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透析(论文文献综述)
秦晓杰[1](2021)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教师惩戒权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侯雪韵[2](2021)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程先莲[3](2021)在《加拿大中小学教育惩戒研究及其启示 ——以安大略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理、合规的教育惩戒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条件。甚至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说,没有惩戒,就没有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环境及教育自身的变化,学校中的教育惩戒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存有不少误区。在此背景下,教育惩戒已成为社会公众极为关注的话题。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并于2020年12颁布实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表明我国教育惩戒在立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回答。一方面,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本着“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从别的国家,特别是异质的文化系统中认真学习借鉴理论滋养和实践经验。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教育惩戒的经验和做法,本文从比较的视角梳理了加拿大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加拿大教育惩戒的法律依据和实际操作,并以安大略省为代表详细分析了加拿大教育惩戒的特点,包括早期的积极预防和行为管理,不端行为的处理政策和具体流程,以及针对停学和开除等严重惩戒行为的申诉和纠错机制,总结了加拿大惩戒教育对于中国大陆学校可能的启示。本文基于大量的第一手英文资料,结合加拿大的历史发展背景和加拿大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从法律基础、执行程序和保障机制几个方面具体深入地分析了加拿大学校教育惩戒的现状和特点,重点分析了加拿大教育惩戒的执行程序和纠错机制,希望有助于国内教育界借鉴加拿大(主要是安大略省)中小学实施的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为我国进一步完善教育惩戒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参考。
尚凯[4](2021)在《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殴打教师等负面教育事件频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惩戒行为屡遭质疑,甚至被推向教育的对立面,而惩戒作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必要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成长及其适应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优化和改善中小学教师惩戒行为使其适应现代教育发展是关键。观念引导着行为,中小学教师惩戒行为的实施随着惩戒观念的变化而受影响,从古至今,教师惩戒观念大致经历了古代纲常理念下的“师严道尊”意识、近代民主理念下的“批评劝解”意识、现代权责理念下的“偏赏废惩”意识三个历史阶段。当今教师的惩戒观念在社会舆论与个人价值的影响下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教师的课堂惩戒行为出现问题。为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惩戒观念,改善当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笔者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及课堂观察的方法展开深入调查,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在惩戒观念、惩戒行为实施、惩戒效果三方面的现状。基于对课堂观察记录的分析,将惩戒行为的课堂表现分为言语惩戒、非言语惩戒及延迟惩戒三个层面,各个层面经分析发现,所呈现的惩戒效果各异。在教师惩戒行为的现状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课堂惩戒行为伦理迷失、情绪化显着、惩戒行为随意化、惩戒反思意识淡薄及课堂惩戒缺乏系统规制五个方面。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主体和教育环境两方面因素,其中教师主体部分为中小学教师群体对惩戒缺乏合理的认知与合理运用惩戒的能力,以及师生课堂权利争夺明显;教育环境因素为学校惩戒制度不够完善,社会舆论负面导向严重以及家长对惩戒的认识与教师不对等。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的合理实施需要教师惩戒观念、行为和教育法规制度等三个层面的保障:观念的提升以教师课堂惩戒意识转变为目标,教师需提高课堂惩戒伦理,增强合理运用惩戒的能力,使课堂惩戒行为实施更有效;行为的规范以量化教师课堂惩戒标准为目标,需细化教师课堂惩戒行为准则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可操作性依据;制度的支持以保障教师合理惩戒权为目标,国家层面需完善惩戒相关法律,学校层面构建合理惩戒的指导和教育体系,社会各界需要对合理惩戒理解支持,为教师合理实施惩戒行为提供较好的外界氛围。
李颖慧[5](2021)在《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X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在人类已有的教育活动中,教育惩戒一直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常规的教育方式。我国颁布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系列文件都体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育惩戒的重视。尤其是2020年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更是从国家层面将教育惩戒权直接赋予中小学教师。但如今,赏识教育理念依旧深入人心,如何纠正学校及教师对教育惩戒认识上的偏差,更好地落实教师惩戒权,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及访谈法针对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展开研究,主要分成如此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以锦州市X小学为个案研究对象,从教师、学生对教育惩戒实施的前提条件、认识、目的、方式、效果五方面展开调查;第二部分则是根据实际的调查与访谈结果进行客观分析,从教师及学校角度分析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存在的问题,如:学校落实相关规章不到位,对教师缺乏人文关怀,对惩戒认识模糊,教师对教育惩戒的概念、目的认识不清,惩戒实施方式单一以及惩戒效果未达预期等;第三部分是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成因;最后一部分则有针对性的提出小学阶段实施教育惩戒的策略,如:学校以《规则》为行动指南,强化师资培训,健全评估与监督机制,教师要科学制定班级公约,树立正确惩戒观,灵活运用多种惩戒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最后注意惩戒后的帮扶转化。本论文对当前教育惩戒这一热议话题进行了集中论证,可为学校及教育工作者急需落实的教育惩戒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吴汉东[6](2020)在《论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名”与“实”》文中研究说明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基础和前提是规范界定其概念表达的实质含义以及准确使用相应名称。然而教育理论界和教育行政部门迄今尚未正确理解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名"与"实",对理论和实践造成了误导。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存在不少待商榷之处。教师教育惩戒权中的"教育惩戒"并非其字面意义所表达的一般意义上的处分、惩罚含义,而应为批评、抵制和制止等适时性管教措施。在特别行政法律关系之中,教育惩戒形式上应表现为作为行政事实行为的口头申诫、制止阻止和作为行政命令的责令改正。教育惩戒权作为一种公权力,其主体应为学校而非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将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名"和"实"统一为学校管教权。
彭伟家[7](2020)在《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教师是所有教育影响因素中的最关键要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社会监督作用的加强,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不断减少,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不断增加。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代表和传播者,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和谐、得体和美好的,但由于教师自身以及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时有发生。教师语言暴力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不健全,教师语言暴力对其危害尤其严重。由于教师语言暴力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此关注度不高,相关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开展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调查,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成因,然后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通过对部分小学的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在校园里比较普遍,并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教师语言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学校、社会、政府四个方面,教师因素主要包括自身素质问题,职业压力大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校因素是注重应试教育,师德建设不够完善,忽视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和管理上的滞后;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政府因素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投诉机制还不够完善。基于以上问题和原因,建议应从以下方面予以改善:教师方面主要包括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理论素养,提高自身语言艺术性;学校方面主要是加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减轻教师压力,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社会方面主要包括加强舆论监督,科学教育观念的宣传;政府主要包括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细化教育惩戒措施等方面。
王聪[8](2020)在《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教育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新闻媒体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语言暴力呈现很大的隐蔽性和伤害性,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研究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类型和防治对策,业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健全,相比其他学段,小学生的“向师性”最强,面对教师的语言暴力,大多小学生都无力反抗,也缺乏反抗的意识,因此,小学是教师语言暴力的重灾区。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相关研究,以教育学为视角,走访了调查四所不同类型的小学,针对学生、家长和教师发放了不同类型的问卷,了解当前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现状,通过课堂观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突出特征,从而探求对教师暴力语言的改造和积极语言塑造的建议,对丰富教师语言暴力的理论研究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校园内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小学生在面对教师语言暴力时处于被动地位,无法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认为语言暴力是教师的权利;教师语言暴力施暴对象多为成绩较差、各方面表现均不突出的小学生;语言暴力的施暴者特征在学科上多为主科老师,在性格上多表现为脾气较为暴躁的老师;对待教师语言暴力多数家长和教师都持反对态度,其中家长的担忧超过老师;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教师语言暴力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较大的伤害性、暴力的形式多样、多表现为教师霸权主义且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延迟性。研究认为,小学教师语言暴力与历史传统、人类的本能、教育场域和教师角色定位密切相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语言暴力违背了当代教育学的核心观念,不符合教育人文性的要求。研究建议,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溯本求源是教师对语言的运用不当,缺乏教育教学语言的艺术和批评教育的智慧,应从教师语言本身入手,积极应对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一方面,在小学教师暴力语言的改造上,首先,应该从道德教育和法律约束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危机意识。其次,要运用个人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提升教师个人修养、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最后,从教学反思和教育机智入手帮助教师巧妙化解教学突发事故,并在反思总结中走向专业化成长道路。另一方面,在教师积极语言的塑造上,首先,小学教师应该用赏识性语言应对小学生思维跳跃的问题。其次,小学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应对小学生成绩落后。再者,小学教师应用关爱性语言应对小学生叛逆心理。最后,面对小学生品行不端问题,教师要用启发性语言耐心教导。如此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抑制语言暴力。
刘佳华[9](2020)在《教师惩戒权的实践困境及出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赏识教育理念逐渐替代了传统惩戒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但与此同时,赏识教育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人们不禁开始反思惩戒教育的意义。教师作为施教者,能够合法、合理地运用惩戒手段培养和教育学生是国家、社会对其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定的惩戒权。然而事实上,教师惩戒权尽管在实践中存在,却仍然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法律并没有明确赋予教师以惩戒权,由此导致教师惩戒权的实践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教师惩戒权当前正处于一个怪圈当中:一方面,教师惩戒权在法律制度层面缺少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教师惩戒权的主体、标准、方式等基本内容,使得教师行使惩戒权缺少合法依据,同时也极易将其与法律禁止的体罚、变相体罚相混淆;另一方面,社会各群体对教师惩戒权存在误解,并且由于针对教育侵权的救济监督机制极不完善,更加剧了社会成员对教师惩戒权的排斥。除此之外,缺少限制的教师惩戒权给予教师过多的自由裁量空间,教师的职业素养成为惩戒权合理行使的主要因素,过度依赖教师主观经验,严重缺失客观依据,也成为教师惩戒权的实践难题。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教师惩戒权被放弃、被滥用、被转移的不良局面。究其根本,教师惩戒权暴露出来的是法律制度层面的缺陷。因此,规范教师惩戒权应当首先解决法律规定不明确的问题。而对于如何构建教师惩戒制度,要从依法治教中“法”的效力层级来看。首先应当是宪法,宪法中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为教师惩戒权的立法创造可能性条件;其次是教育基本法,教育基本法中对教师权利义务的规定应当是教师惩戒权的直接法律来源,因此,吸纳“教师惩戒权”应当从教育基本法开始;然后再由教育行政法规加以细化;最后由地方和学校贯彻落实。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完整教师惩戒制度体系。完善的教师惩戒权体系不仅为教师惩戒权的合法性提供直接依据,还能够引导教师、家长以及媒体等社会舆论正确认识教师惩戒权,理性对待多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法律制度和社会观念共同为依法治教的展开提供全面的保障。
胡雅婷,马早明[10](2020)在《全球视野下教育惩戒权立法的经验与启示——以英、美、日三国为例》文中指出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正式强调要研究制定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细则,为教师行使惩戒权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1]目前,我国教育惩戒的执行缺乏法律依据,尚无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准则,导致学校在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实践过程中易于出现教育惩戒的缺失和过度滥用的"两极"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透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透析(论文提纲范文)
(3)加拿大中小学教育惩戒研究及其启示 ——以安大略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2 加拿大学校教育惩戒的总体描述 |
2.1 加拿大教育惩戒的发展脉络 |
2.1.1 体罚为主的惩戒 |
2.1.2 “零容忍”制度 |
2.1.3 渐进性惩戒 |
2.2 加拿大学校教育惩戒的实施程序 |
2.2.1 教育预防与行为管理 |
2.2.2 早期干预和及时处理 |
2.2.3 停学和开除程序 |
2.3 加拿大学校教育惩戒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
3 加拿大学校教育惩戒的深层透析 |
3.1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 |
3.2 加拿大学校教育惩戒的法律基础 |
3.3 加拿大学校教育惩戒的保障机制 |
3.3.1 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
3.3.2 个人环境的充分考虑 |
3.3.3 完整的教育和纠错机制 |
4 加拿大学校教育惩戒的启示 |
4.1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育惩戒的合法合度 |
4.2 持续推进教育立法、执法,保障教育惩戒的内容和程序正义 |
4.3 构建依法治校的学校管理模式,凸现协调和民主的本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中小学教育的现实需要 |
(二)教师惩戒行为屡遭质疑 |
(三)教师陷入惩戒认知困境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 |
(一)惩戒 |
(二)课堂惩戒行为 |
四、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教师惩戒观念的历史变革 |
一、古代纲常理念下的“师严道尊”意识 |
(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
(二)惩戒与体罚并行 |
二、近代民主理念下的“批评劝诫”意识 |
(一)西方民主观念冲击 |
(二)惩戒重心逐步转移 |
三、现代权责理念下的“偏赏废惩”意识 |
(一)现代教育改革抨击 |
(二)惩戒行为有待改善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现状分析 |
一、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的调查分析 |
(一)惩戒的认识与看法 |
(二)课堂惩戒行为的目的 |
(三)课堂惩戒行为的频率 |
(四)课堂惩戒行为的依据 |
(五)课堂惩戒行为的执行主体 |
(六)课堂惩戒行为的效果 |
二、中小学教师惩戒行为的课堂表现 |
(一)言语惩戒 |
(二)非言语惩戒 |
(三)延迟惩戒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惩戒行为伦理迷失 |
(二)教师惩戒行为情绪化 |
(三)教师惩戒行为随意化 |
(四)教师惩戒反思意识淡薄 |
(五)课堂惩戒缺乏系统规制 |
二、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惩戒认知缺乏合理 |
(二)教师惩戒能力有待改善 |
(三)师生课堂权利争夺明显 |
(四)学校惩戒机制有待完善 |
(五)社会舆论导向负面 |
(六)家长惩戒认识有偏差 |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的改善策略 |
一、观念提升:引导教师课堂惩戒转变 |
(一)强化教师课堂惩戒观念 |
(二)提高教师课堂惩戒伦理 |
(三)合理运用课堂惩戒能力 |
二、行为规范:量化教师课堂惩戒标准 |
(一)制定有效课堂惩戒规则 |
(二)细化课堂惩戒行为准则 |
三、制度支持:保障教师课堂惩戒实施 |
(一)提供法律制度支撑 |
(二)构建学校惩戒教育体系 |
(三)建立惩戒教育家校合作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课堂惩戒行为的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观察记录表 |
附录3 教师课堂惩戒行为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五)创新之处 |
一、小学阶段教育惩戒相关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1.惩戒 |
2.教育惩戒 |
3.小学教育惩戒 |
4.惩戒教育 |
5.教育惩戒实施 |
6.相关概念辨析 |
(二)理论基础 |
1.教育惩戒发挥作用的心理学基础 |
2.教育惩戒发挥作用的教育学基础 |
3.教育惩戒权的法理学基础及其制度的完善 |
二、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的现状调查 |
(一)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的问卷调查现状 |
1.调查对象选取的基本情况 |
2.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的访谈现状 |
1.访谈对象 |
2.访谈提纲的编制 |
3.访谈结果分析 |
三、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存在的问题 |
(一)学校实施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 |
1.学校落实和制定相关规章不到位 |
2.相关主管部门对教育惩戒认识模糊,态度不积极 |
3.学校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惩戒实施效果欠佳 |
(二)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存在问题 |
1.班规标准未固定,实施惩戒随意化 |
2.教师存在惩戒权移交现象,权责主体混乱 |
3.存在“以惩代教”现象,目的不明 |
4.教育惩戒未分类,实施方式单一 |
5.惩戒后缺疏导,存在公平性缺失现象 |
四、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保障教育惩戒实施的规定性文件刚刚出台 |
(二)学校实施惩戒的教育机制不健全 |
1.缺少实施教育惩戒的理念和能力的培训 |
2.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过于片面 |
(三)教师自身实施惩戒的能力不足 |
1.教师实施惩戒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
2.教师个人情绪调控能力不足 |
3.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
五、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的改进策略 |
(一)学校注重创造有效实施教育惩戒的保障条件 |
1.以《规则》为行动指南,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 |
2.强化师资培训,健全激励机制 |
3.健全教育惩戒的评估与监督机制 |
(二)小学教师注重提升实施教育惩戒的能力和水平 |
1.制定科学温馨班级公约,倡民主 |
2.树立正确惩戒观,倡结合 |
3.遵循惩戒教育性,倡育人 |
4.巧用多种惩戒方式,倡艺术 |
5.注重惩戒后沟通与帮扶,倡公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6)论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名”与“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特别权力关系到特别行政法律关系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传统理论 |
1.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
2.对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批判和发展 |
第一,基础关系与管理关系理论。 |
第二,重要性理论。 |
(二)我国大陆的理论和实践 |
二、教育惩戒意涵的规范解释 |
(一)教育惩戒基本内涵的理论争议 |
1.惩罚行为说 |
2.管教行为说 |
(二)域内外的立法实践 |
(三)教育惩戒形式范围的限缩 |
1.教育惩戒不包括体罚或变相体罚 |
2.教育惩戒不包括纪律处分和学业处理 |
(四)教育惩戒的实质含义与形式界域 |
三、教育惩戒权主体的重新确定 |
(一)“权”的法律属性 |
(二)教育惩戒权之归属 |
(三)教育惩戒权的实施者 |
四、结语 |
(7)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1.教师语言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媒介 |
2.教师语言暴力具有普遍性 |
3.教师语言暴力危害小学生身心健康 |
4.对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切身感受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暴力 |
2.语言暴力 |
3.教师语言暴力 |
(二)相关概念辨析 |
1.教师语言暴力与教师批评 |
2.教师语言暴力与教师体罚 |
3.教师语言暴力与教育惩戒 |
(三)理论基础 |
1.和谐沟通理论 |
2.交往行为理论 |
二、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调查设计 |
1.问卷设计 |
2.访谈设计 |
3.观察设计 |
(三)调查实施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1.师生关系调查 |
2.教师语言暴力表现 |
3.学生反应态度 |
4.教师语言暴力常见类型 |
5.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 |
6.结论与讨论 |
7.教师语言暴力的理性思考 |
三、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原因分析 |
(一)教师因素分析 |
1.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
2.教师职业压力大 |
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
(二)学校因素分析 |
1.注重应试教育 |
2.忽视教师语言暴力现象 |
3.师德建设不完善 |
4.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三)社会因素分析 |
1.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
2.教育对象的复杂性 |
(四)政府因素分析 |
1.教育法制不够完善 |
2.监督投诉机制不健全 |
四、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消解对策 |
(一)教师方面对策 |
1.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
2.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素养 |
3.提高自身语言艺术性 |
(二)学校方面对策 |
1.落实素质教育 |
2.加强师德建设 |
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
4.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
5.建立教师综合评价机制 |
(三)社会方面对策 |
1.加强舆论监督 |
2.加强新时代教育观念的宣传 |
(四)政府方面对策 |
1.提高教师队伍准入门槛 |
2.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水平 |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4.明确教育惩戒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教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现实因素:教师语言暴力现象频发且具有隐蔽性 |
(二)宏观层面:基础教育师资建设的需要 |
(三)微观层面:学生健康成长的诉求 |
(四)个人经历:对教师语言问题的关注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观察研究法 |
四、研究创新之处 |
(一)关注学生心理 |
(二)关注教师自我认识 |
(三)关注隐性语言暴力 |
(四)关注教师语言的善与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语言 |
(二)教师语言 |
(三)教师语言暴力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批评 |
(二)不文明用语 |
(三)消极语言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对教师语言暴力内涵的研究 |
(二)对教师语言暴力分类的研究 |
(三)对教师语言暴力归因的研究 |
(四)预防和解决教师语言暴力的研究 |
四、理论基础: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 |
第三章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象调查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过程 |
四、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状分析 |
(一)学生视野内的教师语言暴力 |
(二)教师和家长视野内的教师语言暴力 |
第四章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特征分析 |
一、施暴行为的隐蔽性 |
(一)案例一:爱讽刺的语文老师 |
(二)案例二:爱贴标签的体育老师 |
二、施暴后果的伤害性 |
(一)案例一:爱嘲笑的数学老师 |
(二)案例二:爱辱骂的劳技老师 |
三、施暴影响的持久性 |
(一)案例一:爱恐吓的英语老师 |
(二)案例二:爱指责的道德老师 |
四、施暴方式的多样性 |
(一)案例一:“小喜鹊”和“小刺猬” |
(二)案例二:“雕虫小技”——体态语 |
五、权力关系的霸权性 |
(一)案例一:爱告状的班主任 |
(二)案例二:我的老师爱比较 |
六、施暴反应的延迟性 |
(一)案例一:挥之不去的阴影 |
(二)案例二:迟到20年的爆发 |
第五章 小学教育语言暴力的归因与反思 |
一、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归因分析 |
(一)历史: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
(二)本能:教师生存的需要 |
(三)场域:教师惯习的使然 |
(四)角色:工具性和情感性的矛盾 |
二、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反思 |
(一)就小学生而言 |
(二)就小学教师而言 |
三、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教育学批判 |
(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语言暴力违反教育规律 |
(二)人本主义教育关注人的自由和情感,教师语言暴力摧残情感 |
(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关爱学生,教师语言暴力有失师德 |
(四)学生拥有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教师无权侵犯 |
(五)学生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教师语言暴力揠苗助长 |
第六章 小学教师语言的改造与塑造 |
一、小学教师暴力语言的改造 |
(一)道德约束与法律规范缺一不可 |
(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双管齐下 |
(三)教学反思与教育机智并驾齐驱 |
二、小学教师积极语言的建设 |
(一)赏识性语言应对思维跳跃 |
(二)鼓励性语言应对成绩落后 |
(三)关爱性语言应对叛逆心理 |
(四)启发性语言应对品行不端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教师惩戒权的实践困境及出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选题的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教师惩戒权基本理论 |
一、教师惩戒权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师惩戒权的内涵 |
(二)教师惩戒与相关概念辨析 |
二、教师惩戒权的实践现状 |
(一)教师惩戒权利的消极行使 |
(二)教师惩戒权的过度行使 |
(三)教师惩戒权的转让 |
第二章 教师惩戒权面临的实践困境 |
一、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具有随意性 |
(一)教师惩戒权主体不明确 |
(二)教师惩戒权缺乏行使标准 |
(三)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方式无限制 |
二、教师惩戒权的行使过于依赖教师主观经验 |
三、教师惩戒权的实践缺少社会支持 |
(一)家长对教师惩戒权的排斥 |
(二)社会舆论对教师惩戒权的消极引导 |
第三章 教师惩戒权的实践困境之成因 |
一、立法缺位 |
二、教育权利救济机制的缺陷 |
(一)教师权利救济制度的缺陷 |
(二)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缺陷 |
三、教师惩戒权监督机制的缺陷 |
第四章 解决实践困境的出路 |
一、以《教师法》为中心确立教师惩戒制度 |
(一)明确教师惩戒权的概念 |
(二)制定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 |
二、教育行政法规细化教师惩戒制度 |
(一)明确定义失范行为 |
(二)确立教师惩戒的基本形式 |
(三)完善监督和救济机制 |
三、地方和学校积极落实教师惩戒权实施 |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新教育观念 |
(二)加强学生德育管理,坚持育人为本 |
(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各方沟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全球视野下教育惩戒权立法的经验与启示——以英、美、日三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惩戒权立法的经验 |
(一)英国:自下而上的社会支持推动教育惩戒权的立法 |
1.“一票”否决教育惩戒,学生违纪行为大量增多。 |
2.正确看待教育惩戒及其作用,呼吁惩戒权的合理回归。 |
3.优化学校教育惩戒质量管理,完善惩戒权的法律体系。 |
(二)美国:由内至外的教育惩戒案件推动法律制度完善 |
(三)日本:螺旋上升式的教育惩戒权立法发展进程 |
1.出台法律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并禁止体罚行为。 |
2.明确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尺度,解决现实中的惩戒争议问题。 |
3.详细规定教育惩戒的具体操作标准,保障教师学生合法权益。 |
二、教育惩戒权立法取向分析 |
(一)尊重学生人权,厘清教育惩戒的育人本质 |
(二)加强国家宏观法制调控引导和微观执行相统一 |
(三)合理性和合法性标准贯穿惩戒教育运作机制全过程 |
三、教育惩戒权立法的启示 |
(一)以具体化的惩戒细则,营造惩戒教育良好制度环境 |
(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遵循惩戒教育合理程序 |
(三)赋予家长惩戒知情权,破解家校合作信任危机 |
(四)正视惩戒教育的本质,帮助学生实现行为自律 |
四、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透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教师惩戒权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D]. 秦晓杰.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的法律规制研究[D]. 侯雪韵.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3]加拿大中小学教育惩戒研究及其启示 ——以安大略省为例[D]. 程先莲. 安庆师范大学, 2021
- [4]中小学教师课堂惩戒行为研究[D]. 尚凯.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5]小学阶段教育惩戒实施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X小学为例[D]. 李颖慧. 渤海大学, 2021(02)
- [6]论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名”与“实”[J]. 吴汉东.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6)
- [7]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彭伟家.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教育分析[D]. 王聪. 江南大学, 2020(01)
- [9]教师惩戒权的实践困境及出路研究[D]. 刘佳华.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全球视野下教育惩戒权立法的经验与启示——以英、美、日三国为例[J]. 胡雅婷,马早明. 中国德育,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