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联想 加深理解(论文文献综述)
徐艳艳[1](2021)在《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意象群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意象群教学。一方面,补充对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选文的研究;另一方面,指出新诗意象教学应该从意象群层面出发,并探究意象群教学的意义、教学角度和教学策略。绪论部分首先指明研究缘起,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并且,对统编本新诗选文、新诗意象群和新诗意象群教学进行文献研究并做出综述,把握研究现状。正文内容分为四部分:首先,对现代新诗意象群的内涵进行界定,探究意象群与意象、意境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将新诗意象群与古典诗歌意象群进行比较,深入认识其特点。之后,把握新诗意象群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其次,在整体上对课内现代新诗意象群进行观照,探究诗歌意象群艺术,寻找意象教学的角度。包括考察意象群对诗歌内容主题的建构,典型诗人的个性化意象群选择与呈现,哲理诗的意象群特点,以及意象群的组合方式与效果。从多个角度对诗歌意象群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群艺术技巧与思想情感。接着,探究意象群教学的有效策略。以课堂教学过程为线索,交织教学思想、方法、内容和教学材料,确定四个大策略,即整体感知,把握意境情感;文本细读,进入精深细微的意象世界;读写结合,意象群创造性想象;融通艺术与生活,进行“大诗歌”教学。最后,以九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进行意象群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意象群角度解读诗歌、理解诗艺,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研究的最后,指明不足与可以进一步探究之处。
申志娟[2](2021)在《部编本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文中提出2017修订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目标,注重语文学习审美体验的积淀,健康向上审美情趣的培养和鉴赏品味的提升。相较于实验版关于审美鉴赏课程目标的表述,修订版增加了一系列诸如审美意识、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审美品味、审美鉴赏能力等审美术语,理清审美术语的逻辑关联,注重审美理解力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活动中的核心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有助于审美素养目标的顺利达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短篇小说篇目具有曲折集中的情节、典型丰富的人物性格、不同地域风格的差异性,独特的文化文学等审美属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有着较为显着的引导促进效果。本研究利用审美理论和高中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研究成果,依据高中语文教材短篇小说编排体例与目的,结合高中短篇小说教学案例,提出了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培养的具体策略。绪论部分论述了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目的、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论文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审美理解力进行辨析,包括审美理解力概念界定和审美理解力的特点,并在辨析中理清课程标准审美术语间的关联。第二部分对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阅读任务的目标进行了解读,包括部编本教材短篇小说的编排体例和审美特质的分析、课标和教材学习任务中对短篇小说的审美阅读目标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近三年高中语文短篇小说的教学设计,了解当前审美理解力培养的现状,并对《哦,香雪》的审美阅读进行了教学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审美理解力培养的具体实施策略。第四部分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部编本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赵崇雯[3](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研究 ——基于2020年100道作文题的考查分析》文中指出高中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命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核心素养的出现对作文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当前命题还存在范围过于狭隘、忽视创新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空间不足和多元文化缺失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多元的,其中,扩宽命题范围、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创设审美感受空间、融入多元文化都是重要的策略。希望本研究成果能为作文命题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论述了高中作文命题研究的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作文命题进行概述,介绍了相关概念以及核心素养与作文命题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作文命题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丰富学生生活实际、满足考场作文需要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命题要遵守语言潜能的开发、思维品质的形成、审美情趣的创造、文化修养的提升等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主要从范围、形式、内容和内涵等方面分析命题存在命题范围过于狭隘、缺乏创新思维培养、忽视审美创设、缺少多元文化参与等四个方面的不足。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适合学生生活和符合学生能力设计开放性命题、打破思维定式和调动隐性知识设计创新性命题、创设审美情境和塑造审美主体设计审美性命题、加强传统文化联系以及发掘当代文化价值设计多元文化命题等方面的策略。结语部分,总结本文内容,并分析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杨晓雨[4](2021)在《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进阶的研究 ——以河南省长垣市农村中学为例》文中认为记叙文写作作为初中阶段写作训练的基础文体,贯穿于初中三年的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可谓占时较多,但是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并不理想,农村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更不理想。基于此,论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为研究基点,结合教材中关于记叙文写作的编排,根据农村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进阶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绪论部分从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出发,通过查找、梳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并对“记叙文写作”和“写作教学进阶”作了概念界定,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章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两个角度,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进阶要求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其中教材对记叙文写作训练的具体要求体现在教材单元末的显性记叙文写作专题训练、隐性记叙文写作训练系统、教材中选编的记叙类文本阅读三个方面。第二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第三章是在第二章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教学现实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选和使用现实存在差异、记叙文写作知识缺乏进阶性、课外阅读与写作缺乏衔接、缺乏实操性强的分阶评改机制等问题。第四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进阶策略:一是整体设计教学,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二是创新使用教材,贯彻教材编写理念;三是精讲写作知识,构建写作知识体系;四是明确课外阅读内容,实现以读促写;五是实施多元评价,建立分阶批阅标准。
张含[5](2021)在《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教学不仅关注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肩负起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等责任,旨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但当下的阅读教学依然存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素养提升成效不大等问题。面对语文阅读教学困境,急需寻求改善状态的阅读教学方式,众学者和教师将目光投向了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语文教育,在此背景下批注式阅读应运而生。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源于传统读书方法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的阅读方式。作为一种读书方法,批注式阅读充分调动个人的阅读主动性,丰富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特点,符合课改旨意和语文学科素养相关要求,并且结合学情与阅读材料,根据教学目标调动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感知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并凭借自身的阅读思维模式和阅读经验理解文本,在感受文本、体验文本、欣赏文本的过程中锻炼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本文主要从“批注式阅读”概念与方法、教学价值、教学现状、教学策略、教学实践与反思等方面进行论述。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以文献综述、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为主要内容,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归纳研究意义,并说明本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批注式阅读教学概述。首先界定相关概念,其次根据评点法经验以及结合当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对批注的位置、形式、类型进行方法分类,最后详细分析批注式阅读教学价值,明确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第三部分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分析。首先从教材入手分析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接着采用调查法和观察法了解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最后探究批注式阅读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分析批注式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针对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基于文本体式明确批注方向、依据教学内容确定合宜批注内容、及时反思完善批注评价体系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实施策略。第五部分是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根据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三大阅读教学文本提供具体的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案例,阐述设计理念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结语部分对全文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在论文撰写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论文通过对批注式阅读教学价值、教学现状、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分析,以呈现具体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案例的形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同时也期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进一步深化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
李东霖[6](2021)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中研究表明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而事实上的语文阅读课却总停留在对文本本身的理解上,教师在课堂上中很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解读课文,从文章走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得学生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思维活动都停留在浅层,很难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思维水平的发展,认知结构的成长。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些方向,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以往语文教学中被严重忽视的部分,在当下的教学研究中得到重视。因此本文基于对深度阅读的概念界定,将重点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提出对深度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以期能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达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以深度阅读教学为路径,达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目的。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将目前对深度阅读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得出深度阅读研究对当下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对深度阅读的概念起源、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内涵进行了梳理,阐述了深度阅读与思维发展之间的关联。由于目前对深度阅读并没有比较权威的概念界定,在第二章中针对深度阅读的理论进行探索,根据深度阅读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理论渊源,联合深度学习的观点,对深度阅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得到深度阅读的核心内容。第三章则依据目前课标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内涵阐释,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中心,分析其中具体思维活动,结合深度阅读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将具体的思维培养细化到深度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中去,并提出具体的策略。根据第三章中的教学策略,第四章为一线教师提出了教学建议,并最终在第五章中,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对每一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原理阐释,说明其中所运用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思维培养的方向,作为理解策略的辅助。
王玉萍[7](2021)在《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文中认为记忆是人们进行思维、思考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记忆是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培养和形成数学精神和思维的最直接的途径,具有良好的数学记忆能力是培养其他数学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多种思想观点的记忆联系起来会形成新的思想与观点,这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是从具体运演阶段过渡到形式运演阶段的重要时期。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数学成绩以及学生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搜集相关文献从而确定研究思路,构建论文框架。其次使用调查研究法、师生访谈法在内蒙古市级和旗(县)级两所蒙语授课学校进行相关调查得到了如下结论:(1)记忆数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2)市级初三学生数学记忆能力“基本达到及格水平,但灵活记忆能力较差”。(3)旗(县)级初中生数学课堂上记笔记的行为明显比其他文科类学科记得少,男生记笔记的总数也低于女生记笔记的总数。最后依据调查结论并结合相关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本文提出了影响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因素,以及提升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具体途径与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与态度。(2)融入背景知识,加深概念理解。(3)通过实践,丰富基本活动经验。(4)反思过程,提高记忆效果。(5)优化学习方案,落实记忆策略。
莫亚萍[8](2021)在《高中抒情散文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开始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方向发展,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已经把思维品质与提升设定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并且对于思维品质与提升提出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要求,可以说,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是当下语文教育所应该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往往还停留在了解、把握、体会、感受的阶段,这也就导致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水平还比较低。在语文课堂中,以抒情散文为媒介,抓住抒情散文的特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升学生对情感的领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艺术思维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对艺术思维的培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学生艺术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训练材料。抒情散文教学中,艺术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深入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笔者在正文部分,首先对该课题的研究缘起进行阐述,整合了有关艺术思维和抒情散文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文献进行了整理,对艺术思维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运行机制进行了阐述,对培养艺术思维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抒情散文相关的知识进行了概述,对抒情散文的特点和抒情散文抒情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抒情散文教学中艺术思维培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后文的策略实施提供了支持。然后通过对文献资料和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当今课堂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原则和培养的方法。
张品[9](2020)在《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研究 ——以在K校一学期的识字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是指教师根据低学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创设能够激发儿童感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表达心中所想,在情境之中自然地将识字方法掌握,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识字兴趣,进而学会主动识字。情境识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学生掌握生字这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阶段,还侧重于学生感受文字魅力,提高美的鉴赏能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非智力因素的融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在情境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本研究通过整理分析李吉林老师等对情境识字教学研究有所成就的学者的理论,总结得出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情境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可使用的方法。在得出情境识字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笔者将情境识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情境识字教学实践前后的学生识字状态的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学生在情境识字教学实践前后的识字现状发生的改变,并分别在相关章节对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不仅如此,本研究还利用情境识字教学的相关理论对笔者进行的15节情境识字课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本学期使用的情境识字方法是否可行有效。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归纳整理前期的实践资料,从理论及实践出发,对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总结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具体方法是否行之有效,有哪些方法能对教学产生突出效果;随后从学生、教学、教师三个维度对情境识字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笔者综合对情境识字教学的理论研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结合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深度反思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的利与弊,尝试对广大低学段教师的识字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价值。
崔晓宁[10](2020)在《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的对比研究 ——2019年版与2004年版比较》文中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用书,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更新,必将带来教材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一线高中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鉴于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以及教材的功能,在新教材使用之初,对2019年版与2004年版两版教材(必修)进行深入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课程改革方向,认识课程理念的变化、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新教材的出现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战,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和启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本论文运用教材分析模型,展开对鲁科版新旧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的对比研究。根据构建的教材分析模型,重点从内容组织、内容的选择和内容呈现方式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这也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为保证研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并秉承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研究将对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一线教师对不同版本化学教材的认识、看法以及教学实践反馈,探讨对新旧教材的认识及教学建议,对研究起到启发指导和补充作用。最后,总结两版本教材三维度下的差异和特点,并在对双方的优缺点进行客观、中立分析基础上,获得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提出相应实践建议。本文共分为6章,各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引言:分别总结陈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以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创新点等。第2章,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组织对比分析:研究首先从章和节两个层次对两版本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系以及各章节内容删减、顺序调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分别从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STSE内容(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和化学实验四个具体方面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知识点删减以及编排顺序安排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版教材的内容组织上的异同点。第3章,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选择对比分析:分析两版教材的内容的选择,包括每一章节教材文本内容的变化以及分析典型具体变化在课程标准中的依据,总结新旧化学教材在内容选择上的差异,特别是总结新教材的“新意”,评价各版本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反映情况。第4章,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组织对比分析:从教材内容的呈现维度出发,分别从教材栏目、图表、习题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中对教材栏目的研究依次按新旧版本教材栏目数量及类型统计、新旧版本栏目对比研究和对比结论总结三步骤展开;两版本教材图表方向对比,对研究内容的不同点进行统计,可以采用表格方法,总结两版本教材在图表设置方面的优缺点;最后对教材中的习题设计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在运用数据图对两版本教材中的习题类型和习题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两种具体类型的习题:探究型习题和STSE型习题进行研究,最后总结获得两版本教材在习题设计上的特点。第5章,化学教师对鲁科版新旧教材的认识情况调查研究:研究将对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一线教师对不同版本化学教材的认识、看法以及教学实践反馈,探讨对新旧教材的认识及教学建议。第6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两版本教材的差异和特点,在客观、中立地分析新旧教科书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获得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并提出相关实践建议。
二、发挥联想 加深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联想 加深理解(论文提纲范文)
(1)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意象群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本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创新之处 |
(三)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
(四)主要理论基础 |
一、现代新诗意象群的内涵、特点与教学价值 |
(一)现代新诗意象群的内涵 |
(二)现代新诗意象群的特点 |
(三)现代新诗意象群教学价值 |
二、教材中的新诗意象群特点与教学角度探究 |
(一)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中的意象群特点 |
(二)个性化意象群:艾青的“土地”意象群 |
(三)哲理诗的意象群:审美意象与哲学思辨的融合 |
(四)意象群结构技巧:意象组合 |
(五)意象群个案分析: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 |
三、新诗意象群教学策略 |
(一)整体感知,把握意境情感 |
(二)文本细读,进入精深细微的意象世界 |
(三)创作新诗,意象群创造性想象 |
(四)融通艺术与生活,进行“大诗歌”教学 |
四、意象群教学设计——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意象群教学为例 |
(一)课标分析 |
(二)教材分析 |
(三)文本分析 |
(四)学情分析 |
(五)设计思路 |
第一课时 |
第二课时 |
(六)教学目标 |
第一课时 |
第二课时 |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 |
(八)课时 |
(九)教学方法:朗读法、文本细读、比较阅读、读写结合 |
(十)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第二课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部编本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三)研究综述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意义 |
一、审美理解力辨析 |
(一)审美术语的内涵及逻辑关联 |
(二)审美理解力辨析 |
二、高中语文短篇小说阅读审美目标解读 |
(一)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短篇小说选编概况及分析 |
(二)高中语文短篇小说的审美特质 |
(三)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阅读目标 |
三、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培养现状及案例设计 |
(一)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培养现状 |
(二)《哦,香雪》教学案例设计 |
四、部编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的培养策略 |
(一)激发审美感知,为理解短篇小说的表现方式奠定基础 |
(二)运用审美想象,提升判断短篇小说内涵意蕴的能力 |
(三)以审美情感的弥散,推动对短篇小说创造技巧的发现 |
(四)加深审美体验,促进短篇小说形象意义审美理解的个性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研究 ——基于2020年100道作文题的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课标的要求 |
2.写作教学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统计分析法 |
3.案例论证法 |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概述 |
(一)基本概念 |
1.核心素养 |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3.作文命题 |
(二)语文核心素养与高中作文命题的关系 |
1.语文核心素养积极引导作文命题 |
2.作文命题积极践行语文核心素养理念 |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写作命题的价值与原则 |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价值 |
1.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
2.丰富生活实际写作 |
3.满足考场写作需要 |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原则 |
1.注重语言潜能的开发 |
2.注重思维品质的形成 |
3.注重审美情趣的创造 |
4.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 |
三、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问题现状 |
(一)命题的现状 |
1.命题范围 |
2.命题形式 |
3.命题内容 |
4.主题内涵 |
(二)命题的主要不足 |
1.命题范围过于狭隘 |
2.缺乏创新思维培养 |
3.忽视审美情感创设 |
4.缺少多元文化内涵 |
四、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优化策略 |
(一)扩大命题范围 |
1.联系学生生活 |
2.发挥联想能力 |
(二)积极引导创新思维发展 |
1.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命题形式 |
2.调动隐性知识,创新命题内容 |
(三)积极创设审美感受空间 |
1.创设审美情境 |
2.塑造审美主体 |
(四)积极融入多元文化 |
1.发掘当代文化的多元价值观 |
2.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多元化理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标准类 |
(二)着作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四)期刊类 |
附录 |
附录1:关于高中作文题目一览表 |
附录2:高中作文试题的来源及内容 |
致谢 |
(4)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进阶的研究 ——以河南省长垣市农村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文献综述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研究法 |
1.2.2 调查法 |
1.2.3 比较分析法 |
1.2.4 案例分析法 |
1.2.5 访谈法 |
1.3 概念界定 |
1.3.1 记叙文写作 |
1.3.2 写作教学进阶 |
第一章 初中记叙文写作相关要求的分析 |
1.1 《课程标准》对初中记叙文写作要求的分析 |
1.2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关于记叙文写作训练的要求 |
1.2.1 教材单元末的显性记叙文写作专题训练 |
1.2.2 隐性记叙文写作训练系统的编排 |
1.2.3 教材中选编的记叙类文本阅读 |
第二章 农村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现状调查 |
2.1 调查概述 |
2.2 调查方法 |
2.3 调查结果 |
2.3.1 教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2 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2.4 调查意义 |
第三章 农村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教学现实偏离《课程标准》要求 |
3.2 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能力偏低 |
3.3 教师忽略写作知识体系的教学 |
3.4 课外阅读与记叙文写作缺乏衔接 |
3.5 缺乏实操性强的分阶评价机制 |
第四章 农村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进阶的策略 |
4.1 整体设计教学,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
4.1.1 七年级:夯实记叙文写作基础训练 |
4.1.2 八年级:丰富记叙文写作内容 |
4.1.3 九年级:实现综合写作能力的提升 |
4.2 创新使用教材,贯彻教材编写理念 |
4.3 精讲写作知识,构建写作知识体系 |
4.3.1 引导学生创新立意选材 |
4.3.2 合理起草文章的提纲框架 |
4.3.3 记叙文语言的进阶 |
4.3.4 记叙文表达方式的进阶 |
4.3.5 创新记叙文写作训练方式 |
4.4 明确课外阅读内容,实现以读促写 |
4.4.1 设置阅读清单,明晰阅读方向 |
4.4.2 积累读书笔记,实现以读促写 |
4.5 实施多元评价,建立分阶评价标准 |
4.5.1 教师批改,明晰方向 |
4.5.2 学生自评,查缺补漏 |
4.5.3 同学互评,取长补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1.批注式阅读教学概念研究 |
2.批注式阅读教学原理研究 |
3.批注式阅读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
4.批注式阅读教学反思研究 |
(三)研究价值 |
1.理论价值 |
2.实践价值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4.观察法 |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批注 |
2.批注式阅读 |
(二)批注式阅读方法分类 |
1.批注位置 |
2.批注形式 |
3.批注类型 |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价值分析 |
1.汲取民族传统的养分 |
2.促进多重对话的实现 |
3.有效链接阅读与写作 |
4.关注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
5.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本章小结 |
二、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批注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
1.课文设置旁批助读 |
2.批注方法的迁移运用 |
(二)学生批注式阅读现状问卷调查概况 |
1.调查内容 |
2.调查结果 |
(三)教师批注式阅读教学情况访谈概况 |
1.访谈内容 |
2.访谈结果 |
(四)批注式阅读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
1.批注目标模糊性及原因分析 |
2.批注内容浅显性及原因分析 |
3.评价方式单一性及原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三、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
(一)走近文本——基于文本体式明确批注方向 |
1.文学类文本批注目标 |
2.论述类文本批注目标 |
3.实用类文本批注目标 |
(二)走进文本——依据教学内容确定合宜批注内容 |
1.文本理解关注整体 |
2.掌握文本语言特征 |
3.理清文本结构层次 |
(三)走尽文本——及时反思完善批注教学评价体系 |
1.及时反思:进行二次批注 |
2.立足学情:完善评价原则 |
3.形式多样:促进多元评价 |
本章小结 |
四、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 |
1.文学类文本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
2.论述类文本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
3.实用类文本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反思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设置旁批的课文篇目统计 |
附录二:初中生语文批注式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三:初中语文教师批注式阅读访谈提纲 |
附录四:《散步》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
附录五:《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
附录六:《消息二则》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
致谢 |
(6)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提升教师阅读教学意识 |
1.2.2 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
1.3 研究综述 |
1.3.1 深度阅读 |
1.3.1.1 深度阅读概念综述 |
1.3.1.2 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及价值 |
1.3.2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1.3.2.1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内涵 |
1.3.2.2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策略 |
1.3.3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深度阅读之间的关系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方法 |
2 深度阅读教学理论探索 |
2.1 深度阅读理论基础 |
2.1.1 深度阅读的心理学基础 |
2.1.2 深度阅读的教育学基础 |
2.2 深度阅读概念界定 |
3 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路径与策略 |
3.1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路径 |
3.1.1 发展形象思维的路径 |
3.1.2 发展逻辑思维的路径 |
3.1.3 提升思维品质的路径 |
3.2 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
3.2.1 在深度理解中发展形象思维 |
3.2.1.1 联想唤醒体验 |
3.2.1.2 想象填补空白 |
3.2.2 在知识结构化中发展逻辑思维 |
3.2.2.1 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化 |
3.2.2.2 程序性知识的结构化 |
3.2.3 在高通路迁移中提升思维品质 |
3.2.3.1 利用样例教学 |
3.2.3.2 设计变式练习 |
4 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实施步骤 |
4.1 树立指向思维全面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理念 |
4.2 综合运用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
4.2.1 根据知识结构化设计教学目标 |
4.2.2 根据深度理解充实教学内容 |
4.2.3 根据高通路迁移设计教学过程 |
4.3 定期监测学生深度阅读教学下的思维发展效果 |
4.3.1 监测思维能力的发展 |
4.3.2 监测思维品质的发展 |
5 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
5.1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
5.2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 |
6.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调查研究法 |
1.4.3 师生访谈法 |
1.5 研究思路与进度计划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能力 |
2.1.2 记忆能力 |
2.1.3 数学记忆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加工理论 |
2.2.2 格式塔记忆理论 |
2.2.3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 |
第3章 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调查分析 |
3.1 学生问卷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测试卷的编制 |
3.1.4 记忆能力调查分析 |
3.2 本科生访谈调查 |
3.2.1 访谈目的 |
3.2.2 访谈对象 |
3.2.3 访谈内容 |
3.2.4 访谈调查分析 |
3.3 初中教师访谈调查 |
3.3.1 访谈目的 |
3.3.2 访谈对象 |
3.3.3 访谈内容 |
3.3.4 访谈调查分析 |
第4章 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影响因素 |
4.1 兴趣与态度 |
4.2 概念理解 |
4.3 基本活动经验 |
4.4 认知基础 |
4.5 数学学习策略 |
第5章 提升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
5.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与态度 |
5.2 融入背景知识,加深概念理解 |
5.3 通过实践,丰富基本活动经验 |
5.4 反思过程,提高记忆效果 |
5.5 优化学习方案,落实记忆策略 |
5.6 有关“无理数”的教学案例 |
5.6.1 设计与实施 |
5.6.2 教学评价与反思 |
5.6.3 教学建议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3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数学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关于数学学科记忆能力访谈提纲 |
附录3 本科生关于数学学科记忆能力访谈提纲 |
附录4 初中三年级学生数学记忆能力测试题 |
致谢 |
(8)高中抒情散文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艺术思维的研究现状 |
1.3.2 关于高中抒情散文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3 关于抒情散文教学与艺术思维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艺术思维与高中抒情散文概述 |
2.1 艺术思维概述 |
2.1.1 艺术思维的定义 |
2.1.2 艺术思维的要素 |
2.1.3 艺术思维的运行机制 |
2.1.4 艺术思维与其他常见思维的区别 |
2.1.5 艺术思维培养的意义 |
2.2 高中抒情散文概述 |
2.2.1 抒情散文的基本概念 |
2.2.2 抒情散文的特点 |
2.2.3 抒情散文的抒情方式 |
3 高中抒情散文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1 高中抒情散文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
3.1.1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3.1.2 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
3.1.3 时代发展的要求 |
3.2 高中抒情散文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可行性 |
3.2.1 语文课程性质为艺术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
3.2.2 高中生的思维特征为艺术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
4 高中抒情散文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4.1 教师层面的现状及分析 |
4.1.1 重视知识掌握,轻视思维发展 |
4.1.2 缺乏思维理论,教学浮于表面 |
4.1.3 教师讲解为主,忽视情感教育 |
4.1.4 教师预设为主,学生缺乏思考 |
4.2 学生层面的现状与分析 |
4.2.1 表象储备匮乏 |
4.2.2 联想、想象能力薄弱 |
5 高中抒情散文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目标及基本原则 |
5.1 培养的目标 |
5.1.1 提高学生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 |
5.1.2 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品质 |
5.1.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
5.2 培养的基本原则 |
5.2.1 艺术思维训练与语言文字训练结合的原则 |
5.2.2 艺术思维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原则 |
5.2.3 艺术思维训练与知识建构结合的原则 |
5.2.4 艺术思维训练与生活体验结合的原则 |
6 高中抒情散文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策略 |
6.1 通过阅读和观察,丰富表象储备 |
6.1.1 通过阅读,积累表象知识 |
6.1.3 通过观察,积累表象材料 |
6.2 运用体验法,提升联想和想象能力 |
6.2.1 触发联想能力 |
6.2.2 拓展想象能力 |
6.3 运用语境感悟法,提升语言形式鉴赏能力 |
6.3.1 体会语言审美意义 |
6.3.2 体会语言情感意义 |
6.4 运用情境创设法,激发情感共鸣 |
6.4.1 引发情感体验 |
6.4.2 领会情感内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研究 ——以在K校一学期的识字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汉字及识字的研究 |
二、关于识字教学的研究 |
三、关于情境教学法的研究 |
四、关于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案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
第一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的概念 |
第二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的意义 |
一、情境识字教学增加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途径 |
二、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协同发展 |
三、注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关注儿童自身的体验 |
四、在识字中渗透美育、德育 |
五、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传扬中华文化 |
第二章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
第一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的原则 |
一、开放性 |
二、美感性 |
三、情感性 |
四、自主性 |
第二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的方法 |
一、创设自然情境,在美中识字 |
二、创设生活情境,在行中识字 |
三、假设联想情境,在思中识字 |
四、实用汉字字理,在悟中识字 |
五、创设游戏情境,在玩中识字 |
第三章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前的学生识字状态 |
第一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前的学生识字现状 |
一、学生识字量相差较大 |
二、学生组词能力相差大 |
三、学生对汉字理解不充分 |
第二节 小学低学段新生识字差距大的原因分析 |
一、识字兴趣存在差距 |
二、识字能力存在差距 |
三、识字途径与方法存在差距 |
第四章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的过程 |
第一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案例整体过程 |
第二节 本学期情境识字教学的实践方法 |
一、自然识字法 |
二、联系生活识字法 |
三、联想识字法 |
四、字理识字法 |
五、字形对比识字法 |
六、游戏识字法 |
第三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具体案例分析—以《日月明》为例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案例分析 |
三、课堂教学精彩实录 |
四、课堂教学学生反馈 |
第五章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后的学生识字状态 |
第一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后的学生识字现状 |
一、学生识字量差距明显缩小 |
二、学生组词能力差距缩小 |
三、学生对生字记忆更深刻 |
四、学生运用生字更加熟练 |
第二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后识字能力增强原因分析 |
一、识字兴趣增加 |
二、识字方法增多 |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
第六章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 |
第一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总结 |
一、以情境识字教学理论指导实践 |
二、深度认识和实践识字教学的规律 |
三、情境识字教学承载美好的教育价值 |
第二节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反思 |
一、从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 |
二、从单一教学转向多元教学 |
三、从识字教学推向识字课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前期测验题 |
附录二 识字调查表 |
附录三 《日月明》课后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后期测验题 |
附录五 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访谈提纲 |
致谢 |
(10)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的对比研究 ——2019年版与2004年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教材对比研究现状 |
1.2.2 教材分析模型的构建研究 |
1.2.3 文献综述总结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3.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组织对比分析 |
2.1 鲁科版新旧教材体系分析 |
2.1.1 新旧教材章节体系对比分析 |
2.1.2 新旧教材章节体系对比总结 |
2.1.3 新旧教材各章节内容组织对比分析 |
2.2 教材具体内容的组织形式对比分析 |
2.2.1 化学基本理论的组织 |
2.2.2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组织 |
2.2.3 STSE内容的组织 |
2.2.4 化学实验内容的组织 |
2.3 新旧教材内容组织对比总结 |
第3章 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选择对比分析 |
3.1 必修模块教材内容选择的课标要求分析 |
3.2 新旧教材内容选择的具体细节变化及说明 |
3.2.1 化学1内容选择对比研究 |
3.2.2 化学2内容选择对比研究 |
3.2.3 【微项目】讨论 |
3.3 新旧教材内容选择总结 |
第4章 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呈现对比分析 |
4.1 教材中栏目设置统计分析 |
4.2 教材中图表的统计分析 |
4.2.1 新旧教材插图设计对比 |
4.2.2 新旧教材表格设计对比 |
4.2.3 新旧教材图表设计对比总结 |
4.3 教材中习题的统计分析 |
4.3.1 新旧教材习题数目及类型统计 |
4.3.2 新旧教材不同类型习题对比研究 |
4.3.3 新旧教材习题对比总结 |
第5章 化学教师对鲁科版新旧教材的认识情况调查研究 |
5.1 问卷调查研究 |
5.1.1 调查目的 |
5.1.2 调查工具 |
5.1.3 调查实施 |
5.1.4 调查结果 |
5.2 访谈研究设计 |
5.2.1 访谈目的 |
5.2.2 访谈方式 |
5.2.3 访谈对象 |
5.2.4 访谈问题设计 |
5.2.5 访谈研究结果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与建议 |
6.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四、发挥联想 加深理解(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意象群教学研究[D]. 徐艳艳.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2]部编本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的培养[D]. 申志娟.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研究 ——基于2020年100道作文题的考查分析[D]. 赵崇雯.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进阶的研究 ——以河南省长垣市农村中学为例[D]. 杨晓雨. 河南科技学院, 2021
- [5]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 张含.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D]. 李东霖.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D]. 王玉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高中抒情散文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研究[D]. 莫亚萍.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小学低学段情境识字教学实践研究 ——以在K校一学期的识字教学为例[D]. 张品.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10]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的对比研究 ——2019年版与2004年版比较[D]. 崔晓宁. 青岛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