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罗小芳[1](2021)在《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以S省为例》文中指出当前,国际教学学术理论研究逐渐成熟、实践探索逐步展开,教学学术的发展已然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教学学术是一种知识传播的学术,它以教师自身教学为研究对象,强调教师反思、研究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观,它与当前倡导高校教师回归教学遥相呼应,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地方高师院校教师作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教师,其发展教学学术对师范生教学素养的养成、自身专业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及特色发展、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等有着重要价值。然而目前针对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研究较少,相关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为此,笔者希望能通过调查研究,发掘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困境及其背后的成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本研究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学术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及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价值进行了探析,作为本研究的起点。其次,基于已有相关研究、结合地方高师院校的实际情况并立足教师访谈,从观念、知识、反思与交流四维度构建了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问卷,从院校支持和教师态度两个层面构建了影响因素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再次,采用问卷、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S省6所不同层次地方高师院校(两所师范大学、两所师范学院、两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主要是承担师范生课程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学科专业课程教师、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学术现状进行了调研,进而归纳得出其教学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深入访谈分析困境背后的成因。最后,立足地方高师院校及其教师教学实际,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促进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研究发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总体情况良好,但各维度内部存在观念与行为脱节、教学知识结构失衡、经验性反思居主导、交流深广度不足等问题;院校支持和教师态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且两者间存在差距;教师教学学术水平与其学历和所在院校层次呈负相关;教师教学学术的意愿与成果产出不成正比。基于以上调研结果,从教学学术的理念认识偏差、知识体系失衡、制度保障不足、交流推广不畅几方面总结了问题包围之下凸显的“矛盾点”,即教学学术发展的困境,并结合访谈分析了困境背后的成因。最终从教师转变传统学术观念、坚持学习教学知识、加强教学交流合作;院校强调教学核心地位、完善院校制度建设、优化教学相关培训、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国家和社会的政策引领、制度优化以及搭建平台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王潇[2](2021)在《基于学生视角的全日制硕士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研究 ——以G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满意度是现代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越来越多的高校期望通过学生对学校各方面的满意度来了解学校当前发展的优劣势,因此,开展学生满意度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问题不断凸显出来,高校在教育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与学生需求存在差距。研究生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实现研究生全面发展。开展关于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的研究,目的是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分析成因,提出对策,指导高校不断自我调整,对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的各项问题进行改进,切实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本研究基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创新研究与行动》和《全日制硕士生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效果分析——基于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调查》两课题,依托顾客满意度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指标体系,以G大学688位全日制硕士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法对G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现状进行分析,了解研究生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熟悉程度,探究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研究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熟悉程度较低,主体参与度有待加强;不同年级对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的不同熟悉程度在教学管理满意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生性别、学科类别、学位类型在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各维度上不存在显着性影响。同时,通过对18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位类型、不同学科类别全日制硕士生的深度访谈发现:研究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熟悉程度、培养方案的内容、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实践教学的形式、课程成绩考核方式等方面是影响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综合调查结果分析,本研究提出转变研究生教学管理理念,推动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教学计划管理;优化课堂与实践教学体系,规范研究生教学运行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等改进措施。在此需要注意,学生满意度是一种相对概念。由于学生满意度是学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教学管理的认知并非全面且完全客观,关于学生满意度的调查是高校教学管理评价和改善的重要参考指标,而不是评价高校教学管理质量高低的唯一指标。
陈慧欣[3](2021)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职业院校应当持续更新并推进顶岗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表明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可用性更强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情况,为科学地构建评价体系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文献、政策、师生深入访谈三种材料编码来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三级构成要素,再逐步凝练出二级构成要素,最后基于CIPP评价模式形成4个一级构成要素。通过邀请17名专家开展三轮专家咨询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构成要素及权重。评价体系共分两个部分,分别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15个二级构成要素和42个三级构成要素;学生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7个二级构成要素和23个三级构成要素。再根据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分别编制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卷)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卷)。将研究编制的教师评价卷与学生评价卷付于运用,对广东省内的高职学生及实践教学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对回收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得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根据问题所属的构成要素,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外,结合评价体系中权重指标较高的构成要素,从而从评价体系的相关主体的角度出发,为高职院校或其他研究者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分别有以下四点建议措施:(1)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2)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3)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4)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张皓轩[4](2021)在《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凭祥市L镇三所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它是教学上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符合学校工作的规律,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教学常规管理是开展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手段,它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组织、协调与监督机制,是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管理的活动,保障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乡村基础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较为有限。以地区的相关文件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内容细则为参照基础,调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和理清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完善与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与方式,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丰富乡村教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为深入了解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真实现状,本研究运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来获得探索现状与发现问题的维度。首先借助于文献研究,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常规管理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范围;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教学常规管理这三大核心概念进行了探讨与界定,将教学常规的内容划分成:课程设置常规,课堂教学常规,教学教研常规三个方面;并明确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考察的四个主要维度:管理主体,管理结构,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然后以访谈法为主,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观察法为辅的方式,来获得被调查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数据。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L镇下两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一个教学点中三名校长和三名教师作为访谈调查对象,以此来了解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并从学校中选取四个班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进一步证实教师在课堂教学常规方面的现状。将现场观察法贯穿于整个调查过程之中,作为调查获得数据与材料的补充。通过对调查所获得的访谈材料、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观察材料进行整理,进而在现状的客观描述和总结中发现,所调查的三所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为:管理主体权责不明,且缺乏教师参与;管理结构不健全,且职位与职能不匹配;管理内容脱离学校实际,且无法落地实施;管理方法依赖上级检查,且管理局面被动。结合访谈中的内容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群体间的非正式关系削弱教学常规管理的效力;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匮乏;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化缺失;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干预不当。基于以上的问题总结与分析,笔者从教师角度,学校管理者角度,学校整体角度,教育管理部门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学校自身要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校本管理体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常规管理。其次,学校还要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利用家校合力优化监督环境。再次,乡村小规模学校之间要统整课程资源,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放权,以校为本,完善师资补偿机制,并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提供充足经费支持。
赵蓉[5](2021)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经济的高速进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向前发展,使职业教育迅速过渡到“提优增质”阶段,迫使职业教育机构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增幅换挡,重新优化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加强动力培训,提高教育的质量。特别是近些年,就业难和技工荒间存在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强,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质量的高度关注。从本质上看,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以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持。即职业教育应将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但从实践来看,职业教育机构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虽有建构较齐全的责任落实机制,但却仍偏好自系统管理。所谓自系统管理,即自我管理,具有相对较强的封闭性,且极易受到个体理性限制,闭门造车问题严重。故而,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经常陷入低效循环困境。因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理应突破教学质量管理局限,加强职业教育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管理多元治理。这也是我国职业教学质量管理的必然走向。本文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探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的有关问题。首先,界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内涵的基础上,以社会分层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探讨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理想架构。其次,对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设计问卷和分析问卷中各因素。分析影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进而找出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能力的可行性对策,为高职教育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参考。本文对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不仅能为该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提升提供指导,对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也具有借鉴意义。
崔自勤[6](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文中指出高考作为联结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改革动向直接牵引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新高考直接催生了新的高中教育目标和学校组织形态,尤以对教学组织的影响为最。为符应新高考的要求,作为高中学校组织的关键构成——教学组织的变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的变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运用文献研究法选择以人为中心、以组织为中心和强调情境互动的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理论,并将之作为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法厘清了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教学组织的结构及特征,为探索我国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提供了域外视野;藉由案例分析法提炼出部分高中学校改革的先行经验,为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和年级组织的变革提供了参考路径;运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明晰了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的现状和问题,为探究高中教学支持组织建设指明了解决思路。围绕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本研究从实践、政策和理论层面分析了高中学校组织变革的逻辑起点,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的构成要素,如教学管理组织、课程组织、教研组织、班级组织、年级组织和教学支持组织等为变革重点,提出了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策略和路径。本文认为:其一,教学管理组织变革应从结构扁平化、人员专业化、职责明确化、系统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有序推进。其二,课程组织变革需要运用职能分类法对机构设置、组织设计和制度建设进行适当调整。其三,教研组织变革应从明晰职能定位、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等路径进行合理实施。其四,班级组织变革则需要从强化班级育人功能、变革班级组织形式、创新班级组织架构、转换班主任角色定位、凸显班级空间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逐步落实。其五,年级组织变革应充分借鉴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的先行经验,从定位明确、权力集中、职能发挥、特色构建、环境创设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其六,教学支持组织变革则需要从基点、方向、出路、保证、趋势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高中学校对新高考改革需要整体谋划和未来高中学校组织变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两大方面对未来高中学校组织变革进行了展望。
朱伊讷[7](2020)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双一流”战略实施后,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当前走在“双一流”建设前列的高校纷纷推出新的本科教学改革路线图,着力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地方高水平大学是我国地方高校的领头羊。但相对于中央一流高校,地方高水平大学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从“管理”到“治理”,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以及关键要素,其现代教学治理的改革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落后,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缺乏比较有效的本科教学治理,特别是教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滞缓有着某种程度的必然关系。有基于此,在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在科学阐明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本科教学治理的内涵与基本要素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治理理论、系统理论相关原理,应用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实证研究方法,从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等方面,较为全面了解当前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的实然现状,并揭示了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即本科教学治理理念相对落后、本科教学治理制度缺乏保障、本科教学治理结构不够合理、本科教学治理机制亟待完善等。针对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革新传统管理思想,树立科学治理理念;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完善教学治理制度;优化教学治理结构,重塑教学权责关系;完善教学治理机制,促进教学有序运作;进一步优化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体系,并藉此着力提升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夯实“双一流”大学建设基础。
张蓝欣[8](2020)在《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的调查研究 ——以黑龙江省H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必须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国家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旨在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寻适合我国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的方法,对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对H市普通高中的教学质量管理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阐述教学质量管理的历史演进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以此部分内容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H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调查,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从教学质量管理主体、要素和过程三方面分析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缺失的原因。第四部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因此,本研究认为要提高普通高中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应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教学质量管理要从全员参与、全要素、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入手,使质量管理主体多元化并提高其专业素养,实施全要素的质量管理,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最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陈曦[9](2020)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教务管理是保障现代远程教育教务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管理工具。本文以N市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为背景,通过对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和相关教务管理人员的访谈,以及对该校现代远程教育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力求多角度探索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现状,为找寻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通过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在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教务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配套性不强、教学效果反馈不够等;表现在考试管理方面存在着考试标尺模糊、考前培训缺乏、考场管理不严等;表现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存在着授课教师积极性差、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缺少培训考核机制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试点高校及学习中心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身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和不清晰,以及规范管理的意识薄弱。这些问题降低了现代远程教育教务管理的水平,制约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基于此,结合本人多年的从业经验,依据公共管理相关理论,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一、联动各方力量,保障教务管理质量;二、注重过程管理,优化教学管理;三、细化流程标准,规范考试管理;四、强化师资管理,提优师资力量。
杨蓓蓓[10](2020)在《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烟台市3所中职学校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系统都在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机遇,中职学校发展面临着内涵式发展的有利契机。中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方面,教学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保障教学质量需要有一个高效互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支撑,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动态化反馈和调节教学过程的功能。本论文重点考察了烟台市3所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调研发现中职学校内部教学监控体系中决策指挥系统存在观念落后,重视不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监控的理念落后,监控队伍的结构不合理,监控人员的流动性大;管理执行系统职责叠加,分工不明,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管理执行系统重形式,轻量化指标,教学执行系统中的机构和人员责任不清;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全,方法不多,具体体现在质量评估系统形同虚设,缺乏严密性,普及化不高;信息反馈系统脱节社会,反应不快,具体体现在反馈技术有限,重引进、轻维护,反馈主体片面,重校内、轻校外,反馈结果不佳,重形式、轻落实。访谈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人员和学生后分析了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因,深入剖析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出现问题的根源,主要暴露出教学质量监控主体、教学质量监控过程和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职能的问题。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和PDCA质量控制理论,依据柔性化、多元化、动态化与开放化相结合等原则,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决策指挥系统、管理执行系统、质量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的框架进行优化,最后提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子系统的优化策略,包括构建专业化的决策指挥系统、落实有效的管理执行系统、打造高效的质量评估系统和运行规范的信息反馈系统等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良性运行的优化策略,从操作层面上给出了烟台市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运行的具体措施。
二、优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以S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国际趋势 |
1.1.2 现实需要 |
1.1.3 政策引领 |
1.1.4 研究不足 |
1.1.5 个人兴趣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3.4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2 教学学术相关概念、理论及价值 |
2.1 教学学术产生的背景 |
2.2 教学学术的理论依据 |
2.2.1 舒尔曼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 |
2.2.2 赖斯的学术维度理论 |
2.2.3 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论 |
2.3 教学学术的内涵 |
2.4 教学学术与相关概念辨析 |
2.4.1 教学学术与专业学术 |
2.4.2 教学学术与教育科研 |
2.4.3 教学学术与教学研究 |
2.4.4 教学学术与学术性教学 |
2.5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价值 |
2.5.1 契合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升未来教师教学素养 |
2.5.2 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促进地方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
2.5.3 深化教学质量建设内涵,提升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
2.5.4 推动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实现地方高师院校特色发展 |
2.5.5 促进教师教育理实结合,缓解“师范性”和“学术性”之争 |
3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3.1.1 问卷调研目的及工具 |
3.1.2 问卷调研对象 |
3.1.3 问卷编制 |
3.1.4 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
3.1.5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
3.2 访谈设计 |
3.2.1 访谈调研对象 |
3.2.2 访谈提纲编制 |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分析 |
4.1.1 整体情况分析 |
4.1.2 各维度具体情况分析 |
4.1.3 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4.1.4 现有投入与成果产出情况分析 |
4.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整体影响因素分析 |
4.2.2 各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4.2.3 影响因素与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的相关分析 |
4.2.4 非量表题中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分析 |
4.3 调研结论 |
4.3.1 教师教学学术总体情况良好,但各维度内部存在一定问题 |
4.3.2 不同类型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学学术现状不存在典型差异 |
4.3.3 教师教学学术发展水平与其学历和所在院校层次呈负相关 |
4.3.4 院校支持和教师态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且两者间存在差距 |
4.3.5 教师教学学术的意愿与成果产出不成正比 |
5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成因 |
5.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 |
5.1.1 教学学术理念认识偏差 |
5.1.2 教学学术知识体系失衡 |
5.1.3 教学学术制度保障不足 |
5.1.4 教学学术交流推广不畅 |
5.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
5.2.1 教学学术理念认识偏差的成因分析 |
5.2.2 教学学术知识体系失衡的成因分析 |
5.2.3 教学学术制度保障不足的成因分析 |
5.2.4 教学学术交流推广不畅的成因分析 |
6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策略 |
6.1 教师层面 |
6.1.1 转变传统学术观念,正确认识教学学术 |
6.1.2 坚持学习教学知识,灵活运用教学实践 |
6.1.3 加强教学交流合作,主动分享教研成果 |
6.2 院校层面 |
6.2.1 强调教学核心地位,倡导教学学术理念 |
6.2.2 完善院校制度建设,提升教学学术地位 |
6.2.3 优化教学相关培训,引导教学学术实践 |
6.2.4 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推广教学学术成果 |
6.3 国家和社会层面 |
6.3.1 政策引领,制定大学教师专业标准 |
6.3.2 制度优化,营造教学学术发展环境 |
6.3.3 搭建平台,促进教学学术成果共享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2)基于学生视角的全日制硕士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研究 ——以G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
2.推动教学管理改革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要路径 |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实现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四)概念界定 |
1.教学 |
2.教学管理 |
3.教学管理满意度 |
(五)理论基础 |
1.顾客满意度理论 |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六)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样本选择 |
1.研究样本的选取与实施 |
2.样本院校的基本情况 |
(三)指标构建 |
(四)研究工具 |
1.研究量表选用 |
2.量表信效度 |
3.问卷发放 |
4.统计分析 |
二、结果与讨论 |
(一)结果 |
1.研究生对教学管理熟悉程度分析 |
2.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现状分析 |
(1)研究生教学计划管理满意度分析 |
(2)研究生教学运行管理满意度分析 |
(3)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分析 |
(二)讨论 |
1.人口学变量在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上的差异分析 |
(1)性别对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的影响 |
(2)年级对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的影响 |
(3)学位类型对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的影响 |
(4)学科类别对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的影响 |
2.研究生对教学管理不同熟悉程度在教学管理满意度上的差异分析 |
三、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为中等偏上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
2.研究生对教学管理熟悉程度较低,主体参与度有待加强 |
3.不同类别研究生对教学管理满意度的评价存在一定差异 |
(二)对策建议 |
1.转变研究生教学管理理念,推动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 |
2.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教学计划管理 |
3.优化课堂与实践教学体系,规范研究生教学运行管理 |
4.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全日制硕士生教学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2:研究生教学管理满意度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动态 |
二、国外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与问题 |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实践教学质量 |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
第二节 CIPP评价模式 |
一、CIPP评价模式的含义 |
二、CIPP评价模式的要素与特征 |
三、CIPP评价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契合性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构成要素与体系构建 |
第一节 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依据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原则 |
第二节 评价指标的实践选取 |
一、文献研究选取指标 |
二、政策研究选取指标 |
三、实践研究选取指标 |
四、评价指标合并与筛选 |
第三节 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专家法实施 |
一、专家咨询问卷的确定 |
二、专家咨询实施过程 |
三、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四、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五、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及其来源 |
第四节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权重确立 |
一、构建评价体系层次结构 |
二、构成要素的权重计算 |
三、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 |
第四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验证与分析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编制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实施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信度分析 |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效度分析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构成要素分析 |
一、实践教学背景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二、实践教学投入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三、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四、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构成要素的反映情况 |
一、实践教学背景情况 |
二、实践教学投入情况 |
三、实践教学过程情况 |
四、实践教学成果情况 |
第五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措施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
一、学校层面问题及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二、教师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三、学生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权重反映 |
一、学校发展定位在背景评价中的权重高 |
二、师资队伍建设在投入评价中的权重高 |
三、实践教学方法在过程评价中的权重高 |
四、企业认可度在成果评价中的权重高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建议 |
一、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 |
二、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 |
三、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
四、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 |
附录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二轮专家咨询) |
附录3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权重咨询(第三轮专家咨询) |
附录4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问卷) |
附录5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问卷) |
附录6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构成要素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4)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凭祥市L镇三所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乡村基础教育薄弱 |
2.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
3.当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困境 |
4.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问题凸显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现状 |
2.关于“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现状 |
3.研究评述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教学常规 |
2.教学常规管理 |
3.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
(二)教学常规管理理论基础 |
1.科学管理理论 |
2.人本管理理论 |
3.校本管理相关理论 |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价值诉求 |
(一)建立与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
(二)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形成 |
(三)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手段 |
(四)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三、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四)调查方法 |
(五)调查实施 |
四、调查现状描述 |
(一)管理主体 |
(二)管理结构 |
(三)管理内容 |
1.课程设置常规 |
2.课堂教学常规 |
3.教学教研常规 |
(四)管理方法 |
五、问题总结与分析 |
(一)存在问题 |
1.管理主体权责不明,且缺乏教师参与 |
2.管理结构不健全,且职位与职能不匹配 |
3.管理内容脱离学校实际,且无法落地实施 |
4.管理方式依赖上级检查,且管理局面被动 |
(二)原因分析 |
1.非正式关系削弱教学常规管理效力 |
2.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匮乏 |
3.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化缺失 |
4.教育管理部门干预不当 |
六、研究对策与建议 |
(一)以人为本,彰显教学常规管理人文情怀 |
1.了解教师需求,注重教师发展 |
2.评价多样合理,管理注入情怀 |
(二)以校为本,教育行政部门适当放权 |
1.减政减负,转变行政管理理念 |
2.适当放权,凸显学校管理职能 |
(三)统整学校课程资源,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
1.统整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资源 |
2.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平台 |
(四)强化学校教师团队建设,家校合力优化监督环境 |
1.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
2.丰富家校沟通形式,形成家校监督合力 |
(五)构建校本教学常规管理体系,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
1.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组织结构 |
2.制定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
(六)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经费供给,完善师资配备机制 |
1.保障学校教育经费供给,助力学校基础设施完善 |
2.完善师资补偿机制,网络教育技术予以辅助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师访谈调查提纲 |
附录三: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校长访谈调查提纲 |
附件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观察提纲 |
致谢 |
(5)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概念界定 |
2.1.1 高职院校 |
2.1.2 教学质量管理 |
2.1.3 满意度 |
2.2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依据 |
2.2.1 社会分层理论 |
2.2.2 多元共治理论 |
2.2.3 全面质量管理 |
第三章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调研设计 |
3.1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
3.1.1 学校简介 |
3.1.2 师资力量 |
3.1.3 教学建设 |
3.1.4 校企合作 |
3.2 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 |
3.2.1 评价模型的选择 |
3.2.2 评价指标的选择 |
3.2.3 评价模型的构建 |
3.3 问卷设计和发放 |
3.3.1 问卷设计 |
3.3.2 问卷发放 |
3.4 教师访谈 |
3.4.1 访谈目的和对象 |
3.4.2 访谈设计 |
第四章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 |
4.1 评价结果 |
4.1.1 问卷结果 |
4.1.2 访谈结果 |
4.2 存在的问题 |
4.2.1 管理计划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
4.2.2 社会参与不够且参与机制不健全 |
4.2.3 教学质量管理的监督结构单一 |
4.2.4 教学质量处理和反馈不到位 |
第五章 提升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的对策 |
5.1 明确教学质量管理计划目标 |
5.1.1 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
5.1.2 规范校企互动的实践规范 |
5.1.3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策划重心 |
5.2 优化教学质量管理执行办法 |
5.2.1 实现多主体协同管理 |
5.2.2 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
5.2.3 加强校外实践的指导和管理 |
5.3 规范教学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
5.3.1 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
5.3.2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协同控制 |
5.3.3 建立专业的教师资质考核队伍 |
5.4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处理反馈 |
5.4.1 全面搜集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效果 |
5.4.2 及时、有效反馈教学质量管理意见 |
5.4.3 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策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 B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访谈提纲 |
致谢 |
(6)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
二、新一轮高考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 |
三、我国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重大课题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新高考的研究 |
二、关于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及其变革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三、可能创新点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新高考 |
二、教学组织 |
三、教学组织变革 |
第二节 教学组织变革的理论基础 |
一、以人为中心的变革理论 |
二、以组织为中心的变革理论 |
三、强调情境互动的变革理论 |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逻辑起点 |
一、实践逻辑起点 |
二、政策逻辑起点 |
三、理论逻辑起点 |
第二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变革 |
第一节 新高考对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的新要求 |
一、重构教学管理理念 |
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
三、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
四、加强教学秩序管理 |
五、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
六、注重教学质量管理 |
第二节 传统教学处存在的问题 |
一、组织结构弊端明显 |
二、工作人员理念滞后 |
三、工作职责范围窄化 |
四、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
第三节 新高考下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变革策略 |
一、结构扁平化 |
二、人员专业化 |
三、职责明确化 |
四、系统信息化 |
第三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的探索 |
第一节 新高考方案对高中学校课程的影响 |
一、课程结构的调整 |
二、课程体系的丰富 |
三、课程内容的改进 |
四、课程实施的强化 |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 |
一、课程组织建设的案例探究 |
二、课程组织建设的问题厘清 |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思路 |
一、机构设置合理化 |
二、组织设计科学化 |
三、组织建设制度化 |
第四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研组织变革 |
第一节 新高考对高中学校教研组织的新要求 |
一、专业属性的回归 |
二、组织凝聚力提升 |
三、教研内容的实效 |
四、运行机制的创新 |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教研组织运行现状 |
一、功能定位不清 |
二、部门职责叠加 |
三、活动重形轻质 |
四、范围涵括不足 |
五、管理成效低下 |
第三节 新高考下高中学校教研组织变革的路径 |
一、明晰职能定位 |
二、优化组织结构 |
三、创新活动形式 |
四、拓展活动内容 |
第五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班级组织变革 |
第一节 我国高中学校班级的属性与组织功能 |
一、班级的形成与演变 |
二、班级属性的学理探析 |
三、班级组织的核心功能 |
第二节 班级组织不适应新高考的样态 |
一、面对“选课走班”的不适应 |
二、班级建设的现实问题 |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班级组织变革策略 |
一、强化班级育人功能 |
二、变革班级组织形式 |
三、创新班级组织架构 |
四、转换班主任角色定位 |
五、凸显班级空间服务功能 |
第六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 |
第一节 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年级组的发展路径 |
二、年级组的功能透视 |
三、年级组的问题审视 |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变革典例分析 |
一、“年级主任制”的探索 |
二、“年级学部制”的尝试 |
三、“级部管理制”的建构 |
四、“经纬式模式”的摸索 |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趋势 |
一、定位明确 |
二、权力集中 |
三、职能发挥 |
四、特色构建 |
五、环境创设 |
第七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建设 |
第一节 新高考下加强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建设的动因 |
一、教学模式变革的推动 |
二、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 |
三、学校管理变化的助推 |
四、智能教学场所的兴起 |
第二节 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现状与问题 |
一、问卷调查 |
二、实地考察 |
三、结果分析 |
第三节 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改进和完善措施 |
一、基点:强化教学功能 |
二、方向:激发组织潜力 |
三、出路:减少班额人数 |
四、保证:加大经费投入 |
五、趋势:增建智能场所 |
结语: 未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前瞻 |
一、高中学校对新高考改革需要整体谋划 |
二、未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的理论概述 |
2.1 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内涵与特征 |
2.1.1 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内涵 |
2.1.2 地方高水平大学的特征 |
2.2 本科教学治理的内涵与要素 |
2.2.1 本科教学治理的内涵诠释 |
2.2.2 本科教学治理的要素构成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适切性分析 |
2.3.1 治理理论及其之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2.3.2 系统理论及其之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的现状分析 |
3.1 调查工具的设计与说明 |
3.1.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1.2 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2 对于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及治理现状的基本认知 |
3.2.1 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
3.2.2 本科教学治理是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
3.2.3 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现状尚需改良与优化 |
3.3 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本科教学治理理念相对落后 |
3.3.2 本科教学治理制度缺乏保障 |
3.3.3 本科教学治理结构不够合理 |
3.3.4 本科教学治理机制亟待完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对策研究 |
4.1 革新传统管理思想,树立科学治理理念 |
4.1.1 秉持以人为本理念,树立服务育人意识 |
4.1.2 克服管理主义思维,树立多元共治理念 |
4.2 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完善教学治理制度 |
4.2.1 健全教学治理制度,规范教学活动开展 |
4.2.2 适当提升制度弹性,促进学生学习自由 |
4.2.3 确保制度科学实施,提升教学治理效能 |
4.3 优化教学治理结构,重塑教学权责关系 |
4.3.1 推动教学治理重心下沉,下放教学管理自主权 |
4.3.2 落实师生教学主体地位,扩大师生治理参与权 |
4.4 完善教学治理机制,促进教学有序运作 |
4.4.1 优化教学决策机制,科学平衡多元主体关系 |
4.4.2 完善教学协调机制,形成和谐有序教学生态 |
4.4.3 健全教学监督机制,切实保障教学质量提升 |
4.4.4 构建教学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 |
4.5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 B 《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改进访谈提纲》(学生) |
附录 C 《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改进访谈提纲》(教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的调查研究 ——以黑龙江省H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章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教学质量管理理论的历史嬗变 |
一、国内教学质量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 |
二、国外教学质量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 |
第二节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教学质量观和教学质量标准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现状调查 |
第一节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现状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 |
二、调查研究的实施 |
第二节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不同类型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差异分析 |
二、不同维度教学质量管理的描述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缺失的归因分析 |
第一节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主体方面的原因 |
一、教学质量管理主体构成单一 |
二、教学质量管理主体专业素养缺乏 |
三、教学质量管理组织系统不完善 |
第二节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要素方面的原因 |
一、对教师和学生的质量管理缺失 |
二、对课程的质量管理缺失 |
三、对教学物力资源的质量管理缺失 |
第三节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方面的原因 |
一、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
二、教学质量管理流程不完整 |
三、教学质量管理方法较单一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
第一节 主体维度:实施全员的教学质量管理 |
一、促使主体多元化,提升专业素养 |
二、打造专业质量管理团队,实行责任制 |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组织系统 |
第二节 要素维度:构建全要素教学质量管理 |
一、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质量管理 |
二、完善对课程的质量管理 |
三、优化对教学物力资源的质量管理 |
第三节 过程维度:加强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 |
一、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与规范 |
二、强化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 |
三、运用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方法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综评 |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述 |
(一)远程教育 |
(二)现代远程教育及其特点 |
(三)教务管理内涵 |
二、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现实动因 |
(一)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重要性 |
(二)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必要性 |
(三)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紧迫性 |
三、理论基础 |
(一)绩效评估理论 |
(二)共生理论 |
(三)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 |
第二章 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现状调查—以N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
一、调查背景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总体范围 |
(三)调查对象 |
二、调查设计 |
(一)访谈法 |
(二)文献分析法 |
三、调研结果概况 |
(一)学生调查概况 |
(二)学习中心教务管理人员访谈概况 |
(三)试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访谈概况 |
第三章 现代远程教育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
(二)教学内容配套性不强 |
(三)教学效果反馈不够 |
二、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考试标尺模糊 |
(二)考前培训缺乏 |
(三)考场管理不严 |
三、师资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授课教师积极性差 |
(二)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三)教务管理人员缺少培训考核机制 |
四、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
(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
(二)角色定位不清 |
(三)规范管理意识不强 |
第四章 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对策研究 |
一、联动各方力量,保障教务管理质量 |
(一)明确各角色职责,提升教务管理水平 |
(二)提升规范管理意识,优化教学质量 |
(三)加强试点高校办学投入,提供经济保障 |
(四)形成良性发展模式,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发展 |
二、注重过程管理,优化教学管理 |
(一)优化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
(二)打造品牌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
(三)在线同步直播,丰富教学手段 |
(四)增加反馈渠道,优化教学反馈途径 |
三、细化流程标准,规范考试管理 |
(一)树立考试标尺,形成考试管理制度 |
(二)加强考前培训,做好事前防范工作 |
(三)完善考场管理,提高考试管理标准 |
四、强化师资管理,提优师资力量 |
(一)强化薪酬激励,优化授课教师管理 |
(二)加强教务管理人员培训,培养稳定的管理力量 |
(三)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考评,增加其职业认同感 |
结束语 |
附录 A: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B:学习中心教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 C:试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烟台市3所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1.对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 |
2.对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研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理论基础 |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二)PDCA循环质量控制理论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一章 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 |
一、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概念界定 |
二、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应然特征 |
(一)柔性化 |
(二)多元化 |
(三)动态化 |
(四)开放化 |
第二章 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概况 |
1.问卷反映出的基本情况 |
2.访谈呈现的基本情况 |
(三)问卷结果分析 |
1.决策指挥系统 |
(1)教学质量监控目标 |
(2)教学计划 |
(3)专业人才方案 |
2.管理执行系统 |
(1)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业务水平 |
(2)教学质量监控人员的态度 |
(3)教学质量监控师资队伍 |
(4)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
(5)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执行情况 |
3.信息反馈系统 |
(1)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
(2)教师的备课情况 |
(3)教师上课情况 |
(4)教师作业批改情况 |
4.信息反馈系统 |
(1)反馈机制 |
(2)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 |
第三章 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一、决策指挥系统观念落后,重视不够 |
(一)教学质量监控理念落后 |
(二)教学监控队伍结构不合理 |
(三)教学监控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动力不足 |
二、管理执行系统职责叠加,分工不明 |
(一)教学质量执行系统重形式,轻量化指标 |
(二)管理执行系统中机构、人员责任不清 |
三、质量评估系统体系不全,方法不多 |
(一)质量评估制度形同虚设 |
(二)教学质量评估缺乏严密性 |
(三)教学质量评估普及性不高 |
四、信息反馈系统脱节社会,反应不快 |
(一)反馈技术有限,重引进,轻维护 |
(二)反馈主体片面,重校内,轻校外 |
(三)反馈结果不佳,重形式,缺落实 |
第四章 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问题探因 |
一、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的原因 |
(一)教学监控观念错位 |
(二)教学质量监控理念落后 |
(三)教学监控行政化严重 |
(四)忽视教学质量监控人员的专业发展 |
二、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原因 |
(一)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体系不完善 |
(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执行难 |
(三)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建设滞后 |
三、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职能的原因 |
(一)监控的主客体错位 |
(二)监控的方式单一 |
(三)未发挥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监控功能 |
第五章 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策略 |
一、构建专业化的决策指挥系统 |
(一)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发展规划 |
(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专业化建设 |
(三)完善分层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
(四)建立相应的校内外评估系统 |
二、落实有效的管理执行系统 |
(一)构建特色化学校生态 |
(二)打造个性发展平台 |
(三)实现高水平课程建设 |
(四)落实高标准实习实训 |
三、打造高效的质量评估系统 |
(一)强化制度建设 |
(二)以技术就业为导向 |
(三)课程建设立体化 |
(四)重视教学过程性 |
(五)调动教师积极性 |
四、运行规范的信息反馈系统 |
(一)实行定期报告制度 |
(二)着眼于信息化建设 |
(三)管理质控反馈过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优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以S省为例[D]. 罗小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学生视角的全日制硕士生教学管理满意度研究 ——以G大学为例[D]. 王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陈慧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4]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凭祥市L镇三所学校为例[D]. 张皓轩.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调查研究[D]. 赵蓉. 兰州大学, 2021(12)
- [6]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D]. 崔自勤.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7]“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 朱伊讷.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8]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的调查研究 ——以黑龙江省H市为例[D]. 张蓝欣.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9]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问题与对策[D]. 陈曦.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烟台市3所中职学校为例[D]. 杨蓓蓓. 鲁东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