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巡检系统的开发与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璐[1](2021)在《基于Android的油田电控一体化装置远程监控系统研发》文中认为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油田生产向着数字化油田、智能化油田改革。油田电控一体化装置的提出和应用在这场改革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装置集成了供配电、自动控制以及通信三种系统功能,代替了传统的功能设备和放置其所需要的建筑物,形成了具备多种多功能的一体化装置,是实现油田站场无人值守的核心装置。随着电控一体化装置在油田中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生产效果,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装置本身的设计和制造取得了一步步改进,目前电控一体化装置已经形成了系列化的设计,具备标准化的生产要求,工厂预制式的生产更加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地面建设的施工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油田站场环境大多处于十分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虽然电控装置的应用已经具备无人值守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有工作人员在现场值班确保装置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装置的远程监控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Android平台利用服务器和My SQL数据库开发出一款适用于油田电控一体化装置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软件,工作人员只需在安卓智能手机上安装该APP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装置的运行情况完成监控。整个系统以C/S架构为基础,由站场各类传感器以及摄像头等前端设备负责现场数据的采集,涉及到数据的计算、整理以及图片信息的处理等相关负责操作均由服务器完成,服务器将处理完的数据发送至移动端,移动端智能设备负责实现工作人员和虚拟世界的交互。根据软件的开发流程,首先,对系统设计的功能需求以及数据库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需求分析进行详细的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最后,利用相关开发工具完成系统的实现并且完成功能测试。本次设计的系统具备站场分级管理功能、站场设备管理功能、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功能、报警信息推送功能以及文档资料查询功能。在完成系统开发后,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能全部进行测试,经测试所有功能均可以稳定运行并完成各自具备的功能任务。该系统目前已经在西北某油田注水站应用,从工作人员的使用反馈来看,该系统应用效果良好,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
娄岳[2](2021)在《三维可视化智能巡检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制造业面临着国内外双重作用下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转型。尤其对于化工制造业来说,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更为重要。因为园区内通常设置了大量不同种类的生产仪器设备和输送管道,且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具有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的有毒有害危化品,一旦发生设备损坏或者危化品泄漏等情况,如果巡检不到位,很可能会引发重大生产事故。但是传统的巡检模式极易受到天气环境、人员素质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巡检不及时,完成质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威胁到企业的生产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健康。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彻底解决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弊端提供了契机。巡检业务的线上化、智能化不仅能提高巡检业务效率,降低化工园区的管理成本,还能大幅度提升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化工园区线下巡检流程中所存问题进行需求调研和流程梳理,设计并实现了满足工厂巡检业务功能需求的三维可视化智能巡检平台。该平台基于Spring Cloud技术栈进行架构设计,将化工园区所有设备设施模型化处理,并在系统中可视化展现,便于巡检人员在线上远程对所有巡检点进行数据监测。对于巡检业务,从逻辑上将其划分为巡检模式选择、巡检路线管理、巡检记录管理和巡检报告管理四个子模块,实现了巡检人员在执行巡检任务时切换巡检模式、选择巡检路线、记录巡检问题、生成巡检报告等相关功能。除此之外,针对巡检过程中产生的实时报警信息,系统会同步至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处理,并利用SLAB气体扩散模型算法对泄漏气体进行实时扩散状况模拟,辅助应急决策。作者于项目立项初期加入,协助参与了前期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及技术方案设计,在项目开发阶段实现了部分核心功能及SLAB气体扩散模型,参与了系统测试与验收。目前,此项目已经上线使用,在园区内部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了企业对于巡检业务的全部功能需求,提高了企业巡检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李宗谕[3](2021)在《无人机巡检集中管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线路的日常巡检至关重要。目前,采用无人机技术来进行架空输电线路巡检,以提高巡检的质量和成效,成为构筑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保障。随着无人机巡检系统的不断推广,由于缺乏无人机巡检的集中管理模式,缺少自动化的资源调度流程,缺少无人机巡检工作全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分析手段,现有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无人机巡检工作的集中监控、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巡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无人机巡检集中管控模式为研究对象,从集中管控策略、任务调度、集中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全业务流程分析了应用无人机进行架空输电线路大规模巡检的业务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无人机巡检集中管控系统,提出无人机巡检集中监控流程、基于地理信息定位的无人机巡检集中调度流程、基于输电线路和地理信息定位的无人机巡检数据处理流程,并将核心流程融入系统设计,来管理和调度无人机协同巡检输电线路,并实现数据与业务的关联处理。通过将巡检任务的制定、执行到结果数据处理的统一规划管理,支撑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的大规模应用;通过自动化的资源调度,释放了资源效用的发挥,提升了巡检工作的效率;通过巡检工作全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分析,为下一步开展基于无人机巡检大规模应用的巡检大数据分析做好了积累。同时设计出与生产管理系统、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交互,实现了电网基础数据与实时巡检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无人机巡检集中管控系统的设计成果,为输电线路的智能巡检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集中管理控制方法,提高了无人机巡检单元的协调配合能力,确保了巡检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了无人机巡检过程的信息化与诊断缺陷的自动化,为无人机巡检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重要手段。无人机巡检集中管控系统的测试及工程化应用验证了系统可靠性。
周开欣[4](2021)在《智慧水利在江都水利枢纽的应用案例》文中研究指明智慧水利的应用是智慧社会建设的一个环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了有关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实施的相关内容,主要用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项全新的信息数据,让水利对象和项目全面互联、认知度、泛在服务与智能物联得以推动,致使水治理模式和能力现代化得到质的提升。南水北调东线起源是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地位特殊,作用巨大,效益显着,特色鲜明,在多方面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在智慧水利建设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本文系统回顾了江都水利枢纽智慧水利枢纽建设现状,通过三层架构制定智慧水利的发展方向,本文还就江都水利枢纽自身的特点将智慧水利建设落地生根,形成智能泵站、智能水闸、智能园区等应用。主要研究成果有:(1)构建江都水利枢纽的总体架构及布局,主要采用了物联网、云计算、Web服务、移动互联等技术进行建设。主要涵盖智能感知体系、智慧云服务中心、智慧应用系统三部分。(2)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建成泵站智能感知体系,健全保障支撑环境,推动泵站综合业务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化决策调度管理水平,最终形成“更透彻的感知、更精准的研判、更科学智能的控制管理、更形象的展示”的智能泵站管理体系,推动“智慧水利”的发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展开江都水利枢纽泵站群优化调度研究。(3)采用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工程等先进技术,建设智能化闸门,高度聚集的职掌及管理得以实现。能及时精准开关闸,实时预警保护,实现经济高效、安全运行,减少人员投入。研发智能感潮系统,减少管理人员工作强度。
宝力德朝鲁[5](2021)在《油田智能巡检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油田生产中,为切实保证油气井安全、有序地开展生产作业,需要企业对油气井运行情况进行巡检作业,通过巡检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就以往所使用的巡检挂牌制度来讲,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巡检力度不强,无法长久贯彻执行,另外还会经常发生井上被盗、破坏等事故,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就此研发了油田智能巡检系统,并应用于油田生产管理中。基于此,文章通过对油田智能巡检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胡宪[6](2021)在《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设备故障预警系统》文中提出在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下,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作为远距离输电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加智能的设备运维方案。故障预警作为智能运维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根据已有信息及时预测设备在未来时间段内的潜在故障,辅助管理人员提前定位系统不稳定因素并加以干预,避免系统出现故障从而造成损失。本文从国内某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实际场景出发,针对该换流站当前的设备运维现状开展电力设备故障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实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换流站工业现场的生产情况出发,研究了站内电力设备按场区分布的现状和不同监控系统在现场的部署情况。针对当前设备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关于故障预警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云边结合的故障预警系统框架,包括数据集成层、边缘预测层、云端报警层和人机交互层。(2)在故障预警系统边缘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共享的电力设备参数时序预测方法。依据现场设备分布构建了边缘节点网络模型,采用“发送者-接收者”模式,实现了基于边缘端节点网络数据共享的设备参数预测。其中,发送者利用自编码器提取节点的关键信息,接收者利用多粒度时序预测模型配合特征工程综合其它节点的编码信息,实现设备参数时序预测,并将结果传送到云端。(3)在故障预警系统云端部分,提出了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力设备故障报警生成方案。对设备参数预测值设计隶属度函数,再根据现有的专家规则确定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最终通过分类算法完成设备故障的分类。与此同时,提出了基于在线学习的RBF神经网络误报过滤器,通过在线学习算法对用户反馈的误报样本进行自适应学习并智能过滤误报信息。(4)以国家电网某换流站为应用背景,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换流站设备故障预警系统软件。首先以故障预警分层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故障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和功能模块的整体规划;接着分别介绍了系统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技术框架选用、模块业务逻辑等各方面内容;最后展示了故障预警系统的功能和测试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万鹏[7](2021)在《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输电设备运维效率没有得到提升,并出现了数据混乱的现象。运维数据录入基本采用手工的方式完成,因操作人员不仔细而出现纰漏对设备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等产生了不良影响,难以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对电力企业而言,其输电设施较为先进,更应该采用智能化、移动化的操作系统对其进行维护,这样不仅能使人手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也能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还可以增进各类员工的协作意识,使维护、驾驶等各项工作都能取得优异成绩。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为输电设备创建了一套完善的移动作业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本文展开细致调研与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公司在输电设备运维管理的开展情况,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介绍,指明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得到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为本论题更为精准地确定研究内容、明确研究目标提供了依据。第二,根据自己供电公司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输电设备运维作业系统在构建之中产生了怎样的需求,指明当前业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从整体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使输电运维管理问题得到解决,并进行了功能性、非功能性、网络需求等多项分析。第三,根据需求分析,从整体上进行了规划,把网络拓扑、创建系统和数据库设计等当成研究重点。系统核心功能涉及到看护值守、巡检、检测、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各项内容进行了框图构建、流程图绘制等。第四,参照完善的系统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出Android平台在开发系统过程中起到的基础作用,借助于多项成熟的技术与编程语言,为软件开发出良好的界面,使其能形成强大的核心功能,也对实现过程加以描述,绘制核心功能截图。此项任务结束之后,创建了仿真测试平台,以此验明软件程序性能与功能是否稳定,从测试结果看,基本能满足样本公司的需求。输电设备运维作业系统如果能保证移动化、智能化,能及时把数据发送给相关人员,工作效率也能得到保证,使电网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维护成本也不需要过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宋庆东[8](2020)在《WQ公司变电站运维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作为电网供电重要环节的变电站,正以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高速发展,尤其是“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推进,新设备、技术、工艺的多维度应用,变电站运维管理也历经“有人值班、无人值班、运维一体化、万物互联”的转变。面对变电站更繁杂更高标准的运维工作,如何提升运维管理水平、提高运维巡视效率,以适应电网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稳定、高质量的电力,正成为变电运维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当前,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企业管理水平、人员配置和技术水平落后于电网发展水平,使得变电运维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变电运维人站比例失调、人员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新型变电站的运维要求、变电站设备状态繁杂新旧不一、变电运维质量难以保证、变电运维管理水平亟待提升。本文将通过研究分析当前变电站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差异化运维、班组管理模式创新、巡视质量管理提升、新技术应用、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的“多措并举”的综合管理提升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变电站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价并制定差异化运维策略;开展质量管理项目,提高变电运维管理工作效率;创建“主、备、次、补、巡”的五班轮换运行模式;构建人机协同智能巡检管理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员培养尝试。通过对近一年统计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各对策取得的良好效果,实现了变电站运维精益化管理,缓解人才结构性缺员矛盾,提升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运维管理水平。对于变电站运维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鑫[9](2020)在《智慧电厂安防系统研究及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清洁能源高速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内,煤炭资源仍是我国能源的重要依靠力量。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随着智慧能源理念的提出,智慧电厂已经成为各大电厂发展的下一个战略目标。电厂生产安全是电厂关注的重点,智慧电厂安防系统建设需要重视。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慧电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依托国电南宁660MW火电机组的智慧化整改设计项目,结合该电厂的基础设备以及电厂安防现状,对该电厂智慧安防系统进行研究以及工程设计。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电厂安防系统的设计文献以及相关国家标准,介绍了传统电厂安防系统设计的一般理论方法。然后,借鉴已建成的智慧电厂的相关经验,并结合南宁电厂的安防现状,提出智慧电厂安防总体实施规划设计方案,主要设计了智慧电厂安防的前端系统、安防一体化集成平台以及安防管理系统。前端系统包括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巡检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智能门禁及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一体化安防平台集成了现有的安防子系统。安防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安全三维可视化管控、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安全检查管理、智能两票管理四个子系统。最后给出了整个系统的建设的预算估算。智慧电厂的建设是一项大型工程,虽然已有成功案例,但是目前各电厂智慧程度以及建设方向都有差异,论文相关设计可以为其他电厂智慧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参考。
郑健[10](2020)在《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气化的应用也逐渐升入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而来的是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和输电线路覆盖区域的增加。对供电企业而言,供电服务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联络着用户和发电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却一直以来都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着外界环境的侵蚀,给线路运维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压力。为此,研究如何利用一种新型、智能化、高效化的巡检系统来改善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工作,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当前中央政府大力倡导加强数字创新,重点在新基建、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的大环境下,电网运维工作长期以来都依赖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更加迫切的需要科技创新的投入。本研究从供电公司运维工作当前现状出发,针对各公司当前面对的人员巡检到位管理、巡视周期管理、缺陷闭环管理、检测综合管理等难题,尝试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式,首先对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不同视角的建设需求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信息化手段,把GPS、4G/5G通讯、无人机拓展应用、可视化管理等技术相结合,有效推动管理模式的变革,实现系统代替人管的新模式,进行了输电线路巡检系统的详细设计,采用“无人机+人工巡检+在线监测”的模式,从输电线路智能运检管控平台的后台端和包括人巡移动作业终端、无人机智能操作系统、缺陷隐患分析软件以及树障分析软件的前端(移动应用平台)两部分分别详细论述具体平台选择和功能模块设计。最终,通过展开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实践性应用,实现了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在新余供电公司220k 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线路成功应用,提高了输电巡检工作的规范化化和标准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智能巡检系统的开发与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巡检系统的开发与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droid的油田电控一体化装置远程监控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
1.2.1 Android技术现状 |
1.2.2 电控一体化装置的应用现状 |
1.2.3 远程智能巡检系统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电控一体化装置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
2.1 油田站场传统供配电存在的问题 |
2.2 电控装置的提出和应用 |
2.2.1 电控一体化装置的提出 |
2.2.2 装置各功能模块 |
2.2.3 装置的智能管理 |
2.3 电控装置的技术要求 |
2.3.1 电控装置设计的总体要求 |
2.3.2 电控装置箱体结构要求 |
2.3.3 电控装置其他要求 |
2.4 高压集气站电控一体化装置设计 |
2.4.1 主要遵循标准 |
2.4.2 站场概况及需求 |
2.4.3 设计方案 |
2.4.5 完成情况 |
2.5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电控装置智能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1.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1.2 系统需要监测的具体信息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用户登陆分级 |
3.2.2 远程读取数据 |
3.2.3 现场实时数据显示 |
3.2.4 云空间历史数据提取 |
3.2.5 报警信号实时推送 |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服务器侧需求分析 |
3.5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5.1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5.2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控装置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的功能结构 |
4.1.2 系统的逻辑结构 |
4.1.3 系统的层次结构 |
4.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用户登录分级功能 |
4.2.2 组织管理功能 |
4.2.3 实时数据监测功能 |
4.2.4 报警信号推送功能 |
4.2.5 文档资料查询功能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服务器端关键性技术 |
4.4.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体姿态识别技术 |
4.4.2 基于AI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
4.4.3 基于手机内部传感器的人体运动状态识别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控装置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5.1.1 系统开发环境 |
5.1.2 数据库的选择 |
5.1.3 开发语言选择 |
5.2 服务器侧的实现 |
5.3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3.1 用户登陆分级功能 |
5.3.2 组织管理功能 |
5.3.3 设备管理功能 |
5.3.4 实时数据检测功能 |
5.3.5 报警信息推送功能 |
5.3.6 文档资料查询功能 |
5.4 数据库的实现 |
5.5 系统性能和安全 |
5.5.1 系统性能 |
5.5.2 系统安全 |
5.6 系统测试 |
5.6.1 测试环境 |
5.6.2 测试策略 |
5.6.3 测试内容 |
5.6.4 实际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完成工作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三维可视化智能巡检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主要准备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技术及模型 |
2.1 物联网相关理论 |
2.1.1 物联网相关概念 |
2.1.2 物联网技术应用 |
2.2 开发相关技术 |
2.2.1 Spring Cloud简述 |
2.2.2 Spring Boot简述 |
2.2.3 Mybatis简述 |
2.2.4 MySQL数据库简述 |
2.3 气体扩散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系统参与角色分析 |
3.2.2 可视化需求分析 |
3.2.3 巡检业务需求分析 |
3.2.4 预警信息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概要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1.1 部署架构设计 |
4.1.2 分层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三维可视化模块 |
4.2.2 巡检业务管理模块 |
4.2.3 预警信息控制模块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三维模型数据库设计 |
4.3.2 巡检业务数据库设计 |
4.3.3 预警信息数据库设计 |
4.3.4 系统出错处理 |
4.4 相关接口设计 |
4.4.1 外部接口 |
4.4.2 内部接口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详细设计 |
5.1 可视化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1 模型信息管理实现 |
5.1.2 图档管理实现 |
5.2 巡检业务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巡检业务工作流详细设计 |
5.2.2 巡检模式选择实现 |
5.2.3 巡检路线管理实现 |
5.2.4 一键预警实现 |
5.2.5 巡检记录管理实现 |
5.3 预警信息控制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1 预警信息管理实现 |
5.3.2 气体扩散模拟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设计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测试工作准备 |
6.3 系统功能性测试 |
6.3.1 可视化模块测试 |
6.3.2 巡检业务模块测试 |
6.3.3 预警信息模块测试 |
6.4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无人机巡检集中管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关键技术与算法 |
2.1 SSM框架介绍 |
2.2 NoSQL介绍 |
2.3 无人机巡检调度算法 |
2.4 巡检图像与输电线路设备匹配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业务需求分析 |
3.1 集中管控策略 |
3.2 任务调度 |
3.3 集中监控 |
3.4 数据采集 |
3.5 结果数据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人机巡检集中管控系统设计 |
4.1 集中管控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架构 |
4.1.2 功能架构 |
4.1.3 业务架构 |
4.1.4 流程架构 |
4.1.5 技术架构 |
4.2 集中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
4.2.1 巡检任务管理 |
4.2.2 巡检任务监控 |
4.2.3 巡检数据管理 |
4.2.4 输电线路管理 |
4.2.5 航路数据仓库 |
4.2.6 巡检人员管理 |
4.2.7 系统管理 |
4.2.8 设备管理 |
4.2.9 仿真培训 |
4.3 移动地面站子系统功能设计 |
4.3.1 巡检任务管理 |
4.3.2 飞行任务管理 |
4.3.3 飞行报告管理 |
4.3.4 飞行任务监控 |
4.3.5 飞行数据管理 |
4.3.6 设备管理 |
4.4 系统关键流程设计 |
4.4.1 无人机巡检集中监控流程 |
4.4.2 基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巡检集中调度流程 |
4.4.3 基于输电线路和地理信息定位的巡检结果数据处理流程 |
4.5 数据库关键对象设计 |
4.5.1 巡检任务表 |
4.5.2 设备表 |
4.5.3 线路信息表 |
4.5.4 飞行报告表 |
4.5.5 巡检缺陷管理表 |
4.6 系统接口设计 |
4.6.1 设备管理系统集成 |
4.6.2 电网地理信息定位平台集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及测试 |
5.1 集中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5.1.1 巡检任务管理 |
5.1.2 集中监控 |
5.1.3 巡检数据管理 |
5.2 移动地面站子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5.2.1 飞行任务管理 |
5.2.2 飞行数据管理 |
5.3 系统集成测试 |
5.3.1 测试环境 |
5.3.2 测试范围 |
5.3.3 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无人机巡检集中管控系统工程化应用 |
6.1 巡检模式研究 |
6.1.1 任务规划 |
6.1.2 任务准备 |
6.1.3 任务执行 |
6.1.4 报告生成 |
6.2 工程化应用案例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智慧水利在江都水利枢纽的应用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建设现状 |
2.1.1 自动化监控系统 |
2.1.2 信息化管理平台 |
2.1.3 集中控制管理模式 |
2.2 存在问题 |
2.3 建设内容 |
2.3.1 智能感知体系 |
2.3.2 智慧云服务中心 |
2.3.3 智慧应用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应用案例—智能泵站 |
3.1 总体架构与业务流程 |
3.2 智能泵站体系架构 |
3.3 智能感知体系 |
3.3.1 智能感知体系架构 |
3.3.2 智能感知的内容 |
3.3.3 智能感知相关技术 |
3.4 智能研判体系 |
3.4.1 智能研判体系架构 |
3.4.2 感知数据研判 |
3.4.3 智能系统研判 |
3.4.4 智能业务研判 |
3.4.5 智能研判相关技术 |
3.5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 |
3.5.1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架构 |
3.5.2 智能控制子体系的内容 |
3.5.3 智能管理子体系的内容 |
3.5.4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相关技术 |
3.6 智能展示体系 |
3.6.1 智能展示体系架构 |
3.6.2 智能展示体系主要内容 |
3.6.3 智能展示体系相关技术 |
3.7 智能泵站的构建 |
3.7.1 现地智能体系 |
3.7.2 智能支撑体系 |
3.7.3 智能泵站的一体化平台 |
3.8 江都泵站群优化调度系统 |
3.8.1 系统实现目标 |
3.8.2 泵站群设备资料 |
3.8.3 系统能耗计算 |
3.8.4 三种优化方案对比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应用案例—智能水闸 |
4.1 智能感知体系 |
4.1.1 智能感知体系架构 |
4.1.2 智能感知相关技术 |
4.2 智能研判体系 |
4.2.1 智能研判体系架构 |
4.2.2 感知数据研判 |
4.2.3 智能系统研判 |
4.2.4 智能业务研判 |
4.2.5 智能研判相关技术 |
4.3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 |
4.3.1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架构 |
4.3.2 智能控制体系的内容 |
4.3.3 智能管理体系的内容 |
4.3.4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相关技术 |
4.4 智能展示体系 |
4.4.1 智能展示体系架构 |
4.4.2 智能展示体系主要内容 |
4.4.3 智能展示体系相关技术 |
4.5 江都东闸感潮智能控制系统 |
4.5.1 感潮开闸 |
4.5.2 感潮关闸 |
4.5.3 感潮研判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油田智能巡检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简析油田智能巡检系统及其应用优势 |
2 油田智能巡检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
2.1 系统解决方案 |
2.1.1 智能巡检终端系统 |
2.1.2 巡检管理软件应用特征 |
2.2 油田智能巡检系统应用功能 |
3 结语 |
(6)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设备故障预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设备故障预警研究现状 |
1.2.2 时序预测在故障预警中的研究现状 |
1.2.3 电力设备状态评估与报警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组织架构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换流站故障预警系统框架构建 |
2.1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组成及工作方式 |
2.1.1 换流站场区分布及主要设备 |
2.1.2 现有设备状态监控系统 |
2.2 存在问题与需求分析 |
2.3 针对换流站的故障预警框架构建 |
2.3.1 “云端”+“边缘端”预测框架 |
2.3.2 层级结构及关键技术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边缘端基于数据共享的电力设备参数预测 |
3.1 引言 |
3.2 基于LSTM和Seq2Seq的多粒度时序预测模型 |
3.2.1 预备知识 |
3.2.2 多粒度时序预测模型 |
3.3 基于数据共享的预测模型 |
3.3.1 发送者-接受者模式 |
3.3.2 发送节点的关键参数提取 |
3.3.3 接收节点的多粒度时序预测 |
3.4 实例分析 |
3.4.1 实验设计 |
3.4.2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云端智能预警信息生成与误报过滤 |
4.1 引言 |
4.2 预备知识 |
4.2.1 模糊理论 |
4.2.2 在线学习模型 |
4.3 针对设备参数的模糊化处理 |
4.3.1 隶属度函数 |
4.3.2 典型报警类别分析及参数模糊化 |
4.4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故障预警生成模型 |
4.4.1 基于专家规则的模糊规则构建 |
4.4.2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在线学习误报过滤机制 |
4.5 实例分析 |
4.5.1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故障检测 |
4.5.2 基于RBF的在线故障过滤 |
4.6 本章小结 |
5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设备故障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设计原则 |
5.2 故障预警系统总体框架与系统结构 |
5.2.1 故障预警系统软件总体框架 |
5.2.2 故障预警系统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
5.3 故障预警系统技术实现 |
5.3.1 数据库设计 |
5.3.2 基于Django的故障预警系统结构 |
5.3.3 数据集成与同步模块 |
5.3.4 数据预测模块实现 |
5.3.5 报警信息生成 |
5.4 系统界面展示 |
5.4.1 首页展示 |
5.4.2 系统报警界面 |
5.4.3 历史数据查询界面 |
5.4.4 用户帮助界面 |
5.5 系统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7)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网输电运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输电移动作业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技术和理论介绍 |
2.1 引言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电网输电运维管理理论 |
2.2.2 Android平台架构 |
2.3 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
2.3.1 Java语言编程技术 |
2.3.2 J2EE体系架构 |
2.3.3 虚拟私有网络技术 |
2.3.4 地理信息系统 |
2.3.5 SQLite数据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2.1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 |
3.2.2 系统总体网络需求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4.1 辅助功能管理需求 |
3.4.2 巡视计划管理功能需求 |
3.4.3 检测计划管理功能需求 |
3.4.4 看护值守计划管理功能需求 |
3.4.5 检修计划管理功能需求 |
3.4.6 数据统计管理功能需求 |
3.4.7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功能总体架构设计 |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2.3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
4.3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4.3.1 辅助功能管理功能设计 |
4.3.2 输电设备巡视计划管理功能设计 |
4.3.3 输电设备检测计划管理功能设计 |
4.3.4 输电设备看护值守计划管理功能设计 |
4.3.5 输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功能设计 |
4.3.6 数据统计管理功能设计 |
4.3.7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总设计 |
4.4.2 数据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实现 |
5.1 引言 |
5.2 软件开发环境 |
5.3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
5.3.1 系统登录功能的实现 |
5.3.2 输电设备巡视计划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3 输电设备检测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4 输电设备看护值守计划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5 输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6 数据统计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7 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软件测试内容 |
6.2.1 系统功能测试 |
6.2.2 系统性能测试 |
6.3 测试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WQ公司变电站运维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德尔菲法 |
2.2 层次分析法 |
2.3 质量管理 |
第三章 WQ公司变电站运维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WQ公司变电运检室简介 |
3.2 变电运维管理现状 |
3.3 变电站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基于变电站安全风险评级制度的差异化运维模式 |
4.1 应用德尔菲法进行变电站安全风险评估 |
4.2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 |
4.3 变电站安全风险分级及相应运维策略 |
第五章 开展提高运维管理工作效率的质量管理项目 |
5.1 选择课题 |
5.2 现状调查 |
5.3 目标确定 |
5.4 分析原因 |
5.5 确定要因 |
5.6 实施对策 |
5.7 效果检查 |
第六章 构建人机协同的运维巡检管理体系 |
6.1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 |
6.2 人机协同的运维巡检管理体系的建立 |
第七章 探索新型运维值班模式 |
7.1 传统值班模式 |
7.2 创建“主、备、次、补、巡”五班轮换运维值班模式 |
7.3 新模式成效 |
第八章 运维人员培养管理 |
8.1 人员培养的背景意义 |
8.2 人员培养的管理学理论 |
8.3 运维人员培养的探索实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智慧电厂安防系统研究及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传统安防系统设计的一般理论方法 |
2.1 引言 |
2.2 传统安防系统总体设计 |
2.3 传统电厂安防子系统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南宁电厂安防实施总体规划 |
3.1 引言 |
3.2 电厂现有安防系统 |
3.3 南宁电厂安防系统规划原则 |
3.4 整体规划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宁电厂安防前端系统设计 |
4.1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
4.2 智能巡检系统 |
4.3 人员定位系统 |
4.4 智能门禁及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宁电厂安防集成管理平台设计 |
5.1 安防集成一体化平台简介 |
5.2 数据处理 |
5.3 应用平台建设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南宁电厂安防管理系统设计 |
6.1 安全三维可视化管理 |
6.2 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 |
6.3 安全检查管理 |
6.4 两票管理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南宁电厂安防系统设备选型及工程建设估算 |
7.1 软硬件配置 |
7.2 设计投资预算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2.1.1 我国输电线路系统管理的普遍问题 |
2.1.2 新余输电线路系统管理的具体问题 |
2.2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业务需求 |
2.2.1 输电线路智能运检管控平台需求 |
2.2.2 无人机智能操作终端需求 |
2.2.3 缺陷隐患分析软件需求 |
2.2.4 树障分析软件需求 |
2.2.5 人巡智能移动终端需求 |
2.2.6 非功能性需求 |
第3章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详细设计 |
3.1 智能巡检系统的框架设计 |
3.2 巡检系统后台的详细设计 |
3.2.1 系统平台和服务器搭建 |
3.2.2 C#后台开发规范 |
3.2.3 后台功能模块划分 |
3.3 巡检系统前端(移动应用平台)的详细设计 |
3.2.1 移动终端选择 |
3.2.2 Java Script前端开发规范 |
3.2.3 前端(移动应用平台)功能模块划分 |
第4章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实践应用 |
4.1 巡检系统的阶段性应用 |
4.2 部分功能的测试和实践示例 |
4.3 巡检系统的应用效益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智能巡检系统的开发与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droid的油田电控一体化装置远程监控系统研发[D]. 李璐.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三维可视化智能巡检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娄岳.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3]无人机巡检集中管控系统设计[D]. 李宗谕. 山东大学, 2021(12)
- [4]智慧水利在江都水利枢纽的应用案例[D]. 周开欣. 扬州大学, 2021(08)
- [5]油田智能巡检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 宝力德朝鲁. 化工管理, 2021(11)
- [6]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设备故障预警系统[D]. 胡宪. 浙江大学, 2021(01)
- [7]电网公司输电运维智能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万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8]WQ公司变电站运维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宋庆东.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9]智慧电厂安防系统研究及工程设计[D]. 王鑫. 广西大学, 2020(07)
- [10]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践[D]. 郑健. 南昌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