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农村中学管理的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付丽芬[1](2020)在《校本管理视角下农村中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云南省昆明市Q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15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农村基层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了对农村基层教育的财政投入、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的投入。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学校建立一套全面的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体系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以校本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教师管理的一般理论下以及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支撑下,以云南省昆明市Q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为例,深刻剖析在农村中学现行的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下,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制度建设的理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以及运行系统四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结合教师与学校、学校制度间良性关系的构建找出解决途径。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研究国内外校本管理理论及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农村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困境、形成原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探索解决农村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中问题的对策。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以及对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以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的学理基础为主线,为下一部分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以云南省昆明市Q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在理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和运行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以Q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在理念层面、规则层面、组织层面以及运行层面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找出Q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困境的对策,通过理论指导来健全、优化学校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学校效能。
陈凯[2](2020)在《近现代中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历史研究可以重构过去发生的事件以及解释事件的意义,研究学科的发展史既可以唤醒学科建设中应有的历史意识,也能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考察近现代中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从学科的概念出发,主要关注教育管理学在知识传授、学术活动、学术组织与学科体系方面的进展,辨析出各阶段教育管理学的发展特征,从而梳理出近代以来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近现代中国教育管理学,肇始于清末时期日本教育管理学的传入,从“学校管理法”的初始形态开始发展。20世纪初叶,随着“癸卯学制”的颁布,各类学堂广设学校管理法、教育法令、学校卫生等有关教育管理学的课程,标志着学校管理学在中国的诞生。在清末与民国期间,先后学习日本、美国,这一过程中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思想出现转变,从学校管理学朝向范围更广的教育行政学前进,“学校管理法”发展成为了“教育行政”。1949年至1978年的29年里,我国教育管理学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一度呈现出裹足不前的状态。建国初期,教育行政学课程被取消,学校管理学被弱化为教育学的最后一个部分,随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更使教育管理研究受到了冷落。改革开放前后,“教育管理学”称谓被提出并得到确立,而后恢复重建,学科体系在发展中逐渐摆脱传统的以工作部门和任务为主要线索的经验体系,整体研究的意识不断增强,开始融学校管理学与教育行政学为一体,进行教育管理学的综合性研究。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管理学不论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还是学科建设上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主要特点为注重批判反思,表现为总结成就与不足、关注学科基本理论问题以及面向实践展开学科研究。总结教育管理学的过去,从近代时期的学科诞生且一度粗具规模,到现代时期遭遇挫折,而后快速发展,这是一门在近现代中国从无到有,曲折中不断前行的学科。展望未来,应该要立足本土,更好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体现在以下几个统一,分别是:多元化与一元化的统一、本土化与外来化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适应性与坚守性的统一。
唐方华[3](2020)在《乡村中学教师激励策略研究 ——以G省为例》文中认为教师激励作为教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激励更多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乡村师资不足的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乡村教师激励的政策文件,充分体现国家对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关照。乡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教师的支持,如何通过激励措施来调动全国330多万名乡村教师的积极性,打造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强烈使命感的乡村教师队伍,成为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迫切问题。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教师激励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述评,对乡村中学教师和激励策略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综合激励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此为基础,以G省乡村中学教师为对象,设计并实施了乡村中学教师激励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乡村中学教师努力程度不够,乡村中学教师工作绩效不均衡,乡村中学教师奖酬相对有限,乡村中学教师总体满意度不高。其原因主要在于:乡村中学教师工作职责泛化,专业发展不受重视;学校教学工作环境不佳,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教育资源投入有限,教师奖酬形式化;综合激励各环节衔接不畅,效能低质化。由此,本研究从发展激励、绩效激励、奖酬激励和制度激励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乡村中学教师激励的优化策略:一是明确教师职责,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二是改善教学环境,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三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保障教师公平奖酬;四是创新激励模式,改革激励体系。希望能为加强乡村中学教师激励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提高乡村学校的管理效能。
李结明[4](2019)在《以办学理念铸造学校德育特色的方法与路径 ——以顺德区L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忽视德育工作的开展,这要求初中的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其它各育的关系。基于学校德育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用德育理念彰显德育特色成为教育趋势,如何以办学理念铸造德育特色方法和路径成为德育特色创建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研究了中学办学理念的构成与特点、中学德育特色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办学理念与学校德育特色的关系,论证了基于办学理念的历史属性,地理属性,人文属性,校长个性等因素铸造学校德育特色的方法,探索了以办学理念引领活动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的路径。本文还以顺德区L中学围绕办学理念铸造学校德育特色的成功经验为例证。顺德区L中学基于其对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助人梁銶琚博士“古人风”“天下雨”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校长的个性化办学追求,提炼出“以人为本、规范办学、德育为先、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立人教育”德育特色,并基于办学理念铸造出“立人教育”德育特色的四个层面的实践路径:课程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出成果,顺德区L中学的德育建设结出了硕果:以人为本,主体内化;规范办学,依法治教;德育为先,注重实践;内涵发展,挖掘潜能。顺德区L中学还对特色德育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反思教训。本文研究成果能为其他同类型学校的德育特色的形成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读者抛砖引玉,激发思考。
孙雅丽[5](2018)在《阿坝州初级中学学校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教育是学校的核心任务,高效的教育管理对学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不断加大,学校管理改革不断进行,提高了我国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城镇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受经济、地理、人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偏远地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举步维艰,偏远地区学校管理水平较低、学生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就偏远地区初级中学而言,其发展已经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此,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偏远地区学校教育管理水平,逐渐缩小城乡学校管理之间的差距,促进在我国义务教育全面发展,对社会稳定、民族和平、全民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阿坝州美兴中学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偏远地区初级中学教育管理现状作了深入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找出阿坝州初级中学学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对教育的启示,针对实际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学校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同时能为当地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起到参考的作用,为当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阿坝地区初级中学管理中还存在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教育管理模式落后、教育管理质量低下、教育技术管理相对落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阿坝地区初级中学应该从完善学校教育管理规章制度、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和强化地区经济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
吴美容[6](2017)在《晋江市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农村中学受其地域的限制,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困难。本文采取访谈调查和研究的方式,以晋江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对农村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农村中学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的访谈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成效低,难以适应课改要求,同时专业发展意识差,职业效能感差,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因此,积极探寻改善并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对策势在必行。同时在研究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当地农村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管理不善是问题的主要根源。为了有效解决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必须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探究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学管理者促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对策。
郭坚玲[7](2016)在《山区中学规范化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偏远山区的中学教育理念还较为落后,在中学师资队伍薄弱的条件下,中学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不强,教学质量偏低,为了提升我国山区农村的中学教学质量,必须正视当前的山区中学教育现状,梳理山区中学教育管理的思路,从优化山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山区中学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管理与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山区中学学生的知识面,结合山区实际,为建设山区中学教育管理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持。
马仲林[8](2015)在《农村中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提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结合新的教育背景,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同时,当前我国中学管理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致使中学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基于这种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中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中学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和措施。一、农村中学管理存在的问题1.学校管理处于封闭状态。近年来,大众的
常振亮[9](2014)在《区域教育扶贫政策的创新实践——石家庄市山区中小学教育扶贫工程调研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改变山区教育的现状,本着教育要优先发展的理念,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下决心通过教育扶贫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群众的脱贫问题。在此背景下,为全面了解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以来的成果和经验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决策咨询服务,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履行"决策服务、决策咨询"的职能,对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状况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并据此提出工作新建议。
贺红梅[10](2014)在《基于和谐理念的农村初级中学管理失谐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自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后和谐问题就成了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的重点。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出现了各种不和谐的现象,导致社会公众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大的偏见,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是影响一个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因素。学校管理和谐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农村初级中学管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比比皆是,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初级中学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以便提高农村初级中学管理的效度;从地理位置上看,农村初级中学地处偏僻,教育资源的配置、师资、教学成果都不及教育发达地区,同时农村中学的校长及其他领导管理层在接受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时也不如教育发达地区及时,导致农村初级中学管理方面出现众多不和谐的现状,影响了我国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提升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和谐管理迫在眉睫。本文对于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管理这一主体进行研究,通过学习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分析古今中外和谐管理思想。以和谐管理为理论依据,参考席酉民、黎红雷教授的和谐管理思想,在此理论基础上对农村初级中学管理进行深入探究。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再辅以比较分析法。通过文献研究,归纳综述和谐学校管理的相关成果。明确当前研究工作的进展到了何种程度,从而确定本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以农村初级中学管理为分析样本,分析当前农村初级中学管理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初级中学管理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选题缘由、国内外的文献综述、研究意义以及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是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对于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和谐学校管理理论解读。同时通过相关基本理论的阐述确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现状及原因分析,全面了解分析农村初级中学管理不和谐的现状,并对农村初级中学管理不和谐的现状进行分析,农村初级中学不和谐的现状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不和谐、教育与教学上的不和谐以及学校和社会的不和谐;第四部分是策略建议,通过对农村初级中学和谐学校管理以及和谐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的阐述,系统提出了农村初级中学和谐学校管理建设理论基本要点及农村初级中学和谐建设实现途径。
二、浅论农村中学管理的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农村中学管理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校本管理视角下农村中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云南省昆明市Q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一)选题背景 |
(二)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的学理基础 |
一、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的理论脉络 |
(一)教师管理的一般理论 |
(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
二、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分析框架 |
(一)理念系统的维度 |
(二)规则系统的维度 |
(三)组织系统的维度 |
(四)运行系统的维度 |
第三章 云南省昆明市Q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
一、Q中学概况与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一)Q中学概况 |
(二)Q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历史沿革 |
二、Q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现状及问题 |
(一)人本化管理理念缺乏 |
(二)规则制定依据关系尚未理顺 |
(三)组织间沟通与协助不利 |
(四)运行缺乏保障体系 |
第四章 云南省昆明市Q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理念重塑与更新的意识缺乏 |
二、依法治校的能力不足 |
三、组织架构与管理理念不相适应 |
四、学校管理生态系统尚未建立 |
第五章 云南省昆明市Q中学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困境的对策 |
一、将人本理念落实在校本化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始终 |
二、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完善教师权益制度建设 |
三、学校管理组织间要提高管理与协调能力 |
(一)提高组织的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能力 |
(二)提高组织的过程管理能力 |
(三)加强组织与组织间协调运作能力 |
四、重视教师的个人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自觉 |
(二)教师个人与团体发展的知识共享生成、能力协同提升 |
(三)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共同体构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近现代中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问题的提出 |
2.研究的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近现代 |
2.学科与学科体系 |
3.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 |
(三)文献综述 |
1.文献趋势分析 |
2.文献内容的分类综述 |
3.文献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近代中国教育管理学创立的背景和条件 |
(一)教会学校的兴起带来西方教育管理体制的传播 |
(二)新式学堂的建立酝酿出对现代教育管理的需求 |
二、模仿与探索:中国教育管理学的早期状态 |
(一)日本教育管理学传入中国 |
1.甲午战败后的痛定思痛 |
2.教育管理学在中国的诞生 |
3.强调法令说明的三段体:学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 |
(二)美国教育管理研究接踵而至 |
1.“中国教育必须取法西洋” |
2.美国教育管理学的全面普及 |
3.突破学校事务管理:逐渐规范化的学科体系 |
三、改造与停滞:中国教育管理学的艰难时期 |
(一)教育管理学的改造与苏化 |
1.建国初期的初步改造 |
2.旋即而来的学科苏化 |
(二)教育管理学的曲折之路 |
1.短暂的春天 |
2.政治运动下的低谷 |
四、恢复与发展:中国教育管理学的深化繁荣阶段 |
(一)教育管理学的恢复性发展 |
1.教育管理学的提出与确立 |
2.教育管理学的恢复重建 |
3.摆脱“工作手册”:朝向一体化发展的学科体系 |
(二)教育管理学的反思性发展 |
1.总结成就与学科反思 |
2.基本问题的探讨 |
3.硕博学位点的快速增加 |
4.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研究 |
5.学科体系的多样化发展 |
五、对近现代中国教育管理学发展的思考 |
(一)总结:从无到有,一门在曲折中不断前行的学科 |
(二)展望:立足本土,更好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
1.多元化与一元化的统一 |
2.本土化与外来化的统一 |
3.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4.适应性与坚守性的统一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乡村中学教师激励策略研究 ——以G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宏观层面:国家对乡村教师队伍激励的政策导向 |
2.中观层面:乡村教师激励的现实困境 |
3.微观层面:乡村教师的职业诉求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1.乡村中学教师 |
2.激励策略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二 波特-劳勒综合激励理论的内涵阐释 |
(一)波特-劳勒综合激励理论的内容解读 |
1.努力程度 |
2.工作绩效 |
3.奖酬 |
4.满意感 |
(二)波特-劳勒综合激励理论中的相关因素 |
1.努力程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
2.工作绩效与奖酬的关系 |
3.奖酬与满意感的关系 |
(三)波特-劳勒综合激励理论与乡村中学教师激励的适切性分析 |
三 乡村中学教师激励的现状调查 |
(一)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1.问卷设计 |
2.调查实施 |
3.数据处理 |
4.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数据分析及结论 |
1.乡村中学教师激励的整体特征 |
2.乡村中学教师激励的差异性特征 |
四 乡村中学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乡村中学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 |
1.乡村中学教师努力程度不够 |
2.乡村中学教师工作绩效不均衡 |
3.乡村中学教师奖酬相对有限 |
4.乡村中学教师满意度总体不高 |
(二)乡村中学教师激励问题的归因 |
1.教师工作职责泛化,专业发展不受重视 |
2.教学环境不佳,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
3.教育资源投入有限,教师奖酬形式化 |
4.综合激励各环节衔接不畅,效能低质化 |
五 乡村中学教师激励的优化策略 |
(一)发展激励 |
1.规范教师职责范围,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 |
2.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
(二)绩效激励 |
1.优化教学资源,吸引优秀生源 |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
(三)奖酬激励 |
1.提高教师薪酬基准,落实教师待遇和补贴 |
2.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 |
3.实行合理的奖酬分配方式,保障奖酬公平性 |
(四)制度激励 |
1.强化各激励环节的联系,构建循环激励模式 |
2.优化激励手段,建立差异化激励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以办学理念铸造学校德育特色的方法与路径 ——以顺德区L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办学理念的研究 |
(二)关于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 |
(三)关于学校办学理念与德育特色的关系研究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一)深度访谈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个案研究法 |
(四)经验总结法 |
第二章 办学理念与学校德育特色 |
一、办学理念的构成与特点 |
(一)什么是办学理念 |
(二)办学理念的构成 |
(三)办学理念的特点 |
二、学校德育特色的内涵与特征 |
(一)学校德育的内涵 |
(二)德育特色的内涵与特征 |
三、办学理念与学校德育特色的关系 |
(一)办学理念指导学校德育特色的开展 |
(二)学校德育特色体现办学理念的深化 |
(三)办学理念与学校德育特色共同体现学校特色要求 |
第三章 办学理念铸造德育特色的方法和路径 |
一、办学理念铸造德育特色的方法 |
(一)基于历史性的办学理念铸造德育特色的方法 |
(二)基于地理性的办学理念铸造德育特色的方法 |
(三)基于人文性的办学理念铸造德育特色的方法 |
二、以办学理念铸造学校德育特色的路径 |
(一)以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活动育人特色的创建 |
(二)以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文化育人特色的创建 |
(三)以办学理念引领学校课程育人特色的创建 |
第四章 顺德区L中学以办学理念铸造学校德育特色的个案分析 |
一、顺德区L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德育特色 |
(一)顺德区L中学的办学理念 |
(二)顺德区L中学的德育特色 |
二、顺德区L中学以办学理念铸造学校德育特色的方法和途径 |
(一)顺德区L中学以办学理念铸造学校德育特色的方法 |
(二)顺德区L中学以办学理念铸造学校德育特色的途径 |
三、顺德区L中学德育特色创建的成效和反思 |
(一)顺德区L中学“立人教育”德育特色创建的成效 |
(二)顺德区L中学“立人教育”德育特色建设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学术期刊 |
(三)论文集、学位论文 |
致谢 |
(5)阿坝州初级中学学校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现状 |
1.3.1 管理与学校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2 初级中学管理相关研究 |
1.3.3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管理相关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之处及展望 |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中学管理的概念及功能 |
2.1.1 中学管理的概念 |
2.1.2 教学管理的概念 |
2.1.3 中学管理的基本功能 |
2.2 中学管理相关理论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3 主体教育理论 |
第3章 阿坝州初级中学管理现状分析—以美兴中学为例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时间、地点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与使用工具 |
3.1.4 调查样本选择 |
3.2 美兴中学管理现状分析 |
3.2.1 学校教育管理总体理念 |
3.2.2 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
3.2.3 学校教育管理内容 |
3.3 阿坝州中学学校管理特征 |
3.4 学校管理日常管理现状 |
3.5 美兴中学学校管理与非偏远地区学校管理对比分析 |
3.5.1 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对比分析 |
3.5.2 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对比分析 |
3.5.3 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对比分析 |
3.5.4 学校教育投入及管理技术对比分析 |
第4章 阿坝州初级中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阿坝州初级中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4.1.2 教育管理质量低下 |
4.1.3 教育技术管理相对落后 |
4.2 阿坝州初级中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不规范 |
4.2.2 教育管理观念落后 |
4.2.3 教师队伍管理不规范 |
4.2.4 地区经济文化阻碍学校教育管理发展 |
第5章 提升阿坝州初级中学管理能力的对策 |
5.1 不断完善学校教育管理规章制度 |
5.2 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关注阿坝州教育管理地域和民族特征 |
5.3 规范教师队伍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
5.4 强化阿坝州地区经济文化,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发展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晋江市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现有研究不足和自已的见解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晋江市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特征 |
一、青年 |
二、教师专业发展 |
三、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双因素理论 |
二、公平理论 |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二章 晋江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晋江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概况 |
一、晋江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初现成果 |
二、晋江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三节 晋江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农村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不善 |
二、农村中学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不到位 |
第三章 促进晋江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对策 |
第一节 提升农村教育主管部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质量 |
一、更新教育理念,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
二、制定相关政策,并有效执行与督查 |
第二节 提高农村中学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水平 |
一、完善学校管理方式,改善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 |
二、重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培训机制 |
三、提高教育资源管理科学性,加强校际交流 |
四、重视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提升其专业发展能力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7)山区中学规范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山区中学教育现状 |
1.1 学校层面 |
1.2 学生层面 |
1.3 教师队伍层面 |
2 山区中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2.1 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功能弱化 |
2.2 缺乏科学系统的全面管理体系 |
2.3 缺乏对学生整体的引导和教育 |
2.4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仍旧没有普及 |
2.5 注重教学质量, 而忽略了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 |
3 山区中学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措施研究 |
3.1 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提供政策支持 |
3.2 要大力倡导现代教育理念, 有效管理山区农村中学 |
3.3 山区中学管理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优化、规范管理山区中学的关键 |
3.4 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强化过程管理 |
3.5 构建“亲近型”的图书馆, 为山区学生成长服务 |
4 结束语 |
(8)农村中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中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三、对策 |
(9)区域教育扶贫政策的创新实践——石家庄市山区中小学教育扶贫工程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基本情况 |
二、调查研究内容及结果分析 |
(一)对山区教育扶贫工作的总体评价 |
(二)对所在地区教育教学及管理情况评价 |
(三) 对所在地区教师工作和生活基本情况评价 |
(四)关于学校基础设施及生活管理 |
1.对学校基础设施及生活管理的整体评价 |
(1)学生评价方面 |
(2)管理人员评价方面 |
2.学校后勤管理人员配备问题 |
3.寄宿生的课余生活方面 |
4.山区中小学学生的交通方式 |
(五)教师及管理人员的愿望和要求 |
三、对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总体评价 |
(一)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成效显着,群众满意度高 |
(二)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工作安排周到细致,落到实处 |
(三)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工作方式方法突出了面向基层,服务一线 |
四、对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新建议 |
(一)提高山区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
(二) 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山区教师的学习培训 |
(三) 继续推进落实山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教师配备和培训 |
(四)加强评价和督导,保持和扩大教育扶贫工程的成果 |
(10)基于和谐理念的农村初级中学管理失谐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 |
2. 国内研究 |
(三)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现实意义 |
(四) 研究方法 |
二、和谐学校管理理论解读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农村初级中学 |
2. 和谐学校管理 |
(二) 中外和谐管理思想简介 |
1. 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 |
2. 国外的和谐管理理念 |
(三) 和谐学校管理的依据 |
1. 理论依据 |
2. 实践依据 |
(四) 和谐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
1.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2. 实施教师的人本管理 |
3. 鼓励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
三、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失谐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 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失谐的表现 |
1. 学校人际关系失谐 |
2. 学校教学失谐 |
3. 学校与社会关系失谐 |
(二) 农村初级中学管理失谐的原因分析 |
1. 陈旧的思想观念 |
2. 应试教育的影响 |
3. 学校管理机制的缺陷 |
四、提升农村初级中学和谐管理水平的策略 |
(一) 转变管理思想,提升办学水平 |
1.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2. 建立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
3. 建立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
(二) 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发展 |
1. 改变管理模式,提升学校活力 |
2. 完善机构制度,增强民主意识 |
(三) 激发教师活力,促进专业发展 |
1. 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观 |
2. 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
3. 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 |
(四) 改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校园 |
1. 美化自然环境 |
2. 优化人文环境 |
3. 纯化心灵环境 |
4. 净化周边环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浅论农村中学管理的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校本管理视角下农村中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云南省昆明市Q中学为例[D]. 付丽芬.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2]近现代中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研究[D]. 陈凯.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乡村中学教师激励策略研究 ——以G省为例[D]. 唐方华.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4]以办学理念铸造学校德育特色的方法与路径 ——以顺德区L中学为例[D]. 李结明. 广州大学, 2019(01)
- [5]阿坝州初级中学学校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D]. 孙雅丽.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6]晋江市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D]. 吴美容.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7]山区中学规范化管理[J]. 郭坚玲. 同行, 2016(06)
- [8]农村中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马仲林. 甘肃教育, 2015(07)
- [9]区域教育扶贫政策的创新实践——石家庄市山区中小学教育扶贫工程调研报告[J]. 常振亮. 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4(05)
- [10]基于和谐理念的农村初级中学管理失谐问题研究[D]. 贺红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