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P预分解窑发生物料塌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RSP预分解窑发生物料塌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RSP预分解窑塌料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田俊琪[1](2020)在《悬浮预热系统塌料工况下的压力信号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悬浮预热系统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核心装备之一,在水泥工业的节能、增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年来,水泥技术工作者们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但悬浮预热系统频发的塌料问题一直阻碍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课题着手研究悬浮预热系统的塌料工况下压力信号的波动状况、塌料周期的表征、塌料量以及分散距离的预测,以期为工业生产及悬浮预热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本课题搭建了悬浮预热系统单级旋风筒冷态模拟平台,在二维垂直换热管内利用大颗粒物料模拟颗粒团聚造成的塌料工况,采集正常工况与塌料工况条件下换热管轴向A、B、C三处压力信号,选择合适的小波参数对其进行降噪,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和功率谱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塌料工况下压力信号中有效信号多集中在低频部分,通过对比不同小波参数降噪效果得出,当选用heursure阈值规则、sym5小波进行3层分解时,信噪比SNR为68.13,均方根误差RMSE为1.49,此时降噪效果最好;(2)(1)正常工况下,换热管C点处平均负压为-68.27 Pa;当塌料频率0.1 Hz的塌料工况发生时,压力信号波动显着,C点负压增至-113.6 Pa,标准偏差由3.47增至8.43;(2)塌料工况下,人为控制塌料频率分别为0.1、0.05、0.03 Hz,通过数据预处理、功率谱分析后成功检测出换热管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存在塌料频率分别为0.102、0.048、0.034 Hz的塌料信号,与试验设置频率基本吻合。此方法可成功辨识出塌料工况并表征了塌料频次。(3)本文通过对换热管内气固两相运动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归纳出一套塌料量的表征算法,并通过数据验证该算法的预估性较好,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6%。该算法的构建,为水泥实际生产中悬浮预热系统塌料量的预估方法提供了一定指导作用。此外,本课题对塌料工况下换热管内的物料分散距离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利用换热管压降、断面风速、塌落物料质量以及分散距离等参数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物料分散距离初步预测,并成功构建了物料分散距离关于管内风速、管内压降的响应模型。

陈哲[2](2012)在《白水泥生料烧成特性及其在预分解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面对国内对高品质白水泥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国内白水泥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落后这一矛盾,白水泥行业急需进行白水泥工艺技术的革新,将预分解窑工艺应用于白水泥生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本文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白水泥预分解窑生产线设计的结合,探讨预分解窑应用于白水泥熟料生产的适应性及工程设计优化。通过易烧性实验和综合热分析对白水泥烧成工艺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处表明:①KH和SM的增加均会使白水泥生料的易烧性变差,白水泥预分解窑的KH可以控制在0.92以上,SM可以控制在5或者更高。②白水泥生料与普通水泥生料的预分解特性基本一致,二者的预分解阶段都可以分为水分的蒸发和碳酸盐的分解两个阶段,白水泥生料的分解热耗为1269kJ/kg.cl,热耗为1382kJ/kg.cl,白水泥生料和普通水泥生料中的碳酸钙分解均符合相边界反应收缩圆柱体反应机理,白水泥生料中的碳酸钙的分解活化能为219kJ/mol,普通水泥生料中的碳酸钙分解活化能为233kJ/mol。二者预分解特性基本一致,为使用预分解窑工艺生产白水泥熟料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成熟的普通水泥新型干法预分解窑工艺设计参数,针对白水泥预分解窑的特性,得出了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的一些优化设计措施:①直接通过窑尾热交换器预热空气作为二次风、三次风风源。②强化系统的密封,减少系统漏风,采用防积料设计,在易结皮、堵塞的部位选用抗结皮耐火材料,减少结皮、堵塞的发生几率。③增加耐火材料厚度,减少系统散热损失。通过对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生产线试生产状况的分析,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生产线应从如下方面进行优化:①严格控制进厂原材料质量,尽量降低原料中的Fe203含量,探讨在结皮和改善易烧性二者之间平衡的碱含量范围。②强化煤质控制,除基本指标满足生产之外,煤粉的含水量控制1%以下,煤粉细度控制在4%(80μm筛余)以下,保证煤粉在分解炉内能够完全燃烧。③在稳定窑系统的前提下,慎重研究在该系统使用萤石作为矿化剂的可能性以及合适的使用量,避免使用不当造成大规模结皮、堵塞导致停窑。正式生产后,HBJY预分解窑白水泥熟料生产线实际产量在380t/d以上,熟料烧成热耗约为5442kJ/kg.cl(1301kcal/kg.cl),白水泥熟料的白度在85度左右,都达到了设计指标。

佟立金,孙文博[3](2010)在《RSP型分解炉系统塌料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我公司现有两条2300t/d的预分解窑系统是上世纪80年代天津院设计的。初始设计产量为2000t/d,烧成系统回转窑规格ф4m×60m,带四级旋风预热

卫耕[4](2009)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实现电石渣制水泥熟料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文中认为1前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水泥生产工艺,概括其有三大特点:一是以悬浮预热技术和预分解技术为核心;二是将数控技术应用于原料的破碎和预均化、生料的粉磨和均化、熟料的煅烧及水泥粉磨等生产的全过程;三是使水泥的生产成为高效、优质、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现代化绿色产业。

庆墨生[5](2007)在《处理预分解窑塌料体会》文中研究说明预分解窑的塌料会带来工况波动,严重时能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笔者遇到一窑塌料严重(该窑为Ф348m,700t/d,RSP型分解炉),有时被迫打慢车,减料量煅烧,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已将塌料基本解决,现将处理体会简述如下。

赵正一[6](2006)在《追寻预分解窑创新的往事》文中研究说明

张超[7](2006)在《日产2000吨DD型预分解窑综合研究与改进》文中认为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是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秦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是国内首条引进的带DD型分解窑外分解窑,由于对窑外分解窑系统认识不清,该条线长期不能达标生产,为了尽快使生产线达到设计指标。本课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对窑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采取以下方法对系统进行诊断和研究:(1)对系统作了热工标定;(2)对3级预热器做冷模试验;(3)对DD型分解炉做冷模实验。通过系统研究发现:(1)该预热器系统为双系列高阻型预热器,由于阻力高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2)DD炉阻降低,流场基本合理,但炉容偏小;(3)篦冷机的热效率低,影响了热量回收,增加了热耗;(4)由于炉容偏小,为了达产往往强制喂煤,这使得燃烧向上移,造成预热器内筒烧损。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烧成系统不能够达标。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1)改善煤质,降低煤粉细度,同时改进炉用燃烧器,提高煤粉燃烧速度,使得分解系统达到稳定生产;(2)改造蓖冷机,提高热效率,降低系统热耗;(3)改进两路阀确保两列分料均匀;(4)改进内筒结构。采取以上措施后,窑系统产量由1800t/d稳定提高到2100~2200t/d,热耗由830×4.18kJ/kgcl降低到750×4.18kJ/kgcl。

刘生瑞[8](2006)在《窑外分解系统塌料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根据国家“上大改小”的政策,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在全国各地纷纷建成并投产,窑外分解系统的生产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窑系统的生产运作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窑外分解系统的塌料现象,从燃料、生料、操作、设备等诸多方面系统分析了塌料现象的成因,提出了缓解乃至消除塌料现象的途径。在国内外新型干法生产线中,塌料这个困扰行业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根治,但各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上有差异,因而对于塌料的预防及处理能力上有较大差异。作者具有十几年的干法生产经验,依据生产实践,在本文中,采用图形、列表及文字详细论述了塌料的成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这对于我公司以后生产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在处理上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也希冀对同行业有所启迪,通过本文分析,我们认识到生产过程中的塌料现象是完全可以预防甚至消除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干法生产系统在设计上将更合理,操作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可以相信,目前困扰我们的这一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

刘仁德[9](2003)在《分解炉“塌料”的原因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分解炉“塌料”,意指预外分解系统在点火、投料运转之后,炉内悬浮的生料,呈周期性地向下塌落的状态。对离线型分解炉,塌到炉外后落入三次风管排灰斗,沿排灰管流向地面,严重污染环境。对在线型分解炉,则通过窑尾烟室缩口落入窑内,导致窑尾负压和分解炉出口负压大幅度升高,窑内热工制度紊乱。无论何种类型的预分

刘晓琳[10](2003)在《基于神经网络的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水泥装备向大型化发展的需要,以预分解技术改进传统的水泥生产方式是当前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分解炉是预分解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承担了预分解窑系统中煤粉燃烧、气固换热和碳酸盐分解任务。碳酸盐的有效分解是制约水泥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它的有效分解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因此分解炉的温度控制对整个预分解系统的热力分布、热工制度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在目前国内外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DD分解炉的结构及双重燃烧和脱硝的过程,根据从反应动力学出发所建立的煤粉燃烧和碳酸盐分解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影响分解炉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三次风量、煤粉流量和生料流量的波动。并定性地研究了这些影响因素与分解炉温度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确定了三次风量、煤粉量和生料量对分解炉出口气体温度的影响程度。并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和回归分析原理,建立了分解炉温度控制的数学模型。又根据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实际生产情况,确定了流量配比、阀门开度与分解炉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将煤粉细度、生料细度等因素考虑进去,得到了推广形式的数学模型。再次,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以工控机为核心的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实现了喂煤、送风的预测控制。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作为控制算法,解决了分解炉温度的控制问题。并对BP网络本身具有的缺点进行了改进,从而提高了炉温控制的速度和精度。从控制系统的观点来看,BP网络缺乏系统的动态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具有动态性能的具有代表性的Hopfield神经网络进行研究,使其应用于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之中。又由于神经网络在硬件实现时存在时滞现象,进而导致系统失稳,因此为了保障系统硬件实现时的可靠性,需要对具有时滞的神经网络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应用Lyapunov泛函方法和不等式技巧研究了Hopfield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二、RSP预分解窑塌料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SP预分解窑塌料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悬浮预热系统塌料工况下的压力信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泥工业发展概况
    1.2 水泥生产过程工况识别的背景及意义
    1.3 悬浮预热系统塌料工况的识别及意义
        1.3.1 悬浮预热系统发展概况
        1.3.2 有关塌料工况的研究进展
        1.3.3 压力信号在工况识别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由来和意义
第2章 试验设置
    2.1 试验方案
    2.2 试验装置图
    2.3 数据采集系统
第3章 塌料工况压力波动时域分析
    3.1 压力波动信号
    3.2 压力波动的统计分析
        3.2.1 压力信号的均值分析
        3.2.2 压力信号的标准偏差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小波降噪的压力信号频域分析
    4.1 小波降噪方法
        4.1.1 模极大值降噪法
        4.1.2 小波阈值降噪法
    4.2 小波降噪参数的选择
        4.2.1 小波基函数的选择
        4.2.2 小波分解层数的选择
        4.2.3 阈值的选取
        4.2.4 评价指标
    4.3 压力信号的小波降噪结果分析
    4.4 消噪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塌料量的表征
    5.1 塌料量的表征原理
        5.1.1 表征依据
        5.1.2 表征算法
    5.2 塌料量表征算法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分散距离的数学模型
    6.1 物料分散距离试验
    6.2 模型构建及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白水泥生料烧成特性及其在预分解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白水泥概念、用途、质量控制
        1.1.2 国内白水泥现有生产工艺简介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白水泥生产技术及研究现状
        1.2.1 白水泥熟料生产技术发展
        1.2.2 国内外白水泥熟料生产工艺介绍
    1.3 研究目标、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白水泥原、燃材料的基本性能研究
    2.1 白水泥生产对原、燃材料的要求
        2.1.1 白水泥生产对原材料的要求
        2.1.2 白水泥生产对燃料的要求
    2.2 实验用原、燃材料的基本性能研究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材料的预处理
        2.2.3 实验材料的性能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水泥生料烧成工艺性能研究
    3.1 率值对白水泥生料易烧性的影响
        3.1.1 实验方案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4 结论
    3.2 白水泥生料的预分解特性研究
        3.2.1 实验方案
        3.2.2 白水泥生料与普通水泥的热分解特性研究
        3.2.3 白水泥生料与普通水泥生料的热分解动力学分析
        3.2.4 结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白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研究
    4.1 率值对白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4.1.1 KH值对白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4.1.2 SM值对白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4.1.3 结论
    4.2 白水泥熟料与普通水泥熟料矿物岩相对比
        4.2.1 岩相分析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4.2.2 白水泥熟料与普通水泥熟料的岩相对比
        4.2.3 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预分解窑生产白水泥的工程设计优化
    5.1 预分解窑生产白水泥熟料烧成热耗分析
        5.1.1 白水泥熟料形成热分析
        5.1.2 白水泥熟料烧成热耗分析
        5.1.3 预分解窑生产白水泥熟料的节能设计优化
    5.2 熟料漂白对白水泥预分解工艺的影响
        5.2.1 白水泥熟料漂白技术原理
        5.2.2 白水泥熟料漂白技术及其对预分解窑的影响
        5.2.3 白水泥预分解窑二次风、三次风的优化设计
    5.3 原、燃材料中的有害成分对白水泥预分解工艺的影响
        5.3.1 原、燃材料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对白水泥预分解窑的影响
        5.3.2 白水泥预分解系统的防结皮、堵塞设计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生产线试生产状况
    6.1 HBJY预分解窑白水泥熟料生产线试生产总结
    6.2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的塌料问题研究
        6.2.1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塌料现象
        6.2.2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塌料原因分析
        6.2.3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用煤对塌料的影响
        6.2.4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预防塌料措施
    6.3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的结皮、堵塞问题研究
        6.3.1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的结皮、堵塞原因分析
        6.3.2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的结皮、堵塞的解决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RSP型分解炉系统塌料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塌料现象
2 塌料原因
    2.1 预热及分解系统结构缺陷
    2.2 设备制造质量及使用过程造成隐患
    2.3 窑尾余热发电系统的影响
    2.4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限制
3 解决措施
    3.1 检修喂料、喂煤系统
    3.2 改造分解炉系统
    3.3 加强窑内通风
    3.4 SP1炉维护
    3.5 加强操作管理
4 预防措施

(6)追寻预分解窑创新的往事(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预分解窑的自主创新之路
2 初探预分解
3 我国预分解窑的诞生及其发展
    3.1 预分解窑在风险中的诞生
    3.2 MFC型分解炉的坎坷和预热器进料位置的探讨
        3.2.1 MFC型分解炉的坎坷
        3.2.2 预热器进料位置的探讨
4 结束语

(7)日产2000吨DD型预分解窑综合研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及其发展
    1.2 秦岭水泥2000t/d生产线预分解窑系统概述
        1.2.1 概述
        1.2.2 烧成系统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性能
        1.2.3 烧成系统工艺特点
        1.2.4 DD型分解炉的特点
        1.2.5 运行情况及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冷态模型实验研究及主要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DD型分解炉冷态模型试验
        2.1.1 DD炉冷态模型装置
        2.1.2 DD炉的冷模试验流程
        2.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2.1.4 DD型分解炉阻力系数
        2.1.5 DD型分解炉物料停留时间研究
        2.1.6 DD炉内气体流动分布
        2.1.7 DD炉内物料流动及燃烧行为分析
    2.2 预热器系统特性研究
        2.2.1 旋风筒的阻力特性
        2.2.2 旋风筒的分离效率
        2.2.3 各级旋风筒结构分析与评价
    2.3 小结
3 对影响熟料锻烧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分析和改进措施、效果
    3.1 篦式冷却机
        3.1.1 改造措施
        3.1.2 改造效果
    3.2 燃烧器
        3.2.1 改进措施
        3.2.2 使用效果
    3.3 煤粉制备系统
        3.3.1 改造措施
        3.3.2 改造效果
    3.4 窑头护板
        3.4.1 改进措施
        3.4.2 改进效果
    3.5 预热器两列分料不均
        3.5.1 改进措施
        3.5.2 改进效果
    3.6 窑口耐火材料的改进
        3.6.1 改进措施
        3.6.2 改进效果
    3.7 预热器内筒的改进
        3.7.1 改进措施
        3.7.2 改进效果
    3.8 工艺操作优化
4 预分解窑反求计算结论及对生产的指导作用
    4.1 反求计算方法概述
    4.2 反求计算数据选用
    4.3 反求计算结果
    4.4 反求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4.1 预热器、分解炉各部分的风速
        4.4.2 各级旋风筒的分离效率及其匹配
        4.4.3 窑尾预热、分解系统的换热效率
    4.5 小结
5 综合分析及评价
    5.1 原燃材料特性分析
    5.2 旋风预热器的分析与评议
    5.3 分解炉的分析与评议
    5.4 系统设计思想
6 改进方向探讨
    6.1 分解炉改造
        6.1.1 改造思路
        6.1.2 预期效果
    6.2 低阻、高固气比预热器改进
    6.3 入预热器喂料由气力输送改造为机械输送
        6.3.1 改造方案
        6.3.2 改造效益分析
    6.4 篦冷机再改造
    6.5 生料均化库改进
    6.6 提高窑速
    6.7 燃烧器改造
致谢
参考文献

(8)窑外分解系统塌料的原因预防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及流程
    §2.1 水泥熟料的特性
    §2.2 水泥工艺流程简介
    §2.3 水泥熟料工艺流程
第三章 塌料的原因
    §3.1 煤质的影响
    §3.2 生料成分波动的影响
    §3.3 操作不当的影响
    §3.4 预热器和分解炉设计及结构有缺陷的影响
    §3.5 设备故障的影响
第四章 塌料的预防
    §4.1 力求选择低硫高挥发份的煤
    §4.2 严格控制生料的质量
    §4.3 稳定生产操作控制
    §4.4 优化结构与匹配
第五章 塌料的处理
    §5.1 间断性小塌料的处理
    §5.2 大股生料塌落时的处理
    §5.3 DD型分解炉塌料的原因及处理实例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10)基于神经网络的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的意义
    1.2 分解炉温度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分解炉内部燃烧机理研究现状
        1.2.2 分解炉温度控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分解炉原理
    2.1 分解炉结构与内部燃烧机理
    2.2 分解炉内煤粉燃烧与碳酸盐分解动力学模型
        2.2.1 煤粉燃烧动力学模型
        2.2.2 碳酸盐分解动力学模型
    2.3 影响分解炉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3.1 煤粉流量的波动
        2.3.2 生料流量的波动
        2.3.3 三次风量的波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解炉温度控制的数学模型
    3.1 正交设计在分解炉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3.2 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的分解炉温度控制数学模型
        3.2.1 最小二乘原理
        3.2.2 一次完成的最小二乘估计
        3.2.3 递推最小二乘估计
        3.2.4 遗忘因子最小二乘估计
    3.3 基于回归分析原理的分解炉温度控制数学模型
        3.3.1 回归分析原理
        3.3.2 分解炉温度控制的回归分析
    3.4 分解炉温度控制的数学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4.1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4.1.1 电动执行器的控制方式
        4.1.2 煤粉流量控制
        4.1.3 三次风流量控制
        4.1.4 温度信号检测
    4.2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神经网络稳定性的分解炉温度控制
    5.1 BP神经网络的分解炉温度控制算法
        5.1.1 训练阶段的工作
        5.1.2 测试阶段的工作
        5.1.3 BP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的改进
    5.2 神经网络稳定性研究
        5.2.1 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基础
        5.2.2 动态神经网络的稳定性
        5.2.3 时滞Hopfield神经网络稳定性研究
    5.3 计算机仿真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 谢
作者简介

四、RSP预分解窑塌料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悬浮预热系统塌料工况下的压力信号分析[D]. 田俊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白水泥生料烧成特性及其在预分解窑中的应用研究[D]. 陈哲.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
  • [3]RSP型分解炉系统塌料问题探讨[J]. 佟立金,孙文博. 中国水泥, 2010(02)
  • [4]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实现电石渣制水泥熟料的研究与生产实践[A]. 卫耕. 第二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论文集, 2009
  • [5]处理预分解窑塌料体会[J]. 庆墨生. 四川水泥, 2007(05)
  • [6]追寻预分解窑创新的往事[J]. 赵正一. 水泥, 2006(12)
  • [7]日产2000吨DD型预分解窑综合研究与改进[D]. 张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03)
  • [8]窑外分解系统塌料的原因预防及处理[D]. 刘生瑞. 长春理工大学, 2006(10)
  • [9]分解炉“塌料”的原因与对策[J]. 刘仁德. 水泥技术, 2003(06)
  • [10]基于神经网络的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D]. 刘晓琳. 燕山大学, 2003(04)

标签:;  ;  ;  

RSP预分解窑发生物料塌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