe_3O_4@C/E-MMT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吸附材料的制备
        3.2.2 吸附实验
        3.2.3 吸附理论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吸附材料表征
        3.3.2 实验条件优化
        3.3.3 吸附动力学
        3.3.4 吸附等温线
        3.3.5 吸附热力学
        3.3.6 吸附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e_3O_4@SPC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催化材料的制备
        4.2.2 催化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材料表征
        4.3.2 实验条件优化
        4.3.3 催化机理
        4.3.4 苯酚降解历程
        4.3.5 催化材料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Fe-La-Al/MMT的制备及CWPO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染料废水的特征及危害
        1.2.1 特征
        1.2.2 危害
    1.3 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1.4 CWPO技术的研究现状
        1.4.1 高级氧化技术
        1.4.2 CWPO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蒙脱土
    1.6 本文的工作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所需试剂
        2.1.2 实验所需仪器
    2.2 实验部分
        2.2.1 传统法制备催化剂
        2.2.2 超声辅助法制备催化剂
    2.3 催化剂表征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3.2 N_2吸附-脱附(BET)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3.4 扫描电镜(SEM)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 UV-Vis)
        2.3.6 热重分析(TG)
        2.3.7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EPR)
    2.4 CWPO性能评价
    2.5 水样的分析检测
        2.5.1 亚甲基蓝紫外可见光谱图
        2.5.2 亚甲基蓝溶液浓度的测定
        2.5.3 水样COD的测定
        2.5.4 Fe离子含量的测定
        2.5.5 H_2O_2浓度的测定
第三章 Fe-La-Al/MMT催化剂制备条件筛选及优化
    3.1 不同催化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3.1.1 FT-IR分析
        3.1.2 BET分析
        3.1.3 XRD分析
        3.1.4 SEM分析
        3.1.5 EDS分析
        3.1.6 DR UV-Vis分析
        3.1.7 催化性能研究
    3.2 Fe/La摩尔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3.2.1 XRD分析
        3.2.2 SEM分析
        3.2.3 FT-IR分析
        3.2.4 DR UV-Vis分析
        3.2.5 BET分析
        3.2.6 不同Fe/La摩尔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3.3 活性金属负载量(AML)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3.3.1 XRD分析
        3.3.2 BET分析
        3.3.3 DR UV-Vis分析
        3.3.4 不同AML值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3.4 超声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3.4.1 SEM分析
        3.4.2 FT-IR分析
        3.4.3 XRD分析
        3.4.4 BET分析
        3.4.5 不同超声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3.5 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3.5.1 TG分析
        3.5.2 BET分析
        3.5.3 XRD分析
        3.5.4 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CWPO降解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工艺条件优化
    4.1 CWPO反应工艺条件筛选及优化
        4.1.1 初始p H的影响
        4.1.2 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4.1.3 H_2O_2用量的影响
        4.1.4 反应温度的影响
    4.2 Fe-La-Al/MMT(U)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4.2.1 BET分析
        4.2.2 SEM分析
        4.2.3 CWPO降解亚甲基蓝的催化活性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CWPO降解亚甲基蓝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5.1 活性基团的研究
    5.2 机理研究
    5.3 动力学研究
        5.3.1 伪一级方程
        5.3.2 Fermi方程
        5.3.3 表观活化能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树脂基黑色页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天然层状硅酸盐矿物概述
        1.2.1 天然层状硅酸盐矿物
        1.2.2 天然层状硅酸盐研究概况
        1.2.3 天然层状硅酸盐改性方式
        1.2.4 黑色页岩
    1.3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概述
        1.3.1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
        1.3.2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3.3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1.3.4 聚合物/黑色页岩纳米复合材料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4.2 论文研究的意义
第2章 黑色页岩物性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及主要原料
        2.2.1 实验主要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主要仪器
    2.3 材料测试表征方法
        2.3.1 热力学分析(TG)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EDS& SEM)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2.3.4 X射线衍射仪(XRD)
        2.3.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4 黑色页岩
    2.5 黑色页岩的物性分析
        2.5.1 黑色页岩的组成
        2.5.2 黑色页岩TGA分析
        2.5.3 黑色页岩的SEM分析
        2.5.4 阳离子交换容量测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主要原料
        3.2.1 实验主要原料与试剂
        3.2.2 实验主要仪器
    3.3 本章实验配方
    3.4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3.5 材料测试表征方法
        3.5.1 拉伸性能测试
        3.5.2 悬臂梁冲击性能测试
        3.5.3 热力学分析(TG、DSC、DTG、热分解动力学)
        3.5.4 扫描电子显微镜
        3.5.5 熔体流动测试
    3.6 力学分析
        3.6.1 不同配方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3.6.2 不同配方对冲击性能的影响
    3.7 复合材料断面分析
    3.8 TG、DSC和 DTG分析
        3.8.1 不同配方TGA数据分析
        3.8.2 不同配方DSC数据分析
        3.8.3 不同配方DTG数据分析
    3.9 热分解动力学分析
        3.9.1 复合材料的热分解
        3.9.2 基本原理
        3.9.3 活化能的计算
        3.9.4 反应级数的计算
    3.10 熔体流动速率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及主要原料
        4.2.1 实验主要原料与试剂
        4.2.2 实验主要仪器
    4.3 本章实验配方
    4.4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4.5 材料测试表征方法
        4.5.1 拉伸性能测试
        4.5.2 悬臂梁冲击性能测试
        4.5.3 热力学分析(TG、DSC、DTG、热分解动力学)
        4.5.4 扫描电子显微镜
        4.5.5 熔体流动测试
    4.6 力学分析
        4.6.1 不同配方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4.6.2 不同配方对冲击性能的影响
    4.7 复合材料断面分析
    4.8 TG、DSC和 DTG分析
        4.8.1 不同配方TGA数据分析
        4.8.2 不同配方DSC数据分析
        4.8.3 不同配方DTG数据分析
    4.9 热分解动力学分析
        4.9.1 复合材料的热分解
        4.9.2 基本原理
        4.9.3 活化能的计算
        4.9.4 反应级数的计算
    4.10 熔体流动速率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色页岩煅烧及复合材料制备和表征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及主要原料
        5.2.1 实验主要原料与试剂
        5.2.2 实验主要仪器
    5.3 本章实验配方
    5.4 煅烧黑色页岩粉及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5.5 材料测试表征方法
        5.5.1 拉伸性能测试
        5.5.2 悬臂梁冲击性能测试
        5.5.3 热力学分析(TG、DSC、DTG)
        5.5.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5.5.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5.5.6 X射线衍射仪(XRD)
        5.5.7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5.6 不同温度煅烧后的黑色页岩
    5.7 煅烧后的黑色页岩的物性分析
        5.7.1 红外光谱分析
        5.7.2 XRD分析
        5.7.3 XPS分析
        5.7.4 SEM分析
    5.8 复合材料力学分析
        5.8.1 HDPE基复合材料
        5.8.2 PP基复合材料
    5.9 复合材料热力学分析
        5.9.1 HDPE基复合材料
        5.9.2 PP基复合材料
    5.10 复合材料断面分析
        5.10.1 HDPE基复合材料
        5.10.2 PP基复合材料
    5.11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9)以皂土为载体的非均相芬顿催化剂的制备及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芬顿工艺过程原理及种类
        1.2.1 超声波芬顿过程
        1.2.2 电芬顿过程
        1.2.3 光芬顿过程
        1.2.4 非均相芬顿过程
    1.3 粘土作为载体的非均相芬顿催化剂
        1.3.1 芬顿工艺中粘土载体催化剂的基本原理
        1.3.2 芬顿工艺中粘土载体催化剂应用于污染物的降解
        1.3.3 芬顿工艺中皂土作为载体的催化剂
第2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主要化学试剂
    2.3 实验中的分析方法
        2.3.1 染料去除率的计算
        2.3.2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2.3.3 催化剂的循环性测试
第3章 铁铝铈皂土催化剂的制备及芬顿催化性能的研究
    3.1 铁铝铈皂土催化剂的制备
        3.1.1 皂土悬浮液的制备
        3.1.2 催化剂的制备
    3.2 铁铝铈皂土催化剂的表征
        3.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3.2.2 红外吸收光谱(FTIR)
        3.2.3 扫描电镜图像(SEM)
        3.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3.2.5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
        3.2.6 热稳定性研究
    3.3 铁铝铈皂土催化剂芬顿催化性能的研究
        3.3.1 甲基橙和罗丹明B染料的标准曲线和两种染料的去除实验
        3.3.2 甲基橙的非均相芬顿去除
        3.3.3 初始p H对甲基橙去除的影响
        3.3.4 过氧化氢加入量对甲基橙去除的影响
        3.3.5 Fe-Al-Ce/B2 非均相催化剂加入量对甲基橙去除的影响
        3.3.6 Fe-Al-Ce/B2 非均相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研究
    3.4 铁铝铈皂土催化剂芬顿催化机理的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铁铝镧皂土催化剂的制备及芬顿催化性能的研究
    4.1 铁铝镧皂土催化剂的制备
        4.1.1 皂土悬浮液的制备
        4.1.2 催化剂的制备
    4.2 铁铝镧皂土催化剂的表征
        4.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4.2.2 红外吸收光谱(FTIR)
        4.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4.2.4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
    4.3 铁铝镧皂土催化剂芬顿催化性能的研究
        4.3.1 甲基橙和罗丹明B染料的标准曲线和两种染料的去除实验
        4.3.2 皂土和Fe-Al-La/B非均相催化剂的活性对比
        4.3.3 初始pH对罗丹明B去除的影响
        4.3.4 过氧化氢加入量对罗丹明B去除的影响
        4.3.5 Fe-Al-La/B非均相催化剂加入量对罗丹明B去除的影响
        4.3.6 Fe-Al-La/B非均相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研究
    4.4 Fe-Al-La/B非均相催化剂芬顿催化机理的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海泡石和蒙脱土对四环素的吸附及微波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抗生素的危害及处理
        0.1.1 抗生素的危害
        0.1.2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
    0.2 天然粘土矿物的吸附性能
        0.2.1 海泡石的基本特性
        0.2.2 海泡石的吸附性能与应用
        0.2.3 蒙脱土的基本特性
        0.2.4 蒙脱土的吸附性能与应用
    0.3 吸附材料的再生技术
        0.3.1 微波再生技术及应用
        0.3.2 微波再生技术的原理
    0.4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0.4.1 研究内容
        0.4.2 研究意义
第1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静态吸附实验
        1.3.2 微波再生吸附饱和四环素的天然矿物实验
        1.3.3 四环素的标准曲线
        1.3.4 材料表征方法
    1.4 吸附模型及分析方法
        1.4.1 吸附动力学模型
        1.4.2 吸附等温线模型
        1.4.3 吸附热力学模型
第2章 海泡石和蒙脱土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2.1 吸附动力学
        2.1.1 时间对海泡石和蒙脱土吸附量的影响
        2.1.2 吸附动力学
        2.1.3 颗粒内扩散模型
    2.2 吸附等温线
    2.3 吸附热力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泡石矿物吸附材料的微波再生研究
    3.1 再生时间对海泡石再生率的影响
    3.2 海泡石投加量对再生率的影响
    3.3 再生次数对海泡石再生率的影响
    3.4 微波再生前后海泡石矿物吸附材料的XRD分析
    3.5 微波再生前后海泡石矿物吸附材料的SEM分析
    3.6 微波再生前后海泡石矿物吸附材料的FT-IR分析
    3.7 微波再生前后海泡石矿物吸附材料的BET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蒙脱土矿物吸附材料的微波再生研究
    4.1 再生时间对蒙脱土再生率的影响
    4.2 蒙脱土投加量对再生率的影响
    4.3 再生次数对蒙脱土再生率的影响
    4.4 微波再生前后蒙脱土矿物吸附材料的XRD分析
    4.5 微波再生前后蒙脱土矿物吸附材料的SEM分析
    4.6 微波再生前后蒙脱土矿物吸附材料的FT-IR分析
    4.7 微波再生前后蒙脱土矿物吸附材料的BET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柱撑粘土矿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铁柱撑蒙脱石表面介导的Fe(Ⅱ)还原体系对邻硝基苯酚的高效去除[J]. 卢鹏澄,魏燕富,吴宏海,张璇,陈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2]多孔矿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朱红龙,帅欢,刘莉,冯文祥,杜高翔.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1(03)
  • [3]功能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D]. 王延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01)
  • [4]超声促进改性锆柱撑膨润土吸附阴离子染料[D]. 郝梦亚.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5]粘土双金属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张欣宇.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1)
  • [6]磁性蒙脱石的制备及其去除苯酚的机理研究[D]. 王雨昕.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7]Fe-La-Al/MMT的制备及CWPO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D]. 孙丽. 西北大学, 2021(12)
  • [8]树脂基黑色页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 韩松.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9]以皂土为载体的非均相芬顿催化剂的制备及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 李雨航.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10]海泡石和蒙脱土对四环素的吸附及微波再生[D]. 李可心. 辽宁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柱状粘土矿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