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调整渐到位——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回顾(论文文献综述)
张笑海[1](2019)在《推进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积极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下,乌鲁木齐电力市场迅猛发展,电力企业不仅面临大好发展机会,且竞争加剧。在电力市场深刻变革下,乌鲁木齐工业用电、居民用电的需求在逐年提升,电力企业需要紧抓发展机遇,满足电能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当今市场瞬息万变,如何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建设中要加强配售电业务管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电网建设规模,扩大售电试点范围,要依据自治区规定,有序改进电力营销方面业务,避免改革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要避免各类风险,避免损失。厂网分开导致多主体竞争更为激烈,不同供电营业区域内包含了多个机构,供电企业竞争及营销模式包含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面临的风险较大,而导致风险的成因也多种多样。当前,城乡改革发展及规划背景下,城乡供电一体化对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以及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应成为地市供电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不仅是国家电网公司决策部署落实,更是促进城乡供电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结合乌鲁木齐市城乡供电一体化发展现状,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在全面分析城乡一体化现状、一体化管理、组织管理理论等基础上,探索城乡供电差异化的表现,在研究中发现总结乌鲁木齐在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中存在的困境和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为全面推进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方向。研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等,起到铺垫作用;第二部分介绍了基本概念及理论,阐述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一体化管理、组织管理理论等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实施现状;第四部分则是分析了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化中存在的困境,如国有电力企业供电服务组织结构不合理,城乡供电管理工作认识不同等问题;第五部分提出了乌鲁木齐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建议和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推动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发展提供指导,为同类型研究提供借鉴。
职菲[2](2013)在《农村电网运行效率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电网是我国农村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无论是传统农业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还是以农产品加工业、工业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农村电网可有效地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减轻农村地区贫困,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创造效益。电力产业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的同时,对电网的运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电能的供给更为安全、迅速和高效。对农村电网运行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使农村供电企业发现供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电网运行效率的因素,为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提高农村电网运行效率。但是由于农村电网运行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原因,电网运行效率分析实际上是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直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以对农电运行效率进行准确的评价。电网运行分析需要基于量化的数据来完成,而电网在这方面的工作较为欠缺,主要体现在缺少可用于电网运行效率分析的基础统计数据与成熟的指标体系。论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电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农村电网用电量、通电情况、电源及供用电设备以及电网经营状况四方面情况,构建了简便实用的电网运行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文中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是以农电管理信息统计数据和农电可靠性统计年报数据为基础,经过反复比较和筛选,指标体系确定为三类指标,即电网发展类指标、企业经营类指标和供电服务类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评价模型,并运用Yaahp软件对农村电网运行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县级及县级以下电网运行效率为评价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全面分析了农村电网运行状况中存在问题,对农村电力企业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并对现有制度提出改进建议,对农村供电企业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做出有益探讨。
李建龙[3](2012)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农村电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村电网仍然存在着网架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低、损耗高、电能质量差、设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电价水平偏高、改造资金缺口较大等落后现象。现有的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条件远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结合国外农网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农网智能化建设是必然的形势。在坚持“安全可靠、技术适用、减少维护,节能环保”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基于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相关理论,从智能农网建设的阶段划分、建设管理wBs、建设管理流程等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项目管理范围及内容。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是农网建设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相关理论,从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运维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滦平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滦平智能农网建设项目为例,针对滦平地区农网的发展现状及现实问题,提出符合滦平地区智能农网的建设项目管理方案,使滦平辖区内的电网发展能够趋于科学、合理和规范,城乡配电网架结构更加优化,使得电网的改造建设能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全社会的电力需求,使电网结构坚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针对我国农网现状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案,体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实现农网发展全寿命的智能化,拓展了政府管理农网智能化问题的思路和视野,能够使农网朝着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方向发展。
柴盈,曾云敏[4](2011)在《农村基础设施长效供给制度创新——基于嵌套性制度框架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由宪法秩序、治理结构和操作规则构成的嵌套性制度分析框架可以诠释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效率问题。通过对资源型、纯公共品型、收费型和半收费型四类农村基础设施的研究,推演出农村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制度的标准是以最小的交易成本最大程度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而政府与农民合作组织联合供给制度能够长效地实现这个目标。当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包括转变中央政府职能、组织农民自主和自愿合作以及以劳代资、科学定价。
丁曦宇[5](201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电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采用绘制战略地图的方法,分析了农电企业“新农村,新农电,新服务”的三新发展战略,明确了农电企业“满足农村用户的电力需要,提供优质电力服务”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客户、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财务四个层面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平衡计分卡的总卡。在总卡的基础上,以内蒙古阿旗农电局为例,建立了平衡计分卡的分卡,结合算例演示,验证了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体系的应用可以解决农电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了该平衡计分卡具有可推广性。
杨宁剑[6](2008)在《基于组织变革的娄星区农电总站绩效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市场的逐渐规范和电力行业的日益开放,使得我国电力行业竞争加剧。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对提升农村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娄星区农电总站的绩效管理水平和经营状况与其他现代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如何构建该企业基于组织变革上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各方面对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决定着绩效管理模式。笔者从专业化、扁平化理论对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从企业薪酬激励约束方面对企业推行全面绩效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紧密结合娄星区农电总站实际情况,从该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历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实行全面的绩效管理。综合运用BSC思想、目标考核等手段,建立了娄星区农电总站的KPI绩效评价体系,在整合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从6个子系统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即建立10KV配电网营销、线路设备专业集中管理组织、合并组建中心供电所、推进刚性供电所专业化班组设置、改革薪酬制度、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实施KPI绩效考评及评价系统。每个子系统为一节,分别对每个子系统的作用、运作模式、构建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董晓军[7](2006)在《汝州市电业局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的三次重大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为电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至此,中国的电力工业正式走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以河南汝州市电业局为背景,回顾了我国农电体制改革的发展背景,明确了我国农电体制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五个阶段,重点分析了县级供电企业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演变分析,并阐明了县级供电企业在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角色转型及面临的问题;对汝州市电业局的企业规模、发展历程、经营状况以及管理职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通过对其资产现状、管理现状、经营现状、营销策略的深层次探讨,揭示出汝州市电业局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汝州市电业局现有运作模式特点,并通过对同等规模、不同运作模式下的郏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及山东省莱州市电业公司进行对比和差异分析,得出汝州市电业局运作模式的优势和缺陷,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思路;对汝州市电业局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资产为纽带,以提高企业效益、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多元控股的供电公司,明确以加快电网建设、人力资源培育和储备、开展优质服务为核心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成本核算和资本预算管理,创新营销策略,拓展发展空间,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型企业、管理创新型企业,积极服务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持续推进农电企业改革,实现农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做出突出贡献。 本文在深入分析汝州市电业局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整体构想,对县级供电企业体制改革来说,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游彬[8](2005)在《电网困境的是非因果》文中研究说明$T调查 @@@动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看到了一份中电联关于浙江、湖北和广东三省电网的调查报告,报告以三省电网为调查对象,总结和分析了目前电网企业存在的问题、困难和诉求,第一手的材料、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引
程旭[9](2005)在《焦作地区农电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渐形成和社会服务化的不断要求服务营销的理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农电营销模式在拓展电力销售市场的背景下服务策略的作用日益彰显服务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在供电行业还只是处在起始阶段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目前农村电力市场的背景构成现状以及农电服务营销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试图说明构建现代农电服务营销系统并加以很好的运作是开拓农电市场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在文中以农电服务营销策略分析而论通过运用服务营销市场分析和定位服务质量管理服务营销三角形和服务营销新组合等理论和方法与农电营销策略及其实践论证了构建现代农电服务营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通过实际案例指出了目前农电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现代农电服务营销系统具体建议
王抒祥[10](2004)在《结构调整渐到位——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回顾》文中提出
二、结构调整渐到位——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回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构调整渐到位——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推进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 |
2.1 供电管理基本概念 |
2.1.1 农电企业与农电 |
2.1.2 城乡电网 |
2.2 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 |
2.2.1 传统组织结构类型 |
2.2.2 现代组织结构类型 |
2.2.3 新组织结构类型 |
2.3 组织结构变革的理论 |
2.4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3章 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现状 |
3.1 乌鲁木齐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宏观现状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科技环境 |
3.2 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微观现状 |
3.2.1 供电公司简介 |
3.2.2 管理模式 |
3.2.3 经营情况 |
3.2.4 优质服务 |
3.2.5 农电管理现状 |
第4章 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城乡供电服务组织结构不合理 |
4.1.2 资源统筹性差 |
4.1.3 地方政府与供电企业职责不清 |
4.2 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存在问题的成因 |
4.2.1 城乡供电服务质量差异较大 |
4.2.2 县域供电管理改革不足 |
4.2.3 县域供电企业缺少电力需求预测 |
第5章 推进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建议 |
5.1 优化城乡供电组织结构 |
5.1.1 保障电力部门的统一管理 |
5.1.2 建立城乡供电一体化评估体系 |
5.2 构建“五统一”城乡一体化供电服务体系 |
5.2.1 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评价 |
5.2.2 城乡供电服务的“五统一” |
5.3 落实政府与供电企业责任 |
5.3.1 建立与政府的关系解决供电服务非均等化问题 |
5.3.2 明确电力企业责任分配主体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2)农村电网运行效率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农村电网运行效率相关理论 |
2.1 电网运行效率的定义 |
2.2 农村电网的特性 |
2.3 农村电网经营效率分析 |
2.4 农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综合评价理论分析 |
3.1 农村电网运行效率评价现状 |
3.2 综合评价常用方法比较 |
3.3 层次分析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网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4.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2 指标体系 |
4.2.1 电网发展类指标 |
4.2.2 企业经营类指标 |
4.2.3 供电服务类指标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农网运行效率综合评价 |
5.1 评价目的 |
5.2 评价维度 |
5.3 评价过程分析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5.5 提升农村电网运行效率的相关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智能农网建设发展现状 |
2.1 智能农网建设发展历程 |
2.1.1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农网项目 |
2.1.2 国家电网启动2011年农网智能化项目 |
2.1.3 首批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通过验收 |
2.1.4 舟山东极岛实现农网智能化用电信息全采集 |
2.2 我国典型地区农电发展现状 |
2.2.1 河南农电发展现状 |
2.2.2 江西农电发展现状 |
2.2.3 湖南农电发展现状 |
2.2.4 陕西农电发展现状 |
2.2.5 福建农电发展现状 |
2.3 农网改造升级与建设方向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范围及内容 |
3.1 智能农网建设阶段划分 |
3.1.1 投资决策阶段 |
3.1.2 自动化与优化运行阶段 |
3.1.3 智能农网运维阶段 |
3.2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WBS |
3.2.1 工程项目工作分解的结构 |
3.2.2 工程项目管理任务分解的步骤 |
3.2.3 智能农网建设项目WBS分解结构 |
3.3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
4.1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 |
4.1.1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对比 |
4.1.2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目标体系构建 |
4.1.3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
4.2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运维机制 |
4.2.1 电力光纤到户运维原则 |
4.2.2 电力光纤到户运维模式 |
4.3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保障机制 |
4.3.1 制度保障 |
4.3.2 组织保障 |
4.3.3 监管保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滦平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案例 |
5.1 滦平农网发展概况 |
5.1.1 110kV电网概况 |
5.1.2 35kV电网概况 |
5.1.3 电网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
5.1.4 高压配电网发展战略 |
5.2 滦平农网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 |
5.2.1 付营子变电站改造项目WBS分析 |
5.2.2 付营子变电站改造项目建设流程 |
5.2.3 付营子变电站改造项目建设模式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农村基础设施长效供给制度创新——基于嵌套性制度框架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
三、农村基础设施嵌套性制度分析框架的内涵及运作机理 |
(一) 农村基础设施嵌套性制度分析框架的内涵 |
(二) 农村基础设施嵌套性制度分析框架的运作机理 |
1.有效的制度体系标准 |
2.有效制度体系与无效制度变革 |
四、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的类型与供给制度创新 |
(一) 资源型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 |
(二) 纯公共品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 |
(三) 收费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 |
(四) 半收费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 |
五、中国农村基础设施长效供给制度创新的一般建议 |
(一) 宪法秩序改革:转变中央政府的职能 |
1.成立农村基础设施统管机构 |
2.加大中央政府投资规模 |
3.启用专项基金和制定优惠政策 |
(二) 治理结构改革:组织农民自主和自愿合作 |
1.组织农民合作能够弥补基层政府的不足 |
2.农民合作组织组建方式:农民自组织 |
(1) 农民合作组织组建方式 |
(2) 政府在支持农民合作中的具体职责 |
(三) 操作规则改革:以劳代资, 科学定价 |
(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电企业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
1.2.2 绩效管理模式比较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4 预期研究成果 |
第二章 农电企业现状分析 |
2.1 我国农电企业的发展背景 |
2.1.1 农电企业的战略地位 |
2.1.2 农电企业的发展历程 |
2.2 我国农电企业的管理现状 |
2.2.1 农电企业管理体制 |
2.2.2 当前农电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平衡计分卡在农电企业管理中的引入 |
3.1 平衡积分卡的原理与方法 |
3.1.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
3.1.2 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 |
3.1.3 战略地图 |
3.1.4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事业组织中的应用 |
3.2 平衡计分卡在农电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3.2.1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
3.2.2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条件 |
3.2.3 平衡计分卡在农电企业的应用分析 |
第四章 平衡计分卡总卡的建立 |
4.1 农电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
4.1.1 企业的愿景使命 |
4.1.2 农电发展战略目标 |
4.1.3 战略地图的构建 |
4.2 平衡计分卡指标卡的构建 |
4.2.1 客户层面 |
4.2.2 内部业务流程层面 |
4.2.3 学习与成长层面 |
4.2.4 财务层面 |
第五章 平衡计分卡分卡的建立 |
5.1 阿旗农电局管理现状 |
5.1.1 阿旗农电局概况 |
5.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3 总体规划目标 |
5.2 阿旗农电局平衡计分卡的构建 |
5.2.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
5.2.2 绩效考核体系算例演示 |
5.2.3 绩效考核体系评价结果的反馈 |
5.2.4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意义 |
5.3 平衡计分卡分卡的推广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6)基于组织变革的娄星区农电总站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电力体制改革 |
1.1.2 农耕文化的影响 |
1.1.3 供电行业的特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组织结构及扁平化变革 |
1.2.2 绩效管理的形式与方法 |
1.2.3 企业关键绩效指标及设计 |
1.2.4 基于组织变革的绩效管理 |
1.3 研究的方法和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结构 |
第2章 娄星区农电总站发展历程及管理模式 |
2.1 国网农电状况及发展历程 |
2.2 娄星区农电总站发展历程 |
2.2.1 企业现状 |
2.2.2 发展沿革 |
2.3 原有组织结构及绩效模式 |
2.3.1 原有组织结构及薪酬模式 |
2.3.2 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基于组织变革的娄星区农电总站绩效管理方案设计 |
3.1 基于组织变革的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
3.1.1 客观环境的压力 |
3.1.2 企业现代化的内在需求 |
3.2 原则及目标 |
3.2.1 设计原则 |
3.2.2 工作目标 |
3.2.3 具体要求 |
3.3 模型设计 |
3.3.1 弱矩阵组织结构 |
3.3.2 基于组织变革的绩效管理 |
3.3.3 运用BSC思想建立KPI系统 |
3.3.4 绩效薪酬公式 |
第4章 娄星区农电总站基于组织变革的绩效管理实施 |
4.1 集中管理高压配网营销、线路设备 |
4.2 合并成立四个中心供电所 |
4.3 实行刚性供电所专业化班组设置 |
4.4 改革绩效薪酬 |
4.5 全面推行绩效管理 |
4.6 绩效KPI评价细则 |
第5章 方案试运行的初步评价 |
5.1 初步成效 |
5.2 存在的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7)汝州市电业局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郑重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
1.3 本文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县级供电企业发展背景及演变分析 |
2.1 我国农电体制改革概述 |
2.2 县供电企业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演变分析 |
2.3 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角色转型及面对的问题 |
第三章 汝州市电业局现状调查 |
3.1 企业规模 |
3.2 汝州电业发展简史 |
3.3 经营状况 |
3.4 管理职能(职能分配与变迁) |
第四章 汝州市电业局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
4.1 资产现状分析 |
4.2 管理现状分析 |
4.3 经营现状分析 |
4.4 营销策略分析 |
第五章 汝州电业局与不同模式县局的比较分析 |
5.1 汝州市电业局现有模式特点 |
5.2 郏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现有模式特点 |
5.3 莱州市电业公司管理模式的特点 |
5.4 汝州模式与其他县局模式的差异与分析 |
5.5 汝州市电业局现有模式与其他县局模式对比得出的结论 |
第六章 汝州市电业局发展模式及探索 |
6.1 股权多元化是汝州市电业局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
6.2 超前确定发展战略,强化核心竞争力是汝州市电业局发展壮大的基础 |
6.3 营销创新是汝州市电业局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
6.4 加强成本管理是汝州市电业局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
6.5 创建学习型企业 |
6.6 塑造“汝电特色”的企业文化 |
6.7 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 |
6.8 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焦作地区农电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服务营销的理论研究综述 |
2.1 服务营销理论体系的形成 |
2.2 服务营销对传统营销的挑战 |
2.3 服务营销的概念引入 |
2.4 服务营销的特征 |
2.5 农电市场服务营销的研究 |
第三章 地区农电市场营销的背景分析 |
3.1 农电市场基本状况 |
3.1.1 焦作地区社会用电基本状况 |
3.1.2 地区农网用电情况简介 |
3.1.3 农村用电水平 |
3.1.4 农村用电结构 |
3.1.5 农电市场的特征 |
3.2 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在力 |
3.3 农电市场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
3.3.1 县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 |
3.4 农电市场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
3.4.1 服务营销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
3.4.2 服务营销是社会需求的必然 |
3.4.3 服务营销是政策要求的必然 |
3.4.4 服务营销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
第四章 农电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4.1 农电服务的市场细分和定位 |
4.1.1 市场细分 |
4.1.2 农电服务的市场定位 |
4.2 围绕服务营销三角形设计农电市场营销策略 |
4.2.1 营销观念 |
4.2.2 外部营销 |
4.2.3 内部营销 |
4.2.4 互动营销 |
4.3 新营销组合策略 |
4.3.1 服务定位 |
4.3.2 员工与顾客 |
4.3.3 供电所形象 |
4.3.4 农电市场营销过程 |
第五章 案例研究--孟州市农电市场服务营销策略 |
5.1 孟州市农电市场营销的特征和分析 |
5.1.1 孟州市电力公司基本概况 |
5.1.2 农村电力市场的特性 |
5.1.3 孟州市农村电价情况分析 |
5.2 孟州市电力公司营销管理机构概况 |
5.2.1 电力市场营销机制 |
5.2.2 营销人员素质较低 |
5.3 孟州市供电责任有限公司营销管理模式 |
5.3.1 业务流程 |
5.3.2 服务形式 |
5.3.3 营销策略 |
5.4 开拓孟州市农电市场应采取的策略 |
5.4.1 改革市场营销组织 |
5.4.2 全面实施营销员机制 |
5.4.3 依据创新原则使供用电服务更到位 |
5.4.4 打造电力品牌,实践服务承诺 |
5.4.5 精心调研,准确定位 |
5.4.6 创新业务流程更加贴近用户 |
5.4.7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电力营销人员素质 |
5.5 服务营销成果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结构调整渐到位——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回顾(论文参考文献)
- [1]推进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研究[D]. 张笑海. 吉林大学, 2019(03)
- [2]农村电网运行效率评价体系研究[D]. 职菲. 华北电力大学, 2013(01)
- [3]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 李建龙.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2)
- [4]农村基础设施长效供给制度创新——基于嵌套性制度框架的分析[J]. 柴盈,曾云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电企业绩效管理研究[D]. 丁曦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10)
- [6]基于组织变革的娄星区农电总站绩效管理研究[D]. 杨宁剑. 中南大学, 2008(05)
- [7]汝州市电业局发展对策研究[D]. 董晓军. 郑州大学, 2006(12)
- [8]电网困境的是非因果[N]. 游彬. 中国电力报, 2005
- [9]焦作地区农电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程旭. 天津大学, 2005(07)
- [10]结构调整渐到位——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回顾[J]. 王抒祥.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4(01)