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叩诊治疗结节性痒疹18例

局部叩诊治疗结节性痒疹18例

一、局部叩刺治疗结节性痒疹18例(论文文献综述)

叶静静[1](2018)在《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配合糠酸莫米松软膏外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治疗。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确切。

李玉柱[2](2017)在《基于玄府理论采用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玄府理论观察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治疗前后对走罐处皮损进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初步探讨走罐疗法可能作用机制及理论基础。方法选择30例稳定期斑块型银屑病住院患者,在统一系统用药配合NB-UVB治疗基础上,遵循随机、开放、平行、自身对照试验原则,将患者后背、臀部、下肢屈侧沿后中线分为左右两侧,随机选择一侧为治疗侧,给予走罐治疗,另一侧为对照侧,不予走罐。在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对患者双侧皮损进行拍照,同时对皮损进行改良版PASI评分并做记录,计算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对双侧皮损进行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并作记录。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处理措施。结果PASI评分比较:治疗后双侧P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侧PASI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侧(P<0.01)。临床有效率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侧痊愈18例(600%),显效9例(30%),好转3例(10%),无效0例,治愈率60%,愈显率90%;对照侧痊愈8例(26.67%),显效17例(56.67%),好转5例(16.67%),治愈率26.67%,愈显率83.33%。将双侧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侧明显优于对照侧(P<0.01)。表皮突厚度比较:治疗后双侧表皮突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变薄(P<0.01),治疗侧变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侧(P<0.01);亚表皮突厚度比较:治疗后双侧亚表皮突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变薄(P<0.01),治疗侧变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侧(P<0.01);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数量比较:治疗后双侧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数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侧(P<O.01)。结论: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治疗2周、4周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得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走罐疗法,可以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对双侧皮损治疗前后进行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成像得出,走罐疗法的可能作用机制为改善局部微循环,恢复玄府流通气血津液的门户功能。

田广强[3](2017)在《针刺治疗皮肤瘙痒性疾病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寻找针刺治疗瘙痒性疾病的最佳主穴。方法:收集针刺治疗瘙痒性疾病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整理。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主穴统计,用使用率分析主穴的归经和主穴的使用情况。结果:1、针刺治疗泛发性瘙痒的经脉使用率>10.00%的有:足太阴脾经(27.10%)、手阳明大肠经(23.74%)、足太阳膀胱经(12.95%)、足阳明胃经(11.99%)。2、针刺治疗泛发性瘙痒的主穴有:血海(14.25%)、曲池(13.79%),三阴交(10.11%)、足三里(9.88%)、合谷(8.74%)、风池(4.83%)、膈俞(4.60%)。3、针刺治疗外阴和/或肛周部位瘙痒的经脉使用率>10.00%的有:足太阴脾经(21.47%)、足太阳膀胱经(19.02%)、任脉(18.40%)、肝经(10.43%)。4、针刺治疗外阴和/或肛周部位瘙痒的主穴有:三阴交(10.53%)、血海(7.02%)、长强(6.43%)、蠡沟(5.26%)、足三里(4.68%)、曲池;曲骨;中极(均为4.09%)。结论:1、针刺治疗泛发性瘙痒的主穴归经为:足太阴脾经和手阳明大肠经。2、针刺治疗泛发性瘙痒的主穴个数5-6个,有:血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合谷。3、针刺治疗局限性瘙痒的主穴归经为:足太阴脾经和经过瘙痒部位的经脉。4、针刺治疗局限性瘙痒的主穴个数5-6个,有:三阴交、血海、局部取穴和特效穴。

刘智鹏[4](2016)在《散结止痒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散结止痒汤治疗结节性痒疹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均来自于2015年2月-2016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患者。选取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散结止痒汤治疗,水煎300ml,分早晚各一次饭后温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大黄蛰虫丸,每次2丸,一日2次,餐后30分钟服用。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进行观察,同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客观的临床症候(结节大小、结节个数、结节厚度及瘙痒程度)和患者相关生活质量进行量化处理并详细记载,采用积分比较加以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四个指标积分(结节大小、结节个数、结节厚度及瘙痒程度)较治疗后有明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3、综合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1、两组药物均对改善结节性痒疹临床症候具有治疗效果,但是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2、散结止痒汤是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有效方剂,能明显减少结节皮损改变及减轻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欧阳卫权[5](2016)在《禤国维学术经验总结及运用六味地黄汤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榻国维教授是第二届国医大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皮肤圣手,在其50多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特色鲜明的学术思想及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本文旨在全面系统整理总结榻国维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通过文献调研、数据挖掘,归纳总结榻教授补肾法的临证思辨特点,寻找其辨证论治过程中隐藏的规律,为后辈提供学习经验,有利于进一步继承与发展榻国维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为今后大规模名老中医疾病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整理与挖掘提供有效的方法学参考。方法:通过跟师临诊、病房查房,疑难病例讨论、诊余解惑、整理榻教授论文专着、讲稿、个人报道、临证心得及病案资料等,结合临床实践,对榻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同时研读经典,坚持临床,将榻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特色融入到个人的临床实践中,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个人的临证水平。基于数据挖掘,以回顾性分析法探讨榻国维教授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榻教授补肾法的临证思辨特点,进一步总结榻国维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结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榻国维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包括:①榻国维教授补肾法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重点总结了榻教授补肾法学术思想渊源,补肾法学术思想内涵,以及具体运用补肾法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斑秃、痤疮的临床经验;②榻教授解毒法学术思想及运用解毒法论治银屑病、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经验;③总结了榻教授具有岭南特色的祛湿法临床经验;④总结了榻教授运用黑白配对、平调阴阳的方法治疗白癜风经验;⑤总结了榻教授颇具特色的用药经验,包括其临床最擅长使用的中药如灵芝、松针、崩大碗等,以及妙用药对,包括麻黄与牡蛎、徐长卿与丹皮、鱼腥草与白鲜皮等;⑥总结了榻教授外治法学术经验。基于数据挖掘,回顾性分析榻教授运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皮肤病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榻教授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方的主要脉症为:脱发、舌淡、舌红、苔薄、苔白、脉弦、脉细。②榻氏六味地黄汤核心方药为:熟地、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薄盖灵芝、甘草。③运用聚类分析将六味地黄汤核心方药量分4类,居首位的为第1类群,本类群为小剂量组,本类群百分比在38.2%以上(含38.2%)的主要脉症为脱发、舌红、脉弦、脉细、苔白、苔薄、舌淡,与前面统计的主要脉症相比,脱发、脉细、苔白、苔薄、舌淡百分比增多,舌红、脉弦百分比减少;居第二位的是第2类群,本类群为大剂量组,百分比在38.2%以上(含38.2%)的主要脉症为舌红、脉细、脉弦、脱发、舌淡、苔白、苔薄,与前面所统计的主要脉症相比,脱发、脉细百分比增多不明显,舌红、脉弦、舌淡、苔白、苔薄百分比减少;第1类群与第2类群所含药物均为茯苓用量最大,可能与岭南地区兼夹脾虚体质者较多有关。泽泻、甘草用量第2类群较低于第1类群,可能与防止泽泻渗利太过,甘草助湿中满有关。用量相差最大的为山萸肉,第1类群山萸肉为15.7g,第2类群几乎不用山萸肉。脉症方面,与前面统计的主要脉症相比,第1类群脱发百分比较前增多,第2类群脱发百分比增多不明显。山萸肉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肝藏血,肾其华在发,榻教授多用山萸肉意在通过滋补肝肾而促进头发生长之效。④加减药物方面,总共涉及加味药物共99味,总频次1512次,平均次数为15.3次。217例病例中共加味使用补虚药22味,频次为454次,居首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阴药,使用频次198次;其次为补阳药,使用频次154次。六味地黄汤以补肾阴为主,但加味后阴阳并重,以期“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双补,体现榻国维教授“平调阴阳”的学术思想。.其次为清热药17味,频次为284次,其后依次为平肝熄风药、解表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安神药、止血药等。结论:本文对榻国维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总结与整理。榻教授强调“平调阴阳,治病之宗”,创造性地提出补肾法、解毒法、祛湿法、外治法等治疗皮肤病的法则,在皮肤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后辈学习效仿。榻教授临床重视补肾,擅长使用六味地黄汤,六味地黄汤以补肾阴为主,通过加味后阴阳并重,以期“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双补,体现榻教授平调阴阳的学术思想。榻氏六味地黄汤核心处方包括熟地、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薄盖灵芝、甘草八味,具有补益肝肾,平调阴阳之效,是榻国维教授“平调阴阳”、“补肾法”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与临床推广。

赵娜[6](2013)在《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拟通过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变、血清中白三烯B4(LTB4)、前列腺素D2(PGD2)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的复发率、复发时间间隔的变化,系统评价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对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理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随机分为刺络拔罐组(针刺组)、咪唑斯汀组(药物组)、刺络拔罐加药物组(针刺加药物组),每组各30例。药物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每日1次,28天一疗程;针刺组及针刺加药物组(此组刺络拔罐同时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每日1次,共28天)进行刺络拔罐治疗。刺络拔罐的疗程:隔日一次,14次一疗程,共28天。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变及治疗前后血清中LTB4、PGD2的水平变化,判定其近期疗效;每月随访患者一次,随访三个月,观察复发率及复发间隔时间。结果:(1)临床近期疗效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组、药物组、针刺加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70.00%,86.67%,针刺加药物组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加药物组与药物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显示:针刺加药物组对瘙痒及皮损积分改善情况显着优于针刺组(p<0.05)。(3)远期疗效的研究数据显示:随访第4周,针刺加药物组的复发率低于针刺组(p<0.05),和药物组无显着差异(,p>0.05);其第8周、12周的复发率显着低于针刺组及药物组(p<0.05),药物组及针刺组的复发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复发的间隔时间比较,针刺加药物组与针刺组比较可明显延长再次复发的时间间隔(p<0.05)。(4)治疗前患者血清中LTB4、PGD2的水平显着高于健康人(p<0.05)。(5)治疗后各组的LTB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组间比较显示:针刺加药物组LTB4的水平降低程度比药物组针刺组显着(p<0.05),针刺组及药物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6)治疗后各组血清中PGD2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针刺加药物组的PGD2的水平显着低于药物组(p<0.05),针刺加药物组与针刺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刺络拔罐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或单用刺络拔罐,其既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近期疗效又可以降低远期复发率且能延长愈后再次复发的时间间隔,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刺络拔罐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它具有操作便捷、治疗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三种疗法都可降低血清中LTB4、 PGD2的水平,但刺络拔罐与抗组胺药联合降低患者血清中LTB4、 PGD2的作用优于单用药物或单用刺络拔罐;刺络拔罐对LTB4、 PGD2的抑制是其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其它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罗腾芳[7](2011)在《刺络拔罐法对慢性湿疹患者瘙痒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积分及血清中组胺及白三烯B4水平的变化,观察刺络拔罐方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机理,并进行推广应用。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慢性湿疹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刺络拔罐组、口服抗组胺药组(简称抗组胺组)、刺络拔罐加口服抗组胺药组(简称刺加抗组)。其中刺络拔罐组24例,给予刺络拔罐方法,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抗组胺组24例,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片5mg,每天1片,20天一疗程;刺加抗组24例,给予刺络拔罐方法,同时口服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片5mg,刺络拔罐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片,20天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组胺及白三烯B4水平的含量。治疗结束后,随访一个月,观察瘙痒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观察疗效数据显示:刺络拔罐组、抗组胺组、刺加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87.50%,95.83%,三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疗效(p<0.05)。刺络拔罐组治疗效果与抗组胺组及刺加抗组效果相似,三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2.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均能使湿疹患者体内组胺、白三烯B4水平降低,且都有显着意义(p<0.05)。三组之间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刺络拔罐组不及抗组胺组及刺加抗组,抗组胺组与刺加抗组之间无显着差异。3.刺络拔罐组及刺加抗组治疗湿疹复发率显着低于抗组胺药组。4.三组均按规定用药,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刺络拔罐法在缓解湿疹瘙痒程度方面的疗效与抗组胺药无区别。(2)刺络拔罐法可以降低湿疹瘙痒介质(组胺、白三烯B4)的水平,但不如抗组胺药显着。(3)刺络拔罐法治疗湿疹瘙痒复发率显着低于抗组胺药组,远期疗效可观,且方法操作简便、易于被接受、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临床值得推广。(4)湿疹患者体内的组胺水平、白三烯B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引起湿疹瘙痒的瘙痒介质与体内组胺、白三烯B4有关。(5)刺络拔罐法能够显着缓解湿疹患者瘙痒程度,与抗组胺药无区别,但降低瘙痒介质(组胺、白三烯B4)水平不如抗组胺药明显,进一步证明了引起湿疹的瘙痒介质绝不仅限于研究的这两种,因此对湿疹机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刘绮娜[8](2011)在《中医划痕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背景划痕疗法是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在1978年创立的特色疗法,是由梅花针疗法改良而来的,在我科已沿用了三十余年,对临床上常见的瘙痒性、肥厚性苔癣样变的皮肤疾病如神经性皮炎有较显着的疗效。本治疗方法在我科的运用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并得到患者的接受。事实上,现时对于治疗瘙痒性、肥厚性苔癣样变的皮肤病并没有十分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西方医学在治疗该类皮肤疾病一般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以及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及停药后反弹或复发现象亦很常见。祖国医学在该病种的治疗上也面临着疗效较缓慢及复发等问题。现在我们用划痕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进行较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积极发掘及充分发挥中医皮肤科外治法的特色与优势,弥补当前神经性皮炎等苔藓样变皮肤疾病治疗的不足,寻找理想的、无毒副作用的外治疗法。目的客观评价中医外治法----划痕疗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初步探讨划痕疗法的可能作用机理,为划痕疗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63例病人随机分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划痕疗法治疗,每隔5天进行1次,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尤卓尔(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均匀涂于患处,轻揉1分钟后再涂药1次,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每周复诊1次。两组纳入病人均在治疗前及1疗程后做临床疗效评分,评分项目包括客观评价皮损的苔藓化和面积,及由患者自评的瘙痒评分和笑脸评分,均如实记录,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从2010年3月至11月通过用划痕疗法对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63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较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评价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分别为19.14±4.34及8.85±4.49;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分别为18.23±3.89及11.98±6.50,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为有效治疗手段。经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积分为8.85±4.49,对照组为11.98±6.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积分经秩和检验(Z=-2.390,P=0.017<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积分变化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2例(5.7%),显效3例(8.6%),有效17例(48.6%),无效13例(37.1%);对照组痊愈0例(0%),显效5例(17.9%),有效2例(7.1%),无效21例(75%)。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病例数×1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2.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5%,经秩和检验(Z=-2.34,P=-0.019<0.05)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经χ2检验,χ2=8.97,P=0.003<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划痕疗法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尤卓尔对照组。结论划痕疗法对神经性皮炎的苔藓样变及瘙痒等症状的改善都有较好的效果,尤其笑脸评分可以反映出划痕疗法能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神经性皮炎为患者带来的不适及痛苦,亦说明了划痕疗法的疗效得到大部分患者认同。划痕疗法的治疗机理尚未明确,可能是因为该疗法以刀片划破苔藓样变的肥厚皮损处致使微微渗血,可促使邪气外泄,瘀血外流,疏导经络气血,起到平衡阴阳,改善微循环,调理脏腑机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活血化淤、祛风止痒之治疗目的,既有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通过皮部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促进机体恢复正常。划痕疗法对皮部的刺激调节正好反映了现代医学近年提出的皮肤-神经-内分泌系统之说,其学说认为可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增强免疫力,促进炎症代谢物的吸收,起到消炎止痒的作用,促进机体恢复正常。划痕疗法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开展应用及推广。

王刚,张正森[9](2008)在《结节性痒疹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近5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进展。指出本病尚缺乏现代医学客观标准的支持,疗效的评价标准缺乏统一,需要不断完善。

郭顺,张恩虎[10](2007)在《结节性痒疹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中西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现状进行了阐述,认为尽管治疗结节性痒疹的药物及方法诸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目前尚没有特效药,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同时,指出了该病目前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二、局部叩刺治疗结节性痒疹1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部叩刺治疗结节性痒疹18例(论文提纲范文)

(1)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2.2.1 梅花针治疗
        2.2.2 中药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4 讨论

(2)基于玄府理论采用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罐法源流及应用进展
        1. 罐法起源与历史沿革
        2. 罐具种类
        3. 拔罐方法
        4. 罐法皮肤科应用情况
    二 玄府理论现代研究进展
        1. 玄府概念
        2. 玄府现代研究实质
        3. 玄府生理
        4. 玄府病理
    三 银屑病玄府病机及临床应用
        1. 银屑病玄府论治临床应用近况
        2. 病因与发病
        3. 从玄府探讨银屑病发病机制
        4. “玄府理论”指导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机制浅析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依据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二 研究方法
        1 试验设计
        2 系统用药
        3 NB-UVB(窄谱中波紫外线)
        4 走罐方法
        5 评价指标
        6 疗效判定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8 研究路线
    三 结果
        1 PAS I评分比较
        2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治疗前后成像
        3 疗效比较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四 讨论
        1 结果分析
        2 银屑病中医外治法应用近况
        3 罐法治疗银屑病应用进展
        4 小结
本研究的创新性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表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3)针刺治疗皮肤瘙痒性疾病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的收集
文献的整理
文献的主穴研究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散结止痒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于结节性痒疹的认识
        1.1 结节性痒疹的命名
        1.2 结节性痒疹的病因病机
    2、中医学对于结节性痒疹的治疗
        2.1 内治法
        2.2 外治法
    3、西医对于结节性痒疹的认识
    4、西医对于结节性痒疹的治疗
        4.1 口服药物治疗
        4.2 外治法及特殊疗法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3、观察方法
    4、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5、疗效判定标准
    6、安全性的测定
    7、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对比
    2、统计数据对比
        2.1 两组治疗前观察指标量化积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指标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2.4 生活质量分析比较
    3、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估
讨论
    1、立法依据
    2、方药分析
    3、疗效分析
    4、个人体会
    5、小结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个人简历
附录

(5)禤国维学术经验总结及运用六味地黄汤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禤国维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及简介
    第一节 少立宏愿,博览群书
    第二节 学术创新,自成体系
    第三节 融汇新知,与时俱进
    第四节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
第二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古代文献研究
        一、六味地黄(丸)汤方的方名
        二、六味地黄(丸)汤方的组成与用量
        三、六味地黄(丸)汤方的炮制与服法
        四、六味地黄(丸)汤方的方解
        五、六味地黄(丸)汤的证治
    第二节 现代文献研究
        一、实验研究
        二、临床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禤国维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第一节 平调阴阳,治病之宗——禤国维教授补肾法学术思想探析
        一、阴阳之要,古今脉承
        二、平调阴阳,治病之宗
        三、皮肤顽疾,久必及肾
        四、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五、补肾八法,贵在活法
        六、我的思考与实践
    第二节 禤国维教授补肾法临床经验
        一、补肾法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补肾法论治斑秃
        三、补肾法论治痤疮
    第三节 禤国维教授解毒法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经验
        二、解毒法治疗皮肤血管炎经验
    第四节 重脾胃、顾阴分,滋阴除湿——禤国维教授“祛湿法”临床经验
        一、湿邪的特点与皮肤病
        二、岭南湿热特点
        三、禤教授治湿特点
    第五节 黑白配对,平调阴阳——禤国维教授治疗白癜风经验
        一、求根本,责之阴阳失衡
        二、明辨证,分清虚实主次
        三、寻方药,倡导黑白配对
    第六节 巧识药性,妙用药对——禤国维教授常用中药及药对经验
        一、巧识药性
        二、妙用药对
    第七节 禤国维教授外治法学术经验
        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二、外治之法,手段多样
        三、博采众长,创“禤氏截根疗法”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禤国维教授运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皮肤病的回顾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结果
    五、讨论
继承人创新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临床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病例纳入标准
        1.2.2 病例排除标准
        1.2.3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1.3 观察内容
        1.3.1 临床资料收集
        1.3.2 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标准
        1.3.3 临床疗效评定判定
        1.3.4 实验室观察指标
        1.3.5 近期疗效观察
        1.3.6 远期期疗效观察
        1.3.7 安全性观察
        1.3.8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第二节 方法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处理
        2.1.1 针刺组处理方法
        2.1.2 刺络拔罐疗程
        2.1.3 刺络拔罐操作方法
        2.2 药物组处理方法
        2.3 针刺加药物组处理方法
        2.3.1 刺络拔罐疗程
        2.3.2 刺络拔罐的操作方法
        2.3.3 药物的服用原则
        2.4 治疗过程中的禁忌
第三节 实验结果
    3. 临床疗效分析
        3.1 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3.2 临床积分比较
        3.3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白LTB4、PGD2水平相比较
        3.4 远期疗效比较
        3.5 不良反应
第四节 讨论
    4. 讨论
        4.1 荨麻疹的病因
        4.2 发病机制
        4.3 白三烯B4、前列腺素D2和荨麻疹的关系
        4.3.1 白三烯B4在皮肤科的应用
        4.3.2 前列腺素D2在皮肤科的应用
        4.4 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荨麻疹
        4.5 祖国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4.5.1 病因病机认识
        4.5.2 中医中药治法
        4.6 刺络拔罐疗法的应用及研究
        4.6.1 刺络放血疗法渊源和发展
        4.6.2 刺络放血疗法的功效
        4.6.3 刺络放血疗法的现代医学研究
        4.6.4 拔罐的历史发展
        4.6.5 拔罐的功效
        4.6.6 拔罐的现代医学研究
        4.6.7 取穴方解
        4.6.8 导师对刺络放血疗法的认识
        4.7 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意义
第五节 结语
    5. 研究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临床观察表
附录3: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刺络拔罐法对慢性湿疹患者瘙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临床资料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病例纳入标准
        1.2.4 病例排除标准
        1.2.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1.3 观察内容
        1.3.1 瘙痒临床疗效指标
        1.3.2 瘙痒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3.3 实验室观察指标
        1.3.4 近期疗效观察
        1.3.5 安全性观察
        1.3.6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第二节 治疗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2 瘙痒临床疗效分析
    3.3 三组治疗前后瘙痒积分比较
    3.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组胺、白三烯B4水平相比较
    3.5 近期疗效比较
    3.6 不良反应
第四节 讨论
    4.1 传统医学
        4.1.1 刺络拔罐法的中医理论依据
        4.1.2 刺络拔罐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4.1.3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4.2 现代医学
        4.2.1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4.2.2 瘙痒介质与湿疹的关系
        4.2.3 抗组胺药的特性及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4.3 治则治法探讨
    4.4 刺络拔罐方法分析
第五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8)中医划痕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治疗神经性皮炎研究现状
        1.1 神经性皮炎的定义
        1.2 流行病学特点
        1.3 病因及发病机制
        1.4 临床表现
        1.5 诊断及鉴别诊断
        1.6 治疗
    2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2.2 中医药治疗概况
    3 精神心理及生活调护
    4 目前笑脸评分及瘙痒评分的应用状况
    5 文献归纳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3 疗效评价
        2.4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处理
    3 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1.1 性别构成比比较
        1.2 年龄、病程比较
        1.3 两组治疗前临床积分比较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的自身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积分的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及笑脸评分的自身比较
        2.5 两组间治疗前、后的瘙痒积分及笑脸积分比较
    3 结果小结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临床研究结果
    4 不良反应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有关其统计学结果分析讨论
        2.1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自身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积分比较
        2.3 两组疗效比较
        2.4 治疗前、后两组瘙痒积分及笑脸积分的下降趋势观察
    3 有关自身对照研究
    4 治疗体会及病案举例
    5 中医与划痕疗法的关系探讨
    6 本研究的展望
    7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9)结节性痒疹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疗
    1.1 中草药治疗
        1.1.1 内治
        1.1.2 外治
        1.1.3 内外治结合
    1.2 中成药治疗
    1.3 其他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2.1 中药内服加西药外用
    2.2 中西药内服
    2.3 中西药内服加西药外用
    2.4 其他
3 讨论

(10)结节性痒疹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疗
    1.1 单方加减治疗
    1.2 中药内服结合外洗
    1.3 针灸及其他治疗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2.1 中药内服联合西药外用
    2.2 中西药内服联合西药外用
    2.3 其它
3 西医治疗
    3.1 外用
    3.2 内服联合外用
    3.3 皮损内注射治疗
    3.4 物理疗法
    3.5 其它
4 讨论

四、局部叩刺治疗结节性痒疹1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J]. 叶静静. 上海针灸杂志, 2018(03)
  • [2]基于玄府理论采用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D]. 李玉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9)
  • [3]针刺治疗皮肤瘙痒性疾病的文献研究[D]. 田广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2)
  • [4]散结止痒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智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禤国维学术经验总结及运用六味地黄汤的数据挖掘研究[D]. 欧阳卫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6]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 赵娜.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10)
  • [7]刺络拔罐法对慢性湿疹患者瘙痒的影响[D]. 罗腾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09)
  • [8]中医划痕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D]. 刘绮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9]结节性痒疹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王刚,张正森. 河南中医, 2008(01)
  • [10]结节性痒疹的治疗进展[J]. 郭顺,张恩虎. 江西中医药, 2007(01)

标签:;  ;  ;  ;  ;  

局部叩诊治疗结节性痒疹1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