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挑战大券商完全是可能的(论文文献综述)
王叶玲[1](2021)在《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差异化运营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创板、沪伦通、股指期权、分拆上市等创新业务的推行,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金融科技的飞跃式迭代,证券业的整合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如何在传统的盈利模式下,探索公司业务的多元化与差异化定位,快速构建自己的业务优势,制定新的经营战略,不被市场边缘化甚至是被其他的同行吞并,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差异化运营策略为主题,认为以证券市场中的核心业务线条作为分析依据,制定出适合自身优势、具有特色化的盈利模式,是解决各券商问题的有效方法。文章分析和总结了我国证券行业目前的市场环境,通过分析我国证券行业内部的运营环境,总结了当前市场结构的现状。又从我国证券行业最新的分类监管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目前证券行业差异化发展的趋势。对美国证券经营机构发展的历程、发展的特征和差异化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比较分析,归纳出对现阶段我国证券公司的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的可借鉴之处。同时,对目前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证券公司: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其中,一是基于证券公司的规模,分别从大型综合券商、中型券商、创新型专业化券商三种类型,对其公司的盈利模式与差异化措施进行分析与评价;二是从公司的综合业务、投行业务以及经纪业务三个角度,利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对证券公司收入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各类型券商实施差异化战略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推从的措施。基于上述,对我国证券公司应如何具体实现差异化运营,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期望通过上述对证券经营机构业务差异化的对比分析和研究,能够为我国券商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对盈利模式的转型提供有益的思路,能够对定位模糊、经营战略不清晰的中小券商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借鉴。
倪莹雅[2](2020)在《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互联网对传统的证券公司的影响正越来越大。证券行业的佣金率持续降低,经纪业务收入亦随之减下,这就倒逼着传统券商改变经营模式,不再重点依赖佣金。而中小券商又由于资产规模小、业务范围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各种因素导致盈利空间越发窄小,发展进入瓶颈期。在此情形下,券商互联网业务由于其高效、透明、便利、低成本的特点,容易推陈出新,中小券商可以通过互联网业务的转型、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转换盈利模式,这无疑是给中小券商一次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本文对比研究了美日两国代表性券商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模式,同时又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内中小券商的代表性券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针对ZS证券在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的公司改革转型之路进行深入地研究,最终得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券商的业务发展转型的相关建议。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1.专注于从客户、产品、服务和渠道四个方面着眼构建财富管理的生态体系,打造更广泛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2.拓展多层面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关系。3.建立统一帐户整合综合金融服务平台。4.积极调动直投、投行和OTC业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入,为后续的技术升级、模式创新和资源整合创造条件。5.积极探索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实践,以移动互联技术搭建服务平台、以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服务、以云计算技术共享数据资源。6.以互联网业务为依托的券商大财富管理体系构建。同时,呼吁监管加大对中小券商基金投顾资格的审批和开放力度。
李志[3](2020)在《S证券济南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逐渐成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证券公司,则是促进证券行业发展的主要推手,在证券市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随着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外资券商的冲击越来越强等风险与挑战的出现,中国证券公司的生存与竞争环境与之前相比恶化了不少。这种情况下,为对环境变化做出正确的回应,提升生存与发展能力,证券行业以及证券公司营业部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S证券济南营业部在过去七年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与经济效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多数同类公司一样,其发展能力正在逐渐减弱、面临的发展阻力越来越大,亟需通过变革来改变局面。因此如何对发展战略进行革新、实现转型发展是目前S证券济南营业部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由此,本文从S证券济南营业部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运用战略管理理论的相关观点,通过PEST宏观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IE矩阵分析、SWOT分析以及QSPM矩阵分析等战略识别、制定、实施与管理方法,确定S证券济南营业部实现转型发展的具体战略,并对战略实和保障制定具体措施。本文通过对S证券济南营业部所处环境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内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以及竞争环境分析,得出并确立了济南营业部目前应采取扩张型战略的研究结论;而且,扩张型战略又由产品战略、营销及宣传战略以及人员战略组成,简单来说,产品战略可简要描述为丰富业务内容、转变业务重心并且注重品牌的建立与维护,营销及宣传战略的主要内容为拓展营销渠道、提升营销水平,人员战略主要包括人才招聘与引进、培养与培训、薪酬与激励三部分;最后,为保证新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研究还从合规风险控制、组织制度与结构、资源支持与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S证券济南营业部战略实施的控制与保障措施。
徐碧琦[4](2020)在《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深圳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证券市场迎来了大踏步发展的崭新时代,经历了风风雨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证券经纪业务不断优化业务规则、规范制度建设、加强合规管控、创新业务模式,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变革,成为了证券市场坚不可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监管政策的革新、业务模式的开放、行业竞争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证券经纪业务遭受重创,行业佣金费率不断下滑,通道业务收入大幅萎缩,证券经纪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现在,站在佣金价格战的末期,我们可以看到,原本是证券公司中流砥柱的通道业务收入已经岌岌可危,创新经纪业务的营销展业模式早已是大势所趋。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行业大环境下,选取了较为典型的Z证券公司作为实例,深入分析经纪业务的发展现状,总结国内外优秀券商的发展经验,为证券经纪业务开创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Z证券公司是全国性大中型券商,业务资质齐全,营业网点众多。作为一家以经纪业务见长的传统券商,Z证券公司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通过对其经纪业务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Z证券公司目前在业务模式、服务体系及团队搭建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掣肘了经纪业务前进的步伐。因此,Z证券公司必须在找到问题根源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重塑经纪业务营销模式,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搭建客户服务平台,提升精准化营销水平,努力实现经纪业务的质变及飞跃。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思路和内容以及使用的概念和理论,分析了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行业经纪业务的发展现状,并列举了国内外先进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营销发展方面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和实践。随后分析了 Z证券公司所处的内外部市场环境,深刻剖析经营发展现状,找到Z证券公司发展的难点和痛点,综合使用STP分析法和7Ps分析法为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下一步的营销展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战略及举措,最后提出了实现营销战略所必须的保障措施,确保公司经纪业务营销战略的顺利开展。
张艳君[5](2020)在《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分析与盈利模式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证券行业进入供给侧改革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带来业务增量,同时也对证券公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凭借独有的准入资格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用,将来证券公司更多依靠资本实力、风险定价能力、业务协同能力和金融科技能力来实现盈利。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的双向开放,头部券商将直面外资机构的挑战,外资机构在中国展业必然对本土券商形成业务挤压。中国证券市场长久以来面临盈利模式单一,严重依赖通道业务等问题,各大券商通过降低佣金率来拓展客户,围绕开户和佣金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仅依靠佣金收入和区域优势建立的盈利模式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如何持续盈利将会是券商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以中型券商H证券公司作为研究主体,根据公司最新的年报数据和相关官方数据,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环境。运用PEST和五力模型分析等方法,研究H证券在当今市场环境下谋求转型的案例。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论文中所包含的相关证券经纪业务及盈利模式的基本概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初步理顺经纪业务的发展和盈利模式的研究思路,为研究H证券经纪业务的盈利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通过资料查找和数据比较等方式,全面了解H证券的发展历程与组织架构形式,指出现阶段H证券在经纪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H证券经纪业务的盈利模式改进做准备。再次,本文结合证券行业现实背景客观阐述了 H证券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及发展现状,指出H证券目前在盈利方式上的短板,以此为H证券盈利模式的优化提供现实依据。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H证券经纪业务的盈利模式提出优化对策和保障措施。本文提出H证券作为排名中等的券商,未来规划应以特色化经营为目标。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入高端投顾人才,丰富投顾服务产品形式,推进线上投顾服务变现,从而向有区域特色的财富管理业务方向发展。坚定向财富管理转型升级打造财富管理生态圈,升级客户金融服务体验;把传统客户逐渐转换成产品客户,不断扩大产品池规模,脚踏实地向以客户、资产组合为中心的财富管理3.0时代稳步迈进。
李一鸣[6](2020)在《基于动态能力的ZJ公司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财富管理业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AI及5G等技术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个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及变革。特别是对零售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客户行为需求、竞争优势的变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ZJ公司作为我国的老牌券商,多年来一直定位为高端券商,公司于07年就率先成立了财富管理部门,将财富管理业务纳入战略体系中,并致力于发展高净值客户及家族机构,但是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涉足到财富管理业务中,并且更低的门槛以及更低的服务费用,使得其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ZJ公司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本文通过对财富管理业务的梳理,以及对ZJ公司外部宏观环境、竞争环境的分析,提出其战略定位方向为:1.继续维护现有高净值客户并不断优化高净值服务,继续定位为高端券商;2.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持续的挖掘客户潜在需求范围,拓展中小客户的高端服务业务;3.优化业务收入结构,形成覆盖全市场的最优业务配比;4.增加产品、服务及业务创新,形成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根据其战略定位方向,并结合动态能力相关理论,将ZJ公司的动态能力分为四个层次:券商的战略调整能力、券商的资源配置与整合能力、券商的创新与重构能力以及券商的营销与服务组合能力。结合ZJ公司财富管理部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ZJ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的竞争力提升路径为:开展多元化经营、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创新渠道发展以及加强理财产品、提升员工素质。
江静[7](2019)在《G公司经纪业务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企业的融合,压缩了券商传统业务的空间,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理财界限,不断推动证券业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财富管理成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转型的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泰证券凭借2013年的网络开户先机,配以万三低佣,一跃成为经纪业务的龙头,庞大的客户基数已成为其向财富管理转型的根基。东方财富证券,凭借东方财富网大量的客户基数,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行业排名大幅提升。而大部分券商,如G公司已完美错过互联网风口,该如何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以G公司经纪业务转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总结出国外成熟市场经纪业务转型的成熟模式,整理国内券商发展情况,认为华泰证券成功复制了嘉信模式,其发展逻辑值得借鉴。本文同时搜集并整理G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内部考核数据以及同类券商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一章介绍了经纪业务、财富管理、国内券商发展现状及金融中介理论、协同效应,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对G公司及其经纪业务进行介绍并分析了外部环境变化,同时对G公司的收入结构进行了细化分析;第三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G公司进行战略分析,明确向财富管理转型的战略方向,借鉴华泰证券的发展模式,明确战略目标在于客户、产品和平台;第四章针对战略目标进行实施策略分析,构建G公司业务生态圈体系,形成营销闭环。本文结合G公司经纪业务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G公司进行经纪业务转型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向财富管理转型是G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华泰证券以自然客户作为基础,发展财富管理体系是值得G公司借鉴的模式。第四,G公司未来的战略目标围绕客户、产品和平台开展,可构建属于G公司的业务生态圈。本文对G公司进行资料和数据搜集,并结合行业内同类券商访谈数据,进行策略制定,结合企业内部协同效应,对客户、产品和平台进行实施策略研究,以形成有效营销闭环,构建属于G公司的业务生态圈,此为本文的创新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中小型券商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能为G公司的经纪业务转型提供借鉴思路,并有效帮助G公司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孙昉[8](2019)在《佣金下降趋势下NN证券营业部经纪业务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DX证券公司NN证券营业部自2008年成立以来,经历了 10个春秋。DX证券公司作为一家全牌照的上市券商,其运营涉及的项目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基金代销、自营等业务,其中经纪业务的收入占比超过50%。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纪业务的不断发展,各个券商设立的营业部数量急剧增加,券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佣金战的越发惨烈,导致整体行业的平均佣金已经逼近各个券商经纪业务的成本线。NN营业部作为DX证券广西唯一一家营业部,受到了整体经济环境下行和行业间佣金战竞争加剧的负面影响。面对现阶段佣金战经纪业务中的厮杀,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了当下首要面对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研究如何在当前佣金竞争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下找到DX证券NN营业部经纪业务的创新发展路径和对策。本文在研究有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NN营业部的优势与劣势,其次通过国内外券商经纪业务的创新探索与借鉴,运用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综述法和归纳分析法,探索出一条适合NN营业部经纪业务发展的方案。接着通过数据比对分析,验证该发展方案的可行性与实操性,为未来DX证券NN营业部的经纪业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出路。本研究也着重结合行业特点与DX证券NN营业部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特性,针对未来经纪业务发展的发力点进行研究,对后续落实方案的可行性与后果进行探讨,也希望能给同行业的营业部带来一些启示。
林晓俊[9](2019)在《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各券商纷纷布局,谋求转型,减少行情对公司的影响,券商行业的竞争加剧。目前头部券商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加强趋势,中小券商生存困难,如果不能跟上大券商的步伐,在众多中小券商中突围而出,未来将生存困难。随着证券行业的放开,外资券商的加入,证券公司开立的加多,人才的争夺更加越加激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在证券行业中运用较晚,在实践上有许多不足。这些年来头部券商开始运用精细化管理理论对自己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特别一些券商学习其他行业推出了总部-部门-营业部三级绩效管理的模式,想让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更细致的地步。但大多数公司在借鉴这些理论的时候过于形式化,出现了许多问题,没有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一套模式。如何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符合证券行业实际的绩效考核机制,成为各家券商重点考虑的思路。本文以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为研究对象,在精细化理论、系统理论、激励理论、需求理论等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专家在绩效管理方面的研究理论和行业内外的实践经验,分析了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现行绩效考核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综合行业内目前发展的情况及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自身的特点设计绩效考核方案,从公司战略目标分出营运管理部的子战略目标,再从子战略目标提出的工作目标,根据工作目标进行指标设计、指标评价、各部门评价差异消除和考核结果运用。目的是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之能够提高营运管理部的营运能力,实现部门的工作目标。在保障新方案的实施方面,提出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和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的建议。希望对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的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或建议。
许汝俊[10](2019)在《分析师跟踪网络、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 ——基于同群效应来源视角的分析》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分析师行业逐渐发展,并不断影响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活动,资本市场主体行为特征受到广泛关注。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于中国情景的会计审计与公司财务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重大项目指南中明确了五大研究方向,其中就包含以资本市场融资及利益主体行为动机、信息中介机构行为特征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资本市场行为特征研究,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新兴资本市场行为主体对上市公司行为、资本市场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越显重要,相关研究不论是对上市公司决策、投资者投资决策及监管部门针对性监管措施的制定都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与参考。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近年来探索分析师角色的研究逐渐显现,不再仅仅局限于分析师作为缓解公司与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将重点由分析师信息传递中介角色研究逐渐转移到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的分析上,有学者开始致力于分析师治理效应的探索研究,并通过相关分析逐渐认识到分析师与公司治理之间的重要关系,不论是基于盈余管理还是企业价值,分析师跟踪行为的外部治理效应不容忽视,对其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及其互动进而最大限度提升治理绩效。与此同时,分析师跟踪与单个公司并购行为、投融资行为的研究层出不穷,旨在了解分析师跟踪对单个公司的影响,进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近年来关系网络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于社会网络、高管网络、董事网络等方面,国外有关分析师关系网络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探索了分析师与董事社会关系带来的经济后果,相关学者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分析师与董事的关系网络研究发现分析师与董事关系越密切,即网络中心度越高的情况下,这些分析师预测行为将会更精确,业绩也会更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分析师关系网络带来的信息优势进而影响到其职业成就。由于分析师跟踪网络也可视为关系网络的一种,但目前基于分析师跟踪网络的研究尚属鲜见,作为信息资源的优势一方,分析师的相关信息资源是否会通过其广泛的跟踪网络进行传递,并促进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分析师、上市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交流互动?分析师跟踪网络形成的信息环境是否会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关系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如果存在,会有信息传递程度的异质性差异吗?进而影响到相关公司决策的价值?这对于探索分析师新的角色扮演、扩展关系网络研究范畴、拓宽公司融资决策影响因素及同群效应来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为投资者投资价值判断、管理层决策行为、监管部门制定针对性监管政策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研究了分析师跟踪网络引致的公司融资决策同群现象。研究发现:(1)我国证券分析师跟踪网络下上市公司融资决策间存在同群效应,即存在更多共同分析师跟踪且采用某融资方式(尤其是借贷及增发融资)的同伴公司时,本公司更易采用相同的融资决策,证实了分析师跟踪在公司融资决策之间的信息传递作用;(2)这种融资决策同群效应来自不同产业的同伴公司影响,即存在更多共同分析师跟踪且采用某融资方式的不同产业的同伴公司时,本公司更易采用相同的融资决策,同群效应更为明显,说明了分析师在公司融资决策间不同产业公司相关信息传递的有用性;(3)分析师跟踪网络下领军同伴公司采用某种融资决策且存在更多共同分析师跟踪时,则非领军公司更易采用相同的融资决策,这种融资决策同群是一种跟随策略的模仿机制,反之则不存在相关同群现象。第二,研究了不同类型分析师跟踪网络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同群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不同类型的分析师跟踪网络的分类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分析师跟踪网络引致的融资决策同群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总体来看,不论是不同产业同伴公司还是领军同伴公司的影响,高经验、非明星、高跟踪量分析师及小规模券商分析师跟踪网络引致的融资决策同群现象更为明显,本公司更易采用与前述类型跟踪网络下同伴公司的融资决策,这也说明上述四类分析师跟踪网络对不同产业公司及领军公司融资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更高,本公司更容易利用相关信息做出融资跟随决策。第三,研究了分析师跟踪网络及其类型差异引致的公司融资决策同群行为的经济后果,总体上来看,上市公司在更易出现融资决策同群行为的借贷及增发融资方式上,其做出的相关融资决策能够对公司价值产生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会计业绩及市场业绩上。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借贷融资决策同群行为对本公司会计业绩及市场业绩均产生了显着的负向影响,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共同分析师人数的增加促进了本公司与同伴公司借贷融资决策的趋同,但这种具有跟随性质的行为并未对提升公司价值,相反,其损害了公司价值,支持了权衡假说,即借贷融资规模的趋同并非对每个公司都具有正向的边际贡献,借贷率的不同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同,借贷率的上升可能会使某些公司边际税盾收益将小于边际财务困境成本,此时,继续增加借贷融资反而会导致更大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最终损害公司价值;(2)上市公司增发融资同群行为对各类绩效指标均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随着共同分析师人数的增加,本公司采用的融资决策能够提升公司价值,进一步证实了分析师跟踪网络在公司融资决策间信息传递有效性及其经济后果,表明了相关跟随性质的融资趋同战略在增发融资方式上能够为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公司综合绩效得到显着提升,进而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验证了分析师跟踪网络引致的融资决策同群效应,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证实了分析师跟踪网络作为融资决策同群效应的来源,发现了分析师在公司融资决策之间信息传递的新角色扮演。鉴于国内外分析师角色的相关探索较少,从基于分析师角色的相关前期文献来看,专门针对分析师角色、功能及作用的研究虽然已存在,但绝大多数文献集中于探索分析师跟踪行为对缓解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后期有部分研究开始涉及分析师对管理层行为的影响。总体而言,分析师角色的探索停留在缓解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信息不对称作用、分析师治理作用及价值发现等方面,其他的角色探索尚未涉猎,这也为本文的研究尤其是新兴资本市场分析师的角色研究提供了可能与启发。第二,本文拓宽了分析师跟踪、关系网络尤其是分析师跟踪网络的相关研究。国外分析师跟踪网络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在国内研究中尚为鲜见,由于一个分析师每年会跟踪多家上市公司,即会对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年度盈余预测报告(我国只有年度预测,国外为季度预测)及相关评级报告,且每家上市公司也会被多个分析师跟踪,一定程度上分析师与上市公司之间形成了交叉的跟踪网络结构,由于这类数据的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分析师跟踪网络本身可以视为一种小范围的信息环境,分析师跟踪网络形成的信息环境对公司决策的影响与相关关系网络经济后果的深入探索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基于分析师跟踪网络可能引致公司融资决策同群效应,本文深入探索了跟踪网络异质性影响及相关同群行为的价值影响,进一步了解跟踪网络带来的同群现象的经济后果,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企业价值影响及跟踪行为引发的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通过引入分析师跟踪网络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业绩及市场业绩指标,研究了存在同群行为的融资方式带来的价值影响,具体来看,通过观测共同分析师人数赋权的同伴公司融资决策变量对本公司价值指标影响进行分析,为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并从分析师、上市公司等视角提出相关建议,为充分发挥分析师跟踪网络信息环境作用及提升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二、挑战大券商完全是可能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挑战大券商完全是可能的(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差异化运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差异化理论 |
一、差异化的概念 |
二、证券公司业务差异化的界定 |
第二节 多元化经营理论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我国证券公司运营的环境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证券公司运营的外部环境 |
一、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差异化运营的条件 |
二、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差异化运营的基础 |
第二节 我国证券公司运营的内部环境 |
一、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经营情况概述 |
二、分类监管对证券公司业务差异化的政策引导 |
三、我国证券公司主要业务模式差异化的表现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美国证券经营机构差异化路径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美国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历程和特征 |
一、美国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历程 |
二、美国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特征 |
第二节 美国证券经营机构差异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
一、美国证券经营机构差异化模式 |
二、对我国证券公司差异化运营的启示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证券公司业务差异化运营创新路径分析 |
第一节 大型券商的多元化经营 |
一、中信证券经营现状分析 |
二、全业务链模式的差异化分析 |
第二节 中型券商的特色化经营 |
一、中信建投证券经营现状分析 |
二、投行业务突围模式的差异化 |
第三节 创新型券商的专业化经营 |
一、东方财富证券经营现状分析 |
二、互联网财富管理模式的差异化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及时适应市场环境 |
二、盈利模式的动态调整 |
三、机构业务的国际化 |
第二节 建议 |
一、大型综合类券商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建议 |
二、中型券商的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建议 |
三、小型券商的创新服务发展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 |
1.2.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
1.2.3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互联网金融对券商业务影响及券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2.1 互联网金融对券商业务影响 |
2.1.1 网上开户飞速增长导致业务成本大幅下降 |
2.1.2 券商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延伸加剧行业竞争 |
2.1.3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需求引发渠道变革 |
2.1.4 券商金融科技升级推动业务不断创新 |
2.2 国内券商发展现状以及分类标准 |
2.2.1 国内券商整体发展现状 |
2.2.2 国内券商分类标准分析 |
2.2.3 国内中小券商目前业务发展模式 |
2.3 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2.3.1 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对公司发展的战略意义 |
2.3.2 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优劣势分析 |
2.3.3 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3 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典型案例与探讨 |
3.1 国外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典型案例 |
3.1.1 美国券商互联网业务的典型模式 |
3.1.2 日本券商互联网业务的典型模式 |
3.2 国内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
3.2.1 国内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过程 |
3.2.2 国内券商互联网业务开展形式 |
3.3 国内头部券商互联网业务开展典型模式 |
3.3.1 国泰君安证券互联网业务发展背景 |
3.3.2 国泰君安证券互联网业务发展阶段性成果 |
3.4 国内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开展情况 |
3.4.1 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
3.4.2 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特色化典型案例 |
4 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案例研究 |
4.1 ZS证券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
4.1.1 ZS证券整体业务基础与发展概貌 |
4.1.2 ZS证券互联网业务发展策略和取得的效果 |
4.2 新形势下券商互联网业务的创新与融合 |
4.2.1 2020年初突发疫情下券商互联网业务面临的问题与新需求 |
4.2.2 以互联网业务为抓手的应急创新 |
4.2.3 互联网业务与其他传统业务的融合 |
4.3 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策略探索 |
4.3.1 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
4.3.2 拓展与互联网企业的多层面合作 |
4.3.3 建立统一帐户整合综合金融服务 |
4.3.4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入 |
4.3.5 探索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实践 |
4.3.6 构建券商大财富管理体系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中小券商突围政策建议 |
5.2.2 监管应扶持中小券商进入公募基金投顾领域 |
参考文献 |
(3)S证券济南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 战略管理方法 |
2.2.1 波特五力模型 |
2.2.2 IE矩阵分析 |
2.2.3 SWOT分析 |
2.2.4 PEST分析 |
第三章 S证券济南营业部发展与战略现状 |
3.1 S证券公司简介 |
3.2 S证券济南营业部发展现状 |
3.3 S证券济南营业部现有战略 |
3.4 S证券济南营业部现有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S证券济南营业部经营现状调查 |
3.4.2 经纪业务问题 |
3.4.3 业务类型单一 |
3.4.4 专业化人才缺失 |
第四章 S证券济南营业部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S证券济南营业部外部环境分析 |
4.1.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
4.1.2 证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4.1.3 证券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
4.1.4 外部环境评价(EFE矩阵) |
4.2 S证券济南营业部内部环境分析 |
4.2.1 资源配置分析 |
4.2.2 管理能力分析 |
4.2.3 核心竞争力分析 |
4.2.4 内部环境评价(IFE矩阵) |
4.3 IE矩阵分析 |
第五章 S证券济南营业部发展战略规划 |
5.1 S证券济南营业部发展战略 |
5.2 S证券济南营业部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制定方向 |
5.3 S证券济南营业部定量战略计划(QSPM)矩阵优化 |
5.4 S证券济南营业部发展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
5.4.1 产品战略 |
5.4.2 营销及宣传战略 |
5.4.3 人员战略 |
5.5 S证券济南营业部发展战略的实施、控制与保障 |
5.5.1 战略实施 |
5.5.2 战略实施控制 |
5.5.3 战略实施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主要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五力模型 |
2.2 SWOT分析法 |
2.3 PEST分析法 |
2.4 STP理论 |
2.5 7Ps理论 |
第三章 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
3.1 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现状 |
3.2 国内外经纪业务营销发展经验启示 |
3.2.1 国内经纪业务营销发展经验启示 |
3.2.2 国外经纪业务营销发展经验启示 |
第四章 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环境与SWOT分析 |
4.1 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4.1.1 外部环境分析 |
4.1.2 内部环境分析 |
4.2 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SWOT分析 |
第五章 基于STP分析法的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战略分析 |
5.1 市场细分 |
5.2 目标市场 |
5.3 市场定位 |
第六章 基于7Ps分析法的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组合策略 |
6.1 产品策略 |
6.2 价格策略 |
6.3 渠道策略 |
6.4 促销策略 |
6.5 人员策略 |
6.6 过程策略 |
6.7 有形展示策略 |
第七章 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7.1 组织管理保障 |
7.2 资源保障 |
7.3 技术保障 |
7.4 风控合规制度保障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分析与盈利模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工具 |
2.1 盈利模式理论 |
2.1.1 盈利模式 |
2.1.2 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 |
2.1.3 证券公司创新管理理论 |
2.2 相关研究工具 |
2.2.1 PEST分析法 |
2.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3章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发展现状 |
3.1 国内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
3.1.1 国内证券公司简介 |
3.1.2 国内证券行业经纪业务分析 |
3.1.3 国内证券行业经纪业务存在的问题 |
3.2 H证券公司简介 |
3.2.1 公司发展历程 |
3.2.2 公司组织架构图 |
3.2.3 公司业务概况 |
3.3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现状分析 |
3.3.1 H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结构 |
3.3.2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现实环境 |
第4章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盈利模式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PEST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H证券公司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
4.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2.2 购买者的议价水平 |
4.2.3 新进入者的威胁 |
4.2.4 其他产品的替代能力 |
4.2.5 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4.3 H证券经纪业务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
4.3.1 盈利模式单一,缺乏综合服务营销能力 |
4.3.2 投资顾问模式面临现实困境 |
4.3.3 业务模式雷同 |
4.3.4 产品与服务附加值低 |
4.3.5 受市场牛熊市影响较大 |
4.3.6 信息系统建设无法跟上新业务的拓展 |
第5章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盈利模式优化对策 |
5.1 证券经纪业务盈利模式优化面临的新形势 |
5.2 证券经纪业务盈利模式总体优化方向 |
5.2.1 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多元化发展业务 |
5.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入高端投顾人才 |
5.2.3 有效控制营业成本支出 |
5.3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盈利模式优化具体措施 |
5.3.1 业务结构转型 |
5.3.2 展业营销方式转型 |
5.3.3 营业部向综合化网点转型 |
5.3.4 构建新型财富管理体系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动态能力的ZJ公司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财富管理业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
1.2.2 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2章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
2.1 财富管理的内涵 |
2.2 国内外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情况 |
2.2.1 国外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情况 |
2.2.2 国内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情况 |
2.2.3 国内外财富管理业务对比 |
2.3 互联网技术对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影响 |
2.3.1 券商传统经济业务 |
2.3.2 互联网时代券商财富管理 |
2.3.2.1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
2.3.2.2 互联网时代财富管理业务的变更 |
2.3.2.3 互联网时代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 |
2.3.3 小结 |
第3章 互联网时代ZJ公司竞争力分析 |
3.1 ZJ公司背景及介绍 |
3.2 ZJ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府政策及法律因素 |
3.2.2 宏观经济因素 |
3.2.3 社会、文化、人口及环境因素 |
3.2.4 技术因素 |
3.3 ZJ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
3.3.1 供应商 |
3.3.2 购买者 |
3.3.3 潜在进入者 |
3.3.4 替代品 |
3.3.5 同业竞争者 |
3.4 ZJ公司竞争力评价 |
3.5 互联网时代ZJ公司战略定位 |
3.5.1 优势(Strength) |
3.5.2 劣势(Weakness) |
3.5.3 机会(Opportunity) |
3.5.4 威胁(Threaten) |
3.5.5 战略定位 |
第4章 基于动态能力的ZJ公司竞争力提升路径 |
4.1 ZJ公司动态能力构成 |
4.2 战略调整能力 |
4.2.1 动态能力提升路径 |
4.2.2 竞争力提升路径-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盈利能力 |
4.3 资源配置与整合能力 |
4.3.1 动态能力提升路径 |
4.3.2 竞争力提升路径-运用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相结合 |
4.4 创新与重构能力 |
4.4.1 动态能力提升路径 |
4.4.2 竞争力提升路径-创新渠道发展 |
4.5 营销与服务组合能力 |
4.5.1 动态能力提升路径 |
4.5.2 竞争力提升路径-加强产品,提升员工素质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G公司经纪业务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二、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研究思路及论文的框架 |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经纪业务模式 |
一、经纪业务的基本概念 |
二、经纪业务转型的主流模式 |
第二节 财富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一、财富管理的基本概念 |
二、嘉信模式介绍 |
三、国内财富管理发展现状 |
第三节 金融中介理论与协同效应 |
一、金融中介理论 |
二、协同效应 |
三、SWOT分析 |
第二章 G公司现状分析 |
第一节 G公司经纪业务现状 |
一、G公司介绍 |
二、G公司经纪业务分析 |
第二节 G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策因素 |
二、经济因素 |
三、社会因素 |
四、技术因素 |
第三节 G公司收入结构 |
一、G公司收入结构分类 |
二、G公司收入结构分析 |
第三章 G公司SWOT分析及战略方向分析 |
第一节 G公司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三、机会分析 |
四、挑战分析 |
第二节 明确战略方向 |
一、向财富管理转型 |
二、发展重点分析 |
第三节 确定战略目标 |
一、借鉴华泰证券发展逻辑 |
二、确定G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
第四章 G公司转型实施策略分析 |
第一节 客户——加强客户开发 |
一、拓展优质渠道 |
二、严抓机构业务线 |
三、人员架构及考核 |
第二节 产品——创设优势产品 |
一、理财产品 |
二、资讯产品 |
三、人员及销售管理 |
第三节 平台——打造特色平台 |
一、平台现状分析 |
二、平台重点优化项目分析 |
三、人员及项目实施配置 |
第四节 生态圈——构建营销闭环 |
一、发挥协同效应 |
二、构建业务生态圈 |
结论 |
一、本文研究结论 |
二、本文的贡献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佣金下降趋势下NN证券营业部经纪业务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经纪业务发展与佣金影响 |
2.1 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状况 |
2.2 佣金对证券经纪业务的重要性及影响 |
2.3 经纪业务的低佣金竞争状况及影响 |
第三章 低佣金趋势下NN营业部经纪业务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3.1 NN营业部经纪业务的发展概况 |
3.2 低佣金竞争下NN营业部发展经纪业务的优势 |
3.2.1 存量客户基数大 |
3.2.2 维持佣金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3.2.3 增值业务体系完善 |
3.3 低佣金竞争下NN营业部发展经纪业务的劣势 |
3.3.1 营业部网店唯一 |
3.3.2 客户群年龄偏大 |
3.3.3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
第四章 低佣金下国内外券商经纪业务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借鉴 |
4.1 低佣金竞争下国内券商经纪业务发展的探索 |
4.1.1 九州证券经纪人创新模式 |
4.1.2 中证券全员投顾模式 |
4.1.3 富途证券经纪业务全球化支持 |
4.2 低佣金竞争下国外券商经纪业务发展的探索 |
4.2.1 美林证券Financial Consultant模式 |
4.2.2 Robinhood的零佣金通道模式 |
4.3 发展经验借鉴 |
第五章 佣金下降环境下DX证券NN营业部发展经纪业务的应对方案 |
5.1 运用大数据分类,强化差异化对待 |
5.2 与“兄弟机构”开展资源共享合作 |
5.3 强化现有增值业务的营销和维护力度 |
5.4 加强情感枢纽,着眼于客户下一代的营销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的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绩效考核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绩效管理 |
2.1.2 绩效考核 |
2.1.3 精细化管理 |
2.2 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1 系统管理理论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2.2.3 员工激励理论 |
2.3 绩效考核常用方法 |
2.3.1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
2.3.2 平衡计分卡法(BSC) |
第3章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员工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C证券公司简介及战略目标 |
3.1.1 C证券公司及营运管理部概况 |
3.1.2 C证券公司及营运管理部战略要求 |
3.2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的特征 |
3.2.1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组织架构及职能 |
3.2.2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员工及岗位的基本情况 |
3.3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现状 |
3.3.1 C证券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主要内容 |
3.3.2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
3.4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3.4.2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优化改进 |
4.1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改进的原则和目标 |
4.1.1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改进的原则 |
4.1.2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改进的目标 |
4.1.3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改进的主要思路 |
4.2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优化前期工作 |
4.2.1 认识公司及部门战略 |
4.2.2 与员工进行广泛的沟通 |
4.2.3 绩效氛围培养 |
4.3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改进的具体内容 |
4.3.1 制定基于岗位差异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 |
4.3.2 基于不同岗位绩效考核评价标准设计 |
4.3.3 考核结果应用体系设计 |
第5章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
5.1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实施准备 |
5.1.1 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
5.1.2 管理队伍的培训 |
5.2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实施过程控制与实施后反馈 |
5.2.1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过程控制 |
5.2.2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后反馈 |
5.3 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改进的有效保障 |
5.3.1 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
5.3.2 加强员工管理 |
5.3.3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
5.3.4 财务资金保障 |
5.3.5 完善管理配套制度 |
第6章 研究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分析师跟踪网络、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 ——基于同群效应来源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关键概念界定 |
一、分析师跟踪网络 |
二、融资决策同群行为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分析师跟踪与融资行为 |
第二节 分析师跟踪与企业价值 |
第三节 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 |
第四节 公司决策与同群行为 |
第五节 关系网络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
第六节 文献述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二节 同群效应理论 |
第三节 趋势跟随理论 |
第四节 公司治理理论 |
第三章 分析师跟踪网络影响融资决策的机理分析 |
第一节 分析师跟踪网络引致融资决策同群的缘由 |
第二节 分析师跟踪网络异质性对融资决策同群程度的影响 |
第三节 分析师跟踪网络下融资同群行为价值影响 |
第四章 分析师跟踪网络与融资决策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
二、变量定义 |
三、模型设计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回归结果分析 |
四、进一步分析 |
第四节 内生性处理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分析师跟踪网络、异质性与融资决策同群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 |
三、模型设计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回归结果分析 |
四、进一步分析 |
第四节 内生性处理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分析师跟踪网络、融资决策同群与企业价值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 |
三、模型设计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回归结果分析 |
四、进一步分析 |
第四节 内生性处理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启示 |
第三节 研究局限 |
第四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挑战大券商完全是可能的(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差异化运营策略研究[D]. 王叶玲.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中小券商互联网业务发展研究[D]. 倪莹雅. 浙江大学, 2020(02)
- [3]S证券济南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李志.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5)
- [4]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徐碧琦. 山东大学, 2020(05)
- [5]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分析与盈利模式优化[D]. 张艳君. 南昌大学, 2020(01)
- [6]基于动态能力的ZJ公司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财富管理业务为例[D]. 李一鸣.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7]G公司经纪业务转型研究[D]. 江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8]佣金下降趋势下NN证券营业部经纪业务的发展研究[D]. 孙昉. 广西大学, 2019(01)
- [9]C证券公司营运管理部绩效考核优化研究[D]. 林晓俊. 南昌大学, 2019(02)
- [10]分析师跟踪网络、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 ——基于同群效应来源视角的分析[D]. 许汝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