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合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1](2020)在《马铃薯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一般以H2O2为氧化剂,催化多种生物合成和降解反应的氧化还原酶,广泛分布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细胞中。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用于生物合成、医学检测和废水处理等领域。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一种以H2O2作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POD,主要作用是清除生物体系中的H2O2,将其分解为H2O和O2,起到对生物组织的保护作用。目前,POD和CAT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分离纯化POD和CAT,并对其酶学性质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为马铃薯POD和CAT的规模化生产和在工农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马铃薯POD和CAT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以4070%硫酸铵分级沉淀、Con A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和ENrich SEC 70凝胶过滤层析的方法,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分离出马铃薯POD,酶的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倍数分别为2880 U/mg、41.10%、7.58。马铃薯POD的最适温度为50℃、pH为5,米氏常数为0.175 mmol/L。以2040%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和RESOUCE Q阴离子层析的方法,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分离出得到马铃薯CAT,酶的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倍数分别为586 U/mg、4.49%、11.35。马铃薯CAT的最适温度为40℃、pH为7,米氏常数为10.322 mmol/L。2.海藻酸钠絮凝回收马铃薯POD和CAT以海藻酸钠为絮凝剂对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POD和CAT进行絮凝回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以海藻酸钠添加量、pH和温度为实验因素,POD和CAT回收率为响应值,优化最佳絮凝条件:海藻酸钠添加量0.94 g/L,pH 3.2,温度36℃,絮凝得到POD和CAT的回收率分别为76.80%和45.44%。3.马铃薯POD对2,4-二氯苯酚降解的研究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的方法,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提取POD,应用于催化2,4-二氯苯酚的降解,研究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1050℃、pH 48的条件下,50 U/mL马铃薯POD催化1.2 mmol/L H2O2氧化降解1.0 mmol/L 2,4-二氯苯酚,10 min后,最大降解率为98.13%。4.马铃薯CAT催化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产氧的研究以马铃薯CAT作为催化剂,催化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分解,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添加2 mL粗过氧化氢酶液催化加合物,1 h内溶解氧增加5.16 mg/L,是市售增氧片(过碳酸钠)的7倍,是加合物自分解的14倍。在26 mL粗过氧化氢酶液催化下,增氧量为614 mg/L,且可维持812 h。铁盐催化加合物产氧量为0.762.4 mg/L。加合物对水体pH和氧化还原电位影响不大,而市售增氧剂使pH高达10,降低氧化还原电位至70 mV;铁盐使水体pH降至3.5,ORP高达480 mV以上。相比之下,总蛋白含量仅为铁质量的1/5的CAT催化加合物在提高溶解氧、稳定pH和维持氧化还原电位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优势。5.酶促增氧片在养殖池塘中的应用酶催化加合物、市售增氧片和加合物在未过滤池塘水的增氧量均高于过滤池塘水和蒸馏水。由CAT与加合物压制的酶促增氧片在1020℃的增氧量高于30℃。表明不同水体环境会影响过氧化物增氧的能力。在池塘水中投放1.5 g/m3酶促增氧片,在夜晚,增氧量高于市售增氧片0.2 mg/L,在白天,主要由光合作用增加溶解氧,1.5 g/m3酶促增氧片组的增氧量为1.36 mg/L,而7.5 g/m3酶促增氧片组仅增加0.74 mg/L,表明使用过量增氧片会影响光合作用产氧。在养殖池塘中添加1.5 g/m3酶促增氧片,与空白池塘相比,在夜晚和白天溶解氧分别增加0.21 mg/L和12.5 mg/L,且不改变水体pH和氧化还原电位,表明使用酶促增氧片,在夜晚可保持较高的溶解氧量,在白天促进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综上所述,利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的CAT催化加合物迅速分解增加溶解氧,是提高养殖水体溶解氧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徐景峰[2](2018)在《4Na2SO4·2H2O2·NaCl加合物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硫酸钠、氯化钠和双氧水为原料制备硫酸钠-双氧水-氯化钠加合物(4Na2SO4·2H2O2·NaCl)。研究了合成方法、无机盐原料、干燥温度等条件对产品中双氧水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析纯和工业品无机盐原料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将硫酸钠与氯化钠按加合物结构以化学计量质量比加入,30%双氧水稍过量,滴加条件下进行研磨,干燥温度在30℃40℃,制备的加合物产品中双氧水质量分数可达到9.5%以上。优于双氧水溶液中反应,然后过滤的传统合成方法。用红外光谱对加合物产品进行了表征,将加合物产品添加少量的EDTA稳定剂于室温放置3周,其稳定度达99%以上。
韩锋,崔耀星,陈留平,孙金忠,冷翠婷[3](2015)在《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干燥设备研究》文中认为针对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固有的特性,采用干燥试验、金属材质耐腐蚀试验研究了不同干燥设备对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合金TC4材质闪蒸气流干燥机由于热效率高、处理量大、能有效防止加合物分解,在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干燥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吕凤霞,彭麟,曹礼华,罗家莹,张崇,季辉,江善祥,张军忍[4](2013)在《固体过氧化氢的制备及杀菌效果研究》文中指出以无水硫酸钠、30%过氧化氢(H2O2)溶液和氯化钠为原料制备固体H2O2;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法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干燥温度对产品产量及产品中H2O2含量的影响,并据此确定最佳制备条件;采用微生物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考察了所制备固体H2O2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在25 mL 30%H2O2溶液中,加入32 g硫酸钠、4 g氯化钠,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40℃,干燥温度60℃时得到的产物H2O2含量最高,产品质量最好。10.8 g.L-1的H2O2消毒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的平均杀菌率达到99.9%,对蜡样芽孢杆菌作用1 h的平均杀菌率达到100%。结论:本试验制备的固体H2O2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制备工艺简单。
杨宏源[5](2013)在《Na2SO4-H2O2-NaCl加合物干燥工艺及设备选型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热稳定性、质量要求及项目规模等因素的分析,确定了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结合不同类型干燥设备的优缺点对干燥设备进行了选型。结果表明,旋转闪蒸干燥机适合于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干燥,成品水分含量低于0.18%,H2O2含量大于9.0%,达到产品标准的要求。
刘心建[6](2012)在《中国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文中认为过氧化氢加合物在一些特定领域弥补了双氧水在存储、运输和应用上的诸多缺陷,拓展了双氧水的应用领域。过氧化氢加合物是化工行业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目前主要过氧化氢加合物进行了重点介绍;对提高过氧化氢加合物稳定性的途径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中国过氧化物加合物的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杨宏源[7](2012)在《Na2SO4-H2O2-NaCl加合物工业化生产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根据Na2SO4-H2O2-NaCl加合物生产工艺和控制要求,结合生产实践,从工艺路线、设备选型、工艺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Na2SO4-H2O2-NaCl加合物工业化生产技术优化方案。
徐景峰,谢婷,曹子英[8](2011)在《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制备新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以硫酸钠、氯化钠和双氧水为原料制备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4Na2 SO4.2H2 O2.NaCl),研究了双氧水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干燥条件对产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硫酸钠与氯化钠按加合物结构以化学计量质量比加入,30%过氧化氢稍过量,在反应温度为15~30℃、反应时间为60 min、干燥温度为35℃、干燥时间为60 min条件下,制备的加合物产品中过氧化氢质量分数可达到9.20%以上。用红外光谱对加合物产品进行了表征。将加合物产品于室温放置一个月,其稳定度达99.50%以上。
黄方方,张存社,沈寒晰,蓝伟,孙群宁[9](2011)在《高稳定性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合成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以工业H2O2为原料制备稳定的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稳定剂对产品的影响;研究了母液循环工艺及产品稳定性。结果表明,以250 g Na2SO4为基准,加入300 mL27.5%H2O2,50 gNaCl,反应温度10℃左右,稳定剂选用复合稳定剂时产品质量最佳;母液经5次循环,其组成、固相产品质量及产品中H2O2含量基本不变;产品在100℃加热,3 h的分解率小于2%;将5%的产品配入国标洗衣粉,其稳定性为过碳酸钠的20倍,与洗衣粉的配伍性较好。
汤秀华[10](2010)在《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以氯化钠、硫酸钠和双氧水为原料制备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对产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氯化钠与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8、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30℃、搅拌速率为300 r/min时,产品中过氧化氢质量分数可达到9.71%;将产品于室温放置一个月,其稳定度达99.50%以上。
二、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合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马铃薯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概述 |
1.1.1 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应用研究 |
1.2 过氧化物酶的概述 |
1.2.1 存在与类别 |
1.2.2 结构及催化机制 |
1.2.3 重要的POD及催化特性 |
1.3 过氧化氢酶的概述 |
1.3.1 存在与类别 |
1.3.2 结构及催化机制 |
1.4 POD与 CAT的区别 |
1.5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
1.5.1 粗酶的提取 |
1.5.2 沉淀分离 |
1.5.3 层析技术 |
1.6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纯化研究 |
1.6.1 过氧化物酶的纯化研究 |
1.6.2 过氧化氢酶的纯化研究 |
1.7 增氧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1.8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二章 马铃薯POD和 CAT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仪器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H_2O_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2.2.2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建立 |
2.2.3 硫酸铵分级沉淀 |
2.2.4 POD的纯化 |
2.2.5 CAT的纯化 |
2.2.6 POD的酶学性质 |
2.2.7 CAT的酶学性质 |
2.3 讨论 |
2.3.1 马铃薯POD的分离纯化 |
2.3.2 马铃薯POD的酶学性质 |
2.3.3 马铃薯CAT的分离纯化 |
2.3.4 马铃薯CAT的酶学性质 |
2.4 小结 |
第三章 海藻酸钠絮凝回收马铃薯POD和 CAT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仪器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2.2 响应面分析 |
3.2.3 絮凝酶粉应用分析 |
3.3 讨论 |
3.3.1 不同因素对海藻酸钠絮凝的影响 |
3.3.2 回收率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马铃薯POD对2,4-二氯苯酚降解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 |
4.2.1 2,4-DCP标准曲线的建立 |
4.2.2 反应时间对降解2,4-DCP的影响 |
4.2.3 酶浓度对降解2,4-DCP的影响 |
4.2.4 温度对降解2,4-DCP的影响 |
4.2.5 pH对降解2,4-DCP的影响 |
4.2.6 H_2O_2 浓度对降解2,4-DCP的影响 |
4.2.7 2,4-DCP初始浓度对降解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马铃薯CAT催化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产氧的初步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与仪器 |
5.1.2 方法 |
5.2 结果 |
5.2.1 SHS在蒸馏水中的产氧效果 |
5.2.2 不同增氧体系对蒸馏水DO、pH和 ORP的影响 |
5.2.3 二次添加CCS对 SHS产氧的影响 |
5.2.4 CCS与 Fe~(3+)溶液催化SHS对蒸馏水DO、pH和 ORP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酶促增氧片的制备及在水产养殖池塘中的应用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与仪器 |
6.1.2 方法 |
6.2 结果 |
6.2.1 CSS催化SHS对池塘水DO、pH及 ORP的影响 |
6.2.2 酶促增氧片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水体DO、pH和 ORP的影响 |
6.2.3 确定酶促增氧片的使用量 |
6.2.4 酶促增氧片在养殖池塘中的应用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2)4Na2SO4·2H2O2·NaCl加合物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产品分析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1 合成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2 原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3 干燥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3 产品表征 |
3.1 红外光谱分析 |
3.2 稳定性检测 |
4 结论 |
(3)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干燥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主要设备和仪器 |
1.2 主要原料 |
1.3 产品制备 |
1.4 产品干燥 |
1.5 金属材质耐腐蚀试验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不同干燥设备的能耗计算 |
(1) 计算公式 |
(2) 能耗计算 |
2.2 不同干燥设备对产品稳定性影响 |
2.3 不同干燥设备材质对产品稳定性影响 |
2.4 不同干燥设备基本参数对比 |
3 结论 |
(4)固体过氧化氢的制备及杀菌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材料 |
1.1.2 仪器 |
1.1.3 试验菌种 |
1.2 试验方法 |
1.2.1 固体H2O2合成工艺研究 |
1.2.2 H2O2含量测定 |
1.2.3 固体H2O2的微生物杀灭试验 |
1.2.4 结果处理 |
1.2.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固体H2O2制备工艺研究 |
2.1.1 原料配比对产品的影响 |
2.1.2 反应温度对产品的影响 |
2.1.3 反应时间对产品的影响 |
2.1.4 干燥温度对产品的影响 |
2.2 固体过氧化氢杀菌效果观察 |
2.2.1 中和剂选择 |
2.2.2固体H2O2的杀菌效果 |
3 讨论 |
(5)Na2SO4-H2O2-NaCl加合物干燥工艺及设备选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干燥工艺的选择 |
1.1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热稳定性 |
1.2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质量要求 |
1.3 生产规模及干燥负荷 |
2 干燥设备的筛选 |
2.1 烘箱式干燥器 |
2.2 振动硫化床烘干机 |
2.3 旋转闪蒸干燥机 |
3 结论 |
(6)中国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过氧化氢加合物 |
1.1 过碳酸钠 |
1.2 过氧化尿素 |
1.3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 |
1.4 其他过氧化氢加合物 |
2 过氧化氢加合物的稳定技术 |
2.1 添加安定剂 |
2.2 造粒涂敷技术的应用 |
3 中国过氧化氢加合物行业现状及问题 |
4 中国过氧化氢加合物的行业前景 |
(7)Na2SO4-H2O2-NaCl加合物工业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生产工艺 (见图1) |
3 工艺优化 |
3.1 原料的选择 |
3.1.1 硫酸钠及氯化钠 |
3.1.2 稳定剂 |
3.2 设备材质及选型 |
3.2.1 设备材质 |
3.2.2 干燥设备 |
3.2.3 反应温度控制 |
3.3 搅拌速度控制 |
3.4 投料速度控制 |
3.5 生产环境 |
3.6 系统堵塞问题 |
4 结束语 |
(8)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制备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产品分析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1 双氧水用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2 反应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3 反应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4 干燥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3 产品表征 |
3.1 红外光谱分析 |
3.2 稳定性检测 |
4 结论 |
(9)高稳定性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合成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原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1.4 产品的稳定性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原料配比对产品的影响 |
2.2 不同反应温度对产品产量的影响 |
2.3 稳定剂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
2.4 母液循环过程 |
2.5 产品的稳定性考察 |
2.6 产品与洗衣粉的配伍性考察 |
3 结论 |
四、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合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马铃薯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D]. 李鑫. 天津农学院, 2020
- [2]4Na2SO4·2H2O2·NaCl加合物合成研究[J]. 徐景峰. 浙江化工, 2018(07)
- [3]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干燥设备研究[J]. 韩锋,崔耀星,陈留平,孙金忠,冷翠婷. 现代盐化工, 2015(02)
- [4]固体过氧化氢的制备及杀菌效果研究[J]. 吕凤霞,彭麟,曹礼华,罗家莹,张崇,季辉,江善祥,张军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3(03)
- [5]Na2SO4-H2O2-NaCl加合物干燥工艺及设备选型探讨[J]. 杨宏源. 盐业与化工, 2013(02)
- [6]中国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 刘心建. 无机盐工业, 2012(08)
- [7]Na2SO4-H2O2-NaCl加合物工业化生产技术探讨[J]. 杨宏源. 盐业与化工, 2012(04)
- [8]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制备新方法[J]. 徐景峰,谢婷,曹子英. 无机盐工业, 2011(12)
- [9]高稳定性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合成工艺的研究[J]. 黄方方,张存社,沈寒晰,蓝伟,孙群宁. 应用化工, 2011(05)
- [10]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制备[J]. 汤秀华. 无机盐工业,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