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及其机制: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

针刺对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及其机制: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

一、针刺对胚胎移植怀孕率的影响及其机理:随机安慰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邓超[1](2021)在《“标本配穴”针刺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调控胚胎着床障碍大鼠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 针刺治疗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meta分析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作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辅助手段改善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及目前研究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方法:对2020年02月以前发表的针刺治疗作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手段改善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s)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临床妊娠率(CPR)与活产率(LBR)。文献形式包括中文文献与英文文献,采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英文文献,采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中文文献,采用Cochrane手册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meta分析结果以森林图的形式展示,采用亚组分析评估结果产生异质性的原因,采用漏斗图与Egger’s test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共筛选出34项符合条件的临床研究,包含5817名女性纳入到这项meta分析。针刺治疗与对照组在CPR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N/n=34/5817,RR= 1.21,95%可信区间(95%CI)[1.09,1.35],Z=3.48,P=0.0005),而在活产率方面未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N/n=13/3211,RR=1.18,95%CI[0.96,1.46],Z=0.38,P=0.12)。但是,临床妊娠率(I2=55%)与活产率(I2=59%)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临床妊娠率的亚组分析显示产生异质性的原因与选穴方案、针刺次数、针刺时长、针刺时机、针刺形式、对照组CPR、已行周期数等因素有关。活产率的亚组分析显示产生异质性的原因与针刺次数与针刺时机有关。结论:针刺治疗能显着提高接受IV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不能显着提高活产率,但两项结果均存在较大异质性,其中,包括选穴方案、针刺时机在内的干预措施因素对结果的异质性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制定更合理、规范、有效的干预措施,并进行更多RCTs与循证医学研究去揭示这一问题的真相。第二章“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武汉艾德华兹妇科门诊部就诊的100例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替代治疗,试验组加用“标本配穴”针刺治疗。采用临床妊娠率(CPR)、活产率(LBR)评估“标本配穴”针刺改善RIF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标本配穴”针刺治疗的安全性。采用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子宫内膜厚度、形态,以及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等情绪状态指标探讨“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等情绪状态两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标本配穴”针刺能显着改善RI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等妊娠结局指标,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IL-10、TNF-α等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等子宫内膜状态以及改善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调适心理有关。第三章“标本配穴”针刺对胚胎着床障碍大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标本配穴”针刺对胚胎着床障碍大鼠IL-10、TNF-α、IL-4和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早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C)、模型组(Model,M)、黄体酮组(Progesterone,P)和“标本配穴”针刺组(Acupunture,A),每组各10只。M组、P组和A组给予米非司酮麻油溶液皮下注射造模。自造模当天起,A组给予“标本配穴”针刺治疗,P组给予黄体酮麻油溶液皮下注射治疗。造模干预后第8d颈椎脱臼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胚胎着床数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0、IL-4、IFN-γ、TNF-α 的含量,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IL-10、IL-4、IFN-γ、TNF-α的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IL-10、IL-4、IFN-γ、TNF-α 的 mRNA 表达。结果:各组在上述指标的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M组、A组及P组大鼠胚胎着床数均显着减少(P<0.05),血清IL-4、IL-10的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子宫内膜IL-4、IL-10的蛋白与mRNA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而血清IFN-γ、TNF-α的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子宫内膜IFN-γ、TNF-α的蛋白与mRNA均显着升高(P<0.05);与M组相比,A组与P组的胚胎着床数均明显增加(P<0.05),血清IL-4、IL-10的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子宫内膜IL-4、IL-10的蛋白与mRNA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而血清IFN-γ、TNF-α的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子宫内膜IFN-γ、TNF-α的蛋白与mRNA均显着降低(P<0.05);与P组相比,A组的胚胎着床数、血清IL-10、IL-4、IFN-γ、TNF-α 的含量及子宫内膜 IL-10、IL-4、IFN-γ、TNF-α的蛋白与mRNA表达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标本配穴”针刺治疗能显着提高胚胎着床障碍大鼠的胚胎着床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与子宫内膜的IL-4、IL-10及下调IFN-γ、TNF-α的表达,恢复Th1与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平衡有关。

王雅荣[2](2021)在《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在过去十年中,冻融胚胎移植的使用率已大大增加,目前多达二分之一的胚胎转移周期的胚胎是被冷冻保存。冷冻胚胎移植的适应症在不断扩大。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实质上是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通过观察针刺对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有助于评价针刺治疗在IVF-FET的辅助功能,使其能在IVF-FET中更好发挥作用。研究目的以冻融胚胎移植女性为研究对象,分为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进行针刺干预,观察此两组与对照组(无针刺组)的临床妊娠率(CPR)结果的差别,以探究不同时间点针刺干预对体外受精-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效果差异。研究方法1.分组数据收集自2019年4月~2020年5月“CNY助孕中心”(Central New York Fertility Center)纳入IVF-FET的26至42岁的女性99例,采用按患者意愿的非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各组相对独立,没有交集。分为非治疗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各收满33例进行治疗观察。2.治疗对照组:在移植周期过程中不进行任何针刺治疗。移植日针刺组:在移植前1小时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子宫、关元、中极、太冲、合谷、百会、印堂,各穴直刺或斜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并于移植后30分钟内再次进行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内关、地机,各穴直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移植周期针刺组:在FET前5周开始进行针刺治疗,每周治疗一次(每周治疗日尽量相同,错前错后不超过一天)共治疗5次。取穴:子宫、关元、中极、太冲、合谷、百会,印堂、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内关、地机,各穴直刺或斜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在移植当日也进行与移植日针刺组相同的治疗。3.观察指标及检测试点3.1疗效指标(1)测定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移植后两周检测,以确定是否生化妊娠(HCG>5mIU/ml为生化妊娠,也称妊娠试验阳性)。(2)胚胎移植后4-5周,在HCG逐渐升高的前提下,通过二维阴道超声在单胎妊娠中观察到孕囊(GS)和卵黄囊(YS),以确定是否为临床妊娠。3.2安全性指标包括针灸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的观察,治疗期间随时记录。研究结果共纳入99例IVF-FET患者。治疗过程中,非治疗组脱落、剔除3例;移植日针刺组脱落、剔除4例;移植周期针刺组脱落、剔除4例;最终88例完成治疗。即非治疗组30例,移植日针刺组29例,移植周期针刺组29例。1.一般资料:通过对患者年龄,身体密度指数,初潮年龄等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基线期分析:对三组患者IVF-FET周期前的促卵泡生成素(FSH),抗苗勒氏管因子(AMH)雌二醇(E2),促甲状腺素(TSH)等激素生化指标值进行分析,三组之间FSH,AMH,E2,TSH等没有统计学差异。三组资料具有可比性。3.结果3.1临床妊娠例数: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生化妊娠14例,临床妊娠12例。移植日针刺组29例患者中,生化妊娠18例,临床妊娠16例。移植周期针刺组29例患者中,生化妊娠22例,临床妊娠20例。3.2妊娠率比较生化妊娠率比较:对照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46.67%、62.07%,75.86%。对照组与移植日针刺组,移植日针刺组与移植周期针刺组两两比较,成功率分别提高了 15%、13%,均有上升趋势,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与移植周期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妊娠率比较:对照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55.17%、68.97%。对照组与移植日针刺组、移植日针刺组与移植周期针刺组两两比较,成功率分别提高了 15%、13%,均有上升趋势,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移植周期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结合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2.在移植当日,移植前后行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3.在移植周期行针刺干预,较仅在移植当日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4.在移植周期行针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

张夏菲[3](2020)在《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针灸对IVF-ET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进行Meta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针灸辅助干预IVF-ET的研究水平、治疗手段和文献质量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手工及计算机检索各中英文数据库于建库至2020年2月15日期间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数据库包括Embase、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评估针灸辅助干预IVF-ET的疗效。治疗组包括传统手法针刺、电针、温针灸、耳针,对照组包括安慰穴位、安慰针刺、空白对照。运用制定的检索策略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RCT文献,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价,通过Revman 5.3软件整合数据,最后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篇文献,结果如下:1、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27,95%CI(1.15,1.41);Z=4.96,P<0.00001]2、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活产率[RR=1.26,95%CI(1.01,1.59);Z=2.20,P=0.04]3、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持续妊娠率[RR=1.26,95%CI(1.01,1.57);Z=2.04,P=0.04]4、在改善辅助IVF-ET的生化妊娠率中,针灸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5、于超促排卵过程中对行IVF-ET的患者进行针灸干预,能显着提高临床妊娠率[RR=1.47,95%CI(1.25,1.72);Z=4.72,P<0.00001]6、多个时段对行IVF-ET的患者进行针灸干预,能显着提高临床妊娠率[RR=1.47,95%CI(1.25,1.72);Z=3.74,P=0.0002]。7、于胚胎移植前后及经阴道取卵时间前后进行针灸干预,针灸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RR=1.17,95%CI(0.97,1.41);Z=1.65,P=0.10]8、于经阴道取卵时间前后进行针灸干预,针灸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RR=1.00,95%CI(0.78,1.29);Z=0.02,P=0.99]9、单纯手法针刺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22,95%CI(1.05,1.41);Z=2.62,P=0.009]10、电针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26,95%CI(1.13,1.42);Z=3.96,P<0.0001]11、温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99,95%CI(1.38,2.89);Z=3.66,P=0.0003]研究结论:1、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2、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不可以提高生化妊娠率。3、超促排卵过程中或在多个时段对IVF-ET进行针灸干预,能显着提高临床妊娠率,于胚胎移植前后及经阴道取卵时间前后进行针灸干预,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4、单纯手法针刺、电针、温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5、未来可围绕针灸的时机和疗程进一步细化研究方案,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RCT研究,对比出最佳针灸干预的时间。为针灸对IVF-ET辅助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何文珊[4](2020)在《不同针刺介入时间提高IVF来源卵母细胞质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针刺不同介入时间对人体血清与卵母细胞质量的修饰,从外周血及卵母细胞两个层次明确针刺对卵母细胞质量的调控,争取从针刺能改善卵母细胞质量角度入手,为提高IVF成功率提供新的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66例符合标准的IVF-ET受试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于促排卵开始后、月经净后至取卵日前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于取卵日前针刺2月。观察两组取卵数、受精率、优胚率、HCG注射日血清激素,以及SAS、SDS评分,根据SPSS 22.0统计分析结果进行疗效评价及结果分析。结果:(1)基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及各项评价指标的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取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两组治疗后取卵数、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优质胚胎率(53%)高于治疗组(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CG注射日血清激素:两组治疗后血清LH、P、E2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SAS评分:治疗组治疗后得分(30.33±7.64)低于治疗前(33.80±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得分(26.48±3.06)低于治疗前(33.71±5.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SDS评分:治疗组治疗后得分(31.10±7.81)低于治疗前(34.53±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得分(28.39±4.79)低于治疗前(35.00±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SAS改善值:治疗组改善值(3.47±7.79)低于对照组(7.23±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SDS改善值:治疗组改善值(3.43±7.66)低于对照组(6.55±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2月对于卵巢低反应IVF微刺激方案患者的优胚率的改善较短期针刺效果更佳;2、针刺对于卵巢低反应IVF微刺激方案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针刺2月组效果更佳。

何文珊,陈俊伍,吴节[5](2019)在《针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领域的临床应用浅析》文中提出探究近年来针刺在IVF-ET领域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发现针刺对于促排卵、取卵镇痛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改善卵母细胞质量具有良性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针刺疗法在临床上治疗生育力低下有其确切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浅析,表述目前针刺治疗不孕临床研究进展并对其今后研究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彭湘萍[6](2019)在《补肾疏肝针法对加拿大东部IVF-ET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是中医针灸理论与人类辅助生殖医学相结合,分别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来探讨补肾疏肝针灸法在加拿大东部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的协同作用。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究补肾疏肝针灸对IVF-ET新鲜周期单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前瞻性研究旨在观察补肾疏肝针灸对高龄DOR患者采用试管婴儿微刺激方案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2010~2015年的回顾性分析以及2017~2019年的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病例来自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5家生殖中心的新鲜周期单胚移植IVF-ET患者1292例,年龄25~42岁,至少有一个IVF-ET移植周期失败,在胚胎移植前后进行针灸各一次治疗加孕期继续针灸方案,观察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并分析不同年龄层的患者妊娠结局的变化。前瞻性研究录用103例来自蒙特利尔5家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年龄为35~40岁,反复IVF-ET失败(经历至少1个移植周期)同时伴有胚胎质量差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前周期采用促排卵长方案未成功,后期改用微刺激方案兼针灸配合治疗。分析比较针灸对采用微刺激方案的高龄DOR患者的胚胎质量及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在微刺激方案开始前一周至胚胎移植后一周共4周的时间内进行针灸干预治疗,每周2次,30min/次,共8次。观察IVF-ET高龄DOR患者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获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血清性激素水平、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继续妊娠率等指标。结果:1、补肾疏肝针灸对IVF-ET新鲜周期单胚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1)在移植日做两次针灸组的平均临床妊娠率(CPR)为67.41%,活产率(LBR)为60.76%;(2)按年龄分层后的临床妊娠率:<35岁(75.37%)、35~40岁(54.60%)、>40岁(42.47%),与<35岁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按年龄分层后的活产率:<35 岁(67.52%)、35~40 岁(49.57%)、>40 岁(26.55%),与<35岁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与加拿大2016年临床妊娠率(CPR)平均值相比:<35岁(75.57%VS 40%)、35~40 岁(54.66%VS 35%)、>40 岁(42.47%VS 29%),各年龄层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补肾疏肝针灸对试管婴儿微刺激方案的高龄IVF-ET DOR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1)微刺激加针灸方案中的获卵数3.95±1.66、受精数3.14±1.2和优质胚胎数2.01±0.61均有提高;(2)微刺激加针灸方案中的临床妊娠率(CPR)65%、活产率(LBR)34%、继续妊娠率(OPR)15%;(3)按照年龄分层后微刺激加针灸方案中的临床妊娠率与2019蒙特利尔生殖中心的临床妊娠率(CPR):35-37岁58%VS 44%、38-40岁42%VS 35%,P<0.05。结论:1、在胚胎移植前后分别针灸一次能够提高试管婴儿新鲜周期单胚移植(eS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CPR)和活产率(LBR)。2、针灸可以改善微刺激促排结局,提高高龄DOR患者的巢储备功能,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提高获卵数、受精数和优质胚胎数。3、针灸通过对子宫内膜形态的改善,能提高IVF-ET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CPR)及活产率(LBR)。

王亚楠,赵映,余思奕,胡幼平[7](2019)在《对JAMA“针刺与假针刺影响体外受精女性活产率”一文的思考和分析》文中提出2018年5月发表于JAMA的"针刺与假针刺影响体外受精女性活产率的临床随机试验"一文得出针刺不能提高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活产率的结论。笔者通过仔细研读文章,从针刺治疗方案和具体针刺操作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论证其可靠性。结果发现,针刺与假针刺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法证实假针刺对照不产生治疗效应,不能得出针刺治疗不提高疗效的结论;腧穴配伍与前期研究方案不符,其合理性存在争议;针刺治疗频率及治疗时间能否突显活产率值得商榷;此外,针灸操作医师的选择亦可能是研究结果未达到预期的原因。

陈滢如,李春华,赵丹[8](2019)在《针灸辅助生殖功能的国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2007年1月至2018年5月国内中文科技期刊发表的针灸在辅助生殖领域应用的文献。分析发现针灸疗法在改善卵子质量、降低OHSS发生率、提高胚胎移植临床受孕率、改善子宫容受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相关机制研究有待深入;设计严谨、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亟待开展,为针灸进一步在辅助生殖领域的应用提供有力证据。

王雅荣[9](2018)在《ET前后针刺及耳穴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受孕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近40年,IVF代表的辅助生育技术对不孕症和人类优生优育做出了很大贡献。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但无论技术怎么改善,都是致力于提高受孕率和活胎率。通过观察针灸对临床受孕率的影响,有助于评价针灸在IVF的辅助功能,使其能在IVF中更好发挥作用。研究目的通过对针刺组、针刺加耳针组临床受孕率(CPR)与2015年美国临床受孕率值(CPR)进行探讨性比较,以研究针灸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率的作用。研究方法1.分组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美国纽约中央不孕中心(Central New York Infertility Center)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VF-ET/ICSI(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19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案,分为针刺组95例、针刺加耳针组95例,在胚胎移植日的移植前后进行针灸治疗。2.治疗针刺组:在移植前1小时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子宫、关元、中极、太冲(双)、合谷(双)、百会,留针30分钟。并于移植后30分钟内再次进行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双)、血海(双)、三阴交(双)、内关(双)、地机(双),各穴直刺0.5-1.0寸,行针得气,留针30分钟。针刺加耳针组:针刺方案同上。同时,在移植后针刺的同时,加用耳针治疗,取穴:神门、子宫、肾、肝、内分泌,采用耳穴压丸法,留置72小时。3.观察指标3.1疗效指标(1)移植后两周,测血HCG值,确定是否为生化妊娠。(2)生化妊娠后两周,行B超检查,确定是否为临床妊娠。3.2安全性指标:包括针灸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的观察,并于治疗期间随时评价。研究结果共纳入190例IVF-ET患者。治疗过程中,针刺组脱落、剔除6例;针刺加耳针组脱落、剔除15例,最终169例完成治疗,其中针刺组89例,针刺加耳针组80例。1.一般资料:通过对患者年龄等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对比,2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再与全美资料相比,也具有可比性。2.基线期分析:对两组患者IVF-ET周期前的FSH,AMH,E2,BMI等指标值进行分析,两组之间FSH,AMH,BMI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3.结果3.1临床妊娠例数:针刺组:89例患者中,临床妊娠45例,其中35岁以下者49例,临床妊娠27例;35-40岁者26例,临床妊娠12例;41-44岁者14例,临床妊娠6例。针刺加耳针组:80例患者中,临床妊娠41例。其中35岁以下者39例,临床妊娠21例;35-40岁者23例,临床妊娠12例;41-44岁者18例,临床妊娠8例。3.2妊娠率比较3.2.1总临床妊娠率比较:针刺组、针刺加耳穴组,全美总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56%、51.25%,45%,三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3.2.2根据年龄分层妊娠率比较<35岁者,针刺组、针刺加耳针组、全美总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10%、53.85%、53.8%三组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35-40岁者,针刺组、针刺加耳针组、全美总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15%、52.17%、42.73%三组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41-44岁者,针刺组、针刺加耳针组、全美总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85%、44.44%、21.95%三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针刺加耳针组与全美总临床妊娠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21,P<0.05);针刺组与全美总临床妊娠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9,P>0.05);针刺和针刺加耳针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针刺或针刺加耳针的治疗方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2.针刺或针刺加耳针治疗方法对41-44岁高龄受孕者有明显的辅助提高临床妊娠率的作用。3.针刺加耳针治疗对41-44岁高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的辅助效果会更显着。

张霖欣,钟静[10](2018)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和活产率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在胚胎移植前后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新鲜周期进行移植的患者,共1 707例,随机分为A组(n=585),B组(n=394),C组(n=728)。A组在移植前24 h内和移植当日2 h内进行2次TEAS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在移植后第2日再进行7次TEAS治疗;C组为对照组,不加用TEAS干预。分别观察3组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宫外孕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结果 A组临床妊娠率(42.91%)优于C组(36.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而活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床妊娠率(45.22%)和活产率(30.43%)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和0.048);与C组相比,A组和B组宫外孕率、早期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可提高IVF-ET者妊娠率和活产率。

二、针刺对胚胎移植怀孕率的影响及其机理:随机安慰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对胚胎移植怀孕率的影响及其机理:随机安慰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标本配穴”针刺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调控胚胎着床障碍大鼠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针刺治疗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meta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法
        1.2. 文献的筛选与纳入方法
        1.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方法
        1.4. 文献数据合并与分析方法
        1.5. 亚组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特征
        2.3. 文献的出版形式
        2.4.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5. 妊娠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2.6. 亚组分析结果
        2.7. 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3.2. 本次meta分析研究的意义
        3.3. 本次meta分析的局限性
        3.4. 未来研究的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1.2.治疗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妊娠率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后活产率比较
        2.3.两组患者血清 IL-10、TNF-α含量及 TNF-α/IL-10 比较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的比较
        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AS、SDS 得分比较
        2.6.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7.“标本配穴”针刺治疗 RIF 患者典型病例
    3.讨论
        3.1.结果分析
        3.2.中医对反复移植失败的认识
        3.3.选穴依据
        3.4.“标本配穴”理论在各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与优势
        3.5.针灸应用于辅助生殖临床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3.6.本章研究的不足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标本配穴”针刺对胚胎着床障碍大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1.3.主要溶液的配制方法
        1.4.分组与造模
        1.5.干预方法
        1.6.取材方法
        1.7.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8.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大鼠胚胎着床数比较
        2.2. 大鼠血清IL-10、IL-4、IFN-γ、TNF-α的含量比较
        2.3. 大鼠子宫内膜IL-10、IL-4、IFN-γ、TNF-α的蛋白表达比较
        2.4. 大鼠子宫内膜 IL-10、IL-4、IFN-γ、TNF-α的 mRNA 表达比较
    3. 讨论
        3.1. 胚胎着床障碍大鼠模型
        3.2. IL-4、IL-10与妊娠的关系
        3.3. IFN-γ、TNF-α与妊娠的关系
        3.4. Th1/Th2平衡与妊娠的关系
        3.5. 本章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一 综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移植失败的诊断标准与致病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第一章亚组分析结果(森林图)
    1. 临床妊娠率的亚组分析结果(森林图)
    2. 活产率的亚组分析结果(森林图)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不孕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1 不孕症的概述
        2 不孕症的病因
        3 不孕症与孕龄的关系
        4 不孕症的诊断
        5 不孕症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冻融胚胎移植的现代研究
        1 冻融胚胎移植
        2 新鲜胚胎移植VS冻融胚胎移植
        3 卵子或受精卵的质量
        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辅助治疗不孕症的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
        1 不孕症的中医理论基础
        2 针刺治疗不孕症的现代研究
        3 中医中药对不孕症治疗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5 质量控制
    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7 关键技术
    8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分组设计思路
    2 选穴处方分析
    3 疗效机制分析
    4 临床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检索与数据处理
        2.3.1 资料信息提取
        2.3.2 文献质量评价
        2.3.3 数据统计处理
        2.3.3.1 选择效应量
        2.3.3.2 异质性分析
        2.3.3.3 敏感度分析
        2.3.3.4 亚组分析
        2.3.3.5 森林图
        2.3.3.6 偏倚评价
3.研究结果
    3.1 文献检索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点
        3.2.1 研究对象
        3.2.2 干预措施
        3.2.3 文献的质量
    3.3 数据结果
        3.3.1 临床妊娠率
        3.3.2 生化妊娠率
        3.3.3 持续妊娠率
        3.3.4 活产率
    3.4 疗效评价
        3.4.1 针灸对IVF-ET受试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3.4.1.1 合并数据
        3.4.1.2 发表偏倚
        3.4.1.3 敏感性分析
        3.4.1.4 亚组分析
        3.4.2 针灸对IVF-ET受试者生化妊娠率的影响
        3.4.3 针灸对IVF-ET受试者持续妊娠率的影响
        3.4.4 针灸对IVF-ET受试者活产率的影响
4.讨论
    4.1 理论依据
    4.2 文献质量分析
    4.3 Meta分析结果
    4.4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4.4.1 本研究存在的优点
        4.4.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4.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4.5 .展望
5.小结
6.参考文献
7.致谢
8.附件
    附件一 综述 针灸治疗女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不同针刺介入时间提高IVF来源卵母细胞质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试验中止标准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1.7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随机方法
        2.3 对照设计
        2.4 盲法的设计及实施
        2.5 伦理审查
        2.6 研究流程图
        2.7 试验治疗方案
        2.8 研究人员情况
        2.9 观察周期
        2.10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2.11 安全性评价
    3 研究结果
        3.1 试验完成情况
        3.2 基线数据分析
        3.3 疗效分析
        3.3.1 组内比较
        3.3.2 组间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不孕症的中西医认识
        1.1 中医对不孕的认识
        1.2 中医对不孕症病因的认识
        1.3 现代医学对不孕的认识
    2 中西医治疗方法
        2.1 中医对不孕症的治疗
        2.2 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的治疗
    3 针灸在IVF-ET中的应用
        3.1 针刺对卵泡质量的作用
        3.2 针刺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作用
        3.3 针刺对情绪的改善
    4 本研究的试验设计依据
        4.1 微刺激方案确定
        4.2 选穴方案确定
        4.3 针刺介入时间选择
    5 疗效结果分析
        5.1 取卵前2月进行针刺能提高优质胚胎率
        5.2 取卵前2月针刺能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结论
创新性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件三: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五:课题相关图片资料

(5)针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领域的临床应用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针刺对于促排卵及改善卵泡质量的作用
    1.1 促排卵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1.2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1.3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1.4 改善胚胎移植着床率
2 针刺对于取卵镇痛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的良性作用
3 针刺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4 针刺作用的基础研究
5 针刺对IVF-ET的作用机制及效应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6 小结

(6)补肾疏肝针法对加拿大东部IVF-ET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辅助生殖技术(ART)与不孕症
        1.1 辅助生殖技术(ART)超促排卵(COH)方案
        1.2 ART的临床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
        1.3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优势与面临的难点
        1.4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
    2. 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
        2.1 古代文献记载的病名及病因
        2.2 中医孕育的机理
        2.3 中医生殖轴
        2.4 病因病机、诊断依据及证侯分类
        2.5 中医学与卵巢功能减退(DOR)
    3. 针灸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
        3.1 针灸在ART中的机制
        3.2 针灸在ART中的应用
        3.3 针灸在ART中介入时机
        3.4 针灸在ART应用中的常用方法与选穴
        3.5 针灸在ART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4. 补肾疏肝针灸法及选穴依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针灸对新鲜周期选择性单胚移植(eSET) 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 临床资料(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1.1 研究对象(Research Object)
        1.2 纳入标准(Inclusion Criteria)
        1.3 排除标准(Exclusion Criteria)
        1.4 干预措施(Intervention)
        1.5 观察指标
        1.6 指标计算方法
        1.7 随访
        1.8 统计方法
        1.9 结果
    研究二 针灸对试管婴儿微刺激方案高龄IVF-ET DOR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 临床资料(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1.1 研究对象(Research Object)
        1.2 样本量的计算(Sample Size Calculator)
        1.3 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1.4 纳入标准(Inclusion Criteria)
        1.5 排除标准(Exclusion Criteria)
        1.6 脱落标准(Subject withdrawal criteria)
        1.7 脱落病例处理
        1.8 剔除标准
        1.9 治疗方案
        1.10 观察指标
        1.11 统计方法
        1.12 随访
        1.13 结果
        2 讨论
        3.1 特色与创新
        3.2 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5.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对JAMA“针刺与假针刺影响体外受精女性活产率”一文的思考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刺干预方案的设计
    1.1 研究分组
    1.2 腧穴配伍
    1.3 治疗时机
2 针刺操作医师的选择
3 讨论

(8)针灸辅助生殖功能的国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检索
2 针灸对卵巢的影响
    2.1 改善卵子质量
    2.2 预防OHSS的发生
3 针灸对子宫的影响
4 针灸对受孕的影响
    4.1 对胚胎移植的影响
    4.2 对受精的影响
5 针灸对取卵镇痛的影响
6 其他
7 讨论

(9)ET前后针刺及耳穴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受孕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简介
        2 IVF的过程
        3 适应人群
        4 存在问题
        5 小结
    综述二 针灸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应用进展
        1 针灸用于IVF-ET的理论依据
        2 针灸对IVF-ET的作用机制研究
        3 目前常见的针灸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合的方法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样本量估算
    3 治疗方案
        3.1 选穴
        3.2 针具
        3.3 操作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疗效指标
        4.2 安全性指标
    5 质量控制
        5.1 严格限制研究对象
        5.2 治疗期间的质量控制
    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7 研究结果
        7.1 一般资料
        7.2 基线分析
        7.3 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与探讨
    2 治疗有效性分析
    3 现状与思考
结语
    结论
    创新性分析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针刺对胚胎移植怀孕率的影响及其机理:随机安慰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标本配穴”针刺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调控胚胎着床障碍大鼠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D]. 邓超.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D]. 王雅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D]. 张夏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不同针刺介入时间提高IVF来源卵母细胞质量的临床研究[D]. 何文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针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领域的临床应用浅析[J]. 何文珊,陈俊伍,吴节.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0)
  • [6]补肾疏肝针法对加拿大东部IVF-ET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D]. 彭湘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对JAMA“针刺与假针刺影响体外受精女性活产率”一文的思考和分析[J]. 王亚楠,赵映,余思奕,胡幼平. 中国针灸, 2019(07)
  • [8]针灸辅助生殖功能的国内研究进展[J]. 陈滢如,李春华,赵丹. 上海针灸杂志, 2019(05)
  • [9]ET前后针刺及耳穴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受孕率的影响[D]. 王雅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和活产率影响[J]. 张霖欣,钟静.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8(04)

标签:;  ;  ;  ;  ;  

针刺对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及其机制: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