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钛酸钾晶须及硫酸钙晶须改性环氧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韩德全,曹鸿璋,于晓丽,陈明光,王慧,周晓东,芦婷婷[1](2020)在《无机晶须在塑料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无机晶须由于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及性能,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将无机晶须作为一种添加剂填充到塑料、陶瓷和金属中制备得到复合材料,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目前,对于无机晶须的研究多数集中在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调节晶须的粒径和长径比,从而制备粒径较小、长径比范围较大的晶须。文章研究并分析了一些常见的无机晶须在高分子塑料的应用,着重总结了四角状氧化锌晶须在阻尼、抗静电、介电性能、吸波等前沿领域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需要继续研究新型稀土无机晶须,扩展无机晶须在新领域中的应用,以聚乳酸为例的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的研究可能会成为未来高分子塑料发展的重点方向。
刘茂举[2](2020)在《磷酸铁生产废水的反渗透膜处理及回收利用》文中指出工业废水一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工业废水的排放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废水治理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将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零排放,实现绿色化生产,已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工业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以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蒸发浓缩技术等为主,但是这些方法都难以达到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要求。近十几年来,随着新储能材料、移动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磷酸铁是生产磷酸铁锂的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因此市场对磷酸铁的需求也十分旺盛。电池级磷酸铁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硝酸铁、氯化铁、硫酸铁,为降低生产成本,以钛白粉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也成为了生产磷酸铁的重要原料。以硫酸亚铁生产磷酸铁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硫酸根、磷酸根、钠离子等杂质离子的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为减少废水排放,使废水得到循环利用,本文采用反渗透技术对生产电池级磷酸铁的废水进行了零排放工艺设计,同时采用滤液和浓缩液的混合液制备了硫酸钙晶须和磷酸铁。考察了操作压力、料液浓度、温度、p H值等因素对膜分离过程的硫酸根和磷酸根截留率、膜通量和产水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的原料液浓度、反应温度、不同形貌控制剂浓度对硫酸钙晶须形貌以及长径比的影响,对制备的硫酸钙晶须进行了SEM、XRD、TGA表征,以制备的硫酸钙晶须作为填充物料,制备硫酸钙晶须/PVC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的硫酸钙晶须填充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初步考察了磷酸铁的防锈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所考察的工艺条件范围内,反渗透膜对硫酸根、磷酸根均有很高的截留性能,达到99.2%以上,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和温度对膜通量和产水率有显着影响,p H值对膜通量和产水率影响较小。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进水压力0.6 MPa、废水硫酸根、磷酸根浓度0.01~0.02 mol·L-1,温度25~30℃、p H6~8。2.在形貌控制剂R的质量浓度为0.1~1.0%范围均可制备得到硫酸钙晶须,为宽度约1-5μm,长径比20~30的二水硫酸钙(CaSO4?2H2O)。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SO42-浓度0.3 mol/L、反应温度80℃。3.作为填充物料制备的硫酸钙晶须/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未添加的PVC材料有显着提高。与填充相同量的碳酸钙/PVC复合材料进行对比时,结果表明,碳酸钙和硫酸钙晶须的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性能相当,硫酸钙晶须/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弯曲模量比PVC分别提高了46.8%、40.6%、50.3%,增加幅度优于碳酸钙。4.磷酸铁防锈性能比对照的三聚磷酸铝的防锈性能略差,但仍表现出良好的防锈性能。
陈银杰[3](2020)在《氧化物改性钛酸盐晶须及与酚醛树脂的复合和性能》文中指出酚醛树脂(PF)由于其优异的热稳定性、高残炭率和优异的耐溶剂性而被用作制备摩擦材料的基体,然而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应用由于相对差的耐磨性受到限制。钛酸盐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及耐磨损性能,是高分子基体良好的增强材料之一。本论文使用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改性钛酸盐晶须并与酚醛树脂复合,主要研究了酚醛树脂/钛酸盐晶须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使用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双无机氧化物先后改性钛酸盐晶须,并以二氧化硅改性钛酸盐晶须和未改性晶须作为对照。将所得晶须按照不同比例和酚醛树脂混合均匀,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酚醛树脂/钛酸盐晶须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断面形貌表明双无机氧化物改性改善了晶须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增强了界面附着力,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晶须加入后,复合材料的密度、硬度和热分解温度均增加。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改性晶须填充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达到91.7±2.7 MPa,压缩强度最大值为257.0±6.8 MPa,相较于PF分别提高了29.2%和5.8%。摩擦性能结果表明,含有7.5 wt%的双无机氧化物改性晶须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至0.49×10-5 mm3/Nm,显着低于酚醛树脂的磨损率(4.79×10-5 mm3/Nm)。此外,晶须的加入也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稳定性。磨损表面SEM照片表明,PF的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而晶须填充的复合材料显示磨粒磨损和轻微的疲劳磨损。光学显微镜照片显示,晶须加入后,复合材料磨损表面上的凹槽深度变浅,有利于提高耐磨性。
江柯敏[4](2018)在《新型陶瓷有机摩擦材料及摩擦特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使汽车刹车片制造业蓬勃发展,摩擦材料作为制动器中关键材料,必须具备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舒适摩擦性能稳定和无噪音的特点。目前美国部分州出台环保法规,限制制动摩擦材料中铜的用量,因此行业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性能的少金属和无铜陶瓷有机摩擦材料。本论文旨在通过摩擦材料组分优化,制备综合摩擦和噪音性能优异的少金属和无铜陶瓷有机摩擦材料,并研究摩擦磨损过程摩擦膜的微观形貌成分与摩擦系数的关联性,阐述摩擦磨损机理;研究增摩和减摩组分间相互协同作用机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以下4个方面:(1)通过无机和有机分析,研究传统摩擦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特征,为少金属和无铜陶瓷有机摩擦材料组分设计提供参考;(2)通过摩擦材料组分优化,制备性能优异的少金属陶瓷有机摩擦材料,并解释摩擦磨损中引起磨损问题原因;(3)通过摩擦材料组分优化,并建立AKmaster台架实验灰色相关度评价标准,评价摩擦材料综合摩擦性能,筛选出综合性能优异的无铜陶瓷有机摩擦材料。通过胶带转移法简化不同制动初速度和制动压力台架过程下形成的摩擦膜和磨屑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与摩擦性能的关系研究,解释无铜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4)通过X射线和紫外光电子光谱(XPS、UPS)等方法,解释增摩和减摩双重特性的陶瓷摩擦材料性能协同作用的内在机理。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得到了不同类型传统摩擦材料的组分信息;(2)制备了含铜量低,满足TL110台架标准离散带要求的少金属陶瓷有机摩擦材料;(3)制备了摩擦系数稳定,磨损小,对制动盘友好,噪音小的无铜陶瓷有机摩擦材料;(4)双重特性复合陶瓷摩擦材料组分含量影响摩擦性能和硬度,并通过XPS C1s量化界面电荷转移密度,发现复合陶瓷摩擦材料的耐蚀性较好,主要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逸出功和较低的电荷转移密度。
张勇[5](2015)在《硫酸钙晶须气浮式表面改性研究》文中认为硫酸钙晶须作为一种微观尺寸的单晶纤维材料,在摩擦材料、环境保护、塑料、沥青、橡胶、胶黏剂、造纸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硫酸钙晶须表面呈强极性、表面能高、与有机基体性质差异大、相容性差,因此需要对硫酸钙晶须进行表面改性,提高其疏水性、降低表面能、增强与有机基体的相容性、提高其在有机基体中的分散性,从而满足现代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要求。本文突破以往传统湿法改性思维方法,创新性地采用了气浮式改性工艺,对硫酸钙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同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改性剂,并研究了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作用机理,为其他无机矿物填料的表面改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采用几种实验室常见的改性剂,对硫酸钙晶须进行气浮式改性试验研究,从而选出了相对改性效果较好的改性剂硬脂酸钠。采用硬脂酸钠进行了硫酸钙晶须气浮式改性单因素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改性剂用量10%、初始料将浓度5%、料浆pH 8~10、改性温度为45℃、搅拌速率1000 r/min、改性时间20 min、烘干温度80℃时,获得了产率45.62%、活化指数100%、接触角108.50°、吸油值29.43的改性产品。其次,鉴于硬脂酸钠用量过多,产率低的问题,实验室合成了几种改性剂,DZY-1~DZY-7,在新改性体系下进行了硫酸钙晶须的气浮式改性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优选出DZY-5和DZY-6两种改性剂。分别对DZY-5和DZY-6两种改性剂对硫酸钙晶须进行了气浮式改性单因素条件试验。DZY-5改性剂对硫酸钙晶须的改性结果表明:在改性剂用量2%、料浆浓度5%、料浆pH值12、改性温度45℃、搅拌速度1000 r/min、烘干温度80℃、改性时间35 min条件下,可获得产率96.36%、活化指数97.64%、接触角102.00°、吸油值24.22的改性硫酸钙晶须产品。DZY-6改性剂对硫酸钙晶须的改性效果:改性剂用量3%、料浆浓度5%、料将pH值11、改性温度15℃、搅拌速度800 r/min、烘干温度80℃、改性时间20 min,可获得产率98.36%、活化指数99.50%、接触角115.00°、吸油值22.28的改性硫酸钙晶须产品。借助SEM和EDS能谱分析,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等检测方法,结合实验结果,对新型改性剂DZY-5和DZY-6与硫酸钙晶须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改性剂DZY-5和DZY-6和硫酸钙晶须表面主要发生了化学键合吸附和微弱的氢键作用。本文对气浮式改性工艺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生物显微镜观察了经气浮式改性后的硫酸钙晶须形貌,结果发现,在搅拌速度范围内晶须基本未发生断裂现象,保证了晶须长径比。最后,将改性的硫酸钙晶须添加到醇酸树脂涂料中,考察了硫酸钙晶须对复合涂料涂膜的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钙晶须能显着缩短涂膜干燥时间,并且硫酸钙晶须对涂膜具有消光作用。当改性硫酸钙晶须添加量为10%时,能提高涂膜的耐冲击性、附着力和柔韧性。本研究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具有创新性,对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本文对硫酸钙晶须在醇酸树脂涂料中的应用研究,拓展了硫酸钙晶须的应用方向。
张亮,郝文涛[6](2013)在《晶须对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晶须因其直径小、长径比大,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及耐热性优良等特性,在高分子材料改性中有着独特的作用。环氧树脂因其具有强度高、粘结性好、热稳定性好及强度高、收缩性小等特点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晶须改性环氧树脂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耐摩擦磨损性能以及抗静电性能。本文介绍了几种在环氧树脂改性研究和应用中常见的晶须及其性能,并对国内外近几年内晶须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牛飞[7](2012)在《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六钛酸钾晶须是一种具有连锁隧道状结构的多功能无机粉体材料,其性能优异,添加到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可提高其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这一特点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六钛酸钾晶须的简易合成方法,考察其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改性特点,对推动六钛酸钾晶须的广泛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探索合成高质量低能耗钛酸钾晶须的工艺条件,本文先对KDC法(kneading-drying-calcination)合成钛酸钾晶须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当二氧化钛与碳酸钾的物质量的比为5.5,煅烧温度为1100℃,煅烧时间为5h,可制备出平均长径比约15.6、形貌较均匀的六钛酸钾晶须。以五氧化二钒为助剂,对KDC法进行改进,研究了V2O5添加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晶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综合热分析(TG-DSC)实验表明,V2O5可降低六钛酸钾晶须的煅烧温度。通过扫描电镜(SEM),可测量出晶须的长度和直径。研究表明,V2O5提高了晶须的长径比,其平均长径比大于20。通过比较分析可得到合成六钛酸钾晶须所需要的合适工艺条件是:煅烧温度为800℃、煅烧时间为5h、V2O5加入量为2%,在该条件下,可合成出晶须的平均长径比为22、晶须的结晶度好、形貌均匀的六钛酸钾晶须。为研究晶须对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以热固性环氧树脂为基体,以玻璃纤维为载体,通过层压法制备出用于电脑和电视基板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再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六钛酸钾晶须晶须对环氧树脂层压板的增强机理。研究表明,含硅偶联剂(KH-560和KH-792)改善了六钛酸钾晶须和玻璃纤维的表面性能。掺入经表面处理的六钛酸钾晶须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当六钛酸钾晶须的添加量为6%左右时,所得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红外光谱实验表明,当硅偶联剂(KH-560)质量分数3%时,偶联剂对玻璃纤维表面处理效果较好,能形成稳定的化学界面;热重实验表明,六钛酸钾晶须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同时降低其导热系数;X射线衍射及相关实验表明,复合材料中六钛酸钾晶须的晶相结构完整,六钛酸钾晶须和玻璃纤维复合使用时,对材料的增强作用具有具有协同效应。
孙明赫,孙秋菊,李武,代丽,赵贵林[8](2010)在《国内无机晶须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无机晶须作为一种单晶纤维材料,具有结构完整、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是塑料、金属和陶瓷等材料的新型改性添加剂,已制成了多种耐热、耐磨、耐腐蚀等高性能材料,应用在机械、电子、汽车等领域。本文综述了硫酸镁、钛酸钾、硼酸铝、硫酸钙、氧化锌和碳酸钙等常用无机晶须的特性及其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连红[9](2010)在《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酸钙晶须是一种细小纤维状的亚纳米材料,具有十分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目前,硫酸钙晶须的制备主要采用天然石膏为原料,对原料纯度和粒度要求较高,生产设备要求苛刻。硫酸钙晶须不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在有机材料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了降低硫酸钙晶须制备成本,扩大硫酸钙晶须的应用范围,研究制备硫酸钙晶须的新方法和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及其在胶粘剂改性、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对硫酸钙晶须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其应用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常压下制备了(半水)硫酸钙晶须和改性硫酸钙晶须,通过多种研究手段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晶须表面性质与改性剂种类、添加量的关系;进行了硫酸钙晶须在胶粘剂的改性和催化羧酸酯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获得满意的结果;进行硫酸钙晶须催化酯合成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确定了硫酸钙晶须为理想的非均相催化剂,拓宽了硫酸钙晶须研究与应用领域。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果如下:1.硫酸钙晶须的制备研究(1)通过引入晶化导向剂,以水热结晶法实现了常压下半水硫酸钙晶须的制备。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钙悬浊液和硫酸溶液的浓度均为0.2mmo1·L-1,硫酸溶液的加入流量为1.5mL·min-1,反应温度100℃,搅拌速度为400r·min-1,反应时间40min,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晶化导向剂;合适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品经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确定为半水硫酸钙晶须和无水硫酸钙晶须混合物,平均粒径为200nm,长径比100:与传统的石膏为原料的水热法相比,该工艺制备硫酸钙晶须无需石膏溶解过程;引入晶化导向剂,加快了晶核的形成,缩短了半水硫酸钙晶须的结晶和单晶生长时间,能够有效地控制晶须的粒径。工艺中所用原材料来源广泛、廉价易得,实现工业化将对半水硫酸钙晶须产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2)以盐泥为原料进行了硫酸钙晶须的制备研究,得到合适的工艺条件为:在硫酸/盐泥质量比为2,盐泥浆液质量分数为6%,常压下反应温度105℃,时间30min。此条件下回收硫酸钙杂质少,形貌最佳,所得样品直径为0.2~4.0μm、长度为35~150μm;利用盐泥在缓和条件下制备硫酸钙晶须的工艺,结合镁盐回收工艺,不仅可以生产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材料,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变废为宝,实现环保与资源节约双赢。2.硫酸钙晶须的表面改性研究通过对改性硫酸钙晶须的吸油值、体系粘度、沉降体积等性能研究表明,硬脂酸、铝酸酯偶联剂和复配改性剂湿法改性硫酸钙晶须,硬脂酸复配改性剂最优;200nm,500nm硫酸钙晶须的改性以复配改性剂添加量分别在3.0%,2.0%时最佳。FT-IR和TG/DTG分析表明,铝酸酯偶联剂与硫酸钙晶须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XRD分析表明,硬脂酸、铝酸酯偶联剂仅使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并没有改变硫酸钙晶须的组成和结构。3.硫酸钙晶须对胶粘剂的改性研究在不饱和聚酯腻子中加入硫酸钙晶须替代白炭黑,聚酯腻子性能提高;当加入量2.0%的200nm改性硫酸钙晶须时腻子的抗冲击性提高了25%,硬度提高了13%,收缩率下降了27.8%,腻子的可打磨时间延长;采用原位聚合法,向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中加入200nm改性硫酸钙晶须,质量分数为3%时,拉伸强度达到了36MPa,初粘强度达到了95N·(25mm)-1,24h剥离强度达到了213N·(25mm)-1,拉伸强度较未加晶须前提高了80%,初粘性提高了126%,终粘剥离强度提高了52%,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在聚氨酯密封胶中添加200nm改性硫酸钙晶须,可以改善密封胶的强度、硬度和弹性;200nm改性硫酸钙晶须可以替代气相二氧化硅来改善密封胶的触变性,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硅酮密封胶加入硫酸钙晶须,提高了硅酮密封胶的最大伸长率。200nm改性硫酸钙晶须改性的硅酮密封胶挤出性好,可替代气相白炭黑作为触变剂使用;将硫酸钙晶须加入到白乳胶中,明显提高白乳胶的力学性能。500nm,200nm,500nm改性,200nm改性硫酸钙晶须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填料总量的0.2%,0.3%,0.2%,0.3%。改性硫酸钙晶须提升白乳胶力学性能更显着,最大值压剪强度比改性前提高160%以上;在乳胶漆中添加硫酸钙晶须,改性硫酸钙晶须比未改性的硫酸钙晶须效果更显着,200nm改性硫酸钙晶须改性后,各项指标都提高,在加入量为0.3%时耐擦洗性能提高275%,达到最高7500次;硫酸钙晶须对彩色高分子防水胶泥的性能影响较大。随着硫酸钙晶须添加量增加,粘结强度逐渐增大,抗折及抗压强度均提高,初凝及终凝时间有所缩短,耐碱性不发生变化,当添加0.3%硫酸钙晶须时,抗渗性增加150%,性能最优。工业化后,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看,硫酸钙晶须对胶粘剂的改性作用明显,选择适当的晶须添加量和规格不仅能够大幅提高胶粘剂的综合性能,还因硫酸钙晶须具有良好触变性,可以替代气相白炭黑等昂贵的触变剂,从而降低产品成本。4.硫酸钙晶须在羧酸酯制备中的应用研究(1)以冰醋酸与正丁醇为原料,硫酸钙晶须作为催化剂制备醋酸正丁酯。硫酸钙晶须是制备醋酸正丁酯反应的优良催化剂。醋酸正丁酯的酯化反应是一可逆的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A/dt=2153exp(-418T08/RT)cA·cB-35.94×10-3exp(-13295/RT)cC·cD(2)当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1:1,硫酸钙晶须用量为正丁醇质量的3%,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为6h,甲苯带水剂用量为正丁醇质量的14.8%时,酯化产率可达到91%以上。通过实验得出,硫酸钙晶须在催化酯制备反应中,几乎不引起副反应,催化作用良好。以硫酸钙晶须作为酯制备催化剂克服了浓硫酸法腐蚀设备、污染环境的缺点,为酯制备的绿色环保方法。(3)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一缩二乙二醇酯交换制备一缩二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DEGDMA)考察硫酸钙晶须的催化活性。研究了硫酸钙晶须催化此反应的合适工艺条件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一缩二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为3.5:1,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硫酸钙晶须、阻聚剂氮氧自由基加入量分别为一缩二乙二醇质量的3.0%,0.1%。此条件下制备的一缩二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收率大于93.3%,纯度达97%。实验表明,硫酸钙晶须对制备一缩二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硫酸钙晶须对制备一缩二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的催化活性由其结构决定,与组成无关;催化性能与离子交换树脂相当,与硫酸、对甲苯磺酸相比,具有无腐蚀、价格低廉,产品质量好,色泽浅,副反应少,反应条件比较缓和等优点。(4)以硫酸钙晶须为催化剂制备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避免了用硫酸或对甲基苯磺酸作催化剂造成设备腐蚀及后处理等复杂工艺。与传统的硫酸催化法相比,具有催化活性稳定,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副反应少,酯化率高,后处理过程简单等优点。通过实验得出硫酸钙晶须催化制备TMPTA的合适工艺条件为:n(丙烯酸):n(三羟甲基丙烷)=3.4、硫酸钙晶须的质量分数(以三羟甲基丙烷的质量为基准)2.0%、以环己烷和甲苯混合带水剂、以对苯二酚和吩噻嗪作混合阻聚剂;酯化反应的最终温度为98℃;反应时间为5h;空气流量为15mL·min-1。在合适工艺条件下制备的TMPTA酯化率达96.8%以上。
徐蕾[10](2010)在《极端工况下矿井提升机衬垫摩擦学性能及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衬垫是摩擦式提升机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提升机的工作能力、提升效率和安全可靠性。近年来,有关提升钢丝绳与衬垫之间摩擦学问题的研究均在低速状态下进行,并未涉及重载高速滑动这一极端工况。当出现超载提升等意外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滑动时,大量摩擦热积聚在衬垫表面,造成衬垫温升急剧变化,从而导致其摩擦因数及耐磨性急剧下降,引发恶性事故。因此,开展极端工况下摩擦衬垫与钢丝绳的高速摩擦学性能研究,进而对现有衬垫材料进行改性,力图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摩擦因数和耐磨性,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极端环境下提升钢丝绳与衬垫高速摩擦学性能研究”(编号:20060290505)的资助下,针对矿井摩擦提升机经常发生恶性滑绳事故的问题,采取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室模拟矿井实际环境工况开展提升钢丝绳与摩擦衬垫滑动试验研究,掌握衬垫摩擦磨损特性变化规律,进而研制高性能摩擦衬垫,提高其在恶劣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首先,模拟矿井提升机极端环境下的恶劣工况,在自制试验台上开展衬垫材料在高速、重载、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分析衬垫材料的磨损形貌与化学结构,进而分析衬垫在极端工况下的磨损机理与失效形式。其次,考虑不同晶须的特性差异,分别选择若干种无机晶须为填料,制备无机晶须改性衬垫材料,通过力学、热分析及摩擦学试验,考察晶须对衬垫材料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不同衬垫材料的磨损机制,探求不同晶须对衬垫材料的作用规律,从而确定改性效果最优的晶须种类。再次,结合拟水平与均匀设计试验方法,以树脂基体、无机晶须及芳纶浆粕的含量为影响因子,对衬垫材料进行配方设计;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不同配方改性材料的摩擦学参数预测模型,考察不同组分及其含量对材料摩擦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以典型工况下的摩擦学特性为准则,对无机晶须与芳纶浆粕混杂改性衬垫材料进行配方优选。最后,针对改性衬垫材料,以比压和滑动速度为因子,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法开展正常提升及恶劣工况下的模拟试验;基于响应曲面模型理论,探求材料摩擦磨损特性受比压和滑动速度等单因素及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规律,分析材料摩擦因数及磨损率对各因素变化水平的敏感程度;结合对材料微观形貌及表层成分变化的分析,考察在不同条件下材料的磨损机理变化;在摩擦学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全工况范围的衬垫摩擦因数预测模型。
二、钛酸钾晶须及硫酸钙晶须改性环氧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钛酸钾晶须及硫酸钙晶须改性环氧树脂(论文提纲范文)
(1)无机晶须在塑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增强增韧作用 |
1.1 聚丙烯(PP)基复合材料 |
1.2 聚乙烯(PE)基复合材料 |
1.3 聚氯乙烯(PVC)基复合材料 |
1.4 其他复合材料 |
2 阻燃作用 |
3 氧化锌晶须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
3.1 抗静电复合材料 |
3.2 吸波及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
3.3 阻尼减震复合材料 |
3.4 提高介电性能复合材料 |
3.5 抗菌复合材料 |
4 结语 |
(2)磷酸铁生产废水的反渗透膜处理及回收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膜分离技术概述 |
1.3 几种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
1.3.1 微滤 |
1.3.2 超滤 |
1.3.3 纳滤 |
1.3.4 反渗透 |
1.4 反渗透 |
1.4.1 原理 |
1.4.2 反渗透系统重要参数指标 |
1.4.3 操作因素对反渗透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1.5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1.5.1 饮用水处理 |
1.5.2 工业废水处理 |
1.5.3 海水淡化 |
1.6 膜污染 |
1.6.1 膜污染原因 |
1.6.2 颗粒污染 |
1.6.3 有机物污染 |
1.6.4 微生物污染 |
1.6.5 其他因素 |
1.7 膜的清洗 |
1.7.1 机械清洗 |
1.7.2 化学清洗 |
1.8 硫酸钙晶须 |
1.8.1 晶须生长机理 |
1.8.2 硫酸钙晶须基本性质 |
1.8.3 硫酸钙晶须的应用 |
1.8.4 硫酸钙晶须的制备方法 |
1.9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反渗透膜法处理磷酸铁废水工艺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膜分离设备图 |
2.1.2 试剂与仪器 |
2.1.3 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工艺流程 |
2.1.4 实验装置与流程图 |
2.1.5 反渗透膜法处理磷酸铁废水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2.1 进料压力对反渗透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2.2.2 进水浓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2.2.3 进水p H值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2.2.4 温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2.3 中试废水的反渗透膜处理 |
2.4 结论 |
第三章 磷酸铁生产废水制备硫酸钙晶须和磷酸铁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常用试剂与仪器 |
3.1.2 硫酸钙晶须的制备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1 原料液浓度的选择 |
3.2.2 反应温度的选择 |
3.2.3 形貌控制剂R浓度的影响 |
3.2.4 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硫酸钙晶须 |
3.2.5 硫酸钙晶须的XRD表征 |
3.2.6 热重分析(TG) |
3.2.7 磷酸铁的防锈性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硫酸钙晶须(CSW)/PVC硬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常用试剂与仪器 |
4.1.2 硫酸钙晶须/PVC复合材料的制备 |
4.1.3 力学性能测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硫酸钙晶须用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氧化物改性钛酸盐晶须及与酚醛树脂的复合和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摩擦材料成分及作用 |
1.3 无机填料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
1.3.1 钛酸盐晶须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
1.3.2 氧化铝粒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
1.3.3 二氧化硅及其在聚合物基摩擦材料中的应用 |
1.4 摩擦材料磨损机理 |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钛酸盐晶须的改性及其与酚醛树脂的复合 |
2.1 实验部分 |
2.1.1 原料和仪器 |
2.1.2 双无机氧化物改性钛酸盐晶须 |
2.1.3 晶须改性表征 |
2.1.4 酚醛树脂与钛酸盐晶须共混条件的确定 |
2.1.5 复合材料的样品制备及性能测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晶须表征 |
2.2.2 酚醛树脂与钛酸盐晶须共混料表征 |
2.2.3 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 |
2.2.4 复合材料的形貌 |
2.2.5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酚醛树脂/钛酸盐晶须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
3.1 实验部分 |
3.1.1 原料和仪器 |
3.1.2 复合材料的样品制备及性能测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采集原理 |
3.2.2 测试频率为5 Hz时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 |
3.2.3 测试频率为10 Hz时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 |
3.2.4 测试频率对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
3.2.5 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表征 |
3.2.6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新型陶瓷有机摩擦材料及摩擦特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摩擦材料发展历史 |
1.3 摩擦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专利情况分析 |
1.3.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2.1 粘结剂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
1.3.2.2 增强材料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
1.3.2.3 填料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
1.3.2.4 工艺、测试和性能评价方法 |
1.3.2.5 摩擦磨损理论研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传统摩擦材料剖析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2.2.2 表征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日本盘片的剖析 |
2.3.2 美国盘片的剖析 |
2.3.3 德国盘片的剖析 |
2.4 小结 |
第3章 少金属陶瓷有机摩擦材料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3.2.2 制备方法 |
3.2.3 表征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少金属陶瓷有机摩擦材料的压力特性影响 |
3.3.2 少金属陶瓷有机摩擦材料的速度特性影响 |
3.3.3 少金属陶瓷有机摩擦材料的温度特性影响 |
3.3.4 无铜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 |
3.4 小结 |
第4章 无铜陶瓷有机摩擦材料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4.2.2 制备方法 |
4.2.3 表征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氧化铝、铬铁矿磨料对无铜摩擦性能的影响 |
4.3.2 不同钛酸盐对无铜摩擦性能的影响 |
4.3.3 不同石墨和复合润滑材料对无铜摩擦性能的影响 |
4.3.4 无铜摩擦材料综合性能评价 |
4.3.5 无铜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 |
4.4 小结 |
第5章 双重特性陶瓷摩擦材料的协同机理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5.2.2 制备方法 |
5.2.3 表征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材料的微观结构 |
5.3.2 材料的化学成键和电子结构 |
5.3.3 材料的腐蚀性能 |
5.3.4 材料的机械和摩擦性能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硫酸钙晶须气浮式表面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硫酸钙晶须概述 |
1.1.1 硫酸钙晶须及其性能 |
1.1.2 硫酸钙晶须的优势及应用 |
1.2 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 |
1.2.1 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原因和目的 |
1.2.2 无机矿物材料表面改性研究现状 |
1.2.3 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及应用现状 |
1.3 当前硫酸钙晶须存在的问题与趋势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仪器设备及性能表征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药剂与仪器设备 |
2.3 试验工艺与方法 |
2.3.1 硫酸钙晶须气浮式表面改性试验系统 |
2.3.2 硫酸钙晶须气浮式表面改性试验路线 |
2.4 性能表征及检测方法 |
2.4.1 活化指数测定方法 |
2.4.2 接触角测定方法 |
2.4.3 吸油值测定方法 |
2.4.5 生物显微镜观测 |
2.4.6 扫面电镜(SEM)及EDS能谱分析 |
2.4.7 动电位(Zeta potential)测定方法 |
2.4.8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2.4.9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2.4.10 漆膜干燥时间测定方法 |
2.4.11 光泽检测方法 |
2.4.12 耐冲击性检测方法 |
2.4.13 柔韧性检测方法 |
2.4.14 附着力检测方法 |
第3章 硫酸钙晶须气浮式表面改性试验研究 |
3.1 常规改性药剂对硫酸钙晶须改性效果的试验研究 |
3.2 硬脂酸钠气浮式改性硫酸钙晶须试验研究 |
3.2.1 改性剂用量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 |
3.2.2 料浆pH值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2.3 改性温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2.4 搅拌速率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2.5 料浆浓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2.6 烘干温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 |
3.3 新型改性剂改性硫酸钙晶须试验研究 |
3.4 新型改性剂DZY-5气浮式改性硫酸钙晶须试验研究 |
3.4.1 改性剂DZY-5用量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4.2 料浆pH值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4.3 改性温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4.4 搅拌速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4.5 料浆浓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4.6 烘干温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5 新型改性剂DZY-6气浮式改性硫酸钙晶须试验研究 |
3.5.1 改性剂DZY-6用量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5.2 料浆pH值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5.3 改性温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5.4 搅拌速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5.5 料浆浓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5.6 温度对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气浮式表面改性机理分析 |
4.1 硫酸钙晶须气浮式表面改性可行性分析 |
4.1.1 硫酸钙晶须气浮式改性过程中的润湿与粘附 |
4.1.2 硫酸钙晶须气浮式改性后形貌变化 |
4.2 硫酸钙晶须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 |
4.2.1 硫酸钙晶须的晶体结构 |
4.2.2 硫酸钙晶须的SEM和EDS检测 |
4.3 DZY-5与硫酸钙晶须表面作用机理分析 |
4.3.1 DZY-5改性硫酸钙晶须前后的SEM及EDS检测分析 |
4.3.2 硫酸钙晶须与DZY-5吸附行为分析 |
4.4 DZY-6与硫酸钙晶须表面作用机理分析 |
4.4.1 DZY-6改性硫酸钙晶须前后的SEM及EDS检测分析 |
4.4.2 硫酸钙晶须与DZY-6吸附行为分析 |
4.5 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硫酸钙晶须在醇酸树脂涂料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硫酸钙晶须充填醇酸树脂涂料试验研究 |
5.2.1 不同改性条件硫酸钙晶须对醇酸树脂涂料的作用研究 |
5.2.2 硫酸钙晶须添加量对醇酸树脂涂料的性能影响 |
5.3 硫酸钙晶须增强醇酸树脂涂料的机理分析 |
5.3.1 硫酸钙晶须缩短涂膜干燥时间机理 |
5.3.2 硫酸钙晶须对醇酸树脂涂料消光作用机理 |
5.3.3 硫酸钙晶须增强涂膜力学性能机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6)晶须对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晶须的种类 |
1.1 钛酸钾晶须[4, 5] |
1.2 碳化硅晶须[4, 6] |
1.3 硼酸盐晶须[7] |
1.4 碳酸钙晶须[8] |
1.5 硫酸钙晶须[9] |
1.6 氧化锌晶须[10] |
1.7 纤维素晶须[11] |
2 晶须在环氧树脂改性中的研究和应用 |
2.1 增强增韧 |
2.2 提高阻尼、耐热和阻燃性能 |
2.3 提高耐磨损性能 |
2.4 提高抗静电性能 |
2.5 提高粘结强度 |
3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
(7)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钛酸钾晶须简介 |
1.2.1 无机晶须的特点与性能 |
1.2.2 钛酸钾晶须的结构、性能与用途 |
1.2.3 钛酸钾晶须的制备方法 |
1.2.4 钛酸钾晶须/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改善 |
1.3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
1.3.1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组成 |
1.3.2 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课题的来源、意义及内容 |
1.4.1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
1.4.2 课题的内容 |
第二章 KDC 法合成钛酸钾晶须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中主要仪器设备 |
2.2.3 前驱体粉末的制备 |
2.2.4 晶须制备 |
2.2.5 分析表征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3.1 原料配比对钛酸钾晶须质量的影响 |
2.3.2 煅烧温度对钛酸钾晶须质量的影响 |
2.3.3 煅烧时间对钛酸钾晶须质量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V_2O_5促进六钛酸钾晶须的合成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中主要仪器设备 |
3.2.3 前驱体粉末的制备 |
3.2.4 晶须制备 |
3.2.5 水溶钾的处理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1 V_2O_5对前驱体粉末 TG-DSC 曲线的影响 |
3.3.2 煅烧温度对六钛酸钾晶须质量的影响 |
3.3.3 煅烧时间对合成六钛酸钾晶须质量的影响 |
3.3.4 V_2O_5加入量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六钛酸钾晶须/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
4.2.3 PTW 的表面改性处理[67] |
4.2.4 层压板的制备方法 |
4.2.5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 |
4.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1 偶联剂对玻璃纤维表面处理的影响 |
4.3.2 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 |
4.3.3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4.3.4 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 |
4.3.5 复合材料的 XRD 分析 |
4.3.6 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原理 |
4.3.7 PTW 对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机理 |
4.3.8 PTW 改性前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比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绩 |
致谢 |
(9)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晶须的研究进展 |
1.1.1 晶须的分类 |
1.1.2 晶须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
1.2 硫酸钙晶须研究进展 |
1.2.1 硫酸钙晶须的制备方法 |
1.2.2 硫酸钙晶须的表面改性 |
1.2.3 硫酸钙晶须的应用 |
1.3 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硫酸钙晶须的制备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2.2.2 实验步骤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搅拌速度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2.3.2 温度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2.3.3 反应时间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2.3.4 加料流量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2.3.5 氧化钙悬浊液浓度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2.3.6 晶化导向剂添加量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2.3.7 最佳工艺条件下硫酸钙晶须的形貌、结构 |
2.4 小结 |
第3章 盐泥制备硫酸钙晶须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3.2.2 实验步骤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酸泥比对回收钙中镁含量的影响 |
3.3.2 反应温度对硫酸钙晶须的影响 |
3.3.3 反应时间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3.3.4 盐泥浆液质量分数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3.3.5 合适工艺条件下硫酸钙晶须的形貌、结构 |
3.4 小结 |
第4章 硫酸钙晶须的表面改性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4.2.2 晶须表面改性 |
4.2.3 测试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改性剂添加量对吸油值的影响 |
4.3.2 改性剂用量对体系粘度的影响 |
4.3.3 改性剂添加量对沉降体积的影响 |
4.4 改性剂与硫酸钙晶须表面的相互作用 |
4.4.1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4.4.2 热重(TG/DTG)分析 |
4.4.3 晶须改性后结构 |
4.4.4 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机理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晶须在胶粘剂改性中的应用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5.2.2 实验内容 |
5.2.3 测试部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晶须对不饱和聚酯腻子性能影响 |
5.3.2 晶须对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5.3.3 晶须对聚氨酯密封胶性能的影响 |
5.3.4 晶须对硅酮密封胶性能的影响 |
5.3.5 晶须对白乳胶性能的影响 |
5.3.6 晶须对乳胶漆性能的影响 |
5.3.7 晶须对彩色高分子防水胶泥性能的影响 |
5.3.8 彩色高分子防水胶泥工业化生产及产品检测 |
5.4 小结 |
第6章 硫酸钙晶须在醋酸丁酯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
6.1 前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6.2.2 实验内容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酯化反应动力学 |
6.3.2 工艺参数对酯化率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7章 晶须在DEGDMA和TMPTA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
7.1 前言 |
7.2 实验部分 |
7.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7.2.2 测试部分 |
7.2.3 实验步骤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一缩二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制备 |
7.3.2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制备 |
7.4 小结 |
第8章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着、获奖情况及发明专利 |
从事科学研究的简历 |
(10)极端工况下矿井提升机衬垫摩擦学性能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5 本章小结 |
2 极端工况下钢丝绳与衬垫摩擦学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钢丝绳与衬垫摩擦试验系统 |
2.3 极端环境下衬垫摩擦学试验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无机晶须改性衬垫材料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制备 |
3.3 晶须对衬垫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
3.4 晶须对衬垫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CaSO_4 晶须/芳纶浆粕混杂改性衬垫材料配方设计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芳纶浆粕特性 |
4.3 配方设计 |
4.4 不同配方改性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
4.5 灰色关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CaSO_4晶须/芳纶浆粕改性衬垫材料摩擦学性能预测模型及配方优选 |
5.1 引言 |
5.2 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摩擦学预测模型 |
5.3 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的改性材料配方优选 |
5.4 本章小结 |
6 改性衬垫材料摩擦学行为研究 |
6.1 引言 |
6.2 芳纶浆粕的表面改性 |
6.3 改性衬垫材料物理性能研究 |
6.4 改性衬垫材料摩擦学试验研究 |
6.5 基于ANOVA和RSM的试验参数影响分析 |
6.6 改性材料磨损机理研究 |
6.7 改性材料磨损表面XPS分析 |
6.8 基于工况背景的改性材料摩擦因数预测模型 |
6.9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钛酸钾晶须及硫酸钙晶须改性环氧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机晶须在塑料中的应用[J]. 韩德全,曹鸿璋,于晓丽,陈明光,王慧,周晓东,芦婷婷. 塑料, 2020(06)
- [2]磷酸铁生产废水的反渗透膜处理及回收利用[D]. 刘茂举. 广西大学, 2020(07)
- [3]氧化物改性钛酸盐晶须及与酚醛树脂的复合和性能[D]. 陈银杰. 天津大学, 2020(02)
- [4]新型陶瓷有机摩擦材料及摩擦特性机理研究[D]. 江柯敏.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2018(01)
- [5]硫酸钙晶须气浮式表面改性研究[D]. 张勇. 东北大学, 2015(12)
- [6]晶须对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进展[J]. 张亮,郝文涛. 塑料助剂, 2013(02)
- [7]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 牛飞. 广州大学, 2012(03)
- [8]国内无机晶须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孙明赫,孙秋菊,李武,代丽,赵贵林.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0(09)
- [9]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应用研究[D]. 张连红. 东北大学, 2010(04)
- [10]极端工况下矿井提升机衬垫摩擦学性能及改性研究[D]. 徐蕾. 中国矿业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