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集团实行“亏损经营者和经营者全额赔偿制度”

金星集团实行“亏损经营者和经营者全额赔偿制度”

一、金星集团实行“企业亏损厂长经理全额赔偿制”(论文文献综述)

黄韬[1](2013)在《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指出股权投资是一种投资领域限于非公开交易企业股权的投资行为。股权投资在成功募集股权资本后,以盈利为目的,以未上市企业股权(包括上市公司非公开募集的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由股权投资专门人才负责股权投资管理,在约定时间内选择适当时机退出完成获利。股权投资基金作为连结金融资本与实体企业的纽带,是一种功能特殊的创新性投资工具,它能将具备投资需求的金融资本配置于最具潜力和生产效率的那部分实体企业,从而有效解决企业融资比例不协调这一困境,促进我国的资本市场的成熟,降低金融风险。股权投资基金涉及的法律问题纷繁复杂,本文取其中与股权投资行业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环,即基金募集法律问题进行展开,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至少包括基金组织形式、基金参与者的规制、基金不同募集方式面临的不同法律监管、基金税收法律制度等重要问题。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在中国存在若干种不同译法,而最佳译法应为“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是对“非公开交易企业股权”的投资行为,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投资基金的本质特征。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陆法系国家的股权投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商事委托代理法律关系。股权投资行为作为一种典型的商事代理行为,其除了具备民事代理一些主要特征之外,更多地体现了商事代理的特征。本文从投资人安全和收益保障、投资人和管理人的角色定位、利润和亏损的承担方式、组织结构成本、适应股权投资行业的行业规律、获取资本的便捷程度等六个方面对四类基金组织形态即自我管理型公司制、委托管理型公司制、信托制与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进行了全面比较,并得出结论:在中国法律框架下,有限合伙制从总体上优于公司制和信托制,它更好地解决了投资人安全和收益保障、投资人和管理人角色定位、管理人激励约束、组织结构成本最优等一系列核心问题,更为符合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内在需求;也正缘于此,有限合伙制得以在国际范围内成为股权投资基金的主流模式。合格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是股权投资基金法律规制的关键。股权投资基金,尤其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基金参与主体,或者说,把合格投资者以及基金管理人的法律规制做到科学合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大部分问题均可得到解决。合格投资者的立法思路,可以将投资者净资产标准与资产规模相结合,并定期审视其资产变化情况作出动态调整,放弃我国现有的静态出资门槛制度。针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规制,本文认为基金管理人应当拥有一定数量具有专业资质的从业人员,并从必要条件与限制条件两方面对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进行约束要求:将基金管理人的净资产与其资产管理规模相挂钩,保持风险可控,基金管理人还应当具备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非公开性、募集对象具有特定性等法律特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立法应当抓紧制定统一的《投资基金法》,抓住基金参与主体比强调基金投资方向更为重要,只要科学合理地规范好合格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就可以解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大部分问题,而基金投资方向,则可以放手交由市场自由约定。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集,要严格限制私募基金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应规定私募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且为具备一定门槛要求的合格投资者,否则很容易使得投资风险向社会扩散,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对于投资者人数的统计可采用累计制,以任意6个月为周期,限制基金发行对象的合并计算不得超过200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同时,加强对私募所得资金的监管。公开募集股权投资基金的出现代表了行业的最新趋势。随着黑石、KKR、凯雷等一批股权投资国际巨头纷纷走向公开上市,公众心目中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传统印象再一次被颠覆。公开募集股权投资基金的模式,至少包括基金上市、管理机构上市以及基金与管理机构混同上市三种类型。随着全球范围内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机构上市的规模化、常态化,最终促成了标准普尔上市PE股权指数的建立。由于各国企业组织形态立法不同,因此各国上市股权投资机构组织形式选择呈多元化态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形式偏好。从上市动机分析,股权投资机构更多是为了应对激烈竞争、留住核心员工,完成高管套现、募集业务资金等商业目的。中国曾出现过股权投资机构上市的雏形,但目前资本市场更倾向于新设子公司模式从事股权投资活动。中国股权投资机构上市面临的法律问题有:合伙制股权投资企业不能成为上市公司;公司制普通合伙人不可直接作为上市主体;国有基金管理机构不能成为普通合伙人;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标准;现行会计计价方法会抑制早期企业投资。在对股权投资企业上市问题有了全面深刻认识之后,为更好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在促进经济机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独特作用,应对现行相关法律制度做系统性的修改和调整。税收问题是在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美国的相关经济数据,包括资本利得税在内的税收政策的变化一直是影响股权投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内资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内资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外资股权投资基金三大板块详细讨论了中国当前股权投资基金税收制度,并提出了梳理股权投资行业税政,加大对中早期创投基金税收优惠力度的立法建议。完善我国股权投资募集法律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股权投资基金的立法步伐,酌情制定统一的《投资基金法》;对各类组织形式的基金尽可能给予同等法律待遇;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注重对管理人规范和引导;允许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公开渠道募集资金;梳理股权投资行业税收政策,加大对中早期创投基金税收优惠力度。

屈利伟[2](2012)在《抗战时期重庆保险业研究(1937-1945)》文中认为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亦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重庆的金融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庆保险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战时全国保险业的中心。保险业成为战时少有的发展繁荣的行业,但是有关抗战时期重庆保险业的研究,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少有关注。本文通过对重庆档案馆馆藏保险档案以及大量战时有关保险业的文献、期刊、报纸等原始资料的梳理,并结合保险学、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对战时重庆保险业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抗战之前,由于连年内战,工商业发展不充分等原因,重庆保险业发展迟缓,在全国保险行业中所占比例较低。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大批工商企业和保险公司的内迁,促使重庆保险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战时的特殊情境下,国营保险公司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在积极展业的同时,承担起保障后方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克服理论与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对保险业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重庆保险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保险公司在战时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保险公司数量逐年递增,民营公司依据自身特点,细化保险市场,取得一部分保险业务。由于后方保险业务有限,不同性质的保险公司之间难免出现激烈的竞争,对于国营与民营保险公司的市场定位,应从保险行业自身分析入手,方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正是国营与民营公司的共同发展,造就了战时重庆保险业的繁华,在近代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抗战时期的重庆保险业对于保障大后方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正常运作以及后方人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保险市场秩序不规范,保险行业自身发展的痼疾,政府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重庆保险业在发展同时亦存在着消极因素,并最终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而其中的一些问题,仍存在于现在的保险行业,保险业如何健康有序地发展,仍值得思考。

窦良[3](2006)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论》文中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有商业银行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社会,金融体制的改革与调整迫在眉睫,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则更是这种改革与调整的重中之重。中国银行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和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在国民经济和金融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将对未来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对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且涉及到全国人民的长久根本利益。另外,近年来国际金融业处于剧烈的动荡与分化之中,各国金融机构都在进行重组融合,国际金融竞争出现了新的格局。对于新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来说,国内外的这些因素都对中国金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尽快提升金融国际竞争力,增强金融安全性。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绝大多数部门中,公有产权比例在下降,而作为经济体系中重要一环的国有商业银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后堡垒。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率低下和竞争能力低下使它在中国加入WTO后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提高其效率,增强其竞争力,使国有银行体系在中国经济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不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全面崩溃的覆辙,成了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都在为建立一个良好的银行体系做出努力,例如调整原有的不良贷款、根据巴塞尔协议重新调整资本金、重组银行、提供财务支持等等。但是从制度环境的整体效率可能不高这个背景看,如果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不强,那么外部改革可能无法彻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问题并使其功能发挥到最佳。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主要目标是把经济体系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下的无效率产量点向转换曲线上的点移动,以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轨的现实表现之一是经济决策权以及决策后果的转变,从决策权看,是从原有的集中计划决策向效率可能更高的分散决策转变。经济决策的分散化意味着市场主体面对的是一个更加不确定性的世界,这种不确定性会产生各种风险。这为金融中介发挥功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经济动因,金融中介的存在解决了投资与储蓄分离而产生的风险问题,并且为人们提供了风险转移与变换的途径。从经济转轨的角度看,国有银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金融中介克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基于中国信息不对称在目前还比较严重以及中国银行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银行体系优化公司治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现有银行中介的效率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中国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原来由政府控制的资源改为由市场来配置,原本

刘小玄[4](2005)在《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对某些类型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实地考察中发现,有效率的企业重组实质上是分立式的产权及其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在描述了两个企业的改制重组案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这种分立式产权重组的理论依据,论证了这种重组具有提高企业效率和减少改制成本的必然性。对于中国特有的规模和制度的两元变量同时发生作用的转型变化,本文提供了理论探讨的开端,同时也对目前的改制推动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刘小玄[5](2005)在《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文中提出本文从对某些类型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实地考察中发现,有效率的企业重组实质上是分立式的产权及其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在描述了两个企业的改制重组案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这种分立式产权重组的理论依据,论证了这种重组具有提高企业效率和减少改制成本的必然性。对于中国特有的规模和制度的两元变量同时发生作用的转型变化,本文提供了理论探讨的开端,同时也对目前的改制推动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刘小玄[6](2005)在《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文中指出本文从对某些类型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实地考察中发现,有效率的企业重组实质上是分立式的产权及其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在描述了两个企业的改制重组案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这种分立式产权重组的理论依据,论证了这种重组具有提高企业效率和减少改制成本的必然性。对于中国特有的规模和制度的两元变量同时发生作用的转型变化,本文提供了理论探讨的开端,同时也对目前的改制推动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员晓哲[7](2004)在《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形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产业组织体——企业/农户间单打独斗的竞争方式正在被战略联盟的合作竞争逐步替代。战略联盟既是一种新的合作竞争方式,又是企业整合优势资源的一种重要机制,也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因而受到了国际产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对战略联盟研究主要集中于引介国外研究成果和联盟机理的经济学分析,全面系统的实际应用研究尤显不足。本文在广泛研读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将战略联盟理论引入中国乳业发展实践,从理论的应用出发,以经济学、管理学尤其是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乳业战略联盟的基础理论,联盟动因、现实障碍、必要条件、模式构建、运行机理、风险控制以及应用效果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本文力求为战略联盟的理论之花在中国乳业生根、开花、结果,添砖加瓦。全文由导言、七章主体内容和结束语三部分构成。第一章 导言本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重点就战略联盟与中国乳业发展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认为战略联盟的应用研究应该是当前和今后企业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战略联盟的中国化研究是当前该领域的薄弱环节;同时,本文认为,研究和实施乳业战略联盟,对于实现乳品产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发挥协作效率,提高乳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将乳品产业做强做大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章最后对本文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二章 战略联盟一般及其理论基础本章是全文分析和主张观点的基础。尽管战略联盟在企业的实际应用研究相对滞后,但是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竞争理念和资源配置机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业者的广泛关注。本章首先就战略联盟的产生、发展、内涵、外延及其特征进行了论述,尽管学者们对战略联盟的界定表述不一,但基本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间或特定事业部门与职能部门间,为实现某种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股权参与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联合体。战略联盟多为全局性、长期性联合与合作,是自发的、非强制的,联盟各方仍旧保持着原有企业的独立性和完全自主的经营权。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把战略联盟所蕴含的组织关系与传统的企业关系进行了清理,将战略联盟与企业并购、“企业+农户”进行了具体比较。认为战略联盟更多地体现在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作效率,及既联合又独立的战略意义上。因此,战略联盟不同于企业之<WP=7>间、公司与农户之间那种简单的买卖契约关系,也不是抑制竞争的行业卡特尔、辛迪加;当然,战略联盟也不同于企业集团,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联盟企业的独立性侵蚀与否;战略联盟不同于企业并购,因为并购的最大困难在于资金压力、高额的交易成本以及并购后的企业整合,使收购企业失去经营的独立性。这些基础研究为本文的后续分析勾画了一个较为清楚的分析架构。本章最后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分析工具,就交易费用理论、价值链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产业网络理论对战略联盟的理论形成、具体贡献和内在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由于战略联盟形成的动机各种各样,所以现在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并不能就战略联盟给出全面、充分的解释,不同的理论观点不是相互替代,而是互为补充。上述战略联盟的基本理论为本文研究乳业战略联盟极具参考价值,但战略联盟理论模式与中国乳业实际的有效结合仍是本文研究的主题。第三章 中国乳业的发展前景与问题透视本章首先就作为产业的“乳业”及其“主体”作了界定和说明;其次就中国乳业的产生与发展作了简要回顾与评述。本文认为,乳品产业的主体应是乳品加工企业,中国乳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乳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这一结论也是本文分析范式的一个基点。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继续从乳品加工企业的视角,分析论证了当前中国乳业的发展现状,包括企业的数量与规模、获利情况、原料奶的供给、市场竞争策略以及上市情况等。通过大量实证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乳品产业的发展形势很好,产销两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乳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中国乳业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过度竞争有余,合作竞争不足问题,中小乳品加工企业困境与出路问题,以及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等。本文认为,研究和发展乳业战略联盟是巩固和发展乳业大好形势,解决存在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中国乳业发展前景分析与存在问题的揭示为本文后续研究提供了背景依据和研究空间。第四章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成因与障碍分析本章在第三章中国乳业的发展前景与问题透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第二章所揭示的战略联盟的一般理论及其内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将中国乳业产业发展主体——乳品加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以及实施联盟战略的环境要求与战略联盟的功能、动机作了匹配分析。这种分析是从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成因与障碍两个方面展开的。本文认为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成因首先是由中国乳

夏有华[8](2003)在《工人自治 期股买断——关于南京发动机配件厂改制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南京发动机配件厂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客观规律,积极探索

河南省企业研究所[9](2003)在《无退路管理创奇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郸城县财鑫集团组建于2000年初,前身是郸城财鑫铁合金厂,1998年建厂时只有总资产545万元,通过兼并重组和管理创新,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现有独资企业、控股企业,合资企业共14个,总资产3.2亿元,在岗职工2200人,已发展成为集医药、特种金属、生物液糖、麦芽、印刷、化工、热电为一体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现代企业集团。目前,集团产品有十大系列近百个品种。2001年实现产值3.72亿元,利税3351万元,分别比建厂时的1998年增长13倍和51倍。这一切都得益于其实施的无退路管理。

刘小玄[10](2001)在《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对某些类型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实地考察中发现 ,有效率的企业重组实质上是分立式的产权及其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在描述了两个企业的改制重组案例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这种分立式产权重组的理论依据 ,论证了这种重组具有提高企业效率和减少改制成本的必然性。对于中国特有的规模和制度两元变量同时发生作用的转型变化 ,本文提供了理论探讨的开端 ,同时也对目前的改制推动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二、金星集团实行“企业亏损厂长经理全额赔偿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星集团实行“企业亏损厂长经理全额赔偿制”(论文提纲范文)

(1)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股权投资基金制度概览
    第一节 股权投资的概念
    第二节 股权投资基金相关概念辨析
        一、股权投资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公募股权投资基金
        三、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投资基金
        四、股权投资基金与对冲基金
        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投资基金
    第三节 股权投资的法律特征和法律属性
        一、法律特征
        二、法律属性
        三、内外部法律关系
第二章 股权投资基金募集组织制度选择
    第一节 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
        一、公司概述
        二、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
        三、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在各国的发展历程
        四、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第二节 信托制股权投资基金
        一、信托概述
        二、信托制股权投资基金的结构
        三、我国信托法移植中的缺憾给信托制基金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
        一、普通合伙的起源及其运作机制
        二、普通合伙对股权投资基金的不适用性
        三、有限合伙对普通合伙的改进及其运作机制
        四、两大法系关于有限合伙制度的立法概况
        五、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股权投资基金募集的主要参与方
    第一节 合格投资者
        一、“合格投资者”的概念
        二、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必要性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格投资者”的立法判断比较
        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格投资者的立法检讨
        五、对我国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制度的立法建议
    第二节 基金管理人
        一、基金管理人的性质与组织形式
        二、基金管理人存在的必要性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界定的立法模式
        四、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界定的利弊观察
第四章 非公开募集股权投资基金
    第一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与特点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点
    第二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种类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公募股权投资基金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投资基金
        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对冲基金
        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投资基金
    第三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性质分析
    第四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第七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立法问题探讨
        一、统一的《投资基金法》更符合现实需要
        二、不刻意强调私募基金投向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集
        四、加强私募所得资金的监管
        五、严格限制私募基金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
第五章 公开募集股权投资基金
    第一节 股权投资机构公开募集资本概览
        一、基金上市模式
        二、管理机构上市模式
        三、混同上市模式
        四、PE公募成风催生了标普上市PE指数
    第二节 公募型股权投资机构组织形式选择
        一、商业发展公司
        二、有限合伙企业
        三、公司制
        四、有限责任企业
    第三节 海外股权投资机构公募前后对比分析
        一、融资方式的变化
        二、经营风险的变化
        三、信息披露要求的变化
        四、监管方式的变化
        五、流动性的变化
    第四节 中国股权投资机构公开募集资本现状分析
        一、基金上市模式
        二、管理机构上市模式
        三、子公司模式
    第五节 中国股权投资机构上市面临的法律问题
        一、合伙制股权投资企业不能成为上市公司
        二、公司制普通合伙人不可直接作为上市主体
        三、国有基金管理机构不能成为普通合伙人
        四、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标准
        五、会计计价方法将抑制股权投资类上市公司投资于早期企业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税收因素对股权投资基金募集的影响
    第一节 税收因素对内资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募集的影响
        一、内资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税收政策
        二、内资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节 税收因素对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募集的影响
        一、国家法律层面对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税收政策
        二、各地关于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的税收政策分析
        三、西部地区股权投资基金税收政策
    第三节 税收因素对外资背景股权投资基金募集的影响
        一、征税模式
        二、具体规定
        三、内、外资股权投资基金享受同等税收待遇
第七章 我国股权投资募集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加快立法步伐,酌情制定统一的《投资基金法》
    第二节 对各类组织形式的基金尽可能给予同等法律待遇
        一、组织结构的成本差异较大
        二、获取资本的便捷程度相差甚远
    第三节 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注重对管理人规范和引导
        一、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建立合格投资者的动态标准
        二、从必要条件和限制条件两方面建立基金管理人监督管控体制
    第四节 允许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公开渠道募集资金
    第五节 梳理税政政策,加大对中早期创投基金税收优惠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类
    二、中文论文类
    三、英文文献
附录:Private Equiry的概念和译法
    一、PE的概念
    二、PE的译法
    三、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PE的译法
致谢

(2)抗战时期重庆保险业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四) 研究框架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 抗战时期重庆保险业的发展
    一、抗战以前重庆保险业的基本状况
    二、重庆保险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抗战时期重庆的保险机构
第二章 抗战时期重庆的保险业务
    一、主导市场的产物保险
    二、起步阶段的农业保险
    三、艰难维持的人寿保险
    四、逐步发展的再保险
第三章 国民政府对重庆保险业的监管
    一、政府制定的保险法规
    二、通过保险同业公会来进行管理
第四章 对战时重庆保险业发展的思考
    一、制约重庆保险业发展的因素
    二、民营保险公司发展的探讨
    三、对国营保险公司的评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3)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论(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相关概念与问题的界定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界定与解析
    第三节 商业银行特性与公司治理
    第四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基于金融功能观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现有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缺陷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与功能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的治理现状及其缺陷分析
第四章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部优化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的要素
    第二节 股东权利与股东大会
    第三节 构建高效负责的董事会
    第四节 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
    第五节 监事会
    第六节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的优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外部优化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与公司治理优化
    第二节 竞争性市场与银行业治理效率
    第三节 发展资本市场
    第五节 银行监管与公司治理的优化
    第六节 公司治理外部优化的特殊解决难题及其解决
第六章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的作用与评价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的作用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的动态评价体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与未来研究展望
    第一节 论文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5)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言
二、分立重组的案例之一:某发动机配件厂
三、分立重组的案例之二:某机床厂
四、分立重组的理论依据
五、分立重组的理论论证
六、分立重组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性
七、分立重组的政策含义

(7)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中国乳业发展研究动态
        1.3.2 国内外战略联盟研究动态
        1.3.3 简要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战略联盟一般及其理论基础
    2.1 战略联盟的界定与分类
        2.1.1 战略联盟的界定
        2.1.2 战略联盟的分类
        2.1.3 战略联盟分类在乳业中的具体应用
    2.2 战略联盟的性质与特征
    2.3 战略联盟与其它企业合作关系的比较
        2.3.1 企业关系的演进
        2.3.2 战略联盟与其它企业合作关系的比较
    2.4 战略联盟与企业购并的比较分析
    2.5 战略联盟与“公司+农户”的比较
    2.6 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
        2.6.1 交易费用理论
        2.6.2 产业组织理论
        2.6.3 企业价值链分解与整合理论
        2.6.4 资源依赖理论
        2.6.5 资源基础理论
        2.6.6 组织学习理论
        2.6.7 社会交换理论
        2.6.8 产业网络理论
    2.7 小结
第三章 中国乳业的发展前景与问题透视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乳及乳制品
        3.1.2 乳业及乳业价值链
    3.2 中国乳业的产生与发展前景
        3.2.1 中国乳业的产生
        3.2.2 中国乳业发展现状
        3.2.3 中国乳业发展前景判断
    3.3 现阶段中国乳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3.3.1 头重脚轻,争抢奶源
        3.3.2 过度竞争有余,协作发展不足
        3.3.3 中小乳品加工企业面临困难很多,日子很不好过
        3.3.4 “公司+农户”的利益分配仍难兼顾,奶农很难共享企业利润成果
        3.3.5 原料奶及奶粉的质量较差,其源头中隐含的乳品卫生质量安全问题不少
第四章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成因与障碍分析
    4.1 乳业战略联盟的界定及其主体
    4.2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成因分析
        4.2.1 乳品的自然属性和产业特征是联盟的内在要求
        4.2.2 剧烈的市场竞争及联合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是乳业联盟的外部动力
        4.2.3 战略联盟是推进乳业一体化经营的有效手段
    4.3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可行性分析
        4.3.1 巨大的乳品市场潜力是乳业联盟的基础
        4.3.2 不同的资源优势是乳业联盟的条件
        4.3.3 积极的产业政策是联盟的催化剂
        4.3.4 信息、网络技术以及其它支持性产业的发展是联盟的保障
    4.4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障碍分析
        4.4.1 思想障碍
        4.4.2 体制障碍
        4.4.3 文化障碍
        4.4.4 利益公平难是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老大难问题
第五章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必要条件与模式构建
    5.1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策划与必要条件
        5.1.1 乳业战略联盟的长远目标
        5.1.2 乳业战略联盟的必要条件
        5.1.3 乳业战略联盟的业务范围、形态与层次
        5.1.4 乳业战略联盟的实现方式
    5.2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主体分析
        5.2.1 以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体系是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决定力量
        5.2.2 小型乳品加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推进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有利条件
    5.3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模式构建
        5.3.1 战略环境分析
        5.3.2 联盟成员的发现与选择
        5.3.3 乳业战略联盟的组织设计
        5.3.4 乳业联盟体的治理机制
第六章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
    6.1 乳业战略联盟的竞合机制
        6.1.1 竞争与合作
        6.1.2 合作与博弈论
        6.1.3 乳业战略联盟的竞合机制
    6.2 乳业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
    6.3 乳业战略联盟的监督约束机制
    6.4 乳业战略联盟的评价机制
        6.4.1 对乳业战略联盟及其联盟成员的评价
        6.4.2 联盟成员的效益评价
    6.5 乳业战略联盟的退出机制
第七章 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的风险控制
    7.1 引言:乳品加工企业战略联盟失败的实例
    7.2 乳业战略联盟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7.2.1 乳业战略联盟风险的内涵
        7.2.2 乳业战略联盟风险的外延及其关系
    7.3 乳业战略联盟风险控制的目标与范围
        7.3.1 乳业战略联盟风险控制的目标
        7.3.2 乳业战略联盟风险控制的范围
    7.4 乳业战略联盟的风险诱因识别与分析
        7.4.1 乳业战略联盟的风险诱因识别
        7.4.2 乳业战略联盟风险的分析
    7.5 乳业战略联盟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7.6 小结
第八章 法国达能公司在中国实施战略联盟的个案分析
    8.1 达能公司的发展背景及其对中国市场的认识
    8.2 “达能”公司在中国实施战略联盟的具体运作
    8.3 几点启示
结 束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介

(10)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 导言
二、分立式重组的案例之一:某发动机配件厂
三、分立式重组的案例之二:某机床厂
四、分立式重组的理论依据
五、分立式重组的理论论证
六、分立式重组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性
七、分立式重组的政策含义

四、金星集团实行“企业亏损厂长经理全额赔偿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法律制度研究[D]. 黄韬. 南京大学, 2013(07)
  • [2]抗战时期重庆保险业研究(1937-1945)[D]. 屈利伟. 西南大学, 2012(10)
  • [3]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论[D]. 窦良.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11)
  • [4]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A]. 刘小玄.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四集), 2005
  • [5]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J]. 刘小玄.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 2005(00)
  • [6]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J]. 刘小玄.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 2005(00)
  • [7]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研究[D]. 员晓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1)
  • [8]工人自治 期股买断——关于南京发动机配件厂改制的调查[J]. 夏有华.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2)
  • [9]无退路管理创奇迹[J]. 河南省企业研究所. 创新科技, 2003(04)
  • [10]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J]. 刘小玄. 经济研究, 2001(04)

标签:;  ;  ;  ;  ;  

金星集团实行“亏损经营者和经营者全额赔偿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