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柠檬酸后钙塑建材理化性能的研究

添加柠檬酸后钙塑建材理化性能的研究

一、钙塑建筑材料中添加柠檬酸后的理化性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谢文鹏[1](2021)在《NiMo本体催化剂制备及其加氢脱硫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解决世界范围污染问题的严格环境法规的颁布,未来必将进一步提高车用燃油的质量。现在,根据中国国VI排放标准,炼油厂向客户提供的车用燃油的硫含量不得高于10 ppm。与氧化脱硫或吸附脱硫等技术相比,加氢脱硫技术目前仍然是有效去除车用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主流技术,而设计制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是该技术的关键之一。为解决本体型催化剂原子利用率低、活性金属分散性差的缺点,本文分别成功制备出了具有三维有序大孔结构和纳米花状结构的NiMo本体型催化剂,并对其加氢脱硫性能进行了评价,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本论文首先探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乳液聚合时单体的添加量、乳化剂的用量和引发剂的用量等因素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成功制备出不同粒径的PMMA微球,然后通过离心自组装制备出PMMA胶态晶体,作为制备三维有序大孔NiMo本体型催化剂的模板。以粒径约为230nm左右的PMMA胶态晶体为模板,通过前驱体浸渍、干燥、煅烧等过程成功制备了不同NiMo摩尔比的三维有序大孔(3DOM)本体型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TG/DTG、XRD、SEM、低温氮气吸脱附、TEM、HRTEM和H2-TPR等表征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通过连续高压固定床微反应器进行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具有三维有序大孔结构的NiMo本体催化剂拥有相对较高的表面积,并且其独特的相互连通的三维孔结构有利于降低反应物/产物在催化剂孔道内的扩散阻力。在所制备的三维有序大孔NiMo本体催化剂中,NiMo摩尔比为1:1的催化剂在压力为1MPa,反应温度为360℃,空速为6.3h-1的反应条件下,噻吩的转化率高达99.4%。此外,还以钼酸铵为钼源,硝酸镍为镍源,硫脲为硫源,通过简单的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纳米花状结构的免硫化NiMo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所有的催化剂均表现出由纳米片组装而成的纳米花状结构,这种特定的结构可为噻吩和脱硫产物分子的扩散提供更多的空间,此外,催化剂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有利于噻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从而使得其催化活性增强。由于制备过程中硫元素的引入,该催化剂免除常规加氢脱硫催化剂需要预硫化的步骤。通过连续高压微型固定床反应器进行的HDS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压力为1MPa,反应温度为360℃时,NiMo摩尔比为1.25:1的催化剂对噻吩的转化率高达99.6%。

桑丽[2](2021)在《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对镍污染土壤修复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重金属Ni是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之一,当Ni超过一定限制浓度时就会表现出毒害作用,长期摄入或暴露在Ni超标环境中会导致心脏、大脑、肺、肝或肾的退化。考虑到Ni污染的严重威胁和其高累积率特征,从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基点出发,迫切需要高效可行的土壤修复技术。本文选用鼠李糖脂(RL)作为稳定剂制备了改性纳米零价铁(RL@nZVI),考察了 RL@nZVI修复不同Ni污染水平土壤的广适性,并拟合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解释了吸附过程及反应速率控制步骤,研究了材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新型纳米材料RL@nZVI在Ni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主要结论如下:(1)SEM和XRD结果表明RL已成功负载在纳米零价铁表面,并证实RL的修饰能显着提高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并有效防止其过度氧化;根据FT-IR结果推断RL和nZVI之间通过羧基基团与nZVI的单齿螯合配位或与颗粒表面Fe-O形成氢键作用相结合;BET结果显示RL@nZVI 比表面积达20.8724 m2/g,平均孔径较nZVI增加至11.22 nm,对材料的吸附性能具有提升作用。(2)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RL的最佳负载量为0.2%(w/v),RL@nZVI的最佳投加量为1%(wt)。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Ni2+和RL@nZVI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8);反应后土壤中Ni2+转化为NiO和Ni(OH)2,RL@nZVI与Ni2+的主要反应机理包括氧化还原、吸附、沉淀/共沉淀作用。(3)毒性浸出实验(TCLP)结果表明,经RL@nZVI钝化修复28 d后,200、600、1800mg/kg Ni 污染浓度土壤(200Ni、600Ni、1800Ni)的稳定化效率达 30.23%、35.42%及43.68%。连续提取实验(SEP)中,200Ni、600Ni、1800Ni 土壤中可交换态占比分别下降74.43%、89.16%和88.53%,其中200Ni 土壤中可交换形态主要转化为残渣态,与形成镍盐矿物质有关,600Ni和1800Ni 土壤中铁锰氧化态含量显着提高,表明Ni2+与铁氢氧化物发生沉淀作用形成FeONiOH,NiFexOy,Ni2+-FexOyHz等铁镍氧化物;模拟酸雨淋溶实验结果表明经RL@nZVI修复后的土壤潜在径向迁移风险较小。(4)添加材料处理对200Ni、600Ni、1800Ni 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存在不同影响。低中浓度污染土壤经RL@nZVI修复后,Alpha多样性指数仍低于空白组,而在高浓度污染水平下,多样性指数显着升高,说明引入外源稳定剂有利于恢复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Eh、TOC和pH是影响细菌结构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

白炳华[3](2021)在《微晶菱镁矿制备高纯轻质氧化镁研究》文中认为氧化镁是一种常用的无机化工材料,随着精细化工的发展,目前国内高端氧化镁需求缺口很大。菱镁矿煅烧法生产氧化镁,工艺简单,但早期的粗暴掠夺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目前国内优质镁矿资源匮乏,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我国川藏地区开采的微晶菱镁矿,杂质含量低且种类较少,是制备高端镁化合物产品的理想原料,如何充分利用该类矿产资源优势,填补我国高端氧化镁市场的缺口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我国川藏地区微晶菱镁矿的优势,通过对轻烧氧化镁水化动力学的初步探究,并采用水化提纯、水化产物重烧的方式探究其在高品位高附加值领域应用的可能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轻烧氧化镁的水化能及水化控速类型的研究;采用乙酸镁为水化剂对轻烧粉进行水化提纯,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水化工艺(水化剂掺量、水化温度、水化时间、固液质量比等);水化产物二次重烧,研究煅烧温度对氧化镁各项性能的影响并制备出高纯轻质氧化镁。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测定出微晶菱镁矿920℃煅烧2h轻烧粉的表观活化能为41.5k J/mol,反应类型属于化学反应控制型;优化后水化工艺为:乙酸镁掺量5%,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60min,固液比为1:8;在该工艺条件下,氧化镁的水化率约94.3%,除灼减后氧化镁纯度约99.66%,除杂效果较好,产物纯度极高;水化产物经过500℃煅烧2h后,在D50为8.94μm,D90为28.36μm,其堆积密度约为0.23g/ml,D50为4.50μm,D90为14.70μm,氧化镁细粉堆积密度约为0.18g/ml,均符合轻质氧化镁标准;通过改变二次重烧温度与时间,可制备出中高活性、中低活性柠檬酸活性的氧化镁产品;水化产物活性氧化镁比例在600℃煅烧2h后达到最大值,约为90.1%,较轻烧粉,活性比例提升约5.4%;该类微晶菱镁矿通过水化提纯及二次重烧,可制备出不同性能的高纯轻质氧化镁产品。

杜野[4](2020)在《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及其动水冲蚀特性研究》文中指出岩土体加固水下灌浆质量受复杂地质条件、材料设备、工艺参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动水对浆液稀释冲刷携带作用强烈的地层达到理想效果,难度更大。常用的普通水泥、水泥-化学浆液动水环境条件下浆液留存率低,结石率质量差,难以保证加固效果;而化学浆液成本高,并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因而研发粒状水下抗分散灌浆材料是保证动水注浆治理效果的前提。生态修复领域的动水注浆工程,传统的水泥材料难降解、化学材料环境不友好及传统材料动水条件下凝结困难,研发非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充分分析动水对浆液作用基础上,采用硫铝酸盐水泥为基体材料,以水泥化学为基础,选择外掺剂调控浆液水化硬化反应为,研发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利用糯米浆中支链淀粉对方解石形成的调控作用,选择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的基体材料,利用外掺材料协调浆液的水化反应,研发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水泥基抗分散材料研发在分析动水对浆液作用基础上,提出抗分散材料的物质组成与功能要求,采用单变量分析法,以流动度、凝结时间、结石体强度为指标,选择外掺剂种类及掺量;通过正交试验法,研发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水泥基抗分散材料以硫铝酸盐水泥为基体材料,以聚羧酸减水剂调控浆液的流动性;以葡萄糖酸钠缓凝剂调节浆液的凝结时间;以早强剂调节浆液结石体强度;以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作为抗分散剂,提高浆体的抗分散性能;以硅灰作为矿物添加剂,提高浆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水泥基抗分散材料具有如下性能:抗分散注浆材料不析水,硬化浆体结石率高;抗分散材料硬化浆体早期强度增长快,后期强度高;硬化浆体具有耐硫酸盐侵蚀性能,浆体物质中低碱性是抗硫酸盐侵蚀的物质基础,高密实程度是降低硫酸盐侵入硬化浆体内部造成结晶、膨胀破坏的重要原因。研发抗分散材料动水抗分散模拟试验装置,评价优选配方动水抗分散性能,获得材料极限冲刷速度;建立材料动水抗分散性能与动水流速、浆液流型关系,为动水注浆抗分散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水泥基抗分散材料具有水化放热量高、水化速率快的特征。硬化浆体物质主要由钙钒石(AFt)、水化硅酸钙(C-S-H)构成,氢氧化钙(Ca(OH)2)含量低;在水化初期,抗分散材料水化由相边界(I)反应控制,并由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NG)反应向扩散(D)反应控制转换,水化反应主要由扩散(D)反应控制;以水泥化学、外掺剂化学为基础,利用水化热法、环境扫描测试法(ESEM)、X射线衍射测试法(XRD),连续观察水化产物形貌及物质成分变化,提出抗分散材料水化机理模型。(2)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研发利用糯米浆中支链淀粉对方解石形成的调控作用,研究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的组成与功能要求,解决浆体在动水条件下固化难的问题。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以糯米灰浆为基体材料,通过石膏提高浆体早期强度,降低基体材料结石率低的不足;利用自研的外掺剂,调节浆液的流动性、凝结时间等技术指标;利用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提高浆体的抗分散性能;利用石粉、碳酸钙砂提高硬化浆体物理力学性能。基于均匀试验法,研发非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具有如下性能:硬化浆体结石率高,体积微膨胀;抗分散材料初始流动度好,流动度保持能力强;硬化浆体耐水侵蚀、耐硫酸盐盐侵,利于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硬化浆体前期强度增长快,后期强度高。硬化浆体由碳酸钙(Ca CO3)、石膏(Ca SO4·2H2O)组成;糯米浆碳化反应形成碳酸钙(Ca CO3),对硬化浆体的填充作用、胶结作用强;基于胶凝材料化学及外掺剂化学,以环境扫描测试技术(ESEM)为研究方法,获得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水化机理。(3)动水条件下抗分散材料冲蚀特性研究利用研发的抗分散材料动水冲刷模拟试验装置,模拟抗分散材料在动水条件下的抗冲蚀性能;结合现场原位注浆模拟试验,从不同尺度验证抗分散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与扩散性能。应用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模拟动水架空地层注浆,动水流速在0.6~1.0m/s范围内,浆液留存率达到80%以上,降低动水流速及提高浆液静切力与塑性粘度能够提高浆液的抗冲蚀能力;应用非水泥基材料在模拟动水架空地层注浆,动水流速在0.6~1.0m/s范围内,浆液的留存率达到82%以上,提高浆液的稠度及降低动水流速能提高动水冲蚀性能。现场原位注浆模拟试验验证水泥基(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在模拟孔隙地层中具有良好的抗冲蚀能力,提出不同配比浆液适用条件。水泥基抗分散材料配比1浆液适宜动水流速小于1m/s的注浆加固与堵水工程;配比2浆液适适宜动水流速小于0.8m/s的堵水工程;配比3浆液适宜动水流速小于0.6m/s的防渗工程。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N01配比浆液结石体强度高,凝结时间适宜,材料适宜动水流速小于1m/s的加固与堵水工程;N08配比浆液流动性好,结石体强度较高,浆液适宜动水流速小于0.8m/s的堵水工程;N15配比浆液流动性好,浆液适宜动水流速小于0.8m/s的防渗工程。抗分散材料抗冲蚀机理如下:浆液塑性阶段静切力大、稠度高是抗冲蚀的物质基础,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HEMC)具有长链结构,在岩块石表面具有“桥架作用”及“吸附作用”,通过浆液与块石表面的粘结力,提高浆液的抗冲蚀性能,浆液凝结固化具有“突变效应”,早期强度增长快,快速的水化反应形成结石体使浆液抗冲蚀能力增强。(4)抗分散材料应用研究选择九寨沟漳扎镇排水沟道加固及九寨沟景区火花海震损景观修复为例,开展水泥基(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的现场应用试验。抗分散材料现场应用试验表明,研发的新材料能够实现动水条件下直接浇筑加固,无需采用围堰、排水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验证新材料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韩笑[5](2020)在《抑菌性聚乙烯醇膜对冷鲜猪肉的保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延长冷鲜猪肉的货架期,本研究从适宜冷鲜肉的保鲜剂选择入手,首先选取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冷鲜猪肉腐败菌的实验菌种,研究了柠檬酸、壳聚糖以及山梨酸钾这三种常用的防腐抑菌剂对两种实验菌的抑制效果,然后以聚乙烯醇(PVA)为基础制膜液,添加一定量的壳聚糖,山梨酸钾和柠檬酸,制成PVA膜、PVA/壳聚糖膜、PVA/壳聚糖/柠檬酸膜、PVA/山梨酸钾膜以及PVA/山梨酸钾/柠檬酸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PVA/壳聚糖膜中壳聚糖的添加量,并在PVA/壳聚糖膜的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的柠檬酸,通过对PVA/壳聚糖/柠檬酸膜作综合性能的研究,找出最佳的膜配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添加与壳聚糖含量相同的山梨酸钾到PVA基液中,制成PVA/山梨酸钾膜,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的柠檬酸,考察PVA/山梨酸钾/柠檬酸膜的综合性能并找出最适的膜配比。通过测定用膜包裹的猪肉在0-4℃下的感官、p H、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高铁肌红蛋白含量、酸价和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壳聚糖,山梨酸钾,柠檬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在于抑制了菌丝的生长和扩展。分别加入了柠檬酸的两种膜液对实验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单一的壳聚糖和山梨酸钾保鲜液。2、通过对膜的性能和对冷鲜猪肉的保鲜作用探究,得到最佳的PVA/壳聚糖/柠檬酸膜配比为:8 wt%PVA,壳聚糖的添加量为PVA质量的2%,柠檬酸的添加量为PVA质量的7%。3、在同等条件下,PVA/山梨酸钾/柠檬酸膜对猪肉的保鲜效果﹥PVA/山梨酸钾膜﹥PVA/壳聚糖/柠檬酸膜。4、对膜的形貌结构做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一定含量的壳聚糖和柠檬酸能够均匀的分散于PVA/壳聚糖/柠檬酸膜中,一定含量的山梨酸钾和柠檬酸也能够均匀分散在PVA/山梨酸钾/柠檬酸膜中。两种膜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表面均匀分散,没有明显气泡。5、用PVA/壳聚糖/柠檬酸膜和PVA/山梨酸钾/柠檬酸膜包裹猪肉,可以形成一定的密闭空间,减少水分的流失,且壳聚糖、山梨酸钾对猪肉腐败菌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两种膜均能抑制猪肉腐败菌生长,同时隔绝外界环境防止其它病菌感染,起到良好的保鲜作用。

吴学威[6](2020)在《不同pH值条件下柠檬酸对剩余污泥细胞裂解和脱水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柠檬酸以成本低、容易获得、没有毒性以及容易分解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中。柠檬酸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导致每年有大量的柠檬酸废水需要处理。而柠檬酸废水的处理,会遗留含有高浓度柠檬酸的剩余污泥。柠檬酸也作为一种有机强酸,广泛应用于市政剩余污泥的预处理中。本论文以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毛细管抽吸时间(CST)、胞外聚合物(EPS)和胞内结合水等参数,研究了柠檬酸在不同初始pH条件下对污泥中EPS破坏和细胞裂解的影响。在超声强度为2 W/m L、超声时间为5 min时的超声波作用下,污泥细胞外面的EPS可以被剥离出来。通过分析可溶性蛋白质、多糖、DNA和结合水的处理前后变化,加上SEM、粒径分析等辅助手段,来探究柠檬酸处理对剩余污泥EPS和细胞膜的裂解程度。从污泥脱水速度和污泥脱水程度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柠檬酸对污泥脱水性能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总结出如下结论:(1)柠檬酸对剩余污泥产生溶胞作用的最佳处理条件是pH=4和0.05g/gSS的柠檬酸。在这个条件下,除了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B-EPS)外,柠檬酸对可溶性的胞外聚合物(S-EPS)和松散结合的胞外聚合物(LB-EPS)表现出较强破坏力。同时可以破坏污泥的细胞膜,释放出细胞内的物质。S-EPS和LB-EPS含量分别由4.92增至41.43,2.27增至5.49 mg/g VSS,而TB-EPS含量从12.35降至5.01 mg/g VSS。(2)柠檬酸可以有效地破坏剩余污泥的絮体结构,释放出胞内结合水。在最佳处理条件下,细胞内结合水含量由1.23降至0.41 g/g DS,减少程度达到66.67%。通过柠檬酸处理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多糖以及DNA的含量增加,而且LB-EPS中有机物质和腐殖酸也得到了释放。(3)柠檬酸可以有效的提高污泥的脱水程度。表现在经过柠檬酸的预处理后,污泥EPS的絮体结构破碎,细胞膜裂解,里面大量的胞内结合水以及内容物被释放出来,提高了污泥的脱水程度。(4)柠檬酸对污泥的脱水速度没有改善。在一系列的pH值实验中,CST值都是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由于柠檬酸的一个特性-抗絮凝性,单独的柠檬酸对污泥的脱水速度是没有改善的。

蔡曼菲[7](2020)在《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纯净钢生产过程中,高温炉炉衬各部分使用环境的差异会导致某些局部区域出现损毁,严重影响生产稳定的运行。适时地对局部损毁区域进行热态在线喷补可使炉衬的损毁达到均衡,从而保证纯净钢生产的高效化和稳定化。镁钙质热态喷补料因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抗渣性和净化钢液的能力在炼钢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大多以聚磷酸盐为结合剂,磷元素的存在会增加钢水增磷风险。因此,无磷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开发对提升钢水品质和保证纯净钢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聚磷酸盐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损毁机理及其对钢水质量的影响;然后分别制备以硅灰石溶胶和硅溶胶为结合剂的无磷镁钙质热态喷补料,通过模拟热态喷补过程,探明了溶胶结合喷补料的热态附着性能,为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用溶胶结合剂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为提高硅溶胶结合热态喷补料的施工性能,借助流变学理论研究了喷补料粘度在喷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加水量和分散剂(萘系磺酸盐甲醛缩合物(FDN)、柠檬酸和SD80)对喷补料基质浆体流变学特征的影响;其次,为提高硅溶胶结合热态喷补料的附着性能,系统研究了增塑剂(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和助烧剂(纳米二氧化钛、硅微粉)的引入对喷补料流动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探明了其对喷补料热态附着性能的作用机理;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在硅溶胶结合热态喷补料中引入了柠檬酸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旨在不降低其热态附着性的前提下,改善喷补料的中温性能。通过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较高温度下,聚磷酸盐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中的Na2O和P2O5会产生挥发,导致喷补料中的结合相-磷酸钙镁钠降低,使得聚磷酸盐结合喷补料的显气孔率较高、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较低。聚磷酸盐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结构疏松多孔,与镁砖的结合界面存在较大缝隙,容易发生结构剥落。以聚磷酸盐为结合剂的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会对钢水增磷,且钢水中的磷含量随聚磷酸盐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自制硅灰石溶胶的流变曲线表现为剪切增稠,与胀性流体类似。由于正硅酸乙酯水解产物形成的凝胶结构与假硅灰石相的结构相近,硅灰石溶胶在经800oC、900oC和1000oC热处理后形成的主要物相均为假硅灰石相。以硅灰石溶胶为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结合剂时,镁砂可促进硅灰石溶胶中三维网络结构的形成,加强喷补料与镁砖间的连接;同时硅灰石可与喷补料中的物质反应生成低熔点物相,促进喷补料与镁砖间的烧结,从而提高热态喷补料的附着性能。加入4wt%的硅灰石溶胶时,喷补料的高温反弹率较低,喷补层较为均匀,且体积密度和力学强度较优;与聚磷酸盐结合的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相比,以硅灰石溶胶为结合剂的喷补料具有更好的热态附着性能,但由于喷补料中低熔点相较多,其高温力学性能相对较差。(3)在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中引入硅溶胶,一方面镁砂可促进硅羟基间的脱水缩合,加速喷补料中硅氧硅三维网络结构的形成,提高喷补料的热态附着性能;另一方面硅溶胶中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可填充喷补料的颗粒间隙,与镁砂反应生成镁橄榄石,提高喷补料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当粒度分布系数q为0.28、骨料为高钙镁钙砂(CaO:55wt%)、硅溶胶加入量为5wt%时,喷补料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且高温反弹率较低,喷补层更均匀,粘结强度较大;与聚磷酸盐结合的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相比,以硅溶胶为结合剂的喷补料具有更好的热态附着性和高温力学性能,且热态附着性能与硅灰石溶胶结合喷补料相当。(4)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粘度在喷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喷补料中的流体粘度要尽可能的低,即基质部分的粘度要尽可能的低,以保证颗粒能顺利嵌入到喷补层中并尽可能的减小颗粒间的距离;而整个热态喷补料的表观粘度要尽可能的高,以保证喷补层的稳定性。以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基质部分为研究对象得到:基质浆体的流动曲线与假塑性流体类似,且临界加水量在22wt%左右;FDN、柠檬酸和SD80均能改善基质浆体的流变特性,相应的合适添加量分别为0.3 wt%、0.2wt%和0.1wt%;与添加FDN和柠檬酸相比,在基质浆体中添加SD80呈现的是塑性系统,能更好的吸收颗粒的冲击,减少反弹和分层的可能性。综合考虑,添加0.1wt%SD80的喷补料流变学性能最佳。(5)在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中引入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均可改善喷补料的触变性,能更加有效的吸收喷补过程中物料的动能,从而降低喷补料的高温反弹率;当复合添加1wt%的膨润土和0.1wt%的羧甲基纤维素时,喷补料的附着性能和力学性能均较好。在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中引入纳米二氧化钛可在晶界处形成新物相,改变晶界处物相的组成和分布,促进喷补料的烧结,从而进一步降低喷补料的高温反弹率;引入2.0wt%的纳米二氧化钛和2.0wt%的硅微粉时,喷补料的附着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好。(6)添加0.3wt%的柠檬酸和0.8wt%的KH-570均可提高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中温性能。添加柠檬酸的喷补料中,柠檬酸中的羧基会与镁砂颗粒形成稳定的Mg-O-C单齿配体结构,抑制镁砂颗粒的水化,从而提高喷补料的中温性能。对于添加KH-570的喷补料而言,借助KH-570有机端的“分散作用”及KH-570水解产物与硅溶胶胶粒之间的相互反应,可在喷补料中形成有机-无机杂化互穿的网络结构。虽然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后,有机部分会挥发,但残余的硅仍保持着原有的网络结构,起到提高中温强度的作用。

于梦琦[8](2020)在《新型吸收剂复配及对甲苯废气吸收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吸收法可在低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有效处理多种高浓度VOCs废气,且因能够回收有价值的组分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吸收法,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分别以植物油、矿物油、废机油为有机吸收剂,以吐温-40、吐温-60、柠檬酸钠、乙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配制的离子型吸收剂为水溶性吸收剂,系统研究了各类型单一吸收剂对甲苯的吸收效率、甲苯饱和吸收量及增溶量等特性;并通过对比各个吸收剂的吸收效果,复配出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比例的吸收剂,最终复配出一种新型高效甲苯吸收剂。主要结论如下:(1)单一有机吸收剂在甲苯进气浓度为8000 mg/m3,进气量为1 L/min时对甲苯的吸收效果达到最佳,废机油、矿物油、植物油对甲苯的饱和吸收量分别为7.15、12.43、18.16 mg/g。(2)单一水溶性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效果相比有机吸收剂较弱,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吐温-40、吐温-60、柠檬酸钠、乙酸钠配制的离子型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量依次为2.09、1.28、1.25、1.04、0.87 mg/g。(3)植物油、矿物油、废机油按照2:3:1体积比例复配时对甲苯的吸收效果提升明显,对甲苯的饱和吸收量提升至50.93 mg/g,饱和吸收时间明显延长;柠檬酸钠与少量非电离酸(柠檬酸)进行复配时对甲苯的增溶量也出现一定程度提高;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乙酸钠复配,二者添加量分别为0.5%、0.5%时对甲苯的增溶效果达到最大,此时的增溶量为3.91 mg/g。(4)复配后的有机吸收剂具有一定再生性,再生三次后对甲苯仍具有良好地净化效果,初始吸收效率仍能达到80%以上,但饱和吸收时间由535 min下降至85 min。综上所述,吸收法处理甲苯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经过复配后的新型吸收剂对甲苯的吸收效果有明显提高,且复配后的高效有机吸收剂具有一定的再生性。

徐振涛[9](2019)在《生物质炭对水稻富集汞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稻对汞和甲基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水稻摄食已经成为了人类汞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降低稻米中汞含量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关于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中汞的形态和生物富集影响的系统性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首先比较了五种不同类型生物质炭的特征及其对汞的吸附特性,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生物质炭与汞的络合方式,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式研究了生物质炭施加对土壤中汞形态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筛选出一种生物质炭并添加到两种典型的汞污染水稻田土中,利用温室盆栽试验探究生物质炭对水稻富集不同形态汞的影响。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五种生物质炭对Hg2+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线性系数R2为0.985-0.999,生物质炭对汞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从等温吸附方程来看,Langmuir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这五种生物质炭对溶液中Hg2+的吸附过程。傅立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汞在生物质炭的吸附点位主要为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2)吸附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添加生物质炭能降低土壤中77.5-87.1%的有效态汞含量。不同类型生物质炭相比,竹炭对汞的吸附能力最强,牛粪炭最弱,主要原因是不同类型生物质炭中含氧官能团数量和含硫量不同。(3)在盆栽试验中,我们观察到生物质炭会促进中性土壤中汞的甲基化,土壤中甲基汞的含量随水稻的生长过程而逐渐增加。但生物质炭的施用可以抑制水稻各个部分中无机汞和甲基汞的积累,籽粒中的无机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别下降81.9%和73.4%,这充分说明生物质炭能有效降低水稻对汞的富集能力。然而,在碱性水稻土中,生物质炭对水稻富集汞能力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岂珊珊[10](2019)在《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文中提出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具有质轻环保、防火阻燃、腐蚀性低等优异性能,但因其存在强度低、易塌模开裂、耐水性能差等缺陷,限制了其在工业、建筑等方面的应用。本文着重从原料配比、筛选适合的硫氧镁水泥发泡剂、养护条件以及开发高效的改性剂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制备质轻、高强的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以抗压强度、软化系数、孔径分布等为主要指标,考察原料配比对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Mg O:Mg SO4:H2O摩尔比为8:1:26.5,在此配比,试样28d期龄的抗压强度为1.72MPa,软化系数为0.35,孔径分布集中在300μm以内。以干密度、孔隙率、抗压强度、孔径分布等为主要指标,筛选最适硫氧镁水泥发泡剂。结果表明:最适发泡剂为1.0wt%K12+1.5wt%AOS复配发泡剂,添加此发泡剂制备出孔隙率为75.17%,孔径分布在50-250μm,干密度为413kg/m3,抗压强度为1.57MPa,符合FC A04-JG/T2016-2011标准要求的发泡硫氧镁水泥。以抗压强度、软化系数等为主要指标,考察养护温度和养护方式对发泡硫氧镁水泥性能的影响。在最佳温度为25℃,养护方式为先密封养护7d,再敞开养护21d的养护条件下,制备出抗压强度为3.71MPa,软化系数达0.7以上的发泡硫氧镁水泥。以抗压强度、软化系数、孔径分布、断面微观形貌等为主要指标,考察了无机酸(磷酸)和羟基多元酸(柠檬酸、酒石酸和苹果酸)对发泡硫氧镁水泥的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样品孔结构的前提下,磷酸改性后样品生成了517强度相,在添加量为0.9%wt时抗压强度为2MPa,软化系数为0.761。羟基多元酸通过螯合作用促进体系碱式硫酸镁相的生成,从而提高力学性能,苹果酸和酒石酸在添加量为0.9%wt和0.6%wt时改性效果最佳,孔径分布集中,气泡结构完整,抗压强度为3MPa和2.5MPa,软化系数均高于0.7;柠檬酸改性后试样干密度增加,孔径变大,气泡形貌改变,影响样品孔结构,因此,柠檬酸不适宜用于制备低密度、高强度的发泡硫氧镁水泥。

二、钙塑建筑材料中添加柠檬酸后的理化性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钙塑建筑材料中添加柠檬酸后的理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NiMo本体催化剂制备及其加氢脱硫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汽油脱硫技术
        1.2.1 非加氢脱硫技术
        1.2.2 加氢脱硫技术
    1.3 加氢脱硫催化剂
        1.3.1 催化剂的组成
        1.3.2 催化剂活性相
        1.3.3 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
        1.3.4 本体型加氢脱硫催化剂
    1.4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
        1.4.1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
        1.4.2 纳米花状材料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2.2 胶态晶体模板剂及NiMo本体型催化剂的制备
        2.2.1 PMMA胶态晶体模板的制备
        2.2.2 三维有序大孔本体型催化剂的制备
        2.2.3 纳米花状免硫化本体型催化剂的制备
    2.3 结构分析与表征方法
        2.3.1 动态光散射(DSC)
        2.3.2 热重(TG/DTG)
        2.3.3 低温氮气吸-脱附
        2.3.4 粉末X射线衍射(XRD)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4 催化剂的评价与分析
        2.4.1 评价装置
        2.4.2 预硫化及评价过程
        2.4.3 噻吩转化率
3 胶态晶体模板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PMMA胶态晶体模板的合成
    3.3 不同因素对PMMA乳液微球粒径的影响
        3.3.1 单体的添加量对PMMA乳液微球粒径的影响
        3.3.2 引发剂加入量的改变对PMMA乳液微球粒径的影响
        3.3.3 乳化剂的加入量的改变对PMMA乳液微球粒径的影响
    3.4 PMMA胶态晶体模板的表征
    3.5 本章小结
4 3DOM NiMo本体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三维有序大孔NiMo本体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制备条件的探索
        4.2.1 溶剂的类型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
        4.2.2 浸渍次数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
        4.2.3 干燥方式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
        4.2.4 不同NiMo摩尔比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
    4.3 三维有序大孔NiMo本体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表征
        4.3.1 热分析
        4.3.2 晶体相结构
        4.3.3 结构特性分析
        4.3.4 三维有序大孔NiMo催化剂的还原行为
    4.4 三维有序大孔NiMo本体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HDS活性
    4.5 本章小结
5 纳米花状免硫化NiMo本体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5.1 引言
    5.2 纳米花状免硫化NiMo本体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
    5.3 纳米花状免硫化NiMo本体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表征
        5.3.1 催化剂SEM分析
        5.3.2 催化剂TEM分析
        5.3.3 催化剂XRD晶相分析
    5.4 纳米花状免硫化NiMo本体加氢脱硫催化剂HDS反应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对镍污染土壤修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
        1.1.1 土壤污染的定义及特点
        1.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1.3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1.2.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2.2 植物修复技术
        1.2.3 微生物修复技术
    1.3 土壤重金属镍污染现状及危害
        1.3.1 土壤镍污染现状
        1.3.2 土壤镍污染危害
    1.4 纳米零价铁在环境修复中的研究
        1.4.1 纳米零价铁的应用与发展
        1.4.2 稳定型纳米零价铁的环境修复现状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其表征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鼠李糖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2.3.2 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的制备
        2.3.3 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的表征
        2.3.4 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沉降性能的评价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鼠李糖脂临界胶束浓度测定
        2.4.2 改性纳米零价铁表征
        2.4.3 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沉降性能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稳定土壤中镍的钝化机制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土壤
        3.1.2 材料与试剂
    3.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3.3.2 Ni含量的测定
        3.3.3 批次实验
        3.3.4 吸附动力学实验
        3.3.5 反应后材料回收与处理
        3.3.6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影响因素分析
        3.4.2 动力学模型分析
        3.4.3 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
        3.4.4 吸附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修复镍污染土壤的长效性评估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土壤
        4.1.2 材料与试剂
    4.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nZVI和RL@nZVI对污染土壤的处理
        4.3.2 土壤Ni有效态浸提实验
        4.3.3 浸出毒性实验
        4.3.4 连续提取实验
        4.3.5 模拟酸雨淋溶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土壤Ni有效态
        4.4.2 浸出毒性评估
        4.4.3 土壤Ni形态转化
        4.4.4 模拟酸雨淋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1.1 供试土壤
        5.1.2 材料与试剂
    5.2 实验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5.3.2 土壤DNA提取与高通量测序
    5.4 数据处理
    5.5 结果与讨论
        5.5.1 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5.5.2 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3)微晶菱镁矿制备高纯轻质氧化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菱镁矿概述
        1.1.1 菱镁矿的理化性质
        1.1.2 菱镁矿的分类
        1.1.3 菱镁矿资源分布情况
        1.1.4 微晶菱镁矿简述
        1.1.5 我国菱镁矿应用存在的问题
    1.2 氧化镁简介
        1.2.1 氧化镁的理化性质
        1.2.2 氧化镁的分类
        1.2.3 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1.2.4 利用菱镁矿制备高纯氧化镁的方法
        1.2.5 氧化镁的应用
    1.3 氢氧化镁概述
        1.3.1 氢氧化镁的性质
        1.3.2 氢氧化镁的应用
    1.4 轻烧氧化镁水化动力学研究
        1.4.1 晶体成核与生长模型
        1.4.2 扩散过程控制模型
        1.4.3 相边界反应模型
        1.4.4 Krstulovic-Dabic模型
        1.4.5 Kondo模型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内容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原材料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案
        2.2.1 技术路线图
        2.2.2 实验方法
    2.3 材料的检测与表征
        2.3.1 材料化学组分分析
        2.3.2 材料XRD衍射分析
        2.3.3 材料粒度分布的表征
        2.3.4 材料微观形貌分析
        2.3.5 氧化镁水化率的测定
        2.3.6 氧化镁活性的检测方法
        2.3.7 氧化镁堆积密度的测定
第3章 轻烧氧化镁水化性能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微晶菱镁矿轻烧粉水化动力学模型确定
        3.2.2 氧化镁活化能计算
        3.2.3 水化产物的表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轻烧粉提纯工艺研究
    4.1 原材料及试剂
    4.2 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5 产物表征
        4.5.1 化学组分分析
        4.5.2 水化产物扫描电镜照片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化产物二次煅烧工艺研究
    5.1 原材料及试剂
    5.2 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4 氢氧化镁产物表征
        5.3.1 粒度分析及化学组分分析
        5.3.2 氢氧化镁XRD衍射图谱
        5.3.3 氢氧化镁扫面电镜分析
    5.5 结果与讨论
        5.4.1 产物氧化镁的堆积密度
        5.4.2 产物氧化镁的柠檬酸活性值
        5.4.3 产物氧化镁的活性氧化镁比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及其动水冲蚀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抗分散材料研究现状
        1.2.2 水泥水化机理研究现状
        1.2.3 动水注浆模拟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
    2.1 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
        2.1.1 材料组成与功能要求
        2.1.2 试验测试方法
        2.1.3 试验材料选择及其可行性研究
        2.1.4 基于正交试验材料设计的配方优选
        2.1.5 试验结果分析
    2.2 非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
        2.2.1 材料组成与功能要求
        2.2.2 试验测试方法
        2.2.3 试验材料选择及其可行性研究
        2.2.4 基于均匀试验材料设计的配方优选
        2.2.5 试验结果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
    3.1 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性能
        3.1.1 体积稳定性
        3.1.2 流动性能
        3.1.3 力学性能
        3.1.4 耐久性能
        3.1.5 动水抗分散性能
    3.2 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水化机理研究
        3.2.1 硫铝酸盐水泥水化硬化机理
        3.2.2 水化热
        3.2.3 水化过程
        3.2.4 水化产物
        3.2.5 水化动力学
        3.2.6 水化机理
    3.3 小结
第4章 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
    4.1 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性能
        4.1.1 体积稳定性
        4.1.2 流动性能
        4.1.3 力学性能
        4.1.4 耐久性能
        4.1.5 动水抗分散性能
    4.2 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水化机理研究
        4.2.1 水化过程
        4.2.2 水化产物
        4.2.3 水化机理
    4.3 小结
第5章 动水条件下抗分散材料冲蚀特性研究
    5.1 室内动水冲蚀模拟试验
        5.1.1 试验装置工作原理
        5.1.2 试验方案设计
        5.1.3 试验数据处理
        5.1.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 现场原位动水冲蚀模拟试验
        5.2.1 试验目的
        5.2.2 现场注浆试验方案
        5.2.3 试验数据处理
        5.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抗分散注浆材抗冲蚀机理研究
    5.4 小结
第6章 抗分散注浆材料应用研究
    6.1 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应用研究
        6.1.1 工程概况
        6.1.2 水文地质分析
        6.1.3 试验方案设计
        6.1.4 治理效果评价
    6.2 非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应用研究
        6.2.1 工程概况
        6.2.2 水文地质分析
        6.2.3 试验方案设计
        6.2.4 治理效果评价
    6.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抑菌性聚乙烯醇膜对冷鲜猪肉的保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冷鲜猪肉保鲜研究进展
        1.1.1 肉及肉制品腐败原因
        1.1.2 传统肉类保鲜技术
        1.1.3 现代防腐保鲜技术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1.2 聚乙烯醇的主要性能及应用
        1.2.1 聚乙烯醇的主要性质
        1.2.2 聚乙烯醇作为包装材料的应用
    1.3 壳聚糖的性质及应用
        1.3.1 壳聚糖的物理化学性质
        1.3.2 壳聚糖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1.4 山梨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1.5 柠檬酸的主要性质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1.5.1 柠檬酸的主要性质
        1.5.2 柠檬酸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1.6 课题简介
        1.6.1 课题来源
        1.6.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抑菌剂对实验菌种的抑菌效果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作
        2.3.2 抑制剂对两种实验菌的抑制实验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4.2 壳聚糖柠檬酸复配保鲜液对实验菌的抑制结果
        2.4.3 山梨酸钾柠檬酸复配保鲜液对实验菌的抑制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抑菌性聚乙烯醇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1 引言
    3.2 实验药品和仪器
    3.3 膜的制备
        3.3.1 PVA膜的制备工艺
        3.3.2 PVA/壳聚糖膜的制备工艺
        3.3.3 PVA/壳聚糖/柠檬酸膜的制备
        3.3.4 PVA/山梨酸钾/柠檬酸膜的制备
    3.4 膜的表征和基本性能测试
        3.4.1 膜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3.4.2 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3.4.3 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3.4.4 膜的透光性测试
        3.4.5 膜的吸水性测试
        3.4.6 膜的透湿率测试
        3.4.7 膜的透O_2性测试
        3.4.8 膜的透CO_2性测试
        3.4.9 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壳聚糖的含量对PVA/壳聚糖膜的性能影响
        3.5.2 柠檬酸的含量对PVA/壳聚糖/柠檬酸膜的性能影响
        3.5.3 柠檬酸的含量对PVA/山梨酸钾/柠檬酸膜的性能影响
        3.5.4 膜对实验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抑菌性聚乙烯醇膜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及对比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冷鲜猪肉保鲜试验方法
        4.3.2 冷鲜猪肉理化指标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PVA膜、PVA/壳聚糖膜、PVA/壳聚糖/柠檬酸膜对冷鲜猪肉保鲜效果
        4.4.2 PVA膜、PVA/山梨酸钾膜、PVA/山梨酸钾/柠檬酸膜对冷鲜猪肉保鲜效果
        4.4.3 PVA/壳聚糖/柠檬酸膜、PVA/山梨酸钾膜、PVA/山梨酸钾/柠檬酸膜保鲜效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不同pH值条件下柠檬酸对剩余污泥细胞裂解和脱水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1.2.1 污泥概述
        1.2.2 污泥处理技术
        1.2.3 污泥处置技术
    1.3 污泥溶胞技术
        1.3.1 物理溶胞
        1.3.2 化学溶胞
        1.3.3 生物溶胞
    1.4 污泥微观结构与水分组成
        1.4.1 活性污泥絮体
        1.4.2 污泥中的水分形态
        1.4.3 影响污泥脱水的因素
    1.5 酸处理技术简介
        1.5.1 酸处理技术
        1.5.2 柠檬酸
    1.6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思路
    2.4 试验使用的药剂与仪器
        2.4.1 主要试验药剂
        2.4.2 试验仪器
    2.5 试验测量指标以及方法
        2.5.1 污泥基础参数的测定
        2.5.2 糖类、蛋白质、DNA的测定
        2.5.3 污泥EPS的提取测定
        2.5.4 污泥Zeta电位的测定
        2.5.5 污泥TOC的测定
        2.5.6 污泥结合水的测定
        2.5.7 污泥絮体的形态结构分析
第3章 柠檬酸对剩余污泥细胞裂解的影响
    3.1 引言
    3.2 柠檬酸对污泥EPS的影响
        3.2.1 EPS中糖类、蛋白质和DNA的变化
        3.2.2 不同EPS层 EEM的变化
    3.3 污泥的TOC分析
    3.4 污泥细胞内的结合水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柠檬酸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污泥的糖类、蛋白质和DNA的变化
    4.3 污泥的CST变化
    4.4 污泥的Zeta电位分析
    4.5 污泥的SEM分析
    4.6 污泥的粒径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课题创新性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喷补技术
        1.2.1 喷补技术的分类
        1.2.2 喷补料的性能要求
        1.2.3 喷补层的损毁机理
    1.3 喷补料用结合剂的发展
        1.3.1 水化结合
        1.3.2 化学结合
        1.3.3 缩聚结合
        1.3.4 凝聚结合
    1.4 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用结合剂
    1.5 硅灰石溶胶
        1.5.1 硅灰石的结构及应用
        1.5.2 硅灰石溶胶的制备
    1.6 硅溶胶在不定形耐火材料中的应用及现存的问题
    1.7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 结构与性能测试
        2.2.1 化学矿物组成及结构分析
        2.2.2 流变学性能
        2.2.3 物理性能
        2.2.4 热态附着性能
第3章 聚磷酸盐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损毁机理及钢水增磷现象研究
    3.1 实验方案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损毁机理分析
        3.2.2 热态附着性能分析
        3.2.3 聚磷酸盐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对钢水的增磷现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制硅灰石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性能研究
    4.1 实验方案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硅灰石溶胶的性能测试
        4.2.2 硅灰石溶胶对镁钙质热态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性能研究
    5.1 实验方案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硅溶胶加入量对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5.2.2 骨料种类对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5.2.3 粒度组成对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流变学特征研究
    6.1 实验方案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热态喷补层的形成及稳定过程
        6.2.2 加水量对基质浆体流变学特征的影响
        6.2.3 分散剂对基质浆体流变学特征的影响
        6.2.4 分散剂对喷补料流动指数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附着性能研究
    7.1 实验方案
    7.2 结果与讨论
        7.2.1 增塑剂对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7.2.2 助烧剂对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中温性能优化研究
    8.1 实验方案
    8.2 结果与讨论
        8.2.1 柠檬酸对喷补料中温性能的影响
        8.2.2 KH-570对喷补料中温性能的影响
        8.2.3 柠檬酸和KH-570对喷补料热态附着性的影响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后期工作展望
    9.3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件

(8)新型吸收剂复配及对甲苯废气吸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VOCs污染
        1.1.1 VOCs的定义
        1.1.2 VOCs的来源及危害
        1.1.3 VOCs的排放标准
    1.2 常见的VOCs治理技术
        1.2.1 光催化氧化技
        1.2.2 膜分离法
        1.2.3 生物法
        1.2.4 冷凝法
        1.2.5 燃烧法
        1.2.6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1.2.7 吸附法
    1.3 吸收法处理VOCs
        1.3.1 吸收法原理
        1.3.2 国内外吸收剂研究进展
        1.3.2.1 有机吸收剂研究现状
        1.3.2.2 水溶性吸收剂研究现状
        1.3.2.3 微乳液吸收剂研究现状
        1.3.3 吸收装置的研究进展
        1.3.3.1 鼓泡塔吸收
        1.3.3.2 板式塔吸收
        1.3.3.3 填料塔吸收
    1.4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创新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课题创新点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试剂与药品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装置的搭建
    2.4 试验方法
        2.4.1 有机吸收剂对甲苯吸收效果
        2.4.2 水溶性吸收剂增溶效果测定
    2.5 检测方法
        2.5.1 甲苯气体浓度的测定
        2.5.1.1 气相色谱对甲苯浓度的测定
        2.5.1.2 气相色谱与便携式TVOCs测定仪数据比对
        2.5.2 饱和吸收时间的测定
        2.5.3 甲苯去除效率的测定
        2.5.4 饱和吸收量的测定
        2.5.5 吸收液密度的测定
        2.5.6 吸收液粘度的测定
        2.5.7 水溶性吸收剂对甲苯增溶量的测定
        2.5.7.1 紫外标线的绘制
        2.5.7.2 吸收液对甲苯增溶量的测定
3 有机吸收剂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研究
    3.1 单种有机吸收剂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评价
        3.1.1 矿物油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
        3.1.2 植物油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
        3.1.3 废机油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
    3.2 单种有机吸收剂对甲苯的饱和吸收量
    3.3 植物油、矿物油复配吸收剂对甲苯的吸收效果评价
    3.4 植物油、矿物油、废机油复配吸收剂对甲苯的吸收效果评价
    3.5 粘度、密度对饱和吸收量的影响
    3.6 不同进气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3.7 吸收剂的再生性研究
    3.8 小结
4 水溶性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效果测定
    4.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效果
        4.1.1 吐温离子型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量
        4.1.2 吐温-40、吐温-60复配后对甲苯的增溶量
    4.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效果
        4.2.1 乙酸钠离子型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量
        4.2.2 柠檬酸钠离子型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量
        4.2.3 柠檬酸钠-乙酸钠对甲苯的增溶量
    4.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效果
    4.4 小结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9)生物质炭对水稻富集汞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汞污染现状
    1.2 生物质炭特性及其中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1.3 污泥及农林废弃物亟待资源化利用
    1.4 研究背景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不同生物质炭对汞的吸附能力
        1.5.2 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中有效性汞的影响
        1.5.3 污泥生物质炭对水稻吸收汞能力的影响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汞的吸附能力
    2.1 试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生物质炭对Hg(Ⅱ)吸附试验
        2.2.2 生物质炭的基本性质
    2.3 结论与分析
        2.3.1 不同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
        2.3.2 不同生物质炭的汞吸附特性
        2.3.2.1 吸附动力学
        2.3.2.2 等温吸附特征
        2.3.2.3 FTIR图谱
第三章 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中有效态汞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生物质炭
        3.1.2 供试土壤
    3.2 实验方法
    3.3 不同类型生物质炭中活性汞的含量差异
第四章 生物质炭对水稻吸收汞能力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土壤
        4.1.2 供试生物质炭
        4.1.3 供试水稻
        4.1.4 实验方法
        4.1.5 样品处理和分析
        4.1.5.1 样品的处理
        4.1.5.2 样品总汞分析和甲基汞分析
        4.1.5.3 土壤中汞形态的连续提取
        4.1.5.4 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
        4.1.5.5 其它参数的确定
        4.1.5.6 质量可知与质量保证
        4.1.5.7 数据分析
    4.2 生物质炭和两种土壤的基本性质
    4.3 生物质炭对土壤汞含量的影响
    4.4 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后对水稻无机汞、甲基汞含量的影响
        4.4.1 水稻中无机汞的含量变化
        4.4.2 水稻中甲基汞的含量变化
    4.5 生物质炭抑制水稻富集汞的机理讨论
    4.6 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其他金属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发泡硫氧镁水泥原料概述
        1.2.1 活性氧化镁
        1.2.2 七水硫酸镁
        1.2.3 发泡剂
        1.2.4 改性剂
    1.3 发泡硫氧镁水泥的研究进展
        1.3.1 发泡硫氧镁水泥的反应机理
        1.3.2 硫氧镁水泥发泡剂发泡机理
        1.3.3 发泡硫氧镁水泥的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
    1.4 发泡硫氧镁水泥制备与改性研究
        1.4.1 发泡硫氧镁水泥配比研究
        1.4.2 发泡剂筛选
        1.4.3 发泡硫氧镁水泥改性研究
    1.5 发泡硫氧镁水泥的应用现状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药品
    2.2 轻烧氧化镁活性测定
    2.3 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的制备
        2.3.1 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制备工艺流程
        2.3.2 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的制备过程
    2.4 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性能测试
        2.4.1 力学性能测试
        2.4.2 软化系数测定
        2.4.3 干密度测定
        2.4.4 孔隙率测定
        2.4.5 孔结构测定
        2.4.6 物相组成分析
        2.4.7 断面微观结构分析
第三章 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原料配比及发泡剂筛选
    3.1 前言
    3.2 实验方案设计
        3.2.1 原料配合比实验设计
        3.2.2 发泡剂筛选
    3.3 原料配合比对发泡硫氧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3.3.1 抗压强度分析
        3.3.2 耐水性能分析
        3.3.3 孔结构分析
        3.3.4 物相组成分析
        3.3.5 断面微观形貌分析
    3.4 发泡剂种类对发泡硫氧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3.4.1 干密度及孔隙率分析
        3.4.2 抗压强度分析
        3.4.3 孔结构分析
        3.4.4 断面微观形貌分析
        3.4.5 物相组成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泡硫氧镁水泥养护机制的优化
    4.1 养护温度对发泡硫氧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4.1.1 抗压强度分析
        4.1.2 软化系数分析
        4.1.3 气泡形状分析
        4.1.4 XRD分析
        4.1.5 微观形貌分析
    4.2 养护方式对发泡硫氧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4.3 结论
第五章 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改性研究
    5.1 前言
    5.2 无机酸类改性剂对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5.2.1 干密度及孔隙率分析
        5.2.2 抗压强度分析
        5.2.3 软化系数分析
        5.2.4 物相组成分析
        5.2.5 SEM分析
        5.2.6 孔径分布及气泡形貌分析
    5.3 有机酸类改性剂对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5.3.1 干密度及孔隙率分析
        5.3.2 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分析
        5.3.3 孔径分布分析
        5.3.4 气泡形状分析
        5.3.5 物相组成分析
        5.3.6 微观形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相关科研成果

四、钙塑建筑材料中添加柠檬酸后的理化性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NiMo本体催化剂制备及其加氢脱硫性能研究[D]. 谢文鹏.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2]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零价铁对镍污染土壤修复及机理研究[D]. 桑丽.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3]微晶菱镁矿制备高纯轻质氧化镁研究[D]. 白炳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2)
  • [4]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及其动水冲蚀特性研究[D]. 杜野.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抑菌性聚乙烯醇膜对冷鲜猪肉的保鲜研究[D]. 韩笑. 广西大学, 2020(02)
  • [6]不同pH值条件下柠檬酸对剩余污泥细胞裂解和脱水性能的影响[D]. 吴学威. 湖南大学, 2020
  • [7]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蔡曼菲.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8]新型吸收剂复配及对甲苯废气吸收性能研究[D]. 于梦琦. 郑州大学, 2020(02)
  • [9]生物质炭对水稻富集汞的效应研究[D]. 徐振涛.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10]发泡硫氧镁胶凝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 岂珊珊.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添加柠檬酸后钙塑建材理化性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